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青蛙是怎麼養殖的
一、池塘建設 青蛙養殖池塘分為孵化池和養殖池。 1.孵化池的建設 根據蝌蚪孵化數量來設定孵化池大小,通常孵化池面積要求在1畝以上。水體過小,水質不易穩定。 2.養殖池的建設 養殖池大小一般以200平方米為宜,東西走向,同時每個池塘均應設有進排水管道。池塘高40~50厘米,池塘中間有環溝,環溝寬約60厘米、深40厘米,中間留出3~5米寬的灘塗,供青蛙夏天上岸休息使用。 青蛙如何養殖?青蛙人工養殖技術 在灘塗上方布置遮陽網,高約80厘米,或種植撒播水稻,主要用於夏天遮陽、防高溫。每個蛙池之間用40目以上的網片分割開,高約1米。同時整個養殖場用圍網架起網棚,進行封閉式遮蓋,避免鳥類捕食青蛙。 二、孵化方法 青蛙繁殖時間一般集中在3—4月。每天清晨收集卵塊,應在產卵後2~3小時采卵。這時受精卵外的卵膜已充分吸水膨脹,受精卵可以在卵膜中轉位,從而使受精卵的動物極朝上,植物極朝下(受精卵動物極呈黑褐色朝向上方,植物極乳白色或淡黃色,朝向下方。)注意不要隨意翻轉卵塊,避免受精卵的植物極和動物極發生顛倒。 青蛙如何養殖?青蛙人工養殖技術 孵化池中可放置網箱進行孵化,網箱材料採用100目以上的尼龍網。架設網箱時,網箱上下全部固定,避免風吹導致網箱晃動,吃水深約50厘米。網箱中間放置塑料框,用於盛放卵塊。通常一個塑料框中放5~10個卵塊,每個卵塊約2000粒卵。若沒有準備充足的孵化池,也可將卵塊直接移至成蛙養殖池,此時的投放密度一般為每平方米投放0.2~0.5個卵塊。養殖池水位要保持最高水位。將卵塊投放於塑料框中,同時塑料筐固定在環溝中。
㈡ 如何養殖青蛙
你要准備一個通風的水箱子,你要分成陸地跟水喔,就是一半是泥沙,一半是水,那不然他的皮膚會變得很乾燥,會死,旁邊也可放水草等植物。食物是以活的昆蟲為主,死的話也可以你要用一條線在他面前晃阿晃阿,他才會吃喔。
斯文豪氏赤蛙、梭德氏赤蛙、金線蛙、虎皮蛙、貢德氏赤蛙、古氏赤蛙、腹斑蛙,進一步可以將他們分為兩類-流水蛙(前二者)、靜水蛙。
後者所需要的環境比較簡單,陸地與水池大約1比2,可先用較大的石頭或沈木先圍出一個水池的沿岸,再用砂石將陸地的部分堆高;水池的底層亦可鋪設細沙石,方便種植水草。水深差不多10公分左右就可以了,最好能在岸邊設計一些突出物,讓青蛙可躲在下面;此外,不能將水池邊緣全部做成峭壁,可選擇一邊做個斜坡,如果可以的話,找個沈木連接水池與陸地,會讓環境看起來更自然喔!
流水型的蛙類就比較麻煩,如果要設計出溪流的樣子更是難上加難,不過可以改用瀑布來取代,也可達到相同的效果。布置時,先決定瀑布的位置及流向,將瀋水的噴水口裝上水管,然後將石頭堆起來,堆到噴水口的高度,且能讓水流沿著石頭堆一層層的流下,所以最好選用扁平的頁岩石可以讓瀑布更有效果。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水位的高低,一定要高於瀋水馬達,且要隨時補充水位,不然馬達會抽不到水而燒掉;在堆石頭的過程中,可留一些石縫給青蛙躲,也可以塞一些蛇木塊種植蘚苔;當然,如果能夠加上一些沈木,更增加其原始風味。
相對於水蛙,"陸蛙″不需要那麼多的水,大致上放幾個小水盆就足夠了!但是針對不同的生活方式,還是可以將它們分為兩類:樹棲型(樹蛙、樹蟾)、底棲型(蟾蜍、小雨蛙)。
前者大多喜歡棲息在樹上,所以你需要替它們准備一個"挑高″的水族箱,然後選擇粗細不一的樹枝搭建樓中樓。樹枝的挑選有兩個技巧:1.已具有蘚苔或蕨類者、2.含有樹洞或外型奇特者;再搭配上石堆、倒木、落葉層,這樣可以讓環境更加自然。不過,為了避免食物分配不均,最好多放幾個食盆-甚至吊在樹枝間,讓更多的青蛙都有機會吃到。
底棲性的青蛙最容易布置,只需要有地方讓它躲、讓它鑽就好了!但是,也不能讓它們住得太寒酸,可以用石頭、樹皮堆出一個洞穴,再放一些落葉、腐植土,這樣也會變得很華麗喔!如果,你是要養小雨蛙的話,那一切設備都要小一號,而且禁止跟其他中大型蛙類養在一起(不然…),不過關於食物的來源,你就要傷腦經了!
