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乡的红叶红了应该怎样拍摄才好看
可以选择广角头,拍漫山遍野层林尽染的大景,或表现出整片林子、一条林荫道的壮观。
可以用中长焦,集中表现一棵挂满红叶的树。
可以用长焦拍摄单个枝条上,数片形态优美的红叶的特写。
可以用微距拍摄单个红叶,表现单片红叶的脉络与质感,而且必须贴近拍摄,更适合拍摄地面落叶的特写。
② 秋日红叶的拍摄技巧
唐诗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世人皆知,其实秋天“霜叶”的色彩是广义的,除了红色还有黄色、粉色、紫色等五彩斑斓的颜色。从摄影角度而言,这些都被通称为“红叶”。
从科学角度而言,树木秋季变色是自我保护的反映,五颜六色的红叶反映了树木生命力的强弱和叶片中胡萝卜素的含量以及树木所处地理位置朝向等不同。我国红叶树种类很多,因此拍摄红叶是摄影者每年秋天的保留节目之一。要艺术地精致地表现好红叶的色彩,关键是曝光准确。用数码相机拍摄红叶,对曝光的要求很严格,它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照片颜色反差可通过电脑调整”,曝光准不准无所谓。其实数码照片对曝光的要求一点也不比使用彩色反转片要求低,这是首先要说明的一点。
1.使用的器材
拍摄红叶对器材的要求可高可低,以往拍摄传统胶片时,最好使用彩色反转片,其次是使用彩色负片,因为黑白片难以显示红叶的特点,所以没多大意义。器材通常按照拍摄风光片配备,一般有28mm—85mm,80mm—200mm的变焦镜头就足够了,无论拍摄大场景还是特写都可满足需要。如果是数码单反相机可以使用原有的镜头,这样比较方便;如果没有数码单反相机也无妨,因为便携式数码相机的变焦范围大都为3-5倍,主要为38mm到150mm的变焦范围,有些10倍变焦的相机相当于传统相机38—380mm,适用范围就更广,拍摄一般的红叶场景都可以对付。而且数码相机微距摄影功能非常强大,利用这个特点拍摄红叶的特写,可以将叶片脉络等表现得纤毫毕现,相对来说,高像素的数码相机成像质量要好些。
2. 拍摄的景别
摄影者可针对实际情况选择拍摄全景、中景或近景,还要注意拍摄特写等,通过点与面的结合,能更好地展示红叶的魅力。由于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所以可从不同角度多拍摄些。
在拍摄现场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注意将地理位置或者环境特点表现好。其实拍摄红叶并非仅仅拍摄树木或者叶片而已,还要将红叶作为点睛之笔,主要是反映有特色的风光等。许多摄影者喜欢到内蒙古、四川九寨沟、安徽黟县宏村的塔川拍摄红叶,主要因为那里的环境特别具有地方特色,通过红叶点缀更加具有魅力。所以要注意将红叶与小溪、江河或山脉以及古民居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得到的效果将更加理想。
3. 用光
拍摄红叶可适用于不同的光照,但不同用光会产生不同效果。采用顺光主要表现红叶色彩,在顺光下,不但红叶本身色彩较好,而且蓝天色彩也比较浓艳,有色彩强烈的感觉,但是画面立体感显得稍差,在选择对象时要注意树木轮廓清晰,不要和其他背景混淆;侧光拍摄红叶效果较好,用侧光时,画面有一定层次。色彩表现也没有受到多少影响,特别是拍摄中景或远景时立体感比较强,所以一般在侧光下拍摄比较多。逆光也是拍摄红叶常常使用的光线,需要拍摄特写、表现细节时,借助逆光可清晰地反映出红叶的半透明质感。
4.背景处理
拍摄红叶一般采用两种背景,一种是以天空为背景,大都为仰视拍摄或用中长焦镜头拍摄特写时采用,以天空作背景画面比较简洁明快。利用天空作背景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下蹲身体、仰角拍摄,以更好地利用天空,表现树木的轮廓;另一种是利用现成的其它背景,如树木的阴影、山坡的背阴处等。利用这些作背景主要是利用光线形成的明暗差异,要防止主体与背景混淆。
背景选择和用光有密切联系,如选择逆光或侧逆光时,红叶本身亮度较高,借助暗背景衬托,便于体现光影效果。拍摄特写选择暗背景,也便于体现红叶半透明质感。在逆光下拍摄,也可以利用逆光下的高山等作背景。如果是拍摄带有丛林性质的`画面,最好取逆光比较高的角度,利用光线特征来防止树木之间的重合,同时也可以利用相对深暗的地面作背景。即使是普及型的数码相机,很多都有点测光,要是没有点测光功能,可以作曝光补偿负1挡处理,以免因暗背景影响而曝光过度。
5.拍摄的时间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别很大,所以树叶变色的时间随各地物候条件而不同,但是树木都是由北至南随气温下降而逐渐变色,通常树叶经霜打后就开始变色,不过有些地方入秋后秋风太猛,很容易将满树红叶吹落,所以一个区域同样的树种可供拍摄的日子总共不过十来天。
