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石等于多少斤
一石约等于29.95kg,也就是59.9斤,而在现代,一石等于100斤,因为部分地区依然把50千克的粮食,称为一石粮食。
在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度量衡法》,对度量衡制度进行了改革,在容积单位中,取消了斛,同时将石的两个单位分开,容积单位继续使用石,而重量单位改成担。
在汉代时,一石=2市斗,1市斗=13.5斤,所以一石等于27斤;但应该是在现代,“石”应该是没办法和“斤”进行直接换算的,因为"石"应该是容量单位,斤应该是质量单位,两者的单位不同,所以无法直接换算。
一石单位的换算
在汉代,一石等于20000毫升。“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
林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也认定: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汉代1石为20000毫升,1斗为2000毫升,即秦汉时期1斗禾重2.7斤,这也是以实物测量所得数据。
② “一石”是多少
一石等于10斗。
在汉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作为容量单位,石主要用来计量粮食,稻谷、粟等等。
拓展资料
拼音:shí dàn
简体部首:石
五笔:DGTG
总笔画:5
笔顺编码:横, 撇, 竖, 横折, 横
解释:
[shí] 1.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指石刻:金~。
3.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姓。
[dàn]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难忘,美好,短暂的三年,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瓦一石都未改变,但是,我们要走了,我们舍不得他们。
2、百丈之台,其初则一石耳,由是而两石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以致于切切石焉。进建亦然。旧日记一事,嫡悟一理,积暂而成教。
3、百丈之台,其始则一石耳,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以至于千万石焉。学习亦然。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
4、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5、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我们何不做这一砖一石呢!我所以天天都要做这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③ 一石是多少斤
秦朝:1石=120斤。
宋代:1石=151.92斤。
元代:1石=151.92斤。
明代:1石=141.6斤。
清代:1石=141.6斤。
④ 一石等于多少斤
一百二十斤。
“石”是古代重量单位,今读dàn。在古书中读shí,因古时1石约等于1担(即10斗),因此在民间“石”又可俗读为dàn。在正式场合、诗词、古文之中应作本音shí。
10斗等于一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市斤。一市斤等于一斤,所以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4)一石是多少扩展阅读:
古代重量单位换算标准:
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豆:容量单位。
斛:容量单位,五斗为一斛。
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跬:长度单位,半步为跬
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
舍:长度单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寻: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古代度量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市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石
⑤ 一石等于多少斤
石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其单位分为两种,分别是质量单位和容量单位。石作为质量单位时,在汉代,一石约等于29.95kg,也就是59.9斤,而在现代,一石等于100斤,因为部分地区依然把50千克的粮食,称为一石粮食。石作为容量单位时,在汉代一石等于2市斗,1市斗等于13.5斤,所以一石等于27斤,而在现代,石没办法和斤进行直接换算的,因为石是容量单位,斤是质量单位,两者的单位不同,因此无法直接换算。
