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膳魚養殖技術和池的建造
鱔魚無土養殖新技術
相對有土養殖而方言,鱔魚無土養殖具有管理方便、馴化容易、放養密度大、經濟效益高的優點。無土養殖可分為流水無土養殖和靜水無土養殖兩種類型。現將鱔魚靜水無土養殖技術的要點介紹如下:
一、魚池設計
1、原則。要遵循「防逃、易捕、進排水方便和模擬自然環境」的原則。
2、魚池規格。一般為6-10m2,池高度25-30cm,室外養殖池稍高。由於鱔魚比較溫馴,只要魚巢設置得好,沒有過強的刺激,極少越牆逃逸。可有用單磚砌牆,內抹水泥或墊塑料薄膜若干個規格的小池串成一排,但進、排水口要各自獨立,防止病蟲害相互傳染。
3、魚池形狀,以長方形或正方形為好。
4、「三水口」(進水口、排水口、溢水口)要求。排水口稍低於池底;進水口設置在食台正上方,與排水口相對,位置一般距池底15-20cm;溢水口距池底20cm,室內養殖可不設溢水口。各水口直徑5-6cm,要罩以尼龍網,利於糞便排出又防止鱔魚逃逸。
5、魚巢設計。一般在魚池四角處設置魚巢,可將瓦片或斷磚石塊堆放一起,間隙比魚體稍大一點,但不可太寬,也可用竹管、PVC管等代替。另外,魚池留出1/3面積來設置食台,可用木條、尼龍網釘成長方形框或從市場購買低矮的塑料小盤。
二、魚種處理
1、魚種質量。成鱔養殖魚種規格要一致,宜40-80條/公斤,魚種要健康活躍,體表無傷,魚種體色以黃色、青黃色為好。
2、魚種消毒。
①用3%-5%食鹽水浸泡5分鍾左右,但該方法刺激性強,操作時一定要謹慎;
②用10ppmKMnO4溶液或8-10ppm漂白粉溶液浸泡10分鍾,效果較好;
③有寄生蟲尤其是中華頸蛭時用0.2%敵百蟲溶液浸洗10-15分鍾,或用8ppm硫酸銅液浸洗5分鍾。
3、高密度鍛練。放入魚池之前,最好用大塑料盆暫養魚種1-2天進行高密度鍛煉(密度為5公斤/平方米),每3-4小時徹底換水一次。
4、放養密度。一般為1.5-2.5公斤/平方米,技術管理水平高時密度可稍高,但不宜超過5公斤/平方米。
三、日常管理
1、水質管理。室內水深保持在5-8cm,室外保持10cm左右,炎熱季節可加深到15-20cm。因水位淺,鱔魚排泄量大,水質極易惡化。因此,更勤換水,這是靜水無土養殖的關鍵,一般夏季3-4天一次,春、秋季7天一次,且每次換水要徹底。生產實踐表明:徹底換水利於防治蟲害縣不影響鱔魚生長發育。
2、投餌。魚種放養後,要用7-10天甚至更長時間,馴化鱔魚吃食配合飼料(飼料軟濕成團或用絞肉機絞成條狀),吃食正常後,投餌要做到「定時、定量和定點」,並通過觀察鱔魚攝食情況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
3、病蟲害防治。要以預防為主。靜水無土養殖的主要病蟲害有毛細線蟲病、腸炎病、細菌性爛尾病、列印病和赤皮病等。馴化吃食成功後,要立即著手葯物(如敵百蟲、驅蟲凈)拌餌進行殺滅。其他病害的防治方法如同有土養殖。
4、越夏。相對而言,室內越夏容易。室外養殖一定要考慮遮蔭,高溫時要採取加深水位、用地下水調節溫度等措施。
5、越冬。一般越冬在有土養殖池進行,分為帶水和不帶水越冬兩種。帶水越冬水深20cm左右,但要放草、樹枝等物防止全池結冰。不帶水越冬即在鱔冬眠前排盡水,泥層保持濕潤,上蓋稻草等保溫物即可安全越冬。有條件的地方,冬天室內溫度保持在15℃以上,使鱔魚打破休眠,冬季仍可生長,春節前後出售商品鱔,這樣經濟效益更為理想。
鱔魚高效暫養技術
黃鱔的人工養殖
A、黃鱔池的建設
(1)黃鱔池建設地點的選擇。 一些不宜養殖其他魚類的廢棄水體都可以利用,也可在不宜種植作物的水坑、水塘內進行飼養,也有在種植茭白、蓮、菱的水體中放養黃鱔的。 家許養殖黃鱔池宜在住宅附近,選擇向陽通風,有水源的地方建池養殖,要做到冬天能保暖,夏天較陰涼,水源充足,水質清潔。
