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账号管理 » 袋料香菇转色怎样管理
扩展阅读
烧焦锅底怎样清洗 2024-12-22 17:34:00
怎样让电脑质量出问题 2024-12-22 17:09:24

袋料香菇转色怎样管理

发布时间: 2022-01-22 00:43:47

Ⅰ 有招袋料香菇技术员的吗从做棒,到出菇管理实战经验七年。

当然有啊。。

Ⅱ 香菇菌棒开始转色却全部出菇是什么原因

按正常操作程序,香菇菌丝发满菌袋,并达到一定的生理成熟度时,人为调控其生长环境的通气、光照、温度及湿度等条件,使其料表气生菌丝全部倒伏并分泌色素,料表色泽逐渐由浓白、浅白转为浅棕直至棕色、棕褐色,最后形成一层集保温、保湿、避光、抗杂菌等多重作用于一体的棕褐色菌膜,该过程称之为转色。转色是代料栽培香菇正常的生理现象,只是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人为强制性调控所需条件,使该过程加速罢了。香菇菌棒转色的色泽深浅,菌膜的厚薄等,与出菇时间、出菇产量及菇品质量关系密切。一般条件下,转色(质量)与出菇(水平)的关系,有三种基本情况:
第一种为正常转色,符合要求。表现为菌膜厚薄适中、棕褐色、菌棒有树皮光泽,富有弹性;其出菇表现为按时现蕾、菇蕾均匀,潮次明显;菇体发育正常,产量高,质量优。
第二种表现为转色过重。为深褐色至黑褐色,菌膜偏厚且硬,出菇时间较其生物特性明显偏晚,其子实体偏大、盖厚,质量上乘,但其产量仅有正常转色的50%,甚至更低,严重时甚至难以出菇。 第三种为转色明显偏嫩。表现为菌膜薄、色泽浅棕或黄褐色,或形成较大的白色"花斑",该种情况则提前出菇,菇蕾集中且密集状发生,菇体小且多畸形,总产量较正常甚至偏高,但质量低劣,菌盖易开伞、色浅,市场价值很低;菌棒自身易衰老。 二、转色管理
菌棒的转色管理,按菌种特性有所不同,甚至差别很大。早熟菌株和武香1号、931等,一般是在接种后50-70天、中熟菌株如937、908等在80-100天,晚熟种如939等则在120天左右,甚至超过150天以上,个别的越夏菌株需要180-200天才进入转色期,具体可根据其生物特性说明或出菇试验来掌握转色时间。
由于栽培的方向及模式不同,转色管理可分为两种方式,即脱袋转色和袋内转色。因为现在的生产大多是以取得花菇或优质厚菇为目的,故多采取袋内转色方式。其基本管理如下:
1、打孔增氧:菌丝发满后,基料内充盈菌丝体,其代谢量大为增加,通过打孔达到增加其内部氧气、排除废气、提高代谢和散失部分水分的目的,为转色管理的第一步。
2、促膜离壁:通过打孔、搬动等,促使塑膜与基料分离。对发菌时间短的早熟菌株,因自然离壁有困难,可在打孔时顺便挑起塑膜,以利该处生出气生菌丝。
3、码垛通风:根据气温的高低,采取三角形或井字型码垛,将菌棒码高4-8层不等,既可充分利用空间,又不使菌棒过分拥挤,并且码起的袋垛中间有"自然拔风",有利于袋间和膜内的通气。 4、调控温度:根据季节的不同,适当人为调控垛内温度,使之保持在15-25℃,低温季节最低温度也可调控在10℃左右。当垛内温度达到25℃时,即应揭去覆盖物,倒垛散热,原则是"宁可低温延长转色时间,也不允许高温烧菌"。
5、通风压菌:在较合适的条件下,料表会很快长出一层细密的气生菌丝,并开始分泌色素,出现浅酱油色的水珠,为转色的重要信号。此时,可采取两种措施。一是使用地下水直接喷淋,既为菌棒降温,又可冲洗掉部分色素水珠,与此同时应加强通风,一般掌握喷水后2小时料表不粘手即可;二是倒垛,同时加强通风。
6、加大温差:实践证明,一定条件下,在尽量降温的基础上加大昼夜温差,是促进转色的主要措施之一。
7、干湿交替:该措施可通过喷啉冷水和加强通风等手段实现。喷淋冷水一方面给菌棒以较大的温差刺激,促使其快速形成菌膜;另一方面可提高其湿度,通过加强通风等措施,即可达到干湿交替的目的。
8、光照刺激:适当的光照刺激是促进菌棒转色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可调控光照强度在1000勒克斯左右,即比较明亮的光线;并且通过倒垛或转换光线来源,使菌棒受到均匀的光照,达到转色一致、整齐均匀的目的。

