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銀耳種植的方法
銀耳,又稱白木耳、雪耳等;其方法和步驟與香菇有許多相同之處。可利用木屑、甘蔗渣、棉籽殼等農副產品為主要原料,適當添加一些麥皮、米糠、石膏等為輔助原料,進行室內袋栽。
銀耳屬中溫性真菌,菌絲在 16℃~30℃內均能生長,其中20℃~28℃生長正常,23℃~25℃生長最好,低於20℃或高於28℃菌絲纖弱。子實體分化的溫度在16℃~28℃之間,低於16℃生長遲緩,高於28℃分化不良,最理想的溫度應是22℃~25℃。
⑵ 銀耳市場需求量大,銀耳的正確種植方法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銀耳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所以每年市場上對銀耳的需求都很大,這也導致了很多種植商開始不斷的種植銀耳。其實種植銀耳想要提高產量的話是非常簡單的方法,我們只需要在種植的時候注意一些技巧,就能夠輕松的提高銀耳的產量擴大我們的收益。
光照和養分植物的種植離不開光照的吸收,所以對於銀耳來說它也是需要經常的進行光照來利用光合作用進行生長。我們在他們種植的時候就需要選擇一些有樹蔭的地方,能夠更好的讓他們吸收光的同時,不被強光照射這樣才能夠有利於更好的生長。如果我們種植的銀耳是在太陽光下暴露的話我們一定要注意給他們遮陰,對於養分來說我們需要給他進行一些肥料配製,讓他們再為我們設備的時候更好的吸收和利用這樣才能夠提高他的產量。
⑶ 銀耳的市場需求大,銀耳栽培流程是怎麼樣的
據說裡面的膠質成分可以美容抗皺,其實那黏糊糊的口感不過就是多糖,和膠原蛋白完全是兩碼事,根本就沒有什麼所謂的植物膠原蛋白,當然銀耳的美容功效也就令人懷疑了。銀耳的市場需求比較穩定,銀耳目前的價格大約在20到50元一斤之間的樣子,價格的高低主要取決於銀耳自身的品質。很多常年種植銀耳的商戶已經形成自己的銷售網路。
夏秋季生於闊葉樹腐木上。目前國內人工栽培使用的樹木為椴木、栓皮櫟、麻櫟、青剛櫟、米櫧等一百多種。以子實體入葯。春秋採收,用老斑竹浸豬油製成竹刀采割,將鮮銀耳以清水洗凈後,曬干即成。干損失的只有水分,不會造成營養流失。所以,新鮮銀耳並不比銀耳干品更有營養。另外,鮮銀耳不易保存,容易被氧化,買回來不趕緊吃掉的話,氧化產生的有害物質對人體是有壞處的。
⑷ 銀耳現多為人工栽培產品,銀耳的栽培條件是什麼
銀耳屬中溫真菌,菌絲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4~25℃,子實體發育的最適溫度為20~25℃。春秋季的自然溫度是最適合種植的季節。也可以冬暖夏涼的種植室,在遮蔭棚種植,讓銀耳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銀耳種植原料廣泛,尤其是棉籽殼。此外,雜木屑、玉米芯、蔗渣也是常用的原料。
水是銀耳生命活動的首要條件,銀耳需要不止一種水。菌絲在適宜的濕度條件下種植蔓延生長。並在一定發育階段分化產生子實體原基。呈現肥嫩如玉的骨冰肌穗。在過濕條件下不容易萌發成菌絲,而是以出芽的形式出現。菌絲只有在適合潮濕的條件下才能定殖生長旺盛。菌絲短且成束,子實體分化正常。在過於潮濕的環境中,菌絲生長微弱、稀疏、稀疏,子實體分化差或凝膠成團。因此,應根據銀耳不同生長階段的不同濕度要求給予適當的水分。
