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账号管理 » 怎样加强贷后管理
扩展阅读
怎样用ps抠椭圆形的人像 2024-11-20 01:46:34

怎样加强贷后管理

发布时间: 2022-02-01 15:03:23

1. 贷后管理是什么意思怎么才能贷后管理

一、贷后管理,银行信贷管理用语,是指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的信贷管理。长期以来,贷后管理一直是我国银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由于在信贷经营中存在的惯性思维和做法,贷后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中,已将授信后管理和问题授信处理作为银行授信业务的重要环节予以强调和规范,充分说明加强贷后管理的重要性。
二、如何贷后管理
1.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管理。要制订和落实清收不良贷款责任制,要求辖内机构定期上报连续三期或累计六期未还贷款的余额和明细情况,以便督促辖内行加强不良贷款的催收;为有效控制贷款不良率,对不良率居高不下的行,可视情况调整其业务审批权,暂停其开办资产状况差的业务品种,直至将不良率降到合理的水平为止。
2.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主要包括:对档案及资料进行检查;对台帐进行检查;对抵押物进行抽查;对帐务进行核对。
3.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贷款发放后,根据要求完善档案,信贷员要仔细检查合同要素的填写是否有漏项,并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做好档案的移交登记制度。信贷档案应分类严格保管,汽车抵押登记、或其他他项权证等抵押物物权凭证(一级档案)应入库保管,二级档案由档案管理人员专人保管。档案的查询、借阅、结清等应严格按照总行信贷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4.加强贷后检查。贷款发放后,贷款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资信情况、收入情况、抵(质)押物现状及担保人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检查,防止贷款风险的发生。信贷人员应根据贷后检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以书面形式报经信贷部门负责人和主管行长。
5.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催收。如凡拖欠三个月内的贷款应按照催收程序分别通过电话、催收函等进行催收,或要求经销商垫付还款;对连续3期或累计6期未还款的,要及时采取法律手段清收或要求经销商、保险公司履行担保责任;损失类贷款应按照程序及时核销。

