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視頻軟體 » 廣州話生肖怎樣讀視頻

廣州話生肖怎樣讀視頻

發布時間: 2022-07-31 08:19:42

① 肖的廣州音怎麼讀

肖的廣州音讀作:ciu3。

一、拼音:[ xiào ]

釋義:像;相似:惟妙惟~。

二、拼音:[ xiāo ]

釋義:姓,有些姓蕭的人將自己的姓寫作肖。

筆畫:

(1)廣州話生肖怎樣讀視頻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不肖

[bù xiào]

指子弟不好,沒有出息。肖(xiào)。

2、肖像

[xiào xiàng]

以某一個人為主體的畫像或相片(多指沒有風景陪襯的大幅相片)。

3、畢肖

[bì xiào]

完全相像:神態~。

4、逼肖

[bī xiào]

很相似:雖是絹花,卻與真花~。

5、惟肖

[wéi xiào]

相似。惟,語助詞。

② 廣州話怎樣讀獸

「獸」字的粵語注音(粵拼)sau3,讀「瘦」字音。(是粵語讀音,用普通話的諧音來讀是不準確的)
見《廣州話正音字典》51頁。
見在線發聲字典(繁體)http://humanum.arts.cuhk.e.hk/Lexis/lexi-can/search.php?q=%C3%7E

③ 廣東話牛一指那個生肖

牛一不是生肖,牛一就是生日。自己看牛字加一字是不是就是生字?嶺南地區舊時習俗有很多口語上的禁忌。生日可能在早期是大戶人家比較注重的事情,窮苦人家一般不會特地在生日之一天過得很隆重。加上如果叫生日這么隆重甚至在當時可以說是矯情,可能會有所沖撞。嶺南地區在這方面是很忌諱的,比如小孩會叫一些比如阿牛、阿狗之類很賤很慘的名字,覺得會好養活。還有管父母叫阿叔、阿嫂等。於是,把生字拆開來說成牛一,就是表示生日的意思。
類似的還有舌頭,舌頭的「舌」與折本的「折」同音,故稱「脷」,取「利」音,肺與廢同音,稱膶,取潤意。總而言之,嶺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兩省粵方言地區)很多地方都要這樣的習慣。不過,現在的年輕一輩不怎麼在乎這些忌諱,很多舊時對事物的叫法便慢慢消失了,而是換上了與普通話基本一致的叫法。

④ 廣州話的六個語調分別對應普通話中的哪個聲調

1、粵語的第1聲與普通話的第一聲完全一樣。這里舉一些粵語與普通話的讀音、音調完全相同的字(事實上,這樣的字極少):衣、依、醫。

2、粵語的第2聲,與普通話的第二聲相同。粵語的第2聲的字實例:與、雨、語、走、土、稿、海、打。

3、粵語的第3聲,是普通話沒有的,它介於粵語的第1聲與第6聲之間。粵語的第3聲的字實例:釣、教、較、洛、確、困、發、八。

4、粵語的第4聲與普通話的第三聲完全一樣。粵語的第4聲的字實例:提、來、能、全、隨、徐。

5、粵語的第5聲類似於粵語的第2聲,但是第5聲比第2聲低沉一些。粵語的第5聲的字實例:我、你、上、以、有、似。

6、粵語的第6聲與普通話的輕聲比較相似。粵語的第6聲的字實例:調、掉、極、地、哋、自、字、實、例、別、讀。

(4)廣州話生肖怎樣讀視頻擴展閱讀:

粵語發音:

折疊聲母

b波 p婆 m摸 f科 d多 t拖 n挪 l羅

1、b 發音時上下唇閉攏,閉住一口氣,然後讓較弱的氣流突然沖出來,與普通話中b的發音相同,所管的字也大致與普通話的b相對應。我們還是看一些例子吧,(漢字後面是廣州話拼音,上標表示聲調,注意這是粵語的聲調,不是普通話的聲調)。

班ban1 波bo1 杯bui1 把ba2 表biu2

2、p 發音時口形與b相同,但從雙唇沖出的氣流較強(語言學上所謂不送氣與送氣之分),與普通話中p的發音相同,所管的字也大致與普通話的p相對應。例

怕pa3 破po3 皮péi4 平ping4 排pai4

3、m 發音時先將嘴唇閉攏,聲帶振動,讓氣流從鼻孔出來,然後滑向韻母,與普通話發音相同,所管的字也大致與普通話的m相對應。例:

摩mo1 媽ma1 埋mai4 問men6 名ming4

4、f 發音時下嘴唇緊貼上門齒,讓氣流從唇齒間擠出來,與普通話發音相同,所管的字也與普通話的f、k、h相對應。例:

花fa1 分fen1 快fai3 火fo2 風fung1

5、d 發音時舌尖頂住牙床,然後讓較弱的氣流突然沖出,與普通話發音相同,所管的字也大致與普通話的d相對應。例:

