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账号管理 » 流蜜期中蜂失王群怎样管理
扩展阅读
晚上怎样拍雨天照片 2025-02-03 23:38:44
怎样变凉爽ppt 2025-02-03 23:33:10
氧氟沙星用药前怎样清洗 2025-02-03 23:30:30

流蜜期中蜂失王群怎样管理

发布时间: 2023-06-17 22:23:49

1. 中蜂过箱后如何管理

过箱后第2天,观察蜂群出勤情况。如蜂群采集正常,并带回花粉,工蜂积极清巢,说明蜂群已接受新巢。反之,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午后要对蜂群进行快速检查,如巢脾上方已被粘在框梁上,可视具体情况撤掉捆绑物。若发现改造王台,说明失王,应选留大王台,或合并蜂群。

过箱后的蜂群要注意巢门大小,严防盗蜂。同时要进行奖励饲喂,刺激蜂王产卵,加速巢脾的修补。大流蜜期到来后,要加造新脾,更换旧脾。

2. 如何养蜜蜂中蜂

笼蜂饲养管理
笼蜂饲养管理包括:笼蜂的饲养方式,生产和饲养笼蜂的条件,蜂笼的构造,饲料的配制,笼蜂蜂王的培养,笼蜂的生产,装笼工作,笼蜂的运输,笼蜂饲养技术。
笼蜂是只有蜜蜂和蜂王,不带巢脾和蜂箱,装在纱笼中出售(或运输)的蜂群。欧美养蜂发达国家的蜜蜂繁殖场出售的笼蜂是按蜜蜂的重量(磅)计算的,所以过去称为磅蜂。蜜蜂繁殖场和养王场大多设在南方有春季蜜源的地方,主要在3~5月份出售给北方饲养。
在北方饲养笼蜂,大多采取饲养1个养蜂季节(半年左右),到秋季采完蜜以后将蜂群杀死。这样既节约了蜂群越冬的饲料蜜,提高了蜂群的单产,又省去了半年的人工管理。我国南方春季有油菜、紫云英、蚕豆等丰富的蜜粉源,气候温暖,有利于蜂群的繁殖,是理想的生产笼蜂的地方。北方群越冬时间长,饲料消耗多,蜜蜂越冬死亡率高,但是,夏季主要蜜源植物丰富,如饲养笼蜂,有利于夺取蜂产品的高产。
(一) 笼蜂的饲养方式
饲养笼蜂的方式有以下数种:
1.供北方养蜂场生产饲养
北方的养蜂场春季从南方购买笼蜂,过入蜂箱饲养,生产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产品,秋季无蜜源时将蜂群杀死,还可以取得蜜蜂虫蛹。将蜂箱、巢脾、养蜂用具清理消毒以后,妥善保存备用。这种饲养方法可以节约蜂群越冬饲料蜜20千克左右,提高了蜂蜜的产量,还省去了半年管理蜂群的工作。
2.用笼蜂加强弱群和无王群
北方越冬的部分蜂群,由于饲料不佳、管理不善等种种原因,越冬以后,群势削弱到难以独立生存,或者丧失了蜂王,可以将笼蜂与它们合并,使它们在大流蜜期到来时能够投入生产。
3.推广良种
出售笼蜂的蜂场必须保证质量,必须是蜂蜜、蜂王浆高产的蜂种,以青年蜂为主,蜜蜂健康无病虫害。南方的种蜂场将蜂蜜、蜂王浆高产良种或者将选育的抗病虫蜂种以笼蜂的形式推广。
4.辅助强群长途运输
在炎热季节,3~7日的长途运输,蜂群容易受闷死亡。如果采取开巢门运蜂的办法,会有部分蜜蜂飞失,使蜂群削弱,同时影响车站作业的安全。在起运蜂群以前,可以从强群分一部分蜜蜂,放人1个王台,装笼运输,到达目的地以后,除去处女王再与原群合并。这样既可以保证蜂群长途运输的安全,又能防止蜜蜂飞出。
5.为农作物授粉
利用笼蜂给植物授粉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6.南北合作
南方和北方的养蜂场互助合作或者联营从事笼蜂饲养是理想的办法。这样可