2. [银行]如何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

提要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存在的价值不仅仅是作为社会信用中介,更重要的是在于其能够承担和管理资金融通中发生的各类风险。对贷款全过程风险的防范控制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而贷后管理则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商业银行来讲,贷后管理并不是新鲜事物。经过商业银行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虽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经验,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水平还很薄弱,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强化贷后管理,以全面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应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的工作重点。 当前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贷后管理的机制还不健全。贷后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实现商业银行贷款的综合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或者损失)最小化。按照这一目标,完整的贷后管理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客户的维护和检查、风险预警、风险报告、对风险的反应、风险处置等。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与客户的合作、风险的预警、传导、反应和处置等方面的有效机制还没有以严格的制度形式进行规范,更谈不上有理想的执行效果,基本上还处于零散、简单、粗放型的初级管理阶段。 (二)贷后的服务意识差。在工商企业越来越重视售后服务,并将其作为增强竞争力、扩大收益、维系客户关系重要手段的今天,受传统经营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商业银行对贷后的服务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严格履行贷前对客户所作的承诺,或者“一贷了之”,不及时掌握、研究和解决客户对银行提出的金融需求。将贷后管理片面地理解和执行为对借款人的检查监督,在潜意识里,还是将银行凌驾于客户之上,“衙门意识”、“官办意识”还未从根本上消除。 (三)贷后检查流于形式。一是检查结论定性化、简单化。比如对于“借款用途”、“贷款归行”、“担保能力”等内容检查的结论都是诸如:正常、良好、按规定执行等。二是贷后定期检查的内容格式化,检查面较窄。三是部分银行分支机构对贷后检查表上“借款人确认意见”栏,在贷款发放时就让企业的财务人员盖好印鉴。四是季度检查报告内容简单,有的只有寥寥数语,而且季度之间的检查报告除了一些财务指标有些变化外,其他内容雷同。以上这些现象反映出客户经理和经营行的负责人对于贷后管理工作是出于应付上级行检查的需要,导致平时的工作流于形式,敷衍塞责。 (四)风险预警体系不完善。目前风险预警信号的识别和揭示主要来源于日常的信贷检查,按照商业银行的一般规定,现在检查的内容一般包括:检查日各类信用品种的余额和形态及其变化、借款人生产经营情况、报告期一些财务指标及其变化、借款用途、借款人货款归行变动、担保能力等,当然,这些信息资料的确很重要,但是还不足以科学和全面地描述借款人的风险状况,也难以把握影响贷款归还的潜在性和实质性因素。 (五)风险反应机制不灵敏。在发现贷款风险之后,必须有快速、灵活的传导反应机制,才能防患未然,或者为及时捕捉机会,制定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措施奠定好的基础。现在对于企业来讲,呈现出生命周期逐步缩短、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之势,与此相关,对于银行来讲,化解风险的机会也是稍纵即逝,时不我待。但是部分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比较有效的风险快速反应机制,受短期利益和规避责任等因素的影响,对贷款风险反应迟钝,推诿、观望的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导致在发现风险和报告风险之间的时滞较长。 (六)风险化解手段单一。对于银行来讲,在贷款的事实风险或者损失出现后,有效地化解和处置手段不多,目前一般只是通过法律诉讼和处理担保品的途径来清收贷款本息,在西方商业银行中运用比较普遍的诸如:企业债务重组、不良资产证券化、政府救济等方法很难也很少使用。而且由于来自企业、政府、法院、社会中介机构的障碍较多,阻力较大,通过处理担保品来化解风险的最终损失率常常很高,这也是导致对一些不良贷款贷后管理的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主要受经营机制未理顺等因素的影响,银行有能力化解潜在风险客户贷款的市场主动退出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效果也不理想。 贷后管理工作薄弱所带来的主要危害 (一)丧失了获取利益的机会。银行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其经济利益来源是通过分割服务对象所创造的利益。一位着名的外国银行家在论述银行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曾经说过,银行就像理发店等服务行业一样,只是通过丰富产品和提高服务质量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但在贷后管理工作中,银行没有及时掌握客户、市场的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从而丧失了与客户进一步合作和获取更大利益的机会,有的甚至导致优良客户的流失,从而失去了利益源。 (二)丧失了及时控制和降低贷款风险的机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也可以说是两条发展路径:一是失去了信贷主动退出的机会,其发展路径是:贷后管理跟不上→不能及时识别(或报告、处置)贷款潜在风险→潜在风险转化为事实风险→不能足额偿还贷款本息。这种危害在于商业银行完全有能力控制和消除贷款风险而没有做到,出现了不应该有的贷款损失。二是贷后管理跟不上→不能发现(或报告、处置)贷款事实风险→失去及时化解风险和减少损失的机会。这种危害就是能够减少损失而没有做到。这两种路径最终的结果都是导致信贷资产质量的恶化。 形成当前现状的主要原因 (一)信贷资金自身的运行规律。贷款在发放之后,对于银行来讲,是将信贷资金的使用权、收益的分配权完全让渡给了借款人,也就是,从贷款发放之日与本息完全收回之前这段时间(贷后管理期间),银行其实已经对信贷资金失去了主动的控制权,这也是信贷资金与自由支配的自有资金和法律保障性较大的委托代理关系的股本金在控制权上的本质区别。既然银行在贷后管理期间,失去了对信贷资金的主动控制权,理所当然,这种管理的难度肯定较大,只能依靠有效的监管和借款人的配合来实现,这也是目前商业银行贷前准入条件控制效果优于贷后管理效果的理论原因之所在。 (二)外部原因。贷后管理主要是依靠银行的有效监管和借款人的配合来实现,但是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必须有相应的外部环境,而目前的贷后管理的外部条件是不容乐观的。一是银企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二是信用环境不理想。三是司法制度不健全。 (三)银行内部原因。虽然目前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还很薄弱与客观原因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笔者认为主要和决定性的原因还是来自于银行内部。很多工作是我们应该做也能够做,但是却没有做或没有做到位。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足。二是制度不完善。三是考核不健全。四是检查不到位。五是责任不明确。六是队伍建设跟不上。 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广大信贷人员特别是各级行领导对贷后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贷后管理工作跟不上对信贷资产质量、对商业银行长期利益、对培育新型信贷文化的危害性,尽快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从而定办法、拿措施、出成效。 (二)完善制度。商业银行总行要尽快组织人员研究制定下发具体化、可操作性强的贷后管理办法,办法应该围绕建立贷后风险的预警、反应、防范、化解机制做文章,同时要明晰责任和制定激励措施,设置贷后管理“高压线”,严格规范贷后管理行为,对于那些应该做而没有做或者没有做到位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三)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对客户的贷后管理不能“一刀切”,可以根据客户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类指导。对于农、工、商等企业的贷款主要按照行业、品种分类管理;对于电力电信等垄断程度高和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贷款,可以适当减少检查的频率;对于个人消费贷款等低风险业务品种可以更加简化。目前贷后管理的重点应该是正常类客户和“边缘性”客户。所谓“边缘性”客户指的是目前在产在营,但是却存在潜在风险或不太严重的事实风险,并且有恶化趋势的企业,其目的是要遏制目前不良贷款的非正常性再生。 (四)提升贷后管理层次。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商业银行对大客户、大项目的信贷投入增加迅猛,贷款的集中度明显提高。在集中收益的同时,也使风险集中。而这些大客户、大项目对金融服务要求高,银行管理难度大,如果仅仅依靠经营行的客户经理,不管是在地位上还是在能力上显然是不对等的。所以要学习市场开发的经验,上下联动,相互配合,提升贷后管理的层次,特别是上级行,要直接参与所开发客户的维护和管理。 (五)加强检查指导。不管是信贷前台还是信贷后台、不管是信贷部门还是审计稽核部门、不管是上级行还是本级行、不管是定期检查还是不定期检查、不管是综合检查还是专项检查都应该将贷后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检查的重点,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总结经验、严惩违规违纪行为,以推动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严格考核。要制定具体的贷后管理考核指标,这些指标要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住,不能流于形式,定期严格考核,兑现奖惩。要将贷后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与各级行行领导的任期目标挂钩考核。 (七)加强队伍建设。这是永久性话题,无须赘述。除了要充实人员,提高素质外,特别要注意保持客户经理队伍的相对稳定性,要淡化“官本位”意识,对于优秀的客户经理更多采取经济上的激励措施。

