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學習按摩,
學按摩如果學一般保健可以到按摩學校,如果學推拿按摩更高一些技能就要找民間推拿按摩名人,他們一般都有自己的推拿按摩所,直接面對顧客,這樣可以學到真正的推拿按摩精華,在以後的推拿按摩競爭上才不會輸給人家,關鍵是技術,技術差只能從事又苦又累的保健按摩,他們技術高的手到病除,出手成金,想臨朐、青州推拿按摩界有很多高手,可以去拜訪學習。
B. 如何入門和學習按摩
學習按摩零基礎的學員的話,想要專業系統的學習可以跟著專業的老師學習,有老師手把手帶教這樣更好。如果是自己摸索的話是不知道它的經絡穴位,也不知道力道,也不知道如何調理疾病等問題。
上海明和中醫培訓學校是一家專門針對於中醫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培訓中心。明和中醫培訓應《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星火相傳,發展傳統中醫文化要求開始從事祖國中醫文化推廣經驗。承辦國家衛生計生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和中華中醫葯協會的相關培訓工作,匯集了明和基金會、中華特色技能中心,中華醫葯科學院亞健康基礎研究學院、華夏健康產業集團等頂級醫療資源,擁有了豐富臨床經驗的醫學骨幹來班授課,是國內保健養生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
目前開設中醫推拿班,針灸班,正骨班,康復理療班,小兒推拿班等等多種班型,除了在課程量上盡量滿足不同學員的需求之外,學校還增設了許多教材教學大綱之外的課程內容,既彌補了單一職業種類課程的片面性,也照顧了一些中醫基礎薄弱或者是有更高課程需求的學員。確保每位學員聽得懂,學得會,學會就能用,能用就見效,見效就產生經濟效益。穩定的就業保障,形成了獨特的辦學特色。
明和中醫教育 目前擁有上海、寧波、武漢等等多家校區。
中醫推拿課程+中醫康復理療
理論內容:
課程一 《中醫基礎理論》:系統的學習陰陽五行學,藏象學說,精氣血津液神學,中醫體質學,病機病因學,葯膳食療學等。
課程二 《中醫診斷學》:系統的學習中醫望聞問切(舌診,面診,脈診,手診,背診)八綱辨證,臟腑辨證,六淫辯證等。
課程三 《經絡腧穴學》系統的學習十二經絡、奇經八脈、腧穴的體表准確位置,分布規律以及經走路線;熟練掌握人體全部腧穴的定位、絡屬臟腑,以及各經絡腧穴的主治作用和阿是穴、特定穴的實際運用。
課程四 推拿理論課:推拿原理,推拿注意事項,推拿介質,推拿禁忌等。
課程五 養生理療課:溫陽艾灸,養生拔罐,保健刮痧,中葯熱熨等注意事項和禁忌。
實踐操作:
課程一 單式如滾,按,提,撥,拿,揉,摩,拍,點,顫,搓等基礎手法練習。
課程二 套路手法如頭面部推拿,肩頸部推拿,腰部推拿,腹部推拿,胸部推拿,四肢部推拿,背部推拿綜合手法練習。
課程三 特色推拿手法一指禪手法,原始點手法,點穴手法,推拿減肥手法等。
課程四 常見症狀如肩周炎辯證調理,頸椎病辯證調理,腰肌勞損辯證調理,落枕辯證調理,常見婦科疾病辯證調理,椎間盤突出辯證調理等。
課程五 懸灸,隔物灸,長蛇灸,閃罐,走罐,留罐,擠痧,擰痧,扯痧,滾熨,摩熨,擠熨等理療技能手法練習。
C. 怎樣才能學會按摩
學習按摩,第一能吃苦耐勞,膽大心細。初步行使技術是很無聊,很累,你必須謹慎,並堅持下去,只要你把手指滾動的方法,並了解這兩種技術,另一種是沒有問題的;當然,按摩療法是一種必要的解剖結構進行了全面的知識,經絡,腧穴學習傳統中國醫學的基本理論,按摩技術,診斷和治療性按摩,這些學科必須學習只會加強實踐的基礎上學習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以學習按摩。按摩簡單易學,易於推廣,很難掌握難深很難提高。願你學業有成!