養青蛙也是要看風水的,選一個"通風好、採光佳″的場所。這是因為青蛙非常怕熱,如果太過悶熱,它可是很容易生病或死亡,同時也對飼主比較好。若真的無法避免的話,記得裝個抽風扇喔。而採光佳?青蛙不是夜行性的嗎?沒錯,但是還是需要照照陽光,比較不會生病;不過,切忌不能被陽光直射到喔!只需要有反射的光線就夠了,這樣缸子里的植物也會長得壯壯的。
缸子-雖然說缸子是越大越好,但是太大的缸子在管理上十分麻煩。所以,如果是養小型的蛙類,如樹蟾、面天樹蛙,大約1呎缸就差不多了;再大一點的中型蛙類,如蟾蜍、澤蛙、白頷樹蛙,就需要2呎缸。如果是善於跳躍的大型赤蛙,如斯文豪氏赤蛙、金線蛙,才要考慮用3呎缸。另外,市面上有賣一種塑膠材質的"採集飼養箱″,方便清理與攜帶;但是用久了,表面會霧掉,就不容易觀察了,而且因為移動容易,也就容易摔破。
蓋子-除非你只打算養蟾蜍,否則最好還是做一個蓋子,以免青蛙"跳出來″或"鑽出來″。如果是養樹蟾、樹蛙的話,蓋子就必須密和一點,不然它們一鑽就出來了!此外,最好加裝紗網,不然很容易將青蛙悶住。如果是用較大型的缸子,每次餵食都要將蓋子取下,又怕青蛙趁機"落跑″,相當麻煩,建議在蓋子上做個小門,這樣會變得很方便喔!
砂石、石頭、沈木
墊料-就是用來布置環境的材料,可以用砂石或泥土。前者的好處是方便清洗,也比較乾凈;而用泥土來布置的話,會比較像自然的環境,種植植物效果佳。也可兩者兼用;或兩者都不用,這樣更方便清理,不過要放一些供青蛙躲藏的地方,以及一些小盆栽喔!另外,可以鋪一些水苔保持濕潤。當然,如果有大小不一的石頭,和枯木樹枝的話,那會讓整個環境更加的自然。
水盆-你也知道,青蛙是不能沒有水的,不過對於水的需求,各種蛙類有所不同。如果是"水蛙″,如:古氏赤蛙、斯文豪氏赤蛙,水就要多一點,最好以整個缸子都是水,再利用石頭、砂石鋪成陸地。相反的"陸蛙″,如樹蛙、蟾蜍,就不需要太多的水,僅需要放個水盆就夠了,同時最好將水盆埋在地下,以方便青蛙的進出。
植物-青蛙當然不想住在水泥叢林里啊!建議一開始用小盆栽,或者種一些很耐活的植物,如:黃金葛、山芋;接著可以種一些蕨類、蘭花。如果,你布置了一個"靜水域″的環境,還可以種一些水草喔!當然,光線不足的時候,最好裝個太陽燈,可以讓植物長得壯壯的。
過濾-如果打算布置一個水域的環境,又不想常常換水,那你最好裝一台"瀋水馬達″。裝置的時候有個原則:隱藏得越好越美觀,但是到時要清洗濾心就越麻煩,工程越浩大。只要裝的時候花點巧思,過濾器還可做出瀑布及溪流的效果喔!
