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視頻軟體 » 怎樣禮拜佛視頻
擴展閱讀
怎樣把視頻照片放在飛機 2024-11-16 14:46:21
怎樣快速學習韓語 2024-11-16 14:45:23

怎樣禮拜佛視頻

發布時間: 2022-05-03 12:34:04

㈠ 如何拜佛視頻

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拜佛是我們對佛菩薩表示感恩與敬意的最常用方式之一。若能如禮如法地拜佛,則能更好地開發我們的自性,修整我們的習氣。我們禮請廣州光孝寺常住法師,為我們詳細介紹如何正確地拜佛禮佛。

拜佛的意義

我們禮拜佛陀,有三個原因。

第一,感恩。

感恩佛陀為我們指出了修學之道,

告訴我們如何解脫;

第二,見賢思齊。

因為佛陀不僅是我們的老師,

更是我們的道友,我們修學的目標。

所以,

我們要像佛陀一樣發大願,行大行;

第三,回觀自己,柔軟自身。

在拜佛的時候,

我們可以看見自己柔軟的內心,

讓我們真正地懂得謙虛,

真正地看到自己的卑微,

放下執著,了知無我。

拜佛圖解

1、站立時,兩腳以『前八後二』站立。以『足跟』支力,深吸氣,脊椎挺直,全身放鬆。

2、佛者『覺』也。拜佛是『覺性』之開發,故須時時觀照『當下之動作』。因此拜佛中注意『勿閉目』。始終收攝眼神,觀照自己。

3、合掌[攝心]雙手合掌當胸,此時手雖端正,但仍保持柔軟。

4、問訊,以兩手相屈,彎腰至膝,操手下去,合掌上來,兩手拱舉齊眉。

5、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於拜墊的中央,左掌仍舉著不動,兩膝隨即跪下。跪下後,左掌隨著伸下,按在拜墊中央左方超過右手半掌處。禮佛時,兩腳尖勿移動或翻轉。

6、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六寸,額頭平貼於拜墊。當頭著地時,是以「額頭」接觸拜墊,並非「頭頂」去著地。

7、翻掌接佛,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手指如蓮花瓣輕柔,此名為「頭面接足禮」。此時可想像自己的雙手變成蓮花,托著佛陀雙足。

8、翻掌接佛時,全身放鬆,身心安樂,並自然的深呼吸。此時,觀想佛立於蓮手上接受禮拜。

9、恢復立姿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手掌打開,掌心向下貼地,頭離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左掌舉回胸前,右掌著地將身撐起,直腰起立,雙手合掌立直。

