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上購物 » 怎樣有趣的記住水粉顏色
擴展閱讀
白帶炎症是什麼原因 2025-02-12 18:17:20
怎樣煮銀耳湯好吃 2025-02-12 18:14:31

怎樣有趣的記住水粉顏色

發布時間: 2022-04-11 05:14:40

❶ 畫水粉時,我老是記不住調色規律怎麼辦啊好多顏色都不會調。有什麼好方法嗎

再一次回答用不著這么死板吧那些都是一些理論基礎了解基本的即可最重要的還是在實際中找准感覺並且多思考但也不要步步為營思考的同時又要放膽地畫調色規律只要多嘗試就會熟悉通過越來越多的實際操作對顏色自然會有感覺

❷ 怎麼畫好水粉畫如何掌握對顏色的把握

水粉畫是以水作為媒介,這一點,它與水彩畫是相同的。所以,水粉畫也可以畫出水彩畫一樣的酣暢淋漓的效果。但是,它沒有水彩畫透明。它和油畫也有相同點,就是它也有一定的覆蓋能力。而與油畫不同的是,油畫是以油來作媒介,顏色的干濕幾乎沒有變化。而水粉畫則不然,由於水粉畫是以水加粉的形式來出現的,干濕變化很大。所以,它的表現力介於油畫和水彩畫之間。水彩畫的特點是顏色透明,通過深色對淺色的疊加來表現對象。而水粉畫的表現特點是處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間。如果在有顏色的底子上覆蓋或疊加,那麼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加法,底層的色彩多少都會對表層的顏色產生影響,這也就是它較難掌握的地方。但是,有經驗的畫家往往就是利用它的這種特性來表達水粉色彩自身的和特有的藝術魅力。調色寫生時調配色彩是建立在正確觀察和理解對象的色彩關系的基礎上。調配顏色不能孤立的看一塊,調一塊,畫一塊。而要考慮整個的色調和色彩關系,從整體中去決定每一塊顏色。水粉畫寫生色彩不易銜接,也應該在明確色彩的大關系的基礎上,把幾個大色塊的顏色加以試調,准備好再往上畫。切忌脫離整體,看一塊,調一塊,畫一塊,接著又調一塊改一塊。水粉畫顏色濕時深,干後淺,干濕變化明顯。如果調色時使用粉(白色)多,或已經畫了較厚的色層,再著色作畫,又使用的是吸水性強得紙,顏料的干濕變化就更顯著。這使水粉畫調色不容易做出正確的估計。造成色彩銜接、覆蓋和修改上的困難。這是水粉畫的一個明顯特色和難點。初學時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所以入手時要先畫重顏色。一般來說,趁畫面濕時,顏色濕與濕比,一口氣畫完,色彩關系容易掌握。如果在一色已乾的情況下再銜接、覆蓋顏色,就要注意顏色的干濕變化。水的使用 水的使用在水粉畫中雖然不及水彩畫中那樣重要,但是也是不可忽視的。水,主要起稀釋、媒介的作用。調色、用筆和色層薄變化,都與水的使用有密切關系。一般來說,適當地用水可以使畫面有流暢、滋潤、渾厚的效果。過多的用水則會減少色度,引起水漬、污點和水色淤積。而用水不足又會使顏色乾枯、粘厚,難於用筆。通常用水以能流暢地用筆、蓋住底色為宜。在畫暗處、虛處和遠處,一般可適當地多用水,以增強其虛遠和透明感。從作畫步驟來說。在鋪大調子時水要用的多些,使色層較薄,便於再往上著色。在作畫過程中,水太臟了要及時換。尤其是畫色彩鮮明的部位,調色用水要潔凈。白色的使用水粉畫調色時白色的使用和油畫相似,用的比一般顏色要多。調用白色的主要作用是增強色彩的明度,降低色彩的純度,在畫近處、實處和高光處時,多調用白色,有助於形體的塑造,使其鮮明、結實和突出。關於調色、水和白色的使用,還需要和用筆以及整個畫面色彩的干濕、厚薄結合處理結合起來考慮,要從表現不同對象的需要出發,做到有變化而統一。總的來說,初學時要注意兩種傾向:一種是過多的用水,不敢用鮮明厚實的色彩來塑造形象,造成畫面缺乏色彩對比、形象單薄。另一種是過多地使用白色,不懂得恰當地用水的好處,而使畫面「粉氣」、滯悶。這兩種毛病的產生,有的是與初學者先接觸過水彩畫或油畫有關。先畫過水彩畫的,要防止第一種過多地用水的毛病。先畫過油畫的,則要避免第二種過多地調用白色的毛病。至於在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水和白色的使用又常與作者的個人愛好、技法特點有關。愛用薄畫法、濕畫法作畫的,一般水的使用便多些。而愛好厚畫法、干畫法作畫的,水的使用便少,白色的使用則較多。用筆由於各種類型的筆都可以用來作水粉畫,因此水粉畫的用筆技巧是異常豐富的。並且是在借鑒油畫。國畫和水彩畫筆法的過程中,不斷加以發展的。水粉畫中常見的筆法。「平筆法」——筆跡隱蔽。畫面色層平整;「散除法」——筆跡顯露,但色層厚薄變化不顯著;「厚除法」——色層錯綜重疊,用色較厚、厚薄相間;「點彩法」——利用光色的空間、初覺混合原理,用密集的小筆觸(色點)塑造形象。(這種筆法用得較少,較難掌握,初學時不宜過早效仿)此外,水粉畫也吸收了油畫的刀畫技法。可用油畫刀作畫,也可用自製竹刀作畫。水粉畫在吸收其它畫種的用筆技法時,必須從水粉畫的特點、性能出發,目的是為了豐富水粉畫的技法,增強水粉畫的表現力。一般在畫虛處、遠處和暗部、陰影時,筆觸要模糊些、平些、顏色薄一些,以增加虛遠感。而在畫近處、實處和亮部時,筆觸則要顯露些、顏色要厚一些,以增強其結實、突出、明晰的效果。當然這些都需要從整幅畫的處理意圖出發,

❸ 如何掌握水粉襯布顏色

冷色調的多點淡藍色,暖色調的多點檸檬黃
色彩中白襯布的顏色:暗部不要太粉氣,就是不要有太多的白,顏色多些,要你畫這么多的白的東西,就是要考察你對於環境色,光源色的敏感度,注意雖然都是純白的東西,但畫面上的純白色卻不要太多,要偏一點光源色,底部邊緣偏些環境色,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畫面要高雅,要有高雅灰,但顏色不要臟,三種以上顏色調一起就會臟,所以,要畫得亮。
白加紫加藍
注意文理的走向、布的質感、褶皺的規律、光影的變化

