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动清洗 » 长时间低密度脂肪低会怎样
扩展阅读
怎样做罐头水果视频 2024-10-12 04:13:50
补色相加颜色会怎样 2024-10-12 03:22:17
怎样炸花生鸡蛋好吃 2024-10-12 03:17:58

长时间低密度脂肪低会怎样

发布时间: 2022-04-15 07:46:00

⑴ 身体检查查出低密度脂蛋白低!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严重了会有什么后果具体有什么身体反应 需要马

低密度脂蛋白偏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日常生活中,运动量过大。
二、摄入脂肪过低,饮食不合理。如过多摄入青菜和水果等清淡的食物,而动物的内脏等含脂肪较多的食物摄入量过少。
三、肝脏代谢异常及低密度脂蛋白肝脏合成障碍都会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肝功能异常

首先,如果光是这一项异常,就能排除第三条原因。那么就是生活习惯的问题了,最近好好休息,注意饮食,多吃点肉类

⑵ 高、低密度脂蛋白偏低对身体会有什么影响

血清中的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是一对二。两者都有重要任务:低密度脂蛋白把胆固醇从肝脏运送到全身组织,高密度脂蛋白将各组织的胆固醇送回肝脏代谢。当低密度脂蛋白过量时,它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坏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它运载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再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动脉造影证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显着的负相关。所以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俗称“血管清道夫”。
你低密度脂蛋白偏低是正常的,高密度脂蛋白有些低应该注意一下!

⑶ 长期低脂肪饮食可以吗

1、低脂肪饮食刺激消费有害食物。

在低脂肪饮食理论刚出现时,食品制造商马上开始跟风,他们向市场推出一系列所谓“有益心脏健康”低脂肪食品,推销给保健意识强的人群。但问题是,去除脂肪的食物口味很差,正是这一原因,食品厂用糖代替脂肪,改善产品口味。糖不是脂肪,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因此标签写明低脂肪的食品实际上包含大量糖。而吃太多糖与许多健康问题存在联系,如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

2、低脂肪饮食提高甘油三酸酯水平。

血液中的甘油三酸酯水平提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它也是代谢综合症的特征之一,这是一种在心血管疾病,肥胖和2型糖尿病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症状群。在血液甘油三酸酯水平升高时,通常是由多于碳水化合物转变为脂肪引起的。由于低脂肪饮食也是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因此会导致血液中的甘油三酸酯水平提高,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降低甘油三酸酯水平的最佳方法是吃低碳水化合物的高脂肪饮食,这种饮食能持续减少血液中的甘油三酸酯。

3、低脂肪饮食阻碍食品健康食物消费。

动物脂肪自然包括健康脂肪,并且富有营养。低脂肪饮食不鼓励人们吃这些食物。因为它们包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但最新研究已证实,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都没有害。实际上,对动物脂肪是导致肥胖和糖尿病原因的指责毫无根据。因此这些疾病是相对较新的现代病,而人类吃肉时的历史非常长。

4、低脂肪饮食会降低好胆固醇水平。

高密度脂蛋白被视为好胆固醇。已知HDL水平高对预防心脏病有好处。多吃脂肪会提升好胆固醇水平,但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则会导致HDL水平降低。这也是研究发现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会增加心脏病风险的原因所在。

⑷ 低密度脂蛋白偏低会有什么影响

对于人来说高密度脂蛋白是好的,它的作用楼上的说得很详细了,它的值高说明机体转运甘油三酯的能力强,比较不会出现高脂血症,也就是高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偏低倒是没什么大碍。。你的HDL偏低要多注意饮食,遵医嘱用药。。

⑸ 低密度脂蛋白降到什么程度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呢

谢谢邀请!
关注李博士和你谈健康,带给你更多更实用的健康知识!
李大夫有个病人,化验发现血脂高,李大夫建议他控制饮食,戒烟,多活动后,还开始服用他汀。可是3个月后再问他,他自己已经把他汀停了,理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已经到正常低限了。
那么,这位朋友的做法对不对呢?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没有低限呢?降到多少才是合适呢?
中国降血脂专家建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理想值应当在2.6mmol/L以下,不过,如果已经有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了,则应该降低到1.8mmol/L以下,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降低50%。
可是,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已经降的很低了,会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害处吗?毕竟胆固醇还是有很多用处的,细胞膜的形成、激素的合成、脂肪类食物的代谢都需要它的参与,如果降的太低了,会不会对这些有影响呢?
2017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一篇文章特意对此做了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得低一些也没有关系,并没有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比如大家认为的出血风险高啊,认知功能下降啊。即使下降到0.2mmol/L,也没有造成这些不好的后果。
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一点对身体健康基本没有不好的影响,同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会减少。因此,还是应该积极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总结一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理想值在2.6以下,有过心脑血管病的控制在1.8以下,没有一个最低限,降的低一点获益更多。
如果你觉得李博士的问答有一点点用处,请关注并点赞哦!

