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想让小麦的亩产达到800公斤以上,该如何管理麦地
许多地方已经开始使小麦重新施用绿色肥料。由于今年冬天变暖,小麦在某些地区蓬勃发展,返回田间的稻草质量很差。小麦播种后,没有采取浇水措施来抑制土壤。土壤松动,土壤受到严重破坏,并有干旱和低温。有冻伤的危险。另外,由于某些麦田没有进行冬季前的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防治,鞘枯病,秸秆腐烂,地下害虫和杂草的发生相对严重,害虫的越冬基础高,病虫害和杂草发生在春天。隐藏的危险更大。
三种类型的麦田应采取以下措施:
这三种类型的麦田通常每英亩不足450,000,大多数属于晚播弱种。春季的现场管理应以晋升为基础。通常,在早春表土厚度为2 cm时开始,并在接合前努力st 2至3次以提高温度以促进早发。同时,在早春土壤结冰后应尽快施用氮肥和磷肥,以促进根系生长并增加分to,以保护耳朵的数量。只要水分含量可以接受,就应尽可能避免在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通透性并延缓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
在旱麦田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由于旱地麦田没有灌溉条件,因此有必要在早春土壤融化后立即进行抑制,耙等措施,以增加水分含量并保护水分。对于幼苗较弱的麦田,在将土壤重新打浆后,应施氮肥以促进幼苗的早期出苗。对于壮苗的麦田,从小麦生长到拔节期间,应在雨水落下后进行追肥。通常,每亩追施12-15公斤尿素。对于不含磷肥的基肥,应将氮肥与磷酸氢二铵结合使用,以促进根部刺穿和提高抗旱性。
㈡ 小麦的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对缺苗断垄的麦田要及早补种,避免断垄或者缺苗间距在10厘米以上的现象。遇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另外,严禁麦田内放牧牛羊,以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2、中期管理:重点是浇水施肥。这一阶段,麦苗叶片较小或瘦小的中等或中低产田,要及时追肥浇水,以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健壮,因而增加丛粗穗数和粒数。因低洼、土壤粘重、潮湿、板结、低温造成麦苗发黄的麦田,应进渗仔镇行中耕松土,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以利小麦正常生长。
3、后期管理:重点是预防病虫及灾害天气。遇病虫害时,要喷撒农药。小麦主要虫害有麦蚜和粘虫。对于麦蚜,可以使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5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粘虫戚孝,可使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小麦后期管理中灾害天气主要指气温剧变、连阴雨和干热风,主要预防措施是种植抗逆性强的品种,遇干热风时适时灌溉。
天气很冷对小麦有害
㈢ 小麦高产有哪些管理技巧农户应该如何防治病虫害出现
小麦白粉病是在小麦抽穗期发病率较高的病害之一,若是能够提前预防效果更好,小麦一旦发生白粉病可用醚菌酯、咪鲜胺等药剂进行控制,病发时防治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必须做好赤霉病病的防治,建议在扬花初期使用戊唑醇.多菌灵、戊唑醇.咪鲜胺、氟环唑.多菌灵、丙硫唑、丙硫菌唑等进行防治!小麦的纹枯病在小麦的每个生育期都有危害,在谷雨期间发生纹枯病可导致颈部腐烂,后期容易倒伏,严重的引起不抽穗,结实减少,籽粒瘪瘦,形成枯白穗。锈病一般暴发于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应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排水通风,如遇锈病暴发第一时间喷洒针对性药剂进行防治。
㈣ 要想确保小麦健壮生长,促进冬小麦丰产丰收,要做好哪些管理工作
要想确保小麦健壮生长,促进冬小麦丰产丰收,要做好哪些管理工作?
冬小麦产量在我国农作物中居于前列,而要想逐年提高产量,就要不断完善种植管理方法,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有经验的农民朋友都知道,在冬小麦生长后期的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这三个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阶段,是决定小麦丰产的关键。那么,在生产当中,我们通过哪些管理措施来确保小麦健壮生长,促进冬小麦丰产丰收呢?
追肥
在目前,小麦刚开始恢复生长,本身对病害的抵抗性还比较弱,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纹枯病、病毒病、条锈病等病害的发生和扩散,是为小麦丰产丰收的服务保障的关键技术手段。在小麦病害的防治上,首先要造就不适合病害发生的条件,大部分病害的发生都和田里较高的环境湿度自然环境立即有关,环境湿度越大,延续时间越长,就会越有益于病害的暴发。
在管理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在灌水之后,对积水的低洼地块进行排涝,或者通过及时中耕等等方式来加强土壤排湿。同时要加强对苗情的检测,及时通过喷施多菌灵等广谱性杀菌剂予以预防。将病害的发生控制在初始状态,是高效防治病害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㈤ 当前小麦怎样管理
小麦的管理措施
针对密度过大田块和高秆品种,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预防和补救倒伏。小麦后期已不宜喷施多效唑来防止倒伏,应以新高脂膜+叶面微肥为主,增强小麦的抗逆性,减少倒伏机率。对已倒伏的小麦应多次喷施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及各种复配叶面肥,减少损失。杂草的拔除以人工为主,拔除后的杂草尽量移出田间地头,并进行焚烧或粉碎,避免草籽入地,引起下年度杂草再次生长。病虫害的防治以防为主,可喷施新高脂膜+杀虫剂,既可提高杀虫剂效率,又可防病菌侵染。(大地)
㈥ 小麦怎样管理才能产量高
多地小麦已经进入收割高峰期,小麦想高产,选种是关键!为了冬小麦能够选择一个高产小麦种子,很多农户都关注今年的哪些小麦品种产量高,一亩小麦到底能产多少斤?