❹ 水粉畫中怎樣加強對顏色的認識

直接去買美院的考卷啊 有的色彩很不錯 你就直接對著看 看多了你就有感覺了 然後經常可以去畫點風景色彩 提高對大自然顏色的認識 寧可眼高手低也不能手低眼高 就是要提高你的色感 感覺一來檔都擋不住

調色之前要把調色盒的顏料用刮刀攪一下 要像攪沒有冰也不沒化掉的好冰欺凌的那種難以難舍的感覺 哈哈 攪多了顏料就會稀 攪下是防止顏料在畫的過程中過硬 中途再加水說實話不是高手把握不好的 顏色搞不好就會一調一調 就稀掉或者灰掉 而且顏料很舒服你畫起來也有勁啊 還有調色你要注意你的布要吸水 桶和布太臟的時候要洗下 不然筆碰到 就會讓筆頭臟掉 不管你怎麼擦 調什麼顏色都會灰掉 然後顏料盒要保持清潔 這樣你調出來的顏色就會干凈 干凈了畫面就會越來越和諧
其實沒有什麼捷足先登的直接制勝法寶 主要是你准備工作要做好 然後要多問老師問題 要經常看書 對水粉要濃厚的興趣 水粉很好趕的 真的 你只要賣命去學 學在點上 今天的畫一定要問老師 就算你覺得沒問題 可能老師一看就有很多問題呢 要和老師多交流 然後每天要解決掉今天所犯得問題 在畫下一張畫的時候回憶下前張畫的過失 避免同種錯誤出現 這樣你就會進步的很快 這些真的都是心得啊 畫畫要和學習一樣刻苦 但不要瞎刻苦要刻到點子上 祝你學業有成咯

❺ 水粉畫的入門技巧 怎樣快速地掌握水粉畫

水粉靜物寫生的方法和步驟 1、構圖與畫輪廓 經過觀察研究以後,對所描繪的對象有了細致的分析和構思,在頭腦中產生了未來的畫面設想。構圖的好壞是一幅作品成功的基礎,也是作者艱苦設計的結果,同時也是作者的藝術修養水平和基本功的體現。構圖要從形與色兩個方面考慮,只有形與色的整體的結合,才能產生完美的構圖效果。 構圖應注意研究以下幾個方面: a. 視點的高低、角度與物體的間距。 b. 物體的位置距離要有疏密、平衡與變化。 勾輪廓: a. 要准確,就是對對象的位置、結構、比例、形體特徵及主要細節要准確而肯定。 b. 要簡潔。 2、鋪大色調 鋪大色調是著色的開始,要把握住靜物第一印象的新鮮感覺,從整體著眼,主體物入手。把暗部色彩 畫准後,再畫明暗交界線及中間色,然後逐步向亮部推移,最後加亮光。也可以從大面積的中間色畫起,然後加暗部和亮部。 畫第一遍色一般從中間的色塊開始,用較大的筆,調較薄的或不薄不厚的顏色畫大塊的色彩關系。將背景、主體物、桌面的區別及它們間的色彩關系畫出來,然後將物體受光面的色彩畫出,使畫面形成一個基本色調。畫時要膽大心細,要有激情又要穩重,因此在鋪大色調時應根據水粉畫的特點,用色時採用先濕後干,先薄後厚,先深後淺的步驟,最低限度地使用「白粉」。把大色調鋪得既主體突出又與其他各部銜接得自然,對後來進入刻畫和塑造形體階段打下好的基礎。 3、大體塑造 第一遍上色解決了大的色彩基調之後,即可進入大體塑造階段。對靜物每一個部分進行塑造,這是水粉畫寫生創作最艱苦的時期,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用色彩較充分地塑造對象的形體結構、質感和空間。可以從主體部分開始畫起,隨後塑造每一個靜物局部的結構和形體及色彩空間等關系。在完成某一部分的塑造過程中不要忘記整體關系。要經常保持整體看、局部看。局部畫又不能畫得過分,要適可而止。眼睛要不斷在畫面上下左右進行比較,以便確定這個物體在畫面中所起的作用,並以此決定深入描繪程度。不斷把所描繪的局部和其他部分相比較;使之形體更為確切,色彩更為結實,造型更為概括,畫面更為完整。 4、深入刻畫 這一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對畫面中的主要物體的進一步塑造,使之更具體,更富有表現力。 5、整體調整 畫面的每一個部分都已進入深入刻畫階段之後,各部分可能會出現與整體不諧調的現象,這樣對整體會有所破壞。這時,就要跳出局部的小圈子,檢查整個畫面,做出適當調整。調整中的著眼點,第一應是對空間層次的處理,前後是否能拉開距離,虛實關系是否得當。其次還要在某些次要部分或不應該過分實在的部分做減弱處理,以求虛實結合。一幅好的習作應該是用筆生動活潑,色彩明快,虛實並舉,造型結實,既然既有豐富感人的質感,又有絢麗的色彩。

❻ 怎樣快速學好水粉啊

水粉畫的五個關鍵技法: 一、用 水 法

學生對水粉畫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巧稍作了解後,學生就可以開始畫水粉畫。畫水粉畫的關鍵之一是用水。適當地用水可以有效地塑造形體,表現色彩。用水不成功,一副畫就不成功。水粉畫是用水調和粉質顏料作畫的畫種,該顏料里含有膠質,加水稀釋後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畫水粉靜物一般情況下用水要盡量少,要惜水如金。水和色要協調,色多水多,色少水少。

筆頭以顏色為主稍蘸水即可,用完一種顏色,筆頭要用水洗凈,用吸水布擠干筆頭,再上色,後蘸水,以免弄臟下一筆色,初學者養成此習慣很重要。

表現較輕、薄、透的物體時水要略多,水多色少易灰臟,畫時新鮮,水干後泛色、顏色變淺、變灰、無質感。水少色多易干、枯、澀,表現不出質感、光澤,不利於色彩銜接。亮部色稍薄,運筆快,利用白紙底色,一次成功用色,色彩漂亮而干凈,灰暗部水要少,顏色要多,效果才顯厚重。

二、調 色 法

調色是水粉畫色彩能否表現豐富的關鍵。調色不當畫面會出現生、灰、臟、亂、火、菜(色彩假)等現象。一般說來,在掌握用水的技巧後,做畫時把任何一個物體的色彩分析出色彩層次,逐層逐步表達出來。主要物體和物體亮部宜畫厚,次要物體及背景宜畫薄。