在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度量衡法》,对度量衡制度进行了改革,在容积单位中,取消了斛,同时将石的两个单位分开,容积单位继续使用石,而重量单位改成担。
⑥ 历史上1石是多少 说一下概念和换算方法
不同的时代都不同 在宋代,一石=97KG 在唐朝,一石=53KG 在清代,一石=28KG 在秦代,一石=109KG 升是体积单位,1升水的质量是1KG,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密度,所以质量不同中国历朝俸禄 一、秦汉 汉承秦制,西汉时从万石至斗食佐史,共22级(一说21级),采取的是给谷制.禄秩与实物发放数的对应关系是(下注部分官职俸禄前后有变动,不一一注明,仅作参考): 1)万石:三公等(名录不抄了,下同),月谷350斛(注:1斛=1石=10斗),一年4200石; 2)中二千石:九卿等,月谷180斛,一年2160石; 3)真二千石:诸侯相等,月谷150斛,一年1800石; 4)二千石:郡太守等,月谷120斛,一年1440石; 5)比二千石:光禄大夫等,月谷100斛,一年1200石; 6)千石:丞相长史等,月谷90斛,一年1080石; 7) 比千石:太中大夫等,月谷80斛,一年960石; 8)八百石:汉成帝时除,就六百石; 9)比八百石:谏大夫,俸禄不详,后除; 10)六百石:州刺史等,月谷70斛,一年840石; 11) 比六百石:博士等,月谷60斛,一年720石; 12)五百石:县长,汉成帝时除. 13)四百石:大县县丞、县尉,月谷50斛,一年600石; 14)比四百石:五官侍郎等,月谷45斛,一年540石; 15)三百石:次县长,月谷40,一年480石; 16)比三百石:五官郎中等,月谷37斛,一年444石; 17)二百石:县丞、县尉等,月谷30斛,一年360石; 18)比二百石:月谷27斛,一年324石; 19)百石:御史属等,月谷16斛,一年192石; 20)比百石:不详,后除; 21)斗食:月谷11斛,一说每日1斗2升; 22)佐史:月谷8斛,另一说佐史也并入斗食中. 二、魏晋南北朝 曹魏时发放粟米为俸禄.至西晋实行占田制,按官品各地分别授予职田和谷帛,授田标准为:一品50顷(每顷100亩),二品45顷,以下每品递减5顷,至九品10顷,各食其租.此外,《晋书》中记载禄秩有 1)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品秩第一,食奉日五斛.太康二年,又给绢,春百匹,秋绢二百匹,绵二 百斤.元康元年,给菜田十顷,田驺十人,立夏后不及田者,食奉一年. 2)特进品秩第二,食奉日四斛.太康二年,始赐春服绢五十匹,秋绢百五十匹,绵一百五十斤.元康元年,给菜田八顷,田驺八人,立夏后不及田者,食奉一年. 3)光禄大夫与卿同秩中二千石,食奉日三斛.太康二年,始给春赐绢五十匹,秋绢百匹,绵百斤.惠帝元康元年,始给菜田六顷,田驺六人. 2 中国历朝俸禄 4)尚书令,秩千石,食奉月五十斛.太康二年,始给赐绢,春三十匹,秋七十匹.绵七十斤.元康元年,始给菜田六顷,田驺六人,立夏后不及田者,食奉一年. 5)左右尚书仆射,食奉月四十五斛. 南朝宋、齐大致与晋略同.梁天监时,定一品秩万石,二、三品秩中二千石,四、五品秩二千石.但 所给钱谷却任意.陈时稍敛. 北魏初期官吏无俸禄,任其搜刮.至孝文帝改革,始行俸禄,从每户征调帛3匹、谷2石9斗作为百官 俸禄,地方长官按户给俸,多少不一.实行均田制后,地方守宰授给公田食租,刺史15顷,太守10顷,县令、郡丞6顷. 北齐按官品给俸禄,计量单位改为布帛的匹,一品岁秩900匹,从一品800匹,以下以百匹等差,至从三品400匹;四品240匹,以下以40匹等差,至从五品120匹;六品100匹,以下以20匹等差,至从七品40匹,再往下以4匹等差,到从九品24匹为止.另外事繁者可增加1/4的俸禄,闲者将减少1/4.给付方式:一分为帛,一分为粟、一分为钱.地方长吏各分上中下三等九级(按户口多少):州刺史从300匹至800匹不等,郡太守从220匹至500匹不等,县令从50匹至150匹不等. 北周复古于周礼,改品为命,禄秩上从下士(正一命、一命)每年125石,历经中士(正二命、二命)、上士(正三命、三命)、下大夫(正四命、四命)、中大夫(正五命、五命)、上大夫(正六命、六命),每级加倍,至上大夫为4000石.再往上则卿(正七命、七命)6000石、孤(正八命、八命)7000石、公(正九命、九命)万石. 三、隋唐 隋制以粟为禄,京官:正一品900石,以下以100石为差,至正四品300石;以下按50石为差,至正六品100石;以下以10石为差,至从八品50石,于春秋二季发放.食封者及不管事者、九品官皆不给俸禄. 外官俸禄为:大州620石,以下按40石为差,九等至下下为300石;大郡340石,以下按30石为差,九等至下下为100石;大县140石,以下按10石为差,九等至下下为60石.后来公卿以下又各给职田,一品5顷, 以下按50亩为差,至九品为1顷. 唐时俸禄分土地、实物和货币三种.其中土地分永业田和职分田.永业田按爵、勋、品级授给,不收回,可传子孙,亲王10000亩,正一品6000亩,从一品与郡王5000亩,正二品与国公4000亩,从二品与郡公3500亩,县公与正三品2500亩,从三品2000亩,正四品与侯1400亩,从四品与伯1000亩,正五品与子800亩,从五品与男500亩,六、七品250亩,八、九品200亩.(以上均为职事官,勋官为60-3000亩不等.)职分田则为在职时可享用其租,作为俸禄一部分,按品级给,一品12顷(1200亩),二品10顷,三品9顷,四品7顷,五品6顷,六品4顷,七品3顷50亩,8品2顷50亩,9品2顷.