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墨色和黑色的區別
一、墨色和黑色的定義不同。墨色是指刮在刮樣紙上的厚層油墨的顏色。以墨代色,產生了墨分五色的說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曰:「運墨而五色具。」
五色,即焦、濃、重、淡、清,而每一種墨色又有干、濕的變化,這就是中國畫用墨的奇妙處。
黑色基本上定義為沒有任何可見光進入視覺范圍,與白色正相反,白色是所有可見光光譜內的光都同時進入視覺范圍內。
顏料如果吸收光譜內的所有可見光,不反射任何顏色的光,人眼的感覺就是黑色的。如果將三原色的顏料以恰當的比例混合,使其反射的色光降到最低,人眼也會感覺為黑色。所以黑色既可以是缺少光造成的(漆黑的夜晚),也可以是所有的色光被吸收造成的(黑色的瞳孔)。
二、墨色和黑色的分類不同。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由於筆中含水墨量的差異,有干、濕、濃、淡的變化。
黑色是最深的顏色,神秘而具有炫酷感。黑色將光線全部吸收且沒有任何反射。黑色是一種具有多種不同文化意義的顏色。黑色的搭配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一直裝添於人們的服飾。同時,黑是極端深的顏色,然而有時候又令我們感到黑色有著令人溢於言表的感染力。
三、墨色和黑色設計的象徵不同。黑色的店面設計,讓人感覺很神秘。你或許會發現穿黑衣服的人比穿其他顏色衣服的人顯得更靚。對於黑色門頭的店面設計上,給顧客的感覺是,希望能在「黑色的店內」,找到一件自己喜愛的物品。就像在黑夜中,我們總是仰望漆黑一片的夜空一樣。
沒有變化的墨色必然呆滯板濁,成為沒有生氣的死畫。一個畫家成功往往離不開用墨的精能,如齊白石畫蝦所以能婦孺皆知,一個重要的原因也就在於用墨的得當。
他畫蝦曾三變:「初只略似,一變畢真,再變色分深淡。」如今我們所見到他筆下的蝦形態栩栩如生,通體透明而堅韌的蝦殼,特別是蝦的頭部,在腦殼墨色清淡處,濃墨一筆即為蝦腦,真是妙到了絕處。
(1)怎樣鑒定齊白石的墨顏色擴展閱讀:
墨色是只有中國人才會深懂的一種顏色。它就像是一個密碼,能解開作品背後的心事。書畫家們憑著對黑白、濃淡、潤渴的運用,便能將時間和空間融匯在一起,創造出一段情,一個景,一方世界。就好像那太極陰陽魚,只是黑白兩色,卻囊括了天地間極致的道理。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在中國傳統的色彩觀念中,墨色體現於「黑白」,黑白是太極、陰陽。受道家「淡泊」「無相」思想的影響,墨色已不是色彩學的單一墨色概念,它具有哲學的色彩。
清初畫家石濤留詩一首:「墨團團里黑團團,墨黑團團天地寬;試看筆從煙中過,波瀾轉處不需完」。在古人的眼裡,墨色能包容萬物中的五光十色。墨色,本為玄黑之色,但遇水,就能幻化出萬相顏色。
傳統書論有「墨分五彩之說」,指的是「濃、淡、潤、渴、白」。濃欲其活,淡欲其華,潤可取妍,渴能取險,白知守墨。又因這五種墨色各有干、濕的變化,這就造就了中國書畫中奇妙的萬相千情。
若把這五彩的墨色用紅樓夢中的十二金釵來比擬的話,濃墨的線條,飽滿酣暢,如王熙鳳;淡墨的筆觸,清爽秀麗,如林黛玉;潤墨的筆觸,墨溫華滋,如寶釵;渴墨的筆觸,賓士難制,如探春;白墨的筆觸,茫若雲煙,如妙玉。
這五彩墨色,只要在紙卷上宕開一筆,便能漸次生成一首詩、一闋詞或一幅畫,生盡這天地間的萬相千情。
2. 請大家幫忙鑒定這幅齊白石先生的畫的真偽
很明顯是贗品,理由有如下幾點:一、紙質不對,這種紙紙質很差,從墨色表現上就可以看出來(一團模糊,毫無層次),白石老人絕不會用這種練習紙作畫,再加之此畫沒有裝裱,現在傳世的白石老人真跡都被珍而重之地精心裝裱保存,絕不會有未裝裱的東西出現;二、蝦的造型生硬,兩條蝦竟然畫成了完全平行的姿態,犯了繪畫的根本大忌,更可笑的是蝦須居然因為作偽者手抖得厲害,畫成了像蘭葉那樣有輕有重,有粗有細的線條,白石老人的蝦怎麼可能是這種水平?三、落款的書法拙劣不堪,白石老人的書法如斬釘截鐵,筆力雄強,九十一歲高齡正是最後的大成時期,絕不可能寫出這樣歪歪扭扭、柔弱不堪的字。據統計齊白石的傳世真跡大概有3萬張,但大多收藏於各大博物館和美術館,民間流傳的大概只有3000多張,但各種仿品數不勝數,就是高仿也還有許多。你這張只能算是低仿,證明你的眼力還遠遠不夠水平,不要一上手就想著撿大漏。即使你很有錢,我想也不是這么花的。
3. 怎樣辨別齊白石的畫的真假.