大dai6 地déi6 丁ding1 多do1 當dong1

6、t 發音時口形與d相同,但沖出的氣流較強,與普通話發音相同,所管的字也大致與普通話的t相對應。例

條tiu4 他ta1 拖to1 土tou2 嘆tan3

7、n 發音時舌尖頂住上牙床,聲帶振動,讓氣流從鼻孔出來,然後滑向韻母,與普通話發音相同,所管的字也大致與普通話的n相對應。例:

你néi2 難nan4 努nou5 暖nün5 懦no6

注意:n在廣州話中通常與l相混,把聲母為n的都念為l如"你"念成"里","難"念成"蘭"。這是一種"懶音"現象。

8、l 發音時舌尖頂住上牙床,聲帶振動,讓氣流從舌邊流出,與普通話發音相同,所管的字也大致與普通話的l相對應,如上述,普通話讀n的字在廣州話中也可以讀l。例:

爛lan6 了liu5 老lou5 龍lung4 亂lün6

g哥 k卡 gu姑 ku箍 ng我 h何

1、g 發音時先讓舌跟頂住上齶後部,然後讓較弱的氣流突然沖出來,與普通話發音相同,與所管的字普通話g、j部分對應。例:

哥go1 跟gen1 工gung1 家ga1 經ging1

2、k 發音口形與g相同,只是沖出的氣流較強,與普通話發音相同,所管的字與普通話的k、q、j部分對應。例:

抗kong3 卡ka1 其kéi4 傾king1 距kêu5

3、gu 發音時舌位與g相同,只是嘴唇圓攏,很像普通話的音節gu,但在粵語中它是作為聲母使用,所管字與普通話聲母為g、介韻為u的字對應。例:

關guan1 廣guong2 瓜gua1 貴guei3 怪guai3

4、ku 發音時舌位時k相同,只是嘴唇圓攏,很像普通話的音節ku,但在粵語中它是作為聲母使用,所管字與普通話聲母和k、介韻為u的字對應。例:

跨kua1 困kuen3 群kuen4 虧kuei1 曠kuong3

5、ng 發音時舌跟頂住上齶後部,即與發g時將同,但舌頭保持不動,讓氣流從鼻腔流出,然後滑向韻母。普通話中沒有這個聲母,但有以這個音為韻尾的韻母,其實它們舌位是相同的,發普通話韻母ang時,到最後ng那個鼻音就是這個音,只不過在粵語中這個可以作聲母,後面再與韻母相拼,大家要細心體會。ng所管的字與普通話"零聲母"對應,零聲母指沒有聲母。y、w開頭的音節也算是"零聲母",部分與ng對應。例:

安ngon1 牛ngeo4 暗ngem3 我ngo5 瓦nga5

注意:粵語中也有"零聲母",而且,粵語中零聲母與聲母ng有相混的現象(幾個語氣助詞,如啊、哦,唉等除外),ng聲母的字經常被讀成零聲母字,如安on1 我o5,讀零聲母的趨勢在年輕人特別是香港的年輕人中尤為明顯,這也是一種懶音現象。

6、h 發音時口微張開,舌跟放鬆稍向後,作呵氣的樣子,讓氣流從口中呼出。這個音與普通話中的h很相似,但又不相同,區別在於粵語的h不必像普通話那樣舌跟頂住後齶產生摩擦,發音時盡量放鬆,與英語中的h相同。h所管的字與普通話h、x部分對應。例:

哈ha1 海hoi2 漢hon3 希héi1 香hêng1

j知 q雌 x思 z左 c初 s梳

這里有兩組聲母,即j、q、x和z、c、x,其實只能說是一組,因為j、q、x和z、c、x的發音是完全相同的,不像普通話那樣有分別。但為什麼還要設立兩組聲母呢?為的是使拼式盡量與普通話接近,便於學習。其中j、q、x與i、ü開頭的韻母相平,而z、c、x,則與其他的韻母相拼。至於這組聲母的發音,還是由我詳細為大家解釋。

1、z(j) 發音時舌尖靠齒背,靠近舌尖的舌面向上牙床和硬齶前部靠攏,然後稍微離開,讓較弱的氣流擠出產生摩擦。這個音既不是普通話的z也不是普通話的j,而是介於兩者之間,即舌頭比z又要後一點,比j要前一點。z(j)管字大致與普通話的z、zh、j對應。例:

在zoi6 早zou2 之ji1 站zam6 箭jin3

2、c(q) 發音時舌位與z(j)相同,但沖出的氣流較強,形成"送氣音",像z(j)一樣,c(q)是介於普通話話c與q之間的一個音。c(q)管字大致與普通話c、ch、q對應。例:

次qi3 錯co3 長cêng4 車cé1 情qing4

3、s(x) 發音時舌尖及靠近舌尖的舌面向上牙床和硬齶前部靠近,之間形成一道窄縫,讓氣流從中擠出。s(x)是介於普通話s和x之間的一個音。s(x)管字大致與普通話s、sh、x對應。例:

三sam1 四séi3 沙sa1 山san1 先xin1

快下課了,我再次強調,j、q、x和z、c、x是發音完全一樣的,不是兩組聲母。如果你覺得准確把握它們的發音可以較難,那麼你不妨就把他們讀作普通話的z、c、s吧,其實差別不大,只是聽起來好像"尖"了一點,慢慢體會吧,"欲速則不達"。

y也 w華

1、y 發音時舌面中前部盡量向硬齶抬起,聲帶振動,氣流呼出時產生較輕的摩擦。這個音很像普通話中的y,但摩擦稍強。y在普通話中只是i的變體,不是聲母,而在粵語中y是一個聲母。y管字與普通話y開頭的字對應。例:

衣yi1 圓yun4 人yen4 又yeo6 要yiu3

2、w 發音時雙唇圓攏,舌根高提,靠近軟齶,氣流呼出時產生輕微的摩擦。像y一樣,w在粵語中是作為聲母,而在普通話w中只是作為u的變體,w的發音也與普通話中的w向相似,只是嘴唇收攏較緊,摩擦稍強。w管字與普通話w開頭及讀音為yun的字對應。例:

烏wu1 彎wan1 王wong4 為wei4 雲wen4

折疊韻母

a呀 o柯 u烏 i衣 ū於 ê(靴) é誒

1、a 發音時嘴張大,舌頭位置放得很低,嘴唇呈自然狀態,不圓,讓氣流呼出。比普通話a張口稍大。管字與普通話a、ia、ua對應。例:

花fa1 他ta1 家ga1 華wa4 馬ma5

2、o 發音時舌頭略向後縮,嘴唇攏圓,讓氣流呼出。比普通話o張口更大。管字與普通話o、uo、e對應。例:

播bo3 火fo2 多do1 賀ho6 和wo4

3、u 發音時舌頭向後縮,舌後部抬高,接近軟齶,雙唇盡量攏成圓形,向前突出,中間只留一個小孔讓氣流呼出。與普通話的u大體相同。管字對應於普通話u的部分字。例:

姑gu1 古gu2 夫fu1 富fu3 苦fu2

4、i 發音時舌尖抬高,逼近齒背,舌面前部抬高,接近軟齶,嘴唇不圓,與普通話i大體相同。管字與普通話i部分字給er對應。例:

詩xi1 絲xi1 知ji1 痴qi1 兒yi4

5、ü 發音舌位與i相同,只是嘴唇像u一樣圓攏,與普通話ü大體相同。管字與普通話zh、ch、sh、r雙拼的u及音節yu。ü與相拼j、q、x、y時省略兩點。例:

住ju6 處qu5 鼠xu2 如yu4 遇yu6

6、ê 發音時舌位與é相同,張口比é稍大,嘴唇圓攏,讓氣流呼出。這個音普通話中沒有,對北方人來說有點難度,發音關鍵之處是圓唇。ê管字很少,普通話的üe、uo部分對應。例:

靴hê1 朵dê2

7、é 發音時口微張,舌尖下垂至下齒背,舌面前面向硬齶前部抬起,嘴唇不圓,讓氣流呼出。與普通話的ê(唉,ie的韻腹或ei的韻頭)相同。管字與普通話的ie,e部分對應。例:

夜yé6 謝zé6 寫sé2 車cé1 社sé5

ai挨 ei矮 oi哀 ui會 iu妖 éi(非)

1、ai 發音時先發前音a,然後滑向後音i。與普通話中ai發音相近,但其中a比普通話ai中的a張口稍大,口音i張口也較大。管字與普通話ai部分對應。例:

擺2 排pai4 猜cai1 懷wai4 快fai3

2、ei 發音時先發前音e,然後滑向後音i。ei不是普通話中的ei,普通話中沒有這個音,e與普通話中的e發音不同,e發音有點像a,但張口比a小,舌頭靠後,發音也比a短。管字主要與普通話i對應。例:

麗lei6 米mei5 制zei3 世sei3 系hei6

3、oi 發音時先發前音o,然後滑向後音i。oi這個音雖然在普通話中沒有,但它構成的音素短簡單,因此應該不難掌握,與英語boy中後面的音相同。管字與普通話ai部分對應。例:

代doi6 該goi1 來loi4 菜coi3 台toi4

4、ui 發音時先發前音u,然後滑向後音i。粵語ui與普通話ui不同,普通話ui是uei的簡寫,不是真正的u+i,粵語才是真正的ui,注意分辯。管字與普通話ei、ui部分對應。例:

每mui5 杯bui1 培pui4 灰fui1 回wui4

5、iu 發音時先發前音i,然後滑向後音u。這個音與普通話中的iu有點相似,但又不相同,普通話中的iu是iou的簡寫(但在一些音節,如xiu、jiu中o的發音很微弱),因此發粵語的iu要注意中間不要帶這個o音。管字與普通話ao、iao部分對應。例:

超qiu1 少xiu3 照jiu3 表biu2 鳥niu5

6、éi 發音時先發前音é,然後滑向後音i。éi發音與普通話中ei大體相同。管字主要與普通話i和ei對應。例:

記géi3 起héi2 四séi3 美méi5 非féi1

ao拗 eo歐 ou奧 êu(去)

1、ao 發音時先發前音a,然後滑向後音u。ao的前音a比普通話a張口稍大,後音其實不是o(設計方案時為了避免au與an手寫體混淆,故作ao)也不純粹是u,而是比u張口大一點的一個母音國際音標作大寫的[U]。總的說來,這個音與普通話ao發音相近,只要發音時張口稍大一點就可以了。管鍾肫脹ɑ癮o、iao部分對應。例:

搞gao2 考hao2 包bao1 交gao1 校hao6

2、eo 發音時先發前音e,然後滑向後音u,e如前一課所述,它不是普通話中的e,而是一個張口較小、發音較短的a音,後音不是o而是u(設計成eo同樣是為了避免手寫時與en混淆),這個u張口比ao中的u要小,比較接近純粹的u音。普通話中沒有eo這個音,它聽起來像是介於ao與ou的音。管住大致對應普通話ou、iu及u的少數字。例:

後heo6 夠geo3 又yeo6 九geo2 浮feo4

3、ou 發音時先發前音o,然後滑向後音u。這個音與普通話中的ou大體相同。管字與普通話ao、u部分對應。例:

到dou3 號hou6 高gou1 度dou6 數sou3

4、êu 發音時先發前ê,然後滑向後音ü。後音其實是ü而不是u(設計成êu是為了減少附加符號),普通話中沒有這個韻母,發好這個音關鍵是發好ê這個音。管字與普通話ü部分對應。例:

虛hêu1 去hêu3 呂lêu5 追zêu1 居gêu1

an晏 en(恩) on安 un碗 in煙 ūn冤 ên(春)

1、an 發音時先發前音a,然後滑向鼻音n。這個音和普通話中的an筇逑嗤?9蘢鍾肫脹ɑ癮n、ian、uan部分對應。例:

辦ban6 產can2 間gan1 限han6 還wan4

2、en 發音時先發前音e,然後滑向鼻音n。和前邊和帶e韻母一樣,這個e不是普通話的e,它是張口較少,發音較短的a音,它的張口又要比普通話的e大,舌頭靠前一點,粵語en這個音聽起來像介於普通話an和en之間。管字與普通話en、in、ün部分對應。例:

奔ben1 粉fen2 因yen1 斤gen1 軍guen1

3、on 發音時先發前音o,然後滑向鼻音n。普通話中雖然沒有這個音,但它構成很簡單,應該不難掌握,和英語John後面的音大體相同。管字與普通話an部分對應。

按on3 罕hon2 干gon1 漢hon3 寒hon4

4、un 發音時先發前音u,然後滑向鼻音n。這個音與普通話un不同,普通話un是uen的簡寫,中間有一個e音,發粵語的un時,注意中間不要帶e音,發完u後迅速轉向鼻音n。管字與普通話an、uan、en部分對應。例:

半bun3 滿mun5 歡fun1 官gun1 本bun2

5、in 發音時先發前音i,然後滑向鼻音n。in的與普通話的in大體相同。管字與普通話ian部分對應。例:

邊bin1 淺qin2 電din6 見gin3 年nin4

6、ün 發音時先發前音ü,然後滑向鼻音n。這個音與普通話的ün大體相同。管字與普通話uan、üan、un部分對應。與相拼j、q、x、y時ü上兩點省略例:

船xun4 亂lün6 娟gün1 原yun4 村qun1

7、ên 發音時先發前ê,然後滑向鼻音n。管字與普通話un、ün、in部分對應。例:

春cên1 唇sên4 俊zên3 迅sên3 進zên3

ang(橫) eng鶯 ong(康) ung瓮 ing英 êng(香) éng(鏡)

1、ang 發音時先發前音a,然後滑向後鼻音ng。這個音與普通話的ang發音大體相同,只是a張口稍大。這個韻母管字不多,與普通話eng部分對應@??br> 猛mang2 孟mang6 冷lang5 鵬pang4 橫wang4

2、eng 發音時先發前音e,然後滑向後鼻音ng。這個韻母與普通話eng不同,前邊已經說過多次,粵語中的e不同於普通話的e,它是張口較小,發音較短的a音,但比普通話e張口要大,因此eng像是介於普通話ang和eng之間。管字與普通話eng、ing部分對應。例:

層ceng4 能neng4 贈zeng6 憑peng4 幸heng6

3、ong 發音時先發前音o,然後滑向後鼻音ng。粵語的ong與普通話的ong完全不同,與普通話ong對應的是ung,不過如果你學習過英語的話,我想你不會對這個音感到陌生,英語中long後邊的音就是ong。ong管字與普通話ang、iang、uang部分對應。例:

剛gong1 當dong1 江gong1 降gong3 黃wong4

4、ung 發音時先發前u,然後滑向後鼻音ng。ung與普通話ong發音接近,只是ung張口稍大。管字與普通話ong及eng部分對應。例:

東ng1 紅hung4 龍lung4 風fung1 碰pung3

5、ing 發音時先發前音i,然後滑向後鼻音ng。ing中的i比單韻母i張口稍大,因此ing發音不同於普通話的ing,像是介於普通話ing、eng之間的音。管字大致與普通話ing、eng對應。例:

英ying1 興hing1 經ging1 稱qing1 成xing4

6、êng 發音時先發前音ê,然後滑向後鼻音ng。ê這個音已經出現了可幾次,應該不陌生了,êng中的ê和其他復合韻母一樣。êng管字與普通話ang、iang部分對應。例:

常sêng4 長cêng4 張zêng1 兩lêng5 娘nêng4

7、éng 發音時先發前音é,然後滑向後鼻音ng。éng這個韻母管字很少,主要是少數字的口語讀音,與普通話ing部分對應。例:

病béng6 請céng2 鏡géng3 餅béng2 井zéng2

am(監) em庵 im淹

1、am 發音時先發前音a然後滑向雙唇鼻音m。這組韻母的難點就在於雙唇鼻音m這個韻尾,因為普通話中並沒有這個韻尾,關鍵是發音到最後要把嘴閉起來。管字與普通話an、ian部分雜Α@??br>

擔dam1 男nam4 藍lam4 咸ham4 減gam2

2、em 發音時先發前音e,然後滑向雙唇鼻音m。e這個音前邊已經講述多次,不必再說了,要發好這個音,關鍵還是發音到最後要閉嘴。管字與普通話in、en、an部分對應。例:

心sem1 金gem1 深sem1 怎zem2 敢gem2

3、im 發音時先發前音i,然後滑向雙唇鼻音m。這個韻母聽起來有點像in不同的地方就在於發音到最後雙唇閉合。管字與普通話an、ian部分對應。例:

佔jim3 染yim5 兼gim1 點dim2 甜tim4

在古代漢語中是存在m韻尾的,但再在北方話中,m韻尾已經歸並到n中,因此,學習廣東話不但掌握這些韻母較難,而且要分辨哪些字是n韻尾,哪些字是m韻尾更難,所以大家要多看多記。

ad押 ed(不) od(渴) ud活 id熱 üd月 êd(律)

以b、d、g三個輔音字母結尾的韻母在語言學上稱為"促聲韻"。促聲韻在現代北方話中已經消失。

1、ad 發音時先發前音a,然後舌尖頂住牙床,堵塞氣流,即作將發狀,但之後舌頭不離開牙床,不爆破。管字與普通話a、ia、ua部分對應。例:

八bad3 發fad3 殺sad3 壓ngad3 滑wad6

2、ed 發音時先發前音e,然後舌尖頂住牙床,堵塞氣流,即作將發d狀,但之後舌頭不離開牙床,不爆破。ed聽起來有點像ad,但比ad張口小而且發音較短。管字與普通話a、üe、i、u部分對應。例:

拔bed6 罰fed6 掘gued6 一yed1 不bed1

3、od 發音時先發前音o,然後舌尖頂住牙床,堵塞氣流,即作將發d狀,但之後舌頭不離開牙床,不爆破。od管字極少,與普通話e部分對應。例:

葛god3 喝hod3 渴hod3 割god3

4、ud 發音時先發前音u,然後舌尖頂住牙床,堵塞氣流,即作將發d狀,但之後舌頭不離開牙床,不爆破。管字與普通話o、uo部分字對應,例:

撥bud6 沒mud6 沫mud6 活wud6 闊fud3

5、id 發音時先發前音i,然後舌尖頂住牙床,堵塞氣流,即作將發d狀,但之後舌頭不離開牙床,不爆破。管字與普通話e、ie部分對應。例:

熱yid6 舌xid3 設qid3 別bid6 潔gid3

6、üd 發音時先發前音ü,然後舌尖頂住牙床,堵塞氣流,即作將發d狀,但之後舌頭不離開牙床,不爆破。管字與普通話uo、üe部分對應。在與j、q、x、y相拼時上ü兩點省略。例:

說xud3 奪düd3 脫tüd3 月yud6 決küd3

7、êd 發音時先發前音ê,然後舌尖頂住牙床,堵塞氣流,即作將發d狀,但之後舌頭不離開牙床,不爆破。其中ê比單韻母ê張口稍大。管字與普通話ü、uai、i部分對應。例:

律lêd6 率sêd1 恤sêd1 摔sêd1 栗lêd6

ag(客) eg(德) og惡 ug屋 ig益 êg(約) ég(尺)

1、ag 發音時先發前音a,然後用舌間跟頂住上齶後部,堵塞氣流,即作發g狀,但之後舌跟不離開上齶,不爆破。管字與普通話a、ua、o、uo、e、i、ai部分對應,例:

帕pag3 劃wag6 伯bag3 或wag6 冊cag3

2、eg 發音時先發前音e,然後用舌間跟頂住上齶後部,堵塞氣流,即作發g狀,但之後舌跟不離開上齶,不爆破。eg發音與ag相似,但張口較小,發音較短。管字與普通話o、e、ai、ei部分對應。例:

墨meg6 得deg1 麥meg6 北beg1 黑heg1

3、og 發音時先發前音o,然後用舌間跟頂住上齶後部,堵塞氣流,即作發g狀,但之後舌跟不離開上齶,不爆破。管字與普通話o、e、üe、u、ao部分對應。例:

薄bog6 各gog3 角gog3 撲pog3 剝mog1

4、ug 發音時先發前音u,然後用舌間跟頂住上齶後部,堵塞氣流,即作發g狀,但之後舌跟不離開上齶,不爆破。管字與普通話u、ü、ou、iu部分對應。例:

毒g6 福fug1 綠lug6 肉yug6 六lug6

5、ig 發音時先發前音i,然後用舌間跟頂住上齶後部,堵塞氣流,即作發g狀,但之後舌跟不離開上齶,不爆破。其中i的發音比單韻母i張口稍大。管字與普通話e、i、ü部分對應。例:

的dig1 色xig1 億yig1 激gig1 域wig6

6、êg 發音時先發前音ê,然後用舌間跟頂住上齶後部,堵塞氣流,即作發g狀,但之後舌跟不離開上齶,不爆破。管字與普通話uo、üe、iao部分對應。例:

若yêg6 桌zêg3 卻kêg3 約yêg3 腳gêg3

7、ég 發音時先發前音é,然後用舌間跟頂住上齶後部,堵塞氣流,即作發g狀,但之後舌跟不離開上齶,不爆破。管字與普通話i部分對應。例:

只zég3 石ség6 吃hég3 笛dég6 脊zég3

ab鴨 eb(急) ib葉

1、ab 發音時先發前音a,然後雙唇閉合,堵塞氣流,作發b狀,但之後不爆破。管字與普通話a、ia部分對應。例:

插cab3 答dab3 臘lab3 甲gab3 鴨ngab3

2、eb 發音時先發前音e,然後雙唇閉合,堵塞氣流,作發b狀,但之後不爆破。eb發音與ab相近,但張口比ab小,發音較短。管字與普通話e、i部分對應。例:

合heb6 汁zeb1 濕seb1 急geb1 給keb1

3、ib 發音時先發前音i,然後雙唇閉合,堵塞氣流,作發b狀,但之後不爆破。管字與普通話e、ie部分對應。例:

攝xib3 接jib3 劫gib3 協hib6 業yib6

m唔 ng五

這是兩個很特殊的韻母,稱為自成音節鼻音韻母。

1、m 發音時雙唇閉合,讓氣流從鼻腔呼出。這是一個自成音節的鼻音韻母,不再與其他聲母相拼。在粵語中m這個音節只有一個字"唔"(不),但它非常常用。

唔m4

2、ng 發音時舌跟頂住上齶後部,讓氣流從鼻腔呼出。ng也是一個自成音節的鼻音韻母,不再與其他聲母雙拼。在粵語中ng這個音節的字很少,與普通話音節wu部分對應。例:

誤ng6 午ng5 吳ng4 五ng5 伍ng5

ai3曱zai2(蟑螂)乸(母,如母豬:豬乸)

⑤ 廣東話怎麼讀

「廣東話怎麼讀」應該說:廣州話點樣讀,或者:廣州話點樣講。

廣東話-------廣東話他包括的地方很廣,語言有:潮州話、客家話、東莞話、蛋家話等等。應該說:廣州話。
怎麼--------在廣州話常用:「點樣」代替。
讀-----------也可以叫:讀,習慣上常用:「講」字代替。

廣--------gwong2,讀第二聲。同音字:獷, 誑。
東--------ng1,讀第一聲。同音字:冬, 苳, 埬。
話--------waa6,讀第六聲。同音字:諙, 嬅, 澅。

要學好粵語,首先要主動,多結交會說廣州的朋友,與他們打成一遍,從日常生活用語開始。
給你一個《粵語在線發聲字典》,打開網頁後,在右邊的工具蘭中,你可以輸入你要讀的單詞(繁體字),或者輸入對應和音標,你自己找一下:
http://arts.cuhk.e.hk/Lexis/lexi-can/

廣州話常用語請用內置萬能五筆輸入法,或智能五筆輸入法,祝你成功!