3. 中蜂失王

中蜂容易失王,也容易围王,工蜂产卵给蜂群管理上造成诸多麻烦。此种现象多发生在春夏之间(3一7月),这是中蜂个性暴躁、敏感的一种正常反应。当蜂群偶然受到内在与外来刺激之后,蜂王惊恐不安,部分工蜂就将蜂王层层围困,形成一个蛋黄似的小蜂团,使蜂王窒息死亡或残废,如不及时挽救就将成为无王群,工蜂很快衰老,群势下降和发生工蜂产卵,给生产带来极大危害。
1 工蜂围王原因
a .外界蜜源突然中断;
b .处女王交尾回巢惊恐不安或误入巢门;
c .原有蜂工衰老或残废;
d .流蜜期前雨水太多;
e .盗蜂入侵,被盗群失去自卫能力;
f .冲巢的蜜蜂(天然合并)发生咬杀现象;
g .严重的敌害侵入或度夏期开箱检查太多;
h .集体飞逃的蜂群;
i 。 转地期间,蜂群受到剧烈震动,通风不良;
j .介绍新王粗枝大叶,处理上不够完善。
2 处理方法
一般来说,凡是围王或失王时间愈长,处理就愈困难,可导致围王群连续诱入数只蜂王或王台均不易接受。因此,在处理方法上愈快愈好:
a .先将蜂团丢入水中,解救蜂王,然后将蜂王用小盒罩在有蜜汁的纸片上,让她安静地吸食蜜汁,以解除疲劳;
b .将围王群的空脾抽出,缩小蜂路;
c .当夜导入新王或王台(须将新王全身抹上蜂蜜);
d .将无王群迅速合并(夜间进行),并行奖饲;
e .未受伤的蜂王仍可利用,即导入原群,以度过失王难关。
中蜂在失王之后往往出现工蜂产卵,严重危害蜂群的生存,处理方法也是越早越好。具体做法是:在夜间将工蜂产卵群搬离原处,关闭巢门,然后在原位置组成一个空箱(内1张子脾,1 张蜜(糖)粉脾); 2第二天 ,将工蜂产卵群的巢门打开,让其中一部分外勤蜂回来,并逐日将工蜂产卵群中的工蜂产卵脾与蜜粉脾全部抽光,迫使工蜂绝食结团,造成一种分化瓦解的氛围,最后剩下来的全部是顽固的产卵工蜂,这时可关闭巢门饿死它们。

4. 中蜂在流蜜期有哪些特点怎样管理

在流蜜期,由于中蜂群势较弱,蜂性喜密集,难利用继箱取蜜。中蜂喜欢在子脾上部和前后空房中储蜜,随后才逐渐伸向两侧边脾,育虫区和储蜜区不易分开,因此在生产中一般采用平箱取蜜,群势在5~8框蜂左右。取蜜应掌握早取子脾周围蜜,避免因储蜜压子产生分蜂现象。采取强群取蜜,弱群繁殖;新王取蜜,老王繁殖;单王取蜜,双王繁殖等措施,合理解决好采蜜与繁殖的矛盾。在获取蜂蜜丰收的同时,保持一定的群势。

中蜂嗅觉灵敏,性情比较暴躁,流蜜后期容易引起盗蜂,取蜜过头,巢内缺蜜,还易引起飞逃。在管理中,流蜜后期对蜂蜜要少取多留,保证蜂群有足够存蜜。

中蜂吻短,对长花管蜜源利用较差,饲养中应选择适当的蜜源。

另外,中蜂扇风习性是头朝外,将空气扇入巢内,所以巢内水分不易散发。特别在流蜜期,往往副盖上水球累累,且箱角常潮湿,蜂蜜也不易成熟。在大流蜜期,外界气温较高时,要注意撤掉副盖上的覆布等,以利于通气。

5. 饲养中蜂强群的方法要点

想要大幅度提高 饲养 中蜂的经济效益,就要掌握好中蜂强群的饲养技术,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中蜂强群饲养的 方法 ,一起来看看。

