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账号管理 » 怎样学习财务管理中的年金
扩展阅读
电脑初学怎样快 2024-11-19 13:20:37
怎样炖豆角软烂颜色还绿 2024-11-19 13:20:20
盆腔积水什么原因 2024-11-19 12:41:39

怎样学习财务管理中的年金

发布时间: 2022-12-24 23:56:23

⑴ 财务学的年金公式

财务管理学中的公式:年金现值公式.
P:present value(现值)
A: anuity(年金)
例:900 000×(P/A,10%,l0)可以理解为:年利率为10%时,以后10年每年年末需要支取90万元,现在需要存入多少钱.

另外,在投资决策中经常会碰到在一定期间内,每年等额付款或收款的现象(例如某工程项目分n年投资,每年投入相等金额的款项;又如某个投资项目完成后,在n年内每年可收回等额的净利和折旧),这种现象叫做“年金”。

⑵ 财务管理,年金终值和现值的计算公式

公式如下:

1、年金终值计算公式为:F=A*(F/A,i,n)=A*(1+i)n-1/i,

其中(F/A,i,n)称作“年金终值系数”

2、年金现值计算公式为:P=A*(P/A,i,n)=A*[1-(1+i)-n]/i,

其中(P/A,i,n)称作“年金现值系数”

(美元)

⑶ 《财务管理》中的年金终值、复利终值的区别是什么

复利终值,是一次性收付款的最终价值。年金终值,是每期期初或期末收付相同金额的款项,计算到最后一期的最终价值。

⑷ 财务管理中的年金终值怎么计算

财务管理中的年金终值计算:

年金终值=年金*年金终值系数。

每年的支付金额为A,利率为i,期数为n,则按复利计算的年金终值F为:F=A+A×(1+i)+…+A×(1+i)n-1。

年金终值是指最后一次支付时的本利和,它是每次支付的复利终值之和。按复利换算到最后一期期末的终值,然后加总,就是该年金终值。如果年金相当于零存整取储蓄存款的零存数,那么年金终值就是零存整取的整取数。

⑸ 财务管理-简述各种类型年金的特点;简述持有现金的特点

一,年金的类型
(1)普通年金(后付年金):从第一期起,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其特征为:①n期内共发生n笔年金(n个A);②第1笔年金发生在时点1(第1期期末),最后1笔年金发生在时点n(最后1期期末)。
(2)预付年金(先付年金、即付年金):从第一期起,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其特征为:①n期内共发生n笔年金(n个A);②第1笔年金发生在时点0(第1期期初),最后1笔年金发生在时点n-1(最后1期期初)。
(3)递延年金:隔若干期后才开始发生的系列等额收付款项——第1笔年金发生在第二期或第二期以后(时点1以后的某个时点)。
特点:在一个通胀的经济体,持有现金,它就一直在缩水,购买力下降,相当于现金流出,就不是资产。但是在一个通缩的经济体,持有现金,它的购买力一直在提升,那它就是资产。
二,据海通证券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末,我国居民总资产规模达46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我国居民财富中的房地产规模约为325.6万亿元,占居民总资产的70%,而金融资产规模约139.5万亿元人民币,占比30%。然而在这30%的金融资产中,存款占据着半壁江山。
三,其实“现金为王”的说法也确实存在,它源自一个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衰退、萧条、复苏、繁荣。当经济周期从衰退进入到萧条阶段时,经济增长开始下滑,通胀却继续上升,企业为了保持盈利提高产品价格,导致价格螺旋上涨;同时由于企业盈利恶化,股票表现非常糟糕,所以现金是最佳选择。看到么,正是这种解释,导致多数人误以为“现金为王”就是持有现金,越多越好。

⑹ 财务管理中什么是年金关于年金的总结

企业年金计划的会计核算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特别是确定受益型企业年金计划,其在我国的会计核算规范中几乎是空白。财务管理中什么是年金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财务管理中年金,欢迎阅读。