要使畫面和物體色彩豐富,調色的技巧是:將顏料在調色盤上擺開,在該物體固有色周圍逐一添加其他顏色,形成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某一色彩系列,表現出豐富的色彩體系。

具體做法:1、以畫面主要色調及主要色為主,選定固有色,如紅、黃、綠等任一顏色做首選色。2、畫任何一個物體,選定固有色後,將該色顏料在調色盤上擺開,在其周圍逐一相加,調出系列色相。如蘋果――選調黃色,用來畫半明部,亮部在黃、的基礎上加少量白粉,高光可先適當空白,畫明暗交界線在固有色上加普蘭和少量的紫,使黃蘋果從明到暗為淺黃、黃、中黃、綠黃、深黃等系列。這樣色與色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適當運用可表現豐富的色彩及體積感。注意要表達出蘋果的三大面和五調子。3、用筆顏色的厚薄要區別對待,一般要遮蓋白紙為宜,亮部、半明部宜略薄,利用白紙底襯亮色塊,使色彩明快;明暗交界線、暗部宜畫厚重;亮部、半明部色相不準要待干後用較干色,也可厚畫。4、色彩成系列中,顏色相加,種類不宜多(易臟),忌量相同(易灰)和反復攪拌(色不新鮮),白與黑相加應一點一點加入適可即止,不要一下子加入較多(易臟)。5、如調出色相不明確或與鄰近筆觸差距太大的色,屬臟色,應洗凈筆頭,重新調,一幅好畫以沒有臟色為宜。任何顏色都有自己深淺不同的色相,臟色使畫宜灰、悶、無質感。

三、用 筆 法

用筆造型時主要要注意方向、塊面和速度。用筆速度要有輕重緩急,排列色塊筆觸的方向等要從物體的結構和表現需要出發。塊面要看被畫物體具體位置和被畫快面大小而定。用筆時要根據物體體積規律,因勢象形。用筆基本技法有:

1、擺:調出厚薄適度的顏料,看準被畫部位,輕起輕落,穩準的鋪排到位,速度略慢。

2、刷:用大號筆或底紋筆,含較多的顏料和水快速鋪開大色調關系(切忌反復平塗可適當留白)此筆法宜畫背景或襯布和主要、較大塊面物體的底色。

3、嵌:用小筆側鋒看準要畫部位,用筆將色按到位後,再向後快速提起,宜畫細部及投影面積不大,著色較淺或較深的地方。

4、勾:與嵌相似有按勾與挑筆分別,主要用於畫細部。

5、揉:兩色並排過渡地方過於生硬或對比明顯,可適當配色或含少量水,於其間來回輕力揉動,使顏色銜接自然,過渡豐富耐看。

6、點:用小筆表現細微的地方和瑣碎的造型。

7、擦:用筆速度要快,筆和色要干,只用筆尖與紙面接觸,宜畫反光和高光,及製造蓬鬆或粗糙的肌理效果。

8、洗:表現特別的煙霧或朦朧效果,以及調色不準或不協調之處,可含水較多無色的筆洗之,再用干筆吸掉顏料。此法不宜多用,否則畫面反復擦洗,易弄臟已畫好的色塊及產生變色。

四、造 型 法

掌握了用水法、調色法、用筆法之後,就要掌握造型法。首先要分析被畫物體形體向背,分面、分塊以及各塊面傾斜的方向、面積的大小,用不同筆觸順面的結構方向鋪排,使物體色彩生動有序,既表現了豐富的色彩,又造就了形體與結構。具體做法:1.筆觸首先要在分析形體結構及塊面之後用筆表現,順應形體趨勢或旋轉方向而鋪排,塊面要准確,銜接要輕松自然。2.大、中、小筆視不同地方而用,一般先用大筆鋪大塊,形成畫面大調子,再用中筆銜接處理,最後用小筆完善。3、干、濕、厚、薄視物體質感而定、主次而定。一般主要物體宜厚、宜干,次要物體宜濕、宜薄。4、每畫一筆應求變或略加深色或略加淺色。一種色畫完要洗盡筆頭,擠干臟水,再畫第二種色,使筆保持新鮮、干凈,不致弄臟畫面;也換一枝筆畫。5、背景、襯布宜用大塊筆觸及色塊表現。6、所有物體最高部位的高光最後再上色。

造型時要注意①筆觸塊面大小;②運筆及塊面的方向背景;③色彩的深淺變化

五、調 整 法

一幅畫待畫面大體色彩關系表現較完整,一幅畫快結束前,往往有畫面色彩局部或整體平淡或灰、亂的現象,這時要用調整法強調亮面和高光,加深暗部及投影,處理畫面色彩對比關系,如深物體色相的淺背景,淺色物體的深背景等。明確把握畫面黑、白、灰的層次及冷暖關系等,運用恰當,調整適度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調整分為色調的調整、色彩的調整和造型的調整。1、色調調整:主要有最深色彩系列,中間色彩系列,亮調子系列。2、色彩的調整:對主色調的系列調整,次調色系列、對比色系列調整,冷色調和暖色調的調整,冷暖協調色統一和諧。3、造型的調整:主要物體要精畫,要飽滿准確,次要物體略畫,外型要准確生動,銜接要輕松、自然、有序,主次分明,詳略得當。使畫面色彩調子黑、白、灰拉開,層次豐富有序,加深最深的,提亮最亮的,拉開整幅畫面色彩空間。

水粉畫畫法與步驟:

(一)觀察: 1、觀察的內容:觀察要全面、系統。具體來說:要從形、體、色三方面去觀察,要形成頭腦中的整體印象,便於構思畫面及想像色調與構圖。①靜物的形,哪一個最大,哪一個最小,哪一個最左,哪一個最右,哪一個適中,各有什麼特點。②靜物的體:每一個物體體積結構的特點及塊面組合,以及哪個物體空間位置最前,哪一個物體空間位置適中,哪一個空間位置最後,以及形與體、物與物之間的遠近、高低、向背等空間關系。③靜物的色:整組靜物色彩的冷暖基調是什麼,最深色物體是什麼,次深的物體是什麼,最亮色物體是什麼,畫面什麼色與什麼色屬灰調(中間調子),什麼色與什麼色屬黑調(深色調),什麼色與什麼色屬白調(淺色調)。2、觀察的方法:在動筆之前,應該用足夠的時間觀察、研究、分析物體的形象、形體特徵,要形成完整的印象。堅持多看、多分析,不但深化認識和理解的程度。①整體地觀察:整體地觀察是觀察的核心,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養成整體觀念及表現的習慣。整體觀察形、體、色形成第一印象。②聯系地觀察:在整體中,局部與局部之間相互依存,有內在聯系。其中解剖關系、空間關系、透視關系要通過聯系地觀察,增強整體內容的把握能力。③本質的觀察:任何錶面物象都以其本質為依據,不認識、不理解事物的本質,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現象,產生盲目性。在色彩中形體結構與色彩色調都包含著深刻、復雜、又協調的明暗素描關系,加深本質地理解,可以提高表現能力。看名家名畫,也能進步的道理也基於此。