中蜂强群饲养的方法
采用优质的蜂王

采用优质的蜂王,主要应该从采用新蜂王、选用具有优良种性和生产性能的中蜂蜂种和防止所用中蜂蜂种退化等三个方面来考虑。

采用新蜂王

通常情况下,中蜂蜂王在使用1年后其产卵力会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从而会导致蜂群群势及生产能力的下降、分蜂性提高和抗病力降低等状况。因此,在中蜂的生产活动中,一般应该做到1年换一次新王,即在春季分蜂的时候进行换王工作,这就保证了年年采用新蜂王。为中蜂常年维持强群群势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打下基础,有条件的专业中蜂场,可结合春冬二季的分蜂时期进行各换1次蜂王,即1年换两次新王。

选用具有优良种性和生产性能的中蜂蜂种

选用具有优良种性和生产性能的中蜂蜂种作为蜂王,是中蜂强群饲养的保证。中蜂饲养中选用具有优良种性和生产性能的蜂王可通过蜂场自己培育而得,当选择蜂场自己培育蜂王时,一定要选择那些能维持较大群势、高产和抗病力强的蜂群作母群与父群培育新王,当然也可通过蜂种生产部门获得。但需要注意的是,引进的蜂王必须保证在使用地的养蜂生产中表现出其优良特性。

防止所用中蜂蜂种退化

中蜂难以维持强群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所用中蜂蜂种的退化。有很多中蜂场大都选择长期在自家蜂场培育蜂王,蜂王的这种近亲交配会导致蜂群的生活力下降,而不能维持其在野生状态下所能达到的群势。因此,在中蜂强群的饲养中应当重视蜂种的退化问题,要定期且适当地引进良种,或用引进的良种作为母本,用自家蜂场选出生产性能良好的蜂群作父本去培育蜂王,这样既可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弊端,又可防止蜂种的退化。

采取双王群或双王继箱饲养

单王群难以维持强群群势,中蜂群势相对又较小,所以要改变中蜂传统的单箱单群饲养方式,可采用双王群饲养或双王继箱饲养来提高中蜂的群势。具体介绍如下:

双王群饲养

中蜂双王群饲养可采用朗氏蜂箱十框箱或朗氏蜂箱十二框箱两种蜂箱进行饲养。其方法是用闸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两个室,每室养1群蜂,两个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方,或1个开设在箱前方,另1个开设在箱侧方。当巢门均开设在箱前方的时候,可将闸板替换成框式隔王板,以消除蜂群的偏密集现象。流蜜期的时候,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两块框式隔王板将两群的蜂王分别限制在侧壁向1框~2框范围内产卵,箱内中央位置供储蜜用,或用囚王笼将1只蜂王关起来,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1只蜂王限制在侧向1框~2框范围内产卵繁殖,箱内其他部分供储蜜用。

双王继箱饲养

中蜂双王继箱饲养可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或FWF型中蜂箱两种蜂箱进行饲养。平时平箱饲养双王群时,流蜜期叠加浅继箱进行取蜜。采用FWF型中蜂箱双工继箱饲养的方法,是用闸板或框式隔王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两个室,每室各养1群蜂,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方,或1个开设在箱前方,1个开设在箱侧向。这种蜂箱的巢框大小只有朗氏框的1/2,每个箱体容纳12个巢框,当底箱满箱时,就要类似意蜂上继箱那样,用继箱扩大蜂巢,将子脾调上继箱,并根据需要来做巢脾的上、下调整,从而进行继箱饲养。

保持蜂群内饲料的充足性

饲料,理所当然要包括蜂蜜或糖浆,还有花粉之类的物质,它是蜜蜂生命活动中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不可缺少。蜂群只有在充足的蜜粉源条件下才得以维持强大的群势。因为中蜂对饲料的反应程度极其敏锐,所以外界一旦出现缺乏蜜粉源,并且群内又无储存好的蜜粉源的现象,就会导致蜂王的产卵量极速减少,甚至停产。蜜与粉对于蜂群来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蜂强群饲养中,不但要保证群内常年有充足的储蜜,而且在蜜蜂的繁殖期出现群内花粉不足的时候,应当采取补给足量的花粉。其做法可以在蜂群缺粉时,采用饲料粉制成花粉饼,置于框梁上饲喂。每次饲喂的量一般以蜂群能在2天~3天食完为度。

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

保持中蜂强群的另一关键 措施 ,是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为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采用新巢脾