食盆-就是用來放青蛙食物的容器,選擇一個大小適中、深淺適宜的塑膠盆就可了。食盆如果小到僅容一隻蛙進去,那你會發現食物常常被特定幾只貪吃鬼吃光;反之,太大的食盆則太占空間且看起來就很突兀,若是可以多放幾個在不同的地方,則可讓更多的蛙都有機會吃到。太淺的食盆很容易讓活餌自行爬出來;而太深的食盆,則使青蛙不容易看到活餌,且食盆不易隱藏。"隱藏″?不怕青蛙找不到嗎?別誤會,我指的是將食盆埋在地下,盆口與地面對齊,或者用樹枝石頭將食盆外圍墊高,讓青蛙經過旁邊時可以看得到。不然可以做個小實驗,用個透明的塑膠盆放幾只麵包蟲,你會看到青蛙一直撞塑膠的外壁而吃不到,就是不知道如何爬進去。所以,為了避免這情形,還是將食盆稍微埋低一點,讓青蛙容易進出比較好!
所有兩棲動物中,蛙類是在外型及體色上最富於變化,又被飼養最多的一類.它們的棲息地不但是在陸地上,在樹上或在水中都所在多有.蛙類也是兩棲動物中唯一會被人類當做佳餚的種類.原產非洲的牛蛙就是主要的食用蛙.蛙類的生活習性與幼體的變態進化模式其實都是十分吸引人的特質,而所有蛙類身上都會分泌天然的抗生素, 所以蛙類的皮膚幾乎是不會感染病菌的.不過一旦受傷或是感染,也比較難治癒.蛙類在歐美日等先進國家早已風行多年,台灣飼養兩棲類的風氣才逐漸萌芽,相信隨著 愛好兩爬人口的增加,蛙類的興起也是指日可待的.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㈢ 如何養殖青蛙
1、孵化池的建設:根據蝌蚪孵化數量來設定孵化池大小,通常孵化池面積要求在1畝以上。水體過小,水質不易穩定。
2、養殖池的建設:養殖池大小以200平方米為宜,東西走向,同時每個池塘均應設有進排水管道。池塘高40~50厘米,池塘中間有環溝,環溝寬約60厘米、深40厘米,中間留出3~5米寬的灘塗,供青蛙夏天上岸休息使用。
3、青蛙常規養殖方法下產量約為每畝4000-7000斤左右,產量主要取決於青蛙品種、當地氣候環境、養殖密度、養殖技術掌握程度及養殖經驗等。
(3)怎樣養青蛙視頻教程擴展閱讀:
養殖青蛙注意事項:
1、青蛙在養殖的過程中要注意進行分池飼養,並且要經常對青蛙的生長情況進行觀察,根據青蛙的生長情況,科學的進行密度調整。
2、青蛙養殖的密度不宜過大,否會很容易出現爭食或打鬥的現象,如果養殖密度過大,對養殖環境的污染也是比較大的,所以每平方米最好是飼養二十到五十隻左右。其次就是青蛙在分群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強弱進行,這樣方便後期的催肥。
3、青蛙對水質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所以我們在養殖的過程中要對水質進行嚴格的管理。如果採用的的露天池塘死水養殖的話,需要經常的進行換水,如果是活水養殖或流水養殖,則需要適當的增加水流的速度,達到改善水質的作用。
㈣ 怎麼養青蛙
養殖青蛙首先需要建設一個養殖池,養殖池需要分成很多個區域,比如有產卵池,也有蝌蚪池等等。一般選擇比較陰涼避光的地方建設,使用長形的水泥池或者是土塘作為地址。在建設的時候,注意在兩邊一定要建設遮光板,同時也要設立防逃網,避免青蛙跳出逃走。一般的情況下,每平方的水池可以飼養四十隻左右的成年青蛙,池塘中國可以放入一些浮萍和漂浮類的水草,比如水葫蘆和水花生。如果是培養蝌蚪的池塘,可以不用留陸地,幾乎全部使用水泥池都行,僅僅提供一定的緩坡,可以讓蝌蚪棲息使用。
在選擇種蛙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那些第二次產卵的青蛙,因為第二次產卵的青蛙,授精成功率是比較高的,等到第三年之後,受精率又開始下降了,所以就需要淘汰重新選擇了。所以一般兩年就要選擇一批新的種蛙,這是比較麻煩的一個事情,所以在這個環節上,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和人力進行挑選。為了方便管理和辨認,最好選擇體型較大,同時活動力較強的作為種蛙。
一般的情況下,青蛙都是在春末夏初的時候,就開始產卵了,越是靠南的地區,產卵的時間就越早,一般在四月份的時候,是產卵的高峰期。種蛙的交配和產卵和水溫以及深度都有著非常大的聯系,根據測試顯示,在水溫超過了十五度以上的時候,種蛙才開始抱對。所以二十度左右,是產卵最佳的溫度。
在孵化的時候,要注意水溫保持穩定,最好控制在二十度以上,但是不要超過二十五度,平時換水的時候,就要輕手輕腳,避免驚動孵化的卵。在孵化之後,大概五天左右,就會形成自己游動的小蝌蚪了,這個時期就可以投喂粉料了。飼料投喂以每天吃完為主,不要一次性投喂太多,否則會污染到水質。
㈤ 青蛙怎麼養
