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碑文的書寫格式是怎樣的
碑文,是指刻在豎石上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專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雖刻在碑上,但不是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這種體裁有文,有銘,又有序。立題時,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題為某某碑,或題為某某碑銘,或題為碑並序、銘並序之類,沒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題碑銘等字,直書文章題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一種。這類碑文是贊頌死者的,贊其人,不涉及成神顯靈等怪事。寫這類文章,往往溢美過譽。中國文學史上有兩個寫墓碑的大師,一個是漢朝的蔡邕,一個是唐朝的韓愈。蔡邕曾對盧子干、馬日碑說:"吾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慚容,唯郭有道無愧於色矣!"因為只有《郭泰碑》是頌當其人的,其它的碑文則都頌非其人,可見他作墓碑大多是對人溢美過譽的。韓愈撰《柳子厚墓誌銘》,轉彎抹角地批評柳宗元參加王叔文改革集團一事。這批評雖然全是出於韓愈保守的個人偏見,很不持平,但是,作為碑文,他採用褒貶兼用的方法,打破只稱人之善、不稱人缺點的傳統做法,卻是值得提倡的。總之,不管褒也罷,貶也罷,以不失實為貴,以公允持平為美。
古人的墓碑、墓誌都有定製。碑多是長方形,螭首龜趺。碑頭用篆體書寫某朝某官某人墓碑,叫做"篆額"。墓誌較小,多為方形,刻石加蓋,上寫某官某人墓誌,叫做"書蓋"。有了"篆額"和"書蓋",碑文、志文的前面就不必再刻題目了。
墓碑文的題目。稱墓碑銘並序的,是先序,次碑,後銘;稱墓誌銘並序的,先序,次志,後銘;稱墓誌或墓碑的,有志或有碑而無銘;稱墓銘的,有銘而無志;也有雖只名志或碑,卻各項都具備的。
墓碑文的體制,一般包括姓名、籍貫、家世、經歷、文章著作、逝世時間,然後是某年某月葬於某地,最後是銘文。墓誌的內容也包括姓名世系、籍貫、行為事跡、年壽、逝世年月、子孫大略、葬時、葬地,最後是銘文。銘文是總括性的贊語,多為韻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騷體都行。墓碑、墓誌所包括內容大體相同,只是志求簡明而碑尚豐麗
❷ 墓碑字顏色有什麼講究
摘要 您好,一般是自然石料色就行,直接刻字就行。對於墓碑上用色,在於墓碑材質,黑碑用白字,白碑用黑字,不過烈士墓碑文用紅色或金色。
❸ 墓碑的碑文用什麼顏色的字寫
當然是黑色啦!代表肅穆嘛!
❹ 先人的墓碑上的字不清楚了,請問用什麼顏色的漆描一下。
黑碑用白字,白碑用黑字,也可用金字,磨光面可不著色;合葬墓或生瑩墓碑中在世者姓名漆紅色,或者用東西遮擋生者名字;烈士墓碑文用紅色或金色,寄寓英名長存,永垂不朽之意。
拓展資料
造葬、重修或立碑日期
墓的左邊,如未交待風水線,就必須交待立碑或是重修的日期,因此碑上的日期並不一定是死者去世的日期。之所以標明日期,原因亦與風水有關。由於一座墳墓設計的外形以墓碑為主要配件,墓碑只要不移動,其碑向可隨時測出,因此後人如要進一步確定風水所要達到的效果與意願,就要看下葬和立碑所選的日期。交待日期亦有多種形式。如較古的墓則刻有朝代帝王帝號,如「嘉慶15年季春」或「同治乙丑」之類。進入民國後,便有刻上「民國」的字樣,但也有些只刻上當年干支歲次及月、日,如「戊寅年1月16日」。
有些墓則以「天運」或「龍鳳」等自起的年號代替清室帝皇年號,說明不接受清朝的統治,亦有沿用「皇明」字眼以表示死者是對國祚已滅的明代繼續效忠的海外孤忠。因此,在東南亞,一些「明代」墓其實不一定是明代的,而是不接受清朝的會黨成員及前明遺孑的墳墓,老墓碑上的年號其實反映了死者的「政治傾向」。
大部份墓碑的造墓日期只刻上年、月、日,有的則通常刻上「吉日」便交代完畢。這一切其實和風水有關。風水界自認擇日造葬是高深的秘傳,不願輕易泄漏,而且不公布立碑的時和日也是為了保護有關陰宅的風水狀況不受破壞。因此,不少墓碑都未說明立碑或造葬的「確切日子」,更別說註明立碑的時辰了。
在交代立碑日時,有不少墓碑會用上「穀旦」、「吉旦」、「吉日」等字眼。穀旦此詞源自《詩經·陳風·東門之》。詩中有:「穀旦於差,東方之源」之說。《毛傳》解說:「谷,善也。」《鄭箋》則解:「旦,明。」所以,碑上的「穀旦」即良辰之意。除了「穀旦」外,有些墓碑用「吉旦」、「吉日」等詞彙,意義都與「穀旦」相同。用上這些字眼,除了是為了追求字面上的吉兆,很多時候又可能涉及字數吉凶的迷信。
