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主要组成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简称ArchiGIS)是一个全面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旨在提高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包括窗口业务子系统、办公自动化子系统、GIS应用子系统、城建档案网络发布子系统以及权限管理与流程监控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协同工作,共同实现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计算机化,使得业务处理和内部管理更加高效。
窗口业务子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界面,允许他们在线提交、查询和管理档案信息。这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还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办公自动化子系统通过自动化日常行政任务,如文件审批、文档生成和归档,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同时保证了工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GIS应用子系统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融入档案管理,使得用户可以直观地查看和分析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档案信息。这为城市规划、土地使用分析和基础设施管理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城建档案网络发布子系统则确保了档案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共享,增强了信息的可访问性和利用率。
权限管理与流程监控子系统通过设置访问权限和监控工作流程,确保了数据安全性和管理的透明度。这一子系统还支持文档的版本控制,便于追溯历史记录,避免了数据的丢失或混淆。
整体而言,《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数字化,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通过集成这些子系统,系统不仅满足了城市建设档案的业务需求,还适应了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B. 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从严管理刍议
马艳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资料信息管理中心)
摘要 从严管理就是一种科学化管理。应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按照地质资料管理内在运行和发展规律,从其形成、归档到提供利用的不同阶段,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强化从严管理是提高地质资料管理水平,最大化地利用好资料,使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在油气勘探开发发展中起到重要服务支撑作用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地质资料 从严管理 制度 质量 安全
中石化在2014年年初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把“从严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强化从严管理,要求建立最严格的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系统完善、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要求严抓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从各级领导干部到基层员工的岗位责任制;要求严抓责任追究,真正把责任一级一级落实下去。
地质资料管理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一项很重要的基础工作,地质资料管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质工作成果的利用水平。强化从严管理,是提高地质资料管理水平,最大化地利用好资料,使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在油气勘探开发发展中起到服务支撑作用的重要保障。
1 制度梳理和解析
近些年,无论是国家还是中石化乃至下属油田企业,为全面提高地质资料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办法等。
1.1 国家层面
2002年由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发《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分为总则、地质资料的汇交、地质资料的保管和利用、法律责任、附则5章及关于地质资料汇交范围的附件。《条例》的发布,从国家层面纲领性地明确了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的合法权益,明确了相关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能和职责。
2003年国土资源部在《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基础上颁布《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应《条例》各章,进行相应的细化,明确了国土资源部及下属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地质资料馆藏单位需要履行的职责,建立了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公开利用和权益保护三项基本制度,要求不断推进地质资料管理法制化、馆藏设施标准化、地质资料数字化、社会服务网络化建设。
2010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十四次会议重新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并于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保密法》缩小了国家秘密范围,完善了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制度,提高了定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增加了针对涉密信息系统的保密措施,在有力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同时,也促进了信息的公开;明确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加强了对涉密部门和涉密人员的保密管理,强化了保密法律职能,提高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国土资发〔2008〕69号)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定密原则与密级确定、涉密地质资料标志及着录入库、涉密地质资料借阅复制,是操作性很强的涉密地质资料管理性文件。
1.2 集团公司层面
2008年中石化以上述《条例》及《实施办法》为依据,制定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11年完善修订重新发布实施,意在进一步加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地质资料管理,充分发挥其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和科研中的作用。《办法》提出了地质资料管理的基本要求;明确了中石化地质资料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对汇交管理、上交管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地质资料管理内容、程序作了明确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
