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拓片製作:如何將宣紙緊緊貼在碑面上
第一步,剔清要拓的花紋或文字,摩崖石刻、畫像石、碑刻等可水洗,但青銅銘文、古錢幣、甲骨文字、畫像磚、木雕等上細微的土銹需用削尖的竹筷或牙簽慢慢剔除干凈。
第二步,選取大小合適的宣紙覆蓋要拓的文字或花紋,用毛巾輕輕潤濕使宣紙貼於器物表面。倘有不能緊貼者,可在宣紙上再蒙上一層軟性吸水的紙保護面(塑料袋也可),用蘸了白芨水的毛刷輕輕敲捶,趕走殘留在宣紙與器表間的氣泡。
白芨水是用中葯泡出的無色、透明但略有粘性的水,有利於宣紙附著在器物表面,拓印後易剝離。如若不方便購買白芨,用清水也可。
第三步,去除紙保護面,待濕紙稍干。這一步雖不需要人工操作,但對於干濕度的把握及其重要。宣紙偏濕,墨汁氳散;宣紙太干,宣紙不能緊貼印面,不利拓印。因此,一般紙張在肉眼看上去已無明顯水印、但宣紙尚緊貼印面之時。
第四步,用帶墨均勻的撲子,向紙上輕輕撲打,用墨寧淡勿濃,多次均勻拍打後,黑白分明的拓片形成。這里的撲子,俗稱「拓包」,用塑料薄膜包裹棉花,再在外包裹一層紋理細膩的絲綢或其他絲織物既可。拓包的大小根據器物大小而定,一般而言,在拓一件器物時需有兩個拓包,一個用來勻墨,另一則用於在紙面輕輕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