同样种小麦,有人就能在那小小的一亩地里打出1300多斤!匪夷所思?并没有,因为这种技术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你按部就班的实操,拿出认真的心态,高产一定属于你!
为了帮助广大麦农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小麦高产,提高荷包收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小麦专家刘全清免费为广大农民朋友网络公开授课!对高产小麦的产量构架进行了揭秘。
我国小麦主产区为华北灌溉冬麦区(主要包括山东省和天津市的全部,河北省中南部,北京市中南部,河南省中北部,陕西省关中平原,山西省南部)、华北雨养冬麦区(主要包括江苏及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河南省东南部),也是今天介绍的重点区域。
啥样的苗才是小麦的壮苗?如何才能种出壮苗,让小麦高产增收?种植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今天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小麦苗情的分类
从下图可以看出,小麦从播种到返青4个月的时间里基本上不长个子,所以也不怎么消耗营养,我们施了基肥后,春季管理应该从返青开始。现在许多小麦已经到了拔节晚期了,今天我去了邯郸南部看了一下,那里的小麦有的已经开始孕穗。
(特别说明:上表中数据单位未特别注明处为公斤/亩。⑵基肥中施有机肥1吨/亩时,基肥和追肥的用量取下限。)
上表是中国农大张福锁教授主导的“全国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协作网”专家们在华北不同区域研究的结果(引自张福锁等主编《中国主要作物施肥指南》),从中可以看出,产量越高,所要施的肥料也越多。由此可见,目标产量是决定施肥总量的主要因素。那么,在华北灌溉冬麦区,产量究竟能达到多少呢?
华北地区高产小麦的产量结构应该是,每亩穗数达到45万~55万,穗粒数达到28~32粒,千粒重约38~42g或者更高。取三因素平均值计算:50万穗/亩×30粒/穗×40克÷1000粒÷1000克/公斤=600(公斤),在这种情况下最多按照700kg产量来配肥就足够了,超过这个量就是肥料的浪费,如果这样配肥产量还上不去,那么养分就不是限制因素,应该是气候、水分、病虫害等其他因素。
其实,只要从开始种小麦就注意全程管理,这个数据很容易达到,三因素要互相协调,产量才能高。归纳一下,目标产量就是当地自然条件下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它决定施肥量和产量结构因素。产量结构因素也叫产量构成因素,决定小麦一生各时期的调控重点。
因此,前期把小麦苗数保证够,才能保证每亩的穗数,抽穗时,尤其是拔节期的末期要保证水肥营养,这样才能尽量让籽粒长得饱满,才能获得理想产量。
㈦ 小麦的管理方法
现就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因苗管理,运筹肥水
春季在小麦的返青、起身、拔节和挑旗各期,要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麦苗生育状况确定肥水的施用。
1、返青期。
返青期是冬小麦进入以根、蘖、叶为生长中心的营养生长时期,对氮素营养的需要虽然不多,但却是决定小麦产量的氮素反应敏感期,即氮营养临界期。如果氮营养不足,就会造成根少、苗小、分蘖少,不能形成高产群体;而氮素过多,则叶大,分蘖多,群体过大,营养消耗多,对生殖生长造成影响。因此,返青肥水应根据苗情而定。在底肥充足,冬季已施肥、浇水或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可以不施用返青期肥水。在旱地麦田或晚播麦田,麦苗长势弱,返青期肥水具有促分蘖,提高成穗率的重要作用,可在返青后追施尿素15~25kg或碳铵50~70kg。地力较差的麦田氮肥不应过多,如果基肥磷钾肥不足还要追施磷、钾肥。
2、起身期。起身期施用肥水,可以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特别是对群体较小的壮苗效果最好,可以亩施尿素10~15kg。对冬季未施肥且群体大小适中的田块,此期肥水也有较好的效果。对返青期经过深中耕控制且群体过大的田块,此期应少施或不施肥。
3、拔节期。
对苗情好、分蘖多、群体和个体生长适宜的麦田,应促控结合,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为目标,每亩施尿素15kg左右。返青期追肥量不足的麦田,在拔节中期再追施尿素10kg。如果小麦出现微量元素缺素症状,还要在这个时期有针对性地喷施锌、锰、钼等微肥,可以有效地提高结实率,促进籽粒饱满,增加产量。对于强筋小麦,要在扬花期追施一次氮肥,亩施尿素4~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