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上購物 » 怎樣畫山水畫的顏色
擴展閱讀
酸蘋果怎樣吃更好吃 2025-02-08 05:38:48
q幣怎樣充值騰訊vip手機 2025-02-08 05:38:40

怎樣畫山水畫的顏色

發布時間: 2022-04-22 11:21:02

① 國畫山水怎樣上色 國畫山水技法,國畫山水如何上色

根據畫面需要著色。最簡便的著色方法是使用淺絳著色法。絳為紅色,淺絳山水原是指以淡赭色為主調的傳統山水畫,後泛指在水墨的基礎上淺著色的一種畫法。當寫生畫墨稿完成以後,感到意猶不足,即可在其上著色來豐富畫面的效果。寫生畫對色彩的要求,不強調景物條件色的變化,而以大面積平塗的裝飾色為主,注重景物固有色,如樹干用赭色,樹葉用汁綠,石根用淡赭,石面即塗上墨青或汁綠、花青等。所使用的原料不外乎赭石、花青、藤黃、朱磦、曙紅等,且以前三種色最為常用,一般若備上三四種色就夠了。

著色的方法是,首先要根據畫面意境主題表達的需要確定主調,如以赭色為主的則是暖調子,以汁綠、花青為主的是冷調子。在一個主調的統攝下輔以其他色相與之對比呼應,使達到既有對比又統一和諧的藝術效果。切忌在設色中沒有一個調子,一塊綠一塊紅,繁瑣拼湊,反而把畫面效果破壞了。畫面色調起決定作用的是墨色,著色的目的是補充墨色的不足,所以著上去的色一般宜薄,水分宜多,掌握好著色的先後順序。如畫樹木,先用赭色著樹干,再用汁綠著葉子。畫峰巒山石,先用赭色著峰、石的陰面,再用汁綠或墨青著陽面,也可根據處理色調的需要,用其他不同的設色方法。著好第二遍色以後,由於著上去的色降低了墨稿中黑白的對比效果,幹了後,畫面可能會在明度對比上減弱,色調會變灰,這時就需要用筆墨再局部進行皴擦,把精神提出來,接著用顏色局部再加,使層次更深厚。這樣反復遞加,遍數不拘,直到把畫中意境充分表現出來為止。

山水畫寫生的設色方法是很多的,上述的一種是傳統設色方法,也可在寫生時直接用墨調著色來作畫,豐富畫面色調的變化。此時色即是墨,墨也是色,色墨混合,其畫出來的效果也有異趣。也可在寫生中用西洋畫的工具材料和方法,如水彩、水粉的顏料與國畫顏料結合使用,與其他畫種的技法特點融合在一起,這些方法,都可以在寫生實踐中去大膽地嘗試,在寫生中探素出一套中國畫用色的新方法。

② 山水畫染水的顏色調法

山水畫染色,傳統方法叫設色,有設色法,國畫和西畫不同,以墨稿為主,就是說山水畫,用墨畫夠了,不用上色也要是一幅畫,這一特點就把色放到了次要的輔助的位置。所以山水設色,1 怎麼皴怎麼染,順著山石用筆染色,2 色不礙墨、墨不礙色,墨上盡量避開染色。顏色是一筆一筆畫上的,象勾皴一樣,不是塗刷的。 以上是傳統法,現代畫是結合西畫用筆的,有時大量水色罩染,水分多少結合用筆速度,要書寫用筆,痛快淋漓,一筆一筆書寫式染色,很重要。

③ 山水墨畫上色如何區分暗色和亮色

山水畫上色之前,先利用素描的手法,皴出立體感,在需要的地方平塗顏色就可以了,不用區分暗色和亮色。

④ 青綠山水畫是國畫山水畫的一個分支,技法上有哪些不同呢

青綠山水是中國山水畫的一個分支,中國山水畫可以分為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而青綠山水又分為大青綠山水和和小青綠水!青綠山水是用礦質石青,石綠主色的山水畫,大青綠山水著色濃重,裝飾性極強,小青綠山水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之上照上薄薄的青綠色!

