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篇文章弄懂什麼是虹膜識別
美國智庫 Acuity Market Intelligence
曾發表過一份《生物識別的未來》報告,報告顯示,虹膜識別技術將在未來10—15年迅速普及,並佔全球生物特徵識別16%的市場份額,虹膜識別產品總產值也將達到35億美元。畢竟無需贅言,在智能手機之外,未來整個IOT產業的崛起理論上都可被視作虹膜技術普及的基石——你知道,當萬物互聯時代來臨,數據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人們都在企盼一種與機器更安全的交互方式。
拜好萊塢所賜,如下場景早已被視作未來理所當然的一部分:某Boss級人物神色淡定或慌張地進入實驗室等神秘部門,他只需要「看一眼」屏幕即可來去自如。事實上,虹膜識別並不是一個初生事物,基於虹膜掃描識別身份的理論認知可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並於90年代逐漸實現商業化落地,如今也已應用在諸如金融,政府,機場和軍方等現實中貌似類似「神秘部門」的地方。但如你所知,人類歷史的底層驅動力永遠都是技術以及讓技術大范圍擴散的商業,遵循著與計算機,互聯網,智能手機等顛覆性技術的相似步伐,如今虹膜識別也正在從特定領域推廣至普通消費人群之中。最直觀的例子當然來自三星剛發布的Galaxy
Note7,這是虹膜識別技術第一次被添置在真正意義上的主流旗艦智能手機之上。
在不少人看來,考慮到三星之於手機產業鏈的掌控力和號召力,與去年富士通ARROWS NX F-04G以及微軟Lumia
950XL等小眾機型對虹膜識別的倉促不同(譬如識別時間過長),三星的入局有望起到某種帶動之力——據報道,三星的加入甚至讓與虹膜識別相關的企業股票也一度飄紅。技術的成熟當然是另一方面。古往今來,人類一直對「精準識別身份」心嚮往之——而有理由相信,愈到未來,安全地告知機器「我是誰」這件事就愈加重要。
而在這件事上,至少看起來,虹膜識別可以做到更多。
你的唯一
大體而言,在所有常規生物特徵識別(包括指紋,人臉,虹膜,聲音,掌紋等)當中,由於虹膜自身的精準性,防偽性,唯一性,穩定性,主流學界通常認為虹膜是比指紋或者面部識別更「高級」的識別方式,要知道,相比於指紋0.8%,人臉2%左右的誤識率,虹膜識別低至百萬分之一的誤識率看起來幾乎沒有任何蠱惑性。
那到底何為虹膜?人眼結構由鞏膜,虹膜和瞳孔三部分構成,虹膜即是位於其他二者之間的圓環狀部分,屬於眼球中層,負責自動調節瞳孔大小,從而適應不同光照環境。而交叉錯雜的細絲,斑點和條紋等細微之物構成虹膜大量獨一無二的信息特徵,也因此具備了某種與生俱來的不可復制性(順便一提,虹膜的唯一性同樣存在於同卵雙胞胎身上,後者DNA信息重合度非常之高),其復雜度遠超如今在智能手機普及的指紋識別,有研究表明,虹膜識別准確性是指紋識別的1萬倍。
可想而知,細小的動態特性讓偽造虹膜變得幾乎不太可能,至少目前,無論照片,假眼,乃至在隱形眼鏡上列印(對了,當眼球剝離人體,虹膜也會隨瞳孔放大從而失去活性),都幾乎沒辦法欺騙機器對於主人虹膜的信賴。
而極強的穩定性是虹膜用於生物識別的另一利器。任何人在胎兒發育階段形成之後,虹膜即終生保持不變,且幾乎不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干擾——在眼瞼的庇護下,它不易受到外傷侵襲,更重要的是,目前看來,諸如紅眼病,白內障,青光眼,沙眼結膜炎,近視眼手術這些常見的眼部侵擾都無法影響虹膜自身紋理。這意味著,虹膜不會出現指紋解鎖時易磨損,靈敏度低,蛻皮或者潮濕而致使手機無法識別的困擾。
