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傳統手工黃酒的做法黃酒怎麼做
你是要作那個地方的傳統黃酒,每個地方的差別是有的。以前喝的那個味道是那裡產的什麼酒?
2. 怎樣做黃酒的方法
一、什麼叫黃酒
黃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為主要原料,經蒸煮、加曲、糖化、發酵、壓榨、過濾、煎酒、貯存、勾兌而成的釀造酒。(突出純糧、釀造。)
二、什麼叫紹興酒(紹興黃酒、紹興老酒)
紹興酒是以優質糯米、小麥和在紹興特定地域內的鑒湖水為原料,經過獨特工藝發酵釀造而成的優質黃酒。(目前只有15家企業真正使用紹興黃酒、紹興老酒的證明商標,只有6家企業真正屬於紹興酒原產地域保護企業,中糧紹興酒業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
三、 紹興酒的原料
主要原料及輔料:(一)糯米 (二)小麥 (三)鑒湖水 (四)酒母
(一) 糯米比喻為「酒之肉」。為什麼釀制紹興酒一定要採用糯米,而不是用粳米或秈米。
1)糯米幾乎都是支鏈澱粉存在,而支鏈澱粉分子形狀不規則,分子間的排列較疏鬆,吸水快,容易蒸煮糊化,有利於糖化、發酵。
2)糯米中的澱粉分枝點上糖化比較困難,所以最後在酒中殘留的糊精和低聚糖較多,因此糯米酒的口味比較醇厚。
3)糯米含蛋白質、維生素、灰分比較小,因此用糯米釀成的酒雜味少。
4)粳米支鏈澱粉為83%,直鏈澱粉為12%,秈米支鏈澱粉為60-70%,直鏈澱粉為30-40%。
糯米強調它的精白度
1)糙米表面是一層粗纖維,較多的皮層組織,皮層含有粗蛋白14.8%,粗脂肪18.0%,粗纖維9%,而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多,是黃酒異味的來源,會影響到成品酒的質量。
2)糙米和粗白米釀黃酒,植物組織的膨化和溶解受到限制,米粒不易浸透,蒸煮的時間長,出飯率低,糊化和糖化的效果較差。
3)色、味不佳。飯粒發酵不徹底,糠層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又易導致生酸和產生異味。
所以,釀造紹興酒的糯米,需標准一等以上的糯米。
(二) 小麥
小麥是制曲的原料,小麥製成的麥曲比喻為「酒之骨」。一般要求小麥為紅皮硬質小麥。含水量在12.5%左右,容重在770g/l以上,雜質在1.0%以下,麥曲的作用——糖化劑,促使澱粉轉化為葡萄糖。
(三) 釀造用水
鑒湖水喻為「酒之血」。沒有好水是釀不出好酒的,因此佳釀出處必有名泉。紹興酒之所以晶瑩澄澈,馥郁芬香,成為酒中珍品,除了用料講究和有一套由悠久釀酒歷史積累起來的傳統工藝外,重要的還因為它是用得天獨厚的鑒湖水釀制的。
鑒湖水有它特別之處:
1)經研究分析水源地區的地質結構得知,在基岩、風化殼、底泥中,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含量較低,且處於收斂狀態。同時含有適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特別是含有鉬、硒等微量元素對人體特別有益。