D. 我想學按摩,怎麼學
看看這些吧,很多可以自己操作體驗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了。
(一)穴位按摩減肥法
自人體面部起重點穴位,從上至下,自前往後進行按摩推拿,有升陽降陰,振奮十四經經絡之氣,打通全身經脈的作用。可防止氣血瘀滯,活血行氣,化痰祛風,因而對於肥胖後的實證病人,即強壯的肥胖人有較好的療效。
揉睛明20次—30次,摩眼眶10圈,按印堂30次,揉太陽20次—30次,分推前額10遍—20遍,推迎香(沿鼻兩側上推)10次—20次,揉耳捏耳30次—40次,推聽宮(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後,反復上推)20次—30次,指擊頭部(兩手下指微屈,叩擊頭部)40次—50次,揉百會30次—50次,上推面頰20次-30次,彈風池(揉擦大椎及肺俞)各20次,按揉脾俞及腎俞各30次-40次,捶擦腰骶至腰熱(先握拳捶,再反復下擦,繼揉膳中)20次-30次,摩中皖(兩手重疊先逆時針再順時針)各摩50次-60次,下推氣海50次,擦胸部(兩手配合呼吸先擦胸,再斜擦小腹)各20次—30次,拿按肩井及肩胛20次—30次,按揉尺澤、手三里,對拿外關及合谷各20次—30次,捻抹手指,每指3遍,擦上肢,內外側各5遍-7遍,下肢還須點風市,指尖叩擊點10次—30次,拿按血海、陰陽陵,按揉足三里、三陰交各20次-30次,拳擊下肢、搓下肢各7次—10次,全身輕松精神爽。
(二)循經按摩點穴減肥法
循臟腑經絡的走向按摩一經或多經的穴位,對於由一經或多經引起的臟腑病變所導致的肥胖有良效,一般重點在肺、脾、腎、胃、膀胱5條經絡之中。
①患者取自然仰卧位,術者循肺經、胃經、脾經走向進行按摩推拿,點中府、雲門、提胃、升胃、腹結、府舍、氣海、關元等穴。換俯卧位,椎拿膀胱經、點脾俞、胃俞、腎俞等穴。有並發症者加相應經絡和穴位。
②每日按摩1次,每30次為一療程。效果不佳者,間歇1周,再行第2個療程。
治療期間要求患者限制食量,並逐漸增加體力活動量,讓機體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消耗量大於攝入量,從而消耗掉體內過剩的脂肪,達到減肥之目的。
(三)循經摩擦拍打去脂法
採用循經摩擦、拍打、握捻手足肩臂脂肪堆積處皮膚的方法,以達到消除脂肪的目的。適合於出現肥胖,呼吸短促,多汗,腹脹,下肢浮腫等症狀的單純性肥胖症人。
①用鬃毛刷、毛巾或手掌在脂肪豐厚處摩擦,時間不限。
②用毛刷或手掌沿足少陰腎經——大小腿內側至足心部位,來回做5次螺旋狀摩擦。再由小腹向胸部沿腎經支脈循行部位摩擦。支脈循行線由會陰上經腹(正中線旁開1.5厘米),走胸(正中線旁開2厘米),止於俞府穴。
③將左手甩到背後用手背拍打右肩10次。再用右手背拍打左肩10次。用左手從右臂內側拍打至頸部10次。再用右手拍打左臂內側至頸部10次。可消除肩臂部脂肪。
④用左手握、捻右肩、臂脂肪豐滿處10次,再用右手握、捻左側l0次。然後向前、向後旋轉雙肩各10次。可消除肩臂部脂肪。
(四)全身分部按摩減肥法
適合於各種類型的肥胖症人,可分面部、頸部、上肢、胸部、腰部、腹部、陰部、腿部、膝部、足部等10個部分,視肥胖症人脂肪堆積程度,可以進行調整,因而具有靈活性。
1.按摩腹部減肥
