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有这本《喜马拉雅的凯歌》的书啊!
战役开始之前,胜负已定 文/张伟松 陈家夫 1962年11月16日午后3时,步兵第164团团长王广义、政委何国梁来到了密林丛中的军区前指所在地报到。他们是最后一个到达作战指定位置的建制团。 张国华司令员 张国华大笑道:“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有8个步兵团,加上炮兵、工兵、铁道兵一共13个团,一副牌凑齐了,下一步该和考尔将军摊牌了。” 张国华起身来到图前说道:“本次战役,我军与当面印军兵力对比大体上是三倍于敌。其中对西山口印军主阵地之62旅大约是四比一,还不算加强的炮兵。我们是志在必得,战则必胜! 17日。担任西山口主攻任务的第163、165团均已到达指定位置,先后与敌警戒、侦察分队接触; 担任大纵深、远距离迂回任务的11师将以前卫33团截断德让宗至邦迪拉公路,形成对外正面,阻击北援之敌;32团以两个营攻歼德让宗之敌,牵制其不能北援西山口,并切断通往打陇宗的道路,阻敌南逃。 18日4时30分,33团全部到达指定位置,提前50分钟截断了敌人的退路。至此,战役合围达成。 张国华说:“现在打头的、击背的、截尾的都已准时到位。敌人跑不了啦!一切按原计划进行。” 印军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上任半个多月来,情绪一天比一天消沉。 这首先是由于全旅的装备和后勤供应,并无明显改善。在天气好时,飞机从提斯浦尔起飞空投过一些物资、弹药,但一支三千多人的部队靠空投维持是相当困难的。 西山口至努如郎以北地区,已经连续下过几场大雪,而他的高尔瓦尔和锡克士兵们都还穿着单衣、披着黑色的粗毛毯子,在地堡里缩成一团。他们背着笨重不堪的老式李安菲特式步枪,又冻又饿,士气很低。 使辛格准将不安的第二个因素,是正面中国军队咄咄逼人的频繁调动。辛格从长期研究中国军队惯于集中优势兵力的战术中明白,整体上有二比一的兵力对比,可以造成局部的更大优势,就足可以发动一场有胜利把握的进攻了。 一想到这里,辛格不禁不寒而栗。他的上司4师师长阿·辛·帕塔尼亚少将,曾正式建议将第62旅后撤到邦迪拉,集中兵力固守那里的有利地形,虽然没有得到批准,但在4军给他的书面命令里有一项保留:即如果他在西山口还没有集结好足够固守的兵力之前,中国军队就发动了进攻,那么他就有权把部队撤出西山口,并以邦迪拉为主阵地。将军私下告诉他,这就意味着第4师随时有可能把部队撤到邦迪拉,当然师长要辛格对此严守秘密,以免动摇军心,影响士气。 这一重要的信息,既使辛格感到留了一条后路,也同时动摇了这位旅长固守西山口的信心。以至于他曾悄悄地带了几个可靠的参谋人员,顺着西山口、申隔宗、邦迪拉一线查看过地形、交通,暗中分析从这些地方奔向不丹或者阿萨姆平原的捷径与通路。 16日下午到晚间,努如郎、3号桥以北哥尔瓦尔联队第4营阵地,突遭中国军队的进攻,兵力不大,明显属于侦察性质。辛格旅长断定这是中国大举反击的前奏,他多次与帕塔尼亚师长通电话,报告所发生的情况及自己的担心。帕塔尼亚少将明确告诉他,他已经多次向4军军部要求把部队撤出西山口,但答复是要等考尔将军从瓦弄回来再作决定。 17日晚,考尔下令帕塔尼亚将部队从西山口、德让宗撤到邦迪拉。而恰巧与4师联络中断。 后来重新起草了给4师的命令:“当阵地守不住时,我授权你们,可以撤到你们能够防守的任何其它阵地。”当日午夜时分,考尔将军在电话里命令帕塔尼亚师长:62旅可以准备撤退。而“准备”这个词,在印地文里也可以理解为“按计划”。 17日午夜,62旅各个步兵营指挥官们,开始由上到下后撤。他们下令自己的部下死守阵地,迫不得已时可以分散机动,进入附近的深山老林,寻找道路到邦迪拉集结。 长官们在夜幕的掩护下,丢下了自己的阵地和可怜巴巴的下级军官与士兵们,挤上汽车仓惶向南逃命--用长官们自己的话说,是转移到邦迪拉新的阵地上,去等待他们的士兵与部下。 11月18日,我军前指作战室四电话铃声不断,前指与55师基指、炮兵群及正面之165团电话均已接通,这些部队首长都手拿电话听筒守候着。前指作战处长手握电话听筒,望着张国华司令员。 张国华看着腕上的手表秒针指向8时29分50秒,他右手向下一挥道:“开始!” 命令通过银线传向炮群阵地。8时30分,我边防部队以震撼山岳、排山倒海般的炮火,揭开了反击入侵印军第二战役的序幕。 半个小时里,几十门大口径火炮,把几十吨钢铁倾泻在盘踞西山口的印军阵地上。龟缩在地堡里的印军官兵们魂飞天外。本已临近崩溃的士气荡然无存。 我方炮火一向纵深延伸,165团1营立即发起冲击,迅速突破敌人前沿,向努如郎挺进。向西山口敌人主阵地挺进! 我步兵分队向印军阵地发射炮弹。 发起冲锋。 邦岗共军区前指作战室。张国华司令员和前指其他领导一起关注着总攻发起后的战场变化与进展情况。 机要处长急匆匆地进来报告:“北京来的特急电报。” 张国华打开一看:“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于今天下午正式宣布如下消息:我西藏边防部队在自卫反击作战中,经过激烈战斗,已胜利地击退了印军的进攻,并于18日中午进驻西山口。” 张国华看表已是上午9时30分。他走到图前,用手点了一下西山口,回头对机要处长说:“立即将电报转发联指、55师基指及163团、165团,务必保证军委决心实现。” 邓少东对张司令员说:“军委提前通知今天中午我军占领西山口,这可是对我们参战部队最大的信任与考验,也是及时的督促与鞭策。” 张国华兴奋地点头道:“对!也是动员。立即转发,一分钟也不要耽误。