(二)構圖:一般分為兩個階段,整體構圖與深入構圖。①在觀察的基礎上把整組靜物的外輪廓線及單個物體的外輪廓線、主要結構線大體位置以簡潔概括的線條,輕輕描畫在畫稿上,要注意各物象的大小向背及相關關系是否正確,以及形體比例是否協調。②深入構圖:以抓結構為主,從整體形到局部形,根據觀察分析的結構及相關空間,抓結構線、明暗交界線及投影線,可適當表現明暗,要注意准確性與生動性,相互聯系地檢查與修改。1、整體構圖:整體構圖布局,主要物體與次要物體的位置、空間、大小等,背景及次要物背宜畫虛,主要物宜畫略重,初學者宜用鉛筆構圖,再直接上色(單色比較薄)。2、深入構圖:深入構准形體、比例、空間、主次後,確定明暗,交界線及投影,分出畫面大體明暗部位。

(三)上色彩:1、上色彩的步驟(一般有三種畫法):①先畫背景,其次檯面及襯布,最後畫主要物體。②先畫主要物體,其次檯面、襯布最後背景。③先畫襯布檯面,其次靜物,最後背景。2、上色調的方法(一般有三種畫法):①從物體暗部畫起,再畫灰部,最後畫亮部。②從物體亮部畫起,再畫灰部,最後畫暗部。③先畫灰部,再畫亮部,最後畫暗部。初學者以方法②和步驟①為最好。以上介紹的步驟和方法各有優缺點,對初學者來說方法②與步驟①可保持畫面的單純、明快和色彩亮麗。因初學者往往色彩感覺不豐富,畫色彩易越畫色彩感覺越遲鈍,最終畫臟,故方法②和步驟①可避免初學者畫臟、畫丟、畫壞。①初學者先採用方法②和步驟①訓練等具有一定調色、用水、用筆、調整等基本技巧後,再採用其它畫法和步驟。3、以濕畫法用大筆「刷」的技巧鋪背景大體色,要注意背景的微妙色差及明暗過渡;畫背景留出主要物的外輪廓,不要畫傷主要物外形;要適當留出背景高光較白部位;背景宜上淺下深,光源近處淺,遠處深。4、畫背景適當用水,干、濕結合用筆鋪排,宜近淺、遠深與背景連成一體,轉折色處色略深,抓大感覺鋪大體色,物體適當留白,以畫大皺紋與肌理為主。5、畫主要物體從亮部畫起,先畫固有色,調准固有色,同時在調色盤上將色擺開一一對應上色,畫所有物體半明部的大體固有色,注意同樣的物體近處應亮,遠處應略暗,形成色彩空間次序。如色彩不準或面積不當,可待完全乾後,再覆蓋;畫主要物體顏色要純正,厚重,飽和,以「擺」的技法為主。穩准鋪排到位;筆觸要順應物體結構。6、畫主要物體時,在固有色的基礎上加深顏色調色。銜接鋪排與固有色有區別又要有聯系。每一筆顏色要有區別,畫到此時應適當加深背景、襯布的層次,尤其是色較深的部位,有深色與淺色的對比,才能把握好淺色的程度與畫面的協調。7、畫主要物體時,在固有色變化後的灰色基礎上進一步調深,畫明暗交界線。在明暗交界線的色上略加固有色。使色變淺,再畫暗部可恰當表現暗部色及反光。

(四)調整:作畫中要機動、靈活地運用用水法、調色法、用筆法、造形法,最後用調整法。無論用哪一種上色方法及步驟都必須從整體著色、著大體色、逐步逐層整體推進深入,切忌一下子把某個物體畫完。待整體完成所有物體亮部、灰部、暗部之後,用調整法調整畫面。加深最暗的、點亮最亮的、減弱最跳的、提高較灰的達到整體協調的畫面效果。

