㈠ 如何教育孩子認識顏色(幼兒早教指導)
前言:教小孩子知識,父母要多掌握一些的方法,最忌諱的就是死板硬套,不僅起不到效果,而且還會影響寶寶對知識的探索欲,今天就讓我們結合如何教育孩子認識顏色來詳細的學習下教育孩子的方法吧! 「壯壯,你怎麼不認識顏色!」 壯壯兩歲多了,會走會跑,小嘴很靈巧,能完整清楚地表達自己所有的想法和感情。但有一天我無意中發現「這孩子不認識顏色」,碰到顏色問題就紅黃藍綠全無概念亂說一氣! 怎麼回事啊!我氣惱地拉過孩子,開始「教學」,隨便找了幾張彩色紙,自以為是地從三原色教起,「紅、黃、藍,先認識這三種顏色吧」,「這是紅色,這是藍色,這是黃色」。孩子起初以為是游戲,跟我學還算配合。我教了幾遍以為大功告成,可「檢驗教學效果」卻發現,他什麼也沒記住!我把三張彩紙擺在沙發上,「紅色」、「黃色」、「藍色」孩子好像說對了,但我又換個擺放順序再提問時他就完全亂套,「藍色」、「黃色」亂猜亂講,根本就是想到什麼說什麼! 我又教了幾遍,還是不行,忍不住就又急又氣大喊「你是色盲嗎」,還打了孩子兩巴掌!結果壯壯哇哇大哭,總不能跟兩歲多的孩子較真啊,只有「被迫下課」。 後來還是孩子的大姨告訴我,你不要這樣硬上,「試試把顏色和他周圍熟悉的事物聯系起來教教看」。 我半信半疑嘗試了一下,「今天媽媽用你的小紅碗給你盛飯」,「這個蘋果是紅色的」,「你吃的西瓜也是紅色的」。。在他慢慢理解了紅色的概念後我又說,「樹葉是綠色的」,「我們坐的小椅子也是綠色的」…… 幾天還是十幾天過去了,不記得什麼時候完成的「辨識顏色教學」,反正孩子後來什麼顏色都認識了,這才明白,生硬地告訴孩子「這個是紅色,這個是藍色,那個是黃色」,「填鴨式」地一下讓孩子接受多種顏色的名稱,他根本無法真正弄清楚每種顏色的概念,失敗是必然的。這是我養育孩子的記憶中第一次感受到遵循教育規律的重要。 從教幾十年後,我還經常考慮到這個問題。教育,是一門系統的科學,要循循善誘,耐心細致,絕不能簡單教條。如果簡單粗暴,有可能讓施教者或受教者最終選擇放棄,還有可能讓受教者接受錯誤信息。聯想到多年來孩子的爸爸經常把我們通常說的咖啡色、褐色或者棕色統稱為「灰色」,我也經常因為他的錯誤表達氣惱而又莫名其妙,那原因很可能就是童年時偶然建立了錯誤概念而「保留至今」吧?