特别是要千方百计先发给直接担负进攻西山口的163团、165团,后发其它部队。” 他转身对几位副司令员说:“我看立即加快进攻速度,用两个团先打下西山口再说。印军可能四处溃散,钻丛林,进深山。我们先占了西山口,再关门打狗,围起来分片搜剿,我就不信他能飞上天去。这个搜剿阶段就可能要长一点,应该作这个准备,向部队提出要求。光占了地方,没有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也是不行的,没有达到打狠、打疼入侵印军,给他一个深刻教训的目的,不算完成任务,也无法向上面交代。” 几位副司令员都点头赞同张国华的意见。 邓少东说:“当务之急是保证军委来电的实现,今天中午进驻西山口。上面是留有余地的,没有讲12时,而是讲的中午,一点或两点钟也可以讲是中午嘛!当然最好是12点进驻。” 张国华和55师师长王玉昆通完电话后走过来说:“王玉昆说,163、165两个团打仗从来不含糊,动作一贯迅速,今天中午拿下西山口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18日上午10时,165团收到转发军委预告的特急电报。冀廷璧对王拯中说:“中央台下午要广播,我们必须督促部队加快前进,配合163团,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在今天中午拿下西山口主阵地。” 冀廷璧转身对刘林固、周悦发说:“我们马上向前转移,请你们二位带人去1、2营传达,中央下午要向全世界宣布我们中午进驻西山口,我们最迟要在今天下午1时之前与163团会歼西山口主阵地之敌,决心要硬、动作要快,绝不辜负军委的信任。政委,你看呢?”王拯中点头道:“好!我和你想的一样。” 冀廷璧喊过作训股长廖永乐当面布置:“你去3营传达中央要广播我军中午进驻西山口的预告和军区前指、师基指的指示,命令他们营立即加入战斗,从公路右侧1营右翼猛插过去,迅速歼灭1号桥西南侧地区之敌,加快战斗进程。”廖永乐带上参谋雷增乾一路小跑追赶3营而去。 我方部队冒着炮火冲锋前进。 突击前进。 18日凌晨,163团3营从佳山口迅速插向西山口,在东北侧无名高地遭到印军三面火力的顽强阻击。解全威团长立即指示3营营长李国英,指挥全营全歼该高地之敌。印军凭借有利地形和予设阵地,顽强抵抗,战斗十分激烈。 姜玉安副师长和关子烛政委带领163团指挥所,迅速跟进到无名高地北侧山崖边,与解全威团长会合。 上午10时,机要参谋赵连君将中央将于下午广播,我边防部队于18日中午进驻西山口的电报,送给姜玉安、解全威、关子烛。 姜玉安问道:“现在几点了? ”郭茂兴科长回答:“10点了!” 姜玉安坚定地说:“还有两个小时,来得及,请你们团长、政委赶紧下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军委的预告,坚决拿下西山口。关政委,我看这是战场动员的最好材料。” 关子烛激动地拿着电报反复看了两遍,对干事吕少松说:“立即编几条鼓动口号通知部队: 猛打猛冲,中午占领西山口! 不怕牺牲,打出国威、军威! 英勇杀敌,为国争光! 中午攻占西山口,坚决消灭侵略者! 谁英雄,谁好汉,中午西山口上见!” 解全威兴奋地说:“咱们这一仗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直接指挥下打的,提前预告我们要公开广播攻占西山口的时间,这是对我们多大的信任与鼓舞呀!打这样的政治仗,脸上光彩,心里舒服。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值得!副师长,你和关政委在这里等1营过来,我带王仰贤到3营去找李国英和刘国仁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中午坚决拿下西山口,我在那里迎接你们。” (摘自张伟松、陈家夫合着《喜马拉雅的凯歌》)
‘贰’ 匙凯歌是什么人
匙凯歌是一位中国着名的电影导演和制片人。
匙凯歌的电影作品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电影涵盖了各种题材和风格,从古装历史片到现代都市片,从喜剧到悲剧,都展现了他出色的导演才华和对电影艺术的深刻理解。他的作品常常带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通过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细腻刻画,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除了电影艺术上的成就,匙凯歌也是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通过自己的制片公司和创作团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电影人才,为中国电影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他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活动,展现了作为公众人物的责任感和担当。
综上所述,匙凯歌是一位杰出的电影导演和制片人,他的作品和贡献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电影产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