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視頻軟體 » 琉璃怎樣做架子視頻播放
擴展閱讀
兼職閑魚怎樣注銷賬號 2025-01-12 23:30:38
微信怎樣傳圖片文件夾 2025-01-12 23:14:01
電腦怎樣保護眼睛 2025-01-12 22:57:54

琉璃怎樣做架子視頻播放

發布時間: 2022-05-16 23:59:27

Ⅰ 什麼叫琉璃,是怎麼製作的

http://ke..com/view/29975.html?wtp=tt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Ⅱ 琉璃的製作步驟

(一)造型設計

將設計創作理念繪成平面設計圖稿,再雕塑立體原型.為了有完美的比例與美感,每一筆一刀都必須極其精準細膩.

(二)制硅膠模

在原型的表面塗上硅膠並以石膏固定外型,再製成硅膠陰模.

( 三)灌制蠟模

灌入熱融的蠟,待其自然冷卻成型為陽模,其中鏤空與倒角的細節轉折處必須靠細心、耐心與雙手的巧勁小心拆取.

( 四)細修蠟模

將蠟陽模、毛邊、氣孔細心修補.

(五)制石膏模

將耐火石膏灌鑄在修飾後的蠟模外,製成含蠟石膏模,再以蒸汽加溫脫蠟,即成耐火石膏陰模.

(六)進爐燒制

將石膏模與配置好的玻璃料放進爐內慢慢加溫到1000C左右,水晶玻璃軟化流入石膏模內成型.

(七)拆石膏模

待其降溫冷卻後從爐內取出,小心拆除石膏模取得琉璃作品粗胚.

(八)研磨、拋光

將作品不斷重復地研磨、拋光,直至使琉璃的光澤透射出來,展現晶瑩的質感,即可完成作品.

(2)琉璃怎樣做架子視頻播放擴展閱讀

琉璃傳說:

在上古傳說中,天空裂開了一個洞,女蝸為了拯救天下生靈,於是決心補天。她從汾河裡撈起了許多五色石頭,把堅硬的五色石用烈火燒熔,然後用色彩繽紛的熔漿將天上的窟窿補上,挽救了這場災難。這里的五色石,就是琉璃的別名,五色玉。

雖然這是一則傳說故事,但是卻道出了琉璃的製作原理:通過熔煉石頭,冷凝以後便形成了晶瑩剔透的琉璃。那麼在古代的中國,是誰最先煉制出了琉璃呢?據考究,古代琉璃的發明者應該是善於煉金,煉丹的道士。

在一次無意間的煉制中,道士們將富含二氧化硅的石英和銅,鉻等致色元素一起投入了燃燒著烈火的丹爐中,出爐冷凝以後,爐底便出現了五光十色的琉璃。成語「點石成金」最初所指的便是道士們利用礦石煉制出金銀的故事。

Ⅲ 琉璃的製作全流程

【琉璃的製作過程】

(一)造型設計 將設計創作理念繪成平面設計圖稿,再雕塑立體原型。為了有完美的比例與美感,每一筆一刀都必須極其精準細膩。
(二)制硅膠模 在原型的表面塗上硅膠並以石膏固定外型,再製成硅膠陰模。
(三)灌制蠟模 灌入熱融的蠟,待其自然冷卻成型為陽模,其中鏤空與倒角的細節轉折處必須靠細心、耐心與雙手的巧勁小心拆取。
(四)細修蠟模 將蠟陽模、毛邊、氣孔細心修補。
(五)制石膏模 將耐火石膏灌鑄在修飾後的蠟模外,製成含蠟石膏模,再以蒸汽加溫脫蠟,即成耐火石膏陰模。
(六)進爐燒制 將石膏模與配置好的玻璃料放進爐內慢慢加溫到1000C左右,水晶玻璃軟化流入石膏模內成型。
(七)拆石膏模 待其降溫冷卻後從爐內取出,小心拆除石膏模取得琉璃作品粗胚。
(八)研磨、拋光 將作品不斷重復地研磨、拋光,直至使琉璃的光澤透射出來,展現晶瑩的質感, 即可完成作品。
(九)簽名、包裝 確認琉璃作品完善後鐫刻簽名、包裝完成。

Ⅳ 琉璃瓦防雷支架怎麼做

琉璃瓦防雷支架用的弧形避雷支撐架。本實用新型涉及避雷支架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琉璃瓦屋面用的弧形避雷支撐架。

背景技術:

避雷針,又名防雷針、接閃桿,是用來保護建築物、高大樹木等避免雷擊的裝置。在被保護物頂端安裝一根接閃器,用符合規格導線與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網連接起來。傳統的避雷針支撐架,不適用於有防水要求的屋面,需借用電動工具引孔,安裝時容易破壞已完成面層。