具体来说,像新疆、内蒙等北方地区冬天来得早,十月初就有红叶拍摄,而浙江、江苏、皖南一带的红叶色彩最理想的时候为十一月中上旬,而地域偏南方向则又要推迟十来天。如果有兴趣拍摄的摄影者最好多注意各个旅游网站或者电视台的新闻,事先收集些相关资料,特别是在出发前几天密切关注相关的地区气象预报,一旦发现某地有霜冻出现就可出发。第一次前往创作目的地的途中要多注意观察沿途情况,到了目的地后要和当地居民广交朋友,最好能够交一两个朋友,留下电话号码,以便日后随时获得物候情报,这样便于恰当掌握拍摄时机,对提高创作成功率大有好处。
6.关于常见红叶树种
有些人以为红叶就是枫树,其实除了枫树之外,可以拍摄的红叶树种还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香椿,香椿常见于河南、河北、安徽及江苏等地,秋季经严霜打过的香椿树,常常显得如火如荼,非常漂亮。
乌桕树,乌桕是浙江和安徽境内常见的乔木,其叶片色泽变化丰富,树叶的颜色可从绿色变成红色、紫色,橙红、杏黄等,有时一株树上会同出现“赤橙黄绿青蓝紫”几种不同颜色,形成“五彩树”,很有观赏价值,拍摄时间跨度也比较长,达半个月左右。
黄栌,杜甫《琵琶行》中有“黄栌苦竹绕宅生”的诗句描写居住环境的恶劣,实际上北京西山红叶的主要树种就是黄栌,“香山红叶”是北京的自然景观之一,山上的主要树木就是黄栌。此外在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三角枫、漆树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小灌木都有秋季变色现象,也是很好的拍摄素材。
③ 怎么拍好秋天红枫叶中的人像
中秋节已过,正式进入深秋。如果你喜欢在最美的秋天到户外去走走、去感受秋天,并留下美丽的回忆,那么下面5种红枫叶中人像拍摄技巧或许会帮到你。
图1
1、抛红叶拍照
如图1,手捧一把红叶抛向天空。拍摄时在抛红叶之前先设置相机拍摄模式为连拍,然后设置好曝光参数,需要注意的是快门速度不能太低,因为抛红叶的动作比较快,以高于1/500秒或更高为宜;对焦模式设置为连续对焦。拍摄时对人脸对焦,然后给被拍摄对象一个抛红叶的指令,立即按下快门不松开,直到红叶落地完成拍摄。
2、漫步浪漫红叶中
如图2。拍摄这种照片对被拍摄者没有太多的要求,很自然地挽手向前漫步就行,不过要注意的是最好挽手或者牵手、并且脸侧向相对、有说有笑地聊天。拍摄这种照片可要求拍摄对象尽量放慢脚步,所以也不必过高的快门,1/250秒即可,如果光线条件不好,可要求被拍摄者只作漫步状原地静止,用1/125秒快门拍摄。
图3
3、在红叶的枝头拍摄
这种拍摄方法是特写红叶和人像,拍摄时最好采用大光圈小景深,让要特写的红叶和人像处于同一焦平面上,特写的红叶和人像都清晰,其它处于虚化状态,尤其是虚化的背景有种朦胧的美感,
4、利用枫林和道路拍摄背影
在洒满红枫叶的枫林道路上拍摄背影,给人一种憧憬美好、向往未来的感觉
④ 如何拍好红叶
曾经生机勃勃的树叶,在它们即将凋零之际,燃烧着它们的生命,把最后的辉煌奉献给人们。红叶除了给世界带来了美丽,还总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思考。所以,我们在拍摄红叶的时候,往往不满足于平铺直叙地表现它们,而是让它们更加美丽、更加令人感动。 巧妙的色彩搭配,是突出红叶的色彩魅力的有效办法。一般来说,选择与红叶颜色相容性和协调性好的颜色,可以令红叶的色彩更艳丽。为避免喧宾夺主,削弱对红叶主体的表现力,搭配的颜色应该柔和平淡色彩,通常黄色、绿色、白色或淡粉色等颜色都能够与红叶形成很好的搭配效果。尤其是黄色,黄色也是秋天的色彩,黄叶与红叶共生共长的景色非常多见,因此红黄搭配是个不错的选择。黑色也能够使红叶看上去更醒目,以树木、山峰或者阴暗的天空为背景,都有可能创作出激动人心的作品。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搭配色彩,关键是使其处在虚焦状态,形成虚化的背景或前景。通常使用长焦镜头,采用较大光圈,焦点落实在红叶的局部之上。还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避免杂乱的色彩出现在画面之中,选择长焦镜头也同样基于这样的考虑。