消除「大腹肚」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腹部按摩減肥法,它適用於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和泌尿生殖系統的許多疾病,又可作為消除腹部脂肪、強健身體的一種方法,具有簡單易學、感覺舒服、見效快等優點。通過有關穴位的刺激和按摩,能調整神經內分泌的功能,促進脂肪代謝和分解,按摩還能促進血液循環,使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增加局部的體表溫度,從而促進皮下脂肪消耗。腹部按摩不僅可消除腹部脂肪,還可兼治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及泌尿生殖系統等多種疾病。
腹部按摩減肥手法可用二指疊按法,即兩拇指重疊,按的輕重以手下有脈搏跳動和病人不感覺痛為宜;波浪式推壓法即兩手手指並攏,自然伸直,左手掌置於右手指背上,有手掌指平貼腹部,用力向前推按,繼而左掌用力向後壓,一推一回,由上而下慢慢移動,似水中的浪花。
摩腹時,取仰卧位,裸露腹部,雙手垂疊按於腹部,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旋轉摩動50圈,使腹部有發熱感及舒適感。以右手中指點按中脘穴、下脘穴、關元穴、兩側天樞穴,每穴持續壓1分鍾,以不痛為宜。點按天樞穴時,先點右側後點左側,重點在左側,手指下有動脈搏動感,並覺兩腰眼處發脹,有寒氣循兩腰眼下行,鬆手時,又有一股熱氣下行至兩足。
推腹時,兩手手指並攏伸直,左手掌置於右手指背上,右手掌貼腹部用力向前推按,接著左掌用力向後壓,一推一回,由上腹移到小腹做3次-4次,再從左向右推3次—4次,以腹部微有痛感為宜。
2.按摩面部減肥法
(1)兩手掌心分別按於兩腮部,輕用力向上凈摩到前額,經耳前(拇指在耳後)再摩到下頜部,最後旋摩到腮部,這樣旋摩l0下。再以同樣的力量和手法向相反的方向旋摩10下。
(2)用一手的中食指同時放於兩眉間的印堂穴上,用力向上直推到發際後再按摩到印堂為一下,共推拉10下。
(3)用雙手食中指同時並排耳前發際處,自下向上迎發推搓發根,每側推20次。
(4)用中食指自目外角向鬢角處,上下來回推拉。每側推拉10下—20下。並在目外角凹陷處的太陽穴上按揉,每側各揉5下。
3.按摩頸部減肥法
(1)用一手食中指放於同側風池穴上,用力向對側風池穴椎,再拉回原風池穴。來回推摩10下。
(2)用一手中三指放於同側風池上向下推摩到定喘穴後,再回到風池穴為一下,來回摩動10下。再以同樣的動作另一手於同側來回摩動10下。
(3)雙手食中指分別放於對側耳後高骨處,交替用力分別按摩到同側缺盆穴。每側進行10下。
(4)用雙手拇指壓於雙風池穴上,有得氣感後齊用力向上提,每穴提5下。
(5)用左手掌心托右下頜骨,向左上方推;右手五指分開於頭後左枕部向右下拉,使頭顱旋轉,帶動頸項扭轉,扭轉到最大限度可發出響聲,但不要用力過猛,強求響聲。先向左側旋扳5下,再以同樣手法和力量,向右旋扳5下,也可以左右交替進行。
4.按摩胸部減肥法
(1)捏揉胸大肌。端坐位或直立站位,頭要正,眼要平視,口輕閉,舌抵上齶,全身放鬆。雙手胸前交叉,用雙手拇指和其餘四指夾住對側胸大肌,從上至下進行捏拿按揉30次—50次。再用雙手拇指指腹推揉按摩胸骨兩側,自上至下重復10次。
(2)按揉胸部。兩前臂胸前交叉,雙手掌伸直,用掌面按揉對側前胸,從鎖骨下開始至肋弓為止,旋轉按摩l0次。然後再用掌推拿本側前胸從上至下重復20次-40次。
(3)叩打前胸。將雙手掌伸直,適當施力,交替叩打前胸100次-200次。
5.按摩腰臀部減肥法
這是一組連續性的手法,腰臀部減肥早期進行效果最好。產後做這套運動會更快恢復體型。