另外,最後想說,相較於指紋,虹膜中遠距離的非接觸式採集無疑要衛生許多。
怎麼用
很好理解,虹膜識別技術能將虹膜信息特徵轉為密碼儲存。
在具體的實現路徑上,拿Note7來說,在前置鏡頭同側增加了IR
LED與虹膜攝像頭,在識別過程之中,前置攝像頭輔助虹膜攝像頭確定持機者的大體輪廓,再經由IR
LED發射紅外光源(虹膜識別無法用最常見的彩色可見光感測器,要用獨立的紅外感測器,以保證能為暗光下使用),虹膜攝像頭通過光源掃描持機者虹膜信息,然後將虹膜信息轉為編碼,與已知密碼進行比對,以最終決定是否解鎖。通常來說,相比錄入指紋時的繁瑣,初次錄入虹膜要迅捷許多,大概只需要幾秒鍾;而當用戶試圖用虹膜解鎖手機時,根據視頻演示,雖不比指紋,但仍談得上靈敏。
而直覺便知,虹膜識別的應用場景可被延伸至屏幕解鎖之外,譬如Note7提出的一種場景方案是新增了一個「安全文件夾」,通過虹膜解鎖存放一些包括應用,照片,便簽在內的私人數據或信息(你知道,每個人都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小秘密),讓其獨立於其他手機數據之外,唯有虹膜可以打開,算是上了份雙保險。
在我看來,這一功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回應了業界對於虹膜識別普及性的擔憂——事實上,至少在現階段,作為科技急先鋒的虹膜識別與已然成熟的指紋識別並非取代關系,而更接近於不同場景中的互補或進階,Note7的安全文件夾即是如此,你大可將其視作指紋之後的第二道安全防護,電影里出入神秘部門也得布防重重關卡不是?
嗯,在告知機器「我是誰」這件事上,人類經歷了各種密碼,數字證書,硬體KEY(譬如U盾)等多種方式,有理由相信,身份識別的下一幕很大程度上將由虹膜等生物特徵識別完成。其實追溯人機交互歷史,一個清晰的脈絡是:主流計算設備的每次形態改變,必然伴隨著人機交互難度下降,而隨著虹膜等識別技術的完善,人類與機器之間的「信任關系」勢必將邁向一個新篇章。
未來由現實鋪就,而「未來已經來臨」。在科技領域,未來十年將會令過去的十年黯然失色,但願這其中會有生物識別技術很大的功勞。
❷ 三星Note7刷眼攻略 起底虹膜識別黑科技
【IT168 評測】三星最新的財報顯示,由於Galaxy S7強勁的銷售表現,第二季度凈利潤達到5.83萬億韓元(約51億美元),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成就了兩年來同期的最佳利潤。手握這樣一份耀眼的成績單,即將發布的Galaxy Note7如何再續輝煌,就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根據最新的曝光信息來看,三星Galaxy Note7應該已經做好了准備,除了曲面屏、S Pen這樣傳統優勢的繼續鞏固,增添的虹膜識別成為備受關注的新特性。聯想到科幻電影中刷眼解鎖的鏡頭,而這種情景馬上就要在手機上實現,心情難免有一些小激動,那麼虹膜識別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技術,未來究竟能為我們帶來什麼?下面就帶您了解這項酷炫的黑科技。
什麼是虹膜識別?
