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动清洗 » 怎样快速去冻疮
扩展阅读
怎样编好看的吊坠 2024-10-03 02:12:44
怎样显示期货的头条账号 2024-10-03 02:12:44

怎样快速去冻疮

发布时间: 2022-02-23 13:10:43

㈠ 怎样有效去冻疮

同病相怜啊,我几年前也有冻疮,我家原来在中部地区,年年复发,其实什么治疗的药物效果好象都不怎么好,后来我去南方工作了,再也没有冻疮苦恼了,现在冬季去北京等地方,再冷也没有复发过,
建议冬季病发时候来南方度假几天,气温是最好的治疗

㈡ 冻疮怎么快速消除

治疗冻疮的偏方: 1.用热盐水浸泡患处15分钟,连续1周。 2.“十滴水”外擦冻疮局部,每天6~10次,对于冻疮未溃者疗效较好;若局部皮肤破溃糜烂,可先用红霉素软膏涂擦,待炎症消散后再使用十滴水。 3.冻疮刚刚开始时,每天晚上用电吹风边吹边揉,几天后就没有了。 4.用伤湿止痛膏贴敷局部治疗皮肤红肿、自觉热痒或灼痛的一度冻疮,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先用温水将患处洗净,擦干后将药膏紧贴在患处皮肤上,一般贴24小时可痊愈,如未愈可再换贴几次。皮肤破溃或过敏则不宜贴敷。 5.治冻疮的方法很多,但往往时间长,见效慢,而用云南白药治疗有良效。其方法是:冻疮未溃破者,用白酒将云南白药药粉调成糊状外敷,并注意保温。冻疮已溃破者,将患处洗净后,直接撒云南白药药粉于创面,用消毒纱布包扎,数日内可愈。 6.伤湿止痛膏的妙用治冻疮:伤湿止痛膏可用于未破溃的冻疮引起的皮肤红肿、痒痛,先用热水洗净局部擦干,然后贴上膏药,每天1次,2-3次即奏效。 7.正骨水还有它的新用途,对冻疮有特效,每天擦3-4次,擦了三次能把出现的疱块消除了,半月有余治好了冻疮。冻疮患者不妨一试。 8.风油精治疗冻疮:将患处洗净,取本品少许涂搽患处,接着用手轻轻地揉搓,直至局部发热,每日3次,连续3周,适用于冻疮初起,局部红肿硬痛者,但冻疮破溃者不宜使用。在冬季来临时,每日取本品少许外搽患处,可预防冻疮。此外,用正骨水等亦可。 9.夏秋吃黄瓜时,用瓜蒂反复擦常发生冻疮的部位,只要坚持经常,保证不再复发。 10.香蕉:每晚用热水洗患处后,取香蕉去皮,用香蕉肉擦涂皲裂处,涂擦后不要洗患处,每日1-2次,数天即愈。

㈢ 快速去冻疮的方法

用开水烫!烫死了就好了!不会痒也不会疼!