(1)蹬足收臀:仰卧體位,兩足跟用力下蹬,同時提氣收臀,2秒鍾後放鬆,然後再蹬足提氣收臀放鬆,往返20次。有收縮臀部皮膚和運動臀腿脂肪的作用。
(2)後伸下肢:俯卧體位,兩下肢交替抬舉至最大限度,共約20次-30次。可內收皮肉運動脂肪。
(3)拿捏雙臀:俯卧體位,兩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對,並同時拿捏兩側臀部肥胖處,一側2分鍾。可加速皮下組織代謝,化解脂肪。
(4)搓摩雙臀:俯卧體位,兩掌面用力搓摩兩側臀部2分鍾(不隔衣服)。可收緊皮膚分散脂肪。
(5)按揉腰部:俯卧體位,兩手提成實拳狀,用指掌關節的凸起部位,用力按揉腰椎兩側的軟組織,意在舒散皮下脂肪。
(6)提氣收腰:站立體位,兩手插腰,吸氣收腰,兩手向內顫推腰部1分鍾-2分鍾。意在轉化脂肪,運動腰部組織。
(7)拍打腰臀:站立體位,兩手握成空拳狀,適力扣擊腰臀2分鍾,可加速代謝分化脂肪。
(8)跳躍運動:站立體位,雙手下垂,挺胸拔腰,原地跳躍1分鍾,可抖動肌群,分化脂肪。
6.按摩上肢減肥法
(1)捏拿肩部、上臂、前臂和腕部。端坐位或直立站位,脫去外衣,頭正、目平視,含胸拔背,全身放鬆。
(2)兩前臂胸前交叉,雙手拇指和其他四指,同時捏拿對側肩部,用力捏拿肩部三角肌、上臂和肘部至腕部,內外前後側都普遍的捏拿5次—10次。
(3)叩打上肢。前臂胸前交叉,雙手握空拳,然後有節奏連續不斷地叩打上臂、肘部、前臂的內外側,用力均勻、適用。
7.按康腿部減肥法
(1)兩手緊抱大腿根部的前面,用力向下摩擦,經膝蓋骨擦到足踝,然後反轉到小腿後面向上回擦,經(月國)窩到大腿根部後面為一下,這樣如此摩擦36下,再以同樣的動作,摩擦另一條腿36下。
(2)兩手虎口相對放於大腿根部的兩側,雙拇指呈八字形,齊用力向下,左右搓動經膝到踝,再上下搓回到大腿根部為一下,共搓10下。再以同樣的手法和力量搓另一條腿10下。
(3)平仰卧,雙足尖盡量背屈,屈足直腿向上抬舉,雙腿交替進行,每腿舉20下,施術時以腿後肌筋有酸脹感為度。
(4)平仰卧,左腿屈膝,右膝屈曲重疊於左膝蓋骨上,右股四頭肌發力將右腿彈直為一下,共彈l0下。再右腿屈膝,左腿以同樣動作和力量彈10下。
(5)雙手握實拳,用力對叩同側環跳穴,每側叩10下,再用力重叩10下。輕叩有得氣感為宜,重扣有放散感為佳。
(6)雙拇指分別放於同側的腹股溝動脈上,壓下去3秒鍾後突然松開,兩下肢馬上有通熱感,每側壓5下。
8.按摩膝部減肥法
(1)兩手掌心分別放在同側膝蓋骨上,同時均用力向外施摩於膝蓋骨的周圍36圈,再齊向內施摩36圈,以膝關節內有熱感為佳。
(2)雙拇指指尖壓於同側內膝眼上,一齊用力向內外各揉10下。再於同側外膝眼上,向內外各揉10下。
(3)用拇指指尖在膝蓋骨的周緣找壓痛點,在壓痛點上點按,每一壓痛點壓5下。
(4)一手將膝蓋骨固定,另一手握拳,用拇指的指間關節的背側高出部壓於膝蓋骨上,進行環摩,向外內各環摩20圈。再以同樣的手法和力量,環摩另一膝蓋骨,向外內各環摩20圈。
(5)用雙手拇指壓膝內側找壓痛點及壓痛條,找准後順筋推壓,每壓痛點推壓3下-5下。再以同樣手法推壓另一膝側。
9.按摩腎囊減肥法
(1)身穿柔軟輕薄褲頭,一手掌面放於肛門的前上方,用力向上兜摩陰莖和睾丸及陰囊到肚臍以下,這樣兩手交替兜摩36下。
(2)兩手掌同時將睾丸和陰莖捧起,用力進行左右來回搓轉,搓轉的同時向上提拉,由下向上移搓到空手,共捧搓拉10下。
(3)一手將睾丸拿起固定,一手輕輕叩打固定睾丸18下。再拿起並固定另一睾丸以同樣的手法和力量叩打18下。叩擊的力量可逐日增加,以無腫痛為度。