在談具體的虹膜識別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虹膜。簡單來說,人的眼睛結構由鞏膜、虹膜、瞳孔三部分構成。虹膜是位於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圓環狀部分,是眼球中瞳孔周圍的深色部分,其中包含大量獨一無二的特徵,包括相互交錯的斑點、細絲、冠狀、條紋等等細節,復雜程度可見一斑。
▲虹膜的復雜性可見一斑
而且虹膜在胎兒發育階段形成後就將保持不變,常見的眼科疾病也不會對虹膜造成破壞,這些直接決定了虹膜特徵的唯一性。正是基於此,虹膜與每個人呈現一一對應的關系,通過掃描虹膜來識別身份的虹膜識別技術也就發展起來。有研究稱,虹膜識別的准確性是指紋識別的1萬倍,是臉部識別的10萬倍,被廣泛認為是21世紀最具有發展前途的生物認證技術,相繼在安防、國防、電子商務等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首發虹膜識別手機竟是它
隨著技術的愈加成熟,虹膜識別演算法、圖像採集模塊可以輕易地在移動端實現,在信息安全被日益看重的今天,虹膜識別手機的出現也就水到渠成。只是,即將發布的三星Note7並不是首款搭載虹膜識別的手機,在2015年,富士通就設計製造了ARROWS NX F-04G,這是首款具備虹膜識別的智能手機。後來,微軟的Lumia 950XL也加入了Windows Hello虹膜掃描解鎖功能,但是該機型受累於Windows睏乏的移動生態,加上虹膜識別時間過長(2秒左右),並沒有掀起多少風浪。
▲首款搭載虹膜識別的手機
而一些國內廠商也陸續在刷眼上做文章,中興、vivo出品的手機添加了眼紋識別功能,聲稱在安全性上更進一步。實際上眼紋識別與虹膜識別有著巨大的差異,無論是安全等級和識別率都比虹膜識別低,只是用眼紋識別打了虹膜識別的擦邊球而已。
這次三星Note7有點不一樣
應該說,虹膜識別在手機上的應用早有先例,但出於各種原因,始終引發不了轟動。但此次三星Note7不同,消息一出便引發眾多熱議,甚至與虹膜識別相關的企業股票也是飄紅,這一方面源於三星在行業內的號召力,另一方面也是三星Note7的虹膜識別真的有些不同。
▲曝光的專利文件
根據曝光的一份三星名下的虹膜掃描專利文件,三星Note7會配備一個特定的虹膜識別系統,該系統由三部分組成,首先手機會用普通的前置攝像頭確定用戶的臉,然後特定光源會發射紅外線,一顆專門負責虹膜掃描的攝像頭會透過紅外線感知虹膜特徵,從而完成掃描、識別的功能。
具體應用上,網上流出的一段視頻表明,三星Note7的虹膜識別目前只支持手機解鎖,使用中眼睛和手機之間要保持25-35厘米的距離,解鎖速度也是相當之快,幾乎在上滑呼出解鎖菜單的同時就可以完成,與現有產品的識別體驗相比有著顯著改善。
虹膜識別居然傷眼睛?
剛剛提到,三星Note7的虹膜識別系統包含一個特定光源,以此發射紅外線輔助掃描,可以保證晚間虹膜識別的正常使用。因此有人不免擔心,既然有額外的紅外線參與,使用虹膜識別是否也會對眼睛造成傷害?這里我們具體講一下,一般用於虹膜識別的紅外線波長在700-900納米之間,能量小,低於國際安全標准,保持一定的距離使用大可放心,但是不排除一些敏感體質會有異常的反應,因此特殊人群也要注意。
還有,由於眼鏡的光學特性,對於虹膜的掃描會造成影響,可能導致虹膜識別失敗,所以並不建議佩戴眼鏡使用虹膜識別。
虹膜識別取代指紋識別?