Ⅲ 香菇刺孔后转色期如何管理

转色期应适当散射光刺激,加强通风。转色至菌皮80%起泡,并转为褐色,均匀,有弹性,有光泽,有香菇特有气味。要结合品种和天气进行翻堆,低温迟熟型品种一次疏散到位,尽量不翻动,中温中早熟型品种可翻动2次,以促使均匀转色。

对未长好或转色较差的菌筒,遇到低温或阴雨天气,不能翻动,关闭门窗,尽量减小温差,避免出菇现象发生。尽量高温期转色,否则黄水增多,转色过快,变成黑褐色会引起菌皮增厚,后期出菇慢,产量低,严重会引起烂筒。



(3)袋料香菇转色怎样管理扩展阅读

袋栽香菇往往产量不高,其关键原因之一是脱袋转色技术不过关。转色成功表现为绒毛状菌丝倒伏,呈现一薄层棕褐色有光泽的菌膜。而转色失败表现为以下几种:

1、转色太浅或不均,菌丝呈灰白色或灰黑色,原因是脱袋后连续数天遇到28℃以上高温,或气温一直处在12℃以下的低温,致使菌丝体生长不良。挽救措施为:气温过高时应在早晚通风换气;气温过低,可在白天将菇棚上遮荫物拉开,利用阳光提高菇房温度,或采取增温措施,使室温保持在15℃以上。

2、菌丝徒长其原因及解决办法是:培养料内加入的铁皮和尿素太多,造成碳氮比例失调,配料时要掌握碳氮比例为20-30:1;菇床温度偏高,温差小,应降低菇床温度,拉大温差;发菌时间不足,脱袋太早,应适当延长发茵时间,使发菌充足,适时脱袋;

脱袋后菌丝恢复生长时间太长,应掌握脱袋后恢复生长的时间为3-5天;菌丝浓白后没有及时通风,应尽量在晴天中午揭膜3-5小时,加强通风,使菌筒表面干燥不沾手,再盖膜让其转色,如仍不转色;可喷3%的石灰水后,盖好膜即会转色。

