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清洗豬肚更干凈
清洗豬肚用麵粉清洗更干凈:
先用刀刮一遍豬肚比較臟的一面,
然後用冷水沖洗。
再用20克左右的麵粉均勻的撒在豬肚上使之成糊狀,
一邊用手搓洗一邊用水稀釋,
這樣使其臟物容在麵糊里,
豬肚兩面都如此搓洗,
這樣來回搓洗兩三遍後就可用清水沖洗幾次即可。
Ⅱ 豬肚怎麼煮出來顏色是潔白的
應該是豬肚本身的問題 我煮豬肚也是會有點黑黑的
Ⅲ 豬肚怎樣做才能達到脆嫩的效果
主料:豬肚500克 酸辣椒 干辣椒 姜絲 青蒜 料酒 醬油適量 小蘇打3克
酸辣脆豬肚的做法步驟
豬肚洗干凈,用生粉抓豬肚
洗凈的豬肚切成片。
鍋里放水燒開,放入切好的豬肚,加入蘇打粉,豬肚捲起,馬上撈出
撈出的豬肚用冷水沖涼,盛盤待用
准備好配料
鍋里多放點油,燒開後放入豬肚,料酒,翻炒幾下。加入醬油,辣椒,姜絲,鹽,再翻炒一下。差不多熟,最後放入蒜和雞精翻炒出鍋。
Ⅳ 白切豬肚怎樣顏色才不會發黑
1、肚要用粗鹽反復搓洗。
2、湯要用清湯。
3、煮的時候火別開太大。微滾即可。不然會變混。
4、8成撈出。不要浸泡、冷藏即可。
Ⅳ 怎樣挑豬肚啊買豬肚是買紅顏色的還是白顏色的
買豬肚和白的。
一、鮮豬肚色澤:乳白色或淡黃褐色組織,粘膜清晰,韌性強。氣味:無腐敗、臭味、變質。
二、豬肚顏色:淡綠色組織:粘膜模糊,組織疏鬆,易折斷。腐爛的氣味是病肚。
三、新鮮豬肚富有彈性和光澤,白色中有淡黃色,粘液較多,質地堅實厚實。
四、不新鮮的豬肚白色帶綠色,沒有彈性和光澤,黏液少,肉質軟,如果打開豬肚,裡面有小而硬的粉刺,不適合購買。
(5)怎樣讓豬肚的顏色鮮艷擴展閱讀:
豬肚是一種味道獨特的內臟器官。這是烹調前的一個重要過程。
一、橋西:豬肚用清水洗幾次,然後用清水放入快煮鍋中,經常翻過來,趁水還沒沸騰時取出豬肚,然後把豬肚兩邊的污垢清除掉。
二、豬肚製作方法:豬肚煮熟後,切成長條或長條,放入碗中,加些湯,放入鍋中蒸。豬肚厚度加倍,肉嫩可口。
Ⅵ 怎樣洗豬肚不變色
1、先將買回的豬肚在水龍頭下用流水兩面沖洗乾乾凈凈,並剪掉多餘的油,將豬肚的內部朝外(就是翻一面)。然後把豬肚放在盆中,加一大勺鹽,一大勺醋,均勻的抓遍豬肚,腌五分鍾。2、用鹽和醋腌五分鍾後,再加入適量的麵粉,抓均勻,繼續腌至五分鍾。然後,用雙手反復揉搓豬肚約三分鍾。最後用兩湯匙白酒、一湯匙醬油一起攪拌抹勻豬肚,然用清水沖洗干凈,此時豬肚白白凈凈又無臭味了!下面我們把豬肚放入鍋內,加入少許清水、薑片煮五分鍾。取出煮好的豬肚,放在冷水中,用刀颳去白臍上的穢物。外部洗凈後,從肚頭(肉厚部分)切開,去掉內壁的油污,再取少量的醋和食鹽,擦搓肚子,以去除臊味。最後,用清水沖洗至無滑膩感時,即可下鍋煮至熟爛,隨意烹制。提醒:一定要注意,洗豬肚時不能用鹼,因為鹼具有較強的腐蝕性,豬肚表面的黏液在鹼的腐蝕作用下,使表面黏液脫落,同時也使肚壁的蛋白質受到破壞,減少豬肚的營養成分。補充說明:一般人都使用鹽擦洗豬肚,但效果並不是特別好,如果在清洗過程中再用一些醋,那麼效果會更好。因為通過鹽醋的作用,可把肚中的臟氣味除去一部分,還可以去掉表皮的黏液,這是醋使膠原蛋白改變顏色並縮合;鹽具有高度的滲透壓作用,經過鹽和醋的作用,使膠原蛋白自肚壁脫離,從而達到清除污物和去異味的作用。