總的來說青綠山水在技法上和水墨山水的差別有,青綠山水的顏料就是用石青和石綠,有時外可以加泥金;水墨山水主要是用水和墨來完成作品,就是純用水墨不設顏色的山水畫體!但他們都是中國畫,作為國畫,運用勾皴、點、染的方法作畫,他們的筆法都是由點、線、面構成的,而線條的運用是最重要的,在墨法上也都是利用水的作用,產生濃、淡、干、濕、深、淺不同的變化!水墨山水畫的技法分為大寫意,小寫意,潑墨,破墨等,在潑墨山水畫技巧中,以皴法運用最多,因為潑墨沒有設定型,潑出什麼就是什麼,這樣要是不用皴法則不能顯出形狀。青綠山水分為大青綠和小青綠兩種,青綠山水以工筆畫為主,比較適合表現色澤艷麗的丘壑林泉。

⑤ 怎樣畫水墨山水畫

水墨山水就是純用水墨不設顏色的山水畫體。相傳始於唐,成於宋,盛於元,明清兩代又所發展。作畫講究立意雋永,氣韻生動,並形成了整套以水墨為主體的表現技法。其筆法糸以勾斫、皴擦、點染為主導,長於結構和質感的表現;其墨法糸於墨的濃淡干濕。潑破積烘為主導,有「水暈墨章」、「如兼五彩」的效果,長於體積和氣韻的珍現。在理論上強調有筆有墨,筆墨結合,以求達到變化超妙的境界。
1、勾斫:用筆,指的是用線。勾為細長線,斫為短粗線。勾斫主要是表現輪廓和結構,多用中鋒筆。樹木、房舍和船隻,皆用線勾,用線的粗細、輕重和深淺,要有變化,由近及遠,愈見輕淡。
2、皴擦:皴法是用點線的變化和組合,表現山石樹木的質地和結構的,多用渴筆和側鋒。此圖採用短披麻皴,要依山石的結構加皴,用筆輕起重落,皴筆之間要留些空白,不要皴死,皴擦一般是皴擦山石的下部和凹處,以表現起伏和光感。
3、點:點法也是山水畫的重要筆法。可點樹葉、樹、石上的苔點、山上的權木雜草之類。此幅主要是用破筆焦墨點近處石坡上的權木和雜草。
4、染:染淡墨。染山石的暗處以增強體積感。染山根,要空出煙雲,以增強空間感。遠山用淡墨塗染,江水勾染結合。染不可用重墨,並染多遍,才有厚重感。

⑥ 請問會畫 國畫山水的朋友 各種山的顏色用顏色畫 顏色怎麼調啊 請說下調顏色的方法 謝謝

比較簡單的淺絳山水設色:
用赭石和花青染山石,山體分陰面陽面,一般陰面用花青陽面用赭石,或者山腳用赭石山頭通花青,顏色不用調,加水調的淡一點後先染赭石後染花青,分開染。樹葉用藤黃,花青,赭石三種顏色調和可以調成不同的綠色,不同調和的比例就不多說了,自己多試幾次,說起來挺啰嗦的。

染色之前先要把墨稿畫的差不多。這個只是淺絳山水的設色,青綠山水設色方法和這個有所不同,要打底色等等。

⑦ 怎麼畫好山水畫!!求詳細解說!

一、怎樣畫山水畫

山水畫分為水墨山水和設色山水兩種。

顧名思義,水墨山水主要以水墨作為表現形式;設色山水一般在水墨山水的基礎上施以淡彩或重彩,可分淺絳山水和青綠山水。亦有淋漓盡致的潑彩山水和沒骨山水。

中國山水畫技術成熟很早,且有長久的發展,筆法、墨法、章法、意境、肌理效果及敷彩,無不融匯在山水畫中,可謂集中畫技法之大成。所以學習山水畫應該從基本方法入手,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裡,上不求索。摹、寫生、創作的反復實踐,就能畫出有既有傳統又富有個性山水畫,使「情與景會,意與相通」。

1、山水畫的表現技法。實質上可以說是一個用筆、用墨和設色的問題。山水畫的用筆多種多樣。這是由毛筆的性能決定的。它可以勾線、點苔、塗面、可皴、可擦、可染;筆鋒可聚可散,用墨可干可濕。