3、菌丝脱水挽救措施是连续数天喷水保湿降温,每天通风30分钟。

Ⅳ 香菇袋料补水后如何管理

袋料香菇在完成灭菌接种后,后期管理也是栽培成败的关键环节,接种后要进行发菌、转色脱袋、出菇管理、采收几个环节: 一、

Ⅳ 长、短菌龄的香菇菌株转色有何不同如何管理

转色是香菇培养料栽培的必然生理现象。香菇菌筒脱袋与不脱袋两者转色的时间长短和管理方法是不同的。
短菌龄香菇菌株脱袋栽培,菌筒脱袋后的5~7天是菌筒的转白阶段,具体操作管理是当脱袋的菌筒斜靠于菌畦的木条上,立即向菌筒喷一次清水,要求水质干净,水量充足,后用塑料膜覆盖脱袋的菌筒。由于菌丝与空气充分接触,并有适宜的湿度,大量香菇菌丝在菌筒表面生长,此时菌筒表面成为白色。5~7天后表面菌丝大量吐酱色液,覆盖的薄膜出现大量水珠,此时将薄膜掀开,加大通风量,使菌丝边出“黄水”边倒伏,温度适宜,一般可在20天左右形成厚薄、色泽均匀的褐色菌被。
不脱袋菌筒常使用长菌龄的菌株,菌丝本身成熟的速度较慢,不脱袋的菌丝受塑料膜隔离,接触空气量有限,所以转色所需的时间长。不脱袋的菌筒转色是融合在菌丝培养和越夏管理过程中进行的,不脱袋菌筒的转色首先在接种穴附近和培养料与塑料膜之间有空隙处出现,塑料膜与菌丝之间紧贴、没有空隙的地方,不形成褐色菌被,不转色。
无论长、短菌龄菌株,分泌酱色液与转色形成褐色菌被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践证明,转色分泌酱色液与菌株、温度、湿度、通气、光线等因素有关,而温度高低是最活跃的影响因素。培养室温度越高,分泌酱色水越早、越多,相反则越迟、越少。相同条件下,培养料湿度越大,分泌酱色水也越多。菌筒内通气量大,如装料松,分泌酱色液也较多,菌筒收缩厉害,转色快。气温高,分泌酱色液多并不是坏事,可以使菌筒内温度及时散发,达到降温、自我保护的目的,同时尽早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菌被。分泌酱色液色泽由浅到深,该液有特殊的香菇菌丝气味,无其他异味。如果气温持续过高,酱色液又无法排出,容易促进菌丝自溶,且易受杂菌感染,使酱色液酸败,菌筒腐烂,产生臭味。所以不脱袋的菌筒的转色管理主要是创造适宜的菌丝生长环境条件,在酱色液分泌时及时排出。
(1)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越夏和转色管理的具体措施 不同海拔、不同气候条件的管理应当有所不同,不可生搬硬套。对于海拔不高,夏季气温较高的地方,越夏和转色要立足防暑降温,特别在双抢大忙时期和常规香菇制筒的时候,千万不可忘记花菇菌筒的越夏转色管理。
(2)越夏管理和转色管理的关键是选好、改造好培养场所,场所面积与菌筒数量相匹配,提倡菌筒单层有斜度地排放通风管理。只有千方百计降低培养场所温度,让菌筒疏散通风,才能减少酱色液的分泌量,有利菌筒度夏。
(3)酱色液应及时排出,特别是高温季节。如果出现局部腐烂现象,在导出黄水后,要划破菌袋塑膜,剥去腐烂的菌皮,撒入一小撮生石灰,放置阴干,然后再用透明胶带把袋膜密封。
(4)长菌龄香菇菌株转色完成后,不像短菌龄菌株的脱袋菌筒那样色泽均匀,而是成为灰褐相间的菌被。气温如果是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一般很少再分泌酱色液。如果气温常低于20℃,不可轻易翻动,否则容易出菇。如果气温再次升高,还会继续分泌酱色液。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上除及时导出酱色液外,重点应降温通气,创造适宜菌丝正常生长的环境。
(5)防杂菌污染管理 当香菇菌丝长满菌筒之后,如果气温适宜,杂菌入侵菌筒相对比较困难;但如果长期处于30℃以上的环境中,又缺乏通风、降温等条件,香菇菌丝将快速衰老自溶,这时杂菌就容易入侵。在整个越夏管理过程中,特别在高温的环境中,高温喜湿性杂菌如绿色木霉、水红色链孢霉、黏菌中炭团属的某些种类具有繁殖迅速、感染力强的特点,对此,应该采取“以防为主”的方针,将它们消灭于萌芽之时。①装袋后要及时刷净剩余料渣;②清理培养室内霉菌滋生源;③接种穴和袋口必须封密;④保持培养室干燥、通风、凉爽;⑤如有发现杂菌,要及时清理污染菌筒,定期空间消毒。⑥在菌丝生长到一定成熟度时,当气温温差变化大,菌筒表面容易发生“起泡”时,尽量保持培养场所温差变化较小,避光培养,及时导出这些酱色液。

Ⅵ 香菇菌袋的转色管理如何顺利进行

香菇菌丝生长发育进入生理成熟期,表面的白色菌丝在一定条件下,逐渐变成棕褐色的一层菌膜,这个过程叫作菌丝转色。转色的深浅、菌膜的薄厚,直接影响到香菇原基的发生和发育,对香菇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是香菇出菇管理最重要的环节。

(1)转色时机

转色的方法很多,常采用的是“脱袋转色法”。要准确把握脱袋时间,即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时脱袋。脱袋太早不易转色成功,太晚菌丝老化,常出现黄水,易造成杂菌污染,或者菌膜过厚,原基分化困难。脱袋时的气温要在15~25℃,最好是20℃左右。

(2)菇床制作

脱袋前,先将出菇棚地面做成30~40厘米深、100厘米宽的畦,畦底可铺一层炉灰渣或沙子,将要脱袋转色的菌袋运到棚内,用刀片划破菌袋,脱掉外袋,按5~8厘米的间距立排在畦内。如果长菌棒立排不稳,可用竹竿在畦上搭横架,菌棒以70°~80°的角度斜靠在竹竿上。