㈡ 幼兒顏色認識順序
幼兒顏色認識的順序和方法。
1、通過食物認識
當你做飯的時候,可以把寶寶叫到廚房,用顏色來對特定的的食物進行命名,比如:黃色的姜、白色的鹽、紅色的西紅柿等,當在給寶寶吃食物時,你也可以這樣做。
2、通過畫畫認識
可以讓寶寶通過使用蠟筆和水彩筆來畫一些特定顏色的事物來認識顏色,並且在寶寶畫這個事物的時候,只給他與這個事物有關的相應顏色。比如,你可以先讓寶寶畫紅色的事物,西瓜、消防車、玫瑰等,這是一種熟悉顏色很好的方法。
3、通過書籍認識
可以給寶寶選擇一些有大量色彩斑斕的圖畫且少量文字的故事書,不斷的給寶寶重復讀一個故事,並且在讀的過程中要指著相應的顏色,當你在給寶寶讀過幾遍之後,讓寶寶試著說出這些顏色來。
4、通過跳舞認識
將彩色的紙板放在地板上,然後播放寶寶喜歡的歌曲,讓他跳舞,當跳完一曲後,你便說出一個顏色,然後讓寶寶跳到相應的紙板上,也可以很好的讓寶寶辨識顏色。
5、通過照片認識
將寶寶穿著不同顏色衣服的照片多列印幾張出來,將顏色標出來,貼在紙板上,再掛到牆上,一有機會就指著圖片對寶寶說,他穿的是什麼顏色的衣服,多訓練幾次之後,寶寶就能很快的將這些顏色記住。
㈢ 三歲的孩子怎樣教他辯顏色
周歲內寶寶是否教她認顏色
辨別顏色,看似容易,其實並不簡單。小孩子就經常無法正確辨認顏色。
顏色依來源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基本色,包括紅、綠、藍……等多種。將這些顏色,按其不同的份量和組合來調配,可產生許多其他的顏色,這便成了第二大類的顏色,稱為間色,如深黃、檸檬黃、深藍……等等。
孩子對第一大類的顏色容易掌握,對年幼的孩子應先教其辨認第一大類的顏色,對第二大類的顏色孩子難以辨認。我們在教孩子認顏色時,要告訴孩子顏色的明確名稱,不要說得過份籠統。例如,我們要告訴孩子這是「粉紅色」「淺紅色」「深紅色」等,不應只說「紅色」。要耐心地教導孩子明確的顏色名稱。這樣孩子辨別顏色的能力就會大大加強。
教導孩子辨認顏色的有效方法是透過對比的過程,例如教孩子辨認深紅色,便把粉紅色、淺紅色等也都告訴孩子。孩子通過對比,會加深對顏色的印象。
在早期教育中,父母很容易將注意力放在教孩子識字和數數上,而不注意教孩子辨認顏色,以為孩子對顏色的辨認不需要教,長大了自然可以學會。其實,在早期若能加強孩子辨認顏色的教育,對孩子的辨別力、欣賞力、美的感受力,以及想像力、繪畫能力的發展都是極有幫助的。
怎樣教孩子認識顏色呢?
(1)首先,盡可能為孩子提供多種顏色(最好是紅、黃、藍、綠或黑白相間)環境,讓孩子有機會對多種顏色進行感受。只有在對多種顏色感受的基礎上,才可能進行分辨。
(2)用配對的方式教孩子分辨。為什麼用配對的方式而不用語言教孩子分辨顏色呢?因為孩子用視覺感受和分辨顏色的能力常常早於聽懂和說出顏色名稱的能力。所以讓孩子在玩具中,選一個和紅皮球一樣顏色的玩具比較容易,而口述讓孩子選一個紅色玩具,孩子則常常容易出錯。用配對的方式教孩子辨認顏色可以在室內進行,如讓孩子找象紅領巾一樣顏色的東西有哪些?象蘋果一樣顏色的東西有哪些?外出遊玩時,可以讓孩子觀察各種事物,如天的顏色象什麼?雲的顏色象什麼?樹的顏色象什麼?由於配對的方式不脫離具體事物,所以容易為兒童所接受,兒童辨別顏色的能力容易得到鍛煉。
(3)在孩子辨認顏色的基礎上,教孩子說顏色的名稱。如象哥哥紅領巾的那種顏色,叫紅色;紅皮球、紅山楂;綠樹葉、綠草;黃花、藍天……教孩子說顏色的名稱應結合具體事物來進行。從研究中發現,孩子學叫顏色的名稱與辨認顏色的次序不完全一樣。最容易叫出的顏色是紅色,其次是白色和黑色,再次是黃、綠、藍。最不容易學會的顏色名稱是橙色和紫色。
(4)孩子學會說出顏色的名稱以後,再教孩子認識間色。這時,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用各種顏色滲稀成淺紅、淺綠、淺藍。也可用各種顏色調配後成另一種顏色,並幫助孩子對這新調配出來的顏色命名。如紅黃調成橙色,並讓孩子找找哪些東西是這種顏色,或啟發孩子說說廣柑的顏色象什麼色?
