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动物过冬有奇招
蚂蚁、田鼠等在冬天来临前贮存许多食物,修好巢穴,冬天躲在巢穴里面,不出来活动。
青蛙、蛇、乌龟不贮存食物,吃饱以后找一个避风耐寒的地方睡大觉,一直要睡到春天才开始活动。
燕子、大雁要从比较冷的地方,飞到温暖的地方去过冬,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
麻雀、乌鸦冬天不飞走,但在秋天要脱去旧羽毛,换上又厚又密的新羽毛,来抵御寒冷。
狐狸、野兔秋天也要换上又厚又密的毛,皮肤下还长着厚厚的脂肪,毛和脂肪可以帮助它们御寒。
螳螂、蝗虫,用卵过冬;玉米螟虫用幼虫过冬;苍蝇用蛹过冬;蚊子用成虫过冬。
野 鹿
俄罗斯北部有一种野鹿,当寒流袭(xī)来时,它们三五成群地互相打斗,直到身上暖和了才去找吃的充饥。
松 鼠
冬天,印度北部森林中落满积雪,生活在树上的松鼠为了御(yù)寒,会反复爬树,跳下来爬上去,直到感到温暖为止。
大猩猩
寒冷难耐时,大猩猩来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搬(bān)起一块大石头来回走动,走到浑身大汗淋淋时才会停下来。
兔子
在特别寒冷的日子里,兔子会和同伴挤在一起,有时还用互相撞(zhuàng)击肚皮的方式增加热量,十分有趣。
大白鼠
阿尔卑斯山有一种大白鼠,个头比猫还大。冬天冷时,它们会缩成一个球,一起从山顶往下滚,然后跑回山顶再向下滚。
老虎
我国的东北虎在感到寒冷时,会在森林中来来回回地奔跑,这时连身边出现兔子等食物都不理,直到跑温和了才会停止。
人们研究动物冬眠,主要是针对热血动物。因为它们能精确地和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体温。动物冬眠只是动物休眠的一种形式,此外还有夏眠、日眠和夜眠等。动物冬眠一般从当年10月或11月开始,直到次年3、4月份,其间每3天或3星期中断一次,以便能进食,排泄大小便,这叫休眠周期。
冬眠时,动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心脏:跳动缓慢,心脏的功能大大降低。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血液循环紊乱;肺:呼吸减慢,一次呼吸最长达10分钟;肾:产生的尿量很少;性生活:在冬眠前就完全停止,在冬眠沉睡时期又慢慢恢复。只有蝙蝠例外;脑:冬眠中骨髓仍在工作着,中脑代替间脑成为热调节器的变化中心。
动物的冬眠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大。外界刺激越多,内部本能的适应能力越强。首先,外界温度对动物冬眠有重要影响。当周围环境温度在5℃一10℃时,最宜引起冬眠。其次,食物的缺乏是促成冬眠的因素。对于鸟类,一般只要限制食物或者是让它饥饿,它就会立即进入昏睡状态。再次,光也是引起冬眠的重要外界条件。如果光线时间减少或昏暗时,动物便很快开始冬眠。
从根本上说,动物要度过冬眠,取决其两种适应的能力。其一是适应物质变化的全部过程,能在温度极低下度过来,并能迅速地复苏。其二是必须有很高的制造热量能力。一种是抖动肌肉生热;另一种是通过化学热调节器发挥作用。
冬眠动物有一种特有的组织-褐色脂肪组织。它从颈部延至脊髓,具有产生热量、保护动物安全过冬的能力。这一组织在冬天会慢慢地被消耗掉,到第二年夏天和秋天时又重新制造出来。
至于冬眠动物自动调节生物节律和机体复苏的机制是怎样的,人们至今仍在探索。
Ⅱ 动物们是怎样过冬
1.燕子过冬是要飞到气候暖和的南方去。
2.青蛙过冬是钻到泥土里睡觉。
3.蜜蜂是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吃一个冬天。
4.蛇是冬眠过冬。
熊也是冬眠过冬。
Ⅲ 冬眠的动物 附图片
冬眠的动物有很多,其中以松树尤为常见。
具体分析如下:
说到需要冬眠的动物有哪些,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松鼠。我们从小就在课本上看过,松鼠到了冬天就会备好食物,用干草把洞封起来,抱着毛茸茸的长尾取暖,开始冬眠,等到天气暖和后再出来。
其实并不是所有松鼠都会冬眠,有些种类的松鼠在冬天依然照常活动,例如虾夷松鼠、北美红松鼠,如果是宠物松鼠,也会因为室内温暖而不会冬眠。
而金花鼠虾夷松鼠、草原犬鼠就会在冬天冬眠,它们在冬眠时像死了一样,身体僵硬冰凉,呼吸和心跳微弱几乎感觉不到,并且有的松鼠长时间冬眠还会真的死去。
松树冬眠的时间很长,在秋末天气变冷时,松树带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开始冬眠,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再开始活动。