(3)转色管理

脱袋后的菌棒要防止太阳直晒和风吹,温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80%,出现黄水的菌棒可用清水冲洗干净。脱袋立排行动要快,排满一畦,马上用竹片拱起畦顶,罩上塑料膜,周围压严,保湿、保温。待全部菌棒排完后,棚温控制在17~20℃,不要超过25℃。如果温度过高,可向棚内的空间喷冷水降温。白天棚顶多加遮光物,夜间去掉,加强通风来降温。光线要暗些,头3~5天尽量不要揭开畦上的罩膜,使畦内湿度达到85%~90%,塑料膜上有凝结水珠出现,使菌丝在一个温暖、潮湿的稳定环境中继续生长。在此期间如果气温高、湿度大,每天可在早、晚气温低时揭开畦的罩膜通风20分钟左右。在揭开畦的罩膜通风时,菇棚不要同时通风,要将二者的通风时间错开。在立排菌柱5~7天时,菌棒表面会长满浓白的绒毛状气生菌丝,此时,要加强揭膜通风的次数,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同时要增加氧气、光照(散射光),拉大菌棒表面的干湿差,限制菌丝生长,促其转色。7~8天后开始转色时,可加大通风量,每次通风1小时。结合通风,每天向菌棒表面轻喷水1~2次,喷水后要晾1小时再盖膜。连续喷水2天,至10~12天转色即完毕。在生产实践中,由于播种季节不同,转色场地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不同,转色的快慢也不大一样,具体操作要根据菌棒表面菌丝生长情况灵活掌握。

(4)针刺微孔通气转色法

除了脱袋转色,生产上有的采用针刺微孔通气转色法,待转色后脱袋出菇。还有的不脱袋出菇,待菌袋接种穴周围出现香菇子实体原基时,用刀割破原基周围的塑料袋露出原基,进行出菇管理。出完第一潮菇后,整个菌袋转色结束,再脱袋泡水出第二潮菇。这种转色方法简单,保湿好,在高温季节采用此法,可减少杂菌污染。

Ⅶ 香菇不转色怎么处理

香菇转色过程中不正常现象及处理办法
对于香菇种植而言,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现象发生,比如菌棒不转色或转色太浅就是比较常见的问题。所以今天小编针对香菇菌棒的转色问题,向大家简单的讲解。

1、转色太浅或一直不转色:如果脱袋时菌柱受阳光照射或干风吹袭,造成菌柱表面偏干,可向菌柱喷水,恢复菌柱表面的潮湿度,盖好罩膜,减少通风次数和缩短通风时间,可每天通风1~2次,每次通风10~20分钟。如果空间空气相对湿度太低或者温度低于12℃,或高于28℃时,就要及时采取增湿和控温措施,尽量使畦内湿度在85%~90%,温度掌握在15~25℃。
2、菌柱表面菌丝一直生长旺盛,长达2毫米时也不倒伏、转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缺氧,温度虽适宜,但湿度偏大,或者培养料含氮量过高等。这就需要延长通风时间,并让光线照射到菌柱上,加大菌柱表面的干湿差,迫使菌丝倒伏。如仍没有效果,还可用3%的石灰水喷洒菌柱,并晾至菌柱表面不粘滑时再盖膜,恢复正常管理。
3、菌丝体脱水,手摸菌柱表面有刺感:可用喷水的方法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及菌柱表面的潮湿度,使罩膜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4、脱袋后两天左右,菌柱表面瘤状的菌丝体产生气泡膨胀,局部片状脱落,或部分脱离菌柱形成悬挂状: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脱袋时受到外力损伤或高温(28℃)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脱袋早、菌龄不足、菌丝尚未成熟,适应不了变化的环境造成。解决办法是严格地把温度控制在15~25℃,空气相对湿度85%~90%,促其菌柱表面重新长出新的菌丝,再促其转色。
5、发现菌柱出现杂菌污染时,可用Ⅱ型克霉灵1∶500倍液喷洒菌柱,每天1次,连喷3天。每次喷完后,稍晾再罩膜。