給你一個《粵語學習網》
http://www.520hai.com/jichu/

有空請看佛山電視台的粵語文化節目《粵講粵過癮》,網址在網路里不讓人發,你自己找一下吧,是土豆網里有的。

標准粵語

粵語是一種屬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在中國廣東、廣西及香港、澳門和東南亞,以及北美、英國和澳洲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它的名稱來源於中國古代嶺南地區的「南越國」(《漢書》作「南粵國」)。為區別江浙吳語地區的「越」,故兩廣今取「粵」為正字,特指南粵兩廣,因而越劇與粵劇並非指同一事物。另外,「粵」,也長期作為嶺南地區的統稱。 兩廣分別稱為「兩粵」, 廣東為「粵東」,廣西為「粵西」,並且海南島長期屬於廣東省下屬的行政單位,因此也包含在這個「粵」的歷史概念內。 到民國時期開始,「粵」才收窄范圍特指廣東省。 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粵」有廣義(兩廣及海南)和狹義(僅指廣東省)之分。「粵東」「粵西」在不同歷史時期其指代范圍也截然不同。粵語的起源,定型遠在宋代兩廣初分之前。 因此,在歷史文化的概念上看,「粵語」應該理解為廣義上的「嶺南語」, 而非「廣東省語。」

在語言學分類上,中國北方學者與一些兩廣及西方學者間存在分歧。一種說法是粵語是融合了古南越語的漢語;另一種則是古南越語融合了漢語成分而成為一種全新的語言。前者出於文化和政治上的考慮,將粵語作為單一語言漢語的一種方言;而反對者,從嶺南地區的政治立場出發,認為粵語是漢語族語言之一,是一門獨立的語言。兩者各有其語言學的依據。

廣州話

舊稱廣府話,又被稱為省城話、白話,中國官方一般稱作廣州方言、標准粵語。廣州話是粵語的標准音,亦是主要的一種口語形式。一般視廣州老城區的西關口音為正宗,但現時西關口音已近乎失落,省內通常以《廣州音字典》(1983年)收錄的字音為標准。廣州話由廣州音、粵語詞彙、粵語語法構成。廣義的廣州話主要流行於廣東珠三角及廣西粵語地區、香港及澳門、海外廣東籍移民的華人社區,狹義的廣州話指現廣州市中心城區使用的粵語,而廣州與佛山、中山、梧州、香港、澳門的口音相比則大致相同。以廣州話為母語的人部分能書寫粵語白話文。受到廣州(廣東省會)的經濟及文化影響,廣東珠三角居民都能使用帶口音的廣州話,粵東、粵北部分地方也有使用粵語的居民。粵語是省內的通行語,不少廣東人能操二種以上的母語。

有人指,用「廣州話」指代廣州以外的口音(包括港澳粵語)不恰當,所謂的「廣州話」亦不合理,因廣州話不是廣州人發明。現時的廣州話是由各地商人在廣州經商而發展出來的,因此使用「廣東話」方為正確。由於外國人在廣州通商時誤將省城(今廣州)等於廣東「Canton」(現時的廣交會英文為「Canton Fair」),將廣州話及粵語通通譯為「Cantonese」,事實上廣東與廣州不是同一概念,所以應將「Cantonese」譯為「廣州話」方符合本義。廣州話早已是學術名稱,而廣東話則只是俗稱,香港學術界仍稱之為廣州話。正如將閩南語稱為福建話一樣,稱廣州話為廣東話是民間口語習慣。但因廣東地區又主要有三大方言:粵語、潮汕話、客家話,這三種方言又完全不同,所以將將其稱之為廣東話確實牽強。而且省城(今廣州)稱為「Canton」,而且廣交會原本就是廣州交易會,所以大眾還是將「Cantonese」對應「粵語」,「Standard Cantonese」對應「廣州話」或者「標准粵語」。

廣州話中除了粵語中所含的詞語之外,還吸收不少潮州話及客家話的詞語,例如「口渴」讀成「口涸」、「喉干」或「口乾」。另外廣州也是外國人的集中地,有不少外來語,如士多、士多啤梨、摩登等等,與香港相同。廣州本地也有一些原創的詞語,如黃犬(蚯蚓)、塘尾(蜻蜓)。廣東話經常在形容某事情誇張時,喜好用「好」字。如:好大,好高興,好喜歡....