由於三星的影響力,虹膜識別再次被推到舞台中央,使其產業鏈得到普遍關注,未來在移動端的發展也是被普遍看好,大有當年蘋果推出Touch ID的狀況,關於虹膜識別即將取代指紋識別的討論也隨之而來。筆者認為,還是應當理性看待虹膜識別,這僅是移動端安全認證的另一種選擇。就體驗而言,目前指紋識別已經普及,滲透到了隱私加密、支付等場景,使用十分方便。特別是在解鎖的場景中,我們從兜中拿出手機,手指作為最先接觸手機的部位,無疑是解鎖的第一選擇,而眼睛唯有在面對手機時,才有機會開啟解鎖,因此指紋識別的優越性依舊明顯。
但是這並不代表虹膜識別就一定處於劣勢,正如開頭所言,虹膜識別的安全性無可附加,因此在一些高層級安全場景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比如支付認證的情景,用戶剛好面對手機,不用挪動手指,僅需要給手機一個眼神,就可以完成支付,既安全又方便。因此,指紋與虹膜各有優勢,適用於不同場景,是一種互補的存在。
總結起來,指紋識別的產業成熟,應用生態完善,依舊是移動端的主要選擇。而虹膜識別作為一種更加先進的存在,會持續完善,為高層級的安全認證提供有力的支持。此次三星Note7的嘗試,在筆者看來更多地是一種技術上的展示,闡述了三星對於未來移動端安全認證的思考。只是在確定了指紋+虹膜的雙識別機制發展方向後,除了優化兩者的性能,如何具體協調兩者的應用場景,讓技術真正為用戶帶來便利,將是三星乃至整個行業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❸ 公安局為什麼錄虹膜,錄腳印
摘要 虹膜採集就是採集人眼中黑眼球的斑點、條紋、細絲等視覺特徵,通常運用在身份識別上,這項技術的發明,大大提高了身份識別的准確性和效率性。虹膜指的人眼睛表面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那些圓環狀薄膜,就是俗稱的黑眼球,具有很多的視覺特徵,比如斑點、條紋、細絲等等,是人體最獨特的結構之一,有人體的遺傳基因所決定,虹膜採集就是採集人體黑眼球中的這些視覺特徵,是一項全新的人體生物識別技術,相較於指紋識別,更加的現金、精確和可靠穩定。
❹ 錄虹膜的打卡機能用視頻打卡嗎
錄虹膜的打卡機能用視頻打卡嗎?當然可以,目前已經有企業開始使用這樣的考勤打卡系統。
眼虹膜識別系統是英國劍橋大學開發的一種利用人的眼虹膜生物信息特徵進行身份鑒定的技術。研究表明,每個人的虹膜特徵各不相同,這一點連雙胞胎也不例外。早在20世紀30年代,人們就提出了利用眼虹膜進行身份識別的設想,但直到英國劍橋大學的約翰•多格曼研究出一種新的數學編碼方式,眼虹膜識別技術才最終走入實用階段。有些使用soul的小夥伴,看到別人在發布打開視頻,自己呢也想要發布,可問題是soul的打開視頻怎麼拍攝呢?來看下:
工具原料手機soul
soul拍攝打卡視頻的方法和步驟:分步閱讀
1
/5
想要拍攝打開視頻時打開soul的「推薦」界面,然後點擊界面左側然後向右拖動
2
/5
打開soul的視頻拍攝界面後點擊「打卡」圖標,然後再去點選打卡分類
3
/5
選定打卡分類以後,再去點擊視頻「錄制」按鈕,這時就可以錄制打卡視頻了
4
/5
打卡視頻錄制完畢後點擊「發布」,然後編輯打卡說明,最後再去點擊「發布」即可
5
/5
打卡視頻發布以後打開soul的「推薦」界面,這時就可以看到自己發布的視頻了
內容僅供參考並受版權保護
❺ 虹膜識別的原理是什麼
原理:人的眼睛結構由鞏膜、虹膜、瞳孔晶狀體、視網膜等部分組成。虹膜是位於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圓環狀部分,其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錯的斑點、細絲、冠狀、條紋、隱窩等的細節特徵。
而且虹膜在胎兒發育階段形成後,在整個生命歷程中將是保持不變的。這些特徵決定了虹膜特徵的唯一性,同時也決定了身份識別的唯一性。因此,可以將眼睛的虹膜特徵作為每個人的身份識別對象。
(5)虹膜怎樣採集信息視頻擴展閱讀
優點:
1、便於用戶使用;
2、可能會是最可靠的生物識別技術;
3、不需物理的接觸;
4、可靠性高。
快捷方便:擁有本系統,不需要攜帶任何證件,就能實現門控,可單向亦可雙向;既可以被授權控制一扇門,也可以控制開啟多扇門;
授權靈活:本系統根據管理的需要,可任意調整用戶許可權,隨時了解用戶動態,包括客戶身份、操作地點、功能及時間次序等,實現實時智能管理;
缺點:
1、很難將圖像獲取設備的尺寸小型化;
2、設備造價高,無法大范圍推廣;
3、鏡頭可能產生圖像畸變而使可靠性降低;
4、兩大模塊:硬體和軟體;
5、一個自動虹膜識別系統包含硬體和軟體兩大模塊:虹膜圖像獲取裝置和虹膜識別演算法。分別對應於圖像獲取和模式匹配這兩個基本問題。
❻ 虹膜識別有哪些常用的應用場景
【虹膜識別應用場景】
是人工智慧技術生物識別中的一種。應用於安防設備(如門禁等)中的一種基於眼睛中的虹膜進行身份識別的技術,有高度保密需求的場所常應用。
現在廣泛使用虹膜識別技術的場景有:門禁考勤、煤炭行業、建築工地、銀行金融、社保生存認證、司法安檢、教育考試、信息安全。
拍攝到的圖像通過採集卡傳輸到計算機
何為虹膜識別?
