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跑步的“触地时间”是什么意思,为何高手的触地时间
跑步过程中,有一只脚会处于腾空状态,另一只脚则与地面接触,两只脚交替触地-腾空动作,就完成了一步步向前跑的动作。而其中一只脚从刚刚接触地面的瞬间,到完全离开地面,这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就是触地时间。
一般我们用毫秒作为衡量触地时间的单位,1秒=1000毫秒。
正常人每一分钟要眨眼10~20次,每一次眨眼的时间约为200毫秒~400毫秒:
而职业马拉松选手的触地时间,往往不到200毫秒——也就是说,在不到一眨眼的时间里,职业马拉松选手在跑步时就完成了一次鞋底与地面的接触(另外,200毫秒也是人类大脑识别面部表情情绪所需的时间,非常短促)!
很多人在电视里看马拉松直播时感受很直观,第一集团的顶尖选手双腿运行的速度,就像马达一样,很难看清具体每步的落地——他们实在太快了。
放到顶尖职业选手身上,他们跑马拉松看似全程一步步“跑”下来的,实际上算下来双脚真正与地面接触的总时间非常的少,相当于一路是贴地飞行“飞”过去一样!
博尔特100/200米打破世界纪录时,触地时间是惊人的78毫秒。但因为短跑涉及到的技术动作和长跑不太一样,所以用在百米上,触地时间并非一定和成绩成正比。不过如果短跑选手的触地时间在100毫秒左右,也几乎是没什么竞争力的;
400米比赛,迈克尔·约翰逊的触地时间为80毫秒,也是相当惊人的;
更长距离的跑步比赛,“万米王”贝克勒在5000/10000米比赛的触地时间是130毫秒;
半程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泽森内·塔德塞用58分23秒跑完21.0975公里,触地时间为135毫秒——塔德塞的身高只有1米61,所以他的制胜法宝就是惊人的步频,触地时间因而也非常的短;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顶尖选手不管长跑还是短跑,触地时间都是非常短的。距离越长的跑步,触地时间也基本越与比赛成绩成正比;
普通跑步爱好者触地时间可能在300毫秒,业余跑者多数达到220-240毫秒就已经算比较不错的水平,而精英选手的触地时间则能控制在200毫秒内,甚至达到150(或者更短)毫秒!
肉眼很难看清顶尖选手触地到离地的那一瞬间;
不管何种距离长度的跑步,精英运动员都不会以推蹬地面的方式来创造更长的腾空时间。
❷ 职场高手,全都是时间的管理大师吗
职场高手,全都是时间的管理大师吗?
是的,只有管理好时间,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在职场中,很多人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每天当你打开电脑或手机时,总是会有无数条短信。有时候稍微不注意,就会将重要的信息从屏幕上抹去。这样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长期以往,你就会发现自己每天都很忙,但是依旧没有任何进步。那么,职场中的高手,都是怎样管理时间的呢?
3、学会放弃,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每个进入工作场所的人都或多或少地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而感到惋惜。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工作占用了太多的时间,我没有精力学习、锻炼和提高自己。但事实上,很多人没有时间,但除了必要的工作,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急迫而不重要”和“重要而不重要”的事情。例如,无意义的交谈、晚餐、漫无目的的冲浪、随时打开饥肠辘辘的淘宝等等。如果这些东西升级到阅读、财务管理、自我恢复等,很多事情都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