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視頻軟體 » 三踝骨折內翻外翻怎樣訓練視頻
擴展閱讀
怎樣快速解開密碼鎖 2024-12-28 09:25:44
如何分析績效不佳的原因 2024-12-28 09:22:51

三踝骨折內翻外翻怎樣訓練視頻

發布時間: 2022-05-30 07:51:23

Ⅰ 踝骨骨折恢復怎麼訓練

從固定開始就要做做腳趾活動,但是不要動腳踝,等三四周骨痂形成之後再慢慢活動腳踝,逐漸加大幅度,負重活動,慢慢來,這個事不能急的

Ⅱ 踝關節康復如何訓練

目前踝關節病變的患者越來越多,且踝關節微創治療後的訓練方法層出不窮。如何能漸進的規范訓練是很多患者最關心的。結合第二版臨床骨科康復學,我們設計了踝關節康復計劃。希望對病友們有一些幫助。
一、負重
踝關節損傷或手術後負重要依損傷類型、手術方式、骨折部位、固定技術、骨痂癒合影響等情況而定。
非負重區較小骨及軟骨損傷後:兩周負重0,
三至四周負重25%--50%
四至六周負重
75%
六至八周
負重
100%。
負重區骨及軟骨損傷推遲負重時間兩到四周。
二、康復方法
1
踝泵
:同前法
2
前足內翻運動

坐位
足跟著地內翻—回原位—內翻
3前足外翻運動

坐位
足跟著地外翻—回原位—外翻
4
踝關節活動度訓練:
1)坐位屈膝,足底平踏著地---抬足尖--足底平踏著地
2)坐位屈膝,足底平踏著地---抬足跟--足底平踏著地
3)
仰卧位腘繩肌收縮結合踝關節運動
4)俯卧位
足蹬/反向滑板,
5)踝關節踏板(踏牆):
坐位:訓練踝關節背伸活動度。要求不感覺疼痛為度。負荷應小於體重的1/4
站立位:足站立在踝關節踏板(450角),5分鍾;逐漸增加角度與時間/周。
5、器械訓練:立式踏步器的應用(坐位蹬踩)小腿肌力練習
踏車或卧位踏車(關節活動度>15度),關節活動度訓練
6、踝關節輔助被動牽張手法(關節活動度受限但確認為非骨性阻擋)
三、運動訓練
術後4周開始自行車訓練

術後8周以後
上下樓梯
,12周
行走上坡
下蹲訓練-踝踏板

Ⅲ 腳踝三處骨折需要注意些什麼

三踝骨折,要注意功能鍛煉時避免左右外翻的動作。還有早期是不建議負重的,就是不讓患足負重踩地。間隔1~2月復查踝關節正側位X光片。
骨頭湯里營養成分不多,喝湯是次要的,主要的還是吃肉,長骨頭也是需要蛋白質的,鈣質需要量是很少的。建議還是多吃正餐。
過量負重活動要加重局部腫脹的,要進行無負重肌力、關節活動度訓練。

Ⅳ 情況下具體怎麼做踝關節穩定訓練及肌肉力量訓練

在各種踝關節手術術後早期,最重要的兩個康復內容就是關節活動度練習與肌肉力量練習。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訓練方法。

方法/步驟

  • 1

    一.關節活動度

    正常的踝關節可以進行各個方向的活動,今天我們主要討論的是背伸(同背屈)和跖屈、內翻和外翻的動作。由於在踝關節手術術後,很多患者都會被石膏固定一段時間,所以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踝關節活動度受限的情況。那麼在拆掉石膏之後的早期,就要進行關節活動度的練習。下面介紹一些關節角度練習的方法。

  • 注意事項

  • 在關節角度和肌肉力量恢復之後,大部分患者就可以恢復正常的日常生活了,後期對於運動需求比較高的患者,還可以進行一些本體感覺的訓練,在此就不一一詳述了。

Ⅳ 三踝骨折,骨折脫位現在腳趾鉤不起來,腳有點外翻是什麼原因

別急,可能是骨折沒有徹底好如果你要不放心就去正規大醫院骨傷科看看再檢查一下現在恢復怎樣如果沒好就要配合醫生繼續治療,如果恢復好了慢慢鍛煉有條件去醫院康復科是最好的通過鍛煉時間一常腳外翻自然會好。徹底好3年以後,要有信心。

Ⅵ 扭傷的腳踝怎麼做康復訓練

腳踝扭傷的治療及恢復方法!!!!