(4)一手將陰莖拿起,由根部向上輕拉,另一手的拇指揉陰莖的根部,這樣拉36下,患陽痿症者可多拉,如無腫痛,力量逐日增加。
(5)按揉三陰交,用雙拇指按揉小腿內側三陰交穴,每拇指左右各按揉20下。
(6)揉膀胱,雙手重疊,用四指面壓膀胱區,左右各揉36下。
(7)橫推下腹,用右手掌根,自右骼骨嵴推至左骼骨嵴為一下,再用左手自左骼骨至右骼骨推一下,這樣交叉進行,各推36下。
10.按摩足部減肥法
(1)雙手掌心放於同側雙足背上,齊用力由踝關節至足尖來回搓動,每足背搓10下。
(2)用左手掌心放於右足心,開始橫搓10下,再豎搓10下。再用右手掌心按同樣方法於左足心橫豎各搓10下。
(3)左手拇指於右足湧泉穴,向左右各揉10圈。右手拇指於左足湧泉穴上,向左右各揉10圈。
(4)用左手拇指與四指分開,放於右足跟腱上,自上而下的拿捻,向上拿捻20下,向下拿捻20下。然後再用右手拿捻左跟腱各20下。
(5)用拇指尖在兩足的太沖穴上,向外內各揉10圈。
(6)足踝充分放鬆,雙手拿住右足趾一齊用力使踝背屈10下,再以同樣手法,使左踝背屈10下。
(7)左手握實拳,叩擊右足跟底部10下,再以右實拳叩擊左足跟底部10下。
(五)特別提醒
凡有內出血,以及受傷24小時內的肥胖者不宜接受按摩,以免加重腫脹。可待傷勢穩定,內出血停止後再進行。飯後1小時之內不要按摩,太飢餓時和過度疲勞時也不要按摩,經期、妊娠期和產後惡露未凈不要按摩腰、腹部。患有惡性腫瘤、感染性、化膿性疾病和結核性關節炎者均不宜進行按摩
E. 新手怎麼學按摩
1、按摩頭部
每晚臨睡前,用雙手搓摩雙耳,並揉提捏按之,然後從後頸至眼眶、額部和整個發根部進行搓摩,最後用雙手摩面。注意搓摩時用力要均勻,以能忍受和使皮膚微紅為宜。一般以從頭項到周圍,從頭前到頭後,從中間到兩側為原則,每次搓摩不超過10分鍾。
2、按摩腹部
用右掌心緊貼腹部,從右下腹開始,繞臍作順時針搓摩,一呼一吸均宜盡量延長,讓一呼一吸間手已繞行一圈,如果連續3分鍾,並摒棄雜念,將可使元氣繞丹田回轉。 功效:此按摩養生法可促進消化功能,預防和治療便秘,如在搓摩過程中能得氣,則效果更佳。
3、按摩四肢
先用左手搓摩右手,由肩及肘、腕和指尖,再順大腿至膝、踝、腳心和趾,如此反復搓摩20多遍,搓摩時用力可稍重,但不能有痛感;再用同法,換右手搓摩左側肢體。 功效:由於手足上經穴較多,經常搓摩可促進血液循環、促進臟腑功能,而且還有減肥養生作用。
分享幾個按摩手法:
推法
操作方法:①掌推法:用掌著力於施術部位,進行單方向直線推動,用於背、胸腹、下肢部。②指推法:用指著力於施術部位,進行單方向直線推動,用於肌腱部。③拇指分推法:以兩手拇指的橈側置於前額,自前額正中線向兩旁分推。
要領:①著力部位緊貼皮膚,壓力適中,做到輕而不浮,重而不滯。②推時手指在前,掌根在後。③速度均勻。
揉法
操作方法:①指揉法:以指端著力於穴位做環旋揉動,用於全身各部位。②掌揉法:以掌著力於穴位做環旋揉動,用於腰背、腹部。③魚際揉法:以大魚際著力於穴位做環旋揉動,用於面部。
要領:①以肢體近端帶動遠端做小幅度的環旋揉動,如前臂帶動腕、掌做掌揉法。
②著力部位要吸定穴位,帶動深層組織。③壓力均勻,動作協調有節律。
摩法
操作方法:以掌面或食、中、環、小指指面附著於施術部位,以腕關節連同前臂,做順時針或逆時針環形移動摩擦。
要領:①上肢和腕掌放鬆,輕放於穴位上。②動作緩和協調,用力宜輕不宜重,速度宜緩不宜急。
捏法
操作方法:
①三指捏法:兩手腕關節略背伸,拇指橫抵於皮膚,食、中兩指置於拇指前方的皮膚處,以三指捏拿皮膚,兩手邊捏邊交替前進。