2)鑒湖水作為釀造用水基本符合我國生活用水的標准。
3)鹽分低,硬度適中(硬度過高不利於發酵,硬度太低,又會使酒味不甘冽而有澀味。)PH值顯中性,無沉澱,無懸浮物和雜質。
(四) 酒母
用淋飯法生產的紹興酒半成品,擁有大量的酵母菌,可作為發酵劑,使半成品中的葡萄糖轉化為酒精。
四、 紹興酒的生產工藝
鑒湖水 鑒湖水
↓ ↓
糯米→浸泡→蒸煮→鼓風冷卻→落缸→糖化發酵→灌壇後酵→壓濾→
↑
麥曲、酒母
煎酒→灌壇陳化→灌裝→瓶酒成品
工藝特點:傳統工藝、手工釀造、純糧製作、純天然發酵。
黃酒常規製作四法: 1淋飯法 2喂飯法 3攤飯法 4機械化法
五、 紹興酒的種類
以含糖高低分以下四種類型:
1)干型黃酒。 含糖量15.0g/l以下, 代表酒:紹興元紅酒。
2)半干型黃酒。含糖量在15.1~40.0g/l, 代表產品是紹興加飯(花雕)酒。
3)半甜型黃酒。含糖量40.1~100.0g/l, 代表產品是紹興善釀酒。
4)甜型黃酒。 含糖量在100.0g/l以上,代表產品是紹興香雪酒。
四種類型的紹興酒的差異:
1)含糖量不一樣
2)生產工藝上有所不同。
3)原料上有所不同。
元紅和加飯發酵前加水,而善釀以元紅酒代替釀造用水,香雪酒是以45%糟燒代替釀造用水。
4)元紅和加飯不同之處是
A含糖量不一樣
B加飯的出酒率低於元紅酒,相對而言,加飯酒的肉質較醇厚,元紅酒相對單薄一點。
六、 紹興黃酒的沉澱現象
黃酒的沉澱一般分兩種:1生物沉澱;2非生物沉澱。我們所看到的一般屬第二種。俗稱黃酒有「千重腳」,瓶裝黃酒遇冷混濁、沉澱,貨架壽命不長,一直困擾著各黃酒企業。以往採用了各種辦法,效果總不理想。近來我司對此沉澱已經採取了目前黃酒項業最先進的冷凍過濾技術,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瓶裝黃酒貯存時間長了還是會出現沉澱現象,一般合理的解釋是酒內一種高分子(蛋白質等)物質凝結而成,一般不影響內在酒質。
註:1、一般在冬季瓶裝黃酒遇冷變濁,加熱到30-40度左右時又重新溶解,又稱冷混濁,是一種可逆性混濁。
2、冷混濁過久,加熱黃酒,混濁物不能復溶,又稱氧化混濁或永久性混濁。一般認為冷混濁物是氧化混濁的前體物質,兩者雖然分子大小,物理性質和各成份的含量有些不同,但所含的基本成份是相同的,都含有高分子蛋白質,多酚物質,糖類,重金屬和一定量的鈣鎂礦物鹽。只是冷混濁物經過進一步氧化聚合作用後,形成的氧化混濁物的分子結構更為復雜。
七、紹興黃酒的品評
紹興黃酒是一種以滿足人們味覺為主的享用性食品。鑒別其品質好差的方法,總的來說可分為理化衛生指標分析檢驗和感官品評二種。
理化、衛生分析檢驗是用各種儀器和生物化學分析的方法進行,它能夠精確地測定出黃酒中的各項指標,但不能全面反映黃酒的風味品質。因黃酒風味品質的形成,不僅取決於各種成份數量的多少,還決定於各種成份之間的平衡、協調、襯托、緩沖、掩蓋關系,所以說常見兩個酒樣的理化分析數據十分接近,但在酒的風味上卻有可能有明顯的差別,所以對黃酒的品質鑒定,不但要進行理化衛生分析測定,同時還必須進行感官品評才能全面地反映出黃酒風味品質的整體面貌。
感官品評內容為四項;1外觀 2香 3味 4格
1)外觀應是橙黃色,清亮透明,有光澤,允許瓶底(壇)底有微量聚集物。