調整要注意首先調整主要物體的色彩,色彩分層及變化,調整物體造型、形體結構,外輪廓等;畫面明暗對比,色彩冷暖對比;畫出最亮部分的高光及銜接。

❼ 水粉畫的技巧

學好水粉畫
一、構圖准確
二、用色准確
三、運筆熟練
1、構圖是繪畫藝術技巧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創作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更是將作品各個部分組合成一個整體的一種形式。構圖的形態要服從作品內容和作者內心的感受,並根據構圖形式美的法則來決定。構圖的概念和法則,與審美意識、藝術觀念、理論與風格密切相關。學會掌握構圖的原理和規律,可以幫助藝術家對生活現象進行選擇,和對素材的運用、組織,處理加工,以至達到形式上的完美,以加強藝術感染力。但單純依靠構圖規律來構圖,是難以創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藝術作品的。所以構圖的理論與法則,不是一成不變的程式,它將在美術實踐中被不斷否定,是在變化中發展的。S構圖:比斜線更有視覺沖擊力。
2、構圖的基本法則(不論是創作或習作,內容是人物、風景或靜物,構圖一般都遵循以下幾點法則):
美術作品中的一切,都應當從屬於作品基本內容的表達。
美術作品中的一切形式因素,都應當相互保持聯系。
作品應當通過構圖,形成一個吸引觀眾最大注意力的視覺中心。
一個畫面的構圖結構,應是既有變化又有統一的整體,應當利用形體、明暗、線條、色彩等因素的對比諧調規律,以及空間處理,體積結合、節奏韻律等手段,使作品形式新穎生動,並具有最強的藝術表現力。
安排畫面物體,處理細節,應當避免一切偶然性,注意與主題表現的密切聯系。
應用構圖中的均衡,以表現穩定和靜止;應用構圖中的不均衡,以表現不穩定和運動。
作品尺寸的大小,應配合它的內容;畫幅的長寬比例應服從構圖的需要。
3、構圖均衡
均衡是繪畫構圖中一項最基本的法則。均衡通過視覺而產生形式美感。均衡不同於對稱。對稱是最穩定而單純的均衡,對稱是一種美的形態,主要應用於裝飾與圖案。中國傳統的建築及寺院,都採用對稱格式。人體和一些美麗的昆蟲的生理結構,也是對稱的。對稱的構圖法則,在繪畫中也同樣被應用,但不是絕對形式上的對稱。對稱顯示高度整齊的狀態,有完美、庄嚴、和諧、靜止的效果,但也會產生單調、缺乏生趣等弊病。
均衡的構圖法則,在繪畫中廣泛持久地被應用,而且均衡的形式多樣,可以顯示出各自的構圖美。均衡的原理,是根據人的視覺形象,產生重量感的心理反應而發展起來的。畫面中色塊的面積大小、形狀,色彩的個性,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景物的運動,或靜止的狀況,都能在視覺中產生不同重量感。如動物比植物重,人比動物重;在淡色的底子上,深色比淡色重;相反在深色底子上,淡色比深色重;粗細條比細線條重;體積大的比體積小的重;立體的比平面的重;直線比曲線重;顏色純度強的比弱的重;物體密集的比疏鬆的重;明暗和色彩對比強的比對比弱的重等等。構圖中,如果重量偏依在畫幅的某一角或某一邊,就會導致在視覺上產生不穩定感。這均衡的原理,可以從天平秤上一斤棉花和一斤鐵,取得平衡的簡單道理得到說明。
構圖中的變化與統一,也可以稱為對比與諧調。因為在繪畫中,總是通過對比來追求變化,通過諧調來獲得統一。
4、明暗構圖
明暗是構圖布局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明暗是指最深的暗調子至最淡的明調子之間的各種明暗層次。明暗層次,不僅應用於表現對象的形體結構,還同時在畫幅構圖中通過明
暗色調的交錯,獲得畫面的變化與均衡,產生節奏韻律感。一般認為,明暗是西洋繪畫特有的藝術語言;中國傳統繪畫,似乎是不講明暗因素的。如線描作品,在形式概念和表現手法上,是不用明暗調子的,它只用純粹的線條表現對象的形與結構,並在構圖布局中,進行線的疏密對比處理。實際上,這就體現出明暗的對比關系,即線密的地方調子深,線疏的地方調子淡,可見線的疏密也包含有明暗調子的意義。線的疏密對比就是明暗的對比。另外,黑白版畫雖只有一種黑色,實際上卻通過點、線、面的處理運用,使畫面產生的明暗層次變化非常豐富,在構圖中發揮出很強的藝術表現力。所以,明暗這一形式因素,在各種繪畫中,都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被廣泛運用。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1)畫面明暗基調的類別。在繪畫中表現各種主題與情調時,明暗的運用類別很多,大略可歸納為下述三類:
明調——畫面使用的大部分色彩明度較強,畫面色調明亮。這一類色調,宜於表達歡快、舒展、明靜、爽朗、簡潔等感情,也可用於憂傷,悲壯的主題。明色調比暗色調更為動人有力。
暗調——與明調相反,由比較深暗的色彩組成畫面。深沉、莊重、濃郁、靜穆、神秘、恐怖等情調的主題,往往採用暗色調。在色彩調配上,深色使用多,白色使用少,也常使用黑色。
中間調——明調與暗調之間的各種中間冷暖色調,是最富有變化,並運用十分廣泛的色調。在普通光線下,人們生活與活動環境,一般都處在中間色調之中。所以在表達各種生活的繪畫主題,較多採用中間色調。
(2)畫面明暗對比處理的幾種形式:
暗的背景襯托明亮的主體——各種形式對突出主體物很有效果,是常被採用的一種形式,在許多古典的靜物與人物肖像畫中尤為普遍。以深暗的背景把明亮的人物襯托出來,效果單純、集中、強烈。
明亮的背景(或環境)襯托較暗的主體——19世紀俄國巡迴畫派畫家列賓的許多肖像畫,較多採用這一明暗形式。明亮的背景,使畫面爽朗,主體物也非常突出。
中間色調襯托明暗對比鮮明的主體物——根據人們對日常生活觀察的經驗,近處的物體,總是覺得形象具體突出,色彩鮮明,黑白調子對比強烈。遠處的景物在與近處景物對比之下,總是顯得形體模糊,黑白對比減弱。因此,在繪畫中,運用這一明暗對比形式很普遍,具有真實感,也較容易表現出空間效果,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構圖的明暗形式處理,必須服從表達主題的情景需要。同時也要運用明暗對比手段,顯示出構圖的主體部分和陪襯部分的正確關系。在一幅畫中,也可以同時運用多種明暗對比因素的構圖形式,去處理復雜的題材,表現重大的主題。
(3)在構圖中,明暗色塊的形狀和面積大小變化,可以具有不同的表現效果。畫面中各種色調面積變化,可以是大而少,即只有一大塊暗色調或明色調;也可以是小而多,即許多小塊暗色調或明色調;色調形狀的方圓曲直,界限分明與模糊,都可以表示不同的感情和產生不同的表現效果:色調面積大,相互間對比明顯,界限清楚,這可以產生富有生氣、活躍、動人的效果。大塊的暗色調與小塊的明色調配置,具有庄嚴、悲壯、深沉、神秘等效果。大面積的明亮色調與少量暗色調配置,具有舒暢、輕快、爽朗等效果。淡色調具有優美、純真的情調;柔和的色調具有含蓄、抒情、優美、安詳等表現效果。