(2)鱔池的形狀和大小。 黃鱔池的形狀可與美化環境結合起來設計,長方形、方形、圓形、橢圓形鱔池均可,目前採用得較多的是長方形鱔池。 池的大小根據養殖規模而定,小池2~3平方米,大池20~100平方米以上。 家庭養鱔池的面積不宜過大。就單個池而言,一般10~15平方米為宜。池水深度一般為0.7~1米,深些更好。
(3)養鱔池的結構有磚池和土池兩種。
a)磚池。可建成地上池、地下池或地中池。池壁用磚或石頭砌成。 用水泥溝縫,池底可用石塊、黃沙或三合土鋪成,必須夯實。無論是池壁或池底都不能留孔隙,以免黃鱔尾巴鉤牆外逃。池底要有水位差,在距離池底40厘米處的池壁上開一出水孔,用鐵絲網罩住,平時將孔堵上,大雨時作排水用。池建成後, 先灌水沖洗 浸泡數天,然後再排干水, 在池底鋪上一層含有機質較多的粘土或用河泥和青草漚制的土,飼養前灌上清水,水深10厘米左右即可。
b)土池。應選擇在排灌條件好,土質較堅硬的地方挖池, 把挖出的土在周圍打埂,埂高40~60厘米,池寬60~80厘米,埂堤要分層夯實,以防池埂松軟黃鱔打洞逃跑。土池適宜大規模養殖。 另外,開展大面積工廠化養鱔,也有建造水泥池養殖的。家庭養鱔也可用大砂缸。
(4)、模擬黃鱔生長的生態環境。 在池的底部先鋪上10厘米的左右的秸稈,再在秸稈的上面放上20厘米左右厚的亂磚、右塊等,人為的造成一些洞穴,讓黃鱔安居穴中。池中還可適當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蒿草、水浮蓮、水葫蘆等,作為黃鱔潛伏、遮擋部分陽光用,以改善池子環境,降低池中水溫,以利黃鱔生長。
B、苗種放養 苗種放養是鱔魚養殖生產中的重要一環。要搞好鱔魚的人工養殖,就應堅持多種渠道解決苗種的來源,採取科學的飼養方法,獲取好的產量和較佳的經濟效益。
1、鱔種的來源和質量。
(1)苗種的來源。目前鱔魚的來源主要靠采捕或購買天然幼鱔。春天,氣溫回升是捕捉鱔種的最好季節,其他季節可利用黃鱔夜間覓食的習性來捕捉。捕苗方法以鱔籠誘捕和手捉為好。 此外,撈取黃鱔受精卵,進行人工卵化,培育黃鱔苗,也是一個好辦法。
(2)苗種的質量。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的可作為苗種。那些用鉤捕受傷的,放養後成活率低,即使不死,生長也相當緩慢。因此,一般不宜選用。在捕捉鱔魚種苗時,不要用鐵絲鉤傷鱔魚。如在市場上購買,則不能買用糖精、火湯喂過的鱔苗。
(3)苗種規格。苗種規格一般以每千克20~40尾為宜。這種規格的苗種整齊,生活力強,放養後成活率高,增重快,產量高。鱔種規格過小,攝食能力差,增重不快,當年不能收益。放養的苗種要注意規格整齊,大小要盡可以能一致,不能懸殊太大,不同規格的苗種最好能分池分能飼養,以免爭食和互相殘殺,影響生長和成活率。 黃鱔和品種很多,大體上可分為黃、白、青、赤、黑幾種,其中生命力最強的是青、黃兩種,脊側和勁部黃色的也為優良。為了確保養殖產量高效益,在發展黃鱔養殖生產上要逐步做到選優去劣,培育和使用優良品種。
(4)放養時間和放養密度。放養時間要早,以早春頭批捕捉的黃鱔苗種放養為佳。黃鱔經越冬後,體內營養僅能維護生命,開春後,需大量攝食,食量大且食性廣。因此,要盡量提早放苗,便於馴化,提早開食,延長生長期 。 放養密度因鱔池大小,餌料來源,苗種規格以及飼養管理等不同而異。人工養殖黃鱔,放養密度可稍大些,每平方米放養體重25克的幼鱔100~150尾,即每平方米放養幼鱔2.5~4千克。放養的規格較大,密度可相應減少。反之,則可相應地增加。如餌料充足,也可多放些。家庭養殖一般每平方米放養量以2.5千克為好, 池中可搭配放養一些泥鰍。
2、人工投餌
(1)餌料種類。 黃鱔是肉食性魚類,它的主要餌料有蚯蚓、蝌蚪、蠅蛆、小魚蝦、蠶蛹、螺螄、河蚌肉等其中蚯蚓最好。人工飼養黃鱔,在動物性餌料不足的情況下,也可兼投一些植物性食物,如麩皮、米飯和瓜果皮之類的甜酸食物。餌料要新鮮清潔。