2)香應是具有紹興酒特有的醇香,隨著年份的增長,醇香應隨之濃郁,不得有異香,異氣
3)味醇厚、柔和、鮮爽、無異味,年份越高醇厚度越高,俗稱肉質越厚。
4)格即風格,酒體協調具有紹興酒的獨特風格,即糖、酸、酒之間比例協調。
品評黃酒的順序:
一看其色,二聞其香,三嘗其味,四對風格綜合評介。
註:機械化生產黃酒與手工釀制的黃酒的不同之處
機械化生產黃酒利用純種發酵,發酵的周期比較短,發酵期間太旺盛,內容物含量比較少,肉質相對比較淡薄,反之,手工釀制的黃酒利用純天然自然發酵,發酵的周期比較長,一般要80~90天,殘留的內容物比較豐富,肉質比較醇厚。
八、紹興黃酒的色、香、味及來源
紹興黃酒的色、香、味主要來自原料、輔料、糖化劑。在釀制過程中各類微生物的代謝物和貯存過程中的陳化反應等。
(一)色的來源
1)黃酒的色主要來自原料的自然色、糖化發酵劑的色澤(麥曲帶來淡黃色,紅曲有紅色素使酒色黃黃中帶紅)
2)麥曲酒中加入適量的焦糖色來增加酒色
3)貯存過程中酒中的糖分與氨基酸相結合發生氨基羰基反應,產生的黑精物質,引起酒色褐變(焦糖化反應)。
(二)香的來源
黃酒的香氣,不是指某一種化合物的突出香氣,而是一種復合香。
1)原料中所含的澱粉、糖類、氨 基酸及其他天然香味物質,經發酵過程中的酵母和酶及多種微生物的代謝作用而生成香味物質。
2)麥曲帶來的香氣(每種曲都有特有的香氣,因麥麴生產過程中由於升溫較高,使小麥中的蛋白質衰老死亡的微生物殘體自溶轉化為氨基酸等物質而產生曲香。
3)貯存陳釀老熟過程中有機酸與醇的酯化反應生成各種酯類而產生的特有香氣。貯存較長的甜型黃酒,應發生焦糖化反應,形成類黑精,也具有一種焦香味。黃酒的香氣物質,綜合分析資料證明有三類
a)酯類。較集中的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丙酸乙酯和已酸已酯,它們共同形成一種香氣,也就是黃酒越陳越香的氣味。
b)醛類。主要是乙醛,少量的異丁醛,異戊醛,以及乙醛與乙酸縮合成的乙縮醛,具有一種清醇的果香味。
c)醇類。主要是苯乙醇、異丁醇、異戊醇,仲丁醇等。尤其是含量較多的苯乙醇,具有清甜蜜樣的香氣。
(三)味的來源
黃酒中的風味物質非常豐富,以大量的感官品評和理化分析得出,主要由甜、酸、苦、辣、澀、鮮六味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醇和柔和、豐滿、濃郁、醇厚、悠長的感覺形象。
1)甜味物質
黃酒中的甜物質主要來自米和麥曲中的澱粉。經澱粉酶的水解作用而生成的糖類、殘糖、低聚糖、糊精。二是發酵過程中脂肪水解產生的甘油。三是分解蛋白質產生的甜味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氨酸等。
2)酸味物質
酸是黃酒中的主要品味物質,它在黃酒中有增加濃厚感和減少甜味的作用。酸在陳釀過程中與乙醇作用生成酯類使酒更香。乳酸、揮發酸能增加酒味濃厚感是構成黃酒風味的重要因素。酸具有緩沖作用,能協調其它品味物質。黃酒中酸主要是乳酸和琥珀酸、焦谷氨酸、擰檬酸、酒石酸、葡萄糖醛酸等。
黃酒中常規分析的是總酸和揮發酸,陳化過程中總酸普遍有所增加,原因a)醇類氧化,使酸度增加。b)是酸、醇等物質的分子綜合,保留了一定的有機酸。c)是陳年黃酒的氨基酸含量增加,增加了酸的含量。