⑸ 銀耳怎麼種植出來的
銀耳的種植過程也很簡單,但是長出來的銀耳卻非常有營養價值。銀耳是一種腐生菌,屬中溫型,但耐寒力很強。菌絲適宜生長溫度為20-28℃,子實體在20-26℃生長最好;段木中含水量42%-47%、樹皮含水量44%-50%,或木屑培養基含水量60%-65%,相對濕度80%-96%銀耳生長良好;銀耳是好氣性真菌,適宜的酸鹼度為pH5.2-5.8,銀耳菌絲對纖維的分解能力很微弱,需要一種「香灰」的子囊菌幫助它分解木材,提供營養。
栽培技術 (1)菌種培養 銀耳菌種培養比較特殊,需採用混和培養的方法,將銀耳菌與香灰菌培養在一起。製作母種時兩種菌應從同一耳木上分離,獲得純菌種後先在PDA培養基上接入銀耳菌種,在25℃下培養,待斜面上形成1cm左右菌落時,接入香灰菌,共同培養,然後轉入原種和栽培種。原種可用木屑、米糠、蔗糖和石膏配製培養基生產,在原種培養基內加入棒形或楔形種木,生產出栽培種。
(2)栽培方法 有段木栽培與代料栽培。段木栽培 選擇樹齡10-15年、直徑6-10cm的闊葉樹作耳木,秋季落葉後至春初萌生新芽前砍伐,截成1-1.2m長段,堆放晾曬。選早晚有陽光散射、三分陽七分陰的林間為耳堂,在氣溫穩定在15-18℃時開始接種,一般在清明至立夏之間,先在段木上按10cm×3cm的規格,以品字形或螺旋形打出接種穴,穴直徑1-1.2cm,深1.2-1.8cm,把木屑菌種分裝至每個穴中,稍加壓實後蓋上樹皮蓋,如用種木接種,放入種木後應錘緊。接種後將段木呈「井」字形堆積在樹蔭下或稍遮陰,堆高1.2m,堆溫22-26℃之間,每7-10天翻堆1次,經40天菌發後拆堆排堂。排堂方法一般將段木呈「人」字形排放在支架上,出耳期間溫度保持在20-25℃;子實體生長旺期,每日應噴水3-5次,使相對濕度能達到85%-95%,並注意耳堂內的通風透光。代料栽培 可用木屑、刨花、甘蔗渣、甜菜渣、棉子殼、花生殼等為主要原料,輔以其他營養成分配製培養基,裝塑料袋後在袋側開長2cm、深1.5cm的接種穴4-8個,用氧化鋅橡皮膏膠布封蓋,高壓滅菌後,揭開膠布接入菌種,再蓋牢膠布,放在25-28℃室溫下培養4天,然後轉入25℃左右培養到14天當菌絲在接種孔生長成圓形生長區時,即可揭開些膠布流通空氣,溫度可降到23℃左右,1星期後接種孔「冒黃水」,可將室溫降到20℃,每日噴水3-4次,保持相對濕度90%,生長40天即可采耳。所以它的生長周期還是很短的。也方便養職責,能夠更好的操作長出更好的銀耳
⑹ 大家知道銀耳是怎麼種植出來的嗎
銀耳種植的原料廣泛,取材容易,因此大有發展前途。一戶農家,只要利用15平方米的房子2間,一次可種植2500袋,一年可種6批,純利8000多元。每100千克的棉籽殼或雜木屑可收銀耳干品16~18千克。其主要銀耳種植技術如下:
1.配料。種植銀耳的培養料,根據當地資源,因地制宜選擇主要原料,並配合其他輔料製成。闊葉樹如楊、柳及各種果樹的木屑均可用。也可將這些樹的枝條切成薄片,曬干,再粉碎成粉狀的木屑。棉籽殼是種植銀耳的好原料,單產比木屑可提高20%~30%,此外玉米芯、甘蔗渣、花生殼、葵花籽等,曬干後粉碎成細屑均可用於種植。
配方一:木屑100千克,麩皮2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4千克,石灰粉0.4千克,硫酸鎂0.5千克,水100-110千克。