怎样快速除去冻疮

冻疮发生于严寒季节,一般在气温5℃以下发生,至春季气候转暖后自愈,但入冬后又易再发。许多人一旦患冻疮后,每年一到冬季就复发。冻疮以幼儿、小学生最多见。手足、耳廓部位最易发生。症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遇热后自觉痒、灼热感及疼痛。迁延不愈者有硬结。重冻疮可遗留疤痕,对冷过敏冻疮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皮肤血管对寒冷过敏有关,也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遗传因素有关。经常接触冷水的人易患本病。长时间生活在我国南北方某些沿海或寒冷潮湿环境中的人易患本病。 潮湿可加速体表散热,故冬季湿度大的地区,冻疮发生率较高。此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肢端血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病常为冻疮的发病诱因。 预防冻疮主要是注意保暖、保持干燥、鞋袜不宜过紧,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热水浸泡。易受冻部位可搽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以保护皮肤。未破溃的冻疮可用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如10%樟脑醑或辣椒酊局部揉擦。民间用辣椒煎水局部烫洗,有一定效果。已成溃疡时应用5%硼酸软膏、红霉毒软膏或猪油蜂蜜软膏(猪油30%蜂蜜70%)等涂搽并包扎。同时内服末梢血管扩张剂如烟酸。中医治则为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方用当归四逆汤或阳和汤加减。 冻疮治愈的关键是摆脱湿冷环境和温冷作业,保持冻疮局部温暖和干燥,否则易复发。较好的治疗方法有: (1)坚持用40℃水温浸患处。 (2)硫酸新霉素霜剂或呋喃西林霜剂外用,有效率达85~95%。 预防冻疮复发的主要措施有: (1)作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湿,室内温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对湿度50%左右。 (2)保持鞋袜、鞋垫、手套干燥。汗脚者不宜穿胶鞋,并用止脚汗粉。 冻疮的注意事项及防治验方: 对于此病要防患于未然,应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并注意全身及局部保暖,尽早戴手套,鞋袜要温暖宽松,以保持手足干燥。食物要有充足的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身体有足够的热量。平时应经常自己按摩手足用耳廓,促进手足血液循环,每年复发冻疮的患者可在入冬前用紫外线照射以往患冻疮的部位以起到预防作用。患冻疮之后,宜及时尽早地治疗。市售冻疮膏、貂油防冻治裂膏都有一定的疗效。另外,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冻疮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许多治疗冻疮的良方,现介绍验方如下: (1)用蜂蜜或植物油调拦烧焦的柿子皮外敷。 (2)茄根、大葱、辣椒煎液熏洗患处。 (3)桂枝50克、紫苏50克煎水浸泡。 (4)新鲜桔皮3~4个,生姜300克加水2千毫升,煎煮30分钟,连渣取出,浸泡并用药渣盖过患外。 (5)取夹竹桃叶50克加水500毫升,煎水浸泡患处,注意有溃疡时禁用此方。 (6)山楂去核捣烂,敷于患处,用纱布包扎3天,对于复发性冻疮有很好的疗效,注意有溃疡时禁用。 (7)桂附煎:桂枝20克,红花20克、附子20克、荆芥20克、紫苏叶20克,加水3千毫升煎液浸泡患处,并用药渣揉搓患部。 (8)甘遂、甘草各9克、加水2千毫升,煎液熏洗患处。 (9)用老丝瓜烧成炭研为细末,用猪油调匀后涂患处。 (10)红灵酒:当归60克、红花30克、川椒30克,樟脑15克、肉桂60克,细辛15克、干姜30克,加95%酒精100毫升,浸泡7天后,外涂患部。 (11)二乌茴香酒:川乌30克、草乌30克、小茴香30克、樟脑30克、红花20克、桂枝15克,酒精浸泡一周,以药酒揉搓局部。 (12)紫云膏:紫草30克、当归30克、胡麻油1千毫升,黄蜡250克,共制为膏,外敷冻疮引起的溃疡面。 (13)樟脑25克、海螵蛸10克、凡士林150克调成膏状,外敷溃疡疮面。对于顽固型冻疮可配合内服中药治疗,处方:党参9克、黄芪15克、附子6克(先煎)桂枝9克、当归9克、丹参9克、陈皮6克、患部寒凉显着者加干姜6克,炙甘草6克;血瘀证显着者加桃仁红花各9克。 (14)甘草芫花水:甘草、芫花各15克;制作方法:上药用水1000毫升,煎数沸,取汁;用法:末溃者趁热洗溃 ,已溃者于洗后用黄连水纱条换药;功效:消肿止痛、用于冻疮,对Ⅰ~Ⅱ度冻伤效果亦佳。

