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教孩子大方的和別人交往
與人交往對孩子的成長有很重要的作用。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需要人們具有善於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不僅是孩子智力發展、健康成長的需要,更是他們日後生存和發展所必備的品質。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孩子不善交際、不會交際,甚至害怕交際,有的孩子在成年後還視交際如險灘。那麼家長該如何教孩子大方地和其他人相處呢?
三、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孩子從三歲開始便產生了某種交往的願望,這是萌芽階段的交往心理。隨著進入小學,他們便進入了集體,進入了社會,這時他們便也有了與同齡人交往、溝通的強烈願望,集體生活則創造了適應於他們進行交往的最好條件。因此,父母要讓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增強孩子的集體觀念。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和有益的社會活動、公益活動,包括生日祝賀活動、音樂欣賞會、故事會、討論會等,讓他們在集體活動中養成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品質。學會調節集體和個人的關系,孩子的交際能力定會大大提高。
⑵ 怎樣讓孩子學會與別人交流
九招讓害羞寶寶變大膽
1.讓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經常帶你的寶寶走出家門,讓他多和其他人接觸,告訴寶寶和他人一起玩耍是很愉快的事情。你可以帶他去公園的人群中看小朋友們放風箏,看爺爺奶奶打太極拳參加一些年輕媽媽的俱樂部,和小朋友一起用餐,一起滑滑梯,一起玩積木等。帶寶寶去參加唱歌、跳舞、講故事等比賽,讓寶寶克服害羞的心理,盡情地展現自己。多帶寶寶一起去發現生活中充滿樂趣充滿歡快的地方,孩子會情不自禁地喜歡上它,慢慢地,害羞就會自動消退。
2. 不要大驚小怪進行強化
一個害羞的寶寶可能在面對陌生人時會顯得有些笨拙。作為父母,你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認為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如果孩子執意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父母也不要一個勁地要求孩子做,更不要經常對孩子說你真是個害羞的孩子,甚至拿他和其他孩子做比較,比如你看某某小朋友多好,多有禮貌,你為什麼不是這樣?你真不乖!如果父母長期將害羞這個詞定格在孩子身上,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就是害羞的人,覺得自己和周圍的小朋友格格不入,是一個怪物,不受歡迎,他會更加封閉自己也會更害羞。
3.給他充足的時間做准備
對於害羞的孩子,父母要多花一些時間陪他說話,讓他適應和別人的交往。每次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之前,不要一再催促孩子今天你可要記得和別人打招呼話之類的。這樣不但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還會使他產生逆反心理。如果臨走前孩子不願意說再見,你可以對孩子這樣說:媽媽知道你還沒有準備好說再見,是嗎?沒關系,我們下次再說。這樣會減緩孩子緊張的心理。
4.循序漸進的表揚
每當孩子在社交方面有所進步時,父母都應當給予他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應當注意的是:表揚應該循序漸進,言語要盡量自然親切。過多重的表揚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引起他不必要的畏懼情緒,使他忌諱外出。
5.父母是最好的老師
每個人都不是一出生就會與他人相處的,社交經驗需要一點點地積累。當孩子不再拒絕和他人交往的時候,父母應該進一步鼓勵孩子,並告訴他最基本的社交禮儀,如打招呼時聲音要清晰,眼睛要看著對方等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以身作則才能培養出禮貌、大方的好孩子。
6.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如果附近有幼兒園或者有孩子聚集玩耍的地方,父母不妨多帶自己孩子一起加入。這能讓孩子充分感受和其他同齡小夥伴玩耍的樂趣。開始孩子可能會寸步不離地跟著你,慢慢地他就會試著加入孩子們的隊伍。不過如果孩子想走,一定不要勉強他繼續呆下去,讓孩子感覺輕松自然,有利緩解他的羞澀。
7. 和孩子溝通害羞的原因
