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陝西美食是怎樣煉成的(三):煞費工夫的窩窩面
用料:麵粉300克、醋適量、鹽適量、生抽適量、菠菜一把、蔥花適量、辣椒油適量
酸辣窩窩面的做法
取適量麵粉倒入一個大的器皿,緩緩倒入溫水,邊倒邊用筷子攪拌成絮狀,之後用手揉成一個光滑的面團,醒30分鍾。
醒好的面團加入乾麵粉,用手腕不斷揉,揉的越久做好的酒窩就越是筋道哦。揉好的面團用擀麵杖擀成一個厚約1厘米的圓形面片。
用刀切去四邊,取中間一個長方形面片備用。
將長方形面片用刀切成寬約一厘米的數根長條。
小貼士
調味品和配菜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調整。
Ⅱ 耀縣咸湯面和窩窩面的做法
一、咸湯面
材料:上等麵粉、小香、大香、花椒、上元桂、薑片、良姜、草果、丁香、蔻仁、蓖卜、蝦皮、胡椒、豆腐(或羊血),生薑、蔥、辣椒油
步驟:
1、先一天晚上用適量鹼水將麵粉反復揉合和好,扯成或寬或窄的面條,煮熟撈出、冷透、拌上熟菜油,儲存檔里;
2、第二天將下面的湯燒開,放入食鹽和配和的調合粉,加上壓碎的豆腐塊;
3、將面條放碗里,用調好的煎湯透幾遍,將面透熱,澆上原湯,再加生薑末,生蔥(韭)花及油潑辣子,即稱咸湯面。加上羊血的稱羊血咸湯面。
(咸湯面分為油麵和鹼面兩種,油麵是水面出鍋後拌上油晾涼後吃,鹼面是熱面。)
二、窩窩面
材料:精粉、蘑菇、雞蛋、肉米、核桃仁、木耳、蒜苗、廣米、姜、蔥、粉面、香油、醬油、味精
步驟:
1、用雞蛋和面(比例為1個雞蛋1兩面),面和好後,以案上擀平(約2至3分厚),切成筷子粗細的條,再切成方丁。
2、將切好的面丁在乾麵中拌勻,用筷子的園頭將面丁一個個都戳成園窩形。
3、湯鍋從旺火上,加清水燒開,將窩窩面下鍋煮熟,撈出置湯盤中,將肉末在油鍋中煽炒後,放入湯盆中,加入雞湯和蔥、薑末、鹽、調料適量,然後加入窩窩面,上籠蒸透取出。
4、蘑菇3錢(每碗量)單鍋加入水1市斤,另鍋蒸約30分鍾,撈出,涼水洗凈,切成片,旺火加熱,放入主、輔料,加入蘑菇湯或雞湯,盛入碗,再撒上核桃仁、蛋餅絲、蒜苗或蔥絲,最後滴香油即成。
Ⅲ 怎麼做好吃,窩窩面的家常做法
食材
主料
刀削麵
200克
茄子
250克
白蘿卜
150克
輔料
鹽
適量
油
適量
醬油
適量
五花肉
適量
洋蔥
適量
步驟
12.完成啦
Ⅳ 開面館,面條怎樣做出來更好吃,求專業師傅指導!!!
全國各地對面的做法不盡一致,下面的這些你吃過哪些?
