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拒絕洗衣服的母親 中母親是個怎麼樣的人
拒絕洗衣服的母親一定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但文中的母親卻是一個稱職的母親。母親利用孩子倔強的性格,來換取孩子的自立。這當然是一位好母親,而包庇自已孩子的母親才是一個不合格的母親。
這本書講述了每個孩子始終都要長大,都要離開父母的懷抱去獨立面對這個社會。聰明母親一次又一次拒絕幫孩子洗衣服,她的用意是幫助兒子學會自立,從而建立面對生活的信心。其實,母親在拒絕孩子的時候,她的心裡也並不好受。
可是,為了要讓他成為真正的男子漢。母親必須盡力使兒子意識到自已是有能力去勝任洗衣服這件事。母親的心是無限溫柔的,默默地包容著孩子的誤解。當母親在一個又一個無人知道的深夜把孩子的衣服重新清洗的時候,她的內心飽含了多少對兒子的深情啊!
這篇文章使我想起以前的事。我記得小時候,媽媽總幫我梳頭發。什麼樣都漂亮啊!可我漸漸地長大了。小時候估計三四年前吧,還是不會梳頭發。突然,媽媽不肯幫我梳頭發了。我哭著對媽媽說:「為什麼啊?」媽媽耐心地對我說:「每個孩子始終會長大,要獨立啊!
只要你學會梳頭發,才會好看!你一定行!」媽媽鼓勵我學會了梳頭發。從此後,我天天自已梳頭發。媽媽笑著對我說:「真棒!」我興奮了。現在我曉得了媽媽的苦心啊!我覺得這梳頭發不是難事呀!無論遇到什麼事,都一定行!
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是無言地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每個細節里,要真正讀懂他們內心深處的愛,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和理解。
我想到一句話:父母對子女的愛不夠,子女會感到痛苦,但是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情感,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
❷ 媽媽一邊教育孩子一邊工作,她是怎樣做到的呢
張莉是一個二胎媽媽,她家大寶與二寶相差6歲,當二寶上小學一年級時,姐姐剛好讀初中一年級。倆孩子年紀差仍是很大的,整個家庭在經過一段時刻磨合之後,慢慢地都習慣了。尤其是姐姐,盡管弟弟出世後,父母對自己關注的時刻減少了一半,但姐姐仍然很開心,健康快樂地生長,學習成績各方面一直都保持優異,這得歸功於張莉的用心和上心,一起,張莉還仍然保持工作。
有得就要有失,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時分,要學會放棄相對不那麼重要的部分,保存最重要的,讓自己終身不會懊悔。所謂的安全感,無非便是有一個當地你始終想回去,也可以回去。我覺得在家長教育里,這樣一個當地顯得尤為重要。
❸ 拒絕洗衣服的母親為例子談談你的母親也是這樣教你的嗎
請問您是指您媽媽拒絕洗衣服,讓你洗么?
我媽是這樣教育我的:小時候是所有都是媽媽爸爸做,我負責乖,好好吃飯睡覺學習高興。小學的時候,他們會給我五塊錢下樓換醬油,換醬油兩元,剩下三元我自己留著幹啥都行。
上初中偶爾爸媽不在家,我自己做飯吃,也挺美的,並沒有覺得苦啊沒人管啥的。上高中爸媽的思路是全體給我學習讓路,於是又是啥也不管只負責學習的狀態。上了大學質變了。一下子給我一個「長大了」的標簽,所以每個月800元生活費,在北京上學。別的啥也不管了。洗衣服這種事情就算他們給洗,我也不好意思讓他們洗了,這么大人了對吧。。於是我自己的事我自己負責,所有。包括找實習,要不要考研或者出國的決策,找不找男友等,他們只給我底線要求,比如注意安全之類的。
所以從大學開始,除了800元還是得靠父母,其他的我完全獨立了。到大四實習有工資了,800元我就攢著,畢業了送了父母一份禮物。然後從此以後,我不再花他們一分錢了。徹底獨立。我本打算每個月給他們一部分錢,結果他們不要,只好自己留著攢起來。
其實回過頭想想,並不是從大學一刀切的獨立的,從小爸媽就在培養我獨立的意識,比如說初中,正式開學前的暑假,我發現我把錄取通知書搞丟了,我爸媽把我載到學校門口,然後讓我自己進去找人想辦法,因為禍是我自己闖的,我自己去想辦法解決。
於是我自己在校園里亂走,因為暑假期間,學校里沒人,我一個小學剛畢業的孩子瞎溜達也沒人管。後來我終於在一個辦公室裡面找到了兩個阿姨,於是我把我的問題跟他們說了,希望他們能夠幫助我。有個阿姨把我的名字記下來,然後查查查了半天,然後跟我說行了,開學你直接來報到就行了,我這幫你做了備注。於是我就高高興興回家了。
後來我才知道,那兩個阿姨,一個是值班的校長大人,一個是來匯報工作的教務主任。。。他們對我一個小孩自己闖學校解決問題驚呆了,但很佩服我的勇氣。後來教導主任跟我說,其實我不知道,我爸一直跟著我呢。我從他們辦公室走了以後,我爸進去跟他們打了招呼的。
所以其實從小我父母就在培養我的獨立,但是到大學我真正長大了,他們才放手的,我也適應得很順利。等我大學畢業,就變成了家裡的水電氣,洗衣做飯都是我張羅了,我媽退居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