财务管理中什么是年金

年金是一种保险公司销售的用来定期向购买人支付现金的金融产品,一般是持有人退休后定期领取现金。对年金所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只有在领取换进才征收,因此所有对年金账户的征税都滞后于其产生收益的时间。

年金起源

年金源自于自由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是一种属于企业雇主自愿建立的员工福利计划。即由企业退休金计划提供的养老金。其实质是以延期支付方式存在的职工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或者是职工分享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年金建议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基本养老、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储蓄性养老组成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其中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归入第二支柱。养老保障第二支柱的发展对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职工退休后的生活品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前,影响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养老金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企业年金的非强制性、养老金的投资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宽以及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双轨制”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健全养老金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会极大激发企业为职工建立养老金制度的内在动力。借鉴美国的经验以及其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成功实例,建议在企业年金运行中,适当提高企业缴费的税优幅度,并对个人缴费部分采取延迟纳税的方式。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当期延迟或减免纳税1元,则可建立20元以上的养老基金。短期看,企业年金减免税收可能会减少国家当期财政收入,但企业年金再投入资本市场,国家从资本市场获得的税收可能将远远大于眼前的税收损失。而且,对企业来说,税收优惠政策能够鼓励并刺激企业投身职工养老保障建设。

二是养老金制度从“非强制”“半强制”逐步转向“强制性”。根据最新《国务院批转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第十六条的规定:“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分类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推进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由此可见,中央政府对改革事业单位与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心已定,并将继续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虽然指导精神与顶层设计已有,但重要的是要按政策加快落实、推进。

实践证明,完全自愿而不具有强制性的制度,对建设养老保障体系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已是被国际经验普遍证明的规范、透明、公平的养老金管理制度。为大力推动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发展,建议企业年金、职业年金都应强制性推行。对于企业年金,可先转向“半强制”,再逐步转向“强制性”。所谓“半强制”指,要求国企及其他已经盈利的企业必须建立企业年金,先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还没有盈利的企业可选择建立。

待条件成熟时,要求所有单位都必须建立,实现“强制性”。只有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实现了广覆盖,才能真正体现社会公平。

三是进一步拓宽养老金的投资范围。

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作为老百姓的养命钱,作为一种长期稳定的资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应有部分资金投资于与养老金资产负债特性相匹配、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较小的长期性投资项目,包括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障房建设、养老社区建设等,并允许定向配置大型企业债券、金融债,使养老金获得长期而稳定的投资收益。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2007年至2011年,企业年金年平均收益率为8.87%,大幅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和CPI,总体来讲,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投资收益受资本市场波动的直接影响也较大,比如在2011年股债双杀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年平均收益率仅为-0.78%,没有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针对养老金的特性,如能拓宽投资范围,可以配置较为长期的投资项目,既可以弥补国家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很好地为资本市场补位,稳固投资成果,实现养老金自身的投资目标,维护广大职工的权益。

四是探讨成立“养老金监管局”的可行性。随着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公务员年金的发展,以及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逐步做实,积累的养老金规模将越来越大,风险也会越来越大,对监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香港为加强对强积金的监管,成立了专门的“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以有效对强积金进行统筹管理,香港强积金自建立以来发展迅速、市场规范,实践证明是很成功的监管模式。我国大陆的养老金规模远远大于香港强积金的规模,为加强对养老金的监管,是否可以借鉴香港的做法,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成立“养老金监管局”,实现政府职能与业务监管职能的分离,政府部门负责政策制定,“养老金监管局”负责养老金的监督、统筹管理,既分工明确,又协同配合,共同建立和发展公平、规范的养老保障制度。

关于年金的总结

1.单利现值P=F/(1+n*i) , 单利现值系数1/(1+n*i)。

2.单利终值F=P*(1+n*i) , 单利终值系数(1+n*i)。

3.复利现值P=F/ (1+i)n =F*(P/F,i ,n) ,复利现值系数1/(1+i)n,记作(P/F,i ,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