一般情況下,2~3歲的兒童開始能學會正確辨別顏色,所謂基本顏色是指紅、黃、藍、綠。據研究,3~4歲的幼兒只有45%,6~7歲也只有80%能按顏色名稱正確選色。所以,對2~3歲幼兒,只要求正確辨別顏色就可以,不要求兒童能正確掌握名稱或按名稱取色。
教幼兒辨別顏色要採取游戲的方式進行,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並且應從辯認單種顏色開始。如果一次教幼兒幾種顏色,他會長時間把這幾種顏色搞混。在辯認顏色時,還要注意結合表達顏色的「詞」,如「紅蘋果」、「黃鴨梨」,讓孩子藉助「詞」和圖片實物更好地辨別各種顏色。
㈣ 如何指導幼兒表現色彩深淺細微變化
一、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色彩的美
觀察是進行美術活動的源泉,只有通過觀察才能在人的頭腦中形成表象,為美術活動積累素材。幼兒園環境是美術表現的豐富源泉,小班幼兒學畫時,先不急於教他們畫什麼,而是利用幼兒園內的自然環境經常帶他們參觀紅的、黃的、紫的等顏色的花,去玩色彩鮮艷的積木、滑梯,帶幼兒參觀幼兒園各個班布置的牆飾,欣賞作品中色彩的美,從認識最基本的三顏色(紅、黃、藍)開始,引導幼兒發現周圍環境色彩的艷麗,讓幼兒接受周圍環境中色彩的刺激,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幼兒對周圍環境的色彩還是比較敏感的。
二、抓住幼兒感興趣的東西,引導幼兒學習搭配和諧的顏色進行繪畫
在幼兒對周圍環境產生興趣時,他們能及時地發現環境中有意思的東西,作為教師我們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抓住幼兒感興趣的東西,啟發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加以表現,引導幼兒學習搭配和諧的顏色進行繪畫。比如中班觀察學畫池塘里的小金魚時,主體完成之後,塗色時有的幼兒畫面基本呈現的是淡藍。有的紅、黃又稍加幾片綠色的葉子浮在水面上,從畫面上可以感覺到孩子們在用色彩告訴你這是夏天裡的一條清澈見底的池塘,小金魚在水裡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有的躲在水草下面,有的在和小夥伴比游泳,有的在和水草說悄悄話……這些幼兒在色彩的運用上不僅僅是一種感覺,同時也是他們主觀觀察的結果。
三、引導幼兒用色彩來表現自己對周圍環境的感受
經常有針對性地帶幼兒進行一些戶外觀察,感知自然與藝術作品的形象,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引導幼兒大膽地選擇多種顏色作畫,不要用單一的色彩表現畫面,不要用生活中固定的顏色框架去局限幼兒的思維。在大班幼兒美術活動中,每進行一個步驟我都是從幼兒最感興趣、最易掌握的方面入手,著力培養幼兒對色彩的感受能力。為幼兒提供色差明顯、對比強烈的工具材料,吸引幼兒換色作畫的興趣。並鼓勵幼兒把作品塗得色彩斑斕。這時不要求他們選用的顏色與表現的物體一致,不要去批評他們用錯了顏色或去教他們如何正確選色。例如:「用紅色畫太陽,綠色畫樹」。否則,反而會妨礙他們的自由表現,失去對色彩刺激的敏感。從而激發、加強他們對繪畫的興趣。有的孩子在畫一個秋天的果園時,在每一棵果樹上畫了幾種不同種類的果子,有香蕉、橘子、蘋果、梨……把它們塗成五顏六色。這其中包含了孩子的幻想,誰能保證今後的果樹經過人工嫁接後不能長出很多種類的果實呢?幼兒這種帶有想像成份的色彩感覺是寶貴的,我們應該注意發現,更應該加以肯定和保護。
四、創設良好地環境來增強幼兒對色彩的感受力