❺ 墓碑上字的顏色使用什麼材料塗的
墓碑上文字的顏色。
對於墓碑上逝者姓名用色,在於墓碑材質,黑碑用白字,白碑用黑字,現在也有很多人會用金色字或者不著色。一些(預)合葬墓或生瑩墓墓碑中在世者姓名,漆紅色,是目前殯葬業約定俗成的做法。另外,烈士墓碑文用紅色或金色,寄寓英名長存、永垂不朽之意。還有很多墓碑文字鑿刻後並未著色,顯露石材本色,年久後會模糊不清,可根據上述原則髹色。
墓碑上紅色表示的是仍然在世的人和姓氏,因為姓氏是不死的,黑色表示的是逝去的人。先子,後女,按輩份排列。
拓展資料:
墓碑文字的格式。
文字的格式,以從上到下、從右到左,按長幼、男女先後排序,字體以正楷、隸書為常用。
墓碑文字的尺寸。
大家都知道墓碑的尺寸要藉助魯班尺裁定。墓碑上所刻碑文,字的大小通常也要符合魯班尺上的吉祥數字。墓碑的尺寸,通常立碑高100cm,寬60cm,厚8cm;卧碑高55cm或者50cm,寬80cm,厚8cm。在魯班尺上則顯示出100cm橫財、順科。60cm進寶、橫財。80cm天德。55cm大吉。50cm進寶、納福。80cm財旺、及弟。墓碑文字通常大字10cm或10.5cm,小字3cm或4cm之間。10cm進寶、10.5cm納福、3cm財旺、4cm登科。這些文字的大小要與碑身比例協調,這又寓吉祥之意。做到這些墓主的家人,在心理上從中可以得到慰藉。
❻ 墓碑上的文字顏色
中國古代「墓而不墳」,只在地下掩埋,地表不樹標志。後來逐漸有了地面堆土的墳,又有了墓碑。對於墓碑上逝者姓名用色,在於墓碑材質,黑碑用白字,白碑用黑字。
文字的格式,以從上到下、從右到左,按長幼、男女先後排序,字體以正楷、隸書為常用。
一些(預)合葬墓或生瑩墓墓碑中在世者姓名,漆紅色,是目前殯葬業約定俗成的做法。烈士墓碑文用紅色或金色,寄寓英名長存、永垂不朽之意。還有很多墓碑文字鑿刻後並未著色,顯露石材本色,年久後會模糊不清,可根據上述原則髹色。
(6)碑文字體顏色是怎樣的擴展閱讀:
人類對死者埋葬處所做的一種紀念性的載體,一般以石質材料製成,也有使用木材、金屬材料和其他材料製成。
中國古代「墓而不墳」,只在地下掩埋,地表不樹標志。後來逐漸有了地面堆土的墳,又有了墓碑。
人去逝後,如要立墓,大多都要有墓碑文。墓碑文上一般刻記死者的姓名、籍貫、成就,逝世日期和立碑人的姓名及與死者的關系。寫碑文應對死者充滿敬意和感情。
民國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縣采訪稿·袁可立墓碑》:"袁尚書可立墓碑,在(睢州)城南四里許,劉店村東里許。碑高八尺,上蛟螭,下贔屓,高約丈余,尚稱體制。"
參考資料:網路-墓碑
❼ 碑文用什麼字體
隸書顯得厚重些,由於其屬於正書范疇,其有規范、易認的優點,同時顯得端莊厚重。
行楷也可以,顯得稍微瀟灑些,給人的感覺亦不失莊重。
同時二者可以同時用,大字用隸書,小字用行楷,這樣更富有變化。大字指的是碑文的抬頭。
❽ 墓碑上的字用什麼顏色
摘要 對於墓碑上逝者姓名用色,在於墓碑材質,黑碑用白字,白碑用黑字,現在也有很多人會用金色字或者不著色。一些(預)合葬墓或生瑩墓墓碑中在世者姓名,漆紅色,是目前殯葬業約定俗成的做法。另外,烈士墓碑文用紅色或金色,寄寓英名長存、永垂不朽之意。還有很多墓碑文字鑿刻後並未著色,顯露石材本色,年久後會模糊不清,可根據上述原則髹色。
❾ 墓碑上紅色字體和黑色字體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墓碑上書寫為紅字是表示人還沒有過世,預留的墓穴;
墓碑上書寫為黑字是已經過世,並且已經安葬。
碑文自古以來,在形式上可以說不拘一格,下面僅就格式相對穩定的幾種常用碑文的寫作作一簡單介紹。
附錄相關:
墓碑通常有抬頭、正文、落款三部分組成。
1.抬頭
抬頭主要寫死者的生前職務、職業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寫。
2.正文
正文主要寫明立碑者對死者的稱謂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
落款寫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時間可寫可不寫。
❿ 石碑刻好了 字體是用什麼來上色的 或是如何上色的
墓碑上文字的顏色。
對於墓碑上逝者姓名用色,在於墓碑材質,黑碑用白字,白碑用黑字,現在也有很多人會用金色字或者不著色。一些(預)合葬墓或生瑩墓墓碑中在世者姓名,漆紅色,是目前殯葬業約定俗成的做法。另外,烈士墓碑文用紅色或金色,寄寓英名長存、永垂不朽之意。還有很多墓碑文字鑿刻後並未著色,顯露石材本色,年久後會模糊不清,可根據上述原則髹色。
墓碑上紅色表示的是仍然在世的人和姓氏,因為姓氏是不死的,黑色表示的是逝去的人。先子,後女,按輩份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