(2)投餌方法。 黃鱔的投喂應做到「四定」。應設食場,可用木框或聚乙烯網布做成食台,為避免黃鱔出穴集群爭食,食台應適當分散,多設幾個。
3、黃鱔的繁殖技術
A、自然繁殖 人工養殖黃鱔時,可以通過強化飼養管理和創造一個符合黃鱔繁殖的生態條件,以達到黃鱔自繁的目的。主要措施是:
(1)建造繁殖池或在飼養池中分割一塊專做繁殖用。 在繁殖池中還需要再建一個面積較小的幼鱔保護池,池壁上多留些圓形或長方形孔洞,孔洞處用細眼鐵絲網與繁殖池隔開,水能相通,幼鱔能從網眼中進入保護池,而雌雄親鱔不能進入,以保護幼鱔。
(2)每平方米繁殖池內放入體長25~30厘米的親鱔(多為雌性)3~4條。 不論雌雄,均需挑選色黃體壯的個體,在繁殖前1~2個月就精心管理,喂足蚯蚓、蠅蛆等高質量的動物性餌料。
(3)模擬黃鱔在田野中的產卵環境, 在繁殖池的四周(離池壁一定距離)和中間堆築土埂,埂寬約20厘米,高出水面10~15厘米,埂上再栽些雜草。
(4)黃鱔產卵期間,保持環境安靜。 繁殖池的水要先通過微細的流水或經常不斷的滲水來保持良好的水質。進水要先通過幼鱔保護池,再緩流入繁殖池,通過緩流的刺激,可引誘鱔苗溯水而上,進入保護池。
(5)要在繁殖池和保護池中丟一些絲瓜筋、柳樹根等柔軟多須之物, 以便鱔苗隱蔽、棲息,也便於人工收集移養。
(6)黃鱔是分批產卵的,產卵延續的時間較長,等到當年的繁殖期過去以後, 可採用籠捕的方法將親鱔全部捕起,另行飼養或處理,以避免幼鱔被吃掉。
B、受精卵的人工孵化 採用黃鱔受精卵,進行人工化,培育黃鱔苗是一個好辦法。夏季在黃鱔產卵的旺季里,待秧田追肥、薅草、禾苗封行以後,在稻田的大圍溝里,草多的堤沖塘堰周圍的靜水邊,溝渠的靜水處等地方尋找黃鱔卵。只要看到田、池中有泡沫堆,便是黃鱔的孵化巢,卵在其中。可用水瓢或大碗將卵同池沫輕輕撈起,裝在帶淡水的桶里,運回家中。將捕到的受精卵放在面盆、水缸或大瓦盆里時行靜水孵化,保持水溫在25℃~30℃之間,同時要保持水質新鮮,一般7 天左右就可陸續孵出幼鱔苗,此時可在盆里放些絲瓜筋,讓新的幼鱔有棲息隱蔽的地方。幼鱔出膜後的頭幾天,以它自身的卵黃為營養,不需攝食。待卵黃囊將近消失時,約7 天後可用煮熟的雞蛋黃攪碎調成水液,澆在盆中飼喂。放養的密度不宜過大,可隨著幼鱔的不斷長大而分散飼養,不能攝食大顆粒的食物,投食時要少量多次,不要過量,待幼鱔長到10厘米以上時,可將蚯蚓煮熟切碎投喂。
4、暫養、運輸中的死亡原因及對策 黃鱔在暫養、運輸過程中,發生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A、「發燒」缺氧,使鱔窒息。所謂「發燒」,是指盛黃鱔的容器內水溫顯著升高,如果不及時換水,水質進一步惡化,直至呈暗綠色,並有強烈的腥臭味,這時水中嚴重缺氧,大批黃鱔會窒息而死。但這時體質比較健壯的黃鱔,往往能擠到表層,奮力豎身昂頭,直接呼吸空氣,因而不會發生死亡。缺乏經驗的人常被這種表層假象所蒙蔽,實際上表層以下的黃鱔已經相互糾纏成團,急待搶救或已經大量死亡。產生「發燒」的原因,是因為黃鱔體表富含粘液,容器內魚的密度又大,如果不及時換水,粘液越積越多,它在被細菌的分解過程中,能很快地將水中的溶解氧消耗完,並產生熱量,從而使水溫顯著升高。所以在貯運時使用青黴素抗生素,加放少量的泥鰍,上下竄動,使黃鱔減少相互纏繞,降低發燒病的發生率,並及時換水,可以提高成活率。
B、魚體受傷引起死亡。用鉤捕獲的黃鱔,往往會使頭部受傷;用破損的篾簍或其它粗糙鋒利的容器盛裝,會使體表創傷;集中盛放時相互用嘴咬,一般是尾部咬傷,據統計,這些受傷的黃鱔,在4天的貯存對比中, 以頭部受傷的成活率最低,只存活5%;體表受傷的成活率為17.5%;尾部受傷的成活率為72.5%。 受傷黃鱔,往往受強者的擠軋而沉沒於容器的底部。所以在暫養和運輸時,要將病、傷的黃鱔剔出:容器要盡量光滑,無破損;密度要適量。