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美術材料的投放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響幼兒的學習興趣、效果。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提供適合的美術材料,讓幼兒能愉快地參加各種游戲活動,提高他們對色彩的感受力。培養繪畫的興趣,進而提高對繪畫的自信、膽量和魄力,只有這樣,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幼兒的生活經驗少,創造力、想像力需要老師的點撥才能更好地發揮,我通過兒歌、故事等形式創設一個豐富多彩的文化環境來開發幼兒的想像與創造,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各種美麗的色彩。如幼兒在聽了我的故事「三隻蝴蝶」之後,我讓每個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畫出故事內容,孩子們畫出了內容豐富、色彩鮮艷的畫。我都對他們的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有的用色用得好,有的形象大方,有的塗色認真,有的畫面整潔,有的想像得好等等。由此,評價幼兒作品的標准:只要是有想像力、有生活情趣、有獨創性的就是好作品。教師的評價對幼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經常受到老師表揚的幼兒他的能力會逐漸提高,自信心越來越強,畫得越來越好。因此要以正面教育為主,關注每一個幼兒的點滴進步並予以肯定,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被關心的,使他們相信:我會畫,我畫得很漂亮。
作為教師我們要善於利用和創設環境,讓環境發揮它的隱性教育功能,幼兒從認識顏色,了解顏色的冷暖、深淺的不同,初步學習配色,了解顏色的轉化過程。懂得只要色彩搭配得好就能達到美的效果。從而創作幼兒自己的作品,表達對美的感受。
㈤ 如何培養幼兒辨別顏色的能力
多為寶寶提供一些豐富的色彩,可以在寶寶的居室里貼上一些色彩調和的畫片掛歷,在寶寶的小床上經常換上一些顏色溫柔的床單和被套,小床的牆邊可以畫上一條七色彩蠟。在寶寶的視線內還可以擺放些色彩鮮艷的綵球、塑料玩具等,充分利用色彩對寶寶進行視覺刺激,對寶寶認識顏色有很大的幫助。
2
/4
寶寶如能盯著某種顏色或轉動頭部看到別的顏色時,成人可以指著這些玩具對寶寶說:「這是紅氣球」,「那是小白兔」,「這是黃花」等用語言加以描述,加深寶寶對顏色的感知。
3
/4
當寶寶長到1歲多,咿呀學語時,成人和寶寶可以一起做「我說,寶寶指」的游戲。例如:你指著幾種顏色的氣球問「哪只是紅氣球,哪只是藍氣球?」讓寶寶用手去指,指對了就親親寶寶,並說:「寶寶真乖,這是紅氣球。」如寶寶指錯了,就說:「再看看,哪只是紅氣球?」寶寶還是指不出,成人就要反復指著紅氣球說「這是紅氣球。」寶寶認識紅以後再認識綠色。也可變換說:「這是紅氣球呢,還是綠氣球?」讓寶寶學發「紅、綠、藍」的音。還可放上各種顏色的玩具,讓寶寶按成人的要求拿出同顏色的玩具。
4
/4
寶寶到1歲時,成人可用各種顏色筆畫些寶寶熟悉的植物、動物、水果等。如:太陽、草地、花朵、樹葉、蘋果、小雞、小狗、小兔、小鴨等,並邊畫邊說:「這是紅太陽,這是綠色的草地,這是小黃雞」等等。也可把各色蠟筆放在一起,讓寶寶幫助拿顏色,如畫紅花,成人可說「請寶寶拿紅蠟筆給爸爸畫紅花……」只要反復訓練,方法得當,循循善誘,寶寶到3歲時,完全可以認識「紅、黃、綠、黑、白」五種顏色了。
㈥ 幼兒識別顏色的種類順序
認知顏色的順序:每個孩子的發展不一樣,所以認識顏色的順序也不太一樣,但普遍的認知順序是:黑-白-紅-黃-藍-綠
㈦ 應該怎樣教孩子識別顏色呢對幼兒教育一竅不通,大家有好建議嗎
很多家長對幼兒教育都會一籌莫展,給你推薦個好幫手-小偵探TIM,他知道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學習新知識,尤其是那些精彩的多媒體游戲,既能學英語又能長見識。
㈧ 怎麼樣可以快速的教小孩子區分顏色
剛出生的寶寶,目光所致全是黑白色,其實他們那個時候就有了顏色的意識,只不過他們能辨識的只有模糊的黑白兩歲。隨著寶寶一天天的長大,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五顏六色的世界不斷給寶寶的感官造成視覺沖擊很正常,孩子對外界事物的認識能力取決於兩個因素,先天的發育和後天的教育,而先天的發育是起決定作用的。孩子的大腦沒有發育好,你怎麼教育也沒用,就好比你讓沒有牙齒的孩子吃堅硬的食物一樣,