有時大人們認為很正常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另外一回事。比如,有些很漂亮的小女孩很不喜歡被大人們親來親去,父母卻認為這是親戚朋友對自己孩子表達喜愛之情的一種方式。但是你們想過孩子的感受嗎?如果孩子拒絕接受這種親吻,並不代表他害羞,僅僅是他不喜歡。還有的孩子在家裡很活潑,一出門就變得很害羞,這往往是因為面對社交場合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做而產生恐懼的心理。因此,多和孩子交流是很必要的。如果他表現出害羞的行為,要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分析孩子是不是真的害羞。
8.多做社交遊戲
這種游戲很方便,父母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耍。比如,你們可以模擬一次購物,你做店主,寶寶做顧客。反過來也可以。或者做警察和行人問路的游戲。這一類游戲,可以讓孩子熟悉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社交場景,孩子也能學到更多社交禮儀,從而變得大膽。
9.不要想著完全改變孩子的個性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個性有時候是天生的。內向害羞只要不影響他與社會正常的交流和溝通,也無大礙。因此在引導害羞孩子時,父母不要老想著完全改變他的個性,那是不太現實的。
⑶ 怎麼能讓孩子喜歡並能輕松與人相處
1、 克服害羞心理
害羞心理,是孩子與他人良好交往的一個巨大障礙。害羞的孩子膽子特別小,不太愛表現自己,在社交場合顯得比較拘謹,與別人打交道時很少採取主動,不善於與別人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害羞的孩子常常給人一種呆板、乏味的感覺,大家覺得跟他們在一起沒有多大意思,因此都不太願意與其相處,而別人的這些做法可能會給害羞的孩子極大的挫折感,使他們的社會交往更加困難。克服孩子在交往過程中的害羞心理的方法有許多,比如增加孩子的交往機會,經常帶孩子去親戚朋友家做客,經常安排孩子孩子與其他的小朋友一起進行游戲等;增強孩子的交往自信,幫孩子尋找自己的特長和優點,給孩子提供更多的表現自我的機會; 給孩子更多的鼓勵,不要吝嗇誇獎之辭,孩子哪怕有小小的進步都要予以及時的表揚和鼓勵。
2、 加強社會交往
孩子只有與他人來往的多了,他才能更有自信心,才能更樂於與他人交往;孩子只有與他人來往的多了,他才能更有親和力,才能使其他孩子更願意與他相處;孩子只有與他人來往的多了,他才能較好地學習和掌握交往的技能,才能避免在他與人交往中的消極行為。因此,家長應該盡可能地為孩子打開生活空間,讓孩子更多地與同齡夥伴進行交往,比如邀請孩子的同學和朋友來家裡做客,有機會時就帶著孩子走親訪友,讓孩子與更多的小朋友在一起游戲玩耍,同學過生日讓孩子給送個小禮品,逢年過節讓孩子給朋友寄一張賀卡,有意識地讓孩子結交不同類型的朋友等等。
3、 培養利他行為
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普遍有「自我中心」的傾向,他們在考慮問題時習慣從對自己得益的角度出發,對自己有好處的事情比較願意去做,而要讓他們為別人付出些什麼往往就比較困難。孩子的這種傾向將影響到他與同齡夥伴的正常交往,因為這些孩子不能善解人意,不愛關心別人,不願幫助別人,不懂得分享,不會與他人合作,很難給人留下好的印象,很難受到同學們的歡迎。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幫助孩子擺脫自我中心,鼓勵和培養孩子的利他行為,要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關心別人和幫助別人,比如當同學有困難的時候主動伸出援助之手,下雨下雪天主動將沒帶雨具的同學送回家,有同學生病住院主動去醫院看望,自己有好吃的東西主動拿去與朋友一起分享,自己有好看的圖書主動借給其他同學翻閱等。孩子這些事情做多了,不僅自私自利的毛病可以改掉,而且也會給他的夥伴們留下很好的印象,在與同伴們交往時也就會更受歡迎。
4、 傳授交往的技能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在與他人交往時難免會出現一些消極行為,比如當別人與孩子打招呼時,孩子可能不予理睬;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也許沉默寡言;帶孩子出門做客,孩子與朋友家的小朋友不歡而散;孩子們在一起玩游戲,結果互相攻擊起來。這些都是由於孩子沒有掌握有效的交流手段,缺乏社會交往經驗造成的,因此,當好孩子的交往參謀,教給孩子基本的交往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家長應當教會孩子怎樣跟別的小朋友友好相處,怎樣向別人表示感謝或歉意,怎樣才能順利地參與到別人的游戲活動中去,怎樣向別人提出請求更合適,怎樣與別人分享食物和玩具,怎樣正確地處理同伴間的糾紛與矛盾,怎樣有禮貌地向別人打招呼,怎樣請求別人的幫助等等。