②二指捏法:兩手腕關節略尺偏,食指中節橈側橫抵於皮膚,拇指置於食指前方的皮膚處,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膚,邊捏邊交替前進。
要領:①沿直線捏,不要歪斜。②捏拿肌膚松緊要適宜。
F. 初學足部按摩手法24步 一學就會
入門足底按摩技巧24
單無名指扣拳術
單無名指扣拳術就是指施術者一手幫扶受術者的足,另一手半握緊拳頭,中拇指、右手無名指、小拇指的第1、2指間關節曲屈,以無名指中節近第1指間關節(近側指間關節)骨間為施力點,作指定頂壓。此方法適用腎上腺素、腎、丘腦和脊髓、人的大腦、心、脾、胃、胰、結腸、腸子、前列腺的位置等足底反射區。
手勢操作鉗法
要點:作業者的右手無名指、小拇指第1、2手關節各曲屈90度圍繞於手心,中拇指微屈後插入到被推拿腳趾與另一腳趾中間做為烘托,無名指第1手關節曲屈90度,第2手關節的尺側邊(靠小拇指側) 放到要提前准備推拿的腳底反射區上,大拇指指肚緊按在無名指第2手關節的橈側表面,借大拇指手關節的伸屈姿勢輕按無名指第2手關節刺激性腳底反射區。
著力點:靠大拇指手關節的伸屈姿勢推動無名指對腳底反射區使力。中拇指不使力只輔助烘托功效。
應用領域:頸推腳底反射區、甲狀腺腳底反射區。
大拇指腹輕按法
大拇指輕按法就是指以大拇指指肚為發力點開展輕按。此方法適用內肋巴骨、外肋巴骨、支氣管、腹股等腳底反射區。
單無名指鉤掌法
要點:作業者的中拇指、右手無名指、小拇指的第1、2手關節曲屈90度圍繞於手心,無名指第1手關節曲屈,第2手關節曲屈45度,無名指末節指肚偏向手心,大拇指手關節微屈,手掌放大,產生與無名指對持的平台式,形近一鐮刀狀。
著力點:無名指第1手關節曲屈90度後端點的橈側(靠大拇指側) 或無名指末節指肚的橈側或無名指第2手關節曲屈45度後的端點。
應用領域:足底反射區、足里側腳底反射區、足兩側腳底反射區。
大拇指推掌法
要點:作業者的無名指、中拇指、右手無名指、小拇指的第1、2手關節微屈,大拇指指肚與其他4對於掌,手掌放大。
著力點:大拇指指肚的橈側。
足底按摩流程
1、含苞未放:把腳擦拭,以後擦抹潤膚油。
2、錦鯉擺尾:兩手橫著敲打兩腳兩側,具有釋放壓力小腿肚肌肉的作用。
3、隔牆有耳:兩手握緊一隻腳,向內稍用勁擠壓成型。
4、丹頂鶴展翅欲飛:兩手在腳面處左右搓熱全部足部,具有循環系統血液的功效。
5、相濡與沫:點住腳底推壓,有利於人體代謝廢棄物。
6、淺嘗輒止:輕刮大腳趾,可以改進頭疼頭暈,促進睡眠。
7、火燒連營:中拇指、無名指骨節輕按腳底穴位,可以緩解胸悶病症。
8、仙人指路:無名指輕刮腳指頭,做到舒筋活絡的功效。
9、重如泰山:兩手輕輕地擠壓成型腳側,能提升身體的免疫能力。
10、洶涌澎湃:兩手交疊按壓腳背與腳底。
11、足底按摩:兩手輕輕地擠壓成型腳側,能提升身體的免疫能力。
12、大獲全勝:兩手輕捏腳背穴位,能減輕頭疼頭暈等病症。
G. 按摩手法怎麼學快入手
首先,學習基礎知識。除了學習推拿學的基礎知識以外,還要對人體解剖學、中醫理論和生理學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針灸學當中的經絡學說和穴位要詳細了解。可以不記那麼多,記常用的就行了。
熟悉掌握經絡穴位,經絡和穴位是中醫認識人體的特定系統,它們是點、線、面的結合,推拿很據經絡和穴位尋找刺激線和點。開始一下子可能比較難記住,剛剛也說過是點、線、面的結合,所以不用著急,一點一點的記。可以根據經絡的走向在自身或他人身上進行找穴,邊找邊記,記其位置和功能。
