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學資料庫的電腦配置要求。
並不高,當初學的時候學校的普通電腦的都沒問題。
2. P6軟體如何如何配置手動配置下資料庫連接
在資料庫的sqlserver configuration manager 中:
1、確認資料庫服務是否開啟
2、確認TCP/IP 協議,屬性中IP 地址欄中的IP all中埠號是否設置為 1433
資料庫連接時,確認連接信息是否正確
1、如果是完整版的sql,填寫伺服器名或者IP,如果是簡裝版的sql,填寫伺服器名或IP名\SQLEXPRESS
2、確認資料庫名填寫是否正確,應為創建P6資料庫時,創建的資料庫
3、連接時,使用的用戶名是否正確。安裝P6資料庫時候,用EPPM的database和PPM的database,用戶名是不同的。可以嘗試用該用戶登陸sql server 看看能否成功。
3. 需要裝資料庫的軟體,比如SQL server,需要什麼樣配置的筆記本電腦
你是調試程序用的吧,如果安裝SQL server 2000,不需要什麼特別配置,普通筆記本電腦完全可以。
4. 新建網站資料庫如何配置
資料庫只是用來存數據的,像是什麼視頻、音樂之類的都是以絕對路徑的格式存儲的。你上傳程序也是存到了伺服器的磁碟中,只是資料庫中有條記錄能夠指引到那個程序所在的位置而已。
FTP能上傳但不能訪問肯定是FTP文件目錄的許可權問題。
5. mysql資料庫軟體怎麼使用,如何連接數據
mysql資料庫軟體的使用及連接方法:
一、安裝MySQL。
1、准備好安裝包,雙擊Setup.exe文件,開始mysql的安裝。
2、使用資料庫連接工具進行連接,比如:navicat、Heidi Sql等工具都可以用來連接MySQL資料庫。
3、在程序中使用jdbc方式連接。詳細程序實現可以參考:http://www.cnblogs.com/cy163/archive/2008/08/22/1274413.html
三、MySQL的使用:
MySQL用於系統存儲數據,其操作方法就是使用sql(structure query language 結構化查詢語言)來實現對資料庫的操作。
sql語句的具體寫法請參考網路文庫資料:http://wenku..com/view/051716e49b89680203d82594.html進行學習。
6. 根據軟體配置,如何架設SQL資料庫 伺服器端SQL配套
1、安裝SQL2000
2、安裝sp4補丁
3、點 開始 — 程序 — Microsoft SQL Server — 企業管理器 — SQL Server 組 — 伺服器名右鍵(屬性配置) — 安全性 — 允許跨資料庫所有權鏈接 打上勾 — 點擊 連接 — 把ANSL warning、ANSL nulls 兩個選項打上勾 — 確定
天互數據 為您解答,希望能幫到你
7. 專門用來放資料庫的計算機需要怎樣的配置
配置要求有一個好主板,必須要質量好的,還有一個好硬碟和電源,這3點非常重要,還有需要大內存,內存推薦金士頓,硬碟希捷,電源航嘉,主板貴的華碩,便宜的斯巴達克。這些我自己用過感覺質量不錯。操作系統2000就可以。防火牆沒什麼用,殺毒用單機版的,最好用卡巴斯基,但是他占內存比較厲害,平時不要開,(開機不自動啟動)殺毒的時候再打開。伺服器沒有專業人員殺毒的情況下不要上網,不要輕易用U盤,用的時候一定打開殺毒,殺完之後再用右鍵打開。內存要1G以上,主板要支持雙通道,內存用兩條512或者兩條1G,硬碟要用串口,其他軟體倒沒什麼,有需要的上網上下載吧,一定要正規網站,我推薦菲凡軟體園,如果不知道哪個是官方網就在hao123上點擊,防止誤入其他垃圾網站中毒
對了,補充下,記得別用主機上網,用其他機器上網然後考過來,其他的東西最好用光碟安裝(例如殺毒,然後再上網升級)
機器一定記得再裝好驅動和殺毒之後做系統備分
8. 資料庫伺服器怎麼配置
選擇資料庫伺服器的五個原則:
1)高性能原則
保證所選購的伺服器,不僅能夠滿足運營系統的運行和業務處理的需要,而且能夠滿足一定時期業務量的增長。一般可以根據經驗公式計算出所需的伺服器TpmC值(Tpmc是衡量計算機系統的事務處理能力的程序),然後比較各伺服器廠商和TPC組織公布的TpmC值,選擇相應的機型。同時,用伺服器的市場價/報價除去計算出來的TpmC值得出單位TpmC值的價格,進而選擇高性能價格比的伺服器。
結論:伺服器處理器性能很關鍵,CPU的主頻要高,要有較大的緩存
2)可靠性原則
可靠性原則是所有選擇設備和系統中首要考慮的,尤其是在大型的、有大量處理要求的、需要長期運行的系統上。考慮伺服器系統的可靠性,不僅要考慮伺服器單個節點的可靠性或穩定性,而且要考慮伺服器與相關輔助系統之間連接的整體可靠性,如:網路系統、安全系統、遠程列印系統等。在必要時,還應考慮對關鍵伺服器採用集群技術,如:雙機熱備份或集群並行訪問技術,甚至採用可能的完全容錯機。
結論:伺服器要具備冗餘技術,同時像硬碟、網卡、內存、電源此類設備要以穩定耐用為主,性能其次。
3)可擴展性原則
保證所選購的伺服器具有優秀的可擴展性原則。因為伺服器是所有系統處理的核心,要求具有大數據吞吐速率,包括:I/O速率和網路通訊速率,而且伺服器需要能夠處理一定時期的業務發展所帶來的數據量,需要伺服器能夠在相應時間對其自身根據業務發展的需要進行相應的升級,如:CPU型號升級、內存擴大、硬碟擴大、更換網卡、增加終端數目、掛接磁碟陣列或與其他伺服器組成對集中數據的並發訪問的集群系統等。這都需要所選購的伺服器在整體上具有一個良好的可擴充餘地。一般資料庫和計費應用伺服器在大型計費系統的設計中就會採用集群方式來增加可靠性,其中掛接的磁碟存儲系統,根據數據量和投資考慮,可以採用DAS、NAS或SAN等實現技術。
結論:伺服器的IO要高,否則在CPU和內存都是高性能的情況下,會出現瓶頸。除此之外,伺服器的擴展性要好,為的是滿足企業在日後發展的需要。
4)安全性原則
伺服器處理的大都是相關系統的核心數據,其上存放和運行著關鍵的交易和重要的數據。這些交易和數據對於擁有者來說是一筆重要的資產,他們的安全性就非常敏感。伺服器的安全性與系統的整體安全性密不可分,如:網路系統的安全、數據加密、密碼體制等。伺服器需要在其自身,包括軟硬體,都應該從安全的角度上設計考慮,在藉助於外界的安全設施保障下,更要保證本身的高安全性。
結論:首先從伺服器的材料上來說要具備高硬度高防護性等條件,其次伺服器的冷卻系統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要強,這樣才能夠在硬體上滿足伺服器安全的要求。
5)可管理性原則
伺服器既是核心又是系統整體中的一個節點部分,就像網路系統需要進行管理維護一樣,也需要對伺服器進行有效的管理。這需要伺服器的軟硬體對標準的管理系統支持,尤其是其上的操作系統,也包括一些重要的系統部件。
結論:盡量選擇支持系統多的伺服器,因為伺服器兼容的系統越多,你就可以擁有更大選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