10、再重復兩遍如上動作,一共三遍,以表三業歸敬。

11、最後,再問訊一次,即功德圓滿。

拜佛時要注意,動作需緩慢、輕柔一些,讓自己去感知當下的每一個動作細節,這樣就會讓你的身心變柔軟,培養出你的感恩心,並開發出自性。

一稱南無佛 皆共成佛道

本 期 單 詞

拜佛

Worshipping Buddha

感恩

Gratitude

見賢思齊

㈡ 如何正確的拜佛

正確拜佛步驟:
1、肅立合掌,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注視兩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於拜墊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舉著不動,兩膝隨即跪下。跪下後,左掌隨著伸下,按在拜墊中央左方超過右手半掌處。禮佛時,兩腳尖勿移動或翻轉。
3、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六寸,額頭平貼於地面。
4、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此名為「頭面接足禮」。當頭著地時,是以「額頭」接觸地面,並非「頭頂」去著地。
5、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手掌打開,掌心向下貼地,頭離地面或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舉回胸前,右掌著地將撐起,直腰起立,兩手合掌立直。
【注意事項】
1、禮佛不必立於中間,唯須虔敬禮拜即可。當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只要眾生起心動念,佛無一不知,只要出於至誠心、恭敬心,什麼位置皆是好地方。
2、不論佛殿內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禮佛以三拜即可;個人修行則聽其意願,若殿內大眾已集合時,但隨眾站立,合掌問訊即可,不可個人禮拜,以免影響大眾的秩序,且不合威儀。
3、拜佛時,應當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個動作接連一個動作,非常清楚自然,動作緩慢一些、輕松一些、柔軟一些,輕松緩慢地體驗拜的每一個動作,以及動作的感覺,不要把拜佛的動作弄得急促、緊張。否則拜得太快,會慌、忙、急、亂,反而失去了寧靜、安定。
拜佛時,前額著地,背部保持平直,身體是柔軟的,甚至接觸的地面也是柔軟的、清涼的。拜下去之後用自己的心體驗自己的兩只手掌,站起來之後,體驗雙手,雙腳的動作和感覺。
4、拜佛時必須內心恭敬三寶,如第一拜念贊佛偈(天上天下無如佛……);第二拜念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第三拜念僧寶不思議……。或第一拜念南無盡虛空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等,亦可三拜皆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禮佛主要在誠敬,故行觀想或念誦,則視個人修持而異,並無定規。
5、拜佛時,不可移動雙腳的位置,以免踩到海青。拜時要將臀部置於腳上,不可翹起,如此才合乎禮儀。動作不緩不急、內存虔謹、外現恭敬,則能感應道交。禮佛時,應默念偈雲:「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切無有如佛者,縛日羅省,」或雲:「法王無上尊,三界無倫匹,天人之導師,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滅三祗業,稱揚若贊嘆,億劫莫能盡。」
6、凡有人禮佛時,不得從其前經行而過。
7、若有出家眾正在禮佛,不得與師並行,當位於師之後。
8、禮佛時,不可看似恭敬,實則內懷我慢或為求修行名譽,詐現威儀。如果拜佛的時候,只有動作而沒有用心、缺乏慚愧心,那隻是磕頭如搗蒜的拜佛,對於人格的提升很難有作用。
【拜佛的意義】
1、感應禮拜:為了求佛、菩薩保佑,賜給幸運,免除災難,求佛接引超度,感謝恩德。
2、恭敬禮拜:對三寶恭敬,或為了感恩、崇敬,這種禮拜是從內心至誠懇切的自發產生的。
3、懺悔禮拜:也就是為懺悔而禮拜。能做懺悔禮拜的人,必定已是謙虛,或正在學習謙虛的人,因此,懺悔禮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變人的氣質,使人變得誠實、溫和、謙虛。
4、無相禮拜:無相拜佛是一無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個層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的每一個動作,指揮著自己的身體在拜;進入第二個層次則是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但是指揮的心已經沒有了;最後達到第三個層次,既沒有指揮,了沒有體驗,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這個人是誰,只知道「他」在拜。

㈢ 如何拜佛·動作詳細圖解

1、站立姿勢.輕輕合起雙掌,手指並攏,手肘自然彎曲,置於胸前約呈四十五度。合雙掌時,雙眼下垂目光注視合掌的指尖,能夠凝聚心神,排除妄念.站於蒲團之前,兩足作八字式,左右足 跟距離約二寸左右,足尖距離約八寸。

(3)怎樣禮拜佛視頻擴展閱讀

每當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塵的清凈與安詳,生起了一份庄嚴與寧靜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進入大殿,禮佛三拜,表達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而從柔軟、徐緩而安詳的彎腰禮佛動作里,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拜佛含有三層意義:

1.感應禮拜:為了求佛、菩薩保佑,賜給幸運,免除災難,求佛接引超度,感謝恩德。

2.恭敬禮拜:對三寶恭敬,或為了感恩、崇敬,這種禮拜是從內心至誠懇切的自發產生的。

3.懺悔禮拜:也就是為懺悔而禮拜。能做懺悔禮拜的人,必定已是謙虛,或正在學習謙虛的人,因此,懺悔禮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變人的氣質,使人變得誠實、溫和、謙沖。

㈣ 佛教視頻 教您如何上香

上香、拜佛、許願是沒有沖突的。
拜佛最尊敬是行五體投地的大禮,佛弟子都是行此禮的,如因實際情況不能行此禮,可行:合十身體90度鞠躬(三次)的大禮,佛弟子會加行「問訊」之禮。
拜佛是無時間限制的,但當然要在寺院開門及師資做完功課後才拜,以表尊敬。
許願應是跪著以表誠心誠意。
(點香) 寺院中通常會有香的,或者你自行帶香也可。萬佛一爐香,你上一支或上三支就可以了,從油燈中點燃香(記得添香油錢,多少隨喜),香向上一提,火就滅了,不能用口吹滅。盡量用靚些的香,通常是紅色棒的。
願能幫到你,如有不明處,請追問。
阿彌陀佛!!!