㈨ 你將如何教會幼兒識別這兩種顏色,紅色和藍色,請將你的授課過程寫下來
設計思路 中班的幼兒他們會對顏色的變化特別感興趣,但他們的興趣只是停留在操作上。我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幼兒提供觀察、探索的機會,讓幼兒在主動活動中去發現和感受顏色的豐富性,並在活動中引發幼兒的探索願望。 一、活動目的: 1.通過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實驗,使他們知道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其它的顏色。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記錄實驗結果,培養幼兒的好奇心。 二、活動准備: 1.一瓶黃顏色的水。每組三個透明的瓶子,分別裝有紅、黃、藍色三種顏色、及棉簽等。 2.記錄材料每組一份等。 三、重難點:通過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實驗,使他們知道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其它的顏色,並會用記錄卡進行記錄。 四、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教師以看魔術表演來激發幼兒的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好,我是一個神奇的魔術師。我會變很多神奇的魔術!你們想看嗎?」 (2)師出示一瓶黃色的水,「請你們看看老師手裡的這瓶水是什麼顏色的?」(黃色。) 「現在,魔術師要開始表演咯!你們千萬不要眨眼睛喲!」 (3)教師搖晃瓶子,變變變,請幼兒觀察。 變成什麼顏色了?」(橘色) (4)教師揭謎底,將紅色和黃色混合就會變成橘色。 「看誰的小眼睛最亮,知道魔術師是怎麼變出來的?」(個別幼兒回答) 2、幼兒動手操作,探索發現顏色的變化。 (1)師:「你們也想成為一個神奇的魔術師,去變一變嗎?」 師:老師給你們准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請你們任意選兩種顏色,把他們裝進瓶子里,讓它們親一親,看看,藍色和紅色兩種顏色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呢?黃色和藍色兩種顏色親一親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然後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2)教師講解操作要求。 師:小魔術師要小心的弄顏料,不能把它們塗在衣服和桌子上哦。 (3) 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幼兒講解操作結果。 (1)師:你們讓藍色和黃色親一親,變出了什麼顏色?還有誰也和他們是一樣的?紅色和藍色親一親又變出了什麼顏色呢? (2)幼兒個別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顏色卡。 紅+黃=橘黃 黃+藍=綠 紅+藍=紫 (3)師:老師把他們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你們想聽嗎? 兒歌:紅色黃色親一親,變成橘色送橘子; 黃色藍色親一親,變成綠色送葉子; 藍色紅色親一親,變成紫色送葡萄。 延伸活動:通過塗色游戲,進一步加深幼兒對顏色變化的豐富性。