虹膜識別過程首先需要把虹膜從眼睛圖像中分離出來,再進行特徵分析。通常情況下,虹膜識別取景框中不是彩色畫面,而是偏綠色的圖像,就和市面上那些紅外夜視儀拍攝下來的圖像很近似,而「虹膜識別」就是對我們瞳孔外邊那一個圓環來進行信息數據的提取和識別,虹膜就像指紋一樣有著明顯個體差異。
虹膜圖像獲取是指使用特定的數字攝像器材對人的整個眼部進行拍攝,所以說,嚴格意義上的虹膜識別,是結合了紅外與夜視攝像頭來提取人眼信息的,並將拍攝到的圖像通過圖像採集卡傳輸到計算機中存儲。
特徵提取是指通過一定的演算法從分離出的虹膜圖像中提取出獨特的特徵點,並對其進行編碼;圖像預處理是指由於拍攝到的眼部圖像包括了一些多餘的信息,並且在清晰度等方面不能滿足要求,需要對其進行包括圖像平滑、邊緣檢測、圖像分離等預處理操作;最後,特徵匹配是指根據特徵編碼與資料庫中事先存儲的虹膜圖像特徵編碼進行比對、驗證,從而達到識別的目的。
朋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能夠滿足自己需求的虹膜識別產品。
希望本篇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望採納~
❼ 派出所錄虹膜是幹嘛的
法律分析:公安機關使用虹膜採集器全面採集人們的虹膜信息,建立完整的虹膜資料庫,可以便於虹膜識別應用於以下領域:
一、門禁考勤管理
使用攜帶型虹膜採集器採集警務人員的虹膜信息,將虹膜信息錄入門禁系統中,警務人員只需進行虹膜識別即可進入。不僅可以有效阻止外來人員進入,還可以更有效的驗證身份,同時在系統中對人員進出的時間有著詳細的記錄。
二、物證管理
眾所周知,物證管理是一項保密性要求極強的工作,在案件中物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會多次被提用,這就對物證管理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採集相關人員虹膜信息,上傳到虹膜資料庫。利用射頻無線傳輸、網路攝像技術及虹膜識別技術,通過網路與管理系統鏈接,實現對案件和物證信息的管理、錄入、物證照片採集、物證追蹤、監控、保存、查詢、自動盤點、統計分析等功能。
三、建立人員資料庫
採集犯人、公安機關相關人員的虹膜信息,建立公安機關人員管理資料庫,可以實現對相關人員的安全智能化管理。完整的人員資料庫也是整個系統運行的前提,只有儲存每個相關人員的虹膜信息,才可以用虹膜識別技術實現對目標人員的識別確認。
四、槍械管理
槍械管理太松會存在槍械濫用的風險,管理嚴格又會存在手續繁瑣而導致反應不夠迅速。採用虹膜識別管理槍彈櫃和槍彈庫,只需提前採集警務人員虹膜信息,即可實現靈活取用槍械,並通過系統實時查看槍械去向。既可以規避槍支濫用風險,又可維護社會安定,提高警員工作效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
第二條 人民警察的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保護公共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
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勞動教養管理機關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
第三條 人民警察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督,維護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❽ 公安局採集虹膜信息幹嘛用