3)鮮味物質
鮮味主要是氨基酸,氨基酸味是中國黃酒區別於各種酒類的一大特點。氨基酸中的谷氨酸、天門谷氨酸、賴氨酸以及蛋白質水解所生成的多肽和含氮鹼,這些物質均是鮮味。
4)苦、澀、辣味
苦味物質主要是氨基酸、肽、酪酸、5-甲硫基腺苷和胺類物質。此外,用曲量多及貯存時間長的話也會帶來苦味。黃酒中的苦味在極其輕微的情況下使酒剛勁爽口,但苦味過重則破壞酒的協調。
澀味物質主要是乳酸、氨酪酸、纈氨酸和亮氨酸等物質,此外有的酒(半成品)酸度較高而加放石灰過量而產生澀味。某些曲質量差也會給酒帶來澀味。
辛辣味物質主要是乙醇、高級醇和醛類成份。一靚新酒較明顯,經貯存後,由於酒精與其它成份相親和,能使酒質變得柔和、爽適、酒體完善協調。
3. 怎麼做,如何做,家常現代黃酒的做法大全視頻
食材明細
糯米
5000克
酒餅丸
8個
冷開水
1500ml
苦味
口味
其他
工藝
數天
耗時
普通
難度
自製客家黃酒的做法步驟
自製客家黃酒的做法步驟:1 1把糯米淘洗干凈,煮成糯米飯,然後放到干凈的器皿(注意器皿不能有任何水)把糯米飯放涼!
自製客家黃酒的做法步驟:2 2這是從香港買回來的酒餅丸!
自製客家黃酒的做法步驟:3 310斤糯米大概要放8顆酒餅丸!
自製客家黃酒的做法步驟:4 4把酒餅丸碾碎,這樣客家黃酒比較容易發酵!
自製客家黃酒的做法步驟:5 5把冷開水倒入放涼的糯米飯,把糯米飯攪散,不能一塊一塊的粘著,這樣不容易發酵!
自製客家黃酒的做法步驟:6 6把8成酒餅粉撒到糯米飯上面!然後一點一點的攪散,使得酒餅撒布均勻!
自製客家黃酒的做法步驟:7 7瓦缸底層鋪點酒餅粉,然後把撒有酒餅粉的糯米飯裝到瓦缸里去!
自製客家黃酒的做法步驟:8 8把糯米飯裝好後,上面在撒點酒餅粉!蓋好蓋子!等待發酵!
自製客家黃酒的做法步驟:9 9把糯米飯裝好後,上面在撒點酒餅粉!蓋好蓋子!等待發酵!
4. 黃酒的做法
准備材料如下:黃米面,甜米面,甜酒麴,水,白糖或紅糖。
1、把黃米面倒入盆里,分多次加入溫水攪拌。
5. 自己在家怎樣製做黃酒
製作方法:
1、泡米。選擇較好的江米或大米,經過淘洗;用普通涼水浸泡8—10小時,瀝干後備用。
(5)怎樣做黃酒的做法視頻擴展閱讀
根據黃酒的含糖量的高低可分為以下4種:
1.干黃酒:
「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總糖含量低於或等於15.0G/L。口味醇和、鮮爽、無異味。
2.半干黃酒:
「半干」表示酒中的糖份還未全部發酵成酒精,還保留了一些糖份。在生產上,這種酒的加水量較低,相當於在配料時增加了飯量,總糖含量在15.0G/L-40.0G/L,故又稱為「加飯酒」。我國大多數高檔黃酒,口味醇厚、柔和、鮮爽、無異味,均屬此種類型。
3.半甜黃酒:
這種酒採用的工藝獨特,是用成品黃酒代水,加入到發酵醪中,使糖化發酵的開始之際,發酵醪中的酒精濃度就達到較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速度,由於酵母菌數量較少,對發酵醪中產生的糖份不能轉化成酒精,故成品酒中的糖份較高。總糖含量在40.1G/L-100G/L,口味醇厚、鮮甜爽口,酒體協調,無異味。