踝關節扭傷是運動損傷中發生率最高的,發生的原因大多是身體失去重心,落地時踩在別人的腳上或腳被絆倒時出現。扭傷時,局部會發生關節腫脹、疼痛,嚴重時甚至造成骨折。

一、處理時,先用彈性綳帶將踝關節固定,於傷處外敷冰塊,在用綳帶固定冰袋和踝關節。

二、固定幾分鍾後(約3-5分鍾),可先取下綳帶,此時受傷部位腫脹尚不明顯,肌肉痙攣也較輕,可先進行簡單的檢查。

三、檢查的目的主要是確定有無骨折或脫臼的可能,韌帶損傷的程度,以決定下一步之治療方法。

四、檢查方法:

(1)注意疼痛、壓痛點的位置,腫脹的程度,關節是否畸形。

(2)內翻及外翻試驗:將踝關節內翻,檢查外側韌帶損傷程度(足內翻時,踝關節外側活動范圍是否變大或松動)。再將踝關節外翻以檢查內側韌帶損傷程度。

(3)前抽屜試驗:一手握住踝關節上端向後推,同時另一手握住足跟向前拉,檢查是否活動范圍變大(和未受傷一側比較)。

(4)如只是輕度扭傷,可繼續冰敷並施以壓迫性包紮,抬高患肢。如屬較嚴重之扭傷,則應送醫治療。

五、在踝關節復健治療方面:

踝關節受傷到完全康復共分為七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從受傷到腫脹不再增加為止

第二階段:從腫脹不再增加至正常走路不痛為止。

第三階段:從正常走路不痛至腫脹完全消失為止。

第四階段:從腫脹完全消失至75%得踝關節各方向活動度都不痛為止。

第五階段:從75%得踝關節各方向活動度都不痛至恢復75??的肌力為止。

第六階段:從恢復75%的肌力至所有各方向的踝關節活動度都完全不痛為止。

第七階段:從所有各方向的踝關節活動度都完全不痛至恢復100%的肌力為止。

復健治療的方法:

冰敷:用碎冰或冰水裝在塑膠袋裡,醒著時每4小時敷蓋在受傷部位20分鍾。
抬高:不需活動它時,就把受傷的踝關節抬高,至少要比腰部更高才有效。
壓迫:用彈性綳帶包住受傷部位,不可太松或太緊,太松無效易脫落,太緊腳趾會腫麻,妨害血液循環。
拿拐杖:拿拐杖幫忙走路,受傷的腳可完全不著地,或在不痛的范圍內略著地支撐體重。但不可以腳趾先著地,因為這樣腳板朝下時容易再發生內翻性扭傷,必須像正常走路一樣,讓腳踵(即腳跟部)先著地,然後才整個腳掌著地。
水療:
使用『冷熱交替式水療』,其方法如下:
先將患部浸在攝氏38-40度,不痛的范圍內活動4-6分鍾。立刻改浸在攝氏10-16度冷水中1-2分鍾。再回到熱水中活動(如1所述)。如此冷熱交替各做5次。
最後一次須浸在熱水中。完畢後將患部抬高,活動5分鍾,後綁上彈性綳帶。以上1-6為一次完整的(冷熱交替式水療),每天做2-3次後,約1-2周可完全消腫。
原則有三:
(1)第一次和最後一次都要浸泡在溫水中。
(2)浸在溫水中時最好一邊活動腳踝,但仍要在不痛的范圍之內活動。
(3)浸溫水的時間要比浸冷水的時間來得長。浸溫水的時間要比浸冷水的時間來得長。