2、筆鋒的運用,有中鋒與側鋒、順鋒與逆鋒、藏鋒與露鋒、聚鋒與散鋒。行筆有快與慢,輕與重,輕揮與頓挫。筆趣有巧與拙,剛與柔,光與毛等等。這些傳統的用筆方法可以作出不同藝術效果和各種不同的質感。

3、中鋒用筆最廣,常用於勾勒物體的輪廓。比如樹木的枝幹,人物、車船等和各種點,如圓點、斜點、直點、橫點、渴點(干筆點),夾葉也多用中鋒。

4、側鋒多用於山石的皴擦,樹木的橫染,以及畫樹葉等。

5、散鋒多用於畫山石、樹木、皴擦點染,因勢利導,效果頗佳。

6、用墨要有濃、淡、干、濕等層次變化。濃墨又有濃濕與濃干,淡墨又有淡濕與淡乾的區別。一筆墨可出現濃淡干濕和墨色變化。古人啖「墨分五色,就是形容用墨有千變萬化,彷彿有色彩的感覺。因此,要掌握墨性。

7、山水畫的墨法,分潑墨法,積墨法和破墨法。

潑墨法,就是用闊筆蘸墨大寫,使墨彩生發多種變化。它的主要待點是一道墨趁濕可以適當補加,並要注意細心收格,此法常與破墨法結合。雨景山水和馬夏一派山水畫的一層墨,特別是那些平塗式的大遠山,也是潑墨法。

8、積墨法是與潑墨的一道相對而言的,是一種由淡則濃,由薄則厚的多層墨法,是前一道墨干後再畫後一道墨,層層添加,能增加畫面的蒼郁厚重感。

9、破墨法是趁第一道墨未乾前加第二道墨。可以重墨破淡墨,亦可淡墨破重墨。它的特點是濃淡,干濕相互破立。墨色融合,滲透變化,極有潤致。

10、畫山水用墨的一般的規律是:畫線畫點用濃墨居多,皴檫則濃淡可以兼用,渲染用淡墨居多。焦墨(燥墨)多作濃墨的輔助。滋潤處用濕墨,醒提處用焦墨。蘸墨不要太勤,一筆墨把它用光方可出現干筆, 調子才能豐富。

11、設色:設色山水有淺絳、青綠和沒骨之分。青綠山水中又分金碧、大青綠、和小青綠。淺綠山水:它是在完成勾、皴、點、染的墨筆山水的基礎上敷以淡赭來表明山川樹木的氣氛和彩色的。但一定要淺,也有與長青、草綠結合著用的,一般不用石青、石綠。

12、沒骨山水:此法不用墨打輪廓,直接用顏色畫。但是用筆、用墨較難,現在很少見,有時在畫遠山時亦可試用。初學不易掌握。

13、青綠山水:青綠山水的特點就是要減少皴法,渲染石青、石綠以前需要打底色,目的是起襯托作用,使青綠色既厚重又鮮明。小青綠山水的畫法是先用赭石打底子,然後另上花青和草綠,最後上石青、石綠。

14、大青綠山水只勾而不皴,一般是用赭石和石硃砂打底子,著石青、石綠要分幾次渲染。如果在大青綠山水上勾金,便成了金碧山水了。

15、在傳統繪畫中,也有在淺絳山水墨面使用淡石綠或石青的,顯得別致秀潤;有的將石青石綠滲和使用,有的加進一些花青或草綠,越到後來用法越靈活,實際上是把淺絳和青綠結合起來了。

2010-4-22 21:30回復

藍色冰冰公主
2樓

16、我們在總結傳統繪畫設色方法的同時,可以借鑒西洋繪畫中的色彩關系和水彩畫的表現技法,以達到「推陳出新」的目的。

17、山水畫設色的一般方法是:首先完成勾、皴、點、染,墨 既足,然後敷色,上面所提到的「染」字,系指在勾、皴、擦、點的基礎上,用不同深淺的墨染出石的結構和明暗關系。