5、多給孩子些鼓勵
對於交往能力不太強的孩子,家長千萬不能指責孩子「沒出息」、「上不了檯面」等,因為指責和埋怨對孩子的社會交往不會有絲毫幫助,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增加孩子與人交往中的自卑感,使他的社交行為更加退縮。家長正確的做法是多多鼓勵,鼓勵孩子走出家門廣交朋友,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鼓勵孩子不斷地適應新的環境,鼓勵孩子積極擴大自己的朋友圈,鼓勵孩子主動接近他人,鼓勵孩子自己去處理一些能夠解決的事情。另外,家長應當適時抓住孩子在交往活動中的進步,比如孩子將好吃的東西主動拿去與朋友一起分享,碰到外人主動向人家問好,與小夥伴一起玩耍時不再鬧矛盾,通過表揚和獎賞等方式給這些好的行為以正強化,這樣可以有效地激勵孩子更多、更好地與人交往。
6、學會善待他人
凡事光想著自己,處處想占上風,對別人斤斤計較,要求苛刻的孩子是很難與人友好相處的,因此,教孩子學會欣賞他人,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寬容他人,學會悅納他人,學會善待他人,對孩子的社會交往是大有裨益的。家長平時要教育孩子正視別人的優點和長處,能夠毫不吝嗇地去誇獎和贊美別人,不能一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就頓生妒忌之心,在背後做些小動作;家長平時要注意培養孩子寬闊的胸懷,對他人的缺點要能夠寬容,不要因為某人有這個缺點那個毛病,就去鄙視人家、疏遠人家;家長平時要積極引導和教育孩子去珍惜友誼,與別人在一起相處,發生一些小磨擦和不愉快是在所難免的,不能一出現矛盾就嫉恨人家一輩子,即使別人真誠道歉了還不依不饒。
一、為幼兒創造與人交往的機會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在一起玩是毫無意義的消磨時間。所以孩子想出去找朋友玩時,家長就會找出一些理由阻攔,有意無意地限制和減少孩子與同伴的交往。教師首先要與家長溝通,向家長講明孩子們一起游戲的重要意義,讓家長知道孩子們在游戲中可以學習合作、互助。建議家長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讓孩子學會如何與他人共同生活;建議家長盡可能為孩子創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如閑暇時多帶孩子到公園、小區的綠地或親戚朋友家去玩,鼓勵孩子不斷適應新環境,多與他人交往,多讓孩子邀請夥伴來家裡做客,多給孩子創造結交小夥伴的機會,千萬不要因為嫌吵、怕亂、怕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拒絕讓孩子的小夥伴到家裡來玩,對做客的孩子要熱情、溫和,盡量為他們營造一個輕松和諧、自主自由的交往環境。同時也建議家長讓自己的孩子到別人家做客。
作為教師,在幼兒園里也要有意識地創設幼兒之間互相交流的機會,使孩子的交往面得到新的發展。幼兒之間的交往夥伴有一定的選擇傾向,那些思維活躍、活潑開朗的幼兒常常能找到游戲夥伴。而那些不善表達、不善與人溝通的孩子往往游戲夥伴也很單調、貧乏。作為班級活動的組織者,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應參與幼兒活動,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調節幼兒交往夥伴的對象,使幼兒在集體中喜歡與同伴交往,這樣不但使他們與人交往的心理得到滿足,更重要的是從別人那裡得到了經驗,促進了發展。如:在晨間的談話活動中,鼓勵孩子談談來自幼兒園之外的消息,不善言談的南南帶來了和媽媽去動物園的照片,教師馬上拿給大家看,並且請她向小朋友介紹照片上的人和景物。區域活動時,除了幼兒自身游戲,選擇夥伴以外,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游戲情況,適當人為地干預他們的活動,給孩子創造交往機會。幼兒彤彤抱著一個娃娃獨自坐在角落裡擺弄,教師就讓活潑開朗的瑞瑞做她家的爸爸,這個角色游戲又重新開始了。
二、教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
小班的孩子,他們之間開始有了喜歡在一起游戲的興趣,但在游戲中常常還會出現各自游戲、互不幹擾的局面,或有互相攻擊,爭搶玩具的現象,這都是由於孩子年齡小,缺乏社會交往經驗造成的。因此,讓孩子們學會一些友好交往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教師通過各種教學活動讓幼兒知道禮貌待人,孩子與教師與同伴與家長之間見面能相互問好,告別時說再見,請求別人幫助時要說請,接受別人幫助後說謝謝,無意中碰到別人要說對不起,接受別人道歉時說沒關系等等。
其次,通過談話活動,鼓勵幼兒把自己的圖書、玩具拿出來一起與朋友分享,跟小朋友和老師說一說自己喜歡看的動畫片,和小朋友拉拉手,抱
一抱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協商游戲的玩法等。