C、水溫升高造成死亡。水溫的上升能引起黃鱔本身耗氧量的劇增。比如水溫在8.5℃-10℃時,黃鱔平均耗氧量每小時每公斤為38.74毫克;在黃鱔最適水溫的23℃-25℃時,耗氧量躍增到每小時每公斤為326.34毫克;水溫上升到30℃-34℃時,耗氧量劇增到每小時每公斤為697.54毫克,這樣高的耗氧量,自然易引起水中缺氧而死魚。所以貯運黃鱔最好是春、秋季節,水溫在25℃以下;並要定時換水,經常攪拌,保持最適溫度。光滑,無破損;密度要適量。
5、鱔魚高效暫養技術 鱔魚暫養佔地少,投資小,技術簡單,飼料來源廣,經濟效益高。在鱔魚資源豐富的地區,如利用夏季低價收購或自捕鱔魚進行暫養,待秋冬價高時再銷售出去,可使經濟效益成倍提高。鱔魚高效暫養的主要技術是:
一、大小分養 鱔魚有相互殘食的習性。從市場上收購或自捕的鱔魚,個體懸殊很大,要力求將大小基本一致的合養一池。所以暫養要建幾個分池,每池面積10-15平方米,深0.8-1.0米為宜。池底鋪0.3米左右的肥泥,池內蓄水15厘米左右。放養密度一般每平主米2.5-3公斤。
二、消毒防病 黃鱔養殖病害較多,所以每10-15天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一次,生石灰和漂白粉的用量分別為每立方米30克和10.5克左右。
三、水質調節 水質太差對鱔魚生長影響很大,嚴重時容易引起死亡。所以7-10天要對鱔魚池注水1-2次,同時在鱔魚池內種上茨菰等水生植物,以調節水質。
四、飼料投喂 黃鱔晝伏夜出,投餌時間一般宜在上午8時以前,下午7時左右各投一次。餌料不宜單一,可因地制宜的選擇幾種廉價的餌料投喂,如昆蟲、小蝦、小雜魚、蚯蚓、螺絲肉、蔬菜、果皮、麥麩、米糠等。一般投喂量以當時鱔魚體重的5%~6%為宜。如發現有殘餌,要及時撈出,以免腐臭發爛,影響水質。
五、保溫防寒 當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鱔於就入泥冬眠。這時應時排盡池水,入冬後在池泥上覆蓋草包或稻草等物,並保持泥土濕潤。冬季捕撈上市時要從鱔池一角翻動泥土,挖出黃鱔,再蓋好稻草保溫。
鱔魚常見病防治
一、黃鱔列印病
黃鱔列印病該病多發於夏秋兩季,發病原因與鱔體損傷有關。
防治:1、發病季節,每周用生石灰7ppm(即1立方米水體中放7克生石灰)全池潑灑。2、用0.15ppm呋喃唑酮遍灑全池。
二、黃鱔腐皮病
黃鱔腐皮病又叫擦皮瘟。主要表現為行動無力,全天頭都伸出水面,鱔體局部或大部分出血發炎,並出現許多圓形大小不等的紅斑,重者表皮腐爛。
防治:1、徹底清塘消毒,在捕捉時保護鱔體,勿使受傷。
2、鱔種放養前,先用5~10ppm的漂白粉浸洗半小時再放養。
3、治療:可採取改變水質與葯物治療相結合的方法。先放干水,清除塘泥,再取沙壤土鋪底,注入新水,放鱔入水池。
三、黃鱔水霉病
黃鱔水霉病又叫膚霉病,是由於黃鱔相互咬傷或敵害生物的侵襲而造成傷口被水黴菌感染所致。
防治:1、放養鱔種前,應先用15~20ppm的生石灰水消毒,鱔體用孔雀石綠1克,加水150公斤,浸洗15分鍾。2、每立方米水體用小蘇打和食鹽各400克,兌水全池遍灑。3、可用5%碘酒塗抹患處。
四、黃鱔腸炎病
黃鱔腸炎病病因是由於黃鱔多吃了變質的餌料或過分飢餓等引發的。主要表現為:行動遲緩,體色變青烏,肛門紅腫突起,輕壓腹部,肛門可流出黃色或紅色粘液。
防治:1、可以用1.5ppm的漂白粉潑灑全池。2、每平方米用7克生石灰水溶液遍灑。3、治療可用0.5公斤蒜頭拌餌投喂(可治療50公斤病鱔),連喂3~4天。4、以每百公斤黃鱔配25毫升十滴水,放入2.5公斤米糠內,並加入1公斤麵粉拌勻,趁熱投入池內,連喂4天。
庭院鱔魚人工繁殖技術
鱔魚繁殖期為5~8月,其中6月是高峰期。雖然目前鱔魚規模繁殖技術尚未完全成熟,但一般的養殖戶進行庭院養鱔時,只要掌握人工繁殖技術,就可以實現苗種的自我供應,降低養殖成本和風險。