㈤ 佛教禮儀中的正規拜佛禮,應該是怎樣的拜法

拜佛時,前額著地,背部保持平直,身體是柔軟的,甚至接觸的地面也是柔軟的,清涼的。拜下去之後用自己的心體驗自己的兩只手掌,站起來之後,體驗雙手、雙腳的動作和感覺。感覺自己的體驗,體驗自己的感覺,感覺每一細微的部分。

若是不便來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曠明亮處,藉由禮拜來懺悔、感恩,或舒緩身心。特別是當您感到心浮氣躁時,不妨透過拜佛的動作來安定煩亂的心思。

拜佛的動作:

1、肅立合掌,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注視兩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於拜墊的中央,左掌仍舉著不動,兩膝隨即跪下。跪下後,左掌隨著伸下,按在拜墊中央左方超過右手半掌處。禮佛時,兩腳尖勿移動或翻轉。

3、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六寸,額頭平貼於地面。

4、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當頭著著時,系以額頭接觸地面,並非頭頂去著地。

5、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手掌打開,掌心向下貼地,頭離地面或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

6、左掌舉回胸前,右掌著地將身撐起,直腰起立,雙手合掌立直。

(5)怎樣禮拜佛視頻擴展閱讀:

佛門禮儀:

一、不可批評佛像之庄嚴與否,凡佛像不得安於卧室內。

二、凡經過有佛像處,應當整衣禮拜或合掌問訊:如在經堂、佛殿應當禮拜,如因時間、空間不便,可合掌或問訊。

三、見有佛像損壞,應予妥當進程,切不可任意堆置:

㈥ 怎樣燒香拜佛

請香
禮佛前先凈(洗)手。香不叫「買」而叫「請」。普通人敬香要用左手持 ( 據說右手不凈,普通人殺生大多用右手 ) ,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 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
進廟燒香,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從外頭買,不過一般大殿上都備有香,所以你可直接用,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點功德錢,如果困難,放心菩薩不會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樣有功德。
先燒香再叩頭
專業拈 ( 上 ) 香的方法
1 、用自己的火將香點燃。
2 、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夾著香桿,大姆指頂著香的尾部 -- 安設胸前,香頭平對菩薩聖像 -- 再舉香齊眉 — 再安設胸前 -- 用左手分插。
插香的第一種方法: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時默念:「供養十方三世三寶」。第二支香插右邊,插時默念「供養歷生父母師長。」(此為在家居士用,與出家觀想默念者不同。出家者個人敬香禮佛,則可同用此法)。第三支香插左邊,插時默念:「供養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和我某某的冤債障類」。
插香的第二種方法:先右,念:「誓斷一切惡。」 -- 次左,念:「誓修一切善。」 -- 後中,念:「誓度一切眾生。」
插香的第三種方法:是和第一法一樣,但念得比較簡單,第一支香插中間,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右邊,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左邊,念:「供養僧,凈而不染。」總括而簡單。
上完香,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佛 ( 合掌,心中默念:「願此香華雲,直達三寶所(或念:「直達諸佛所」) 懇求大慈悲,施與眾生樂。」。
如果是上環香,就要以點燃之處向佛,兩手像持長香的方式一樣,舉香時,只要口中默念:「供養十方三世三寶。願此香華雲,直達三寶所,懇求大慈悲,施與眾生樂。」即可。
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時,就要用雙手大指和食指拿著香的兩頭,中指、黃山旅遊住宿無名指、小指都張開伸直, 高舉齊眉,前後放進香爐;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過送入;第二支則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樣。觀想默念的方法都要和上長香時一樣。燒香就是供養,燒檀香最好!
燒香
燒香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燭。燒香時先用自己的火點燃香,要越旺越好,人們就常說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進門叩頭了。叩頭的話,要認准佛祖菩薩或羅漢。不能向地藏菩薩一陣猛叩頭。上香以 3 支為宜,此示意「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 這是最圓滿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香入香爐時應呈水平角度,曰平安然安。
燒香注意事項:
在寺廟內有很多菩薩,你可以一尊一尊的拜過去,如果時間不允許,只需在大雄寶殿前燒。步驟如下 :
1 、自己請自己的香,不能由別人付香火錢。
2 、最好用自己的火點燃香 ( 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燒 ) 。
( 1 )面朝大殿的大門 ---- 面朝北 ( 現在為了防止火災,一般不可以在大殿里燒香了 ) ,雙手輕握三支青香 ( 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女人大姨媽來的時候不要去上香 ) ,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燒的火隨即會熄滅,千萬不能用嘴去吹滅。
上香時三根香就夠了,敬在一個爐中即可,「萬佛一爐」然後顛末每一座佛堂時,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沒有諸多講究,最主要你有沒有清凈自心。
把香舉至額頭一般高,閉眼許願,然後三拜。(舉香的高度不得底於下身)。
( 2 )、黃山旅遊右轉 ---- 面朝東方 ( 一般大殿的門是朝南的 ) ,按( 1 )方式許願,三拜。
( 3 )然後 ---- 朝南按,( 1 )方式許願,三拜。
( 4 )朝北按( 1 )方式許願,三拜。
( 5 )拜完後即可將香插到香爐內,注意:應該用左手燃香,因為右手殺生,左手相對來說要平和,不可往香爐內一丟了之。
進廟燒香,意思是點燃自己的心香,點燈是點亮自己的心燈,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香可以燒一枝、兩枝、最多燒三枝。
不過見過很多信佛的人請上一串念珠掛在脖子上,這樣做一般人是承受不起的。所以希望朋友們以後如果請了念珠,請把他帶在手上。
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廟里的墊子中間是給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邊的墊子,女人用右邊的墊子。
跪拜
跪拜的姿勢是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什(雙掌合什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擱淺,可許願;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㈦ 如何拜佛:是一次跪下磕三個頭,起身 OR 磕頭起身,磕頭起身,磕頭起身