鑒定字畫需要專業眼光哦 專業認識才能堅定 全憑眼力哦。現在假的太多了。
鑒定齊白石的作品,許麟廬、章津才、米景揚和已故去的王大山等幾位先生比較權威。
許麟廬曾告訴一個鑒別齊白石畫作的秘訣:白石老人作畫時,顏料中從來不用群青。
著名文物鑒定專家趙榆認為,鑒定齊白石作品要從筆法、風格、韻味等各個方面綜合判斷,齊白石什麼年代的作品上蓋什麼樣的圖章,也要細細考證。
白石老人生前為「打假防偽」,不時想出一些奇招,比如在落款上,白石老人從87歲開始,自己悄悄地把「石」字下邊的「口」寫成圓圈狀,延續到92歲,直到被造假者發現,才又把「口」字恢復成方形。
��白石老人在75歲時,自增兩歲為77歲,如齊白石作品的落款中有76歲的寫法,則為造假。在圖章上,白石老人先是刻了一枚「齊白石」鋼印打在畫作上,後發現有人偷蓋鋼印後,又用手指按壓,留下指紋印跡。對需珍藏的得意之作,老人還設法動用一些技巧使原蓋圖章凸起。
4. 此畫是齊白石的真畫嗎請高手鑒定!謝謝
仿品。畫作中的用筆單調,用墨欠豐富。白石是筆墨高手,筆墨變化無常而又獨具風格。另,款字沒有白石的向勢和瀟灑(白石書法是運用側鋒,此字拘謹沒有氣度)。
5. 齊白石和張大千的油畫各有什麼不同和特點怎麼鑒別真假
齊白石的繪畫特點: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齊白石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齊白石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苟,極為精細。齊白石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齊白石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齊白石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齊白石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齊白石畫的兩只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齊白石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張大千的繪畫特點:和許多畫家一樣,張大千也同樣經歷了描摹之路。在近代像大千那樣廣泛吸收古人營養的畫家是為數不多的,他師古人、師近人、師萬物、師造化,才能達到「師心為的「的境界。他師古而不擬古,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他還想到了創新,最後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發展了潑墨,創造了潑彩、潑彩墨藝術,同時還改進了國畫宣紙的質地,然而思想的先行者往往是孤獨的,在他五言絕句《荷塘》有「先生歸去後,誰坐此船來」之句,似乎暗示著後來者繼續他的道路。
鑒別真假辦法:
第一,要牢牢掌握書畫的用筆之法,或者說是他的藝術風格。
第二,署款書畫作品上的署款和題跋,是書畫鑒定的重要依據,也是偽者下功夫最多的地方。
書畫鑒定是一門學問,除了要掌握必要的知識外,還要多看實物,努力提高自己的眼力,紙上談兵是搞不好鑒定工作的。
6. 請大俠們幫忙鑒定這幅齊白石的畫的真偽,多謝!