1 親鱔的選擇和蓄養雌鱔宜20~3 ℃m左右,雄鱔越大越好,顏色以黃褐色或青灰色為宜,雄雌比為1:(2~3),經消毒處理後進行蓄養。蓄養池面積20 m2左右,水深20~25 cm,並種植水葫蘆、水花生等一些水生植物。雌鱔放養密度為7條/m2,雄鱔放養密度為2~3條/m2,投餌以活食為主,做到定點(食台)、定時,5~7天換1次水,蓄養時間至少1個月。
2 主要材料研缽2個,醫用注射器2 mL、5 mL各一個,針頭(4~5號)數個,剪刀、鑷子各一把,0.7%生理鹽水,毛巾或紗布幾條,水盆(桶)數個,硬質羽毛數根,任氏溶液(1升蒸餾水溶入NaCL 7.5 g,KCL 0.2 g,CaCL2 0.4 g)。
3 催產在5~7月間,當雄鱔有白色透明物溢出時,採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按鱔每克體重2個國際單位(雄鱔可減半),一次注射。若用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HRH~A),體重20~60 g的雌鱔注射8~13 μg和60~250 g的雌鱔為15~35 μg,雄鱔每尾為10~20 μg。兩種激素混合使用效果更好,注射部位為腹腔或胸腔,注射深度為0.2~0.3 cm,不要超過0.5 cm,注射角度為30~45度左右,每尾用量不超過1 mL;雄鱔在雌鱔24小時後進行注射,用量0.5 mL,注射時間在中午到下午1時為好,注意避開強光。為防止鱔魚掙扎,用干毛巾或濕紗布包好鱔魚,亦可用麻醉法,即用百萬分之二的丁卡因或利多卡因或0.15%敵百蟲麻醉2分鍾。針頭用塑料膠管或膠布纏繞,外露3~5 mm,要煮沸消毒後使用。宜用2~5 mL的金屬連續注射器。鱔魚注射激素後在水深20~30 cm的水池暫養,雌、雄要分開,每天換水1次,25 ℃以下時40小時後檢查,每3小時檢查1次,直到75小時左右(效應時間不一致)。檢查方法是用手摸其腹部,並前後移動,如有卵粒游離之感即可排卵,進行人工受精。
4 人工受精將雌鱔取出用干毛巾握其前部,另一隻手由前向後擠壓腹部,可順利產卵;若堵塞,用小剪刀在泄殖腔向里剪開0.5~1cm,再連續擠壓3~5次。將卵擠入容器後,將雄鱔殺死取出精巢(用400倍以上放大鏡可觀察精子活力),用干毛巾擦凈血跡,用剪子剪碎,放入研缽輕研幾下,放入卵中用羽毛充分攪拌(雌雄比為2~3:1),然後加入任氏溶液200 mL(每尾鱔對應50 mL),放置5分鍾,再用清水洗去精巢碎片和血污,即可進行人工孵化。
5 人工孵化由於23~27 ℃之間水霉病危害嚴重,一般採用室內滴水孵化法。在孵化器中,水從底部進入,從上部溢出,水深保持10 cm左右,水溫25~30 ℃,適時換水,日溫差不超過5 ℃。容器底部鋪沙以防水霉,受精卵剛進入孵化器時水滴次數為10滴/分鍾,持續1天,第2、3天為15~20滴/分,第4天為30滴/分,直到孵化出幼苗。未受精卵要及時剔除,否則易使水質惡化,越在後期越要增加換水次數,一般約5~7天可出膜。在顯微鏡下鑒別卵是否受精的液體(卵在其中浸泡3分鍾)配方為:福爾馬林5 mL,甘油6 mL,冰醋酸4 mL,蒸餾水85 mL,混合均勻即可。
6 苗種培育培育池採用小型水泥池,池面積5~10 m2,池深30~40 ℃m,池底加土5 cm,1 m2池加牛糞或豬糞0.5~1 kg,水深10~20 cm,最好引種水絲蚓入池,池面須種植水葫蘆。鱔魚出膜後4~7天即進入培育池,1 m2放500~600尾,每天投餌2~3次;鱔苗長到4~5 cm時,密度為200~300尾/m2;一個月左右,鱔苗長至8cm左右,1 m2放養100尾左右;體長15 cm,體重3~10 g,可轉入成鱔池養殖。
㈡ 黃鱔池子如何設計
池塘放養建議不要,現在很多的黃鱔養殖戶都這樣,損失了不少還是用最新的網箱養殖辦法較好但是你要各執己見的話,還是告訴你吧1.自然條件的選擇;養殖黃鱔的池塘一般選擇在避風向陽、水源充足、水質無污染,進排水方便的地方建設。