一般是三拜,一問訊。

就是您說的,磕頭一下就起身,這樣磕頭起身再磕頭再起身再……一共三次。

問訊,就是再深鞠躬禮拜一下。

其實拜佛不趕時間,拜佛作用很多,其中一個對現代人很明顯的,就是借身體動作,緩和平衡自己躁動內心的過程。

慢慢拜著拜著,心裏面會平靜很多。

+++++++++++++++++++++++++++++++++++++++++++++++++++++++++
點蠟燭的問題,視乎你要的是坊間習俗,還是正信佛教的教育了。

習俗我不是很懂,還是說說正信佛教的教育好了。其實佛教裡面,每樣事物,表相下面,都是有實質意義的,術語叫做表法。光做形式,不具實質,那可能會事倍功半,這個不能不知道。所以有很多人說佛菩薩不靈,很可能就是只做了形式,沒有了佛教裡面實質。

燃香,供燈,點蠟燭等種種供具,種種供養,都是表法的。

香爐表什麼?香爐是燃香的,香代表信,信香;香代表戒定慧,戒定真香;香又表五分法身香,前面說過。所以你看到香煙繚繞,聞到香味,你就提醒:我要修戒定慧三學,我要修五分法身,那就是「光明照耀」。沒有燃香,你看的時候,香爐沒有香,你看到香爐,看到香爐就想到燃香。看到蠟燭,從前在佛菩薩形像面前供養燈明,供養油燈、蠟燭,那個表法非常明顯,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現代說的犧牲奉獻精神。現在都用電燈代替,是很省事又很乾凈,但是表法不太容易覺察到。所以你一定曉得,供具是教學的,必須要收到教學的效果。

看到這里,大概就可以明白,點蠟燭,能不能借火,這個在真正正信佛教裡面不重要了。

關於寺院,一般只要順時針右繞就好,右繞代表順法性,順應宇宙本質的規律。

拜佛菩薩,一般是三拜加一問訊。還是那句話,佛菩薩形象,都是表法的。寺院裡面種種,還是表法的。這個是形式和實質的問題,形式應該要能聯繫到實質,不然收效就可能很微了。

++++++++++++++++++++++++++++++++++++++++++++++++++++++++++++++++++
關於寺院裡面種種的表法

一般進門看到的是彌勒殿,供奉的是彌勒菩薩,造的像是布袋和尚的造型,笑嘻嘻的,笑臉迎人。他是下任佛。彌勒的名字是梵文音譯,意思是慈氏,示現出來表達的是慈悲、寬容、快樂。