活動腳:不痛的范圍內,要盡量作各方向的腳踝活動,譬如上下活動或左右活動,也可以當作在練習ABCD等字母的活動。
保護:走路時須用固定用之貼部來保護腳踝。一般人可用護套來代替之。
對抗施力:用自己的手施力於腳踝,而用腳踝的力量來對抗它。不要被手扳動。
等張運動:用腳踝的力量來對抗外加的橡皮圈阻力,等於是一種肌力訓練。
等速性肌力運動:利用特殊的『等速運動』訓練機,來加強腳板向上、向下、朝內、朝外的各方向肌力。
快走:不痛不跛之下,可任意加快走路的速度,但仍需腳踵先著地。
跑步:由慢跑開始,逐漸增加跑步的速度,最後可以短跑沖刺。
繞圈跑:(轉彎45度)以20公尺的距離當作是一個『8』字型的長度,做轉彎45度式的繞圈跑,速度由慢而快。
繞圈跑:(轉彎90度)以10公尺的距離當作是一個『8』字型的長度,做轉彎90度式的繞圈跑,速度由慢而快。
特殊技巧的訓練。

看完了上面的文章大家應該學到一些扭傷的處理技巧,下面我就簡要概括幾點扭傷處理及恢復要點:
(1)扭傷當場如有條件應立即冰敷,視情況輕重送醫院或回家自行處理;
(2)如果沒有來得及冰敷,如果嚴重的,當日或第二天肯定會出現水腫,建議採用中葯敷葯的方式治療並抬高受傷腿。
(3)在沒有明顯消腫前盡量不要讓受傷腳著地,有條件就保持受傷腳抬高(一般高於心臟)。同時輔助以理療,那種紅外烤燈就可以了,烤完以後馬上可以敷上中葯,這樣更利於葯效的吸收,有助於散淤。
(4)視消腫情況,兩三周後可以輔以拐杖觸地行走,如果腳沒有明顯浮腫感覺,說明腳的末梢神經已經恢復了,此時可以採用上文提到的冷熱水療法幫助恢復,個人感覺這個方法效果不錯!直至可以不用拐杖單獨行走。

Ⅶ 腳踝骨折後康復

踝部骨折是關節內骨折,所以復位要求正確,固定要牢固,還要做早期功能鍛煉。
(一)無移位的單踝或雙踝骨折一般只需用小夾板固定,或用管形石膏將踝關節固定於中立位。4周後拆除外固定,開始行走,進行功能鍛煉,一般不會留下後遺症。
(二)有移位的單踝或雙踝骨折在局部麻醉下,作手法復位和小夾板固定,或小腿管形石膏固定。復位手法視骨折的類型而採用不同的方法,基本原則是與暴力相反的方向進行復位。
1.外翻骨折:兩助手各握住傷足和小腿,作相反方向的拔伸牽引。術者一手頂住內踝上方,另一手將外踝和足外側向內擠壓,同時將踝部置於內翻位。若下脛腓韌帶同時有斷裂,距骨向外側移位。術者可用兩掌擠壓兩踝部,使之湊合。如果合並外旋骨折,復位時加用內旋手法。
2.內翻骨折:在牽引下,術者一手頂住外踝上方,另一手將內踝和足內側向外擠壓,同時將踝部置於外翻位。若距骨向後脫位,應先將跟部向前推,然後外翻傷足,保持足於外翻背屈位。
不論是外翻骨折或內翻骨折,經整復後,X線片顯示內踝斷端間對合不良,特別是側位片顯示內踝斷端分離者,說明其間有骨膜或韌帶嵌夾,應將受嵌夾的軟組織撬開,或作切開復位。內踝的不癒合將引起疼痛。
(三)三踝骨折的復位
先手法復位內、外踝,然後再使後踝復位。後踝復位時,足部應先稍跖屈使距骨不致因跟腱的牽拉壓迫脛骨下端關節面,然後用力將足跟向前方推擠,以糾正距骨後移,然後背伸踝關節,用緊張的後側關節囊拉下後踝,直至與脛骨下關節面相平,則後踝的骨折片可復位。
(四)、切開復位內固定
(一)手法復位失敗者。
(二)踝部多處骨折並有脛腓骨下端分離。
(三)合並有踝部神經、血管傷或開放傷,需施行清創術或探查修復者。
手術方法:手術復位後用螺絲釘固定內、外踝或後踝,外用石膏固定8~10周。