(4)線條是構圖中重要的形式因素。中國史前繪畫以線開始,兒童繪畫也以線開始。中國傳統繪畫的線描是造型的基礎,線成為傳統繪畫的藝術特徵之一,這些主要是指線在造型上的應用。至於線在畫面構圖中的作用,則更為廣泛。線可以達到引導觀眾視線集中到作品主題中心去的目的,線條本身也具有自己的表現力和美感,將線加以組織,可以具有構圖形式上的韻律和節奏感。線條可以分為許多類:
實線,即本身就具有存在價值的線。
物體形狀的輪廓線,這類線有直線、曲線,或兩者結合的線。輪廓線越單純明確,就越醒目強烈。如版畫中的黑白木刻。
一些很窄的物體,也具有線狀效果。如視點很低時的地面、海面、道路、電線桿、樹乾等。
水平線、垂直線、傾斜線。
起伏不平的線條,如:建築群與背景交接的輪廓線、叢樹與天際的交接線等。
曲線:水平曲線、垂直曲線、其他曲線。
地平線(地平線在畫面中十分重要,與構圖關系非常密切)。
運動的線和顯示力的線。
以上這些不同特性的線與構圖的藝術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線的運用中,最主要的是曲線、直線和斜線。
曲線有垂直曲線、水平曲線、無規律曲線之分。曲線給人有女性的聯想,柔和、優美而流暢。曲線使用不當,會使構圖顯得不穩定、軟弱而缺乏力量。垂直曲線如火焰,表示一種活力;水平曲線如水波或遠處山巒的起伏等,具有親切優美和緩慢的運動感。
5、各種構圖優點:S構圖比斜線更有視覺沖擊力。垂直定型線構圖讓畫面有穩重感優靜典雅之美;三角型都用於創作設計(倒置三角型不穩定);十字型安定平衡;對角線構圖有動態要素;棱型構圖給人一種堅強的影響有安寧的感覺;X型構圖穩定(多用於街道、水道風景的構圖)。
6、色彩的使用
(1)色彩的混合,這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將兩種或多種顏料混合,調配出另一種色彩。在色相、色度和色性等方面,相異於原來的顏色,但仍含有原來顏色的個性因素,並與原來的顏色具有諧調關系。如紅與藍調合為紫色,紫色與紅或藍都很諧調,具有紅、藍兩色的個性因素。如是對比的補色相調合,根據調配時兩個顏色的分量的多少,可以很快不同程度地減弱色彩純度,以至成為含灰的弱色。如紅綠相調合時,紅色中加微量綠色,就可以出現帶灰的,沉著穩定的紅色。如兩分量相近的混合,可出現色相不鮮明,純度、明度很低的灰黑色。
色彩混合的目的是:使色彩趨於豐富、有對比而諧調的效果。色彩的關系能符合表現對象的要求。色混合的方法,總是會將色純度降低,這個方法容易產生使畫面色彩發灰,缺乏生氣的弊病。調色是一個復雜而重要的過程。一幅色彩作品,極大部分色彩是經過在調色盒中調合後,再畫到畫幅上去的。因此,要掌握調色的技能,除了懂得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識外,主要還是在寫生實踐中獲得經驗。有些畫,色彩關系零亂,缺乏諧調感,或色彩灰暗,畫面失去生氣,這都與調色有一定的關系。開始學習色彩時,總會感到要調配出自己所觀察認識的對象色彩十分困難,尤其是調配含灰色彩更為困難,這是必然的過程。因為要找到一個含灰色彩,需要哪幾個顏色來混合,它們的分量該多少,還應加入多少白色等等問題十分復雜。混合的方法,可以達到近似對象的色彩效果,真實感比較強。但是,混合的方法往往容易使色彩失去純度,缺乏色彩的鮮明感和力量。調色有一些規律,可是沒有公式,只有通過不斷實踐去逐步掌握。
(2)色彩的重置
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顏色重疊,產生另一個色彩的方法,就是色彩重置的方法。重置所得色彩的色相,大致近似混合的效果。這種方法水彩畫應用較多。這是由於水彩顏料具有透明性,這也是運用重置方法的一個條件。如果先畫一個黃色,干後上面蓋上一層藍色,黃色就會透出表面與藍色層綜合成綠色。如再在上面蓋一層有對比關系的褐色,就會產生偏綠的灰褐色。一些畫得深入具體的水彩畫,必須運用色彩重置的技法來完成。由於水粉色的不透明性,重置方法應用並不普遍。如果將水粉色調人大量的水分,使顏料具有透明感,也可以如水彩那樣取得重置的效果。可以通過重置,調整色彩關系,如用冷調的透明色重置,畫出陽光的陰影等。水粉色重置,下筆要果斷快速,不能反復塗擦,因為底層色彩容易被破壞。另一種水粉畫的重置技法,是在第一次色層上面,用枯筆或其他工具,蘸比較乾的不透明色,重置上第二次色,不能完全蓋掉底色。這種方法具有並列的色彩效果。它不僅可以調整色彩關系,還能使色彩更加富於變化與含蓄,產生具有厚度的色彩復雜的效果。
(3)色彩的並列
並列的方法是用筆觸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顏色連接並列起來,在視覺上產生色彩空間的混合效果。如將黃與藍的色點並列起來,就會產生空間混合的綠色,這綠色可以比兩色混合所得的綠色鮮明而活躍。這種並列法是光學原理在色彩方法上的運用,它來源於19世紀某些印象主義和後期印象主義畫家的色彩實踐中。
以上三種方法,最常用的是色彩的混合。重置與並列法,是不同方式、不同效果的色混合,如使用得當,也可以取得很好的表現效果。
7、色對比
對比意味著色彩的差別,差別越大,對比越強,相反就越弱。所以在色彩關繫上,有強對比與弱對比的區分。如紅與綠、藍與橙、黃與紫三組補色,是最強的對比色。在他們之中,逐步調入等量的白色,那就會在提高它們明度的同時,減弱其純度,成為帶粉的紅綠、黃紫、橙藍,形成弱對比。如加入等量的黑色,也就會減弱其明度和純度,形成弱對比。在對比中,減弱一個色的純度或明度,使它失去原來色相的個性,兩色對比程度會減弱,以至趨於調和狀態。色彩的對比因素,主要有下述幾個方面。
(1)色相對比——從色環中的各色之間,可以有相鄰色、類似色、中差色、對比色、互補色等多種關系。在色環中180。角的兩個色為互補色,是對比最強的色彩(色環中大於120。角的兩色都屬對比色)。色環中成90。角的兩色為中差色對比(如紅與黃、紅與藍、橙與黃綠等)。色彩中還有類似色(如深紅、大紅、玫瑰紅等)和相鄰色(如紅與紅橙、紅與紅紫、黃與黃綠等)。它們包含的類似色素占優勢,色相、色性、明度十分近似,對比因素不明顯,有微弱的區別,屬調和的色彩關系。如相鄰色的兩色之間類同的色素逐漸減少,就會形成強弱不同的對比(如紅與黃綠、紅與青、黃與綠等)。類似色對比要比相鄰色強些,它們在色環中約在600角左右。顏料中的紅色類、黃色類、藍青色類稱同類色。
(2)明度對比——即色彩的深淺對比,色彩的深淺關系就是素描關系。我們從顏料管中,擠出來的每一種顏色,都已具有自己的明度。顏色與顏色之間有明度的差別,如從深到淺來排列,可以得到以下的循序:黑、藍、青紫、墨綠、黑棕、翠綠、深紅、大紅、赭、草綠、鈷藍、朱、桔黃、土黃、中黃、檸檬黃、白。如果每個顏料調入黑或白,就會產生同一色性質的明度差別;如調入比這一顏色深或淺的其他色,就會產生不同色個性的明度差別。由此可見,色彩的明度對比,包含著相當豐富復雜的因素。辨別單色明度和明度對比比較容易,如果要正確辨別包含色彩純度、冷暖等因素的明度對比,則並不容易。