配方二:棉籽殼100千克,麩皮2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4千克,石灰粉0.4千克,水100-200千克。
配方三:甘蔗渣40千克,棉籽殼20千克,木屑40千克,麩皮30千克,石膏粉3千克,過磷酸鈣2千克,尿素0.5千克,水100-110千克
⑺ 栽銀耳經濟效益好,栽銀耳有哪些需要注意
引言:現如今,隨著養生概念不斷深入人心,也讓越來越多人對一些養生食物有所了解,大多數人通過吃一些養生食物,從而使自己體質能夠變好。銀耳就是作為其中養生植物之一,同時在栽種銀耳時可以獲得很好收益,也讓越來越多人對銀耳進行種植,下面就讓小編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三、總結
對於銀耳種植,我們不僅要自我查閱資料,同時,也應該請教相關專業人員對銀耳種植進行指導,這樣才可以保障銀耳產量和品質能更進一步提高。只有我們不斷探索銀耳生長習性,才能讓銀耳長勢更加旺盛,提高銀耳產量,促進農戶收益增長。
⑻ 銀耳的栽培方法有很多,銀耳用什麼方法栽培好
銀耳通常安排在春、秋兩季生產,江南各省春季空氣相對濕度高,保濕較易,但氣溫相對不穩定,栽培管理不方便。秋季濕度雖低,但氣溫平穩下降,易於管理,當氣溫穩定在28℃以下時可以栽培。瓶栽、盆栽或茶盅的銀耳可利用自然氣溫(春、夏、秋季),如果在室內人工控制環境條件下,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從種到收只需20多天,整個周期需40多天。每100斤培養料中,應加入清水100-130斤,pH調至5.6左右。
等到銀耳的耳片完全散開、沒有硬心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採摘了,剪去銀耳的耳蒂,使用山泉水進行淘洗。
⑼ 銀耳的種植方式
銀耳種植的原料廣泛,取材容易,因此大有發展前途。一戶農家,只要利用15平方米的房子2間,一次可種植2500袋,一年可種6批,純利8000多元。每100千克的棉籽殼或雜木屑可收銀耳干品16~18千克。其主要銀耳種植技術如下:
1.配料。種植銀耳的培養料,根據當地資源,因地制宜選擇主要原料,並配合其他輔料製成。闊葉樹如楊、柳及各種果樹的木屑均可用。也可將這些樹的枝條切成薄片,曬干,再粉碎成粉狀的木屑。棉籽殼是種植銀耳的好原料,單產比木屑可提高20%~30%,此外玉米芯、甘蔗渣、花生殼、葵花籽等,曬干後粉碎成細屑均可用於種植。
配方一:木屑100千克,麩皮2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4千克,石灰粉0.4千克,硫酸鎂0.5千克,水100-110千克。
配方二:棉籽殼100千克,麩皮2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4千克,石灰粉0.4千克,水100-200千克。
配方三:甘蔗渣40千克,棉籽殼20千克,木屑40千克,麩皮30千克,石膏粉3千克,過磷酸鈣2千克,尿素0.5千克,水100-110千克。
選定配方後,把主要原料同麩皮、石膏粉等乾料倒在水泥地上,把蔗糖、化肥、硫酸鎂等放入水中溶化後,倒進乾料中,經三次反復攪拌,過篩,打散團塊,拌勻,含水量掌握55%-65%。配料要選擇晴天或陰天上午進行,雨天不宜。
