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上購物 » 肥皂的顏色怎樣調
擴展閱讀
怎樣學化妝步驟視頻 2025-02-02 09:51:19
支付寶怎樣用來乘車 2025-02-02 09:49:06

肥皂的顏色怎樣調

發布時間: 2022-05-14 01:19:41

『壹』 什麼顏色,加上肥皂水變無色

肥皂水本身就是無色的,不需要再加其他染料來調顏色。

肥皂水呈鹼性,ph值大於7,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一般可以用來檢驗試劑。

市面上喜歡用肥皂水來營銷肥皂泡,肥皂泡的存在時間通常很短,它們會因觸碰其它物體或維持於空氣中太久而破裂(地心吸力令肥皂泡上方的膜變薄)。

『貳』 手工皂如何弄上各種顏色 還有各種圖案

材料:
椰子油:340g
橄欖油:400g
可可脂:170g
蜜蠟:60g
水(煮過的或蒸餾水):500ml/450g
氫氧化鈉:150g
步驟:
1 先將油加熱至60度
2 將氫氧化鈉倒入水中,溫度要等它降至60度
3 將1和2混合(1和2在混合前的溫差要小於等於5度),不停的攪拌至成糊狀(嫌累可以用打蛋器來打)。
4 加入自己喜歡的味道(香水或精油)
5 倒進模型中(硅膠模或塑膠盒都可,不過要耐熱還有成型後好倒出來。)
6 放置約3~7天就可以脫模了,然後放在陰涼的地方4~6個星期就可以用了。

這種用起來會比較干,但去油挺好的。

『叄』 DIY肥皂泡泡水怎麼調配

1、基本原料如下,洗潔精,自來水,白糖,甘油。

『肆』 手工皂藍色素和黃色素調出來是什麼顏色

紫色

『伍』 肥皂泡的色彩是怎麼產生的

肥皂膜是無色的,就像一張透明的玻璃紙,它非常薄,有正面和背面。陽光射到肥皂膜上,在其正面和背面都會產生反射。當陽光穿過正面,到達背面,便立刻反射回來;反射回來的光線回到正面,又會引起一定的反射。由於肥皂膜極薄,兩股反射的光線,就可能重疊起來,在肥皂膜不同厚度的地方,有的光會增強,有的光會減弱,甚至消失。而陽光是由7種單色光組成的,若在肥皂膜某一片正好使兩股反射回來的紅光相抵消,在這個地方就看不到紅光,而是藍綠色。而在其另一部分,某種色光得到加強,呈現出來的就是另一種顏色。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肥皂泡才顯得五顏六色。

『陸』 手工皂怎麼染色

選有天然色彩的原料
紅棕櫚油可以製作出橙色的皂
酪梨油可以做淡綠色的
加入紫草浸泡油不同比例可以做出淺灰
淡藍灰
淺紫
深紫的皂,加入備長炭可以做黑色的
青黛
備長炭可以做出紋理優美的渲染皂,自己動手試一試吧,做的多了自然會有些經驗,實驗的過程也有趣,有未知的喜悅和期盼

『柒』 0.1%肥皂水配製後呈什麼顏色

與肥皂的品種有關,與水質有關。
實際的肥皂水一般都略顯乳白,有的還有些偏黃。
如果水純度高,且肥皂用量不很大,應該是無色透明的

『捌』 怎樣自製香皂

手工香皂的製作方式有很多種,大致上分為四類:
CP(Cold Process冷製法)、HP(Hot Process熱製法)、Rebatch(重製法,有人將之稱為MP)、MP(Melt & Pour融化灌入法,也有人將它分為MP、M&P,這時MP單指Rebatch,而M&P專指將透明香皂或椰油皂融化灌入模子的制皂方法)。

介紹一下製作手工香皂的原材料及工作器具:

皂基(透明或不透明)

色塊適量

添加物適量(超細咖啡粉末、各種干香草粉末等)

80g皂模一個(如須造型再准備相應花模或壓花模)

容器一個(溶化皂基用)

小刀一個,玻璃攪拌棒一根

抽取式紙巾一盒(擦拭玻璃棒用)

小功率電磁爐一個和它附贈的平底鍋(或微波爐)

筷子一雙(可以放入平底鍋中的,隔熱用),

電子枰一台,保鮮膜一卷

步驟如下:

1·切皂基。
取出皂基,目測要做的香皂量,在適當處用刀切下去。之後,將切下來的皂基切小,形狀隨心所欲,可以切丁、切條、切絲等。切小的目的是加速融化,所以切得越細小,融化速度越快。不管切成什麼樣子,建議每塊的大小一致,加熱時才不會有部分皂基已經過熱,另一部份卻還沒融化。

2·加熱融化皂基。
透明皂基大約在45。C以上就會開始融化。通常用隔水加熱或微波爐加熱的方式使其融化。隔水加熱的目的在預防皂基燒焦,若要直接加熱,必須把火調得很小,而且隨時謹防燒焦喔!隔水加熱時,只要用小火即可,水溫也不用太高,如果看到水開始冒泡甚或沸騰,就表示水溫太高,要趕快把火調小或暫時關閉。加熱時盡量不要攪拌皂液,否則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泡泡。如果你用色塊或二氧化鈦(鈦白粉)調色,這時要與皂基同時加熱,至於加的量就要看個人的喜好,憑經驗斟酌了(一般來說,只要一點點即可)。

皂基融化羅!這次我同時融化透明皂基與白色皂基。透明皂基融化時產生泡泡的情況與皂基廠商、加熱是否過久、加熱時是否攪拌有關。泡泡並不影響成品品質,只是影響外觀或須要多花時間去修飾。水盆里的水變白了是因為掉了一塊皂基在水裡,皂基在水裡融化後,使水變白白的。若將掉入水裡的皂基撈起來放回小鋼杯,則整個鋼杯里的皂基都混到水,會使透明度降低,所以掉入水裡的皂基就不要撿回來了。

3·加入添加物。在製作功能性香皂時,常常須要添加物,添加物可在這時加入皂液中。由於這次做的香皂是基本做法,所以此步驟省略,日後寫到功能性香皂時再做說明。

4·調色。
我是使用色液調色,色液的濃度很高,所以一次加一滴就夠了,將之攪拌均勻,如果覺得顏色不夠深,再加一滴,切忌一次擠很多滴,這樣顏色容易太深,一旦顏色太深,只能用很多皂基與之重融才能使顏色變淡。常見的色液有三個顏色:紅、黃、藍,其他顏色可由這三色調出來,例如:紅+黃→橘、黃+藍→綠、藍+紅→紫。另外,淡藍色比較難調,因為皂基略有一點黃色,縱使只加一點藍色色液,看起來還是有點藍綠。如果你買到的透明皂基非常透明,而且沒有一點點黃的感覺,那麼你的皂基可能是用介面活性劑做的,並不是純肥皂。如果用色塊調色,則調色是在融化皂基時完成。如果要做無色或白色香皂,就不用加色液,此步驟可省略。

5·調香味。
香皂的味道通常是加入香精或精油而產生的。精油比較貴,味道消失得比較快,有些精油加入皂之後味道會改變,不過精油具有療效。香精比較便宜,味道較持久,但沒有療效。調香味時如果皂液溫度還很高,必須等溫度降低一點再滴入精油或香精,尤其用精油者,因為精油在高溫下揮發很快,所以在皂液溫度很高時滴入精油恐怕就浪費了。有些精油或香精加入皂液後會使皂液顏色產生些微的改變,你可以將上個步驟與這個步驟對調,等調完香味之後再調顏色。加入香精或精油的量大約為皂液的0.5%~2%,半杯小鋼杯的皂液約有100CC,所以可以加入10滴~40滴香精或精油(1CC約為20滴)。滴入香精或精油的量依照種類與個人喜好而異,喜歡濃一點的就加多一點,喜歡淡香的就加少一點,一般來說,洗完澡後,這些香味都不會留在皮膚上。若要做天然無香味的肥皂,此步驟可省略。用於敏感性肌膚的皂皂,建議不要添加香味,最好也不要添加色素,因為這些東西多少會帶給皮膚一些刺激。

6·入模。
將調好顏色、味道的色液倒入模子,大約倒八、九分滿,或想要的高度即可,若倒太滿則不容易脫模。模子必須事先洗凈、乾燥。左邊這個模子是吃果凍後留下來的,右邊這個是布丁盒。