2.池塘的建設:黃鱔養殖池塘長方形、正方形均可,池塘深度要求l.0-l.2米。養殖池塘分為土池和水泥池兩種,土池的池埂要用硬土建造,池埂底部寬0.5米,池埂上面寬0.3米,池底夯實,四壁和底部用塑料薄膜或塑料防雨布壓貼。連片的池塘要統一設計和建設進排水系統,進水口和排水口要配套建設防逃、防漏設施。
3.底部條件:養殖黃鱔的池塘要求有02-0.3米厚、富含有機質的淤泥,每年早春可挖取帶草的河泥,放人池塘,並種植水葫蘆、水花生、茭白等水生植物,使養殖池塘內水草的覆蓋率達到30%左右,堆放地壟時,注意不要使池塘的水體形成死角,影響換水效果。
4.清除野雜魚:黃鱔苗種放養前要清除池塘內經濟價值低的、與黃鱔幼苗爭食和危害黃鱔幼苗的魚類。在池塘的進水口和排水口,可用0.3厘米網目的網布製作攔魚設施。
5.池塘的清整與消毒:當自然水溫達到10℃以上的時候,就要做好准備工作,首先放乾池中積水,曝曬20天。然後對池塘四周及底部進行清整,在苗種購進前10天進行葯物消毒,用生石灰220--250克/平方米,帶水10厘米,待生石灰溶解後,趁熱進行全池潑灑,徹底殺滅池底的有害細菌及寄生蟲,營造良好穩定的池塘環境。
㈢ 黃鱔池怎麼建造
養鱔池一般要求選擇在避風向陽、靠近水源的家宅附近,以含有機質較多、軟硬松堅適度的壤土地質最好,利於黃鱔打洞潛伏。鱔池以圓形、方形、面積50m²以下,視具體環境情況而定,總之池越小飼養、捕捉、管理等就越方便。
養鱔池的深度一般80cm-100cm即可,水深10cm-20cm為宜,因黃鱔習慣身居穴中,頭不時伸出洞口外窺測食物或呼吸;若池水太深,吃食呼吸就得游出洞外,成天不在洞內不利於生長。
鱔池池坎一般用條石、片石或磚砌成,高90cm-120cm(應高出地面10cm-20cm),池水面超高30cm-50cm,池坎頂端用磚砌成T形,以避免黃鱔爬壁或用尾鉤住堤頂外逃。
堤坎內壁用三合灰或水泥沙漿勾縫摸光,在側壁對角各開一個進、排水口並用綱絲網或聚乙烯網封堵防逃。養鱔池建好後,首先要清整干凈,然後在池內墊20cm-30cm含有機質豐富的壤土,並在池內適當種植如茨菇、水白菜類的水生植物或放置石塊、木棍等以備黃鱔穴棲、覓食和遮陰。
(3)余干縣養殖黃鱔池子怎樣建造視頻擴展閱讀
成鱔池建好後,要注水清池,其目的有兩個:看它是否漏水;利用水吸收清除水泥和三合土中的有害物質。新池注排水3-5次,每次浸泡2-3天,可基本將有害物質清除干凈。10天後,在排干水的池底鋪放20-30厘米厚的肥泥,肥泥用青草、廄肥、土壤混勻後漚制而成。
池底肥泥鋪好後,在池中種植水生植物,如水浮蓮、水花生、水葫蘆等,供鱔池降溫和黃鱔隱藏棲息。黃鱔池水深保持10厘米為宜,最多不要超過20厘米。
㈣ 怎樣修建養鱔魚的池子較科學
、修建鱔池:選擇向陽空地、田塊、舊水溝建池。為了便於換水,最好在有水源保障的地方建池,採用水泥池、磚砌池、亂石池和三合土池均再用水泥經或三合土勾縫,要求池底和四周不漏水和不易跑鱔。鱔池大小根據飼養規模決定,可大可小,從幾平方米到幾十平方米都行。一般池大小20—30平方米,池深1米左池形因地而定。水深春夏秋三季一般保持在10—15厘米上下,冬季放干留一雨水,為便於換水放水,鱔池底部及上方各開一水口或置進排水管。並安裝攔魚肉。池底在建成不漏水後,要鋪放3—5寸深的泥土,可用河泥和青草漚製成的泥土墊池底(有的地方池底墊厚達60厘米),池中心或四角上放亂石堆,以利黃鱔保暖或乘涼,適應黃鱔的定居習性。池水溫度以10—25℃最適宜。池的四中栽樹、種瓜、栽竹搭棚,或栽茨菰若干棵,以減少夏天日照,池內可適當種植些水浮蓮等水生植物,供黃鱔夏天避暑。
㈤ 水池怎麼養殖黃鱔
由於黃鱔適應能力強,耐低氧,對環境要求不十分嚴格,且養殖技術簡單易學,許多養殖戶利用房前屋後的小池塘進行養殖,投資少,成本低,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一、合理建造鱔池。
