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聲發聲的位置在哪裡
美聲發聲的位置在哪裡
美聲發聲的位置,是歌唱中一個很微妙的技術,它似乎看不見摸不著,卻實際存在於發聲狀態中,或者說它是一種聲音的感覺。那麼下面由我為大家提供美聲發聲的位置教學視頻,歡迎大家觀看鑒賞。哼鳴
別管是開口哼鳴還是閉口哼鳴,或者哼唱歌曲,是能感受到歌唱的.位置的,對於通俗唱法來說,歌唱的位置大約在上顎附仿頌蘆近,就算低聲備帶區也要保持這個位置,當然對於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位置更高,原生態唱法就五花八門了,總之哼到哪裡唱到哪裡。
哈欠
“裡面的哈欠,處頭的微笑”,據說古代老師只教這兩點,這也是口裡的狀態的形象描櫻神述了。抬軟齶,讓口咽部形成一個空腔,讓聲音在這里發生共鳴,美化聲音;微笑的狀態可以更好滴得到頭聲。
微笑
如果更形象點說,就是嘴裡像包著一口水,然後微笑。
驚嚇
被驚嚇的狀態可以立刻用於歌唱。
喝水
喝水時的狀態也接近於歌唱的狀態,注意體會水從咽喉咽下的“通道狀態”。
;② 唱歌怎麼找正確的發聲位置
正確的部位:用舌尖抵住上齒根部,讓整個氣流沖擊到此。
練習方法:
1、比如練習舌音d t n l的發音,正確的發聲支點就是舌頭頂在上齒根。這個方法可以平常多多的練習,可幫你找到舌頭發聲的位置。
2、共鳴位置練習方法:
首先找一下鼻腔哼鳴位置"eng",閉嘴張嘴都是一個聲音就對了。
再發高音『MU』,找頭腔共鳴,頭嗡嗡震,就說明你找對感覺了。
發聲練習是歌唱發聲的一種綜合性基本技能的訓練,學習唱歌必須以最基本的發聲練習開始。
1、做獲得氣息支點的練習,體會吸與聲的配合,利用科學的哼唱方法,體會並調節自己的歌唱共鳴。
2、學會張開嘴巴唱歌,上下齒松開,有下巴鬆鬆的「掉下來的感覺」舌尖鬆鬆地抵下牙。
3、唱八度音程時,從低到高,母音不斷裂連起來唱,口咽腔同時從小到大張開。
4、氣息通暢的配合,發出圓潤通暢自如的聲音。
③ 教你怎麼判斷發聲位置
要學好聲樂,如何獲得正確的的 發聲 方法 是非常重要的,那麼你們知道怎樣判斷發聲的位置?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一些方法吧!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教你怎麼判斷發聲位置的方法:哼鳴訓練
用聞花香的感覺把氣息吸到腰腹部,全身舒展,吸的盡量深一些;在面罩和頭聲位置上先小聲哼唱,找到准確的發聲位置,以高位置的歌唱狀態為主不要追求音量;發聲位置清晰以後可以採用“牛哼”的方法大聲哼鳴;哼唱的時候感覺全身放鬆、上下通暢,在假聲位置上唱出去。哼唱的時候如果覺得哼鳴音都在面罩和頭腔上,嘴巴和喉嚨里很乾凈沒有任何聲音,這個時候高位置的歌唱狀態就是對的。
哼鳴時會感覺頭腔和面罩位置有輕微地震動,聲音盡管小但仍然是集中、通暢、鬆弛的,在這個位置上,聲音的變化可以從弱→中弱→中強→強,也可以反過來。這是正確運用半聲唱法的前提基礎。哼鳴位置就是歌唱中正確的發聲位置,【在哪裡哼就在那裡唱】這需要歌者不斷地領悟和持之以恆的練習,聲樂上的細微感覺有時是只能意會難以言傳,慢慢領悟就知道了。
哼鳴發聲的基本概念
