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視頻軟體 » 怎樣使用艾條艾灸視頻
擴展閱讀
文字背景顏色怎樣去掉 2025-02-02 02:44:02

怎樣使用艾條艾灸視頻

發布時間: 2022-07-02 12:52:32

Ⅰ 艾灸怎麼用

艾灸療法的主要材料為艾絨,艾絨是由艾葉加工而成。選用野生向陽處5月份長成的艾葉,風干後在室內放置1年後使用,此稱為陳年熟艾。取陳年熟艾去掉雜質粗梗,碾軋碎後過篩,去掉尖屑,取白纖絲再行碾軋成絨。也可取當年新艾葉充分曬干後,多碾軋幾次,至其揉爛如棉即成艾絨。

1.艾炷的製作

適量艾絨置於平底磁碟內,用食、中、拇指捏成圓柱狀即為艾炷。艾絨捏壓越實越好,根據需要,艾炷可製成拇指大、蠶豆大、麥粒大3種,稱為大、中、小艾炷。圖146。

2. 艾卷的製作

將適量艾絨用雙手捏壓成長條狀,軟硬要適度,以利炭燃為宜,然後將其置於寬約5.5厘米、長約25厘米的桑皮紙或純棉紙上,再搓捲成圓柱形,最後用面漿糊將紙邊粘合,兩端紙頭壓實,即製成長約20厘米,直徑約1.5厘米的艾卷。

3.間隔物的製作

在間隔灸時,需要選用不同的間隔物,如鮮薑片、蒜片、蒜泥、葯瓶等。在施灸前均應事先備齊。鮮姜、蒜洗凈後切成約2-3毫米厚的薄片,並在薑片、蒜片中間用毫針或細針刺成篩孔狀,以利灸治時導熱通氣。蒜泥、蔥泥、蚯蚓泥等均應將其洗凈後搗爛成泥。葯瓶則應選出相應葯物搗碎碾軋成粉末後,用黃酒、薑汁或蜂蜜等調和後塑成薄餅狀,也需在中間刺出篩孔後應用。

Ⅱ 怎樣正確進行艾灸

艾灸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療法之一。艾灸是用中葯艾葉,經過晾乾、鞣質、去除雜質等工序後製成艾絨,點燃以後熏灸人體穴位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不同種類的艾灸操作方法略有不同。艾灸大體可以分為艾條灸、艾炷灸和溫灸器灸三種。艾條灸,即將艾絨製成長雪茄煙狀的艾條,點燃以後,利用艾條產生的熱量熏灸人體穴位。通常艾條距離穴位3-5cm,進行回轉運動即可,故艾條灸又常稱為溫和灸。艾炷灸是將艾絨捏成圓錐狀的艾炷,大小不等,然後將艾炷放置於人體皮膚上,有時可以將艾炷直接放於皮膚上,稱為直接灸。但多數情況下,在艾炷和皮膚之間要墊一些隔離物,如蒜片、薑片、附子餅等。溫灸器灸是將艾條切成小段,點燃以後放入艾灸盒當中,然後再將艾灸盒放置於人體穴位上。溫灸器灸通常適用於腹部、背部比較平坦的部位。

Ⅲ 艾條具體怎麼用

艾條一般有兩種使用方法,一是手持艾條對著穴位熏,二是搭配艾灸盒使用。

手持艾條對著穴位熏,即是懸灸。懸灸時讓皮膚感覺到溫熱感即可,覺得燙了的時候就讓燃燒端距離皮膚遠一些(不是越燙越好),每艾灸三五分鍾就要刮一下燃燒端的艾灰,防止艾灰落在皮膚上。懸灸的好處是艾灸精準、靈活,不足之處是手持久了手腕容易酸困。

隨身灸盒

Ⅳ 艾條怎麼使用

目前,在中醫醫用方面,常用的艾條方法有四種:直接灸、懸灸、艾灸器灸、隔物灸。都是點燃艾條後在人體腧穴,從而達到治病養生的作用。

1.第一種用法:直接灸。

直接灸就是用艾柱或者將艾條取絨後,捏成所需大小,點燃後直接放於身體穴位或患處施灸的方法。一般艾柱可分為 大、中、小三種,大者如蠶豆大小,中者為黃豆大小,小者為綠豆大小,皆為上尖下大的圓錐體,便於平放和點燃。直接灸分為兩類,灸後不留瘢痕的稱為無瘢痕 灸;灸後皮膚出現化膿甚至結痂的,稱為「瘢痕灸」。