4.甜黃酒:
這種酒一般是採用淋飯操作法,拌入酒葯,搭窩先釀成甜酒釀,當糖化至一定程度時,加入40-50%濃度的米白酒或糟燒酒,以抑制微生物的糖化發酵作用,總糖含量高於100G/L。口味鮮甜、醇厚,酒體協調,無異味。
參考資料黃酒-網路
6. 怎樣做黃酒的做法視頻
黃酒的製作方法有很多種,但是人們還是會去採用傳統的做法,主要就是因為其中的做法做出來的黃酒口感沒有那麼多正宗,還是需要先准備好糯米,將自己清洗干凈的主料放入到清水當中浸泡一段時間,才可以使得糯米當中的物質和口感都浸泡出來,這樣發酵出來的黃酒味道也會更好。
黃酒是用穀物作原料,用麥曲或小曲做糖化發酵劑製成的釀造酒。在歷史上,黃酒的生產原料在北方以粟或者黍(粟:俗稱小米學名:Setariaitalica,中國古稱「稷」。黍:又稱黃米,是去了殼的黍子的果實,比小米稍大,顏色淡黃。)。在南方,普遍用稻米(尤其是糯米為最佳原料)為原料釀造黃酒。
由於宋代開始,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的南移,黃酒的生產局限於南方數省,南宋時期,燒酒開始生產,元朝開始在北方得到普及,北方的黃酒生產逐漸萎縮,南方人飲燒酒者不如北方普遍,在南方,黃酒生產得以保留,在清朝時期,南方紹興一帶的黃酒稱雄國內外。黃酒生產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上海、福建、江西和廣東、安徽等地,山東、陝西、大連、河南鶴壁等地也有少量生產。
黃酒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背景的酒種,也是未來最有希望走向世界並佔有一席之地的酒品。黃酒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原料、新菌種、新技術和新設備的融入為傳統工藝的改革、新產品的開發創造了機遇,產品不斷創新,酒質不斷提高。
原料多樣化。除糯米黃酒外,開發了粳米黃酒、秈米黃酒、黑米黃酒、高粱黃酒、蕎麥黃酒、薯干黃酒、青稞黃酒等等。
酒麴純種化。運用高科技手段,從傳統酒葯中分離出優良純菌種,達到用曲少,出酒率高的效果。
工藝科學化。採用自流供水,蒸汽供熱、紅外線消毒,流水線作業等科學工藝生產,酒質好,效率高。
生產機械化。蒸飯、拌曲、壓榨、過液、煎酒、罐裝均採用機械完成,機械代替了傳統的手工作業,減少勞動強度,提高了產量和效益。
我們要不斷地繼承和創新,更好地傳承黃酒釀造技術,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7. 怎樣製作黃酒
黃酒可以飲用,也可作料酒。家庭自製方法簡便易行。自製的黃酒雖然不能與名牌酒媲美,卻也芳香可口,別具風昧,而且成本低廉。
自製黃酒的原料配方是
米(江米、大米均可)10公斤,水9.3公斤,培養曲(酒廠或腐乳廠有售)1公斤,酒葯(副食店有售)0.28公斤。
製作方法:
①泡米。選擇較好的江米或大米,經過淘洗;用普通涼水浸泡8—10小時,瀝干後備用。②蒸飯。將瀝乾的米上鍋蒸至九成熟離火。要求米飯蒸到外硬內軟,無夾心,疏鬆不糊,熟透均勻