Ⅳ 小动物怎样过冬
冬天的动物有冬眠过冬、迁徙过冬、换毛过冬、贮存食物过冬、产卵过冬、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等过冬方式。世界上的动物很多,每一种动物的过冬方式都是不同的。
蛇是冬眠过冬,大雁是迁徙过冬,兔子是换毛过冬,蜜蜂是贮存食物过冬,螳螂是产卵过冬,蚊子是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
(4)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图片扩展阅读
1、冬眠过冬
这类动物包括蛇、青蛙、乌龟、甲鱼、熊、刺猬、蝙蝠等。这类动物为变温动物或是异温动物,当温度降到某个点,动物的神经就会进入麻痹状态,当温度升到某个点,动物就会醒来。
蛇在秋末气温降到约13℃以下时冬眠,时常聚群冬眠(有利保持穴内温度和空气湿度),而且可以各种蛇共眠。青蛙在秋末天气变冷时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再回到水中繁殖。
乌龟在气温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冬眠,冬眠时静卧于池底的淤泥中或卧于覆盖有稻草的松土中,不食不动,直到4月初,当气温上升至15℃以上时,乌龟才开始恢复活动并大量摄食。
刺猬在秋末气温降到7℃时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季,气温回暖到一定程度才醒来。冬眠时,刺猬就缩进泥洞里,蜷着身子,体温下降到6℃,不食不动,几乎不怎么呼吸,心跳也慢得出奇。
2、迁徙过冬
这类动物包括大雁、燕子、杜鹃、黄鹂、鸿雁、天鹅、野鸭等。候鸟可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两种。夏候鸟有大雁、燕子、杜鹃、黄鹂等,在春夏季飞到某一地区筑巢安家、生儿育女,幼鸟长大时,正值深秋,又陆续飞往南方较暖地区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飞临这一地区繁殖。冬候鸟包括鸿雁、天鹅、野鸭等,在某一地区越冬,次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幼鸟长大后,正值深秋,又飞临原地区越冬。
3、换毛过冬
这类动物包括松鼠、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牛、羊、马、猪、猴等。在冬天来临前,多会长得胖胖的,还会换上一身厚厚的暖和的冬装,畜类换毛,鸟类换羽。它们还会要把窝垫暖了,找到松塔啊、榛子啊、橡子什么的储备食物。
4、贮存食物过冬
这类动物包括松鼠、蜜蜂、蚂蚁等。从春暖花开的时候,蜜蜂忙着采蜜,采了很多很多的蜜,够吃上一个冬天的了,冬天到来时,蜜蜂在蜂巢里吃蜂蜜。
5、产卵过冬
这类动物包括螳螂、蝗虫等,冬天它们会产卵过冬。
6、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
这类动物包括苍蝇、蚊子等,冬天它们会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
Ⅳ 小动物如何过冬,图文并茂
冬眠秋天找食物冬天睡觉
Ⅵ 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图片
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
冬眠,是一些异温动物(一些冬眠哺乳类与鸟类)和变温动物在寒冷冬季时其体温可降低到接近环境温度(几乎到0℃),全身呈麻痹状态,在环境温度进一步降低或升高到一定程度,或其他刺激下,其体温可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6)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图片扩展阅读:
冬眠时,动物的神经已经进入麻痹状态。有人曾用蜜蜂进行试验,当气温在7~9℃时,蜜蜂翅和足就停止了活动,但轻轻触动它时,它的翅和足还能微微抖动。
当气温下降到4~6℃时,再触动它却没有丝毫反应,显然它已进入了深沉的麻痹状态;当气温下降到0.5℃时,它则进入更深沉的睡眠状态。由此可见,冬眠时神经的麻痹深度是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另外,冬眠时,动物体温显着下降。据研究,黄鼠在130个昼夜的冬眠时间中,共放出70卡热量,但冬眠过后的13.7个昼夜中,就能放出579卡热量。