实物方式的俸禄为唐初所定: 京官正一品700石,从一品600石,正二品500石,从二品460石,正三品400石,从三品360石,正四品300石,从四品260石,正五品200石,从五品160石,正六品100石,从六品90石,正七品80石,从七品70石,正八品67石,从八品62石,正九品57石,从九品52石.中间经过变化,到开元年间合为货币形式,按月发放,各品级给付额度是: 一品月俸料8000,食料1800,杂用费1200,防閤20000,总共每月钱31000; 二品月俸料6000,食料1500,杂用费1000,防閤15500,总共每月钱24000; 三品月俸料5000,食料1100,杂用费900,防閤10000,总共每月钱17000; 四品月俸料3500,食料700,杂用费700,防閤6667,总共每月钱11567; 五品月俸料3000,食料600,杂用费600,防閤5000,总共每月钱9200; 六品月俸料2000,食料400,杂用费400,庶仆2500,总共每月钱5300; 七品月俸料1750,食料350,杂用费350,庶仆1600,总共每月钱4050; 八品月俸料1350,食料300,杂用费300,庶仆600,总共每月钱2550; 九品月俸料1050,食料250,杂用费200,庶仆400,总共每月钱1900. 四、宋金 宋代俸禄包括正俸(钱)、禄粟(米)、职钱、公用钱、职田、茶汤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大多均以钱支付.还有谦人(仆役)、衣料(官员使唤之仆役,每人每年粮食折钱3000文,绸绢每匹折钱一贯,布每匹350文,绵每两40文等)等等,不一一列举.此外朝廷还时常给予赏赐.宋初基本沿袭后周之制,采用俸户制.太宗初年废俸户制,本官月俸给1/3钱,2/3实物.初期俸禄较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嘉佑年间正式制定\"禄令\",如规定宰相、枢密使月俸料300贯,春、冬衣服各赐绫20匹、绢30匹、冬棉100两,每月禄粟各100石,谦人衣粮各70人,每月薪(柴草)1200束,每年炭1600秤,盐7石等.元丰改制,调整了官阶与俸禄,又有增加.南宋初,财政困窘,俸给和米麦均减半支给.宋朝的俸禄制度非常复杂,如仁宗年间定41等,每等内依官职不同又多少有差,详参见以下的《宋史 职官志》(略). 金朝俸禄包括钱粟、口粮及绢棉三类,据《金史 百官志》所载各品级俸禄为: 正一品:钱粟220-300贯石,曲米麦各35-50称石,春衣罗秋衣绫各35-50匹,春秋绢各120-200匹,绵600-1000两. 从一品:钱粟180-200贯石,曲米麦各25-30称石,春秋衣罗绫各25-30匹,绢各90-100匹,绵400-500两. 正二品:钱粟150贯石.曲米麦各22称石,春罗秋绫各22匹,绢各80匹,绵350两. 从二品:钱粟120-140贯石,曲米麦各18-20称石,春罗秋绫各18-20匹,绢各70-75匹,绵250-300两. 正三品:京官钱粟70贯石,曲米麦各16称石,春罗秋绫各12匹,绢55匹,绵200两;外官钱粟70-100贯石,曲米麦各12-15称石,绢各30-40匹,绵140-200两,公田25-30顷. 从三品:京官钱粟60贯石,曲米麦各14称石,春秋衣罗绫各10匹,绢各50匹,绵180两;外官钱粟60贯石,曲米麦各10称石,绢各25匹,绵120两,公田21顷. 正四品:京官钱粟45贯石,曲米麦各8-12称石,春秋衣罗绫各8匹,绢各20-40匹,绵150两;外官钱粟45-50贯石,绢各20-22匹,绵70-80两,职田15-17顷. 从四品:京官钱粟40贯石,曲麦米各10称石,春秋罗绫各6匹,绢各30匹,绵130两;外官钱粟40贯石,曲米麦各7称石,绢各18匹,绵六10两,公田14顷.(猛安仅有钱粟48贯石,余皆无). 正五品:钱粟35贯石,曲米麦各8称石,春秋衣罗绫各5匹,绢各25匹,绵100两;外官钱粟30-35贯石,曲米麦各6称石,绢各16-17匹,绵50-55两,职田10-13顷. 从五品:钱粟30贯石,曲米麦6称石,春秋罗绫各5匹,绢各20匹,绵80两;外官钱粟25贯石,曲米麦各4称石,绢各10匹,绵四10两,公田7顷.(谋克,钱粟二十贯石,余皆无.) 正六品:钱粟25贯石,麦5石,绢各17匹,绵70两;外官钱粟20贯石,曲米麦3称石,绢各8匹,绵30两,公田6顷. 从六品:钱粟22贯石,麦5石,春秋绢各15匹,绵60两;外官同正七品. 正七品:钱粟22贯石,麦4石,衣绢各12匹,绵55两;外官钱粟18贯石,曲米麦各1-2称石,春秋衣绢各6-7匹,绵25-30两. 从七品:钱粟17贯石,麦四石,衣绢各10匹,绵50两;外官钱粟17-18贯石,麦4石(或曲米麦各1-2称石),衣绢各6-10匹,绵20-50两.有的有职田4顷. 正八品:朝官钱粟15贯石,麦3石,衣绢各8匹,绵45两;外官钱粟12-15贯石,曲米麦各1称石,衣绢各2-6匹,绵8-20两,职田2-4顷. 从八品:朝官钱粟13贯石,麦3石,衣绢各7匹,绵40两;外官钱粟13贯石,麦2-3石,衣绢各5-7匹,绵15-40,职田三顷. 正九品:朝官钱粟12贯石,麦2石,衣绢各6匹,绵35两;外官钱粟11-13贯石,麦1-2石,衣绢2-6匹,绵8-35两. 从九品:朝官钱粟10贯石,麦2石,衣绢各5匹,绵30两;外官钱粟10-12贯石,麦1石,衣绢各2-3匹,绵1两,职田2顷.三品以上官司知法,钱粟一十贯石,麦一石,衣绢各三匹,绵6-10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