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账号管理 » 怎样实施管理评审
扩展阅读
怎样进行常规管理 2024-11-09 10:10:35

怎样实施管理评审

发布时间: 2023-02-04 02:05:48

⑴ 质量管理评审怎么做

目 的:
本基准系为了保持品质环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而对管理评审之事项作具体性的规定而制定之。
适用范围:
本基准适用于瑞士康电子厂关于品质环保环境管理评审之相关业务。
权 责:
3.1 召开管理评审会议:总经理。
3.2 准备管理评审资料:管理代表。
3.3要求纠正不符合事项:责任部门。
4.定义:无
管理评审之实施:
5.1管理评审时机:定期管理评审,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临时管理评审,有特殊情况时(如周边环境投诉或客户端严重之异常投诉及公司经营策略的变更或组织的大幅度变更或者体系的大幅度增减以及制程性质的根本变化或者重大环境因素的增加及转移或者相关法律法规的变更等),可以就特殊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临时评审,解决个别的特殊问题。
5.2管理评审实施通知:定期管理评审或临时管理评审之实施通知,由管理者代表撰写,须经总经理认可后,再通知各相关部门的责任者。
5.3编入实施通知之内容:
5.3.1 评审的目的及评审项目;
5.3.2参加对象;
5.3.3评审日程。
5.4 评审资料之准备
5.4.1 管理者代表提供品质环保环境管理评审之资料;
5.4.2品质环保环境管理评审时所需的资料:
5.4.2.1 内部审核以及第三方审核的结果;
5.4.2.2品质环保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的达成状况;
5.4.2.3相关方的担心,要求(包括投诉);
5.4.2.4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遵守情况;
5.4.2.5品质环保环境体系运行状况。
5.4.2.6合规性评价的结果及HSF最新管理要求及评估结果。
5.4.2.7改进的建议。
5.4.2.8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状况。
5.4.2.9过程的业绩
5.4.2.10以往管理评审后的实施措施状况及体系或可能引起的变化等。
5.4.2.11重大环境因素变化的确认
5.5 管理评审执行:
5.5.1评审的方式
管理评审以会议的形式进行,由总经理召开,由管理者代表协助组织。
5.5.2管理评审的主要项目
5.5.2.1 品质环保方针的适宜性和品质环保目标达成状况;
5.5.2.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
5.5.2.3环境方针、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达成状况及变更的必要性;
5.5.2.4最高管理层应就HSF策划相关的活动,包括有害物质的识别和使用、不符合事项和纠正措施进行报告;
5.5.2.5管理体系内外审的情况;
5.5.2.6文件的评审;
5.5.2.7相关方的抱怨和反馈;
5.5.2.8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状况;
5.5.2.9 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
5.5.2.10 确定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方向。
5.6评审结果的公开
管理评审结束后,管理者代表负责撰写会议记录、总结评审结果并归纳于品质环保环境管理体系评审结果中,由总经理核示并对管理评审结果作出相应评价后,在全公司公布。
5. 7 评审不符合事项之纠正处置
根据评审的结果,将不符合进行改善,由管理者代表开具不符合纠正报告,详见《矫正与预防措施程序》。
相关文件
6.1矫正与预防措施程序
附件/表单
7.1管理评审会议议程及记录

⑵ 如何组织ISO管理评审的需要做哪些准备具体怎么实施的

管理评审要准备的资料在ISO9001:2000版本标准5.6.2评审输入以及5.6.3评审输出中有明确的要求,要求的几个大项是不能少的,少了的话就违反了标准的要求。
评审输入:
1、审核结果:主要是将1年内的内部审核的结果及改善状况作说明,还有客户审核的结果,以及上一次认证公司审查问题点的该上状况;
2、顾客反馈:主要是顾客抱怨的总结;
3、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主要是在最近1年内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的一些成绩;
4、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针对不合格和一些异常处理的状况;
5、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对上次管理评审提出的问题点的跟进完成状况,
6、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组织结构、产品类别等等有没有影响到质量管理体系,如都没有变化,可以说此项没有变化;
7、改进的建议:各个部门提出对于质量管理方面的改善建议。
评审输出:
1、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1年内质量方面改进的总结
2、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和资源需求
产品方面所做的改进以及各部门对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员、设备等等
总之,管理评审要确实召集各部门针对以上项目去逐项检讨,如果只是为了应付外审,也可以将以上项目编制一份报