隨著指紋、人臉識別事故的頻發,公安需要更科技的識別技術,虹膜是繼指紋和人臉後,能夠識別人身份的唯一標准,其准確率在生物特徵識別技術中僅次於DNA。而虹膜採集又是虹膜識別技術應用的前提。
公安機關使用虹膜採集器全面採集人們的虹膜信息,建立完整的虹膜資料庫,可以便於虹膜識別應用於以下領域:
一、門禁考勤管理,使用攜帶型虹膜採集器採集警務人員的虹膜信息,將虹膜信息錄入門禁系統中,警務人員只需進行虹膜識別即可進入。不僅可以有效阻止外來人員進入,還可以更有效的驗證身份,同時在系統中對人員進出的時間有著詳細的記錄。
二、物證管理;
三、建立人員資料庫;
四、槍械管理。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第六十一條
公安機關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時,應當告知其必須如實提供證據。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對於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應當追究其法律責任。
❾ 什麼是虹膜識別,以及它與你何干
拜好萊塢所賜,如下場景早已被視作未來理所當然的一部分:某Boss級人物神色淡定或慌張地進入實驗室等神秘部門,他只需要「看一眼」屏幕即可來去自如——不過,時至今日,倘若你還認為科幻中的虹膜識別遙不可及,那麼閱讀這篇文章或許對你很有必要。
事實上,虹膜識別並不是一個初生事物,基於虹膜掃描識別身份的理論認知可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並於90年代逐漸實現商業化落地,如今也已應用在諸如金融,政府,機場和軍方等現實中貌似類似「神秘部門」的地方。但如你所知,人類歷史的底層驅動力永遠都是技術以及讓技術大范圍擴散的商業,遵循著與計算機,互聯網,智能手機等顛覆性技術的相似步伐,如今虹膜識別也正在從特定領域推廣至普通消費人群之中。最直觀的例子當然來自三星剛發布的Galaxy Note7,這是虹膜識別技術第一次被添置在真正意義上的主流旗艦智能手機之上。
在不少人看來,考慮到三星之於手機產業鏈的掌控力和號召力,與去年富士通ARROWS NX F-04G以及微軟Lumia 950XL等小眾機型對虹膜識別的倉促不同(譬如識別時間過長),三星的入局有望起到某種帶動之力——據報道,三星的加入甚至讓與虹膜識別相關的企業股票也一度飄紅。
技術的成熟當然是另一方面。古往今來,人類一直對「精準識別身份」心嚮往之——而有理由相信,愈到未來,安全地告知機器「我是誰」這件事就愈加重要。
而在這件事上,至少看起來,虹膜識別可以做到更多。
你的唯一
大體而言,在所有常規生物特徵識別(包括指紋,人臉,虹膜,聲音,掌紋等)當中,由於虹膜自身的精準性,防偽性,唯一性,穩定性,主流學界通常認為虹膜是比指紋或者面部識別更「高級」的識別方式,要知道,相比於指紋0.8%,人臉2%左右的誤識率,虹膜識別低至百萬分之一的誤識率看起來幾乎沒有任何蠱惑性。
那到底何為虹膜?人眼結構由鞏膜,虹膜和瞳孔三部分構成,虹膜即是位於其他二者之間的圓環狀部分,屬於眼球中層,負責自動調節瞳孔大小,從而適應不同光照環境。而交叉錯雜的細絲,斑點和條紋等細微之物構成虹膜大量獨一無二的信息特徵,也因此具備了某種與生俱來的不可復制性(順便一提,虹膜的唯一性同樣存在於同卵雙胞胎身上,後者DNA信息重合度非常之高),其復雜度遠超如今在智能手機普及的指紋識別,有研究表明,虹膜識別准確性是指紋識別的1萬倍。
可想而知,細小的動態特性讓偽造虹膜變得幾乎不太可能,至少目前,無論照片,假眼,乃至在隱形眼鏡上列印(對了,當眼球剝離人體,虹膜也會隨瞳孔放大從而失去活性),都幾乎沒辦法欺騙機器對於主人虹膜的信賴。