Ⅳ 自己在家怎麼做艾灸,正確的方法是怎樣的

自己在家是可以用燃燒的艾條做艾灸的,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2-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鍾,至皮膚紅暈為度。

不過這種方式不適合新手,不然很容易燒傷,所以大唐艾神艾灸床建議大家先用艾灸盒去艾灸,可以綁在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比較安全,也比較有效果。

(5)怎樣使用艾條艾灸視頻擴展閱讀:

隔鹽灸

隔鹽灸,也是臨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最早載於《肘後備急方》,主張用食鹽填平臍窩,上置大艾炷施灸,用以治療霍亂等急症。後世的醫籍《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危亦林的《世醫得效方》等都有介紹。如《本草綱目》卷十一「霍亂轉筋,欲死氣絕,腹有暖氣者,以鹽填

臍中,灸鹽上七壯,即蘇」「小兒不尿,安鹽於臍中,以艾灸之」。現代,在施灸的方法上有一定改進,如在鹽的上方或下方增加隔物;治療的范圍也有相應的擴大,已用於多種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證的治療。

【操作方法】 令患者仰卧,暴露臍部。取純凈乾燥之細白鹽適量,可炒至溫熱,納入臍中,使與臍平。如患者臍部凹陷不明顯者。可預先有臍周圍一濕面圈,再填入食鹽。如須再隔其他葯物施灸。一般宜先填入其他葯物(葯膏或葯末),再放鹽。然後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感燙熱,即更換艾炷。為避免食鹽受火爆裂燙傷,可預先在鹽上放了一薄薑片再施灸。一般灸3~9壯,但對急性病證則可多灸,不拘壯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艾灸

Ⅵ 艾灸怎麼用

Ⅶ 艾條怎麼用

使用艾條的時候要把最外層的硬紙剝掉,因為這樣有利於燃燒,然後把艾條的一端點燃,等冒出青煙以後可以用嘴吹,使火燒紅、燒透。用點燃的一端對准自己要艾灸的穴位,比如說合谷穴,使點燃的艾條和皮膚之間有一定的距離,能感覺到輕微的灼熱,但也不至於燙,這樣就可以起到艾灸的作用了。在用艾灸條進行艾灸的時候通常要進行迴旋灸或者雀啄灸,也就是艾條距離皮膚的距離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在以艾條穴位為中心進行迴旋運動或者上下運動,這樣可以使皮膚更好的耐受艾灸所產生的熱量,不至於產生燙傷或者疼痛等問題。艾灸條是針灸臨床當中常用的一種艾灸器具,艾灸條裡面卷的是乾燥以後的艾葉,取出雜質以後做成的艾絨。艾絨相對來說質地比較細膩而且比較蓬鬆,這樣有利於燃燒。把艾絨放在一起,然後在外面卷上一層棉紙,棉紙的外面再卷上一層硬的,以前是用桑皮紙,現在是用商業生產的比較硬的紙張。這樣形成圓柱形的形狀,就可以用來艾灸了。

Ⅷ 艾灸條的使用方法教程是什麼

一、使用工具:艾灸盒、艾條

二、使用步驟如下:

1、打開艾灸盒;

(8)怎樣使用艾條艾灸視頻擴展閱讀:

艾灸注意事項:

1、在艾灸的時候,或艾灸的整個療程,我們最忌諱喝冷水,吃涼飯,這樣做如同給艾灸撤火,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高於體溫。艾灸後做好補充一杯熱水60度左右,稍稍有點燙嘴的。

3、艾灸後如果先馬上洗手,希望你用熱水,高於體溫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風濕類疾病,寒性疾病,產後風疾病,灸後30分鍾可以著涼水,但是,原則上不要急於用冷水。

4、大悲,大喜,大怒,這樣情緒不穩定,艾灸的效果會打折扣。

5、要注重灸料的質量,艾絨的好壞取決治療效果。

6、施灸時間,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施灸的穴位也應該是由少至多的,熱度也是逐漸適應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

7、很多人問,艾灸後是否可以馬上洗澡。如果是熱水,可以馬上洗澡,但是最好等20-30分鍾後,這時經絡也基本處於灸後的修整狀態,灸後的熱度也逐漸地揮發和利用,此時在用熱水洗澡會感覺很舒服。

8、施灸的反應,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皮膚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全身不適等現象,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這些症狀就會消失。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艾灸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