01 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具有3000年的歷史,最早始於周代。製作時以大肉「臊子」(即肉丁)加豆腐、黃花、木耳,烹湯澆面而成。岐山臊子面以「薄、盤、光、酸、辣、香、煎、稀、汪」的特點而聞名遐邇。
02 楊凌蘸水面
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湯面分盆裝、越嚼口越香。楊凌蘸水面的面和湯是分開的,吃的時候從大面盆里夾出寬厚且長的面條拉到碗里的湯中,然後夾著面條一口一口地咬著吃。
03 鮑魚翅面
面中溶入鮑魚翅粉、雞蛋,面體通透、筋道,營養豐富。
04 biang(音)biang(音)面
biang(音)biang(音)面流傳千年,久負盛名。面「筋、光、香」,用炒鍋炒好肉丁或肉片及辣子、筍片、菜瓜等與面共同翻炒,是色、香、味、形俱全的特色小吃,是很地道的秦地風味。
05 戶縣擺湯面
有點像過橋米線。最重要的就是那碗老湯,越是陳年的越好,黑黑的醬油色,上面漂滿切碎的韭菜葉。吃時,夾一小箸面條,放入湯里擺一擺,然後再吃,故名「擺湯面」。
06 蒜蘸面
一小碗干辣椒面、切好的蒜瓣、澆上煮沸的油,吱拉一聲,金黃色的油層慢慢蓋住辣椒面,碗邊浮起油沫,然後加些陳醋和少許鹽,寬大的面條撈出來倒進一個大碗里,放入青菜即成一碗蘸著蒜湯,酸辣鮮香的蒜蘸面。
07 華縣洋芋面
源自於華縣的一種民間麵食。
08 蕎面
陝西名小吃之一,已有600年的歷史。尤以陝北、韓城、西安校場門白蕎面最為有名。製作時選用新鮮蕎麥現做,一般涼食,亦可加羊肉臊子熱吃。特點是清香利口、條紅筋韌。
09 關中涼面
多味調和,清爽利口,面條有筋力,為夏季佳品。
10 藍田餎面
是一道用料考究、獨具特色,已有千年歷史的風味麵食。初以蕎麥面為面料,配以熟羊肉、蔥花及茴香、八角、辣椒、花椒、胡椒等熬制的羊肉湯,吃起來香而不膩,味道鮮美。
11 宮廷罐罐面
罐罐面又稱壽面,流傳此面是唐朝宮廷宴品,是專為皇帝和楊貴妃特製的。配料經過切、碾、濾、烘、炒、爆等工藝。面色感鮮艷、氣味香醇、麵筋湯濃、無腥不膩。
12 田莊羊肉面
羊肉面是田莊的一大飲食特色,到田莊不吃羊肉面就如同到西安沒有吃羊肉泡饃。純純的羊肉湯、地道的田莊手工面,熱氣、香氣、辛辣氣撲面而來。
13 韓城羊肉糊卜
講究的是原汁原湯。先將蒜片、辣椒面、香菜略炒,再下羊肉片,加肉湯。最後放入切好的面餅絲,出鍋前澆入辣椒油,再烹以香醋。一絲一絲,甚有嚼頭。
14 禮泉烙面
烙面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燒一鍋開水,將面盛在碗中,反復用開水澆之,稱之為「泖」。然後調上佐料,即可食用,佐料的調配比較獨特,用上等的豬油調和辣椒面,配以蔥花、韭葉、鹽及當地釀造的香醋,可加湯食用,亦可干吃。
15 春節臊子面
陝西當地別具一格的春節食品。
16 鹵肉菠菜面
將鹵制的肉品加入菠菜面中,別具特色。
17 扯麵
扯麵是關中地區的傳統麵食小吃,陝西八大怪之一,寬如褲帶。用燒熱的油潑後攪拌食之,其特點是色澤協調、光滑柔韌、淡雅清香。
18 油潑面
手工擀制的又粗又寬的面條,在開水中煮熟,先配上蔥花、肉絲、花椒粉、鹽等配料,再撒上一層厚厚的辣椒面,滾沸的油鍋里舀出幾乎一勺花生油,猛地澆潑在辣椒面及面條上。面條經油潑燙,表皮焦黃,食時焦辣香脆柔韌兼而有之。