香港粵語

香港粵語(又叫港式粵語或香港話,相對於港式英語),以前香港對當地的粵語口語並沒有正式的名稱,通常沿用廣東民間的叫法:廣州話、省城話、白話,而香港官方只稱粵語。1970年代之前,當地粵語混合了多種地區的粵語口音,如「媽姐」按順德音叫成「馬姐」,但傾向以廣州話為准。於1980年代開始,「廣東話」被香港政府作為當地粵語口語的標准稱謂,而廣州話、省城話、白話等名稱則逐漸退出正規場合。以前習慣稱粵語做廣東話的人主要是外省移民(包括台灣),他們將廣府人的粵語稱為廣東話,同時人們學習香港的廣東話時明顯帶有懶音。

香港粵語口音標准源自廣州話,加入了香港本地文化,慢慢地形成為一套具有香港特色、以口語為主的語言。香港又是英國殖民地,因此出現很多外語詞彙,香港人亦習慣中英混合使用。粵語是香港的法定語言之一,政府內部溝通以及發布消息常以廣州話與英語為主,廣播媒體一般設有粵語頻道。雖然港式粵語使用者眾多及覆蓋面很廣,不過港式粵語只當作一種廣州話口語變體,即使香港有所謂粵語正音運動,但仍未作為口音標准。

粵語保留不少已在現代標准漢語消失的古漢語詞彙,例如:

渠:即「他」之意,今又作「佢」,『渠所謂小令, 蓋市井所唱小曲也。』明王驥德《曲律》
尋日:「昨天」之意,「尋日尋花花不語 (程垓,宋詞)」
幾時:「何時」之意,「明月幾時有(宋詞蘇軾《水調歌頭》)」
求祈:-要求]神佛\祈福的口碼,多由祖輩留下,不必經過思考,隨便說說,應酬過後便算。
求祈講,事旦噏,隨口噏;不經大腦的說話。
謦欬:「聊天」之意,現在多用同音字寫作「傾偈」
崖廣:原意為「懸崖上的小屋」,引申為「危險」之意,今常用近音字「牙煙」表示
英語等外來詞彙
廣州地區由於歷史原因,很多詞彙受到英語影響,如稱:球為「波」(Ball),小商店為「士多」(Store),計程車為「的士」(Taxi)...。但這些詞在內地卻很少見到,以至於慢慢發展到,成為珠江地區特有的詞彙,但「的士」一詞,已幾乎蔓延全國,由過去說「截計程車」到現在流行說「打的」。

⑥ 廣東話 豬乸控 是什麼意思

豬乸在字面意義上確實是說母豬,但在平時說話中所說的豬乸就是指很醜的女人。而說別人豬乸控就是說那個人專喜歡醜八怪。就是一個損人的詞。

望採納~

⑦ 猴子用廣東話讀是怎樣讀的又是怎樣用全拼打出來的呢

猴子,廣州話口語似轉為:沐猱→注音:ma1 lao1;數字為聲調。
猱,義:猴;請自行查看《詩經》。

⑧ 十二生肖中的動物各怎麼讀

十二生肖的讀音為:


1、Zǐ (子)Shǔ (鼠 )


2 、Chǒu(丑) Niú (牛)


3、Yín (寅)Hǔ(虎)


4、Mǎo(卯) Tù (兔)


5、Chén (辰)Lónɡ (龍)


6、Sì( 巳) Shé(蛇)


7、Wǔ (午)Mǎ (馬)


8、Wèi(未) Yánɡ (羊)


9、Shēn (申)Hóu(猴)


10、Yǒu(酉) Jī (雞)


11、Xū(戌) Gǒu (狗)


12、Hài (亥)Zhū(豬)


(8)廣州話生肖怎樣讀視頻擴展閱讀:


關於十二生肖的由來:


歷史上的記載是:我國自帝舜時代就開始使用天干十個符號和地支十二個符號相配合的「干支紀年法」。


十二生肖最早見於世界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小雅·車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馬 」。又見於《禮記·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氣」。


十二生肖之說,究竟產生於何時?有史料雲:它最晚應形成於漢代。其依據是東漢王充《論衡·物勢篇》雲:「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

又雲:「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種生肖名。加上東漢趙曄《吳越春秋》中有「吳在辰,其位龍」。恰好補上了「辰龍」,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見在東漢十二生肖已經形成。至於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時代就已經出現。


十二生肖的來歷與傳說從文獻記載來看,黃帝時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關[此處有誤,據考證,十二星座最早於唐朝傳入中國,有敦煌壁畫為證;至宋代方流傳在宮廷和知識分子之間。

見新版《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著每年十二個不同的月令、節令。殷商時期發明了甲、乙、丙、丁等十個計算與記載數目的文字,後來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稱為天干,並使之與地支結合運用,如甲子、乙丑等,用於計年、月、日、時。

相傳以十二種動物取代十二地支,來代表十二個月令,是漢朝東方朔的傑作。有明確記載的是東漢王充所寫《論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種動物的名稱。用十二生肖來計年,也起於東漢。清朝趙翼所著《陔余從考》也指出這一史實。

至於為什麼要選定十二種動物作標志,最早可能與圖騰有關。古代各部落都選一種特別懼怕或特別喜愛的動物,以其圖案作為本部落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