旁邊兩邊兩個,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不是香港的四大天王,是天上的四大天王。

東方持國天王,拿著琵琶,琴無弦,因為弦在於人心,是為「心弦」,表法中道,彈琴,弦要不松不緊,做人亦如是。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關鍵都在中道之心弦。

南方增長天王,拿著寶劍,劍無鞘,隨時准備出劍,劍表示智慧,世人說的「慧劍」。揮慧劍,斬煩惱絲(世間說斬情絲,其實也一樣,令人煩惱的情才會令人去斬,令人歡喜的情沒人去斬的。)煩惱輕,智慧長,是為增長。

西方廣目天王,一手持寶珠,一手持龍(蛇),蛇無鱗,無鱗之蛇「不堅」,沒有鱗片的蛇,沒有保護,本不足以興風作浪,然蛇以勢嚇人,人自懼之,退縮不敢將其制服。蛇伸縮無定,表變化、迷惑等,寶珠,表不變、理智,以不變應萬變,以理智破迷惑。廣目,看到世間很多東西,面對變化萬千的世界,要有理智去判斷,去降伏,將其為自己所用,而不是被其迷惑,牽著鼻子走。

北方多聞天王,持寶傘,傘無骨,無骨之傘真正「善護」,傘是保護自己的,多聞就會聽到世間種種,訊息良莠不齊,要懂得保護自己,不為邪風所動,有骨的傘,遇到大風,會折,外表看似沒骨的傘,外圓內方,外面用懷柔的方法,不去正面沖突。四兩撥千斤,卸掉其力量,傘(人)心裏面其實有一根主心骨,心裏面非常篤信、安定,不為外境所動搖。

接下來一般是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薩,地藏菩薩表法「孝」(詳見《地藏經》),而地藏的名號,說的就是心地寶藏,人人皆有,真要種福,從心地裡面種,也就是從孝開始種福,才能有真實收獲。孔子《孝經》雲:夫孝,德之本也。有本源,才有後面種種利益。佛也說,好好奉養父母,是三世諸佛,(成佛)凈業正因。(《觀無量壽經》,凈業三福,第一福,第一句,孝養父母。)

有的寺廟還有供伽藍尊者(關公),表法「忠」,忠是孝的落實,不是愚忠,忠,看字就知道,心正,謂之忠,是你的心正,你的心不偏,你的心不斜,這叫忠;換句話說,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正知正見。

下面就是大雄寶殿,大雄,大英雄,什麼才是大英雄?不是歷史上建功立業,殺人放火比誰多的那些人,而是真正可以調服自己煩惱習氣,戰勝自己的人。南宋詩人謝濤《夢中詠史》曰:「百年奇特數張紙,千古英雄一窖塵;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義洽生民。」儒釋道三家的古聖先賢,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大雄寶殿裡面,一般供奉的是華嚴三聖,普賢菩薩 釋迦牟尼佛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表法「大願、大行」,《華嚴經》的最後一品,《普賢菩薩行願品》,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有願望就要有行動去落實,願望才能真實現。

文殊菩薩表法「大智」,一般持如意,如意頭是彎回來的,真有智慧,才懂得回頭,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從迷、邪、染中回頭,依靠覺、正、凈。回頭依靠,是為歸依(古文通假字作皈依)。

有智(判斷)、有願(方向)、有行(實行),才能證究竟圓滿佛果。釋迦牟尼佛就是究竟圓滿佛。

釋迦牟尼是梵文音譯,意思是能仁、靜默。

仁是不自私,「仁」是一個單人旁,這邊是二,是兩個人,想到自己就想到別人,儒家說的,己欲立而利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則勿施於人。做到極處就是佛家說的「無我」,為什麼能夠做到這個程度,佛真清楚,真明白,你我本是一體,何來你?何來我?就是道家說的「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也就是現代量子物理研究出來的「弦」,是構成所有人和一切的本質。

靜默,就是清凈、清涼,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總是妄念紛飛,心裏面波濤洶涌,焦慮燥熱,弄得自己一刻不得安寧,而靜默的心,水平如鏡,清凈無染,清涼自在,能照一切山河大地,所謂山來見山,無所不見。