中蜂喜爱新脾而讨厌旧脾,会有咬旧脾的现象发生,所以要选择新巢脾,采用新巢脾有两方面好处,一方面是因巢脾的巢房房眼大,所以培育出来的工蜂就可体大而健壮,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巢虫的危害。因此,在中蜂强群的饲养中,一定要及时造新脾且淘汰旧巢脾,为蜂群保持旺盛的繁殖状态提供良好的巢房。

防止并解除分蜂热的现象

中蜂很难进行强群饲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蜂的分蜂热现象。在中蜂的强群饲养中,除采用优质的蜂王、适时扩大蜂巢增加育子外,还可采取以下的常规措施来维持强群,且防止并解除分蜂热的现象:

采用新王且结合换王的措施,在分蜂期采用1个王台或将老蜂王用新蜂王替换掉。

蜂群繁殖中期,要注意缓解箱内的拥挤状况,对于继箱饲养的蜂群要及时做到提脾上继箱,对于非继箱饲养的双王群,可采取在底箱上加平面隔王板和空继箱的方法来增加蜂巢的空间,让多余的工蜂能在增加了的空间结团散热。

在蜂群繁殖中后期,要对蜂群进行每隔3天~5天的彻底检查,并毁除一次王台。当采用FWF型中蜂箱继箱饲养中蜂时,可以通过生产蜂王浆来解除分蜂热的现象。

适时扩大蜂巢

根据蜂群、蜜粉源和天气的状况,适时加入空脾或巢础来扩大蜂巢。扩大蜂巢时,能造脾的蜂群,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巢础框让蜂群造脾扩巢。通常在新造的脾产满卵后即可再插入巢础框造脾扩巢。在扩巢时,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持蜂群的密集,一般以插入空脾或巢础框后蜂脾比例为1∶0.8或相同的比例为度,早春时期相对较密集,这时更利于蜂群的保温。

进行奖励饲喂

在繁殖期,每天傍晚时分,采用40%左右浓度的糖浆,给蜂群进行连续不断、持之以恒的奖励饲喂,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励蜂群培育蜂子。

加强蜂群的保温

采用双王群饲养可使蜂群互相取暖,早春繁殖期的时候天气比较冷,气温也不稳定,因此,为防止蜂群因低温侵袭紧缩蜂团,导致蜂子受冻伤亡的现象发生,在这个时期还应采取其他措施来对蜂群进行保温。可以采取在箱内隔板外填充成束稻草至箱内一半高进行保温。

综合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中蜂强群饲养的关键之一是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威胁中蜂强群饲养的病虫害主要有巢虫、欧洲幼虫腐臭病和囊状幼虫病等病虫害。对于这些病虫害的发生,应及时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加以防治。

如果是采用抗病蜂种,在饲养管理中要注意蜂群的保温和巢内防湿排湿的状况,保持蜂群的密集程度,以及在蜂群的饲料中要加入适当的药物防病等。除此之外,还要尽量采用新脾并且经常清理箱底,保持箱底的清洁卫生,可有效地减少巢虫的危害;对于中蜂欧洲幼虫腐臭病来说,防治的药物常采用的是土霉素、青霉素(针剂)和四环素等,不过这些抗菌素对病毒不能起直接的治疗作用,但有促进蜜蜂清理病虫的功能;而对于中蜂囊状幼虫病来说,常采用的药物有病毒灵,当病情较严重的时候应采取扣王断子的措施,结合药物治疗,这样会有较好的效果。施药方式通常可通过饲喂的方式进行,但青霉素(针剂)也可采取喷雾的方式进行施药治疗。
中蜂强群饲养要点
一、组织双群同箱饲养

中蜂弱群的繁殖能力较差,很难在大流蜜期达到强群的群势。在蜂场的分蜂季节里,经常可以用蜂笼收捕到一些中等群势的分出蜂群。这时就可以组织双群同箱饲养了。方法如下:

用蜂笼收捕到蜂群时,把它暂时放在一个较为阴暗的环境里,用喷雾器往蜂群的表面喷洒少量的水雾,使其安静。这时,在离弱群较近的位置(大约要间隔1.5m以上)放置一个空蜂箱,蜂箱的巢门出口和弱群的巢门方向一致,但两个巢门只开其中的一个(应与弱群的巢门相反开启)。