最後,培養幼兒自己解決問題、處理矛盾的能力。雖然小班孩子年齡小,但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解決問題也有自己的方法。教師可以針對孩子在交往中可能出現的矛盾,向孩子提出一些問題。如:只有一個玩具,兩個朋友都想玩,怎麼辦?小朋友打你時,應該怎麼辦?引導幼兒歸納總結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如兩個人輪流玩或者兩人一起玩等。另外,教師也要積極加入幼兒的活動,這也是讓幼兒學會交往技能的良好途徑。教師加入到幼兒的活動中,往往能帶動幼兒的熱情,激發他們交往的願望。活動中,教師利用游戲角色身份,暗示某些小朋友怎樣與同伴交往。比如幼兒陽陽很想加入涵涵他們游戲里,但不知怎麼加入,獃獃地站在一旁,這時教師就要帶著陽陽跟涵涵商量,讓陽陽參加到游戲中,孩子們愉快地接納了陽陽,開始了新的一輪游戲。
三、游戲時多讓幼兒以強帶弱,相互配合。
孩子個體發展是不平衡的,讓能力強的幼兒帶動能力弱的幼兒,請性格開朗的孩子多和性格內向的孩子接觸,讓他們在交往中相互取長補短,互相影響。這樣,他們的交往會更加開心。
四、幫助幼兒克服自我中心,培養利他行為
自我中心是小班幼兒思維的一個顯著特徵。由於自我中心的影響,幼兒的行為大多從利己的觀點出發,這與現代社會要求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觀是格格不入,嚴重影響了幼兒與同伴的交往,因此,我們幫助幼兒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發展利他行為。
首先,教師利用文藝作品,對幼兒進行形象的教育。幼兒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的,直觀生動的形象容易為幼兒所接受。教師通過故事、兒歌、動畫片等文藝作品中的正面形象來教育幼兒,同時,要求父母和本班教師做好幼兒表率作用。研究表明,成人間的和諧相處,愉快合作,這樣就會有利於幼兒團結、友好等積極情感的培養。在交往中也易被人接受。
其次,幼兒的行為除了從父母、教師等成人那裡學習模仿來的以外,絕大部分是從同伴那裡學來的,他們通過同伴之間的交往,可以產生認知上的沖突。作為教師,積極鼓勵交往較好的幼兒,是幫助幼兒獲得交往信心的重要來源。
最後,角色游戲也能幫助幼兒發展利他行為。
⑷ 如何教孩子與別人和諧相處
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她們因為自己家庭情況,因為家裡只有他自己一個孩子,家裡的父母,家裡的長輩都會寵愛的他們,所以說他們從小就不懂得和別人和諧相處,他們就感覺到自己是整個世界,他們希望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夠配合他。父母你們要努力的去給他們灌輸一個思想,那麼就是他需要努力的和別人維系好兩個人之間的關系。
首先,你需要告訴他,人這一輩子,如果說沒有朋友的話,面對很多事情就是無能為力的,所以說他們需要在以後的生活當中,努力的去結識更多的好朋友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這樣才會有別的人幫助他能夠使他在一些事情上能夠輕易的完成,所以說他們需要有一個好的性格,在對待別人的時候,一定要努力的去接納別人。而不是說,唯我獨尊。
除了你給你自己的孩子灌輸一個好的思想,其次就是你要給你的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你要通過自己的行為自己的行動自己身邊的朋友來告訴他要努力的與別人交好,以至於在以後辦什麼事情都可以輕易的完成。
⑸ 怎樣培養孩子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可以讓你自己的孩子單獨出去買東西,這樣可以鍛煉孩子與陌生人的交流能力,讓他們快快樂樂的成長,讓他們養成外向的性格。
⑹ 如何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對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還不是特別的明白,於是他們在和其他的人交往的時候,可能就會做出一些偏激或者是不禮貌的行為。這樣的孩子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就會比較不受歡迎。很多的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為了能夠讓孩子有一個健康良好的人際關系,都是費勁了心思。那麼關於如何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要教會孩子尊重別人
最後家長還需要都會,孩子在人際交往中一定要尊重別人。如果一個孩子經常以自我為中心,不在乎別人的感受,不尊重別人的話,是很難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只有教會孩子尊重別人,才能夠讓孩子學會如何正確的與他人交往。