⑶ 如何做好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管理评审

这是人家的答案,希望对你有用

5.6.1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我的解析:在工厂内部一般总经理必须制定对组织实施管理评审的一个频率,比如每年1次或者两次管理评审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等,一般企业都是定在1年不少于1次的频率进行管理评审;至于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则要具体对组织的实际操作的体系过程而言,分过程、分部门、分目标的去评审和分析,这样也就和组织的方针目标的评审有了很好的结合;最后开展管理评审的目标和结果一定要明确,即输入是什么,输出是什么,输入和输出的讨论便联系到了标准中提及的5.6.2和5.6.3的具体内容了;组织应当建立和保持《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决议》之类的记录作为实施以上要求的运作条件,同时作为审核证据,管理评审的相关记录必须保存以备审核和自我改进之用。

5.6.2工厂在进行管理评审之前,必须收集如下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作为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依据。一般是在《管理评审的计划》中分配如下信息收集的任务。
审核结果的信息;
顾客反馈的信息;
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的信息;
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的信息;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的信息;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的信息;
改进的建议。
5.6.3在进行管理评审的会议上,应包括就如下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作出决定,采取措施。评审之后,应根据评审情况,就如下三方面的问题讨论的结果,整理出管理评审决议,落实执行,跟踪验证,并在下次管理评审的时候评审其跟踪措施。
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包括文件的更改;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包括对新产品或新项目的决策;
c) 资源需求,比如,人员的增减,组织结构的调整,引进先进技术或先进设备,改善工作环境,等等。
总之,上述3条标准要求产生的相关记录必须留档保存作为外方审核证据和自我改进的参考档案。
简要分析下,有问题可以沟通,互相学习!追问审核结果的信息;
顾客反馈的信息;
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的信息;
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的信息;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的信息;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的信息;
改进的建议。
这些都是些什么内容?请举例说明一下 回答审核结果的信息:包括日常工厂开展的管理过程检查、GMP/5S检查、每年进行的内部审核、客户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等的审核结果,重点是对不符合项的完成情况的汇总分析;
顾客反馈信息:客户投诉汇总、客户到厂看货问题汇总、进厂检查问题汇总、关于一些产品要求,工厂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
过程业绩和产品符合性:工厂日常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各部门工作中的缺陷等;
预防和纠偏:这个涉及的范围比较大,所有存在的不符合项都需要实施预防纠偏的;
管理评审信息:以管理评审输出的内容是否以改进完善,需要再次改进吗?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的信息:主要是对目前工厂已建立的QMS的分析,有无改进和修改的因素存在,比如客户要求的变更,订单要求的改变,工厂的决策等;
改进的建议:以上统计分析结果,那些仍需要改进,制定对应的改进项目计划,并实施改进。
结合实际的工作慢慢摸索,才好理解的。