大雄寶殿後面一般是觀音菩薩,觀音菩薩表法大慈大悲,慈者「予樂」,悲者「拔苦」。大者,無有分別,不論男女老幼,年齡國籍,信仰宗教,一律平等幫助救度。還有千手千眼觀音,表法眼到手到。看到了,立刻就加以幫助,表這個意思。

大概就先說一說上面這些吧,南無阿彌陀佛。

㈧ 怎麼拜佛比較正確


磕頭拜懺 ! 磕頭為主 ! 其他為輔!( 或放生)

就是給佛磕頭 家裡在佛堂就行 沒有佛堂的對著佛的照片也行或經書

亦或意想對西方極樂世界所有佛磕頭拜懺。磕頭時燒香與否自願的!!

磕大頭(五體投地)拜懺,了業最快了!比你念什麼都快很多了!!一般最少要磕10萬個!

磕頭懺悔:每念一聲佛號磕頭一次(念阿彌陀佛就行)或念誦八十八佛懺悔文

每天數量看自己體力,一般108個!一般1到2個月就會有明顯效果了!!

再有迴向文一定要對!!

看你的體力了 磕頭有小頭、中頭、大頭 效果不同的

小:跪著不起來 直接磕頭 上半身動

中:跪下磕頭 站起來 再跪下磕頭

大:就是五體投地那種了

注意功德迴向

迴向文是:願以此功德迴向給(出生在年月日的名字 說農歷生日)的歷代宗親,六親眷屬,歷劫、冤、親、債、主,錯殺,誤殺,故殺的一切生靈,人,非人等,願你們早日離苦得樂,脫離六道輪回,往生極樂世界。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三遍。


大迴向文:

願以此功德迴向給十方法界一切眾生,迴向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迴向三寶眾龍天,守護伽藍諸聖眾,三途八難具離苦,四恩三有盡沾恩.三遍

㈨ 拜佛的正確姿勢

1、肅立合掌,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注視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下蹲,右掌向下按於拜墊中央,兩膝隨即跪下。 3、左掌向下按於拜墊中央左方超過右手半掌處。禮佛時,兩腳尖勿移動或翻轉。 4、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六寸,額頭平貼於地面。 5、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此名「頭面接足禮」。 6、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掌心向下貼地,頭離地面或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 7、左掌舉回胸前,右掌著地將身撐起,與左掌合,同時兩膝起立。合掌依然。 8、三禮畢,合掌彎腰,垂至膝前,以左手四指包右手四指,兩大指相並,兩食指相合豎直,伸直腰舉至齊眉再放掌,此為問訊。 1.首先虔誠地合起雙掌,目光注視中指指尖. 2.然後向下彎腰約九十度,當要直起身子來時,合十的雙手也同時變換姿勢. 3.以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蓋住右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輕輕相接觸,食指尖也輕輕相接觸,食指與大拇指剛好略呈三角形狀。 4.此時,雙手的姿勢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薩供花一般,充滿了恭敬祥和 5.雙手維持這個姿勢經過胸前,一直舉高到眉心(但不觸到額頭),這也表示把佛菩薩供到頂上,有著虔誠、恭敬而謙虛的態度. 6.隨後再輕輕將手放下,到胸前回復合十姿勢,然後放下雙掌。 禮佛有七種者 一、我慢禮:謂依位次,無恭敬心,五體不具,如搗碓然。 二、唱和禮:謂心無靜想,見人則身輕急禮,人去則身惰心疲,蓋心散而口和也。 三、身心恭敬禮:謂聞唱佛名,便念佛想,身心恭敬,精無厭怠。 四、發智清凈禮:謂達佛境界,隨心現量。禮一佛,則禮一切佛。禮一拜,則禮法界,蓋諸佛法身融通故。 五、遍入法界禮:謂自觀身心等法,從本以來,不離法界,佛我平等,今禮一佛,即禮法界諸佛。 六、正觀禮:謂禮自性佛,不緣想他佛,以一切眾生,各有平等佛性故。 七、實相平等禮:謂上六種,有禮有觀,自他兩異,惟此一禮,無自他分別,凡聖一如,體用不二。 此中前三為事禮,後四為理禮。學佛者應依後五,莫依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