19 西紅柿雞蛋面
西紅柿與雞蛋炒熟,澆到煮熟的面條上,紅艷多汁,味道鮮美。
20 酸湯面
亦稱「細長面」,特點是「薄、光、煎、稀、汪、酸、辣、香」。柔軟耐嚼,湯香撲鼻,做法精細,別具一格。
21 刀削麵
以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
22 西府幹拌面
把面條放進沸水鍋燙熱後撈出,用好的醬油,加上豬油,不用湯,拌以醋、花生醬等調味品,特色:香辣多味。
23 韓城大刀面
大刀面全在技術,使用傳統大刀,切時右手提刀,左手按面,邊提邊落,案隨刀響,刀隨手移,面搓成絮,木杠壓,成硬塊,擀成一毫米薄厚,疊起成半圓形。面切細如絲,水開下鍋,兩滾即熟。
24 翡翠面
即菠菜面,綠色的面條輔以筍絲、雞絲、火腿、青菜等彩色「澆頭」,色彩鮮艷,味道可口。
25 撈面
撈面是北方常見的大眾麵食,用杠子壓成一尺寬的長幅面片,疊起來用刀切成細條。煮熟後輔以炒蝦仁、溜魚片、焦炒麵筋等。
26 菜面
菜面是地道的「素麵」。面條煮熟後過冷開水、瀝干,用適量熟油拌勻,放於大盤中,拌以時蔬菜品,輔以各種佐料。
27 乾縣澆湯面
前鍋下面,後鍋調湯。在涼水裡冰一冰,更光更筋,口感更好。之後放入加了臊子的滾湯。
28 龍須面
龍須面是傳統風味筵席面點品種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面細如發絲,猶如交織在一起的龍須,故名龍須面。
29 燴面
燴面特點是碗大、麵筋、肉爛、湯醇、味美,以羊肉燴面最為正宗。
30 炒麵
以瘦肉、冬筍、香菇為配料,切成絲炒過,放入上等手工面條炒熟,口味獨特。
31 旗花面
「旗花面」也有叫「奇花面」的。因面上五顏六色似花非花,故曰「奇花面」;也有叫「七花面」的,因它所用的雞蛋花、蔥花等都切成像小旗子一樣的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故得名「旗花面」。
32 臘八面
用八種蔬菜和肉製成臊子,包括豆腐、胡蘿卜、白蘿卜、核桃、花生米、蓮子等,與面同煮。
33 苞谷糝面
細包穀糝稀飯中下入韭菜葉寬、長10厘米的面,炒蔥花、調辣子即可,為了正宗起見千萬別放醋。
34 拌湯面
湯和面各佔一半(菜一般是:豆腐、紅白蘿卜、黃花、木耳、肉、韭菜、西紅柿、菠菜)。
35 耀州疙瘩面
將面擀成掛面粗細,煮熟放入涼水中,用筷子將面捲成圓團形,即成疙瘩面。放入臊子湯、辣椒油、蒜泥即可食用。
36 箸頭面
細細的「箸頭面」,碗內放入鹽、醬油、醋,再撈入面條,放少許青菜在上面。
37 耀州蘑菇窩窩面
將加入雞蛋和好的面切成筷子粗細的條,再切成方丁,用筷子將面丁掀成窩形。備料包括蘑菇、核桃仁、海參、魷魚等。
38 蕞面
擀好的面,切韭菜葉寬,長10厘米;菠菜、豆腐、蒜苗炒熟,倒入下好面的鍋內。
39 耀州咸湯面
面條拌油,各種調料如鹽、辣子,放入湯鍋,煮沸化開。食用時將湯澆在面上,放蔥、姜、豆腐絲。
40 漢中梆梆面
漢中風味食品,將很薄的面片切成1-3厘米寬的面條。湯里加醬油、醋、鹽、辣椒油、胡椒粉、蔥花,最後加少許豬油。
41 合陽頁面
製作頁面和煎餅相同,食用時調入鹽、五香粉、醋、麻辣油、韭菜、蒜苗,淋入熟豬油。