⑷ 管理评审如何进行

在做管理评审之前必须先做内审 管理评审是职业经理人的职责之一,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并亲自主持。 1.ISO9000 标准对组织开展管理评审活动要求 (1)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由于组织所处的客观环境不断变化,客观上要求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也要不断地变化以达到持续地与客观环境变化的情况相适宜。另外组织内部产品、过程、资源等也会不断变化,要求质量管理体系也能够适应这些变化。 (2)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充分性。对于已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资源、技术、控制方法等各个方面是否能够得到充分保证,通过评审发现不足之处,并予以补充、完善。 (3)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完成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或活动)而达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或所策划的结果。这里也包括对达到与体系和产品有关的质量目标的符合性。要判定组织质量体系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就必须把顾客反馈、过程绩效、产品的符合性等作为评审的输入并与规定的质量目标进行对比以判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4)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需要。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评审都会导致由于组织总目标的需求的变化而对质量管理体系可能的变更需求。然后针对这些需求采取相应措施,实现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 2.输入和输出 管理评审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之一,必定存在着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1)管理评审的输入包括对下面当前业绩和改进的机会: ① 审核的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审核及自我评定等)。 ② 顾客反馈(包括对顾客满意程度和不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顾客投诉等)。 ③ 过程的业绩,即一个过程通过资源的投入和活动的开展将输入转化为输出并实现价值增值,从而达到预期结果的程度情况。如果某一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完全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并达到了预期的结果,这一过程的业绩就是令人满意的。 ④ 产品符合性。 ⑤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现状及改进的机会。 ⑥ 以往管理评审所确定的措施的实施情况。 ⑦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更(主要包括外界环境的变化,例如:出现了新技术、质量概念、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也包括自身的变化,例如体系的重大变更、组织机构调整等)。 以上各种输入应从当前的业绩上考虑,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同时考虑各种可能的改进机会。除以上必需的输入项目外,组织也可对其在市场中所处地位及对其竞争对手的业绩的评价中找出自身的改进方向。 (2)管理评审输出包括 ①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措施。由于对以上评审输入中的业绩现状分析必将导致对组织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及现有过程提出改进的要求(包括顾客要求的识别、产品的设计、制造、测量、防护、交付后过程的改进),组织应提出改进的措施并予以记录。 ②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措施。包括产品实现的质量、产品的质量特性、新产品及时投放市场的能力等方面的改进。 ③ 资源需求的措施。组织应针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考虑自身资源的适宜性,不但考虑当前的资源需求,还要考虑未来的资源需求。以上管理评审输出的结果应形成报告。 总之,组织应定期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以确保其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9 牢记要点 在进行管理评审时应牢记以下要点: 亲自主持管理评审 确切了解管理评审活动的要求 重点评审过程的输入和输出部分 4 实践练习 请区分管理评审内部稽核的相异点,并以表格形式列出来。 项目 管理审查 内部稽核 层面 符合性 范围 性质 层级 参与人员 频率 顺序 地点 内容 参考答案: 管理评审的要求: 1.层面:文件面(纸上作业)。 2.符合性:审查ISO 9000 标准品质管理系统一致性。 3.范围:包括内部稽核结果。 4.性质:品质管理系统的适用性,确切性及有效性。 5.层级:高。 6.参与人员:高级管理阶层及/或管理者代表、功能单位主管、内部稽核人员。 7.频率:视组织需求,每月、每季、半年或一年。 8.顺序:在内部稽核之后。 9.地点:高级管理阶层办公室或会议室。 10.内容:管理审查输入及输出。 内部稽核的要求: 1.层面:作业面(至稽核现场作业)。 2.符合性:稽核品质管理系统与组织作业一致性。 3.范围:为管理审查输入之一。 4.性质:品质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5.层级:低。 6.参与人员:稽核本身工作之外的稽核人员及/或稽核小组长、管理代表。 7.频率:视组织需求,每季、半年或一年。 8.顺序:在管理审查之前。 9.地点:与品质管理系统有关作业场所。 10.管理审查输入输出:ISO 9001 条款4 至8 及文件与作业一致性。 怎样进行ISO9001 管理评审 陈志兵 在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规定要定期进行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评价。评审还包括对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价。在适宜性方面,应评审质量方针、目标、质量管理体系的各层次文件以及过程和活动的安排是否适合于市场竞争环境,是否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在充分性方面,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覆盖了标准的全部要求,如有删减时是否有足够的根据,是否能确保具有持续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各过程和质量活动的影响是否都受到了有效控制。在有效性方面,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按文件规定有效地运行,是否留有必要的证据,能否保证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能否持续地满足顾客的要求。在效率方面,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助于组织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否有相应的统计分析资料对此加以证实,随着效率的提高,成本是否降低。 管理评审在对以上方面作出评价的同时,还应决定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需要更改。 在管理评审前应作出充分准备,宜由有关职能部门提交专题报告。这些管理评审的输入可包括: 一、管理者代表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等情况提出综合报告,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动作作出初步评价,识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二、质量检验部门负责人提出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包括产品质量符合性与前一个周期的对比分析,当前仍然存在的不合格的主要问题、原因和对策建议。 