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視頻軟體 » 怎樣比較物體的做功的快慢視頻
擴展閱讀
結腸炎大便顏色是怎樣的 2025-01-11 22:10:59

怎樣比較物體的做功的快慢視頻

發布時間: 2022-05-21 20:55:18

㈠ 做功那個單元的公式,怎樣比較做功做功

給出功率的定義,可以定義一個新的物理量,學生可以得出:兩位同學的說法都是片面的⑵知道功率的計算公式和功率單位的含義,加深對功率概念的理解,提高學習的興趣。要組織全班同學參加比賽。 可以按照以下順序讓學生討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例說明功率的含義,為了使學生對「瓦特」單位的大小有些感性認識、公式。在講解公式時要指出各個符號代表什麼物理量。在生產實踐中,人們不僅要注意做功的多少,男同學只比較時間的長短而沒有考慮做功的多少,並說明其意義。 (三)活動2 比一比,誰的功率大 「活動2」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在實際問題中測算功率,做功越快。做功快慢取決於做功的多少與時間的比值。啟發學生回憶:除速度外,必須同時考慮兩個因素:一是物體做了多少功,二是物體做功所用的時間。 教 學 過 程 (二)認識功率 可先引導學生回憶:我們是如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 接著。 經過討論交流,做功的功率約為 1W。再讓學生閱讀教材第 52 頁「信息瀏覽」,會計算有關功率的簡單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建立功率概念的過程,可讓學生閱讀教材第50 頁,我們引入了速度的概念;同理。學生會想出各種辦法,了解瓦特(W)的由來和意義,:比較誰的功率大 難點 理解功率的意義 教法 講授法、探究法 學法 探究法,理解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也可以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相關視頻資料,不僅有多有少,而且有快有慢?(密度)。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還將用這種方法來定義新的物理量。 關於功率的單位,可先向學生舉例說明1W的大小:在1s 內將兩個雞蛋舉高1m,更要關心做功的快慢,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認識功率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價值,我們引入功率的概念來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培養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意識。 教材分析 重點 功率的概念。 板 書 設 計 布 置 作 業 教 學 後 記 授課教師簽名,並不是做功越多? (3)測量順序是怎樣的? (4)怎麼設計記錄數據的表格? 學生經過討論可以說出:測出人的體重G、登樓的高度h?再讓學生思考:能否用同樣的方法來比較做功的快慢,探究活動中所學到的科學方法,這些「不恰當」的比較方法反而更容易激發出學生辨論的熱情,了解一些物體的功率;方法二。 二、新課教學 (一)活動1 怎樣比較做功的快慢 教學中可先讓學生閱讀課本圖13-10 的情景,為了定量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要求學生用類比的方法,對照速度的定義、公式。 (5)教師設計三組數據,讓學生計算每位運動員登樓做功W和功率P。(屏幕顯示) (6)引導學生分析,不能只比較做功多少或只比較做功時間的長短。要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我們以前學過的哪個物理量也是用比值法定義的,自行設計實驗方法: (1)要測出每個同學上樓的功率,探究活動2。並提醒學生注意? (2)怎樣測量這些物理量?學生可以答出:比較做功的快慢也有兩種方法,方法一:完成相同的功比較做功所用的時間,時間越短做功越快:在相同的時間內比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這時教師可向學生指出:為了定量地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做功快慢的問題、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由於圖中兩位「同學」的說法都帶有片面性,即女同學只比較功的多少而沒有考慮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兩個情景,了解女同學和男同學各是怎麼說的,再讓學生分組討論、討論法 教具 多媒體平台 教 學 過 程 一、新課教學 採用課本上的方法直接引入課題:力作功時,就可以求出上樓的功率 P= t h G ,即 G、h、t 這些物理量如何測定,用什麼儀器,可以讓學生自己想辦法。最後結合速度的定義和公式讓學生理解功率的比值定義法——利用兩個物理量的比值:有數據可知:功用斜體的「W」表示,功率單位用正體的「W」表示。有條件的話,還可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瓦特和蒸汽機的故事,並鼓勵學生上網了解更多的關於瓦特的故事。 功率的單位是教學的難點:功率的意義及其計算,即可求出人上樓做的功 W=Fs=Gh;再測出上樓所用的時間 t。 三、小結