穩定性差,易松動、搖晃、脫落,難以拆卸,無法滿足使用需求。

雖然《建築物防雷設置安裝》(99[)501一1)中有明確實例,但由於標准圖集中避雷帶安裝方式存在缺陷.在參考雷電災害嚴重地區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建議採取以下技術措施,提高接閃靈敏度。

①首先強調安裝在女兒牆頂外側的重要性.距外沿距離小於或等於15cm,樓頂有天溝

時避雷帶應敷設在天溝外側女兒牆上。支持卡高度15—20cm,間距以80—100cm為宜,拐彎處為30cm。

②在建築物陽角拐彎處的避雷帶上安裝短避雷針。

③把陽角拐彎處的避雷帶向兩個方向平直順延,超出牆體外側5—10cm形成閉合圓形連通狀。

④復式樓露台或女兒牆上有欄桿時,欄桿可靠接地後代替避雷帶。

⑤樓體外側的頂層陽台應有防雷措施,最好在邊沿明敷避雷帶;低層建築時可利用

結構內鋼筋暗敷接閃器。

⑥讓避雷帶真正發揮其防雷接閃功能,有效地避免類似雷擊事故的發生。

Ⅳ 琉璃的製作工藝是怎樣的

琉璃是以人造水晶為原料,採用脫蠟鑄造法燒制而成。其主要過程是將人造水晶加熱到近1000℃的高溫使其具有流動性,流入預先制好的石膏模殼內成型。由於石膏模殼是經由加熱脫除蠟模而製作,故稱脫臘鑄造。其主要流程如下:
1、創作設計
2、雕塑原型
3、膠模製作
4、翻樹脂模
5、樹脂模打磨拋光
6、翻制硅膠工作模
7、澆注蠟模
8、蠟模修整
9、澆制石膏模
10、蒸汽脫蠟
11、修整石膏模
12、選配色料
13、進爐燒鑄
14、拆除石膏模
15、切割粗磨
16、細修拋光
17、質檢包裝
這只是原理上區分開的幾大主要工序,在製作過程中,有數十道工序,而且主要依靠手工製作,一模一件。不僅工序繁復,且生產周期長,大些的作品僅燒制過程就需20多天。
在所有這些工序中,最難把握的還是在爐窯中燒制這道工序,爐溫曲線稍有不合理,燒出的就可能是一爐廢品。且不同造型的作品,其爐溫曲線也很不相同。如果掌握技術的火候不夠,一件新作品可試燒好幾爐也不能保證成功。
由於琉璃製作的不易,每一件作品都是用心力、體力與時間的消耗精雕細琢打造而成,故而成為倍受珍惜.

Ⅵ 明代的琉璃製作過程是怎樣的

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記載了當時琉璃製作的全過程。

根據明.曹昭《格古要論》記載:「罐子玉,雪白罐子玉系北方用葯於罐子內燒成者。若無氣眼者與真玉相似。」可見是將琉璃稱為「罐子玉」。

如一件明代的琉璃釉大罐,高20厘米,口沿9.5厘米,底足14厘米,器形規整,琉璃釉色純正,滿身的開片非常漂亮,身上有些燒制的窯點。明嘉靖《青州府志》記載:

琉璃器,出顏神鎮,以土產馬牙、紫石為主,法用黃丹、白鉛、銅綠焦煎成之。珠穿燈、屏、棋局、帳鉤、枕頂類,光潤可愛。

從這里可以看出,當時所生產的琉璃簾已經可以顯示出「光瑩可愛」的光澤,作為較次技術生產的珠穿燈、屏風、棋子已經成為雅俗共享的實用器具。

《益都縣志》載:「其器用:淄硯、琉璃、瓷器。顏神鎮居民獨擅其能,鎮土瘠確而民無凍餒者以此。」顏神鎮,就是山東博山,這里發現了元末明初的琉璃作坊遺址,經論證,為國內最早的古琉璃窯爐遺址。發現大爐1座、小爐21座。

大爐的用途是礦石熔化成玻璃汁,小爐則是每座生產一種產品,其產品主要為簪、珠、環等。如在博山遺址中,即發現了大量的琉璃簪、珠、環等。

根據在遺址中發現的瓷器特點和一枚「洪武通寶」銅錢,認定該遺址年代應為元末明初。在該遺址下面的文化層中,發現有瓷器、瓷窯窯局和「開元通寶」、「政和通寶」、「至和元寶」銅錢各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