3. 如何加强不良贷款管理

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和管理:
1、全面落实清收管理责任。要按照“全面清理,见底见责,优劣搭配,全额到人,责任落实,挂钩考核”的总体要求,将每一笔不良贷款分清放款责任和清收管理责任,严格落实到每一位信贷人员,并制定相关奖惩办法,确保了每笔不良贷款有人管、有人收。
2、彻底进行不良贷款的风险排查。逐笔清查不良贷款的债权债务关系是否明确、债务人还款意愿和能力、债务人是否有有效资产、资产的处置可行性、责任追究、清收履职等情况。将不良贷款分为“可以收回、通过努力可以收回、暂时无法收回”三个类别,通过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分析不良成因,全面掌握不良贷款的风险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清收计划,形成一份完整、翔实的分析报告。
3、完善不良贷款台账监测。进一步做好分类建立重点户清收台账、逐人建立清收考核台账,逐户制定清收处置预案,逐项落实清收计划,逐个下达清收任务,做到贷款管理分配到人,清收责任落实到人,绩效挂钩考核到人。
4、充分发挥专班力量清收。信用社主要应采取组成清收小组集中攻坚等措施攻克不良贷款大户,清收保全好信贷资产。特别是风险资产经营管理部应进一步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三级一百户”不良贷款、依法起诉贷款和置换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工作,重点督促人民法院加大胜诉未结案件的执行力度。
5、灵活清收村组不良贷款。村组集体的特点是贷款额度大,拖欠利息多,跨度时间长,因而清收难度很大。在这类贷款的清收上,联社应要求信用社与村组干部搞好关系,主动向党政领导汇报反映信用社不良贷款现状和存在的困难,充分利用城郊村组土地出让、开发等契机,进一步加大对村组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工作的力度。
6、进一步强化贷后管理清收。加强信贷员贷后管理履责情况的落实检查,对每笔不良贷款要求信贷人员严格执行按月按季检查到位,收不到现金的收贷款

4. 怎样才能提高贷后管理效率

催收环节进行专业化,然后把这个专业做到更加细致或者更加专业,那么贷后管理的催收就能更高效。

5. 浅析商业银行如何加强贷后管理与防范信贷风险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危害性。(二)完善制度。研究制定贷后管理办法。(三)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不能“一刀切。(四)提升贷后管理层次。(五)加强检查指导。(六)制定具体的贷后管理考核指标。(七)加强队伍建设。

6. 如何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常态化建设

中国经济网廊坊5月19日讯(记者雷汉发、通讯员肖威武 张春雷) 为了全面加强贷后管理活动,中国建设银行廊坊分行从组织架构、部门职责、工作内容、具体任务等多个层面入手,制定了八项措施加强贷后管理:一是制定贷后管理岗位分离的实施方案,实现市场营销与贷后管理职责的相对分离;二是依据省行信贷政策与结构调整方案,全力推进信贷结构调整,优化信贷资产结构;三是建立风险诊断并完善贷后跟踪管理例会制度,加强系统应用,实现早期风险预警和问题客户的常态化管理;四是制定贷后管理操作细则和精细化的贷后管理操作规程,完善贷后管理工作;五是建立贷后管理评价考核机制,通过考核促进全行贷后管理工作;六是运用个贷行为评分卡结果,进行预警和交叉营销,提升个贷贷后管理效率;七是加强信用卡风险侦测能力,不良资产催收及核销处置力度,完善贷后管理工作;八是梳理完善不良贷款处置流程,规范已核销呆帐资产管理,加强不良贷款抵质押物管理,充分利用资产保全管理系统,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7. 唯渡科技是如何提高贷后管理水平的

完善货后管理制度,提高货后管理水平是依据客户的大小、风险度高低、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以及客户信用等级等进行分类,实施差别管理。

8. 如何加强贷后管理,提高控制风险能力

贷款资产好比人体内的血液支养着人体整个身躯。贷款资产是农信社业务经营的核心资产,资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业务经营业绩甚至生死存亡。贷后管理属信贷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如何动态有效地掌控好贷款投放后直至全额安全收回本息,防范和化解潜在的隐性风险,实际上已经上升到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有人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笔贷款最初就不该投放。

9. 如何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有效防控信贷风险,切实做好不良贷款清降工作

搞好贷后管理,是防范贷款风险的重要环节。
如何搞好贷后管理? 一、加强贷后检查。贷款发放后,贷款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资信情况、收入情况、抵(质)押物现状及担保人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检查,防止贷款风险的发生

10. 如何加强贷后管理体系化建设,推进贷后管理信息化

依托先进的贷后管理系统,通过进行集中度分析和趋势分析,从而对借款人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的风险监测,研发对借款人财务分析、风险信息提示、资金流向监控等专业化贷后管理工具,落实好风险早发现、早决策、早行动的管理模式,提高贷后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