18、除先墨後色者,亦可先用色點染後勾墨(或先以淡墨點染後勾重墨),也有先用墨勾皴趁濕染色的,此法即打破了傳統的設色方法,使色墨交融,生動華滋。

19、設色要反復大關系,色調要統一。渲染顏色不要把色彩調得很濃或一次完成,要多次渲染才能豐潤。如渲染後還不夠厚重,可在紙的背面加染顏色進行襯托,這種方法叫「背染」。渲染時直接用原色染的不多,一般要用幾種色調配或加點墨使用。此幀設色與渲染協調統一,白雲以白粉背染自有韻味,天空以赭墨背染則顯深邃。

20、設色的順序一般是先上水色,後上石色。石綠一般表現陽面,石青表現陰面,兩色可以摻合使用,也可以互相罩染。要注意顏色是補充墨的不足,墨是顏色的骨幹,使墨和色融為一體,交相輝映。

二、山石畫法

山水畫離不開山石樹木,雲水,建築、舟車和點景人物、動物、禽鳥等,這些元素構成了山水畫的生命。

一幅山水畫,或以山為主,或以樹為主,或以雲水為主,或以建築為主。無論小品,巨制,或壯麗雄偉,或娟秀氤 ,或寓忌雋永,或博大精深,都是以情慣之,情景交融的。要達到理想境界,除修養和天賦外,必須研究和掌握山水技法,在傳承和造化中,通過反復的創作和實踐,才能融會貫通,得心應手。畫山水,首先從山石和樹木的畫法入手。

21、石法。山石畫法無論聚一聚二,攢三聚五,無論大間小或小間大重復間隔,都是從現實生活中提煉歸納出來的表現形式,這些形式實則是山巒的縮影。因此,將「石」組合擴大,加以肌理的藝術加工,就能變成高山峽谷,峰巒疊嶂,所以山石的組合實則是山水畫的骨架。

22、畫山石的一般要從勾入手。勾是用線來確定山石的輪廓和主要結構的勾法可中、側鋒兼用,當要注意轉折頓挫,分出濃淡干濕墨色變化。

23、勾石廊要由簡入繁、由易到難勾線的光與毛,粗與細,輕與重,長與短,曲與直,方與圓,縱與橫,疏與密,濃淡干濕等等,要根據不同的對象,採取不同的方法。

24、皴,皴法產生於唐代,經過歷代畫家的創造,皴法越來越多,各種皴法的名稱也相繼出現了。皴是表現山石的明暗凹凸變化和地質構成的,從黃山的寫生作品中不難看出,皴法是從真山真景中提煉出來。

25、從表現技法和實際應用兩方面來看,皴法大體可歸納成三類既:點皴,線皴,面皴。

點皴,如傳統的雨點皴(此皴法是宋代米支仁所創,亦叫米點皴)豆瓣皴,芝麻皴等。水墨寫生,近山山頭,山腳和遠山是用聚鋒與散鋒相結合的「渾點皴」來表現從樹環抱的山嶺。

26、線皴,如傳統的披麻皴,荷葉皴,雲頭皴,解索皴等皆是。

27、層層疊疊的梯田,構成生機勃發的節奏,用線的排列表現梯田比較適用。因此,構成梯田皴,這種梯田比較適用,這種梯田皴在芥子園畫譜上是沒有的。

28、面皴,面皴如傳統的斧劈皴,刮鐵皴,拖泥帶水皴等皆是。面皴主要是表現石質的山,線皴一般表現土質的山。

29、還有一種線皴與面皴結合的折帶皴,是表現水成岩的。

30、皴法是一種表現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山河的巨變和人們審美認識的提高,傳統的皴法遠遠不夠用了。在山水畫的技法上不斷的創造新的皴法。劉口松的紙筋法、拓墨法,便是新皴法。以板拓法繪制,將墨及顏色塗於玻璃板上,趁濕把紙鋪在墨跡上加壓,使墨跡拓印在畫紙上,便成一幅別具風格的圖像,然後因勢利導加以完善。

