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头茬菇出完了菌棒要不要浇水
在养菌期间不要向菌棒上浇大水,可以向地面浇水保持棚内湿度在65%左右,如果菌棒比较干,可以给菌棒微喷水分。浇水的时候要注意通风。
头茬菇出菇后的管理方法
1、控制温度。出菇后,温度应掌握在15~18℃之间。越过20℃或暂时回升到25℃以上则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喷水。随着子实体的增加和长大,水分应该相应增加,以采菇高峰期需水量最多,一般产菇期间喷水量按每平方米喷1公斤水或以产一公斤菇喷2公斤水左右,随产菇多少灵活掌握。
3、通风。出菇后呼吸作用更为强烈;通风换气要相应增强,但这时温度降低气候干燥,为了保温保湿通风最好要设通气窗,不使菇房小环境剧烈变化影响子实体生长。
4、床面整理和补土。采菇后菇床上常有些死菇要及时捡去,以免腐烂产生病虫害,同时采菇后留下的空穴,要用土粒补平,使蔬床保持平整。
5、追肥。蘑菇采收几批后,养分大量消耗,常出现产菇减少,小菇、薄菇增多等现象,故要追肥补充养分,使菌丝体继续保持旺盛的产菇能力。
香菇第一茬出完后怎样养菌
1、香菇第一茬出完后,需要进行15天左右的养菌期,期间棚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0-23℃比较好,保持棚内在养菌期间的恒定温度,避免出现温差刺激。
2、在养菌期间不要向菌棒上浇大水,可以向地面浇水保持棚内湿度在65%左右,如果菌棒比较干,可以给菌棒微喷水分。浇水的时候要注意通风。
3、养菌期间还要加强通风管理,保持棚内空气清新,期间通风控制在1天2次,每次通风30-60分钟左右。
4、在养菌的前3天向地面喷施灭菌药或者撒生石灰进行消毒,及时清理菌棒上残留的菇脚和菇柄,为下次出菇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
② 香菇出菇后,该如何管理
香菇出菇后,该如何管理?
温度差刺激性:当菌棒生理学完善.脱袋完毕后,务必采用持续4-6很大于10℃左右的温度差刺激性。当环境温度高过25℃时要采用喷雾器.遮光.自然通风等方法对菇棚开展减温,这时要注意通风与减温紧密结合,以利于菌丝纽结.现蕾,子实体一切正常生长发育。
采收:当子实体长到八成熟时,即菌盖包边条显着,菌膜初破时就可以采收。采收时培养液内没留残根,采收的菇要大.小分离储放,以防再度分栋。要留意坚决杜绝残渣渗入菇体,采收后的蘑菇要立即市场销售或送至保鲜库冷冻(采收可依据市场和客户满意度品质开展)。
事后管理方法:终止菇屋内的喷雾器.洒水5-7天,让菌丝疗养促根(假如地形较高.大风.旱天断水时间要少一些);让菌丝疗养促根,与此同时修复拱棚喜温24℃上下,室内空间环境湿度降到70%上下。拱棚修复黑喑自然环境,7-10天之后对菌棒实行灌水管理方法,使菌棒净重略低原净重,以达到下一潮子实体对水份的要求,但菌棒万不能做到或超出原菌棒净重,下面的管理方法,可参考头潮菇管理方法就可以。
③ 香菇第三茬出完菇菌棒软怎样管理
1 、拉大日夜温差。白气象温高,盖层薄膜,可使菇畦内温度比膜外高出2—3℃,夜晚10时后打开薄膜,使温度迅速下降。 2、节制菇场湿度。转色后,初期维持菇畦相对湿度在85%左右,随着大批菇蕾分化出菇盖、菇柄后,下降空间相对湿度至80%左右。 3、适宜发明干湿差。秋菇前期,菇筒内部含水量较充分,完全能满足第一批菇子实体生长的需要,不用浸水催菇。第一批菇采后,停滞喷水,掀膜通风,让菌筒外表单调1—3天,再盖上薄膜提高畦温,增进菌丝生长。2—3天后,采后留下的菇穴会发白长出菌丝。这时再喷水增湿,掀膜通风,促使下一批菇生长。 4、保证通风,减少畸形菇。气温在23℃以上,每天早、中、晚各通风1次;气温在18—23℃,早、晚各通风1次;气温在17℃以下,每天通风1次即可。 5、预防杂菌感染,延长菌筒寿命。