Ⅶ 怎麼做才能讓豬肚又脆又嫩
豬肚的選購:新鮮的豬肚富有彈性和光澤,白色中略帶淺黃色,粘液多;質地堅而厚實;不新鮮的豬肚白種帶青,無彈性和光澤,粘液少,肉質松軟,如將肚翻開,內部有硬的小疙瘩,不宜選購。
其實一般買回家的豬肚趁新鮮吃完是最好的,但是很多時候不會如我們所想的那樣,能全部吃完,冰箱的低溫能抑制細菌的生長,所以可以將豬肚放入冰箱保存,以延長豬肚的保存期。
豬肚非常好吃,關建是如何清洗干凈。先將買回的豬肚在水龍頭下用流水兩面沖洗乾乾凈凈,並剪掉多餘的油,將豬肚的內部朝外。然後把豬肚放在盆中,加一大勺鹽,一大勺醋,均勻的抓遍豬肚,再加入適量的麵粉,抓均勻,然後,用雙手反復揉搓豬肚。用清水沖洗干凈,此時豬肚白白凈凈又無臭味了。
切的要很細很細,這一步同樣重要。豬肚很考驗刀法嫻熟程度,可以慢慢切,切的要細,而且不宜過長。因為,爆炒的時候講究瞬間受熱,豬肚細短,可以快速的受熱,香,鮮,嫩,彈的口感在大火的翻炒中,盡量少的流失。保持了爆炒豬肚的味道精髓。
Ⅷ 豬肚要怎麼樣做才讓它爽脆
一般先把豬肚翻轉洗凈,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開後撈起,去水,用刀再輕刮洗凈。再把豬肚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文火煲2小時.這時豬肚已經軟爛,再進行烹炒.這樣就不會太硬了.以下是關於豬肚的做法.請參考!
從中醫的理論來看,豬肚自古以來就是一味補益脾胃的葯膳主食。《本草經疏》:「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因此,不淪是傳統中醫還是民間醫療,都將豬肚視為補益脾胃的佳餚。以下,就向大家介紹一些以豬肚為主的葯膳或菜譜。
乳鴿瓤豬肚:
原料:豬肚1個(約1000g),白果100g,乳鴿1個,胡椒10粒,水發冬菇15g,精鹽10g,苡米25g,味精2.5g,枸杞子20g,湯1000g,江瑤柱10g,花生油25g。
製作:將白果去殼,胡椒粒用火炭炙香碾碎;乳鴿洗凈,於背脊開刀,去掉內臟;將豬肚洗凈,放入沸水鍋里略氽,刮凈白衣膜,開一小孔於肚壁,放白果仁、胡椒、杞子、江瑤柱、苡米、水發冬菇、精鹽、乳鴿於豬肚內,露鴿頭於小孔外,用水草扎牢肚子。將瓤好的豬肚放入湯盆內,加入湯、花生油,入蒸籠蒸約3小時至軟爛,食時調味精於湯內。
注意:豬肚加鹽、醋少許,輕輕搓揉,再用清水沖洗,則成品香而不膻。豬肚耐烹,旺火氣足,蒸3小時以上,才軟爛可口。