而極強的穩定性是虹膜用於生物識別的另一利器。任何人在胎兒發育階段形成之後,虹膜即終生保持不變,且幾乎不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干擾——在眼瞼的庇護下,它不易受到外傷侵襲,更重要的是,目前看來,諸如紅眼病,白內障,青光眼,沙眼結膜炎,近視眼手術這些常見的眼部侵擾都無法影響虹膜自身紋理。這意味著,虹膜不會出現指紋解鎖時易磨損,靈敏度低,蛻皮或者潮濕而致使手機無法識別的困擾。
另外,最後想說,相較於指紋,虹膜中遠距離的非接觸式採集無疑要衛生許多。
怎麼用
很好理解,虹膜識別技術能將虹膜信息特徵轉為密碼儲存。
在具體的實現路徑上,拿Note7來說,在前置鏡頭同側增加了IR LED與虹膜攝像頭,在識別過程之中,前置攝像頭輔助虹膜攝像頭確定持機者的大體輪廓,再經由IR LED發射紅外光源(虹膜識別無法用最常見的彩色可見光感測器,要用獨立的紅外感測器,以保證能為暗光下使用),虹膜攝像頭通過光源掃描持機者虹膜信息,然後將虹膜信息轉為編碼,與已知密碼進行比對,以最終決定是否解鎖。通常來說,相比錄入指紋時的繁瑣,初次錄入虹膜要迅捷許多,大概只需要幾秒鍾;而當用戶試圖用虹膜解鎖手機時,根據視頻演示,雖不比指紋,但仍談得上靈敏。
而直覺便知,虹膜識別的應用場景可被延伸至屏幕解鎖之外,譬如Note7提出的一種場景方案是新增了一個「安全文件夾」,通過虹膜解鎖存放一些包括應用,照片,便簽在內的私人數據或信息(你知道,每個人都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小秘密),讓其獨立於其他手機數據之外,唯有虹膜可以打開,算是上了份雙保險。
在我看來,這一功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回應了業界對於虹膜識別普及性的擔憂——事實上,至少在現階段,作為科技急先鋒的虹膜識別與已然成熟的指紋識別並非取代關系,而更接近於不同場景中的互補或進階,Note7的安全文件夾即是如此,你大可將其視作指紋之後的第二道安全防護,電影里出入神秘部門也得布防重重關卡不是?
嗯,在告知機器「我是誰」這件事上,人類經歷了各種密碼,數字證書,硬體KEY(譬如U盾)等多種方式,有理由相信,身份識別的下一幕很大程度上將由虹膜等生物特徵識別完成。其實追溯人機交互歷史,一個清晰的脈絡是:主流計算設備的每次形態改變,必然伴隨著人機交互難度下降,而隨著虹膜等識別技術的完善,人類與機器之間的「信任關系」勢必將邁向一個新篇章。
美國智庫 Acuity Market Intelligence 就曾發表過一份《生物識別的未來》報告,報告顯示,虹膜識別技術將在未來10—15年迅速普及,並佔全球生物特徵識別16%的市場份額,虹膜識別產品總產值也將達到35億美元。畢竟無需贅言,在智能手機之外,未來整個IOT產業的崛起理論上都可被視作虹膜技術普及的基石——你知道,當萬物互聯時代來臨,數據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人們都在企盼一種與機器更安全的交互方式。
未來由現實鋪就,而「未來已經來臨」。在科技領域,未來十年將會令過去的十年黯然失色,但願這其中會有生物識別技術很大的功勞。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體,致力於為您提供文字優雅的原創科技文章;微信公號:李北辰)
❿ 虹膜識別只錄一隻眼嗎
這個不一定哦,也可以只錄一隻眼,就像指紋考勤一樣,不是所有指紋都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