㈩ 幼兒教案小班認識顏色並比較多少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紅、黃、藍、綠四種顏色,感受色彩的美; 2.能熟練地區分紅、黃、藍、綠四種顏色,感受尋找顏色的快樂。 活動准備: 1.顏色標志牌(紅、黃、藍、綠)若干,未塗色的小花圖片若干。 2.《認識顏色》的白板課件。 3.教師頭飾、花姐姐頭飾、裙子各一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顏色 1.教師帶頭飾扮色彩媽媽,邀請幼兒做顏色寶寶,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媽媽和寶寶的角色使幼兒感到親切,以游戲的方法導人使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立刻被調動起來。) (1)請幼兒帶上顏色標志牌,相互觀察,並說一說自己是X色寶寶。 (顏色標牌幫助幼兒很快進入角色,幼兒在相互觀察和講述中分享經驗,增進了彼此間的相互學習,教師則可從旁觀察幼兒對顏色的認知情況。) (2)玩游戲《媽媽寶寶抱一抱》,鞏固對四種顏色的認識。玩法:教師唱"x色寶寶你在哪裡?"戴相應顏色標志牌的幼兒邊唱"我在這里,我在這里,媽媽抱一抱,邊走向教師和教師互相抱一抱。 (和媽媽一起游戲總是非常愉快的,抱一抱的動作既滿足了小班幼兒的心理需要,又幫助其明確每種顏色的名稱。) 二、熟練掌握紅、黃、藍、綠四種顏色 1.觀看白板課件 師:今天小熊亮亮來到野外郊遊,當他爬呀爬呀,終於爬上山頂的時候看到了漂亮迷人的風景,心情特別好。(觀看小熊坐在山坡上的白板) 師:那小朋友猜一下,小熊都看到了哪些東西,都是什麼顏色的? 教師請小朋友來完整地回答完問題。 師:原來小熊爬到了山頂看到了那麼多顏色豐富的東西,這些五顏六色的東西把山頂裝飾地非常漂亮。小朋友,你們看了開心嗎?(幼:開心) (背景圖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良好的隱性教育環境,引導幼兒的思維由單一的顏色擴展到五彩的大自然當中,並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2.引導幼兒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紅(黃、藍、綠)色的,感知色彩的美。 (從觀察顏色、找相同的顏色到講述生活中各種物品的顏色,逐步深入,加深幼兒對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認識。在討論中幼兒的思維得到擴展,在感知生活中的色彩美的同時,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三、鞏固紅、黃、藍、綠四種顏色。 1.觀看白板第三張flash動畫。 師:過了一會兒,四個小魔女飛過來對小熊說:我們想要和你一起玩游戲,好嗎?小熊很爽快地答應了。 師:你們猜猜他們玩什麼?(請小朋友簡單回答) 2.觀看第四張白板課件。 原來呀,他們要玩捉迷藏的游戲,四個小魔女要分別躲進他們身邊的小花朵里藏起來,小熊閉上眼睛開始數數,數到15小熊就會去抓他們了。但是呀這些小花很小氣,只允許和他長得相同顏色的小魔女躲進花朵里,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魔女們藏進花朵里嗎?(幼:能) 師:那我就請小朋友上來幫助小魔女們分別躲進花朵里。(請小朋友上台來操作,老師在旁邊指導用法) 3.觀看第五個白板課件 師:游戲做完了,但是小魔女們和小熊的肚子卻餓得咕咕叫了,於是他們便坐在草坪上吃起了小熊帶來的食物。看,好多水果呀,五顏六色的。 師:那些水果是紅(黃、藍、綠)色的?(既鞏固了顏色,有讓小朋友復習了以前學過的水果名字) 4.觀看第六張白板課件。 師: 小熊和小魔女們都吃飽了,但是還剩下了許多的水果,不能浪費食物啊,所以要把他們打包帶回家,但是小熊很愛護環境,他的包包都裝滿了剛剛吃東西扔出來的垃圾,裝不下了,怎麼辦呢? 師: 於是小魔女想了個辦法,說:我們都有各自的魔法袋子,但是我們的魔法袋子只能裝跟我們袋子相同顏色的水果。小朋友,我們來幫小魔女們把水果裝進他們各自的魔法袋子吧。(請小朋友上台來把水果裝進袋子) 三、結束部分 1.花姐姐和小朋友共同表演(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