青蛙有著兩只大眼睛,很討人喜愛。可是有些人飼養青蛙時,是把青蛙飼養在空瓶子或者小魚缸里的,也不知道如何讓青蛙進食,導致青蛙死掉。網上的資料也大多是飼養地棲蛙類和樹棲蛙類的,那麼今天來教教大家,如何飼養水棲蛙類。
工具/原料
水棲型青蛙若干
方形缸一隻,一些石頭和植物(有潛水泵就更好了,不至於換水時讓青蛙受驚)
確認。一般我們身邊的水棲型蛙類有黑斑蛙和金線蛙。金線蛙的樣子是第一張圖片,黑斑蛙是第二張圖片。一般水棲型青蛙的特點就是善於游泳和跳躍,而且不像樹蛙那樣喜歡用吸盤趴在樹枝上。
開缸。確認你的青蛙就是水棲蛙時,就可以根據習性開缸了。水棲型青蛙的生活環境里水的比例特別多,陸地部分只要很少就可以了。所以你可以使用一些石頭壘在一起,使石頭的頂高出水面,讓青蛙能在上面呼吸和休息。青蛙需要一些能夠躲避的地方,讓他們有安全感就可以解決不開食的問題,你可以用板狀石頭搭建簡易洞穴,多種植一些水草,讓青蛙能快樂地生活。
餵食。青蛙的眼睛十分靈敏,但是它是不能夠發現不動的東西的,所以青蛙吃活食。(不能接受蟲子的童鞋請勿飼養青蛙)強力推薦麵包蟲,高蛋白,是許多蛙類的理想美食。餵食青蛙的地點最好固定,可以使用一個小盤子放在陸地上,把蟲子用鑷子丟在上面。(如果陸地太小可以丟在漂浮的水草上,要保證青蛙看到,不然蟲子會沉下去污染水質)青蛙的餵食頻率是3~4天餵食一次。
4
冬眠。青蛙是需要冬眠的動物,那麼如何讓青蛙人工冬眠呢?當環境溫度底於15攝氏度時,把青蛙放進裝滿泥土的容器里(注意不要讓青蛙越獄了)因為天氣冷,青蛙的本能會使它鑽進泥土裡冬眠。青蛙冬眠時不要將容器移動到更溫暖的地方,否則會讓青蛙錯誤地醒來,打擾青蛙。青蛙冬眠時記得多向泥土中噴水保持濕潤,不要讓青蛙乾死了。待到春天氣溫回升,青蛙從泥土裡爬出來,把青蛙重新轉移到缸內飼養。
方法/步驟
㈥ 怎樣養青蛙
您好!歡迎您的咨詢,現回答您的問題:
青蛙的養殖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活習性
青蛙棲息池塘、水溝小河的岸邊草叢及稻田中,捕食昆蟲,主要是農業害蟲,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白天一般隱匿在草叢或水稻田內,晚黑和清晨出來活動。蛙在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鑽入水邊或泥土中進行冬眠,翌年春季(長江流域3月上旬)出墊活動,一般4~7 月份進行每殖。雌蛙一次可產卵34個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蚪生長到了一定程度開始變態。
二、養殖池的建造
青蛙養殖池分為產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選擇既潮濕又溫暖避陽的地方,以長形水泥池或土池為宜。野外大池4×6米為一單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為宜,池深一般1米,設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池面必須設有遮蔭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飼養40隻成蛙。青蛙養殖池採用土池、磚池、稻田均可,關鍵在於防逃。有條件者可砌磚圍牆,亦可網圍,一般1~1.2米高。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陽的一邊堆成土堆供青蛙陸上棲息地,而且約佔全污的1/3。土堆上種植青草或農作物。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陸地面積,供變態後的幼蛙登陸。蝌蚪池以水泥池為好,池壁坡度宜緩,以供蝌蚪棲息。
三、飼養管理
(一)蝌蚪的飼養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飼養必須從人工采卵後養育孵化,出膜後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網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養600~800尾。蝌蚪孵出後第4天開始人工投餌,蝌蚪需經一周飼養後移入飼養池。大約20~30天後逐步以紅蟲、水蚤、蠅蛆為主食,也可以豆漿、豆渣、豆餅粉、小球藻為主食,加喂一定的魚粉可促其生長。一般每萬尾用15個熟雞蛋揉碎帶水潑喂1~2次。第5天後,改用豆漿、麥麩、豆腐渣配合飼料或米糠及魚粉等飼料,每天投入1~2次,飼料投放在餌料台上,粉末狀餌料先用水調成粘稠狀再潑喂。