Ⅷ 右三踝骨折,手術打了鋼板,術後多久能下地鍛煉骨頭多久能恢復

一般地,三踝骨折術後下地功能練習的時間是從手術當天開始算2個月後,這里所說的功能練習是下地輕微的行走,而不是大量的行走,重要的需要你要知道是「2個月的時候的功能練習目的是練習功能,也就是說練習踝關節的活動度」,踝關節的活動度主要以背伸和跖屈為主,當然內翻和外翻的功能也是非常主要,而相對於背伸與跖屈來說,它們的意義要稍微小些。我認為,應該在2個月的時候開始進行踝關節在不負重的情況下的主動活動(自己在稍微疼痛的范圍內練習)加被動活動(讓親屬或者是醫生幫助的情況下在稍微疼痛的范圍內練習),3個月的時候正常行走。當然,2個月和3個月的時候都要有X-Ray片指導。
踝關節的恢復時間一般是3-4個月,這個的時間其實個體差異比較大。必須有X-Ray片加以佐證。

Ⅸ 腳踝扭傷怎樣進行康復訓練

你好

踝關節扭傷是運動損傷中發生率最高的,發生的原因大多是身體失去重心,落地時踩在別人的腳上或腳被絆倒時出現。扭傷時,局部會發生關節腫脹、疼痛,嚴重時甚至造成骨折。

一、處理時,先用彈性綳帶將踝關節固定,於傷處外敷冰塊,在用綳帶固定冰袋和踝關節。

二、固定幾分鍾後(約3-5分鍾),可先取下綳帶,此時受傷部位腫脹尚不明顯,肌肉痙攣也較輕,可先進行簡單的檢查。

三、檢查的目的主要是確定有無骨折或脫臼的可能,韌帶損傷的程度,以決定下一步之治療方法。

四、檢查方法:
(1)注意疼痛、壓痛點的位置,腫脹的程度,關節是否畸形。
(2)內翻及外翻試驗:將踝關節內翻,檢查外側韌帶損傷程度(足內翻時,踝關節外側活動范圍是否變大或松動)。再將踝關節外翻以檢查內側韌帶損傷程度。
(3)前抽屜試驗:一手握住踝關節上端向後推,同時另一手握住足跟向前拉,檢查是否活動范圍變大(和未受傷一側比較)。
(4)如只是輕度扭傷,可繼續冰敷並施以壓迫性包紮,抬高患肢。如屬較嚴重之扭傷,則應送醫治療。

五、在踝關節復健治療方面: 踝關節受傷到完全康復共分為七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從受傷到腫脹不再增加為止
第二階段:從腫脹不再增加至正常走路不痛為止。
第三階段:從正常走路不痛至腫脹完全消失為止。
第四階段:從腫脹完全消失至75%得踝關節各方向活動度都不痛為止。
第五階段:從75%得踝關節各方向活動度都不痛至恢復75??的肌力為止。
第六階段:從恢復75%的肌力至所有各方向的踝關節活動度都完全不痛為止。
第七階段:從所有各方向的踝關節活動度都完全不痛至恢復100%的肌力為止。

下面我就簡要概括幾點扭傷處理及恢復要點:
(1)扭傷當場如有條件應立即冰敷,視情況輕重送醫院或回家自行處理;
(2)如果沒有來得及冰敷,如果嚴重的,當日或第二天肯定會出現水腫,建議採用中葯敷葯的方式治療並抬高受傷腿。
(3)在沒有明顯消腫前盡量不要讓受傷腳著地,有條件就保持受傷腳抬高(一般高於心臟)。同時輔助以理療,那種紅外烤燈就可以了,烤完以後馬上可以敷上中葯,這樣更利於葯效的吸收,有助於散淤。 (4)視消腫情況,兩三周後可以輔以拐杖觸地行走,如果腳沒有明顯浮腫感覺,說明腳的末梢神經已經恢復了,此時可以採用上文提到的冷熱水療法幫助恢復,個人感覺這個方法效果不錯!直至可以不用拐杖單獨行走。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祝你健康!!!