熟後不要馬上掀鍋蓋,在鍋內把飯放至快涼時再出鍋;出鍋後將假打散;再攤盤晾至28℃以下人缸。③前期發酵。把准備好的水、培養曲和酒葯倒人缸內與蒸好的米飯攪拌均勻,蓋好蓋,夏季置干室溫下,冬天放在暖氣上或火爐前,經3天左右,米飯變軟變甜,用筷子攪動,即可見到有酒滲出。此時缸里的溫度達到23℃左右,即可停止前期發酵。④壓榨。將經過前期發酵的物料裝入一干凈的布袋中,上面壓上木板、重物,榨出酒液。⑤煎酒(加熱殺菌)。把壓榨出的酒液放人鍋內蒸(各種蒸鍋均可),當鍋內溫度升到85度
,即停止加熱。6.過濾。用豆包布做成一個布袋,把蒸過的酒液倒入袋中過濾,將濾液收存起來。7.封存。把濾液裝進一個干凈的壇子里,用於凈的牛皮紙把壇口包好,再用稻草或稻殼與上和成稀泥把壇口封嚴,然後把壇子放到適宜的地方,兩個多月後即可開壇飲用。
8. 黃酒的做法與配方
1.泡米。
挑選不錯的江米或稻米,歷經清洗;用一般冷水侵泡8—10鍾頭,控干儲備用。
2.蒸米飯。
將控乾的米上鍋蒸至九完善玄火。規定白米飯蒸到外硬內軟,無夾心巧克力,鬆散不糊,爛熟勻稱
熟後不必立刻掀蓋子,在鍋內把飯放至快涼時再起鍋;起鍋後將假打撒;再攤盤晾至28℃下列人缸。
3.早期發醇。
把准備好的水、塑造麯和酒葯倒人主缸與蒸熟的白米飯攪拌均勻,蓋好蓋,夏天置干室內溫度下,冬季放到暖氣片上或爐子前,經3天上下,白米飯變松變甜,用筷子攪拌,就可以看到有酒外滲。這時缸里的溫度做到23℃上下,就可以終止早期發醇。
4.榨取。
將歷經
早期發醇的原材料裝進一干凈的布袋中,上邊壓上木工板、吊物,榨成酒。
5.煎酒(加溫除菌)。
把榨取出的酒放人鍋內蒸(各種各樣炒鍋均可),當鍋內溫度升到85度 ,即終止加溫。
6.過濾。
用豆包布製成一個布袋子,把蒸後的酒倒進袋裡過濾,將滲瀝液保管起來。
7.保存。
把滲瀝液放進一個干凈的腌菜壇子里,用以凈的包裝紙把壇口包好,再用麥草或谷殼與上合成爛泥把壇口封嚴,隨後把腌菜壇子放進適合的地區,2個半月後就可以開壇食用。
9. 黃酒的製作方式 方法 及工藝流程
糯米、浸米、瀝干、蒸煮、淋水、拌曲、拌紅曲、養醅、壓榨、煎酒、裝壇密封、陳釀
10. 黃酒做法的詳細步驟
1、制曲
釀造黃酒之前,必須要提前半年做好酒麴,一般做酒麴選擇在天氣炎熱的伏天製作,利用麥仁、酵子、麻葉等經過裝填、發酵而製成傳統的酒麴,使用這種酒麴釀造出來的黃酒酒香四溢,同時也更加的傳統和古樸。
2、浸米
黃酒釀造的時間一般都選擇在每年的臘月附近進行,臘月里由於氣溫低,小米在水中浸泡不容易變質,同時低溫可以保證小米黃酒的慢發酵,以免溫度過高,酒質容易變酸,再者臘月天氣沒有蚊蟲,可以避免黃酒沾染蚊蟲變質。
做黃酒要選用煮酒專用的小米,俗稱酒米,這個小米和我們平時在商場見到的小米還有不同之處,商場的小米俗稱飯米,是煮飯專用的,這里選用的是酒米,試著自己做的朋友在賣之前一定要搞清楚的,如果當地市場沒有酒米出售可以選擇使用糯米代替,在黃酒的口感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小米在冬季要提前24小時左右浸泡,可放在室內,避免室外低溫結冰,同時小米要保證一直被水淹沒,防止小米離水變酥。煮出來的酒渣就成稀糊狀了。
在小米充分浸泡完畢之後,反復淘洗幾次就可以撈起放在竹筐中瀝干水分,充分浸泡可以保證在煮黃酒的過程中小米可以熟透,沒有夾生。小米瀝干水分可以在煮酒前半小時進行即可。