三、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对顾客反馈、顾客满意度的评价、内部审核、纠正和预防措施、前次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实施情况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更改情况提出报告和相应的改进建议。 四、其它有关报告 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突出问题和可能引起质量管理体系发生变化的问题,根据最高管理者的要求,可由有关职能部门提出相应的报告,如质量管理部门关于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报告,采购部门关于供方状况的报告,财务部门关于质量成本的报告,营销部门关于市场情况的报告等。 管理评审的实施应由最高管理者策划并主持。管理评审应规定一定的时间间隔。如,等。只规定,则不符合要求,因为若2007 年1 月和2008 年12 月各进行一次,事实上时间间隔已近两年。 管理评审是决策性评审,宜在最高管理层进行。可邀请有关职能部门和有关管理层的人员参加管理评审,但把它开成全体中层干部会议是不适当的。因为规模过大,不便于研究分析问题。 管理评审会议应在一周前事先发出通知,并将管理评审输入材料发给与会者,以便作好准备。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改进措施,如: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改进意见。过程、产品或服务审核:为了进一步查清影响产品质量和某些关键、重要过程的情况,分析影响因素需要进行过程审核。为了评价产品的实际 状况,开展与同行企业的对比分析,需要进行产品或服务审核。以改进产品,更好的满足顾客要求。资源需求:应提出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资源配置的项目计划。 对管理评审的结果及引起的相关措施,都应予以记录,并保存。 管理评审的程序 1.目的:为保持本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适应性和有效性,对管理体系作出正式的评价,本实验室应有计划地开展实验室的管理评审,特编制本程序。 2.范围:管理评审;不包含以下领域里的工作: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和监督检查。 3.职责: 3.1 中心主任应: 3.1.1 在每个年度都应组织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进行评审; 3.1.2 对议定改进的措施跟踪实现。 3.2 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应: 3.2.1 参加管理评审,并向中心主任及管理评审会议报告内审结果和客户要求; 3.2.2 报告各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3.2.3 对议定改进的措施负责组织实施,并跟踪实现。 3.3 资料管理员应: 3.3.1 归档保存管理评审的记录。 3.4 中心主任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工作程序 4.1 管理评审的时机 4.1.1 中心主任或中心主任代表在每个年度里根据以下内容和时机对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 (1) 上次评审中提出整改措施的整改实施效果; (2) 本实验室管理体系与认可机构政策要求的一致性; (3) 管理体系一年的运行周期中质量方针及总体目标; (4) 公正性与诚实性的贯彻和执行; (5) 政策和程序发生变化时; (6) 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7) 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8) 对近期内部审核结果; (9) 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效果; (10) 由外部机构进行评审的前后; (11) 工作量和工作类型发生变化时; (12) 客户的反馈意见; (13) 客户对服务和检测质量的抱怨; (14) 改进; (15) 改变资源配置和员工培训等其他相关因素; (16) 内审中发现管理体系存在待改进和调整的问题; (17) 质量控制活动和结果; (18) 新增扩检测项目的准备情况; (19) 对实验室行为准则执行情况的评审; (20) 安全和保密政策和措施的评审; (21) 员工反馈的信息、意见和建议: (22) 中心主任认为需要评审的其他领域里的活动。 4.1.2 管理评审计划的制定 4.1.2.1 中心主任应在每个年度固定的时间或根据管理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适时安排管理评审。应按照4.1.1 的基本内容或中心主任的要求制定管理评审计划; 4.1.2.2 制定后的管理评审计划由实验室业务秘书通知到技术和质量负责人以及每一位与会者。技术和质量负责人应组织与会者应安排好日常工作,准时参加管理评审会议,计划下达后应考虑有充分的文件准备时间; 4.1.2.3 技术和质量负责人应分别组织与会者根据管理评审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准备与自己分管工作有关的会议文件,向中心主任和管理评审会议做书面报告; 4.1.2.4 管理评审会议由中心主任主持。 4.2 评审活动 4.2.1 技术和质量负责人应分别向中心主任书面报告上次评审以来管理体系技术运作和体系运行的情况,并将存在的问题和实施的纠正措施以及纠正效果作为重点介绍;当需要安排专题评审时,技术和质量负责人应作出专题书面报告; 4.2.2 来自内部的书面评审材料一定要详实充分,技术运作要求提供各种数据细节和应当达到和实际达到的比例程度,如:验证比对数据,分析评价数据,质量控制水平,统计分析结果,培训人数,员工考核分数等; 4.2.3 管理信息应当有足够的客观证据和具体的行为对象,对于需要指明的文件、活动、事件、人员、设备、设施等,应如实反映,指出名称、数量、时间、地点、部门、严重程度和损失的数额等; 4.2.4 来自外部的信息应当附带书面证明文件; 4.2.5 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应当提供发生原因、处置过程和实施效果的信息; 4.2.6 中心主任应结合上述质量活动的情况,结合下步活动要求提出改进、提高和补充完善的讨论意见供管理评审会议讨论; 4.2.7 中心主任应当结合会议的讨论议题决定会后需要落实开展的具体活动和要求。 4.3 会议纪要 4.3.1 质量负责人应当认真记录会议的内容,将中心主任对管理体系调整、改进和完善的决定和要求形成会议纪要并形成各项工作计划; 4.3.2 此计划中应当包含所要开展的工作内容、负责和参加人员、监督人员、完成时间和必要的资源条件等; 4.3.3 会议纪要中还应包含向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员发出《纠正□/预防□措施要求通知单》,要求落实人员负责组织实施,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规定听取整改汇报的时间; 4.3.4 会议纪要应当下发所有部门和人员以及上报有关主管领导。 4.4 整改决定与跟踪实现 4.4.1 中心主任应对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疑问或整改要求向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员发出《纠正□/预防□措施要求通知单》,要求落实人员负责组织实施,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规定听取整改汇报的时间; 4.4.2 责任部门或人员应按照中心主任的整改要求制定出详细整改的实施计划报中心主任批准,以求得到必要的时间和资源。执行中如遇到困难应及时向中心主任汇报。整改措施应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 4.4.3 负责组织整改实施的人员应按规定时间跟踪实现整改措施。整改完成后,负责组织整改实施人员按规定时间将整改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向中心主任作书面报告; 4.4.4 中心主任应对整改的实施和实施效果进行审查确认。当确认整改效果达到预期要求后即可关闭整改活动; 4.4.5 中心主任应将本次管理评审的文件归档。待下次管理评审时将上次评审的整改执行情况作为首项评审内容。 5.相关程序文件和附表: 1.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程序》 2. 《评审新工作的程序》 3. 《实施纠正措施程序》 4. 《实施预防措施程序》 5. 管理评审计划 6. 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7. 质量活动员工签到表 8. 纠正�1�3/预防�1�3措施要求通知单