蝌蚪的管理:當發現池水中有氣泡或水質有腐臭味時要立即換新水,一般每3天換一次,天氣乾旱多日,連續高溫時,每2天換一次水。
變態期管理:蛙卵孵化後70天左右變成為幼蛙。蝌蚪從出現前肢到完全變態的這一階段時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給,靠肺呼吸空氣,並開始躍出水面登陸棲息,當有90%以上蝌蚪變為幼蛙時,即可移入幼蛙池飼養。
(二)幼蛙的飼養管理
強化馴養:用高密度集中圈養可按每平方米100~150隻的密度,圈養在內壁光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餌料台,池內不設陸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採食和棲息。
誘餌馴食:先用鮮活誘餌料喂1~2天,第3 天開始在誘餌中添加20%的人工飼料,以後逐日加大比例,10天後增加到80%「活餌」料,主要有蚯蚓、蠅蛆、小魚蝦、昆蟲、蠍牛和泥鰍等;「死餌」是指蠶蛹干、動物內臟及配合飼料等。以動帶靜,「死餌」活化,最後過度到完全攝食人工餌料。同時要求投料定時、定量、定位。投料時間,春、秋季在中午前後,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時左右幼蛙吃完。體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餌量應占體重的6~8%;體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餌量應占體重的8~10%。餌料要求新鮮、干凈和富有營養。
篩選分級與分養:幼蛙馴養20~30天時,應放乾池水,並將大規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隻密度轉入成蛙池飼養;小規格幼蛙仍留原池馴養。採用飼餌、室內立體、多層箱籠密集養殖,是養殖青蛙的一種新方法。將青蛙養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進行小型養殖產量極高,每平方米可養殖數百隻,一般從孵化到成蛙,只需5個月時間。
(三)成蛙的飼養管理
幼蛙轉入成蛙池後,青蛙攝食量大,生長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產量的重要時期,除供應充足的餌料,蝌蚪變態成蛙時即需增加動物性飼料的飼喂,主要是人工培養的蠅蛆、蚯蚓、紅蟲、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餌。在活餌不足的情況下,可搭配混合飼料,如用菜子餅(粉狀)60%、米糠(或麥麩)30%、大豆粉5%、魚粉5% 配合均勻效果較好。蝌蚪活躍在水中,5天以後可供給精飼料,為豆漿、蛋黃、水蚤、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此外,在土堆上養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灑上一些濃度為3~5%的石灰水,蚯蚓即會傾巢而出,充當蛙餌。還要適量喂些配合飼料,並要及時分養,調整飼養密度。成蛙飼養1個月後,蛙體重量達100克時,飼養密度每平方米30隻,2個月後改為每平方米10~15隻。再經短期飼養,即可成為商品蛙上市。
四、繁殖技術
青蛙的飼養技術關鍵是人工繁殖,因為野生田蛙常有一種雙槽蚴的寄生蟲寄生在蛙的肌肉中,採用人工產卵隔離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該病。按每3平方米約1組種蛙密度進行投種(在5月份以前投入較好)。種蛙要求個體肥大,開產1~2年的親蛙為佳。雌雄混合放養比例為3:1,放養密度相對比肉蛙少。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約需時三年。
種蛙管理:加強蛋白飼料的飼喂,以蚯蚓為主,誘蛾蟲為輔。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當水溫穩定在22℃左右時即作好產卵孵化的准備( 此時雄蛙鳴叫不停)。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產卵很多。一般雌雄抱對於水草上產卵。蛙卵呈淺黃色,圓形,成片附於膠質卵膜浮在水草上,極易識別。
(一)產卵:人造產卵場需要靜水區,一般採用籠式產卵法,即將蛙強制在籮筐或籠子里產卵。雌雄蛙以1∶1的比例,20平方米的產卵也可放5個產卵筐或籠,池水深度應保持在10~15厘米,水溫應保持在10℃~11℃,為了使孵化率提高,可將卵片用圍網護起來,以免親蛙干擾後下沉。