2.裝袋。拌好的培養料必須抓緊時間裝入種植袋。銀耳種植袋,應選擇低壓高密度聚乙烯筒膜,直徑扁寬12厘米,薄膜厚度3.5-4絲米,長50厘米,每千克筒料可裁製成220-240個種植袋。也可用罐頭瓶作種植容器。一般農戶採用手工裝料。裝一半時抖一抖,壓實後再裝。大面積生產應採用食葯用菌專用裝袋機,每小時可裝400袋。裝袋要求裝緊裝實,袋口用塑料繩綁扎。在料袋璧上打4-5個接種穴,穴口直徑1.2厘米,深1.5厘米,然後擦去袋面沾的木屑後,用3.3×3.3厘米的方塊紙膠帶貼封穴口,即成種植銀耳的培養基。從拌料到裝袋結束最好不超過5小時,以防培養基發酸變質。
3.滅菌。在大鍋灶上放蒸籠,把袋子疊於蒸籠內,膠帶一面要朝上。大面積生產建造磚砌的專用滅菌灶,一灶裝1000袋為適。滅菌要注意三個關鍵:一是袋子進灶後,必須旺火猛攻,並防止漏氣,使其在4小時內上到100℃;二是在100℃保持14-16小時,使袋內雜菌殺死;三是達到滅菌溫度和時間後,要趁熱取出,防止膠布受濕。
4.接種。經過滅菌的料袋,待料溫降到30℃以下時,方可進行接種。接種前先做好接種室消毒,並把菌種表層薄薄挖去一層老化菌絲,然後往下挖將菌絲攪拌均勻。接種時先打開袋子穴口上的膠布,用接種器提取蠶豆大小的菌種,集中迅速地通過酒精燈火焰接人穴內,並順手貼封好膠布,防止雜菌侵入。菌種處要比膠布凹1-2毫米,有利於原基形成。每瓶種植種可接種植袋25-30袋。
5.發菌。銀耳的發菌與出耳可同用一室,利用民房即可。有條件的專業戶可以建造專用的發菌室與種植室[創業網:www.cyonE.com.cn/]。要求地勢稍高,靠近水源,便於清洗場地,門窗通風,光線良好。也可以在庭院內搭簡易耳棚。不論是住房或是簡易耳棚,內部均要設置排放種植袋的架子。架層可用竹木做骨架,架高2.5米左右,寬一般為50厘米,架子分為8層,層距30厘米。每層架子用竹木鋪平,便於排放菌袋。室內四周可用塑料薄膜圍罩,使保溫保濕性能好。種植室要用來蘇爾和敵敵畏葯液噴灑消毒。
接種後的菌袋,頭4天室內保持溫度28%,不超過30℃為好,5天起室溫25℃較適。經過5天培育,菌絲向穴口擴展,此時應進行一次翻堆檢查,發現雜菌污染種穴時,用福爾馬林注射殺滅。菌袋在室內的排列,開頭按每4-5袋井字形重疊成堆,使其增加袋溫,加快菌絲發育。第5天起應把袋子逐袋地排放於架床上,以卧式順排,袋與袋間距1厘米左右。冬季溫度不足,可用煤炭火增溫,但要注意排除二氧化碳,以免損害銀耳菌絲。
室內空氣相對濕度為70%以下,在保持室溫的前提下,每天打開門窗通風換氣1-2次,每次30分鍾,若氣溫已達上述要求時,可長時間開窗使氣流新鮮。
揭布通風:通過10天左右的培養,袋內菌絲已向接種口的四周蔓延,形成圓狀。待菌絲長到直徑10厘米,即穴與穴的菌圈形成連接時,要把膠帶掀起黃豆粒大小圓形孔隙,讓氧氣透進料內,加快菌絲生長發育,但在揭口之前,應先用敵敵畏農葯輕度噴霧袋面及空間。膠帶揭後12小時,要以清水噴霧,每天3-4次,但不要直接噴到穴內,並結合通風。經過4天後,穴中逐漸出現突起的白色絨毛狀菌絲團,俗稱「白毛團」,此時室內溫度20-23℃為宜,相對濕度為80%-85%。隨著菌絲生理成熟,白毛團上出現淺黃色水珠(菌絲新陳代謝的分泌物),此時可把袋子朝穴口傾斜,讓黃水流出穴外,室溫調
⑽ 自己在家如何種植銀耳
銀耳的種植方法
栽培環境