熟練掌握操作手法,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製作一個小米袋或沙袋都行,進行手法操作訓練,每天沒事的時候都可以練練,推薦幾種常用手法,像㨰法、揉法、推法、按法、點法等。
實踐操作, 當你掌握上訴所說的之後,就可以實際操作了。對象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讓人,自由選擇。關鍵的是,你要體會手法操作時的感覺,慢慢達到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的要求,多進行實際操作,不要怕辛苦。
了解推拿的輔助要素,像推拿的工具,包括一些推拿用棒、拍子、錐子、刮板等及各類按摩器械。這些在醫療市場上都可以買到,使用工具,一樣可以達到推拿的效果還可以節約體力,建議大家使用。
推拿的用葯,常用的包括介質(葯膏、葯水、油劑、酒劑、清水)和中葯熱敷等。使用這些,可以保護皮膚,便於手法操作,還可以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在推拿的時候可以適當使用
H. 學習按摩的視頻
http://video.baomihua.com/38129885/25131930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yODU1MzA4.html
希望能對你老公有幫助,還有我上網查詢了一下,你老公應該是壓力大了吧,專家說做個足療應該很管用。
I. 初學者按摩的手法和技巧
一、手法:
1、 乾洗臉:兩手掌心相搓,搓熱後像洗臉那樣反復摩擦臉部,先順時針,後逆時針,直至臉部發熱。
2、梳抓頭:兩手五指分開放在頭兩側,像梳頭那樣從前向後,從外向內梳抓頭皮。
3、 揉擦眼眶:兩手拇指放在兩側太陽穴上,食指放在眼眶上,由內向外,先上後下,反復擦揉眼眶。
4、揉太陽穴:兩手拇指放在兩側太陽穴上,反復按揉,先順時針,後逆時針。
5、 揉擦鼻根:兩手拇指或食指放在鼻根兩側上下反復揉擦。
6、揉風池穴:兩手拇指放在枕後風池穴處,其餘四指自然分開放在頭兩側,反復按揉。
7、 擦頸項:兩手掌心搓熱後,放在頸後部來回揉擦,直至頸項部皮膚發熱。
8、捏拿肩:一手放在對側肩部,拇指在前,其餘四指在後,反復揉捏、提拿肩部肌肉。兩側交替進行。
9、 揉捏臂:一手放在對側臂上,上下反復揉捏,先內側後外側,兩側交替進行。
10、按揉腹部:兩手重疊放在腹部,反復按揉,范圍由小到大,先順時針,後逆時針。
11、 捶打腰:兩手分別放在同側腰部,由上而下反復搓揉。然後,變掌為拳,反復捶打腰部。
12、捏小腿:一側小腿放在對側大腿上,兩手拇指向內,四肢向外,上下反復揉捏,兩側交替進行。
13、 搖動踝:一側小腿放在對側大腿上,一手放在跟腱上,反復揉捏;另一手抓住足的前部,先順時針,後逆時針轉動踝關節。兩側交替進行。
14、揉捏足:一側小腿放在對側大腿上,一手托住足跟,另一手反復揉捏足底,兩側交替進行。
二、技巧:
1、輕推法時用的壓力較輕;重推法時用的壓力較重。作全掌重推法時,四指並攏,拇指分開,要求掌根著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時可用另一手掌重疊按壓於手背上,雙手同時向下加壓,沿著淋巴流動的方向向前推動。
2、指、掌等著力部分要緊貼皮膚,用力要穩,推進的速度要緩慢而均勻,但不要硬用壓力,以免損傷皮膚。
3、操作時腕關節要伸直,使前臂與手接近相平,以肩關節為支點,帶動手掌作前後或左右直線往返擦動,不可歪斜。