黃鱔的飼養池應選擇在避風向陽、靠近水源的地方建造,可在房前屋後的空地、土坑、水溝邊及田邊地角等處建小池塘。鱔池的面積一般以50平方―100平方米為宜,對於庭院小規模養殖,每口池以10平方米左右為宜。池深1―1.5米,可用水泥、條石、磚塊和三合土等材料建造,最後一定要用水泥勾縫。池壁頂部要用磚塊做成「T」字型,池坎頂部應高出水面30厘米以上,進、排水管和溢水管必須用鐵絲網牢固封閉,嚴防黃鱔外逃。池子建好後,池內放入30厘米厚的泥土,再投入石塊、磚頭,以便黃鱔打洞穴居。泥面保留10厘米左右的水層,以便黃鱔穴居時頭伸出洞口觀察覓食或呼吸。最後,在池面上栽些水生植物,如茭白、慈菇、水浮蓮等,但要求其所佔水面在一半以下。
二、科學放養鱔種。
黃鱔池經消毒注水後,等水溫上升到15℃以上時,即可投放鱔種。放種時,應將鱔種用3%―4%的食鹽水浸洗15―20分鍾,殺滅其體表的病原體。投放時,要求同一口池的鱔種規格必須整齊,每千克約30―40尾的鱔種,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50―150尾。為了保持泥土中水和空氣的暢通,可按每平方米放養8―10尾泥鰍,讓其上下竄動,改善水體環境,提高溶氧水平。
三、注重飼料投喂。
黃鱔是以肉食為主的雜食性魚類,特別喜歡吃鮮活餌料,如小魚蝦、蚯蚓、蠅蛆、螺蚌肉、蠶蛹、禽畜內臟等,也可投喂一些植物性飼料,如米糠、麥麩、豆渣等。黃鱔一旦習慣於某種飼料後就較難改變其食性,並且具有晝伏夜出尋食的習慣,因此在鱔種入池後,必須進行飼養馴化工作。首先在入池後3―5天內不投餌,然後用動物性和植物性飼料配合投喂。投餌量應由少到多。投飼時間從傍晚開始,逐步提前投飼時間,直至能吃多種配合飼料,且能在上午9時和下午4時左右攝食為止。黃鱔在水溫15℃以上時開始攝食,25―30℃時攝食旺盛,因此5―9月應加強投喂,一般投飼量為魚體重的3%―5%。在6―8月的生長旺季,投飼量可增加到6%―7%。
四、加強飼養管理。
黃鱔喜歡生活在溶氧充足的水體中。當發現黃鱔經常將頭伸出水面,攝食減少,即說明水中缺氧,應及時更換池水。一般春秋季節6―8天換水一次,夏季2―3天換水一次,如長期有微流水流入更好。同時,每天應清除池中殘餌或雜物。進入冬季黃鱔冬眠時,可將池水放干,並在底泥上面鋪一層稻草或麥秸,以保溫保濕。由於黃鱔是無鱗魚,易受病菌、寄生蟲侵襲,再加上它對多種葯物敏感,所以病害防治工作至關重要。黃鱔常見的疾病有水霉病、梅花斑病、腐皮病、發燒病等。
㈥ 我想建一個養殖黃鱔池塘要怎麼做啊
合理建造鱔池。黃鱔的飼養池應選擇在避風向陽、靠近水源的地方建造,可在房前屋後的空地、土坑、水溝邊及田邊地角等處建小池塘。鱔池的面積一般以50平方—100平方米為宜,對於庭院小規模養殖,每口池以10平方米左右為宜。池深1—1.5米,可用水泥、條石、磚塊和三合土等材料建造,最後一定要用水泥勾縫。池壁頂部要用磚塊做成「T」字型,池坎頂部應高出水面30厘米以上,進、排水管和溢水管必須用鐵絲網牢固封閉,嚴防黃鱔外逃。池子建好後,池內放入30厘米厚的泥土,再投入石塊、磚頭,以便黃鱔打洞穴居。泥面保留10厘米左右的水層,以便黃鱔穴居時頭伸出洞口觀察覓食或呼吸。最後,在池面上栽些水生植物,如茭白、慈菇、水浮蓮等,但要求其所佔水面在一半以下。
㈦ 怎麼修建合理的黃鱔養殖池
黃鱔養殖池的建造技術:
一、黃鱔池建設地點的選擇
一些不宜養殖其他魚類的廢棄水體都可以利用,也可在不宜種植作物的水坑、水塘內進行飼養,也有在種植茭白、蓮、菱的水體中放養黃鱔的。
家許養殖黃鱔池宜在住宅附近,選擇向陽通風,有水源的地方建池養殖,要做到冬天能保暖,夏天較陰涼,水源充足,水質清潔。
二、鱔池的形狀和大小
黃鱔池的形狀可與美化環境結合起來設計,長方形、方形、圓形、橢圓形鱔池均可,目前採用得較多的是長方形鱔池。