一般来说,动物在冬眠过程中,每昼夜只能放出0.5卡热量,但在它苏醒后,兴奋的时候,每昼夜则能放出42卡热量。由此可见,冬眠动物体温下降时,机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变得非常缓慢,所以仅仅能维持它的生命。
动物皮下脂肪,一方面可以保持体温,更重要的是供给冬眠时体内的消耗。一般动物在冬眠前的体重,都比平时增加1~2倍,冬眠之后,体重就逐渐减轻。如冬眠163天的土拨鼠体重减轻35%;冬眠162天的蝙蝠体重可以减少33.5%。
哺乳动物中的单孔目、有袋目、食虫目、翼手目、啮齿目及灵长目中的个别种类,鸟类中的褐雨燕及蜂鸟等都有冬眠行为,称之为冬眠型动物,即异温动物。这类动物体型较小而代谢率较高,比大型的恒温动物,相对地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才能维持恒定体温。
熊及臭鼬等动物在冬季呈麻痹状态,但体温不降低或降低少许,且易觉醒,有半冬眠动物之称。变温动物到冬季亦呈麻痹状态,但它们的体温是随环境温度被动地变化,在温度降低到可耐受温度以下时,不会被激醒,而是被冻死。这种行为与恒温动物的冬眠完全不同,称之为蛰眠。
冬眠型动物的年度周期可分为非冬眠季节(生殖季节)与冬眠季节。北京地区的刺猬约于3月底出眠,并立即进行生殖活动,完成生殖后便转入肥育期,一直到10月初,是非冬眠季节;10月-3月是冬眠季节。此时,动物蜷缩不动,不吃不喝,代谢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在这两个季节里,动物的生理状态迥然不同,但又互相依存。非冬眠季节后期的肥育为冬眠储存能量,在冬眠季节后期,性腺开始发育,动物出眠后便可立即进行生殖活动。冬眠型动物在非冬眠季节中,其体温是恒定的,而在冬眠季节体温是可变的。
故特称为异温动物。在非冬眠季节里其体温也有2~5℃的波动,而与其亲缘相近的非冬眠型动物的体温波动仅0.5℃左右。此外,冬眠型动物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也显然地大。
人的致死低体温是29~26℃,大鼠是15~13℃,而冬眠型动物则可耐受接近0℃的低体温,甚至超冷状态,如蝙蝠超冷到-9℃仍可复苏,自动产热使体温上升到正常。这是异温动物区别于恒温动物或变温动物的重要特征。
在秋季冬眠动物机会寻找冬眠的地方:中空的树干和地穴等,并在里面铺上草、秸秆、叶子和毛等作垫。在这么一个布置好的栖身之处它们会成群的蜷缩着身子,耷拉着眼皮,以这种低耗能的形式-Torpor(拉丁语:迟钝),度过冬天。
它们的体温会降至1到9℃。所有身体机能会大幅下降。呼吸很弱,心跳变慢,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下降。如果用红外线摄影机拍摄冬眠的蝙蝠,会看到蝙蝠的身体呈暗蓝色。例如土拨鼠在冬眠状态下,体温会从39降至7℃。心跳从原来的每分钟100下跌至2到3下。
呼吸频率可以延至一小时一次。肠和肝的代谢产物会收集在肠的下部,并且在苏醒的时候被排出。动物在冬眠时会停止进食,或者是在短暂的苏醒状态中进行摄食。冬眠动物靠的是它们自身的脂肪度日,特别是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组织(IBAT)。
这种组织位于肩膀和颈部,是非常重要的能量来源,特别是在外界温度升高动物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这个过程长达数小时。苏醒过程的后半段,动物通过身体颤抖,(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一种高放能动作)可将体温提升到正常水平。温度越高,动物呼吸得越快。
Ⅶ 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
1、冷冻过冬爱尔兰有一种蛇,在冬天来临的时候,会游到水中,让寒冷的风把自己冻成“冰棍”过冬。这时候,当地的人就欢欢喜喜把这些“冰棍”抬回家中,制成风景别致的“门帘”,挂在门上。等到春天,冰雪融化,蛇苏醒过来后便溜走了。
2、大睡过冬土拨鼠冬天进入冬眠,呼呼大睡。这时候土拨鼠蜷曲成一团,体温急剧下降至摄氏零度左右,浑身变得僵硬,即使用烟熏,用棍子把它打得滚来滚去,它也毫无反应。
3、撞肚皮过冬说起兔子,人们就会想到兔子又长又密的毛,然而,兔子仅靠穿上这件“冬装”是抵御不了寒冷的。所以,一到冬天,兔子们就挤在一起,互相横向撞击肚皮,以此产生热能取暖。
4、跑步过冬作为森林之王的老虎在寒冷的深山老林里,虽然虎皮加身也必须不停地跑步,并且非常专心,连近在咫尺的猎物都会弃之不顾,只有这样不停地奔跑,它才能保持生存的温度。