㈤ 怎么快速去冻疮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1.用热盐水浸泡患处15分钟,连续1周。 2.“十滴水”外擦冻疮局部,每天6~10次,对于冻疮未溃者疗效较好;若局部皮肤破溃糜烂,可先用红霉素软膏涂擦,待炎症消散后再使用十滴水。 3.冻疮刚刚开始时,每天晚上用电吹风边吹边揉,几天后就没有了。 4.用伤湿止痛膏贴敷局部治疗皮肤红肿、自觉热痒或灼痛的一度冻疮,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先用温水将患处洗净,擦干后将药膏紧贴在患处皮肤上,一般贴24小时可痊愈,如未愈可再换贴几次。皮肤破溃或过敏则不宜贴敷。 5.治冻疮的方法很多,但往往时间长,见效慢,而用云南白药治疗有良效。其方法是:冻疮未溃破者,用白酒将云南白药药粉调成糊状外敷,并注意保温。冻疮已溃破者,将患处洗净后,直接撒云南白药药粉于创面,用消毒纱布包扎,数日内可愈。 6.伤湿止痛膏的妙用治冻疮:伤湿止痛膏可用于未破溃的冻疮引起的皮肤红肿、痒痛,先用热水洗净局部擦干,然后贴上膏药,每天1次,2-3次即奏效。

㈥ 如何快速让冻疮好起来

冻疮是一种冬季常见病,以暴露部位出现充血性水肿红斑,遇温高时皮肤瘙痒为特征,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患处皮肤糜烂、溃疡等现象。该病病程较长,冬季还会反复发作,不易根治。对于一些年轻女士而言,不仅影响了双手的美观度,还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治疗方面,虽方法较多,但很少能根治,所以常令人感到棘手。 在中医学上来说,由于冻疮患者大多体质阳虚,故气血运行不畅,凝滞脉络,久而久之肌肤便会失去养分,导致阴寒久伏于脉络,因此,冻疮会反复发生。而在夏季治疗冻疮,正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曾提出“春夏养阳”治疗法则。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变化论,人体阳气春夏多生发而旺盛,秋冬多收敛而衰弱,这是人与自然相应的结果。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如冻疮得以恢复。 阳虚者,可受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使人体阳气在夏季处于节律变化的高峰,体内凝寒之气,因此有易除易解可能,加之夏季皮肤毛孔容易扩张,如配合活血化瘀药物乘其势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反之,在冬季人体处于阳气年节律变化的低谷值,即使补之,疗效亦难尽如人意。李斌医师表示,由此可见,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之势,体内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配合活血化瘀药物乘其势而治之,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治疗目的。另一方面可使温阳之气内存,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治疗方式: 1. 鲜芝麻叶适量,放在生过冻疮的部位,用手来回揉搓20分钟左右,让汁液留在皮肤上,1小时后再洗去,每日1次,连续1周。 2. 吃西瓜时,将西瓜皮适当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带红的样子,用它轻轻揉搓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次3分钟,每日1次,连续1周。 3. 红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脑3克摇匀,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4. 生姜60克,捣烂,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5. 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冻疮处,每日1次,每次10-30分钟,1日1剂,连续1周。 上述几法,任选1种,连续5-7天,即可有效地预防冻疮发生。 辣椒 将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后,涂冻疮患处能消炎、镇痛、去痒。 生姜 用新鲜的生姜片涂搽常发冻疮的皮肤,连搽数天,可防止冻疮再生;若冻疮已生,可用鲜姜汁加热熬成糊状,待凉后涂冻疮患处,每日两次,连涂三天,就会见效。 萝卜 将萝卜切片,用电炉或 炭火等热源烘软,贴在冻疮患处,继续烘烤,距离与热度感觉舒适为度,过不了几分钟冻疮处有发痒的感觉直至肿消失。 白菜 白菜、茄子根等量洗净后煎浓汤,趁热洗患处,每日早晚各一次。 山楂 将山楂1枚置于火炉上烧熟变软,稍冷后搓成泥状涂患处,同时将患肢置于火炉上方烘烤,边涂边轻揉患处皮肤,直到楂泥变干,洗去楂泥即可,每日治疗3-5次

㈦ 如何快速去冻疮

用热东西捂,可以用哪种暖手的袋子,也可以多撮撮手,让人家帮你揉揉冻疮,可以渐渐消下去。
记住带手套和耳套。
有条件可去买冰王冻疮消!