關於如何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以上是我的看法。你覺得應該如何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呢?歡迎留言交流。
⑺ 怎樣引導孩子與他人交往
良好的家庭氣氛主要表現為全家人和睦相處,父母關心孩子,子女照顧長輩,彼此互相關心。家長要教育孩子、引導孩子,切忌以孩子為中心,處處圍著孩子轉,讓孩子凌駕於父母之上。當然,家長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隨意訓斥打罵,要讓孩子在互敬互愛的家庭氣氛中成長。此外,家長要教育子女對鄰居和客人熱情、謙虛、禮貌。不怕孩子「出洋相」和「被批評」。如果把孩子當作掌上明珠,當眾「護短」,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合群個性,對其任性、不合群等不良行為要及時予以批評和重視。2. 家長應該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從小生活在同齡孩子的群體中。在與同齡人一起生活的過程中,孩子們會相互教會怎樣玩、怎樣相處、怎樣生活。孩子在家裡,大人往往處處依著他,但在群體中,就得平等相處,客觀上有助於克服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獨來獨往的缺點。一些調查表明,有些家長怕自己的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吃虧,一味要求孩子自己顧自己,不要與他人來往,這樣做表面上似乎是愛孩子,實際上卻使孩子失去了在群體生活中鍛煉的機會。父母閑暇常帶孩子到有小朋友的家中去串門,其作用可以幫助孩子盡快熟悉陌生環境,並有意識地給孩子設置一個與陌生人談話的機會,學習與他人交往。3. 家長要教育孩子在平等的原則上結交朋友。凡是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比較要好的朋友,在孩子與朋友交往中,家長要教育孩子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互相信賴、彼此尊重,以培養孩子團結合作的精神。對於愛搗亂、愛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家長要教育他:「你這樣下去,沒有小朋友會喜歡你的」,慢慢地,孩子就會變得合群了,能合群,就能有機會學習與人相處。在引導孩子學會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一些具體問題。一是父母該怎樣處理孩子之間發生的沖突。有位教育專家說過,孩子們是在吵鬧中長身體、長智慧。打打鬧鬧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之間的爭吵大多數發生在共同游戲的過程中,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是對對方的過失不肯輕易放過,認為自己的痛苦和不快都是對方造成的。比如我的玩具被他搶走了,這個地方是我先佔的等等。二是一定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當別人不同意自己的想法時,便要大鬧一場。例如大家都玩捉迷藏,他卻要玩丟手絹。當沒有人和他玩時,他就會在一邊搗亂,結果引起爭吵。碰到孩子爭吵,大人應該怎樣呢,正確的方法是,如果孩子之間的爭吵沒有過度打鬧,一般不用制止。因為孩子間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小孩正是在交往和沖突中學會和別人相處的。通過爭吵,他們可以學會如何堅持自己的想法,如何接納別人的意見,如何正確處理糾紛,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等,對孩子爭吵行為的正確引導和處理,將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孩子之間發生爭吵時,家長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介入、適度介入和完全介入,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在孩子爭吵時,最忌諱的是家長袒護自己的孩子,使其他孩子產生抵觸情緒,這樣既不利於孩子成長,也會讓自己的孩子處於孤立地位。有的家長甚至教育孩子以牙還牙,「他打你,你就打他」,或親自上陣參加「戰斗」,這樣只能激化矛盾,給孩子樹立起一個不講道理的形象,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孩子一旦發生沖突,家長要分清是故意還是無意的,如果是無意的,就不要過分追究。總之,我們要知道,在吵架這問題上,孩子顯然與大人不同。大人之間吵了架,就很難和好,有時甚至會斷絕往來,可是對於孩子,即使是狠狠地打了一架,第二天也會象什麼事都沒發生似的,又在一起玩了。