准备好覆布和隔板,在其他强群中调出一个子脾置于空蜂箱中,增加蜂群的恋巢性。根据蜂量加人适量的巢础。子脾和巢础不要靠近箱壁。准备工作完成后,把新分群从阴暗的环境中提出,把蜂群震落于已准备好的空蜂箱中,迅速盖上覆布和箱盖,在箱外观察,不要惊动它。傍晚,天色暗淡时,弱群的采集蜂已基本回巢。

在弱群中加人一个隔王板。此时应关闭弱群的巢门,打开新分群的蜂箱,轻轻地将全部蜂脾提到弱群隔王板的另一侧,打开巢门,然后移走空蜂箱。待零散的蜜蜂飞回后,再打开弱群的巢门。两群同箱饲养一个夜晚,于清晨,关闭弱群的巢门2小时左右。待新分群认巢后,再打开弱群的巢门。这样就做到了双群同箱饲养。如果两群都比较弱,饲养几天后可以淘汰其中品质较差的蜂王,合并为一个单王群,到大流蜜期可以组成强群。

二、组织双王群饲养

中蜂的自然群势显着小于意蜂的群势。据我的观察,中蜂的群势控制在每群(意蜂标准箱)5一6框蜂时较容易控制分蜂热,采集效果也好。在中蜂的实际饲养中,为了合理利用有效空间,增加采蜜量,宜饲养双王群。在双王群的饲养中,引王是关键。我曾经做过实验,蜂量达到4框蜂时,用隔王板将其分成每边各2框的蜂群。

让无王的一侧失王2小时以上,引人一个成熟的(即将出房的)王台。处女王出房后1一2天还可以在巢脾上看见。但处女王在做认巢飞行返回时,常飞到有蜂王的那一侧,引起两只蜂王争斗,使得箱内两边或一边失王。常常可以在蜂箱前的空地上找到其中的一只死去的蜂王。

因为处女王认巢飞行返回时箱外虽有明显的标志物,但仍易于偏向箱外蜂多的一边。所以用这种方式培育的双王群成功率较低。我曾经用10箱蜂做过实验,只成功了1群。经实践,要培育双王群,宜在隔王板一边用间接法引人1只产卵王。并同时缩小原巢门的大小,防止工蜂偏集到原群的那一侧。要获得产卵王可以组织交尾群,并要对交尾群适当的补充封盖子脾,用于增强交尾群群势。

三、适当的奖励饲喂

1、补充饲喂早春蜂群繁殖,容易遇到巢内无蜜无粉的情况。尤其是南方中蜂,早春虽然有一些蜜、粉源,但是这个季节通常会出现连续几十天的阴雨。由于蜂群无法采集,导致蜂群缺少蜜、粉。此时进行补充饲喂显得至关重要了。对蜂群的饲喂要用优质的蜜水。蜜水的浓度要适当,应为粘稠状。如果蜜水浓度太低,工蜂要通过扇风来排水,这样会增加工蜂的负担。饲喂的量要根据蜂量来定,蜂多的多喂,蜂少的少喂。

第一次尽量少喂一些,逐次增加,但要做到一个晚上能吃完。饲喂器中要放人一些稻草等漂浮物,以防蜜蜂淹死。饲喂要选择晚上(无月光)进行。如果蜂箱被电灯光线直射,应暂时关闭巢门进行饲喂。以免大量的蜜蜂嗅到蜜味后兴奋,大量出巢,损失采集蜂。自天不能饲喂,避免引起盗蜂,给蜂场造成损失。

2、造脾饲喂中蜂的管理过程中,常遇到蜂群需要扩大巢房(尤其是新分群)的情况。在一般的蜜、粉源的情况下造脾效果不好,容易造成弧形脾或月牙脾。这样不利于蜂群的繁殖。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奖励饲喂的方法来造脾。对造脾积极性高的蜂群,自天应抽出一些老旧脾,再加人巢础,要使蜜蜂密集于巢脾上。如4框蜂密集成3框蜂。当晚用较浓的蜜水多进行奖励饲喂,应使其当晚能全部吃完。连续奖励饲喂几天,这样就可以造成标准的新脾。每次只造一个巢础,不要贪多。

3、育王饲喂对于要准备育王的蜂群,要提前一两天进行奖励饲喂,饲喂的蜜水浓度要高而且优质。开始培养王台后,要连续饲喂,直到王台封盖。这样育出的蜂王个大、体长、健康。

