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膏药怎么贴
当身体出现疼痛时,很多人都会选择在身上贴膏药,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膏药适合贴多久。平时贴膏药两三天,以为膏药可以达到持久的效果,其实这种行为是错误的,那么多久换一次膏药,让我们了解一下。
一.每天换一次膏药
一般来说,膏药一天换一次,甚至半天换一次,具体要看说明书上的效果持续时间长短。对于破裂的伤口,换药间隔应缩短,最好是5-6小时。在两次涂抹之间,还应适度清洁患处,去除附着在皮肤表面的污垢,然后让皮肤休息1至2小时。因为皮肤需要呼吸,汗腺和皮脂腺需要排出体外,长期贴膏药会造成局部高温高湿,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会刺激局部皮肤,引起不适等瘙痒。
二.长期贴膏药的影响
膏药贴3天,或者两次贴片之间没有清洗干净,膏药中的成分可能会通过汗孔深入皮肤,诱发过敏,引起接触性皮炎,俗称“膏药风” .出现与膏药形状相同、边界清晰的红斑,伴有剧烈瘙痒、严重的水疱甚至大疱,非常痛苦。如果迟迟不撕掉,会增加皮肤的负担,阻碍毛孔的通透性,阻碍汗液的排出,甚至引起局部皮炎。首先尽量不要弄破水泡。用无菌纱布包好,让水泡自行消失。就算要破水泡,也可以去医院。也可以用家里的缝纫针把针尖在火上烧红。稍稍冷却后,将其从水泡底部折断。水泡出水后,水泡不要动皮肤,用无菌纱布敷上,等待其自行愈合。
三、膏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先用80%酒精消毒红肿痛处,或用姜片擦拭;如果有伤口,用稀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脓血并尽量擦干,然后将折叠好的膏药摊开,放在小火上。上烤软,有时因病情原因,将一些粉末均匀撒在烤膏上,将膏药反复折叠,将膏药摊开,使粉末混入,才能达到效果更快更好。
膏药往往含有芳香成分,所以孕妇要小心,尤其避免贴在肚脐、腰腹部,皮肤过敏者不宜使用。膏药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生冷食物,未用完的膏药可存放于阴凉干燥处,以防夏季融化或生虫。
㈡ 膏药的使用方法
正确贴法 先在红肿痛部位,用75%酒精消毒,或用生姜片擦拭;如有伤口,可用稀高锰酸钾溶液洗净脓血后试干,再将折合的膏药摊开,放在小火上烘软,有时因病情需要,在烘软的膏药上均匀撒上一些药粉,再反复折合,摊开膏药,使药粉混入其间,以便更快、更好地发挥疗效。 如出现患部发痒时,需在膏药外面按摩,如果不见效,可将膏药揭下,用酒精棉球涂擦发痒处,再将膏药加温贴上。如出现患处脓液时,可在膏药表面加些纱布,或在膏药被纸中夹剪一小孔,使孔与伤口对应贴敷,以便排脓。对已糜烂,疼痛不止,或出现水泡者,可贴拔毒膏治疗,或将膏药揭下,用酒精消毒,再涂红药水,用纱布包扎。
贴橡皮膏药,应先将患处用酒精棉球擦净,撕去膏药上的薄膜进行贴敷。但如皮肤发生糜烂及外伤合并感染者,不宜贴用。
膏药中常含有芳香走窜的成分,因此孕妇要慎用,尤其忌在脐、腰、腹部贴用;皮肤过敏者也不宜贴用。在贴膏药期间,应忌食生冷食物。不用的膏药可贮放在阴凉干燥处,以防夏季溶化或被虫蛀。
方法要正确: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患处皮肤擦净,拭干后再贴膏药。一般一贴膏药最长不要超过24小时,时间长了,不仅药物已经失去效用,而且还对皮肤不好。贴膏药应避开毛发较多处,否则一是粘不住,二是撕揭时带起毛发引起疼痛。在头面部特别是近眼处、口鼻处等附近也不宜贴。冬天寒冷,橡皮膏药不易粘贴住,可将膏药贴好后用热水袋敷一下,以便粘贴牢靠,以确保治疗效果。另外,使用黑膏药类膏药时,应先将膏药背敷在热水壶(杯)外或酒精灯、蜡烛的微火上熨烤化开,等膏药不烫皮肤时再贴于患处,可持续贴1-2周。有的人使用此类膏药时,直接在煤炉上烘烤,此法是不可取的。煤炉燃烧时产生的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会被膏药基质及水分吸收,经皮肤渗入人体,给人带来一定危害。
清洗膏药
取下膏药后应该如何清洗身上残渣呢?
用取下的膏药反复沾取,很快就可以清除药印,简单有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