哼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動作和發聲狀態,哼鳴也是我們訓練歌唱發聲的一種重要方法。日常生活中的哼和歌唱訓練時的哼有著許多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們都要身體自然放鬆,當你心情愉悅身體放鬆時,才能發出鬆弛的聲音。歌唱發聲時“哼鳴”一般可分為兩種:分別是“開口哼鳴”和“閉口哼鳴”,其中“閉口哼鳴”是大家在做基礎練習中經常用的一種加強歌唱共鳴的方法。
哼鳴聲音訓練時,要求在哼的時候口腔內部保持著半打哈欠的狀態,這樣能夠將喉嚨打開,保持喉頭穩定,然後用嘆氣的感覺將聲音“嘆”到眉心的部位。
哼鳴訓練的重要作用
一、哼鳴練習能較好地使喉部肌肉放鬆,進而有助於打開喉嚨
“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前提,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之一,同時它也直接影響到聲音的好壞。“打開喉嚨”也就是將喉頭穩定在正確的位置上,口蓋積極向上收縮成拱形,舌根放鬆,平放在下牙齒後,喉頭自然向下,保持嘆氣的狀態,喉外肌肉不能緊張,下頜不能僵硬,下巴要自然放鬆。在歌唱練習時,聲樂學習者往往盲目追求聲音的音量,忽視內口腔的建立,因而出現捏喉、擠壓的毛病,這種違背科學練聲的歌唱狀態,最終導致聲音憋在喉部,聽起來覺得聲音出不來,這時,我們如果採用邊打哈欠邊進行哼鳴的方法練習,就有助於喉部的肌肉放鬆,讓聲帶自由振動,產生具有泛音的效果。 當歌唱者在哼鳴練習時打開喉嚨的狀態建立了,尤其是把聲音送進打開了的鼻咽腔,這時,我們就能體會到鼻腔面罩部分有一種輕微振動的感覺,這就說明,已經打開了鼻咽腔,把聲音哼到頭上去了。世界上許多著名歌唱家多次共識:能哼到哪裡,就能唱到哪裡!
二、哼鳴練習有助於體會聲音共鳴的感覺,進而獲得高位置的“頭聲”
如何控制音色的豐富變化,掌握良好的共鳴是很重要的。當我們恰當的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讓聲音通過腔體振動共鳴而發出來的聲音,就會使原本單薄的聲音獲得共鳴的效果,從而達到美化聲音的目的,從而獲得歌唱的高位置,形成音色優美動聽、具有穿透力的聲音。而哼鳴正是一種很好的調節聲音高位置和發展共鳴的練習方法。在《歌唱中的自由》一書中,菲力普建議:“學習 唱歌 的人要盡可能多地練習哼唱。”哼鳴練習時,將雙唇微微閉住,舌頭平放,舌尖舔著下齒,軟齶上提,我們要努力克服不把聲音壓在喉嚨里,口腔內建立自然空間,就好像含著半口水,感覺聲音是位於頭的前上部,氣息則均勻柔和地嘆出來,而聲音好像是從很遠很小的地方傳來的,這時,我們可以體會到頭腔共鳴,逐漸由哼鳴轉唱為開口音,而聲音的感覺位置始終保持在哼鳴的高度上。這樣,經過反復的練習,發出的聲音就會逐漸集中明亮,結實圓潤,穿透力更強,採用這樣的練習,就使歌唱者獲得了歌唱技巧中追求高位置的頭腔共鳴。
三、哼鳴練習有助於“換聲區”的解決,進而擴展音域
我們知道,歌唱訓練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解決換聲問題,如果換聲問題得不到良好的解決,就會使聲音不統一,不能順利地擴展音域,更不能唱好高音,從而,也就不能圓滿地演唱作品與完整地表現作品。我們所指“換聲區”就是從低音往上唱時,唱到一定的地方就會感到困難,容易卡殼,甚至感到要出現破音,頓時感覺上下聲音不統一,這就是到了換聲區了,這時,我們必須將兩個聲區之間的矛盾減少到最低限度。