四、勤造新脾

根据中蜂的生物学特征,它喜新脾,厌旧脾。蜂王喜欢在新脾上产卵,有利于蜂群培育出的工蜂体格健壮。但缺点是每年要换脾。在中蜂的强群饲养过程中要勤于造脾,最好每群蜂每年都要造几张新脾。早春是蜂群由弱变强的关键时期,此时要抓紧造脾。由于这时外界的蜜、粉不够丰富,蜂量也较少,不宜直接采用巢础造脾。

可选用巢脾上部比较完整(上部蜂蜡呈黄色,没有啃咬)的巢脾,用利刀把下部蜂群啃咬过的黑褐色巢脾割去,行成一个弧形,再加回到蜂群中修造,使蜜蜂密集,不用多久,工蜂就能在下部修筑出完整的新脾。这样就省时省力,蜂群就能够逐渐的强壮起来。大流蜜期时要多造新脾,逐步淘汰老旧脾。

五、年年换王

中蜂蜂王使用一年以上时,由于其体内散发的蜂王信息素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蜂群难以维持大群,抗病能力也有所下降。为了维持蜂群的强壮群势,我的蜂场大部分蜂群每年都要更换老蜂王。换王时,以自然王台为主,人工王台为辅。分批次的换新王,切忌一次性大规模的换王。对于个别性状较好的蜂王,可以保留为种用蜂王。引人蜂群的王台,应选用个大、体长的成熟王台(最好是1一2天内可以出房的王台)。待处女王交配成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行动稳健,产卵能够集中成片的蜂王,即为好王。
中蜂强群养殖方法
一、采用优质蜂王

采用优质蜂王,主要应考虑选用具优良种性与生产性能的中蜂蜂种、采用新蜂王与防止所用中蜂种退化等3个方面。采用优良特性的蜂王是中蜂强群喂养的保证,在中蜂喂养中应选用具有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强大、分蜂性弱、高产、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等特性的蜂种。优良的蜂王可以通过蜂种生产部门获得,但必须注意的是,引进的蜂王应在使用地养蜂生产中能表现出其优良特性。当蜂场自己培育蜂王时,应注意选择蜂王产卵力强、分蜂性弱、能维持较大群势、高产与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的蜂群作母群与父群培育新王。在喂养中蜂的生产实践中,中蜂蜂王一般在使用1年后其产卵力明显下降,导致蜂群群势下降、分蜂性提高,抗病力降低,生产能力下降。因此,在中蜂生产中,一般应1年换1次王,即在春季分蜂季节换王,年年采用新王。有条件的专业性中蜂场,应结合春、冬2个分蜂季节各换1次王,1年换王2次,以为中蜂常年维持强群生产打下基础。中蜂蜂种退化是中蜂难以维持强群的重要原因之一。迄今,中蜂场大都长期自行培育蜂王,蜂王近亲交配,导致蜂群生活力下降,不能维持其在野生状态下所能达到的群势。在中蜂强群喂养中应重视蜂种退化问题,要定期适当引进良种,或用引进种作为母本,用本场所喂养中蜂中生产性能良好的蜂群作父本培育蜂王,以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弊病,防止蜂种退化。

二、采取双王群或继箱喂养

中蜂群势相对较小,单王群难以维持大群,改变中蜂传统单箱单群喂养的方式,常年采取双王夹箱(简称双王群)喂养是中蜂强群喂养的基本保证之一。目前较易于采用的措施是采取双王群喂养或继箱喂养。中蜂双王群喂养可以采用朗氏蜂箱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宽度比朗氏十框箱大约80mm)。方法是用闸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向,或1个设在箱前向,1个设在箱侧向。当巢门均设在箱前向时,可采用框式隔王板替换闸板,以消除蜂群偏集现象。流蜜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2块框式隔王板将2群的蜂王分别限制在侧壁向1~2框范围内产卵,箱内中央供贮蜜,或用囚王笼将1只王扣起来,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1只蜂王限制在侧向1~2框范围内产卵繁殖,箱内其他部分供贮蜜。中蜂双王继箱喂养可以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或FWF型中蜂箱。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继箱喂养,方法是用闸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向。平时平箱喂养双王群,流蜜期叠加浅继箱取蜜。采用FWF型中蜂箱双王继箱喂养,方法是用闸板(或框式隔王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2个室,每室各养1群,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向,或1个设在箱前向,1 个设在箱侧向。这种蜂箱其巢框(内围尺寸宽为300mm,高为175mm)大小只有朗氏框的1/2,每个箱体容纳12个巢框,当底箱满箱时,就要像意蜂上继箱那样, 用继箱扩大蜂巢,将子脾调上继箱,并根据需要上、下调整巢脾,进行继箱喂养。流蜜期,用继箱取蜜,或同时也可采用2块框式隔王板将2群的蜂王分别限制在底箱侧向1~2框范围内产卵,底箱内中央也供贮蜜,或用囚王笼将1只王扣起来,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1只蜂王限制在底箱一侧1~2框范围内产卵繁殖,底箱内其他部分供贮蜜。