(3)純度對比——色彩的效果,是從相互對比中顯示出來的。純度對比,是指色彩的鮮明與混濁的對比。運用不鮮明的低純度色彩來作襯托色,鮮明色就會顯得更加強烈奪目。如果將純度相同,色面積也差不多的紅綠兩對比色並列在一起,不但不能加強其色彩效果,反而會互相減弱。如將綠色調入灰色來減弱純度,紅色才會在灰綠的襯托對比中更加鮮明。我們在雨天街頭觀察行人使用的五顏六色的雨披和雨傘,那鮮艷純凈的色彩異常醒目、美麗,其原因就是受周圍環境沉暗的冷灰色調對比襯托的緣故。高純度的色彩,有向前突出的視覺特性,低純度的色彩則相反。相同的顏色,在不同的空間距離中,可以產生純度的差異與對比。如觀察處在近、中、遠不同距離的三面紅旗,近處的紅旗是鮮明的;中景位置的紅旗與近景中的紅旗相比,則呈含灰的紫色;遠景中的紅旗,在相比之下,純度更差,呈灰色。這是色彩因空間關系的變化,反映出色彩純度變化而產生空間距離感。一個畫面中,以純度的弱對比為主的色調是幽雅的,所表達的感情效果基本上是寧靜的;相反,純度的強對比,則具有振奮、活躍的感情效果。
(4)冷暖對比——色彩的冷暖感,是來自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的生活經歷。由此,色彩要素中的冷暖對比,特別能發揮色彩的感染力。色彩冷暖傾向是相對的,要在兩個色彩相對比的情況下顯示出來。在色彩寫生過程中,認識色彩冷暖對比變化,主要是依靠互相比較的方法。晴天觀察天色,如是紫灰色調子,一般地面或遠山的天色,會顯得暖一些,上邊的天色會傾向於冷,有微弱的冷暖區別;一個物體受陽光直射,受光面偏暖,背光面偏冷,受光部強光部分又偏冷,背光面受藍天光線反射的部分,顯得更冷,而背光受地面陽光反射部分,卻罩上一層暖調色。從色光的自然規律理解,可以通過觀察,認識到色彩冷暖對比的規律,這在色彩學習中十分重要;如果不能認識並表現出這種冷暖色彩的對比關系,畫面色彩就可能趨於單調。
(5)面積對比——色彩的面積、形狀、位置,在色彩要素一節中已提到過。這是美術設計中的構成或繪畫中布局結構相關聯的因素之一。所謂色彩的面積,在設計或裝飾繪畫中,一般比較明確,因為大多是採用色相單純的平面色塊,結合色塊的形狀,通過安排上的穿插,形成強弱、起伏的節奏效果。在寫實的繪畫中,基本上不會存在單純的平面色塊,在一塊色面積中,一定同時具有許多色彩變化,可是仍然具有色彩面積、形狀、位置等對比的形式因素。色面積的大小與形成色調有關。在藝術表現中的作用是通過對比來獲得色彩效果的。考慮色塊形狀是指外形的美,同時也包含著線與形的對比關系,一個方形與圓形對比有不協調的因素,這與曲直線條給人的感覺並不相同。
8、色調合
(1)對比與調和,是互為依存的、矛盾統一的兩個方面,都是獲得色彩美感和表達主題思想與感情的重要手段。在一個畫面中,根據表現主題的不同要求,色調可以以對比因素為主,也可以以調和因素為主。在感情上的反映,一般積極的、愉快的、刺激的、振奮的、活潑的、輝煌的、豐富的等等情調,是以對比為主的色調來表現的。舒暢、靜寂、含蓄、柔美、樸素、軟弱、幽雅、沉默等情調,宜用調和為主的色調來表現。對比兩色中,如混入同一復色,即含灰的色彩,那麼對比各色就會向混入的復色靠攏,色相、明度、純度、冷暖都趨向接近,對比的刺激因素因而減弱或消失。調和效果的加強與混入色量成正比。對比色雙方,如一方混入對方的色彩,或雙方都混入對方的色彩,可縮小差別,減弱,趨向調和。
(2)同種色調和,是指任何一個基本色,逐漸調入白色或黑色,可以產生單純的明度變化的系列色相。這趨向明亮或深暗的不同層次的顏色,可稱為同種色或同次色,有極度調和的性質。如果一組對比色,雙方同時混入白色或黑色,純度都會降低,色相個性會削弱,加強了調和感。
(3)相鄰色、類似色的調和,是在色彩中包含的類同色占優勢,色相、純度、明度等色彩因素十分近似,對比特徵不明顯,屬於調和的色彩關系。如相鄰色紅與紅橙、紅與紅紫、黃與黃綠;類似色如深紅、大紅、玫瑰紅、朱紅等。類似色的色對比稍強於相鄰色。無論什麼顏色,與非彩色的黑、白、灰配置在一起時,都可以產生調和效果。兩個不調和的對比色之間,處理一個與兩個對比色都能諧調的色彩,就可以使不諧調的兩個對比色諧調起來。如在紅綠對比色中,間以與紅綠都能調和的黃色,紅綠的對比強度就會減弱,而趨向調和。在擺設寫生靜物時,主體物中如有強對比不協調的色彩時,在配襯布時往往根據以上的規律,考慮合適的襯布色彩,使靜物具有對比諧調的整體色彩效果。
9、用筆方法
(1)隨形體布局用筆
依託物體的明暗改動規則——五大調子去表現物體,伴跟著形體布局的轉機,明暗與色彩都會發作改動。用筆的方向、起止要跟著形體布局的轉機來用筆,也能夠了解成按照明暗聯系與色彩聯系來用筆。由於形體布局的轉機與明暗改動、色彩改動是緊密聯系的。用筆的巨細要跟著形的巨細而改動,簡略的布局;大的部位、形狀用大筆去表現,如布景等。雜亂的小布局、小的部位、小的形與細節,用小筆去表現。如高腳杯、瓷器的口部、碟子的厚度等等。單用大筆觸必定顯有空、不精美。單用小筆觸易瑣碎、放不開。兩者要相互聯系。
(2)用筆要決斷、精確、歸納簡練
每畫一筆都要肯德、形色兼備,考慮欠好,不要隨意著筆。一旦著筆就要決斷、精確、乾脆利落。一旦筆觸落於紙上,就不要簡單描抹、改動。力求一次畫好。除此之外,用筆還要歸納簡練,恰當地一筆處理一個塊面、一個轉機等。即一筆完結一個使命或幾個使命。如一筆一起處理明暗、純度、色相、塊面、真假等。做到有把握的一筆畫好,絕不必兩筆,盡可能用少的筆觸刻畫好物體。防止用筆瑣碎、故意地重復描、塗、抹,此是水粉畫用筆之大忌。由於水粉顏料的約束,重復地塗改會使底色泛起,尤其是帶紫色的(玫瑰紅,紫羅蘭)這些顏色最容易翻出來變臟畫面,描、塗、抹會使人感到板滯生硬、機械、不放鬆、不直爽。因此也就失去了繪畫的美感。用筆要生動、天然、共同
(3)用筆要生動、天然、共同
生動即是要畫得生動、靈敏多變。筆觸過於規整、相同就會使畫面顯得拘謹、板滯。共同即是對改動的操控,是筆觸上的共性。改動與共同是辯證的,筆觸只求改動就會看上去很亂。亂即改動,,不亂即共同,改動與共同是敵對的兩。需要找到兩邊的平衡點。中國畫論需求用筆時要做到:「亂中不亂,不亂中又有亂」「略無紀律而紀律自由其間」「不齊之齊,齊而不齊」。這都是這方面極好的論說。「亂中不亂」闡明這種亂應該是有操控的亂,失去了操控,那是真實的亂,而非是所需求的生動。「不亂中又有亂」即在一個度的掌握之下,盡量求得改動。
10、總結
(1)水粉畫調色,使用水分有兩個目的:一是調稀顏色,便於自如地運筆著色;二是水分可使顏色稀薄到各種程度,使明亮的紙色能透出色層,顯出明度的變化。如果水分使用較多,讓顏色在紙面上流淌,也可以產生水色交融的效果。一般水粉畫的第一次著色(或稱鋪底色),大多採用含水較多的薄畫法,它可使色層柔和含蓄有遠退的效果。畫景物陰影部分及遠景常採用此法。薄畫法由於水多色薄,粉質因素和遮蓋力會減弱,水粉畫的藝術特性就不能充分發揮,所以薄畫法常常只應用在局部或畫第一次色。
(2)水粉的厚畫法,容易產生水粉畫的藝術特色。因此,調色盒中的顏料量要多,必須保持濕潤不幹,保證畫筆伸入顏料格子就能蘸出充分的顏料,在調色時或畫到紙面上去,能十分豐厚飽滿,運筆也能隨意自如。有時可以蘸幾種不同顏色,可在畫上塑造對象的同時通過筆法調出恰到好處的色彩,這可以畫出諸色爭輝的生動效果。當然,在沒有充分經驗與基礎能力的情況下,是絕不易做到這一點的。因為在表現許多明亮物體或景色時,如天色、水面、路面、房屋等等,需調入大量的白色來達到明度的要求的,所以水粉畫需要用白色時,就應大膽使用白色,並保證有一定的厚度,這樣可使造型厚實有力,與薄畫部分產生強弱對比效果。一般說來,用色的厚薄方面,以厚畫為主,方能獲得較好的水粉畫效果。