⑸ 如何进行管理评审

按推荐的如下程序和记录执行就行:

一.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Q/LYHS—CX03—2009

1 目的
通过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厂长对我厂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
3 职责
3.1 厂长负责主持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活动。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向厂长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组织起草管理评审报告和重大改进措施的协调和实施。
3.3 全质办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负责对评审后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3.4 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并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并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 程序
4.1管理评审频次
4.1.1 管理评审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两次评审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可结合内部审核后的结果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
4.1.2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可由厂长决定增加管理评审的频次:
a) 我厂产品范围、组织结构、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有重大的用户投拆时:
c) 市场环境或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d) 当法律、法规、标准或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e) 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4.2 管理评审计划及准备
4.2.1全质办负责于每次管理评审前两周,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厂长批准后,发放到有关部门。相关部门负责根据管理评审计划的要求,准备并提供与本部门有关的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
4.2.2 管理评审计划的内容包括:评审目的,评审时间,评审内容,评审准备工作要求,参加评审的部门(人员)、评审依据等。
4.2.3 全质办负责根据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输入的要求,组织收集管理评审所需的资 料,准备必要的文件。
4.3 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一般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 审核结果(包括内部审核、第二方、第三方审核等的结果):
b) 顾客的反馈(包括对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
c) 过程的绩效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对过程、产品监视和测量的结果等);
d) 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部审核及日常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等);
e)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等;
f) 以往管理评审确定的跟踪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有效性:
g)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更(包括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市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内部组织机构变化等);
h) 根据管理评审提出的针对产品、过程和体系,旨在提高其绩效、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改进建议。
4.4 管理评审的实施
4.4.1 厂长主持管理评审会议,参加评审会议的人员对评审内容和评审输入进行评价,提出评审意见或建议。
4.4.2 厂长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形成改进决策。
4.5 管理评审输出
4.5.1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决定和措施:
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整体评价及改进,包括改进的机会和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需求,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变更的需求;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c) 质量管理体系各项活动的资源需求等。
4.5.2 评审结束后,全质办负责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厂长批准后,发至相关部门并监督执行。本次管理评审的输出可以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4.5.3 管理评审报告的内容包括:
a) 评审的目的、评审的时间:
b) 参加评审的人员:
c) 评审的内容及结论(包括对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整体评价等);
d) 相应的改进措施;
e) 实施改进措施的要求和职责分工及完成时间;
f) 其它。
4.6 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4.6.1 责任部门负责根据管理评审中提出的决策和指令,制订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并按期完成。
4.6.2 全质办负责对改进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4.7 对评审或改进结果导致的文件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8 全质办按《记录控制程序》保存管理评审的有关记录。
5 引用文件
5.1 《文件控制程序》
5.2 《记录控制程序》
6 记录及保存期
6.1 JL—5.6—01《管理评审计划》 (3年)
6.2 JL—5.6—02《管理评审报告》 (3年)

二. 推荐的记录:

2006年管理评审计划
JL—5.6—01

评审目的: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组织:
主持:经理
出席:管理者代表、经理助理及各部门负责人
评审内容:
1. 审核结果,今年组织的内审
2. 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顾客沟通的结果等
3. 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结果。
4. 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合理化建议、对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
5. 可能影响质量体系的变更,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等。
6.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7. 改进的建议。
评审准备工作要求:
1. 预定评审前十天,技术部汇总分析各部门提供的管理评审资料并以书面形式向管理者代表汇报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包括今年内审总结,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报经理。
2. 技术部责根据评审内容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的收集,要求公司各部门准备参加评审会议的讨论提纲等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由管理者代表确认。
请有关部门重点准备下述内容的管理评审纪录;
1) 技术部提供今年公司质量方针实现和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统计分析资料;
2) 各部门提供部门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及分析资料;
3) 各部门提供本部门主管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结果及趋势分析资料;
4) 技术部提供公司产品质量符合性和趋势分析资料和内审情况报告;
5) 车间提供本部门产品质量符合性和趋势分析资料;
6) 销售部提供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和反馈信息、市场分析及产品需求资料;
7) 技术部提供产品工艺改进计划;纠正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资料;
8) 生产部提供供方产品质量情况;
9) 各部门提供公司资源配置需求及其他改进建议;
10) 各部门提供对主管的QMS文件评价和工作涉及的其他文件的更改意见资料。