倒好皂液後,就可以將這些皂皂擺在旁邊放涼,大約1小時後這些皂皂就會凝固,屆時脫模後就可以包裝或直接使用。若希望這些香皂趕快凝固,可以將它們放在冰箱冷藏或冷凍,大約15分鍾至半小時就可以凝固。趁凝固時間的空檔,可以清洗器具及環境羅!小鋼杯和攪拌棒可以用水盤里的溫水先初步清洗,溫水加速皂皂融化,可以洗得比較輕松愉快喔!
ps. 1、2用布丁盒,3用芙蓉豆腐盒,4用果凍模,5用果凍盒,6用香皂專用的模子。

7·脫模。
香皂完全凝固之後就可以脫模了。我把這個布丁盒上半部剪掉,留下下半部花型的部分。脫模時,第一步先將模子口往旁邊拉,讓空氣進入香皂與模子之間,使空氣進入所有的邊邊。
將模子反過來,壓模子底部,使空氣能進入底部,當空氣完全進入底部後,香皂便與模子脫離,這時可將香皂扣出來。

8·修飾。
若香皂上有很多泡泡,或有其他原因需要修飾時,可以用免洗塑膠刀的刀背或乾抹布、衛生紙修飾。用塑膠刀刮除醜醜的部分,再用乾抹布、衛生紙擦拭,使香皂線條柔和。若香皂夠漂亮或崇尚自然美、不願浪費任何一丁點皂皂,此步驟可省略。

9·包裝與存放。
修飾好的香皂如果放在空氣中,隔天或過幾天香皂表面會有小水珠,好像流汗似的,這是因為香皂里的甘油將空氣中的水分吸引、凝結在香皂表面,這並不影響香皂本質,但會影響外觀。為了避免或減輕小水珠的產生,香皂做好後需要用保鮮膜或PE膜包起來,存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

注意:孕婦應盡量避免接觸精油,以免造成身體不適。

以上僅供參考,還有很多其它方式,請多查詢留意。

『玖』 古代肥皂的製作方法及配方是什麼

古代肥皂是以甘油脂為配方製作的,製作方法如下:

一、准備材料

手工店有出售固體狀的可溶化甘油皂基。如果有雄心壯志,可選擇自製甘油,但購買透明、白色或其它顏色的甘油皂基比較容易。透明甘油皂基無論是什麼顏色,都會看起來有些透明。

古代肥皂的起源:

據史料記載,最早的肥皂配方起源於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的時候,人們便將1份油和5份鹼性植物灰混合製成清潔劑,在歐洲關於肥皂起源的傳說很多,一說古羅馬的高盧人,每遇節日便將羊油和山毛櫸樹灰溶液攪成稠狀,塗在頭發上,梳成各種發型。

一次,節日突遇大雨,發型淋壞了,人們卻意外發現頭發變干凈了。又傳說,羅馬人在祭神時,燒烤的牛羊油滴落在草木灰里,形成了「油脂球」。婦女們洗衣時發現,沾了「油脂球」的衣服更易洗干凈。這都說明了人們用動物脂肪與草木灰(鹼)皂已有千年歷史。

考古學家在義大利的龐貝古城遺址中發現了制肥皂的作坊。說明羅馬人早在公元2世紀已經開始了原始的肥皂生產。中國人也很早就知道利用草木灰和天然鹼洗滌衣服,人們還把豬胰腺、豬油與天然戌混合,製成塊,稱「胰子」。

早期的肥皂是奢侈品,直至1791年法國化學家盧布蘭用電解食鹽方法廉價製取火鹼成功,從此結束了從草木灰中製取鹼的古老方法。1823年,德國化學家契弗爾發現脂肪酸的結構和特性,肥皂即是脂肪酸的一種。19世紀末,制皂工業由手工作坊最終轉化為工業化生產。

肥皂之所以能去污,是因為它有特殊的分子結構,分子的一端有親水性,另一端則有親油脂性,在水與油污的界面上,肥皂使油脂乳化,讓油脂溶於肥皂水中;在水與空氣的界面上,肥皂圍住空氣的分子形成肥皂泡沫。

原先不溶於水的污垢,因肥皂的作用,無法再依附在衣物表面,而溶於肥皂泡沫中,最後被整個清洗掉。在此之前,肥皂的製造,靠的是有經驗的工匠。利用油脂與鹼汁的比例來調制,由於沒有資料可參閱、經常因為無法凝固而重新再試。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