4.妥善处理天空的表现 秋季天空清澄透彻,即使有云,也多是高空出现的卷云和层积云,所以人们才有了对秋天的特定感受,“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词语就是这种感受的概括。拍摄红叶的时候,把明显具有秋季特征的天空也融进画面,可以创作出独特秋天风情的风光作品。 恰当的天空表现,可以积极地衬托红叶主题。比如晴朗的蓝天与红叶的反差强烈,可以使红叶看上去更加艳丽,是拍摄红叶时经常选择的天空背景。画面中蓝天所占的比例,往往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晴朗的秋日里,红叶和天空都呈现出极佳的色彩,两者相得益彰,固然可以获得色彩鲜明的作品。如果巧妙地选择秋天特点明显的高空卷云或层积云,则可以拍摄出感情色彩浓烈的红叶作品。 数码摄影注意要点 由于数码摄影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后期调整,所以在拍摄过程中的曝光控制就容易处理得比较随意。事实上,只有曝光准确的图像,后期处理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如果曝光控制过于宽泛,尤其是曝光过度比较严重的话,后期处理技巧无论如何出色,也很难补救。 拍摄红叶的时候,如果曝光过渡,就会出现饱和度降低、阶调层次欠缺的现象。一般顺光情况下,并不需要特别的曝光补偿,但是逆光的时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曝光补偿。尤其是从红叶的树干下仰拍的时候,画面中心部位的亮度直接影响曝光,需要特别注意。一般可以采用手动曝光模式,而不依靠相机的自动模式。使用手动模式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比较方便地调整构图。 拍摄红叶远景场面的时候,一般需要较大的景深,但是切忌光圈收缩过小。如果过度收缩光圈,就会出现光衍射现象,降低画面质量。由于数码相机的成像元件的尺寸较小,其景深要比35毫米胶片大,即使是采用类似APS-C画幅尺寸的成像元件,其景深也要比35毫米胶片大一档。因此,必须注意景深控制。使用景深较小的望远镜头或微距镜头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使用胶片相机拍摄的时候,摄影往往会根据不同型号胶卷的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胶卷,以使色彩、反差等符合创作意图。数码相机通过图像处理,可以很方便地按照创作意图进行调整。通过色阶和色彩饱和度的调整就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作品。后期调整是数码摄影创作的一个环节,所以应该积极面对图像的处理,就像选择胶片一样对待图像的处理。 秋色撩人,秋叶迷人,看到北方的秋叶,令人心旷神怡,更有种刹那间头晕目眩的震撼的喜悦,为了她,我们一辈子努力去寻找也值得,闲话扯远了,言归正传说摄影。 北方山区的秋色是漫山遍野,色彩一片,看着激动不已,拍下来除了色彩外,却没有了亲眼所见赏心悦目的感觉。或许会有人感叹,我亲临现场,怎么没有看到这般美景呢?这是摄影师的审美、机会的把握和摄影技术方法应用所致。
经过几次秋叶的拍摄,慢慢悟出一些方法,班门弄斧,说说拍秋叶的体会。 满树的秋叶,片片簇簇,在风中摇弋,很难捕捉、把握最美的一霎那,也不容易看到晶莹剔透的叶脉枝理,经过几次实践,我的体会是:拍摄美丽的秋叶关键在表现力。 1、拍远景不如拍中景,拍中景不如拍近景: 拍远景就容易出现色彩一片,没有细节,枝枝叶叶不分明,没有立体感,也很难有锐度表现,表现力不足; 拍中景能兼顾一些色彩和细节,立体感不突出,表现力仍不足; 拍近景能兼顾色彩和细节,突出局部,突出质感,局部树叶结构、色彩的*,能展现秋叶的魅力,表现力强,正所谓一叶知秋;
2、顺光不如侧光,侧光不如逆光: 顺光拍摄,色彩一片鲜艳,缺乏立体感/质感,表现力不足; 侧光拍摄,色彩与光线组合,秋叶表现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轮廓清晰,质感强; 逆光拍摄,色彩与光线组合,光线为主,秋叶得叶脉纹理分明、质感强。树影之间,层叠的树叶,光影的强弱,构成强烈的局部震撼的效果; 3、运用大光圈,长焦距: 这是基于照相机的原理所使用的摄影的基本手法。 运用大光圈能清晰前景虚后景,目的还是突出前景,表现局部秋叶的纹路枝理;长焦距是将中远景拉近,景深短也能起到清晰前景虚后景作用,同时运用大光圈和长焦距,可以避免同地形地物的障碍,摆脱空间位置限制,发挥你的拍摄优势; 4、使用三角架、大口径镜头和高速度胶卷: 秋季多风,片片簇簇的秋叶,在风中摇弋,很难捕捉。山沟里小溪边,往往光线忽明忽暗,反差大。要想稳稳地捕捉美丽的瞬间画面,尤其在阴雨的天气,色彩饱和度高,但是光线反差大,总体光线亮度偏低,需要使用三角架; 另外,对付光线不足的风中摇弋秋叶,仅靠三角架还是无济于事,大口径镜头,如1.4、2.0、2.8mm口径的镜头会帮你一定的忙; 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400度、800度的胶卷或许更能帮你忙,拍摄局部景象,高速度胶卷颗粒粗的特点不会很明显,影响照片质量; 这四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你就会大大改进拍摄秋叶的效果,人人都能拍出比较满意的秋叶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