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效果 » 艾灸怎样灸效果好
扩展阅读
怎样在网上下载迅雷 2025-02-14 00:48:43
fps多少 2025-02-14 00:41:45

艾灸怎样灸效果好

发布时间: 2023-05-28 05:22:40

㈠ 中医艾灸保健功效好5种方法很神奇,帮你养生防病

中医在治疗很多内科疾病方面,效果都要比西医好得多,最主要就是因为中医会对疾病的根源进行解决,并且还会保证患者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也就能有效的控制疾病。其中艾灸治疗就是让患者身体得到巩固的一大重要治疗方法,不同的艾灸方法也能起到不同的效果。

1、瘢痕灸

瘢痕灸主要就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并且涂抹一些大蒜汁或者是其他的介质,直接将艾柱点燃后就进行艾灸。这种做法会引发患者局部的疼痛,并且疼痛会比较剧烈,呈烧灼痛,在艾灸结束之后,患者局部的皮肤还会灼伤出现化脓的水泡。一般是针对顽固疾病或者急性发作的疾病进行的治疗方法。

2、无瘢痕灸

这种艾灸方法主要就是先在患者的皮肤部位涂抹一些凡士林,并且在艾柱燃烧到接近一半的时候,就准备将艾柱拿走,换一个新的艾柱进行艾灸。由于不需要的艾柱在皮肤上燃尽,也就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患者只会感觉到明显的发烫,但是皮肤一般只会出现红润充血的情况。

3、温和灸

温和灸也就是将艾条燃烧的一端对准局部的穴位,或者是一部分皮肤,距离皮肤2~3厘米的时候来进行熏烤,使患者能感觉到明显的热度,但是又不会灼伤皮肤。

4、雀啄灸

这种方法也就是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使用温和灸相同的手法,但是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并不固定,就像鸟雀啄食一样,随时移动着距离进行艾灸。这种艾灸治疗方法是比较常见的,常用于无法承受艾灸温度,或者是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

5、回旋灸

这种治疗方法也就是,保持温和灸的手法握住艾条,并且固定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在保证距离的情况下,向左右或者是周围旋转进行艾灸。对于需要治疗的部位范围较大的情况,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一般需要艾灸进行治疗的,除了疑难杂症或者是急性发病的情况之外,也就是虚寒导致的病症。这些情况都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发作症状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想要用艾灸进行治疗的患者,最好还是到医院由医生来进行治疗,如果自己操作不当,是很容易造成危险的。

#家庭医生超能团## 健康 大V创造营#

㈡ 艾灸应该怎么用才是最好的

艾条的选择。
进行艾灸的前提是选择比较好的艾条,先看看艾条里面艾绒的好坏,一般质量好的艾绒颜色为土黄或金黄,没有呈现绿色。好的艾条整体挺拔结实不松软,而绒体摸起来柔软,没有枝梗杂质。

选购好艾灸盒子。
在艾灸时,如果用手拿着艾灸会很不方便,时间长了很难受的,特别是一旦精力不集中,打瞌睡等,就容易烫到自己。所以想长时间艾灸,要购买艾灸的盒子,一般双孔的比较实用,有了艾灸盒子,再进行艾灸就轻松自如很多了。

艾灸时间方面。
中医专家指出,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因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如果冬天艾灸,容易脱衣服着凉,所以应该减少艾灸的次数和时间,并要提高屋里温度。此外,夏天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每次艾灸时,时间不超过15分钟,而且不要随便拿起艾灸盒子。

注意艾灸的用量
艾灸使用量要根据季节、地域、年龄的不同而合理使用,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减少副作用。比如冬天艾灸的数量要加大,才能起到祛寒作用;夏季要减少艾灸用量,才不会造成上火伤阴。北方风寒凛列,灸量宜大;南方气候温暖,灸量宜小。不同的年龄、体质和性别,其阴阳气血的盛衰及对灸的耐受性也是不同的。老年或体弱的人使用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须坚持日久;年轻力壮的可以增大用量。

艾灸要找准穴位。
艾灸时,最好买一本艾灸必备手册等,知道人体的几个重要的穴位后,就能轻松的对症下药了。一定要找准穴位,否则效果会差很多,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合理使用姜片。
艾灸时配合使用姜片,能更好的打到驱寒祛湿的作用,在使用姜片时,要注意姜片尽量厚一些,以免艾灸温度过高引起不适。而且要有人全程看护,自己不能乱动,以免烫伤。

注意一些特别的症状。
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刚接触艾灸的人可能引起皮肤潮红、灸泡、灸疮、口渴、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就能消失。如果不良反应很大,小编建议去遵医嘱艾灸。

㈢ 艾灸的6大要诀!艾灸总是没效果的人,看完你就明白为什么了

总有人问:艾灸这么好,为什么我灸了一个多月了还没看到效果?这是因为,你没掌握好艾灸要点!