42 猴頭面
將面條扯成小手指粗的長條,揪成三角形的面片,形狀像猴頭。
43 定邊蕎剁面
將蕎麥麵粉和成面團,擀成薄餅,用專用剁刀(月牙形、長約一尺、兩端有柄,雙手操作)剁成韭葉寬的長條,再將羊湯澆入即可。
44 麟游血條面
用豬血將麵粉和成團,在擀好的面條上抹一層豬油,折疊、切成細條,蒸熟,剁好臊子(肉丁、菠菜、豆腐、生薑)拌入即可。
45 彬州御面
彬州地方風味特色,也稱「玉面」,因其色亮如玉而著稱。是一種有別於涼皮的麵粉特製食品。
46 澄城手撕面
面和好後,不用擀、不用切,只用手來撕,然後配以各種湯料,麵筋道,口感好。
47安康雜糧漿水面
以漿水為湯汁,以雜糧做面條,先將手工擀制的長面煮熟,涼開水浸過,盛入碗內,澆上熗過油的蔥花、花椒水,調入辣椒油、撒上香菜末即成。
48 撥刀面
所有面都是同時下鍋,因此一樣筋道。所用的面使用新麥面,因此具有濃厚的麥香味。
49 扶風涎水面
一鍋盛湯,一鍋煮麵。湯是蔥花雞蛋豆皮海帶香菜蘑菇臊子湯,面條薄筋光滑,澆上熱氣騰騰的煎湯,吃過面條的湯再倒進鍋里加熱,因此稱涎水面。
50 大荔爐齒面
因其形似爐而得名,原料有麵粉、五花豬肉、筍瓜、油炸豆腐等21種,經和面、制爐齒面、制鹵、煮熟調味等工序,可謂選料嚴格,配料多樣、工藝精細、面條柔韌光潤,臊子香辣味濃,誘人食慾。看看需要哪種,我幫你找做法
Ⅳ 羊肉窩窩怎麼做啊,大師們
羊肉窩窩面做法
約需小麥麵粉5斤,羊肉1斤,豆腐半斤以及菠菜、小蔥、芫荽等。將麵粉和成團,用擀麵杖推開,厚約多半公分,切成四方小塊,左手抓起一把小面塊,右手拿起一根筷子,用筷子的頂端頂入方面塊上,在左手掌上一轉,即成一顆窩窩面,隨手撥入手下的方盤里,群眾叫做跐窩窩子。這樣繼續不斷地跐成一盤一盤的窩窩面,准備下鍋
Ⅵ 黃面窩窩怎麼做
主料:玉米面500克,美玫面(可以用其他品牌的低筋麵粉代替)200克,奶粉200克,蘭花10克,巧克力針3克,海帶絲50克 輔料:白糖50克,笨雞蛋120克,泡打粉10克做法:
1、笨雞蛋入沸水中大火煮6分鍾,取出將蛋黃剝離; 2、白糖用100克60℃的溫水化開待用; 3、玉米面、美玫面、奶粉、泡打粉摻均,加入煮好的蛋黃和白糖水和成面團; 4、把面團下重約80克的小劑,做成窩窩狀,上籠大火蒸8分鍾,取出裝入墊有海帶絲的盤中,用巧克力針、蘭花點綴即成;
Ⅶ 誰知道耀州區窩窩面怎麼做要詳細的做法
原料:
窩窩面的原料有:精粉、蘑菇、雞蛋、肉米、核桃仁、木耳、蒜苗、廣米、姜、蔥、粉面、香油、醬油、味精等。
做法:
用雞蛋和面(比例為1個雞蛋1兩面),面和好後,以案上擀平(約2至3分厚),切成筷子粗細的條,再切成方丁。將切好的面丁在乾麵中拌勻,用筷子的園頭將面丁一個個都戳成園窩形。湯鍋從旺火上,加清水燒開,將窩窩面下鍋煮熟,撈出置湯盤中,將肉末在油鍋中煽炒後,放入湯盆中,加入雞湯和蔥、薑末、鹽、調料適量,然後加入窩窩面,上籠蒸透取出。蘑菇3錢(每碗量)單鍋加入水1市斤,另鍋蒸約30分鍾,撈出,涼水洗凈,切成片,旺火加熱,放入主、輔料,加入蘑菇湯或雞湯,盛入碗,再撒上核桃仁、蛋餅絲、蒜苗或蔥絲,最後滴香油即成。
Ⅷ 紅薯澱粉能做窩窩面嗎
主要還是應和些麵粉,要不太軟太粘沒法製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