评审时间: 年 月 日 ,在公司会议室进行

编制 : 审核: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2006年管理评审报告
JL-5.6-02
评审目的:
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组织:
主持:经理
出席:管理者代表、经理助理、及各部门负责人。
评审情况总结:
1. 审核结果
今年9月份公司进行了一次内部审核。
关于体系审核的具体情况参见今年《2006年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今年9月份我公司进行的内审共出具8份《不符合报告》,均为一般不合格,主要问题是:① 对标准学习、理解还不到位;② 对现场工作环境的管理欠缺;③ 对工艺纪录检查的证据不足;④ 对部分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不当;⑤ 合同变更评审不到位;⑥部分岗位人员能力评价缺失等。以上不合格项已按期全部关闭,措施有效。
2.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
A:2006年制订的目标为:
○1成品一次合格率达到94%,以后三年内每年递增1%;
○2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后三年内每年递增3%
B:公司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1成品一次合格率达到94%,
○2顾客满意度达到80%
C:根据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要求,各相关部门对质量目标进行了分解:
技术部:
○1首检巡检率100%;完成100%
○2成品一次交检合格率≥95%;完成96%
○3委外加工产品一次送检合格率≥93%;完成95%
○4内审≥1次/年;完成100%
销售部:
○1合同履行率达到95%以上;完成100%
○2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完成87.4%
办公室:
○1培训计划完成率≥99%;完成100%
○2入厂、转岗培训率100%;完成100%
生产部:
○1采购物料合格率≥98%;完成98%。
○2合格供方评定≥1年/次;完成100%
○3交货期≥95%;完成100%
○4外委加工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93%;完成100%
○5监视和测量设备鉴定计划完成率100%;完成100%
仓库:
○1仓储收、发物资准确率≥98%;完成100%
车间:
○1一次成品交检合格率≥96%;完成99.2%
○2完工、转序合格率≥97%; 完成100%
○3按期交货率≥96%;完成100%
3.过程业绩和产品符合性
2006年公司各部门执行过程控制要求,并对主管过程进行了监视和测量,从监视和测量结果分析,可以看出过程基本符合文件要求,对确保产品质量方面起到很大支持作用,技术部开展检验工作,严格把关,产品质量稳定,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顾客需求,获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和欢迎,根据公司质量目标分解统计数据分析,产品的测量和监视的控制是有效的。
4.顾客投诉和市场分析
1)2006年9-12月共处理顾客意见有6 起,其中属于质量问题的3起,顾客自身问题有3 起。通过与顾客的沟通,已得到解决。
2)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为:87.4%。存在主要的问题问题为
5.纠正和预防措施情况
除内审和顾客投诉外,2006年共出具《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4份,除JL-8.5-01《纠正措施通知单》外,其余按计划完成;
公司为了满足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需要,技术部配置计算机、打印机各1台,销售部小双排汽车1辆,已配置到位并投入使用,车间下料机1台正在进行安装调试。
6.改进的建议
○1管理制度汇编继续修订并装订成册
○2质量记录本汇编成册
7.QMS文件评价
手册8月份已制订,基本符合标准要求,其他文件应根据实际情况整理汇编成册。
8. 结论
评审本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基本适宜,资源配置基本基本合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是是基本适宜和充分的,其运行持续有效。
9.改进措施
○1焊接装备调研并投入生产。(生产部、技术部2007年5月31日完成)
○2增加仓库物资存放货架。(生产部12月25日完成)
○3热定型工装出图,技术部负责。(技术部2007年5月31日完成,生产部7月份校准并投入使用。
○4试压工艺调研并制定方案实施。(技术部2007年6月30日完成)
○5钢管切割机安装并投入使用。(生产部2006年12月25日完成)
○6油管清洗调研,制定方案实施并投入使用。(技术部、生产部2007年6月30日完成)
此管理评审报告发放至最高管理层和各部门。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⑹ 如何开展管理评审工作

1、性质,内审和管理评审都是对体系的一种评价活动;内审评价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评价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实施方式,一般公司都有成熟的程序文件作为指引(《内审程序》和《管理评审程序》),按程序要求实施,是最低的行动准则。如果处于体系策划阶段,没有成熟的程序做指引,则需要查阅以下资料做背景预习:

a)GB/T19001-2015,9.2内部审核,9.3管理评审

b)GB/T19011 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3、可能有用的提示:

a)内审需要紧扣标准、程序、技术规范等要求的原文,逐条验证实际实施的符合性,为避免被受审核方牵引审核思路,须提前认真准备审核检查表,合理设计抽样频率及数量,每个公司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切忌网上下载千篇一律的八股文;

b)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的责任,体系工程师负责做辅助的资料收集、整理和活动组织。按过程方法的原理,