㈡ 11.2怎樣比較做功的快慢 滬粵版教案

滬粵版《13.2怎樣比較做功的快慢》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計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單位。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聯系生活實際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形成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2、學習者的分析
學生來自小城鎮和農村(大部分),有豐富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經驗,接觸許多與功和功率有關的事物和現象,為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奠定基礎,同時學習過速度和電功率的概念,對於理解功率有很大幫助。
3、教具與學具
電化教具:多媒體課件
4、教學過程分析和設計
教學流程圖
設計內容 設計意圖 活動層面 教材處理 師生活動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一、播放多媒體素材(視頻)或畫面)如用挖掘機挖土和一個工人單獨挖土比較哪一種方法更快?圖中的情景說明了什麼問題?
類似的事例還有嗎?(啟發思考) 教師通過所設計的情景,將學生引入學習怎樣比較做功快慢的學習主題,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體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啟發學生思考,並直接切入學習主題。
認知層面

想想議議學物理
二、功率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1、引導回顧"速度"的知識。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學生提供一組數據,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誰做功最快?說出比較的依據。
物體 所做的功 所用時間 A 1000J 5S B 1000J 10S C 4000J 1min D 6000J 1min
3、聯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運問題加深對功率知識的認識。
4、想想議議:
投影演示插圖"孫女與爺爺上樓",讓學生分析比較誰的功率大。
5、提問:用什麼方法可以方便准確的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呢?
6、介紹功率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並以適當的事例加以鞏固。
例:過去我們學習電功率,說說某電風扇的功率為60W,表示什麼意思?
引導學生參看課本小數據圖表中的資料,說出各物體功率所表示的意義。
7、鞏固提高:
提問:用1牛的力在2秒內將物理課本從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這個力做功的功率嗎?
教師啟發:以前學習過要比較兩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先確定路程再比較時間,也可以先確定時間再比較路程。同理,要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可採用什麼方法?
學生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回答,由他人(同組同學或其他組同學)適當補充,
再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領悟比較物體做功快慢的方法:①做功相同,比較做功的時間,時間短的做功快
;②時間相同,比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利用機械或人工將同一大堆磚從地上搬到五樓,你會選用什麼方法?
學生討論過程。
教師點拔:在圖中不知爺孫倆的體重和他們爬樓的時間,能否確定他們的功率的大小。
教師引導:用一個包含有功和做功所用的時間的概念(電功率)來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是否可行?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義,認識功率的相關單位及計算公式。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作適當的講評,加深學生對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師先引導學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這對學生鞏固前後知識均有所幫助。
溫故而知新,對後面的學習將起到重要的啟發作用。
用類比法
學生通過討論,知道物體做功有快有慢之分,進一步知道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對物體做功的快慢有進一步的認識。
學生的答案可能兩方面都具有,如果教師在學生的討論中逐步啟發,加選先進的起重機,學生就會在前面討論的基礎上深刻領悟物體做功確有快慢之分。
學生的討論也會出現分歧,教師就在學生的分歧中導入功率的概念,循序漸進,恰到好處。
設疑,引出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要比較兩物體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直接比較)。
通過實例講授,讓學生自然知道功率的概念。
加深學生對功率的物理意義的理解,使學生對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數值有個具體的概念,懂得功率大或小的意思是什麼。
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率的相關知識,包括公式的運用。
認知層面
認知層面
認知層面
理解層面
認知層面
理解層面
理解層面

知識的運用與遷移 三、通過例題訓練,加深對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加強知識的運用能力。
1、 想想議議:
物理學或者生活中,還有那些場合需要表示一個物理量變化快慢的?
2、例題:體重為900N的爺爺與體重為300N的小孫子舉行登樓活動,樓高三層共10米。若:
(1)爺、孫兩人同時從一樓起步,半分鍾後同時到達三樓;
(2)爺爺年紀大、身體較重,孫子登樓用了半分鍾,爺爺所用的時間是孫子的2倍;
(3)孫子登樓用了半分鍾,爺爺所用的時間是孫子的3倍。
以上三種情況下,誰做功多?誰做功少?誰用的時間多?誰用的時間少?誰做功快?誰做功慢?
3、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例題,動手做一做。
教師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說出經濟增長率、人口增長率、頻率(振動),拓展知識。
引導學生回到前面所舉的例子,通過討論及訓練,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邊邊思考,邊動手進行計算解答。教師把學生的答案進行投影,可進行全班討論,加深理解。
學生自己進行閱讀、解答,教師在課室巡視,給有學習困難的學適當的幫助。學生解答完後,教師再用解題示範,強調解題的方法和習慣。
對各種變化率,增長率的認識,讓學生拓展知識
使學生加深對做功快慢的理解及加強學生對功率知識的應用能力
練習功和功率公式的應用,使學生加深認識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功率──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了解層面
理解層面
理解層面
小結 四、小結
請同學們總結一下,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獲?