4、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壓力要均勻適中,在擦動時以不使皮膚褶疊為宜。
5、擦法的速度一般較快,往返擦動的距離要長,動作要均勻而連貫,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膚充血潮紅為度,防止擦損皮膚。
6、用手掌、掌根、大魚際、小魚際、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著力於皮膚上。
7、作圓形或螺旋形的揉動,以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或掌的揉動而滑動。
(9)怎樣學按摩視頻擴展閱讀:
按摩代表類型:
1、泰式按摩:泰式按摩是各種按摩中最激烈的,由泰國御醫吉瓦科庫瑪根據古印度西部傳入泰國的按摩法和當地中國移民的一些按摩手法創造而來,當時作為招待皇家貴族的最高禮節。其技法還被銘刻在瓦特波卧佛寺的游廊壁上,那裡被稱為「泰式按摩基地」。
2、日式按摩:坊間流傳日式按摩源於中國,在前朝交流時由中國商人帶至東瀛。這種說法雖然沒有得到明確證實,但連日本醫學專家也承認,日式按摩與中式按摩的手法驚人相似。不過,按摩師跪在體驗者背上用膝蓋進行按摩等方式還是很有日本風格。
3、歐式按摩:歐式按摩源於古希臘和古羅馬,被稱為「貴族的運動」,當時平民百姓是禁止享受這種保健方式的。工業革命之後,這種按摩方法開始在歐洲各國逐漸盛行。
4、中式按摩:中式按摩歷史悠遠,以保健、治病為主要目的,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傳說戰國時代的神醫是其發明者,經過幾千年的醫學探索,這種按摩方法現在已經比較完善。
5、韓式按摩:韓式按摩由韓國家庭按摩改良而成,是一種價位適中的美容按摩方法,在美容界也被稱為「韓式松骨」。除了「松骨」這一大顯著特點,推油和熱敷也是韓式按摩的主要內容,此外韓式按摩還常常包括洗頭、修甲、中草葯沐浴。
6、港式按摩:港式按摩是廣東醫生在南方沿海地區按摩手法基礎上,吸收西方推油按摩手法,近年新創的一種按摩方法。主要包括拇指指腹按壓法、踩背法和推油法。
J. 怎樣學按摩手法
按摩手法內容如下:
1、按摩師的左右手各按壓客人的足背,使踝關節受力引伸;
2、將客人腿腳半屈,點按客人足底,並沿著小腿內側點壓到膝關節內側,往返數次;
3、從膝關節頂部開始點壓大腿上側,往返數次;從膝關節內側開始點壓大腿內側,往返數次;
4、按壓腳趾、點壓足背、腳縫,往返數次;並活動踝關節;
5、從外踝開始點壓小腿外側至膝關節,往返數次;
6、從膝關節外側開始點壓大腿外側至髖部,往返數次;
7、用雙掌弓(心)從小腿前側按壓至大腿根部,再用雙掌根(分壓)從臏骨頂部壓到大腿根部,並返回壓至原處。
按摩的功效
泰式按摩是各種按摩中最激烈的,按摩時無需使用按摩油。按摩師從腳趾開始向上按摩至頭頂結束,其中背部、腰部和關節是按摩重點。按摩師利用兩手、兩臂、兩腳及全身重量滾壓、伸展、拉抻體驗者的身體,刺激肌肉和結締組織。
按摩過程中會感到疼痛,尤其是第一次體驗者,可能受不了泰式按摩的大動作,負責的按摩師會與體驗者溝通按摩力度,並提醒其徹底放鬆身體、不要擰著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泰式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