你這幅畫從繪畫風格上看像似真品。
欣賞齊白石的畫蝦、山川、草木、雞鴨魚蟲,會當作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人來畫的。作品《齊白石日相呼》中的兩只小雞就是兩個今日吵架明日和好的孩子。作品《自稱》中的鼠兒就是生活中喜歡稱體重的小孩!把青蛙的一隻腿用草拴住,看它怎樣地呼叫掙扎,本身就是齊白石早年的惡作劇。齊白石作畫思維方式和做詩的思維是一致的,和齊白石在詩歌中把春雨梨花視作垂淚送別人,和「梨花若是多情種,應憶相隨種樹?」的詩句,是一樣的構思方法。它不僅是擬人的,而且是傾注著情感的擬人化方式,也是齊白石的精神寄託。特別是在那些小雞、青蛙、蝌蚪、麻雀、老鼠之類的小動物身上,最見齊白石的一片童心,最見齊白石對兒童生活的懷戀,最見齊白石的天真、可愛。在這類作品裡,可看齊白石從根子里所保持的民間藝術風味不僅是擬人化,而且充滿了藝術幽默。齊白石悟出了此中奧妙。
濃厚的鄉土氣息,純朴的農民意識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餘味的詩意,是齊白石藝術的內在生命,而那熱烈明快的色彩,墨與色的強烈對比,渾朴稚拙的造型和筆法,工與寫的極端合成,平正見奇的構成,作為齊白石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視覺形狀,相對而言則是齊白石藝術的外在生命。現實的情感要求與之相適應的形式,而這形式又強化了情感的表現,兩者相互需求、相互生發、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齊白石的藝術生命,即齊白石藝術的總體風格。
7. 墨分幾色齊白石畫什麼最好
墨分五色:在中國畫里,「墨」並不是只被看成一種黑色。在一幅水墨畫里,即使只用單一的墨色,也可使畫面產生色彩的變化,完美地表現物象。「墨分五色」,那墨色有「干、濕、濃、淡、焦」五種,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其中「干」與「濕」是水分多少的比較;「濃」與「淡」是色度深淺的比較;「焦」,在色度上深於「濃」;「白」,指紙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對比。各種墨色的特點及用途如下:
「干」 墨中水分少,常用於山石的皴擦,可產生蒼勁、虛靈的意趣。
「濕」 墨中加水多,與水調勻運用,多用於渲染,或雨景中的點葉、點苔、使畫面具有濕潤之感,或用於潑墨法,表現水墨淋漓的韻味。
「淡」 墨色淡而不暗,不論干淡或濕淡,都要淡而有神,多用於畫遠的物象或物體的明亮面。
「濃」 為濃黑色,多用以畫近的物象或物體的陰暗面。
「焦」 比濃墨更黑,用於筆蘸上極黑之墨是為焦墨,常用來突出畫面最濃黑處,或勾點或皴。
黃賓虹先生在此基礎上提出「七墨」:濃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潑墨法,積(有時用「漬」)墨法,焦墨法,宿墨法。並用於山水畫的創作中。
8. 齊白石的畫在筆墨方面、用色方面和取材方面各有什麼特點
筆墨方面,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苟,極為精細
用色淳樸自然
取材方面他專長花鳥尤工蝦蟹、蟬、蝶、魚、鳥。他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
9. 齊白石的藝術特點
1、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齊白石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
2、齊白石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苟,極為精細。齊白石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
3、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齊白石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齊白石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
4、齊白石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齊白石畫的兩只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齊白石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9)怎樣鑒定齊白石的墨顏色擴展閱讀:
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以齊白石純朴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
齊白石對點、線、面的構成極其重視,因此多有奇妙的章法和生命的律動。當齊白石臨摹八大山人的鴨子時,將冊頁變為四尺條幅,上部三尺皆為縱向題跋,已顯露了齊白石在構成上的奇思;
《雛雞》一畫,僅在下方五分之一處畫三隻小雞,左上方五分之一處落窮款,三個點與一條線遙相呼應,把那大片空白化為有生命的空間;
《蓮蓬蜻蜓》中,四尺長的一條縱向線與一尺長的一條斜線的交叉,就完成了秋思的意韻,已簡到不能再簡,這是齊白石的奇思妙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