學生先自己總結歸納,教師引導個別代表回答並作適當的講解。

給學生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同時教師也能藉此機會發現學生學習的問題,並獲得教學效果的即時反饋。
認知層面

㈢ 怎樣比較做功的快慢的教學設計

⑵知道功率的計算公式和功率單位的含義,會計算有關功率的簡單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建立功率概念的過程,理解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例說明功率的含義,認識功率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價值,培養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意識。 教材分析 重點 功率的概念,探究活動2,:比較誰的功率大 難點 理解功率的意義 教法 講授法、探究法 學法 探究法、討論法 教具 多媒體平台 教 學 過 程 一、新課教學 採用課本上的方法直接引入課題:力作功時,不僅有多有少,而且有快有慢。在生產實踐中,人們不僅要注意做功的多少,更要關心做功的快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做功快慢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一)活動1 怎樣比較做功的快慢 教學中可先讓學生閱讀課本圖13-10 的情景,也可以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相關視頻資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兩個情景,了解女同學和男同學各是怎麼說的,再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由於圖中兩位「同學」的說法都帶有片面性,即女同學只比較功的多少而沒有考慮時間,男同學只比較時間的長短而沒有考慮做功的多少,這些「不恰當」的比較方法反而更容易激發出學生辨論的熱情。 經過討論交流,學生可以得出:兩位同學的說法都是片面的,不能只比較做功多少或只比較做功時間的長短。要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必須同時考慮兩個因素:一是物體做了多少功,二是物體做功所用的時間。 教 學 過 程 (二)認識功率 可先引導學生回憶:我們是如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再讓學生思考:能否用同樣的方法來比較做功的快慢?學生可以答出:比較做功的快慢也有兩種方法,方法一:完成相同的功比較做功所用的時間,時間越短做功越快;方法二:在相同的時間內比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這時教師可向學生指出:為了定量地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我們引入了速度的概念;同理,為了定量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我們引入功率的概念來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 接著,要求學生用類比的方法,對照速度的定義、公式,給出功率的定義、公式。在講解公式時要指出各個符號代表什麼物理量。最後結合速度的定義和公式讓學生理解功率的比值定義法——利用兩個物理量的比值,可以定義一個新的物理量。啟發學生回憶:除速度外,我們以前學過的哪個物理量也是用比值法定義的?(密度)。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還將用這種方法來定義新的物理量。 關於功率的單位,可讓學生閱讀教材第50 頁,了解瓦特(W)的由來和意義。並提醒學生注意:功用斜體的「W」表示,功率單位用正體的「W」表示。有條件的話,還可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瓦特和蒸汽機的故事,並鼓勵學生上網了解更多的關於瓦特的故事。 功率的單位是教學的難點,為了使學生對「瓦特」單位的大小有些感性認識,可先向學生舉例說明1W的大小:在1s 內將兩個雞蛋舉高1m,做功的功率約為 1W。再讓學生閱讀教材第 52 頁「信息瀏覽」,了解一些物體的功率,並說明其意義。 (三)活動2 比一比,誰的功率大 「活動2」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在實際問題中測算功率,加深對功率概念的理解,提高學習的興趣。要組織全班同學參加比賽。 可以按照以下順序讓學生討論,自行設計實驗方法: (1)要測出每個同學上樓的功率,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2)怎樣測量這些物理量? (3)測量順序是怎樣的? (4)怎麼設計記錄數據的表格? 學生經過討論可以說出:測出人的體重G、登樓的高度h,即可求出人上樓做的功 W=Fs=Gh;再測出上樓所用的時間 t,就可以求出上樓的功率 P= t h G ,即 G、h、t 這些物理量如何測定,用什麼儀器,可以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學生會想出各種辦法。 (5)教師設計三組數據,讓學生計算每位運動員登樓做功W和功率P。(屏幕顯示) (6)引導學生分析:有數據可知,並不是做功越多,做功越快。做功快慢取決於做功的多少與時間的比值。 三、小結:功率的意義及其計算,探究活動中所學到的科學方法。 板 書 設 計 布 置 作 業 教 學 後 記 授課教師簽名:

㈣ 我們可以用兩種方法來判斷物體做功的快慢。下圖表示用挖掘機挖土與人力挖土做功的快慢不同,它所用的判斷

做功 ,所用時間的多少

㈤ 怎樣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教學實錄

一、情境導入:比一比哪個組火炬傳遞的快?
教師:將學生分成四組,進行火炬傳遞比賽。首先發出「開始」的口令,然後相機發出「停止」的口令。
學生:直觀判斷火炬傳遞快的組。
教師:引導學生說明判斷的方法:相同時間比較路程。
學生:重新比賽,教師分別記錄各組傳遞一次的時間。
教師:引導學生說明判斷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較時間。
(點評:1、情境的創設能夠結合學生熟悉的時事熱點,讓全體學生均參與到所設計的活動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喚醒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為知識的進一步建構打下基礎。3、如果要想增加活動的思維含量,可以讓學生設計比較快慢的不同方法。讓學生做設計者,而不是執行命令。)
二、速度的再認識
教師;如果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如何比較運動物體的快慢呢?
學生;速度。
教師:怎麼獲得速度呢?
學生;速度等於路程除以時間。
活動一:比較甲組和乙組火炬傳遞的速度(學生各自嘗試計算,教師幻燈片播放過程)
甲:10s傳遞25m;乙:8s傳遞16m。
甲的速度:25m/10s=2.5m/s;乙的速度:16m/8s=2m/s
教師:我們把每秒鍾,每分鍾,每小時叫單位之間,物理學中把單位時間行駛的路程叫速度。
教師:(進一步提問)這種定義速度的方法是我們上面比較快慢的哪一種呢?
學生:第一種。
教師:有沒有其它的方法呢?
學生:(討論後)10s/25m=0.4s/m;8s/16m=0.5s/m也可以比較運動得快慢。每米所用時間越少,運動的越快。是通過相同路程比較時間。
教師:哪一種方法更符合我們的思維習慣呢?
學生:第一種。
教師:速度公式:v=s/t,國際單位m/s,常用單位km/h.
(點評:1、速度的學習是基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是對學生已有知識的理性認識和分析,是在原有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2、對速度定義的反問(這種定義速度的方法是我們上面的哪一種?)使學生對這種定義方法感到並不陌生,並加深了理解。有利於快速建構知識。3、可以從速度公式物理學角度的理解引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一方面學生對速度進行全方位的認識;另一方面避免學生從數學角度理解公式。4、速度的單位變換是學生計算中的難點,這里用幻燈片做教學設計的處理,不利於難點的突破。)
三、速度的應用
教師:今天老師注意記錄了本地的風速3km/h;火炬傳遞的速度3m/s,那個速度大?
學生:將單位變換統一後再進行比較。
教師:幻燈片出示單位變化過程(略),學生進行比較。
教師:同學們猜想我們中學生正常步行的速度是多少?
學生:1.4m/s;1.5m/s。
教師:多媒體視頻播放教師本人用帶有GPS系統的手機拍攝到得某中學生步行的速度。(畫面上同時出現步行的中學生和速度值)
活動二:如果這位中學生5min步行走回她家,請計算她回家所走的路程。
展示學生的計算結果:5×60=300
1.4×300=420
教師:多媒體出示教師完整的計算過程。

㈥ 判斷物體做功快慢的方法

判斷做功快慢有兩種方法:
(1)做相同的功,比較時間的長短.(2)在相同的時間內,比較做功的多少.
故答案為:做功,時間多少.

㈦ lulu視頻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圖甲是通過路程相同比較的

由圖甲可知,三人運動的時間相同,而三人通過的距離不同,所以此圖是利用在相同時間內比較通過的路程來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
由圖乙可知,三人通過的路程相同,但三人運動的時間不同,所以此圖是利用在相同路程內比較所用的時間來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
故答案為:路程;時間.

㈧ 初中物理 做功的快慢

a和b跑1000米,a用三分鍾,b用四分鍾,所以a跑得快。一個意思。理論理解就是功率的問題,功率是指,物體單位時間內做功快慢,p=w/t,相比二者燈③p為5J/s燈④p為2J/s,比較大小知燈③做功快

㈨ 我們可以用兩種方法來判斷物體做功的快慢,如圖表示用挖掘機挖土與人力挖土做功的快慢不同,它所用的判斷

如圖所示,挖掘機挖土與人力挖土做功時間相同,做功的多少不同,所以做功的快慢不同;另一種判斷方法是做相同的功,比較做功的時間.
故答案為:做功時間;做功多少;做功;所用時間.

㈩ 怎樣比較做功的快慢

一、比較做功的快慢的方法
指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即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功稱為功率,用P表示。 P=W/t=Fv
二、 功:
力對物體做功的條件:
1、有力作用在物體上。2、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做了功。公式:W=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