㈧ 怎样去冻疮

冻疮是冬天极为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外露的皮肤受到冷冻的刺激,时间一长,皮下小动脉发生痉挛收缩。产生血液瘀滞,使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组织细胞受到损害。

损害初为局限性蚕豆或指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对称性好发于四肢远端,以手背及手指伸侧、足缘及足趾伸侧、下肢、面颊、耳廓等处多见。自觉局部有胀痛感,瘙痒,遇热后更甚,溃烂后疼痛。

遭受寒冷侵袭,受冻皮肤出现苍白、红肿、紫斑、灼痒、麻木、皮肤水疱、溃烂。这些症状可延续1-2个月直至天气转暖方痊愈,一些患者来年冬天会在原部位再度复发。中医认为,冻疮是由于暴露部位御寒不够、寒邪侵犯、气血运行凝滞引起。此外,还与患者体质较差不耐寒冷及少动久坐、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潮湿可以加速体表散热,故手足多汗者也容易发生冻疮。
=========================================
自疗注意事项

(1)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加速气血运行,以利疮面修复。也可预防冻疮新发。

(2) 寒冷季节注意防寒保暖。

(3) 衣服鞋袜宜宽松干燥。

(4) 年年复发者,可在夏季开始逐步养成冷水洗脸、洗足、擦身、洗澡习惯,以提高耐寒能力。

(5) 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热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姜、肉桂。

(6) 每年发病者,可冬病夏治。在伏天进行几次外擦药物自疗有条件的加做红外线理疗则效果更佳。入冬前宜提早内外治疗。
=========================================
自治疗法

1、 验方自疗法

(1) 桂枝6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生姜3片、红枣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2) 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甘草5克、木通6克、吴茱萸3克、生姜9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3) 紫皮蒜适量,入冬前将蒜捣烂,擦在常患冻疮处,每日1次,连擦5-7天,如皮肤起泡,可暂停用。本方适用于冻疮的预防。

(4) 生姜25克、白萝卜1个、白附子0.5克、桂枝25克。上药一同水煎,趁热洗过,连洗2天,即可痊愈,以上为`1天的量,早晚各1次。本方适用于冻疮未溃时的治疗。

(5) 生姜的自然汁,熬膏涂之。此法对于手、足冻疮均治。此外,用生姜汁时时漱吐,还可治疗口疮。

㈨ 如何快速消除冻疮

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好发生在肢体的未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现代医学认为冻疮是因为患儿的皮肤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袭,使末梢的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得氧和营养不足而发生的组织损伤。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患儿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而发病。常见症状为,冻疮初起为局限性蚕豆至指甲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触之冰冷,压之退色,去压后恢复较慢,自觉局部有胀感、瘙痒,遇热后更甚,严重者可有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经久不愈。如果肢端血运不好,手足容易出汗以及慢性营养不良者更容易发生。一般在冬季发病,随着气候的转暖可逐渐痊愈。 推荐几种冻疮的绿色疗法 辣椒 将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后,涂冻疮患处能消炎、镇痛、去痒。 生姜 用新鲜的生姜片涂搽常发冻疮的皮肤,连搽数天,可防止冻疮再生;若冻疮已生,可用鲜姜汁加热熬成糊状,待凉后涂冻疮患处,每日两次,连涂三天,就会见效。 萝卜 将萝卜切片,用电炉或炭火等热源烘软,贴在冻疮患处,继续烘烤,距离与热度感觉舒适为度,过不了几分钟冻疮处有发痒的感觉直至肿消失。 白菜 白菜、茄子根等量洗净后煎浓汤,趁热洗患处,每日早晚各一次。 山楂 将山楂1枚置于火炉上烧熟变软,稍冷后搓成泥状涂患处,同时将患肢置于火炉上方烘烤,边涂边轻揉患处皮肤,直到楂泥变干,洗去楂泥即可,每日治疗3-5次
希望采纳

㈩ 怎样有效的去冻疮

冻疮膏,既然知道有冻疮,要提前做好防冻准备.别让脚冻着,早穿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