池的大小根據養殖規模而定,小池2~3平方米,大池20~100平方米以上。 家庭養鱔池的面積不宜過大。就單個池而言,一般10~15平方米為宜。池水深度一般為0.7~1米,深些更好。
三、養鱔池的結構有磚池和土池兩種
1、磚池。可建成地上池、地下池或地中池。池壁用磚或石頭砌成。 用水泥溝縫,池底可用石塊、黃沙或三合土鋪成,必須夯實。無論是池壁或池底都不能留孔隙,以免黃鱔尾巴鉤牆外逃。池底要有水位差,在距離池底40厘米處的池壁上開一出水孔,用鐵絲網罩住,平時將孔堵上,大雨時作排水用。池建成後, 先灌水沖洗 浸泡數天,然後再排干水, 在池底鋪上一層含有機質較多的粘土或用河泥和青草漚制的土,飼養前灌上清水,水深10厘米左右即可。
2、土池。應選擇在排灌條件好,土質較堅硬的地方挖池, 把挖出的土在周圍打埂,埂高40~60厘米,池寬60~80厘米,埂堤要分層夯實,以防池埂松軟黃鱔打洞逃跑。土池適宜大規模養殖。
另外,開展大面積工廠化養鱔,也有建造水泥池養殖的,並造自流換水池。家庭養鱔也可用大砂缸。
四、模擬黃鱔生長的生態環境。
在池的底部先鋪上10厘米的左右的秸稈,再在秸稈的上面放上20厘米左右厚的亂磚、右塊等,人為的造成一些洞穴,讓黃鱔安居穴中。池中還可適當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蒿草、水浮蓮、水葫蘆等,作為黃鱔潛伏、遮擋部分陽光用,以改善池子環境,降低池中水溫,以利黃鱔生長。
據《江蘇農業科技報》報道:黃鱔養殖發展前景看好
黃鱔,不但肉味鮮美、營養豐富,並且具有補中益血、治虛損、去風濕、強筋骨等功效,食用葯用價值都較高,故頗受人們喜愛。同時它也是重要的出口水產品之一,可出口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在港澳台地區也十分暢銷,因而市場價格較好。如在廣州水產市場,去年1月~10月每公斤批發價一直在18元~20元左右,高時達到23元以上。在去年10月中旬,南京每公斤還賣到30元左右。
在四月下旬,合肥市水產市場中的傳統品種泥鰍和黃鱔身價一路高漲,出現了「小的搶購,中等預約,大個看不見」的旺銷態勢,魚販們坦言道:泥鰍、黃鱔都讓農民捕「絕種」了,價格焉能不高?
有關黃鱔的養殖技術,請您在我網的農業科技/實用技術等欄目中查閱。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㈧ 黃鱔池怎樣建
挖個大坑。邊上鋪上水泥,不要漏水。
有新鮮山泉水流通
池裡水下搭建一些小縫隙或者小空間,讓黃鱔有獨立的活動空間
㈨ 黃鱔池怎麼建好
先開挖一個一米多點的水池,池底最好用水泥鋪好,岸邊用磚頭砌好,防止黃鱔打孔難捕撈,然後在池中央搭一略底水面的平台,下面供黃鱔乘涼,上面放上肥沃的土壤和家畜家禽的糞便,抓些蚯蚓在這里養,由於潮濕肥沃的環境有利於蚯蚓生長,蚯蚓瘋狂生長,有的進入水中成了黃鱔的美餐,當然黃鱔也會主動出擊去捕食蚯蚓。過不了多久你會看到你的黃鱔瘋狂生長,我們這里都是這樣養的,祝你創業成功,加油。
㈩ 我要建水泥池養黃鱔,要怎麼建
1、建池:選擇有常年流水的地方建池。池為水泥池,池面積30、50、80平方米都可以,池壁高80-100厘米,在對角處設進水口和出水口,均裝好防逃設備。
(10)余干縣養殖黃鱔池子怎樣建造視頻擴展閱讀:
黃鱔的生長較緩慢,1齡魚可長至20厘米,2齡魚長至30厘米,3齡魚可長至40厘米。人工養殖的黃鱔,其生長速度與餌料充足與否有關,在餌料充足的情況下,一般要比自然界中生長得快。
黃鱔的活動與水溫有密切關系,其生長的適宜水溫是15-30℃。水溫低於10℃時停止攝食,進入冬眠;水溫開至15℃以上,開始正常捕食;當水溫超過30℃時,鑽入洞穴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