所以對孩子間的沖突做父母的最好是持信任的態度讓其自由發展。二是引導孩子處理好與同伴之間的關系。首先,要讓孩子正視與同伴之間的關系問題,經常想想自己的言行是否得當,若有不妥之處,要調整好,以便有利於和同伴和諧相處。其次,要告訴孩子爭取與同伴多溝通交流,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消除彼此間的誤會,加強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其三,教育孩子做到心胸寬廣,對別人多加理解和包容。對生活中的一些雞毛蒜皮的糾紛,不要耿耿於懷,該忘的忘,該原諒的原諒,該和解的和解,不要太放在心上。同時要真誠地對待他人,你真誠待人,別人也會真誠待你。還有是教育孩子要學會發自內心地贊美他人,學會贊賞他人。當別人比自己強時,要真心向他學習,當自己比別人強時,要真心地幫助別人,千萬不要產生嫉妒等心理。「憎人富貴嫌人窮」的人,是不會有朋友的。三是引導孩子逐漸學會用成熟的態度處理人際關系。要學會換位思考,善解人意。雙方發生矛盾時,要從對方的角度觀察對方,替對方著想,在此基礎上,善解他人之意,如此處理人際關系,就有了更多的合理方法。要平等待人,不強求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注意做到。要學會分享,對別人的成功、快樂,要與別人一齊開心,自己有了快樂,要告訴自己的朋友。當朋友有了難處時,要盡自己能力與朋友分擔,這樣做,別人才會把你當作最好的朋友。對朋友不要有私心,要樂於付出。如果朋友有錢了,你就想沾點光,朋友有了名聲地位,你也想瓜分一點,這些就會令人生厭。家庭是學習人際關系的第一所學校,對於孩子情感的健康發展和與人交往能力的發展,這重要的社會問題應當引起我們年輕父母的高度重視,通過我們的努力,使孩子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通過本節學習,希望大家能耐心細致地引導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使孩子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摘自網路
⑻ 怎麼教孩子和別的小朋友溝通,一起玩
1、讓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經常帶你的寶寶走出家門,讓他多和其他人接觸,告訴寶寶和他人一起玩耍是很愉快的事情。你可以帶他去公園的人群中看小朋友們放風箏,看爺爺奶奶打太極拳參加一些年輕媽媽的俱樂部,和小朋友一起用餐,一起滑滑梯,一起玩積木等。帶寶寶去參加唱歌、跳舞、講故事等比賽,讓寶寶克服害羞的心理,盡情地展現自己。多帶寶寶一起去發現生活中充滿樂趣充滿歡快的地方,孩子會情不自禁地喜歡上它,慢慢地,害羞就會自動消退。
2. 不要大驚小怪進行強化一個害羞的寶寶可能在面對陌生人時會顯得有些笨拙。作為父母,你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認為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如果孩子執意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父母也不要一個勁地要求孩子做,更不要經常對孩子說你真是個害羞的孩子,甚至拿他和其他孩子做比較,比如你看某某小朋友多好,多有禮貌,你為什麼不是這樣?你真不乖!如果父母長期將害羞這個詞定格在孩子身上,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就是害羞的人,覺得自己和周圍的小朋友格格不入,是一個怪物,不受歡迎,他會更加封閉自己也會更害羞。
3.給他充足的時間做准備對於害羞的孩子,父母要多花一些時間陪他說話,讓他適應和別人的交往。每次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之前,不要一再催促孩子今天你可要記得和別人打招呼話之類的。這樣不但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還會使他產生逆反心理。
4.循序漸進的表揚每當孩子在社交方面有所進步時,父母都應當給予他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應當注意的是:表揚應該循序漸進,言語要盡量自然親切。過多重的表揚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引起他不必要的畏懼情緒,使他忌諱外出。
5.父母是最好的老師每個人都不是一出生就會與他人相處的,社交經驗需要一點點地積累。當孩子不再拒絕和他人交往的時候,父母應該進一步鼓勵孩子,並告訴他最基本的社交禮儀,如打招呼時聲音要清晰,眼睛要看著對方等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以身作則才能培養出禮貌、大方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