銀耳不但可用 段木栽培,而且還可利用木屑、 甘蔗渣、棉籽 殼等農副產品為主要原料,適當添加一些麥皮、米糠、石膏等為輔助原料,進行室內瓶栽和袋栽。這種室內代料栽培,可以充分利用樹枝,短木或邊角木料經切碎磨粉後為原料,節省大量木材。甘蔗渣,棉籽殼等農副產品,原料來源充足,用來栽培銀耳,既有利於農產品的綜合利用,又有利於迅速擴大銀耳栽培的范圍,不受有無林區條件的限制。而且室內栽培,溫、濕度等環境條件較易控制,銀耳的生產周期短, 病蟲害少,產量高。因此室內代料栽培是銀耳生產上的一項重大革新。同時節約了大量木材,保護了 生態環境。銀耳的段木栽培,其方法和步驟與 香菇有許多相同之處。
繁殖生產
孢子彈射分離
銀耳種耳的要求應是出耳正常,朵大、朵形好、肉厚、片大、色白、開片正常、無雜菌、無病害、八成熟的子實體選擇備用。
取燒杯4隻,以及不銹鋼鉤、接種針、剪刀、鑷子、無菌水、無菌紗布、酒精燈、0.l%的升汞溶液,連同裝有馬鈴薯菇瓊脂培養基的三角瓶、種耳等放入接種箱,用福爾馬林10毫升和高錳酸鉀10克混合熏蒸,消毒滅菌30分鍾,先將3隻燒杯用酒精消毒後,各倒入無菌水若干,另回只燒杯倒入0. 1%的升汞溶液。
用剪刀剪數片肉厚、片大的耳瓣,在升汞溶液中浸5~10秒鍾,迅速依次放人3隻無菌水燒杯中,各浸洗1分鍾,再用無菌紗布將水吸干,用鋼鉤迅速掛於三角瓶內,塞上棉塞。
為防雜菌感染,耳片距培養基約3厘米左右。置於恆溫箱,溫度保持在23℃~25℃,培養24小時,可在培養基表層看到霧狀的孢子卵,這時可在接種箱內,取出鋼鉤及耳片,塞好棉塞,繼續培養2-3天後,培養基表面可看到白色糊狀,邊緣光滑,中間凸起的菌落,這就是銀耳孢子。若無雜菌可採取劃線法或稀釋法,獲得純芽孢後再進行擴大。
香灰菌絲分離
取子實體長得理想的耳木一段(段木栽培銀耳的木段), 去掉耳基及樹皮,用75%的酒精表面擦洗,殺死附在耳木表面的雜菌,移入裝有敵敵畏或樂果的容器中過夜,以便殺死或驅跑耳基周圍的蟲害和蟎類等。
取燒杯4隻,1隻倒入0.1%的升汞溶液,3隻倒入無菌水,連同酒精燈、無菌刀、接種針、無菌紗布、斜面試管 和經過消毒的耳水,放入接種箱內,進行消毒滅菌。先將耳木浸入升汞葯液內20秒鍾左右,再移入3個無菌水的燒 中順序洗3遍,然後用無菌紗布吸干水分,用無菌刀去掉耳木表面老菌絲,將耳木中間有黑色花紋處搞碎,用接種外挑取麥粒大小一塊,迅速移入斜面試管里,塞上棉塞,用此法接完所有試管,一次必須多接一些試管,以便篩選提純。然後移入電熱恆溫箱中,溫度保持在23℃~25℃,2-3天後即可長出香灰菌絲。若發現有紅、綠、黃等均為雜菌感染,應及時淘汰。純香灰菌絲色白,粗短,爬壁力強。分離後要根據其爬壁力強的特點,及時轉管高純,便可得到理想的香灰菌絲。
銀耳菌絲與香灰菌混合
選由芽孢萌發的銀耳菌絲擴接數支,當試管里米粒大的銀耳菌絲長至黃豆大小時(2℃~24℃培養6~8天),接入香灰菌絲。配接時,挑取香灰管的先驅菌絲,約米粒大,接於銀耳菌落旁邊距0.5厘米處。兩天後出現白色菌絲,7天後出現濃白色的粗短菌絲團(白毛團)12~15天左右,在白毛團上方出現紅黃水珠。
銀耳原種交合
獲得較純的銀耳芽飽和香灰菌絲後,要進行交合,然後才能用於母種及栽培種的生產。交會的方法是:先將銀耳接種在試營的培養基上,在23℃~25℃的環境中培養5~7天,待銀耳菌絲長到黃豆大小時,再接入少許香灰菌絲,在同樣溫度下,培養7~10天,待香灰菌絲蔓延全試管時即為原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