功效:本葯膳集豬肚的補益脾胃與乳鴿補益精血為一體,又兼有化痰利肺的白果,非常適合於中老年人脾胃虛弱,肺弱痰多,肝腎不足,久病難愈者。本葯膳為平補性質,可以常服,並無大礙、
人參豬肚:
原料:人參、甜杏仁各10g,茯苓15g,紅棗12g,陳皮1片,糯米100g,雄豬肚1具,花椒7粒,姜1塊,獨頭蒜4個,蔥1根,調料適量。
製作:人參洗凈,置旺火上煨30分鍾,切片留湯;紅棗酒噴去核,茯苓洗凈,杏仁用開水浸泡後再用冷水搓去皮晾乾,陳皮洗凈破兩半;豬肚兩面洗凈,颳去白膜,用開水稍燙;姜拍破,蔥切段,糯米淘凈、把諸葯與糯米、花椒、白糊椒同裝紗布袋內,扎口,放豬肚內。把豬肚置一大盤內,加適量奶油、料酒、鹽、姜、蔥、蒜,上屜用旺火蒸2小時,至豬肚爛熟時取出。待稍涼取出糯米葯飯,再從中取出人參、杏仁、紅棗,余亦取出不用,只剩糯米飯,另置保溫。將紅棗放小碗內,豬肚切薄片放其上;人參再放豬肚上。把盤內原湯與人參湯倒入鍋內,待沸,調入味精。飲湯吃豬肚、糯米飯。
功效:補脾益肺,滋養補虛。適用於各種勞傷,貧血,胃病,中氣不足,精神萎靡,水腫,肺結核,小兒營養不良,發育遲緩及大病後或手術後等。每周服1-2次,長期服食效佳。急性發作期不宜用。
白術燉豬肚:
原料:豬肚1個,炒白術30g,干檳榔10g(或鮮檳榔20g),蔥5根,姜5片,黃酒2大匙。
製作:將豬肚反復搓洗干凈(可用麵粉搓洗),放沸水中氽燙,除去不好的味及黏膜上白膩之物,洗凈備用;將白術、檳榔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3杯浸泡30分鍾,置火上煎煮30分鍾,取汁去渣。將豬肚放入砂鍋內,加入調料,倒入葯汁,若葯汁不足,則添加淹過表面的水,置小火上燉至豬肚熟爛,取出豬肚切片,蘸醬油、麻油,作菜餚佐餐。
功效:本膳由《聖濟總錄》白術豬肚子粥演變而來。白術有益氣健脾作用;檳榔能去五臟六腑壅滯,消谷逐水,有補氣健脾、消谷破積之效;豬肚亦有補虛損、健脾胃功效,熟爛後切小片蘸食,易於消化吸收。本方適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腹部虛脹,大便溏薄不爽等症。方中檳榔有破氣耗氣之弊,用量不宜過大。每食用3-5天後,停服此方3天,症狀改善即停用。
豬肚孵蓮子:
原料:豬肚1個(約500g),蓮子100g,味精、鹽各適量,胡椒粉少許。
製作:豬肚用沸水燙過後,用食鹽或生粉揉去粘膜、臊腺,反復清洗至盡凈。蓮子去芯,裝入豬肚內,調入味精、鹽,加入適量沸水,約燉2小時,至豬肚熟爛即成。食用前把熟豬肚切條,撒上胡椒粉。
功效:本品能補脾胃,止泄瀉,益腎澀精,補養心氣,對心悸失眠,脾胃虛弱,寄生蟲病及因蛔蟲引起的小兒營養不良等病症有較好療效,尤其適合胃病初愈者食用。
白果腐竹豬肚湯:
原料:豬肚半個(約750g),白果25g,腐竹50g,各種調料適量。