其實說到換聲點,就是一個“混聲”的問題,也就是真假聲統一的問題,掩蓋一些真聲聲音就有了假聲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須與真聲混合在一起,這樣聲音的銜接才會自如。通過在學習實踐中,我們能感覺到哼鳴訓練法對我們的換聲區有很大的幫助,因哼鳴練習不需要大的音量,它是一種對弱音的控制與要求口腔的鬆弛度,同時,加強了腰腹肌的有力支持與控制,把聲音哼在上面的鼻咽腔和後面的咽管里,這種高位置發出的聲音,真聲與假聲基本上是混合在一起,通過快速哼鳴練習,促使聲音轉換靈活,真假聲兩種機能很好地結合。唱低音時多用真聲,唱高音時假聲運用較多,唱中音則以混聲為主,每個音都在高位置上帶著假聲的感覺成分。在練習中,喉部越鬆弛自然,越能發出低音區的音,有利於向下發展音域。如果聲音里假聲的比例越大,音就越高,由此,歌唱的音域極大地得到了擴展。
四、哼鳴練習有助於控制氣息與聲音的平衡,進而獲得歌唱器官協調自如的運動
歌唱的訓練也就是呼吸的訓練,因為氣息貫穿著整個歌唱的過程,氣息是動力源。“氣息控制”是指歌唱時肺里的氣壓作用於聲帶,使聲帶形成瞬間的開閉產生振動將聲波傳遞出口腔。這就要求在保證聲波傳送的情況下,盡量控制氣息來達到延長樂句。在歌唱時,用氣要適度,氣息控制要協調平衡。這種協調平衡是橫膈膜與腹部肌肉之間的一種平衡的控制能力。有時當我們在歌唱的過程中,氣息總是沉不下來,總往上跑,越唱到高音,聲音整個是提著的,而不是嘆下來的,然而當我們過分的去注意氣息,往往則使聲音僵硬或憋氣,以至於位置不穩。而哼鳴的用氣正好能使氣息均勻,節省又有控制,依靠橫膈膜及腰部的周圍,產生一種良好的由口咽腔、胸腔到橫膈膜之間的氣流通道,並具有流動的感覺。通過這樣的練習,使我們用最少的氣息獲得最大的共鳴效果,使氣息靈活流暢又有支持,使聲音靈巧輕松又富有彈性和正確的控制能力,它有助於歌唱器官整體協調、配合。哼鳴練習的學習,對於不同程度、不同條件的學習者都有不同的要求。對於初學訓練者,我們首先可採用慢速、簡單的哼鳴練習,避免開口發聲的緊張以及喉頭上提或擠壓的毛病,當聲音出現空、虛屬正常現象,因為氣息整個是通暢的,不會出現憋氣、壓喉的現象,這樣,在較短的時間里,基本上就能達到正確的歌唱發聲狀態。對於高級階段的訓練者而言,採用中速、流暢的哼鳴練習,在要求上則逐步增加力度與速度,加強整體共鳴感的要求,使在氣息支持的控制下,達到聲音靈活、流暢,音色圓潤優美。
五、哼鳴練習有助於疲勞、受損傷的聲帶得到休息、恢復
偉大的歌唱家卡魯索說過:“許多歌唱家每天都練習哼鳴,我的親身 經驗 可以證明這種練習的好處,哼鳴使嗓音增加靈活性,而又使聲帶得到休息。”聲樂學習者如果歌唱方法不正確,如喉嚨過度用力,力量太重等等,都將會造成對聲帶的破壞,這種情況可用哼鳴練習來調整、修復。哼鳴練習時,應以輕聲小聲為主,放鬆喉頭,集中氣息,閉合好聲帶,讓集中而又有支持控制的氣息使聲帶發出柔和、輕聲的哼鳴,然後逐漸慢慢增加練習時間,使聲帶得到必要的保護、休息與恢復。
看了教你怎麼判斷發聲位置的人還看:
1. 怎麼教孩子說好普通話
2. 教你怎麼判斷發聲位置
3. 假聲唱法技巧發聲位置
4. 唱歌的發聲位置怎麼找
5. 如何找到唱歌發聲的高位置
6. 唱歌從什麼位置發聲
④ 唱歌怎樣找到發聲位置
在學唱歌的過程中,有很多同學唱歌,尤其是唱高音的時候喜歡扯喉嚨唱,扯喉嚨的時候嗓子會啞會疼,高音還破音,聲音音高達到一定位置就唱不出音了,很多歌曲實際上都唱不上,假聲還發虛,這是不是你經常遇到的問題呢?