(二) 孵化:蛙受精卵在孵化期間的溫度應保持在20℃~28℃,主要是自然孵化;也可採用塑料薄膜覆蓋孵化法和無水孵化法。一般經過3~5天即可全部孵化蝌蚪。初生蝌蚪依賴於卵膜才安全生存,不要隨便攪動池水,待所有青蛙產卵後,即將青蛙抓出池,以免干擾孵化及蝌蚪生存環境。卵孵化5天後可供給精飼料,如豆漿、蛋黃、水蚤及水中浮游生物,每天喂給2次,但投餌數量不宜太多,以免水質惡化,引起蝌蚪死亡。蝌蚪經1周飼養後即可移入飼養池飼養。
以上回答,僅供參考。
㈦ 野生的青蛙怎麼在家養能活
1、容器:在家裡養殖青蛙,首先需要有一個合適的容器。可以用水族箱,而且最好用一半水一半陸地的水族箱,這是因為青蛙屬於兩棲動物,它們有時候需要到陸地上生活,有時候則需要到水中生活。在水族箱的底部還需要放置一些墊底的材料,礫石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加水讓礫石濕潤一些。
2、食物:給青蛙餵食也是一個重要任務。由於青蛙的眼睛構造比較特殊,所以需要給它們喂活的昆蟲才可以。蟋蟀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其它的爬蟲也是可以的。剛開始喂的時候可以根據它們的意願來決定餵食的數量,之後就可以根據青蛙的食量來喂。
3、溫度:青蛙對周圍的溫度也是比較敏感的,不過不同的青蛙對周圍溫度的具體要求是不同的,所以養殖者需要根據青蛙的具體要求來調控。
4、光照:青蛙還需要每天曬曬太陽,所以可將水族箱放置在有適當光線照射的地方。若遇到陰天下雨的天氣,則可以用紫外線燈來適當補充光線。
5、衛生:保持好衛生也十分重要,這就要求養殖者定期將水族箱清理一下,並且給它們提供清潔的水源。
6、疾病防治:青蛙有時候會因為食物不適宜或者環境太臟亂而生病,所以養殖者還得定期觀察青蛙的狀態,發現症狀及時治療。
㈧ 冬天青蛙怎麼養
先用鮮活誘餌料喂1到2天,第3天開始在誘餌中添加20%的人工飼料,以後逐日加大比例,10天後增加到80%活餌料,主要有蚯蚓、蠅蛆、小魚蝦、昆蟲、蠍牛和泥鰍等;死餌料是指蠶蛹干、動物內臟及配合飼料等。最後過度到完全攝食人工餌料。體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餌量應占體重的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體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餌量應占體重的8%-10%。篩選分級與分養:幼蛙馴養20到30天時,應放乾池水,並將大規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到80隻密度轉入成蛙池飼養;小規格幼蛙仍留原池馴養。
採用飼餌、室內立體、多層箱籠密集養殖,是養殖青蛙的一種新方法。將青蛙養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每平方米可養殖數百隻,一般從孵化到成蛙,只需5個月時間。
㈨ 家養青蛙方法
1.首先要准備一個大點的容器,把容器用擋板稍微隔一下,一邊放點水,一邊放點沙石和泥土。
(9)怎樣養青蛙視頻教程擴展閱讀:
青蛙:
青蛙(Frog)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
絕大部分青蛙通過體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體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種青蛙進化至體內受精,部分會把受精卵排出體外孵化成蝌蚪。但青蛙在動物學上特指的是黑斑側褶蛙。青蛙一向被認為是卵生動物,不過科學家發現,一種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雨林的青蛙能夠產下蝌蚪。這種青蛙是全球6000多種青蛙中唯一一種能夠「下蝌蚪」的青蛙。
蛙體型較苗條,多善於游泳。 頸部不明顯,無肋骨。前肢的尺骨與橈骨癒合,後肢的脛骨與腓骨癒合,因此爪不能靈活轉動,但四肢肌肉發達。最原始的青蛙在三疊紀早開始進化。現今最早有跳躍動作的青蛙出現在侏羅紀。因為青蛙是以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因此必須棲息於水邊。中國的蛙類有130種左右,它們幾乎都是消滅森林和農田害蟲的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