管理评审的输入资料最低应包括(但不限于)GB/T19001-2015,9.3.2中的项目,须在管理评审活动实施前,安排各数据的归口管理部门提交上来,体系工程师应提前准备输入提纲,并提炼好输入材料,切记,要剔除无用数据,否则管理评审活动的主题不突出,过程冗长,则效果不好。

管理评审的输出包括9.3.3中所列内容即可(改进机会,变更需求,资源需求),可以在活动中逐个模块确认,评审末期汇总。

验证,评审输出是需要在下次评审前验证实施效果的,所以,确定输出项目时要考虑其充分性和可行性。

管理评审一般以会议形式进行,类似于体系的总结会,这种方式往往效果不算好,但仪式效应强。当前,有些单位也采用逐个模块进行数据分析的方式,借助大数据手段进行客观验证,该方法对组织的战略决策帮助很大。具体实施时可酌情考虑。

⑺ 浅谈如何指导企业做好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级监控机制中最高级的监控,是管理体系PDCA运行模式的“A”阶段,在管理体系运行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企业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过程。它使体系的一个运行周期形成闭环,其评审结果既是下一轮PDCA运行的开始,又开启了持续改进的另一个循环。管理评审由获证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按计划主持管理体系评审,以确保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管理评审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活动,但在管理体系咨询工作中,如何引导企业做好该项工作是难度较大的问题。很多企业不重视管理评审,使管理评审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笔者对如何指导企业做好管理评审进行以下探讨。
一、管理评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评审与企业实际运行情况脱节
有些企业尽管花费了很大精力,但由于评审的输出、输入与标准的要求和企业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不完全相符,因此管理评审力度不大、重点不突出,未抓住寻求改进机会的主题,致使收效甚微。
2.对管理评审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有的企业管理评审仅仅是“走过场”,将其作为宣扬业绩的大好机会,目的不过是为了给人留下好印象;还有的企业管理评审草率从事,只凭空填写几张空话、套话的记录,目的是为了应付外部审核。如不涉及实质性问题,则会影响第三方审核的通过。
二、需加强管理评审的几个方面
1.加强管理评审工作的培训
在咨询工作中,加强管理评审工作的培训,改变以往的简单培训,使相关人员明确管理评审意义,端正态度并认识到以下方面的问题。
(1)管理评审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应做的一件大事。
(2)管理评审是持续改进理念的重要体现。
(3)管理评审有利于提高体系的自我完善能力,是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审视,并识别业绩、改进机会和变更需要的良好机会。经过筛选之后的输出,可使组织达到新的目标。管理评审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组织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程度。
(4)实事求是地进行评审。在管理评审过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重点突出寻求改进的机会。要针对现状,抓住重点,对管理体系的主要活动进行深入地分析,特别是那些重要的、典型的妨碍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问题。重点指出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方针和目标的调整。实事求是地作好管理评审,能够保持组织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指导企业把握管理评审的几个环节
管理评审是一个过程,像其他过程一样,也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如何对这个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良好进行,企业应如何做好管理评审,这就需要企业按标准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并把握管理评审的以下几个环节。
(1)缜密策划
管理评审之前,应策划评审的目的、内容、时间、重点、方法、安排以及评审的输入和输出要求,并以书面形式将评审计划发至各部门和相关人员。评审计划有利于为组织的战略改进策划方案提供确实的输入数据和信息。
(2)精心准备
体系主管部门应组织各部门和相关人员按评审计划做好充分准备,根据评审输入的要求对管理体系的业绩和薄弱环节分别进行切实可信的汇总分析。各部门准备的文件资料应突出重点,注重事实和数据。对存在的问题应有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管理者代表或体系主管部门对各职能部门的准备工作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对不达标者提出继续完善的要求,并应对整个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作出初步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最高管理者应认真分析管理者代表或各部门的汇总材料,找出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管理者代表共同研究并确定管理评审的议题。
(3)认真评审
评审会议中,最高管理者应引导与会人员深入讨论,广开言路、因势利导、择善而从、取得共识、当机立断,明确改进的方向和办法。力求把管理评审会议开成生动、活泼、民主的讨论会与总结会。最高管理者应验证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价实现方针和目标的情况,对体系运行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并确定采取的必要措施。评审的输出应着眼于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和资源的需求,以及方针与目标的适宜性。经过选择的输出应作为有关过程改进的输入,并将其传达到各部门或各岗位,实施已经确定的改进决定和措施。
(4)注重落实
评审会议后,应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归口部门根据会议讨论的内容写出详细的、有针对性的管理评审报告,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下发。各相关部门应根据报告中的决定和措施,制定整改方案,逐项落实。按PDCA循环的方法一一整改。在整改过程中,对实施的措施必须进行跟踪和验证,跟踪要注重其符合性,验证要注重其有效性,对效果不明显或没有达到要求的,要责成有关部门重新采取措施,直至有效。
三、管理评审指导的实例
笔者在某企业质量体系的管理评审中发现,其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和体系的负责部门都非常重视,要求不要走形式,要切实做好管理评审,发挥管理评审的作用。在体系运行报告中,其输入的主要问题和建议如下。
(1)目前使用的与质量体系有关的作业文件,有少数是旧文件,如《职工教育管理规定》《质量管理工作规定》等均是2002年编制,建议相关部门根据现在的组织机构和要求修订文件。
(2)技术标准、规范等外来文件管理不到位,多部门购买发放,各相关单位使用的是否是现行有效版本,没有部门进行监控管理,处于未受控状况。建议由技术部统一规范整理各部门现有的国家技术标准、规范等外来文件,过期的收回,不足的则要补充;各相关单位负责将相关的新信息反馈给技术部,技术部严格按文件规定要求统一收集、识别、发放控制和管理。
(3)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需编制、完善内校仪器仪表的相关规定,规范自行校验的记录。
(4)避雷设施及接地保护装置的检测职责不明确,原文件规定某车间负责检测,现某车间提出无避雷设施的检测资质,不能再作检测;接地保护装置无具体的分布情况资料,也未能进行检测。建议由行政房产后勤处统一管理避雷设施的检测和日常维护工作;由计划处每年给某车间下任务,有计划地对接地保护装置、防静电设施等进行检测。
针对以上议题,最高管理者引导管理评审参会人员进行认真讨论,落实职责并对解决以上问题形成了决议,规定完成时间。此次管理评审,该企业有效地解决了日常监控和内审监控未能解决的问题,使企业管理评审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
四、结语
从以上管理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和指导思路及事例可以看出,只要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和体系主管部门对管理评审态度端正,思想重视,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把管理评审作为识别组织业绩改进机会的强有力工具,作为对体系进行全面“会诊”并“对症下药”的有效手段,而不是一场“空谈会”,实事求是地解决实质问题,管理评审就会有成效,就能保持企业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从而也提高和完善咨询工作质量。