三、保持群内饲料充足

饲料,包括蜂蜜(或糖浆)与花粉,是蜜蜂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蜂群只有在蜜粉充足的条件下得以维持强大群势。中蜂对饲料的反应极为敏感,一旦外界蜜粉缺乏,群内又无贮存,蜂王的产卵量锐减,甚至停产。这一情况在缺粉时更为突出。“有蜜才有蜂”深刻揭示了蜜、粉对于蜂群的重要性。因此,在中蜂强群喂养中,不但应保持群内常年有充足的贮蜜,而且在蜜蜂繁殖期当群内花粉不足时,应特别注意补给足量的花粉。我们的方法是,在蜂群缺粉时采用饲料粉(等次较低的蜂花粉或蜂花粉加工中筛出的花粉末)制成花粉饼,置于框梁上饲喂。每次饲喂的量一般以蜂群能在2~3d食完为度。

四、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 除了上述采用优质蜂王、采取有利中蜂维持强群的喂养方式与保持充足的饲料外,保持蜂群旺盛的繁 殖力也是维持中蜂强群的关键措施之一。为保持蜂群的繁殖力旺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⒈奖励饲喂 繁殖期采用浓度约为30%~50%的糖奖,于每日傍晚,连续不断的对蜂群施以持久的奖励饲喂,可以有效地激励蜂群培育蜂子。

⒉采用新巢脾 中蜂喜爱新脾厌旧脾,采用新巢脾,一方面巢脾的巢房房眼大,培育出来的工蜂体大而健壮,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巢虫的危害。“要想中蜂兴,1年2换新”深刻反映了采用新巢脾才能养好中蜂的重要性。因此,在中蜂强群的喂养中,应及时造新脾与采用新巢脾,淘汰旧巢脾,为蜂群保持旺盛的繁殖状态提供良好的巢房这一蜂巢生态环境。

⒊适时扩大蜂巢 要根据蜂群、蜜粉源与天气情况,适时加入空脾或巢础扩大蜂巢。扩大蜂巢时,能造脾的蜂群,应尽可能采用础框让蜂群造脾扩巢。一般地,在新造的脾产满卵后即可再插入础框造脾扩巢。在扩巢时要注意保持蜂群密集,一般以插入空脾或础框后蜂脾比例1∶0.8~1为度,早春相对较密集更有利蜂群保温。

⒋加强蜂群保温 采用双群夹箱喂养可以使蜂群互相取暖,但除此以外,在早春繁殖期天气较冷,气温尚不稳定,为防止蜂群因冷空气侵袭紧缩蜂团导致蜂子受冻伤亡,这个时期还应采取其他措施对蜂群进行保温。简单的方法是,在箱内隔板外填充成束稻草至箱内1/2高度。

⒌防止与解除分蜂热中蜂好分蜂,是中蜂难于强群喂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蜂强群喂养中,除了采用优质蜂王、适时扩大蜂巢增加育子外,还可以采取以下行之有效的常规措施:

⑴采用新王,结合换王,在分蜂期采用个王台或新王换掉老王。

⑵在蜂群繁殖中期以后,要注意缓解箱内拥挤状况,对于继箱喂养的蜂群要及时提脾上继箱,对于非 继箱喂养的双王群,可采取在底箱上加平面隔王板与空继箱的办法增加蜂巢空间,让多余的工蜂能在增加了的空间结团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