製作:豬肚放湯內煲,加水,放白果、腐竹等,武火煲至沸騰,慢火煲約l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豬肚湯清淡,消暑解渴。加上中醫所述「以形補形」,對脾胃有裨益,不失為惠口又惠腹的美食。豬肚是高蛋白質、低脂肪食品,白果具有溫肺益氣的作用,是傳統的葯食同源食品。
人參川椒豬肚湯:
製作:取豬肚一段,用水反復洗刷干凈;將人參15g,乾薑6g,花椒6g,搗碎,裝入糯米100g,蔥白七根,然後把肚子縫合起來,置入鐵鍋中,加水適量,用微火煮爛熟,空腹溫食,吃葯湯、葯米及豬肚。每日1劑,可隔天吃1劑,5劑為1個療程。
老人脾虛,形體消瘦,全身無力,懶於活動;或食慾不振,稍吃生冷油膩則嘔吐腹泄;或腹部疼痛難忍,以至連及心胸,不可用手觸摸者,可選用本膳進行食療。
豬肚黃芪湯:
原料:豬肚1隻,黃芪200g,陳皮30g。
製作:將豬肚去脂膜,洗凈,余物用紗布包好放入豬肚中,麻線扎緊,加水文火燉至豬肚熟,再加適量調味品,趁熱食之,分4次2天食完。5隻豬肚為1個療程。
功效:黃芪為補氣要葯,李時珍稱其為「補葯之長」,尤其善於益氣升陽,治療各種臟器下垂;陳皮理氣健脾,和中消滯;《隨息居飲食譜》說豬肚能「補胃,益氣力」。豬肚黃芪湯可補中氣,健脾胃,行氣滯,止疼痛,對於中氣不足,脾胃虛弱之胃下垂,頗有效驗。
山葯燉豬肚:
原料:豬肚150g,山葯50-100g。
製作:將豬肚洗凈切成條或切成小塊,沸後改文火燉熟,再將山葯去皮洗凈切成片或段同燉至爛。稍加鹽調味,空腹食用,每日1次。
功效:滋養肺腎。適用於消渴多尿症,對改善症狀,降低血糖有一定的作用。
白鬍椒豬肚湯:
原料:白鬍椒15g,豬肚1個,調料適量。
製作:白鬍椒15g略拍碎,新鮮豬肚1個(亦可半個)洗凈,生薑三片(洗凈去皮)。然後將白鬍椒、生薑一同放進豬肚內,並加進適量清水,將豬肚的上下口用線扎緊,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湯。煲一個半小時,然後調味,飲湯食豬肚。
功效:胃痛可以簡單地分為虛寒胃痛、肝胃氣痛、濕熱胃痛三種。如果是虛寒胃痛,可見胃部隱痛,喜暖喜按,餓時痛增,得食則減,嘔吐清水,四肢欠溫,畏寒,大便爛,舌質淡白脈細弱。以白鬍椒豬肚湯食療,有較好的效果。
五味豬肚:
原料:黃連3g,知母、花粉、麥冬各10g,烏梅2g,豬肚1隻,食鹽少許。
製作:將豬肚洗凈,在沸水中焯去血水;烏梅研末。將黃連、知母、花粉、麥冬、烏梅、食鹽均納入豬肚中,並用麻線縫好切口,上籠蒸2小時,蒸酥後去葯即可。佐餐分次食豬肚。
功效:清熱降火,滋陰補虛。可治療夏天暑熱傷津所致的低熱口渴,煩躁失眠,納呆,神疲等症,也可治療糖尿病,小兒夏季熱。體質較好的中老年人,夏季宜常食本膳。
銀杏豬肚:
原料:銀杏(白果)300g,熟豬肚200g,紅蘿卜100g,青蔥50g,湯750g,味精5g,精鹽6g,雞精粉5g,胡椒粉0.5g,麻油5g,生粉10g,熟豬油40g。