31、皴和勾在運用中是結合起來的,可先勾後皴,也可先皴後勾,皴不要傷了輪廓,也不要輪廓脫離,要將勾與皴、筆與墨融為一體。皴用筆輪廓輕,但不要浮。

32、擦、擦隨著皴的產生,擦也出現了,擦是用干筆卧著擦抹。可以在皴完以後加擦,也可連皴帶擦同時進行。擦的出現是一個大的發展。皴見筆,擦不見筆,擦是補皴不足,自己不能獨立,擦不能過分。

33、點的方法很多,一種點法叫做點苔,多用較濃的墨為之,在山水畫中起醒提的作用,能增強藝術效果。另一種點法,常常用在山巒的上端,或在遠樹上,以增加遠近的層次和蒼茫蔥郁的效果。

34.點有直點和橫點、大點、小點、圓點、方點,還有聚鋒點與散鋒點,藏鋒點和露鋒點等,可根據需要靈活運用。用筆要參差錯落,用墨要濃淡適宜,力求融合變化方顯豐富而生動。

35.染,染分濕染與干染。濕染是先把底子用清水刷濕再染,或直接用濕筆染。濕染效果潤澤,不見筆痕。雲、煙、雨、霧可用濕染。
祝你成功的畫出一幅好畫

⑧ 國畫山水畫怎樣著色

最簡便的著色方法是使用淺絳著色法。絳為紅色,淺絳山水原是指以淡赭色為主調的傳統山水畫,後泛指在水墨的基礎上淺著色的一種畫法。皴、擦、點、染、勾、勒,上色時注意不要平塗,不要蓋墨線,色彩要有變化。根絕結構,不要盲目的畫。要有節奏,不能亂章。

當寫生畫墨稿完成以後,感到意猶不足,即可在其上著色來豐富畫面的效果。寫生畫對色彩的要求,不強調景物條件色的變化,而以大面積平塗的裝飾色為主,注重景物固有色,如樹干用赭色,樹葉用汁綠,石根用淡赭,石面即塗上墨青或汁綠、花青等。

所使用的原料不外乎赭石、花青、藤黃、朱磦、曙紅等,且以前三種色最為常用,一般若備上三四種色就夠了。

(8)怎樣畫山水畫的顏色擴展閱讀:

國畫其他上色技法

中國寫意畫上色技法主要有:填色法、染色法、罩色法、破色法、潑彩法、烘托法、反襯法等。

1、填色法

也稱勾線填彩法、勾填法、勾勒法。首先用墨線勾完對象的輪廓,然後用顏色在勾好墨線的范圍內填滿顏色,要填的平整均勻,因此也稱單線平塗。

2、染色法

有淡彩暈染、重彩暈染、接染、托染、點染等等,寫意畫渲染的要求是:先在毛筆上調淺色,然後在筆尖上調深色,一筆畫到宣紙上,自然表現出深淺不同的顏色。大面積染色則用大筆甚至用底紋筆染,力求有質量感、空間感、忌臟、膩、灰。

3、罩色法

在寫意畫中,在墨色畫了之後,為加強這一部分的色調。再用石色罩一層,使這部分物象更醒目、厚實。

4、潑彩法

主要用在寫意畫中,在大塊潑墨的基礎上,將飽滿、淋漓的石色(有覆蓋力)潑在畫上,使重色與墨色相結合,從而使物象的色感和體積感更加突出厚重。

5、彩墨法

即色中蘸墨。以色為為主,或是墨中蘸色。以墨為主,進行著色、如畫麻雀。先用淡墨著色。再蘸赭石畫羽毛,畫綠葉。先蘸汁綠。再蘸墨。一筆下去,自然表現出綠葉的濃淡深淺。

6、破色法

有水破色、墨破色、濃色破淡色、淡色破濃色、石色破草色、石色破墨色等等、如畫花卉葉片,可在葉片顏色快乾時,用重墨勾葉筋,又如在一片淡紅的芙蓉花色快乾時,用胭脂線勾出花瓣筋絡,從而時畫面的質感和韻律更加真實奪目。

7、烘托法

筆畫中運用較多,寫意畫中也常採用,如畫近處芭蕉時。正面用濃淡墨線勾出芭蕉葉脈,反面用石綠襯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