Ⅹ 請問腳踝骨折如何以最快的時間康復

治療方法
針灸取穴:大腸俞、關元俞、秩邊、環跳、殷門、委中 、承山、陽陵泉、絕骨、昆侖及阿是穴。每次取6~7穴,均取患側。
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或側卧位,以32號毫針針刺上述穴位,得氣後採用平補平瀉手 法留針30min,每日一次,7日為一療程。取針後施艾柱灸,先將蒜頭切碎搗爛,調成餅狀, 覆蓋於主要疼痛處,再將生薑切成2~3mm厚的薑片,均勻地紮上針眼,覆蓋在蒜泥上,薑片之 上放蠶豆大小之艾柱就灸,每部位施灸8~10壯,溫度以病人能耐受,不起泡為度。每7日為一 療程,每療程間休息2~3天。
護理方法
急性期應卧床休息3~4周,睡硬板床,以利氣血運行。用棉墊軟枕等支托患 肢。病房內要適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但應注意避免直接受風。注意保暖,室 內溫度應保持在20~25℃之間,避免受涼,必要時下肢加蓋棉被。疼痛部位可給熱水袋或 食鹽炒熱後熨貼,以減輕疼痛。操作時間注意防止燙傷。
注意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及便秘,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以免因咳嗽、噴嚏、大便用力而加 重病情和疼痛。疼痛減輕後要鼓勵病人適當活動,以免引起肌肉萎縮。
施灸時囑病人擺好體位,不要隨便移動,以防止艾柱傾倒或艾灰下落燙傷皮膚和燒壞衣被 。由於薑汁或蒜汁的刺激,容易起泡。起泡後應在常規消毒下抽干泡液,塗龍膽紫或敷以 紅黴素軟膏,以防感染。
歷代醫家都強調「善醫者,必先醫其心,而後醫其身」。應重視心理護理,多與病人交談, 講些預後好的病例給病人聽,以解除其思想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配合醫療護理,安 心治療,以盡早恢復。
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忌食辛辣、油膩刺激之品,多吃蔬菜、新鮮水 谷、瘦肉、雞蛋、魚類、豆製品、牛奶等。鼓勵病人進食,保證營養充足,氣血生化有源 。
患者出院時應勸告其避免直腿彎腰取物,加強鍛煉患部的靈活性和耐力,勿使腰部過度疲 勞、扭傷和受寒。
治療效果
療效標准:痊癒:疼痛消失,活動靈活,Lasegue征陰性;好轉:疼痛基本消失,活動後尚有 牽拉感,Lasegue征陰性;無效:治療5個療程無改善。
本組58例經治療後結果痊癒21例(36.2%),好轉36例(62.1%),無效1例(1.7%),總有效率 98.3%。

踝部骨折是關節內骨折,所以復位要求正確,固定要牢固,還要做早期功能鍛煉。
(一)無移位的單踝或雙踝骨折一般只需用小夾板固定,或用管形石膏將踝關節固定於中立位。4周後拆除外固定,開始行走。
(二)有移位的單踝或雙踝骨折在局部麻醉下,作手法復位和小夾板固定,或小腿管形石膏固定。復位手法視骨折的類型而採用不同的方法,基本原則是與暴力相反的方向進行復位。
1.外翻骨折:兩助手各握住傷足和小腿,作相反方向的拔伸牽引。術者一手頂住內踝上方,另一手將外踝和足外側向內擠壓,同時將踝部置於內翻位。若下脛腓韌帶同時有斷裂,距骨向外側移位。術者可用兩掌擠壓兩踝部,使之湊合。如果合並外旋骨折,復位時加用內旋手法。
2.內翻骨折:在牽引下,術者一手頂住外踝上方,另一手將內踝和足內側向外擠壓,同時將踝部置於外翻位。若距骨向後脫位,應先將跟部向前推,然後外翻傷足,保持足於外翻背屈位。
不論是外翻骨折或內翻骨折,經整復後,X線片顯示內踝斷端間對合不良,特別是側位片顯示內踝斷端分離者,說明其間有骨膜或韌帶嵌夾,應將受嵌夾的軟組織撬開,或作切開復位。內踝的不癒合將引起疼痛。
(三)三踝骨折的復位
先手法復位內、外踝,然後再使後踝復位。後踝復位時,足部應先稍跖屈使距骨不致因跟腱的牽拉壓迫脛骨下端關節面,然後用力將足跟向前方推擠,以糾正距骨後移,然後背伸踝關節,用緊張的後側關節囊拉下後踝,直至與脛骨下關節面相平,則後踝的骨折片可復位。
(四)、切開復位內固定
(一)手法復位失敗者。
(二)踝部多處骨折並有脛腓骨下端分離。
(三)合並有踝部神經、血管傷或開放傷,需施行清創術或探查修復者。
手術方法:手術復位後用螺絲釘固定內、外踝或後踝,外用石膏固定8~10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