製作:先將連殼的銀杏用清水煮滾,滾至熟後倒入竹箕,打破去殼,把肉開成兩邊,再用沸水滾銀杏肉,然後倒入盆內用冷水浸洗,用手磨擦漂水,去凈心和外皮,再用水滾過,漂涼,浸水,要浸水5小時(洗清水幾次才能漂去苦澀味),待用;將熟豬肚切成丁粒,紅蘿卜用刀刻成小花或切成小片狀,鍋內放入清水,放紅蘿卜花煮滾撈起,再把豬肚粒和銀杏分別放入沸水中「飛過」水撈起,待用;青蔥切成粒狀。把鍋洗凈放入湯,將銀杏、豬肚、紅蘿卜放入鍋內煮滾,再放精鹽、味精、胡椒粉、雞精粉、熟豬油一起煮;然後用生粉加清水調稀,放入鍋內,再放人青蔥粒,麻油攪均勻,倒人不銹鋼小鍋即成。
功效:補益脾胃,化痰平喘,適於老慢支患者經常食用。
烏龜肉煲豬肚:
原料:烏龜肉200g,豬肚200g,調料適量。
製作:將烏龜肉,豬肚切成小塊後,放瓦煲內加水適量煲熟,加食鹽少許調味。1日內分2-3次食完。
功效:補中益氣,養胃滋陰。適用於胃病噯酸疼痛,寒熱夾雜,久病不愈者。
金橘豬肚湯:
原料:金橘根30g,洗凈切碎,鮮豬肚 1個。
製作:二物洗凈切碎,同時放砂鍋內,加清水1000ml煲湯,煲至350ml左右,調味,飲湯食豬肚。
功效:疏肝理氣,補益脾胃,主治慢性胃炎屬肝氣郁結,疼痛以脹痛為主者。
仙人掌豬肚湯:
原料:仙人掌30-60g,豬肚1個。
製作:將仙人掌裝入豬肚內,入鍋加適量水,以文火燉至熟爛。飲湯,食豬肚。
功效:行氣活血,健脾益胃。適用於氣滯血瘀,胃痛年久不愈者。
Ⅸ 關於豬肚顏色的問題
可以食用,你把豬肚放在一個稍大一點的盆里,用大粒鹽一把,反復揉搓,然後用清水洗,這樣做兩遍,再用少許醋,加點水,把豬肚清洗干凈就可以了.
Ⅹ 豬肚如何製作吃起來才能更脆
老媽去豬肉販子那裡預定了一個豬肚,說要給家人煲一鍋豬肚湯滋補。豬肚不像豬肉量多,一頭豬就一個豬肚。
所以你要是臨時起意想吃豬肚是幾乎買不到的,所以得提前跟肉販子預約,而且跟他預約的好處就是,肉販子不會給豬肚注水,這可能是他們的「待客之道」吧。咱們中華飲食有以形補形的說法,到底如何還是有待考究的,不過吃豬肚健脾胃、補虛弱是實實在在的。
Step7:豬肚炒好之後,倒入一個鐵碗,加上適量的清水,撒上適量鹽調味。另外三個雞蛋清洗干凈,一同放入盛豬肚的碗里,雞蛋看自己喜好了,不喜歡可以不放,不過我家燉豬肚湯的時候都有放雞蛋的。
Step8:用保鮮膜蓋住碗口,高壓鍋里放上蒸架,倒入清水,把豬肚放入高壓鍋中,壓20-30分鍾即可。
營養滋補的雞蛋豬肚湯就做好了。是不是沒有你想像的難?做豬肚湯關鍵的幾點就是:清洗,焯水,翻炒。至於用什麼鍋具煮熟,可以是高壓鍋,燉鍋,砂鍋這些鍋具都是可以的。用高壓鍋能省不少時間是真的。周末抽空給自己煲一鍋豬肚湯唄,犒勞犒勞自己。
【碎碎念】:
1、買豬肚一定要跟豬販子預約,然後一大早去拿回來,不然不新鮮。然後豬肚清洗的時候千萬不要偷懶,步驟繁復了些,但是自己吃的東西還是盡量做到干凈衛生才好。
2、煲豬肚湯除了放雞蛋之外,還可以放花生,也是比較常用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