有些人天生嗓音很高,有些人天生嗓音不高,這就是每個人的天生聲帶肌肉能力是不同的,其實聲帶肌肉和肱二頭肌一樣,是可以通過鍛煉變得更強的。大多數人唱歌之所以會扯嗓子,比如有時候唱久了嗓子會很疼很累,就是因為聲帶能力太弱,導致人會下意識的提喉頭來擠壓聲帶,所以當你越想唱高音,越使勁扯嗓子的時候,就越容易破音。
這幾個方法讓你找到正確發聲位置:
1、氣泡音練習技巧:
我們可以先從氣泡音練起,發「e」音,如果你發的「e」音是有顆粒感的,那就說明你做正確了。如果你做不出來,或者找不到感覺,可以嘗試一下把頭仰起來,發肚子餓了的「餓」字,切記要放鬆喉頭,放鬆下巴。你的嗓子越放鬆,做的就會越好。這是一個容易找到聲帶位置以及聲帶發聲感覺的練習,平常也可以隨時隨地發氣泡音來鍛煉我們的聲帶肌肉。
2、.改掉用喉嚨唱歌的習慣
改掉先擠壓腰腹,用大氣息沖擊喉頭的這個發聲習慣,也就是說第一意識不是擠壓腰腹氣息,也不能過度用力或猛然用力.改變唱歌第一動作意識,正確的應該是胸口向下擋氣.這樣胸口會幫你擋住氣息,控制後不僅延長氣息,還能分擔喉頭的壓力,也能感受到腰腹的氣息支撐。(發聲時始終像嘆氣一樣向下延伸力量發聲)
3搞清楚打開喉嚨的意思,因為打開喉嚨可以幫你穩定喉頭.還能增加共鳴效果,讓你音色好聽,還能增加音量,讓你不用太大力,唱的夠大聲,夠高.這樣你就會減輕力量.找打哈欠的感覺唱歌。
⑤ 唱歌發聲正確位置
唱歌發聲正確位置:喉嚨及其肌肉、軟骨和聲帶
喉是一個微妙的腔室,在軟骨和肌肉的相互作用下,可以調節聲帶。吸氣時,兩個聲帶分開,聲門打開。呼氣時,兩個聲帶再次靠近。在呼吸的作用下,可以調節聲帶的長度、粗細和張力,使聲音發生強弱變化。
發聲開始前,聲帶進入准備發生的狀態。發聲開始時,兩個帶達到必要的張力,相互靠近或接近,關閉聲門。此時由於呼吸肌的作用,儲存在肺泡和支氣管中的空氣排出,使聲門下氣壓開始升高。當察納宴氣壓超過聲帶閉合的緊密度時,空氣會周期性地迫使聲帶向兩側微微沖出。
唱歌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chàng gē,意思是以有節奏的音調發出美妙的聲音,給人以享受。也指吟唱歌曲。也指歌唱藝術。語出南朝梁簡文帝《當壚曲》:「迎來挾琴易,送別唱歌難。」
首先是吸氣,在做呼吸練習時,先做好正確的演唱姿勢,保持腰挺敗銀直,胸肩松寬,頭自如,眼望遠茄鉛處,從內心到面的表情都充滿情意,然後,「痛快地嘆一口氣」使胸部放鬆,吸氣時,口腔稍打開,硬軟齶提起,並與提眉動作配合。
很興奮地以後腰為主,將腰圍向外松張,讓氣自然地,流暢地「流進」使腰、後背都有「氣感」,胸部也就自然有了寬闊的感覺,比如用「打呵欠」去感覺以上動作。
⑥ 如何找到正確唱歌時的發聲位置
一、驚訝的表情找高位置
我們通過唇顫音作為載體,加入「驚訝的表情」,這個動作可以使我們各個共鳴腔體充分的打開,讓聲音更好的傳遞,共鳴更加充分,也能夠讓你的聲音更加好聽、立體哦。這也是所返運有知名歌手演唱前必做的練習呢。
很多人唱歌都是面無表情,唱歌都是唱不開嘴,聲音很萎靡,所以試著帶著驚訝的狀態去唱歌你會發現聲音好像被提起來了,根本不用扯脖子撕喊了!