Ⅷ 代料栽培香菇怎样培养菌袋

接种后的料袋称为菌袋。菌袋培养是指菌种定植至发菌成熟期间的管理。根据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可知菌袋培养期间的管理要点是:避光、调温、通风、增氧、翻堆与去杂菌。

(1)菌袋培养室与菌袋堆叠秋栽型菇场的菌袋培养室应具备阴凉、通风、无鼠洞、周边干净等条件;春栽型菇场的培养室则应避风向阳,利于保温。培养室在使用前需认真清扫、消毒,然后通风备用。为了提高培养室利用率,室内应设置培养架。培养架可以是角铁结构或砖木结构。培养架长4~6米,宽0.5米,高2.5~3.0米,设4~5层,层距0.5~0.6米,每层床面摆3~4层菌袋,菌袋呈井字形排列,以利于散热。同时,将接种穴面向两侧,不要互相压盖,以免影响菌种定植生长。为了防止培养架倾倒,可用横杆将培养架上部连成一体,横杆高度应在2米以上,以利于通行作业。现在,许多菇农将接种室和培养室合二为一,就地接种就地培养,这样既可减少搬动用工,又可将菌袋呈井字形堆叠在地面,堆高5~7层,堆间预留通道以利于通风散热和行走作业,其他要求同上。(2)发菌管理接种定植至发菌成熟,需60~70天,其中包括萌发定植期、菌丝生长(吃料)期、菌丝生长成熟期,以及菌袋转色期。春栽模式与秋栽模式的发菌管理工作不一样。

①秋栽模式。秋栽模式发菌管理工作日程如表9。

表9 香菇代料栽培发菌管理工作日程分期 培育天数 (天) 生长状况 操作要点 环境条件要求温度 (℃) 湿度 (%) 每天通风 注意事项萌发定植期 1~4 菌种萌发 定植吃料 28℃以下 关门发菌 25~27 70 超过28℃ 立即通风 净化环境、注意 干燥,井字形堆 放5~7层菌丝生长(吃料)期 5~15 呈绒毛状 菌丝舒展 3~6厘米 翻堆检查,结合通风,早、晚进行 套袋松口 25 70 每日早晚 各一次,每 次10分钟 避光遮荫、严防 高温16~20 菌丝体向 四周扩展 8~10厘米 调整堆形,处理感染 菌袋,感染 袋搬出室外 23~25 70 每天2~3次,每次 2~3小时 对症治杂21~25 穴间菌圈 连接 拔去部分 枝条 23~24 70 白天关门,早晚通风 翻袋散热,降低 袋温25~35 菌丝满袋 洁白粗壮 全部拔去 枝条,疏堆 散热 24 70 加强通风 疏袋散热

表9 香菇代料栽培发菌管理工作日程(续)-1分期 培育天数 (天) 生长状况 操作要点 环境条件要求温度 (℃) 湿度 (%) 每天通风 注意事项菌丝生长成 熟期 36~50 菌丝扭结 瘤状突起 翻堆打 孔增氧 22~23 70 加强通风 防止打孔增氧导 致的高温烧袋51~60 2/3菌袋出 现瘤状突 起 保湿,打孔 (割膜)排 黄水 20~22 70 加强通风 发现黄水及时打 孔排出,防止 “烂筒”菌袋 转色期 60天以上 菌皮由白 变黄褐色 适当透光,诱发菇蕾 20 70 加强通风 注意菇蕾②春栽模式。采用春栽模式的菇场,菌袋发菌管理除上述工作以外,还需搞好越夏管理。适时接种是菌袋安全越夏的前提。适时接种的目的是争取菌袋在梅雨和(或)高温到来之前,菌袋发菌成熟并顺利转色,为安全越夏打基础。打孔增氧,排除黄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避光隔热、疏堆散热等项操作,将气温和袋温控制在34℃以下,即可保证菌丝正常生长,安全越夏。

Ⅸ 袋料香菇流黑水烂袋是烧袋了吗烧袋后怎么补救还会不会转色

解决办法,在地上浇水,早上浇水,加强通风,太阳过后,让她充分通风,把四周撩开!

Ⅹ 香菇菌棒转色期怎么管理

这个可能是你在转色的时候,没有控制好。造成转色较深了。一旦转色过度就不容易出菇了。可以采取震动菌棒的方法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