❽ 水粉入門 用啥方法能認識顏色的色相 間變啥的 該怎樣操作急啊

美術色彩的第一課程就是認識顏色,鑒別顏色,所以現在市面上非常多這種書籍,一般建議自己實踐和書結合,才能知道怎麼去漸變,還能開創你在書上沒有的,基本上是這樣:色相都是從三原色開始:紅、黃、藍。也就是基本色,萬變不離其中,從這三種色可以組合任意顏色,第二個階段就是復色,復色分為幾種,有2次復色,多次復色的,然後就是你說的漸變色。
基本顏色配料表(基礎)
紅+黃=橙 黃+藍=綠 紅+藍=紫 紅+綠=棕 紅+黃+白=膚色 品紅+黃+群青=黑 紅+綠+藍=白 原色的加減性質 原色以不同比例混合時,會產生其他顏色。在不同的色彩空間系統中,有不同的原色組合。可以分為「疊加型」和「消減型」兩種系統。
當你看到書上這些肯定覺得有點頭大,是的,我當初初中學的時候就是雲里霧里,但是這個還是很關鍵的,要考去實踐,當你實踐後就會有所領悟,甚至可以講解,分析出來,因為色彩的感官度直接影響到你創作時候的整體畫面和感覺,如果你色彩基礎不好,那麼即使你的畫工很好,但是你的畫面顏色會沒有沖擊力,甚至臟亂的感覺,這就是水粉中的大忌。

❾ 怎麼記住水粉,怎麼搭配的

顏色相鄰的一起記,搭配的話,當你不知道要怎麼用色時,就用對比色,紫帶一點黃,綠帶一點紅,藍帶一點橙,不要攪勻。

❿ 水粉畫的調色技巧

1.顏色種類不必太多,十多種即可,它們是:白、檸檬黃、中黃、土黃、金土黃、(或生赭)、桔黃、朱紅、西洋紅、深紅(或紫紅)、淡紫紅、土紅、熟褐、粉綠、土綠(或橄欖綠)、翠綠、湖藍、群青、黑。19至21種顏色即可。

2.白、土黃、土紅、熟褐、土綠、翠綠、群青、黑,是油畫的基本常用色,它們也不易變色。

熟褐、深紅、翠綠是暗部用色的三個寶。

3. 土黃、土紅是亮部的基本常用色。

4.檸檬黃是風景作品中高光、逆光、亮部很可貴的顏色,色感較冷。

5.土綠(或橄欖綠)、中綠,對畫樹而言,起萬能的作用,如樹的暗部——土綠加熟褐,偏冷可加群青,樹的亮部——中綠加土黃、檸檬黃,夕陽或秋葉可再加桔黃。

6.頭像暗部——土紅加象牙黑(北歐學派,較透明),土紅加翠綠(東歐學派)。如果用朱紅加中綠也可產生相當不錯的暗部色彩。

7.粉綠、淡紫紅是臉部和人體中間過渡面的調合色。

8.畫很白的女人體,白、土黃、土紅、粉綠、中綠是基本用色,有時需要朱紅。

9. 室內頭像高光——白加象牙黑,少量土黃。

10. 要學會運用象牙黑。暗部、亮部、中間色調都可用,往往同白色一樣重要。

11. 顏色粉,往往問題產生在暗部,暗部不透明,畫粉了,整個畫面就會太粉。

12.如何能把寫生對象之色彩畫得更加好看? 老師介紹在同一物體的同一色彩中還會有冷暖的變化,不會絕對均勻,肯定有偏藍紫或偏黃綠等色,如果對色彩敏感,是可以感覺得到的。因此在每一局部色塊中,都應有所選擇,把最美的色彩傾向擴大為整體的色彩。如果每一局部色塊都有所取捨和提高,整體的色彩感就比真實的色彩更加完美。要養成會找好看色彩的傾向。

室內天光補色規律:

1、高光:天光色

2、亮面:固有色+天光色

3、灰面:固有色

4、暗面:固有色+暗+環境色+少量亮面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