5、深筑洞过冬入冬以前,穿山甲开始构筑冬窝。这个冬窝长达10多米,并穿过几个白蚁窝。穿山甲躲进这里,而且等于住进了食品仓库,又温暖又可以随时美餐白蚁。
6、节尾狐猴、细尾獴喜群居,特别喜欢一大家子黏在一起抵御寒冷。
Ⅷ 动物是怎样过冬
1.松鼠和野兔都要把窝垫暖了,找到松塔啊、榛子啊、橡子什么的储备食物,它们冬天都不冬眠。还有,它们还要换毛,冬天要换上与夏天不一样的毛。
2。蛇是集体冬眠的,它们互相搂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来那样可以取暖,提高温度。如果单独过冬会冻死的,它和青蛙一样也是变温动物,聚在一起可以减少死亡率。
3.熊冬眠是因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们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长胖,冬天就靠脂肪来提供养料。但是,冬眠时,它们还会醒过来的。
4.兔子有厚厚的毛保暖,所以冬天也不怎么怕冷。但如果皮毛被弄湿,兔子便很容易着凉。所以主人要特别留意,冬天别为兔子洗澡。
5.一般来说,猫的冬天不用特别保暖,因为它们的毛已经提供了足够的保护。而且当它们感到寒冷时,它们会自己去寻找温暖的地方藏身。如果它们毫不客气的上了你的床,甚至钻进了你的被窝,那就是它们怕冷了。
6.蝙蝠也是冬眠的。它在山洞里用后足的尖爪攀住石缝,头朝下悬在空中,一“吊”就是半年。
Ⅸ 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图片简笔画
以蛇为例:
1、画一个圆形作为蛇头。
Ⅹ 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在寒冷的冬季,动物与人类不同,没有厚厚的衣服穿,也没有有暖烘烘的空调以及暖炉,在这个过程中,动物们学会了很多过冬的方式,主要就包括存储食物、冬眠、换毛、迁徙四种:
1、存储食物
依靠冬天到来前,提前存储食物过冬,主要动物有:松鼠、老鼠、河狸等,我们来了解一下河狸:
河狸,是河狸科、河狸属的动物。河狸躯体肥大,雌、雄无明显差异,头短钝,眼小,颈短,四肢短宽,前肢短,足小、具强爪,后肢粗壮有力,尾大、扁平。 河狸夜间活动,白天很少出洞,善游泳和潜水,不冬眠。
它是最大的啮齿目中型水陆两栖兽类动物,有动物世界“建筑师”和古脊椎动物“活化石”之称,属于国家一级动物,寿命为12—20年。河狸的毛皮珍贵,其香腺分泌物为名贵香料,是世界四大动物香料之一。
河狸喜食多种植物的嫩枝、树皮、树根,也食水生植物,杨、柳的幼嫩枝叶及树皮。夏季河狸也在岸边采食草本植物,如菖蒲 、荆三棱 、水葱及禾本科植物等。到了秋季,河狸在晨昏活动频繁,将树枝等咬断成1米左右,衔到洞口附近的深水中贮藏,以备过冬时食用。
河狸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东北部的青河、布尔根河和乌伦古河等水体。其中布尔根河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额尔齐斯、乌伦古“两河”源头,是中国惟一的蒙新河狸生息和自然保护区,以珍稀濒危的蒙新河狸和鸟类以及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
2、冬眠
冬眠是休眠现象的一种。是动物对冬季不利的外界环境条件(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为不活动,心跳缓慢,体温下降和陷入昏睡状态。
亚洲黑熊就是冬眠动物中的一员,它是典型的林栖动物。北方的黑熊有冬眠习性,并在大树的树洞、岩洞和地洞、圆木或石下、河堤边、暗沟和浅洼地建立巢穴。秋天会大量进食,以准备冬眠会吃大量食物将脂肪储存起来,整个冬季蛰伏洞中,不吃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冬眠后会自动降低体温、心率,以节省身体的新陈代谢。至翌年三、四月份出洞。
在中国,据估计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境内有1000~1500头;喜马拉雅亚种数量很少,有待进一步调查;四川黑熊分布较广,数量也多,估计四川盆地周围及川北山地、甘南及秦巴山区、云贵高原、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安徽以及浙江各省区野生种群约在8200~12500头。
西藏黑熊(指名亚种)在西藏分布面积较大,包括滇西山区,向北延伸至到青海南部玉树地区,估计种群数量2500~3500头;台湾黑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