3、備曲
這是釀造黃酒的另一大原料,小麥大麴裡面一圈褐色的環狀是由於小米發酵造成的,這是優質大麴的表現,聞著有一股小麥腐敗的氣息,但是就是這種味道造就了黃酒的醇香。
在釀造黃酒之前,要把小麥大麴切碎,大小適中即可,可以方便的拌在煮好的小米之中。在切大麴的時候要切記不能沾染食鹽、水分、油脂等,避免黃酒在發酵過程中變質。在小麥大麴的存放過程中難免有返潮等現象,在切碎大麴之後,可放在太陽下暴曬,讓水分蒸發,避免生水引起的黃酒變質現象。
4、煮酒
釀造黃酒之前,要把鍋周圍的瓷磚清洗干凈,避免在煮酒的過程中粘稠的小米溢出浪費。先在鍋中放三分之二的水燒開等待下如小米。
鍋內水燒開之後就可以下如小米了,小米和水的比例要掌握好,水分太多煮出來的酒顏色淺、酒質不好,水少的話小米容易反生,黃酒容易變酸。
小米放入鍋內之後就要不停的攪拌了,攪拌最好使用香椿木做的手柄攪動,這樣的酒質就會更加的醇香。不停的攪拌有助於小米受熱均勻,避免鍋底結渣。
隨著鍋內水分的不斷蒸發,小米也變得越來越粘稠,這是要加快攪拌的頻率了,同時要看鍋中的小米顏色變化,在水分過少的情況下,可以攪動小米往鍋的周邊加燒開的熱水。這個時候水蒸氣比較大,有條件的可以打開市內的排氣扇,或者在室外進行。
隨著時間的變化,鍋內的小米由於高溫變成深褐色,這樣就快要煮好了,在小米變成深褐色之後可以捻一下米粒,看有沒有硬芯,如果沒有的話,就算煮好了,這時候就停止燒火了。
5、拌曲
把煮好的小米用鏟子鏟到事先准備好的簸箕內,上面顏色比較重的小米,是在鍋底部由於高溫造成的,這是傳統釀造黃酒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您在喝黃酒的時候發現裡面有小米樣子的黑渣子,不要認為是假冒勾兌的黃酒,這恰恰證明了是純手工釀造的黃酒。
把煮好的小米攤平,利於散熱,待溫度之後就可以拌進大麴了,放在缸底部的可以多拌一點大麴,放在上面的可以適當的少放一點大麴,這樣有利於黃酒的發酵。同時也可以利用往年的老酒酒糟幫助發酵。一般一斤麥曲可以發酵十斤左右的小米。
6、入缸發酵
發酵是釀造黃酒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我們的手工黃酒遵循古法,採用一冬一釀的傳統冬釀工藝,只有在每年的冬至前後才開釀,這樣釀造出來的黃酒由於室內溫度低,發酵時間長,所有黃酒的營也更加的豐富,一般發酵室溫控制在攝氏10度左右,過高的溫度容易導致黃酒快速發酵變酸。一般冬釀黃酒經過三到六個月的時間就可以進行壓榨了。
7、壓榨
黃酒在經過漫長的發酵之後就要進行壓榨了,壓榨主要是去除黃酒中的酒糟,得到析出的酒液,如果是自己喝的話,不用過濾也是可以的,黃酒帶酒糟喝更加的有營養,壓榨只是為了方便裝瓶出售。
黃酒壓榨採用傳統的重力壓榨,採用木質的器械經過黃酒自身的重力慢慢的透過紗布析出澄清的酒液。
8、裝瓶
最後一個步驟--裝瓶,雖然條件比較簡單,比不上現代化的灌裝生產線,但是我們會盡可能的做到干凈衛生,所有的瓶子都是一次成型的新瓶子,然後經過涼開水沖洗,保證干凈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