二、哼鳴找高位置
「哼鳴的位置就是唱歌的位置」,很多人都說唱歌沒有高位置,聲音位置不穩定等,如果你的聲音掛在哼鳴的位置,唱歌肯定是穩定的。
當然哼鳴並不僅是練習高位置,它也是平滑過渡整個聲區,哼鳴不要求你的音量,只需要你聲音的位置,可以採用貓叫找哼鳴,要以輕聲的、弱聲的狀態去找,這樣既不費力也便於體會。
很多人做哼鳴都是用大力氣,聲裂很大,聲帶不一會就啞了,這就是單純的理解發「嗯」就是哼鳴,而並沒有理解哼鳴的真正意義。所以大家可以通過練習歌者盟火星練聲曲「貓叫找哼鳴練習」來體會哦。
三、弱聲哼唱找高位置
很多人認為「高位置」就是高音嗎?
當然不,高位置是你聲音的一種狀態,並不是指單純的「音高」,很多人在唱到高音時都是一味的大聲喊叫,撕扯聲帶,其實這樣反倒是加速聲帶疲勞,造成聲帶疊制,聲道阻塞,我們相反要做的是弱聲哼唱,嘴形不襪敏需要多大、多誇張,但是內口腔是打開的狀態,我們可以找撒嬌的感覺,嗲嗲的、輕輕的,你會發現帶著這樣的方式去哼唱,聲音會更清亮、更好聽。
拓展資料:
唱歌中的呼吸
首先是吸氣,在做呼吸練習時,先做好正確的演唱姿勢,保持腰挺直,胸肩松寬,頭自如,眼望遠處,從內心到面的表情都充滿情意,然後,「痛快地嘆一口氣」使胸部放鬆,吸氣時,口腔稍打開,硬軟齶提起。
並與提眉動作配合,很興奮地以後腰為主,將腰圍向外松張,讓氣自然地,流暢地「流漏好梁進」使腰、後背都有「氣感」,胸部也就自然有了寬闊的感覺,比如用「打呵欠」去感覺以上動作。
但呼氣時不準過深,否則使胸、腹部僵硬,影響發聲的靈活和音高的准確,吸氣時不要有聲響,反之不僅影響歌唱的藝術效果,還會使吸氣不易深沉,影響氣息的支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兩肋擴張,小腹微收的習慣。
發聲練習
發聲練習是歌唱發聲的一種綜合性基本技能的訓練,學習唱歌必須以最基本的發聲練習開始。
1、做獲得氣息支點的練習,體會吸與聲的配合,利用科學的哼唱方法,體會並調節自己的歌唱共鳴。
2、學會張開嘴巴唱歌,上下齒松開,有下巴鬆鬆的「掉下來的感覺」舌尖鬆鬆地抵下牙。
3、唱八度音程時,從低到高,母音不斷裂連起來唱,口咽腔同時從小到大張開。
4、氣息通暢的配合,發出圓潤通暢自如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