以下这些,可针对自己的情况一一比对,看自己是否做到!

灸者一定要懂的艾灸要点

1.施灸时间有讲究

每次施灸时间,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时间。施灸的穴位也应该是由少至多的,热度也是逐渐适应的。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艾灸的时间灵活,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需避忌。

但是有些病症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随时灸之,止血后还应继续施灸一段时间,以免复发;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平时身体没有病痛的话,每隔5-7天艾灸保健穴即可,每穴位15-20钟左右。如果有伤风感冒等病痛,或身体寒症较重,可以艾灸相应的穴位,时间可以长一点,每个穴位20-30分钟都可以。无病痛的情况下,不要每天艾灸,易上火(口干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

2.施灸顺序莫乱来

施灸的程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

这里说的是施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

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3.注意灸量

(1)儿童、妇女、瘦人、体弱者、初次灸者、功能减退之疾患:宜艾炷小、艾条细、壮数少。

(2)成人、肥胖者、体壮者、感觉迟钝者、功能充进之疾患:宜艾炷大、艾条粗、壮数多。

(3) 体弱或年老:不耐多灸,可用小炷分次施灸。

(4) 敏感者:宜艾炷小、艾条细、反复更换、不可燃近皮肤。

另外腰背腹部、肩股皮厚肉多、沉寒痼冷,阳气欲脱,必须大炷多壮;可大可多。

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风寒感冒、痈疽痹痛灸量不宜过度;宜小宜少。

4.配穴的准确性

(1)单一病症或有明显的病灶反应点的病症:主要选择阿是穴(也就是病灶的位置或对应的反应点),如局部的疼痛、局部的皮炎或湿疹、网球肘、关节炎等。

(2)判断是否全身性疾病:如果是全身性的疾病,一般都会和提高免疫机能的穴位搭配,如:大椎、曲池、气海、关元、足三里等,若和血液有关的疾病还需要加灸膈腧、血海等,以达到断根的效果。如荨麻疹,除了灸调疹子发作明显的局部阿是穴,还要配合大椎、曲池、膈腧、气海、关元、血海,足三里等穴位。

(3)判断是不是慢性病:慢性疾病由于病程较长,往往会造成身体元气受损,脏腑失调,所以往往加灸扶阳保元的关元和调理脏腑的足三里。

(4) 判断是不是跟脏腑有关的疾病:如果和脏腑有关,除了在相应脏腑的附近取穴,再搭配背上的相应俞穴,另外配合下肢的足三里。如胃炎,可以选取附近的上脘、中脘或下脘(根据病症反应的位置选取),再配上背后的胃俞穴,然后加上足三里。同样如果是肝病,就可以选择肝部附近的期门,加背上的肝腧,配合下肢的足三里。

(5) 有没有经验穴:如疝气用大墩,眼病加曲池;痔疮用孔最;便秘泄泻取天枢;牙疼合谷;崩漏隐白;神经系统或下陷病症选百会等。

5.艾灸的火候

艾灸的火候极其重要,有的时候直接影响艾灸疗效。

通常,虚、寒之症需要“补”,“补”是受纳,常用手法是悬灸、艾盒温灸,小火慢攻,功到自然成。

而实、热之症要用“泻”法,常用手法是雀啄灸,将体内多余的湿气、寒气、内热等引出体外,从而达到排疾去病的目的。

然而,实症易治,虚症难调。因此,久虚之人一定要做好长期艾灸的准备。

6.善用隔物灸,功效加倍

(1)隔姜灸可用于虚寒病症。具体来说,隔姜灸适合调理阳气不足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两大类疾病:一类是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孩冬天感冒;另一类是与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病、关节炎、虚寒头痛、结肠炎。

(2)用隔葱灸调理腹部术后腹胀和产后癃闭非常有效,前者取天枢、上巨虚两穴,后者取神阙,一般每次须灸7~10炷。每日或隔日1次,7~10日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就能见到很好的效果,如需巩固,还可以施灸一个疗程。

(3)在现代中医上,隔盐灸可以用于调理多种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证,如痢疾、淋病、脱症等。因为隔盐灸具有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作用,对亡阳脱证,四肢厥冷,急性腹痛、吐泻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初识艾灸的人都担心艾灸有没有副作用,可以确切地说,艾灸是一种自然疗法,艾灸本身是不会产生副作用的。

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么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方法,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可是,艾灸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会发热、牙痛、耳鸣、流鼻血、咽喉发干发痒,有的女性出现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的现象,其实这是正常的,中医称之为“瞑眩反应”,是疾病将愈的前兆,疾病如果想治愈,必须要有瞑眩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