⑹ 低密度脂蛋白低该怎么办

精华答案热心问友2009-05-20低密度脂蛋白不是越低越好的。现在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太低会影响血红蛋白携带氧的能力使细胞缺氧反而会引起贫血或加重心脏负担。低密度脂蛋白降低主要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吸收不良综合征、营养不良、门脉性肝硬化等。我想您可能是营养不足引起的,适当一些高蛋白、高热能的食物,如乳制品和动物蛋白质如蛋、鱼、肉、禽和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等。

⑺ 低密度脂蛋白降到什么程度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呢为什么

低密度脂蛋白指的是血脂检查需要重点监测的一项指标。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会给身体的心血管造成不可预估的伤害,所以将其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低密度脂蛋白通俗地来讲,低密度脂蛋白其实是一种最坏的血脂,可以说是像“冠心病、脑梗塞”这些心脑血管类疾病其实都是因为低密度脂蛋白这个罪魁祸首所导致的。

逐渐阻塞全身上下的血管,就会导致各个部位血管供血不足,一旦斑块脱落,就易诱发脑梗死、脑卒中和外周动脉闭塞等致死致残的严重性疾病。所以在体检时,我们要额外注意这一项指标。

饮食上要少吃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想要减少摄取饱和脂肪,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避免摄取加工食品,多多摄入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缺乏运动锻炼是低密度脂蛋白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建议每天运动30至60分钟,每星期总共运动150分钟。

它们可以说处在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中间,是属于中性血脂。因为一定量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具有维持细胞膜完整性的作用,是人体细胞所必需的物质,只有水平过高时才会对人体有害,会导致ASCVD的发生。

⑻ 低密度脂蛋白偏低人会出现什么症状

病情分析:你好,低密度脂蛋白偏低一些的话,关系不是很大的。意见建议:你好,低密度脂蛋白的话,对人体不是很好的,所以低一些的话,还更好些的。一般人体高密度脂蛋白是有好处的东西。

⑼ 低密度脂蛋白降到什么程度,都会对身体造成哪些伤害呢

对于那些不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人们来说,如果血脂升高到了吃药的地步,一般建议把低密度脂蛋白降低至2.6mmol/l以下就可以了。这可能适用于更多的普通高脂血症人群。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疾病,比如心梗,脑梗,脑出血,冠心病,心衰等疾病问题,都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血管狭窄,堵塞等直接造成或间接造成的。

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得低一些也没有关系,并没有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比如大家认为的出血风险高啊,认知功能下降啊。即使下降到0.2mmol/L,也没有造成这些不好的后果。其实,低密度脂蛋白对于人体血管是具有损伤作用,而且相比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对于人体的损伤是最大的。

⑽ 低密度脂蛋白太低了怎么办

(一)如何防治甘油三脂高 甘油三脂是血脂检查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指标。血脂是血液中各种脂类物质的总称。其中最重要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脂。 甘油三脂即脂肪。它们不溶于水,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在血液中循环运转。 轻度甘油三脂增高,可能由于糖类食物摄入过多、吸烟、肥胖等因素引起。 重度的高甘油三脂,多与糖尿病、肝病、慢性肾炎等有关,一般为继发性疾病。 合理的饮食是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和必要的措施。 饮食注意: 1.人体中的脂类大部分从食物中来,所以高脂血症的人饮食应有节制,主食之中应搭配部分粗粮,副食品以鱼类、瘦肉、豆及豆制品、各种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有助降甘油三脂的食物,如:沙丁鱼、大马哈鱼、甜杏仁、马齿苋,还有豆类,大蒜等。 3.还有一些利于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硬化的食物:海带、紫菜、木耳、金针菇、香菇、洋葱等,也可以常吃。 4、饮牛奶宜去奶油,不加糖。蛋类原则上每日不超过1个,烹调食物用素油,少吃油煎食物。少吃花生,因其中含油甚多,但可以食用核桃肉、瓜子仁、果仁等。 (二)低密度脂蛋白太低会影响血红蛋白携带氧的能力使细胞缺氧反而会引起贫血或加重心脏负担。低密度脂蛋白降低主要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吸收不良综合征、营养不良、门脉性肝硬化等。我想您可能是营养不足引起的,适当一些高蛋白、高热能的食物,如乳制品和动物蛋白质如蛋、鱼、肉、禽和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等。 低密度脂蛋白的正常参考值为2.7-3.36,甘油三酯参考值0.56- 1.7,其增高的临床意义主要是与动脉硬化、冠心病密切相关。因此,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减寿蛋白”或“致动脉硬化脂蛋白”。 (三)载脂蛋白中的ApoA、ApoB可用于估计心脑血管风险度,高密度脂蛋白ApoA下降和ApoB增高在心脑血管病中最为明显,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和其他异常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