④ 大棚香菇种植技术
一、原料配方①木屑78%、麦皮20%、石膏粉1%、红糖0.5%、含水量90%,另加少量硫酸钾、碳酸钙。②木屑85%、麦皮13%、红糖0.5%、石膏粉1%、含水量90%,另加少量硫酸钾、碳酸钙。二、菌种制作菌筒制好后,上灶灭菌,在100℃保持16小时以上。按常规配料时绝对不可减少配方中任何一种原料。原料应新鲜无霉变。三、接种接种时间为12月上旬。接种前,将接种室用高锰酸钾7克/立方米、福尔马林13毫升/立方米密封6小时消毒;接种人员也必须经消毒后进入接种室接种,雨天不宜接种。接种完毕后要进行第2次消毒,然后关闭门窗3天,3天后每天上午开一次门通气,8天后检查发菌情况。四、发菌管理接种后将菌袋码在培养室发菌,当菌丝吃料到6厘米宽时进行翻堆,6-8厘米时第2次翻堆。按三角形排开,防止烧筒。1、刺孔增氧:如发现四周菌丝出现萎缩,颜色由白转淡黄,菌皮加厚,此时说明菇筒缺氧,必须进行第一次制孔增氧。在接种口四周制3-4个孔,深1.5 -2.0 厘米,可促使菌丝正常萌发。待菌丝长满全袋再进行第2次刺孔增氧,在接种孔的两侧和背后部位用1寸铁钉制孔,深2-3厘米。2、发菌过程:发菌45-60 天时进行放气,70天再放气1次,90天下地。待全袋一半以上由白色转棕色时开袋出菇。五、场地选择、整畦和排袋要求场地选择及建棚要选用通风、阴凉、易排易灌、沙质土的田块。菇棚遮阳要好,高2.4米左右。畦面宽1.2米,沟深15厘米,畦距50厘米。地面整地后要进行1次消毒,铺上3厘米厚的沙。然后将菌筒斜着摆放在畦面上。菇筒间隙要紧密,防止侧面长菇。六、埋地及管理翌年3月份埋地。放入田中半月后未长菇的菌筒,用竹片拍打菌筒,然后早晚喷水2-3天。3天后白天盖膜,晚上揭膜,拉大棚内温差,刺激长菇。长菇后掀膜,如遇雨天则盖膜,防止雨淋。白天放水入沟,晚上排水,采一批菇后,菌筒要停喷2天水。菌筒如长有绿霉需用水洗净,涂上浓石灰水即可。
⑤ 香菇菌丝生长期管理很重要,香菇菌丝生长期该怎么管理
蘑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为温度22℃-26℃,空气湿度60%-65%,通风良好,黑暗或弱光。接种后1-6天是菌丝萌发和定植期。由于菌丝生长微弱,菌袋温度比室温低1℃-3℃。为了给菌丝提供合适的温度,室温应调节到28℃-29℃,并应每天测量室温、堆温和袋温。此时不宜搬动袋子,以防杂菌感染。3天内不通气或少通气。接种后7-10天,菌丝扩散到材料中,袋温逐渐升高,室温控制在25℃-27℃。7天后翻堆,然后每7-10天翻堆一次。翻堆时,逐袋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和杂菌感染情况。如发现漏接接种袋或接种点无细菌,可集中在其他地方,挖出霉斑,用5%-10%石灰水涂抹患处,培养室每天通风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
子实体根据其生长模式分为三种:独居型、集群型和群居型。就菌盖而言,相当于伞顶,一般挺突,肉质肥硕,直径100mm左右,生长初期,帽边向内卷曲,看起来像半球形。毛膜是连接帽缘和茎的桥梁。当帽子逐渐长大时,它会膨胀形成一把小雨伞。真菌褶皱,也称为蘑菇叶和蘑菇分离,呈放射状排列在真菌覆盖层下。它们通常被成形为单一的白色薄片,这些薄片被均匀地排列并结合在一起。这些真菌褶皱上还有另一种微小的生殖器官,即载体;最后,它下降到柄部,柄部生长在帽下,通常是圆柱形或扁平而宽的。它是香菇生长发育输送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和通道,也能起到辅助作用。香菇出土时,茎上有小绒毛。随着香菇的生长,被称为菌环的细菌性疾病的白色绒毛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