⑻ 管理评审怎么进行

管理评审可与月度总经理会议一起开,甚至与年终总结会或是质量分析会一起开。
一、每月计划:
1.流程:调整、发放、追踪、执行、检讨。各部门上交每月计划,经公司管委会整合后再发放。
2.问题:产值计算中财务与生产计算口径不一。
二、生产部:
1.生产中的困惑,订单多时多,不均衡,材料供应不上,缺乏人手。铸造厂工人不够,特种行业人员流动性大。
2.技术工艺:每一订单生产前都要做测试。
3.泵表:用哪个厂的,工艺员尺寸要备注。
4.参数:技术部要规范。
5.订单的看板有必要:注意事项、生产看板、作业指导书(样品、样机、带图片)。
看板:1×2米2个  60×80 1个
6.明年技术指导要加强。
7.现场到处是材料、成本控制要加强,学习港资企业现场管理。
8.静电喷漆。
9.产后:产、供、销的交货问题。
三、供应部:
资金排款要明确次数、比例:一年10次,排款比例30%。
四、办公室:
1.年度计划重点:制度、企业文化。
年终奖:13月工资。
2.老员工:如7年以上员工的待遇区别,报方案。
3.文档管理。
4.绩效明确:财务、业务(产值),绩效考核的奖罚也要明确标准,
5.检验:每月开会,检修区单独设计。
五、技术部:
1.新产品: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缺乏相应的工艺制作条件,与外合作也没有取得成功。
2.人员配置也不合理,有待改善。
3.加工、工装等工序都存在问题:今年有工装人员。
4.如何投入:要有立项、程序、评审。
5.合作开发:工业泵升级换代。
6.研发如何投入事项不明确。
六、销售部:
1.销售产值9500多万,财务数据只有7800万。
2.客户满意度:主要在交货期问题(5-12月),尤其是电机客户不满意,销售季节没存货, 11-12月主要是价格问题。
3.产品质量稳定性也太差,产品外观粗糙,客人反映多次,铸件外观太差,漏气。
喷漆:返工、罚款、油漆(外观)
铸铁技术员:造型、配方、铁水。
4.人员不足,可以找本地的赶工队。
5.年度计划: 销售产值达到1.1亿,增20%,满意度:92%,货款回笼:100%
6.业务员要增加7-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