《中国石化测绘地理信息成果保密管理暂行规定》(中国石化办〔2012〕788号),意在加强中石化测绘地理信息成果保密工作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集团公司合法权益,促进测绘成果利用和地理信息资源共享。
2012年中石化针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强地质资料归档与上交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中国石化地质资料利用管理的通知》等,意在提高认识、加强监管、增强执行力。
1.3 局、分公司层面
2004年华东分公司资料信息管理中心成立后,依据上述条例、办法等,陆续出台并完善了《华东石油局、华东分公司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华东石油局、华东分公司地形图管理细则》、《华东石油局、华东分公司地质资料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地质资料保密制度》、《地质资料库房管理制度》、《地质资料借阅制度》等制度、办法。
上述制度的建立,明确整个华东石油局、分公司系统内的地质资料管理职责、体系,强调地质资料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规范企业内部各级单位资料管理环节的流程。
为加强地质资料的归档工作,于2013年3月下发《华东石油局、华东分公司地质资料归档管理暂行规定》(华东石油〔2013〕30号)。该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华东局、分公司地质资料管理体制,详述了地质资料管理过程控制,对不同类别的地质资料,根据其形成途径落实到位并规定资料上交的时间节点,强调资料以华东分公司信息管理中心开具的归档证明,作为项目最终结算依据。
2 科学规范,制度落实
什么是从严管理? 从严管理就是一种科学化管理。应以科学态度和方法,按照地质资料内在运行和发展规律,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使地质资料从其形成归档到提供利用的不同阶段,行使不同管理职能的人都应该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错了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从而通过制度规范人的工作行为,养成“按规则办事”的行为习惯。制度一旦确立,就要纳入流程化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人、因时、因事搞变通、打折扣。
2.1 宣贯制度,提高认识
制度的执行力建设首先从宣传贯彻学习提高认识抓起,如果对制度宣传、培训力度不够,相关管理人员对制度不熟悉、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便使主动执行制度受到限制。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认真开展制度培训;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制度知识竞赛,既能活跃员工氛围,又促进制度的普及;三是搭建规章制度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制度平台,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相链接,进行制度的传递和查询。
2.2 制度落实,增强执行力
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必须与相应的检查以及考核措施相配套,方能保证制度至上的权威。
在制度检查及考核奖惩方面,坚持并完善制度落实的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督查、监控、反馈和考评机制,确保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在相关管理人员主动执行制度的同时,提高被动执行制度的能力,把制度检查纳入工作检查,通过检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发现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制度的建立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的制度执行、落实,检验制度的正确性、可操作性,不断地根据反馈,进行修订、完善,制度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3 从严管理,质量是生命线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取得的重要信息资源,是地质工作者所取得的知识性财富,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从严管理应从地质资料形成的源头抓起,审核、接收、整理到最终归档,每个环节不容忽视。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汇交格式要求》、中石化《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与开发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与开发地质成果报告编制要求》执行,才能保证资料的质量。
3.1 超前管理,过程控制
提升地质资料管理主动性,把资料管理纳入生产管理中,定期收集生产、科研信息,要求各部门、单位对年度应归档资料进行明细统计,做到心中有数;主动催要资料,根据资料上交情况及时更新上交资料清单,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资料上交情况。通过主动管理,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起到督促、检查的作用。
通过定期发布通告方式,反映各单位、部门资料管理情况及存在问题,以便及时解决,提高工作效率(图1)。
图1 地质资料管理过程控制示意图
3.2 质量审核,规范管理
地质资料齐全、完整、准确是地质资料管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保证地质资料质量和提供利用的基础。
地质成果资料的正确提交,首先,必须经过专家组最终评审和审查,取得最终评审意见书和审查意见书,对照任务书、评审意见书中“提交的技术文件目录”“齐全、完整、准确”的要求,提交诸如正文、附件、附表、附图、数据库等成果资料,并按相关规则编排制印,成果报告还应附上300~500字的内容摘要。所有成果地质资料,在提交纸介质的同时必须按照国土资源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汇交格式要求》制作电子文档,且电子文档内容必须与纸介质资料相一致。
提升原始资料质量,参照成果资料上交要求,针对不同的资料类型与资料形成及管理部门沟通整理并制作原始资料明确的格式化模版,方便资料形成单位提交规范、统一的资料。
由此可见,无论是资料形成人员还是资料管理人员均要熟练掌握相关规范要求,要同时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和责任心,并需要资料验收人员耐心细致与资料提交单位联系沟通。只有从严管理才能保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图2)。
图2 地质资料管理质量控制示意图
4 从严管理,安全保障
中石化傅成玉董事长要求,要提高对安全环保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一切风险可以控制、一切违章都可以杜绝;一切隐患都可以排除;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的HSE工作观念。
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涉及的安全问题,一是人员和实体资料的安全,二是资料载体所承载的信息安全,二者都不能轻视,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造成严重后果。对安全风险零容忍,对安全隐患零容忍,对安全事故处理零容忍。只有“零容忍”,才能“零事故”。
4.1 严格地质资料的HSE管理
4.1.1 严格按章办事
在库房建设、库房管理、资料利用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和标准。对此,一要掌握规定;二要执行规定;三要结合实际,细化规定。
4.1.2 严格安全分析
通过科学、细致的安全分析,发现不安全因素,找出可能的危害事件,认识可能危害的严重程度,防患于未然。每位资料员都是安全管理员,都要参与到危害分析,管理者、安全员更要掌握分析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安全分析活动,既要坐下来集中讨论,又要融于日常的资料管理工作中。
4.1.3 严格定期检查
坚持每日的值班工作,检查电器、消防设施工作状态,确保下班时,库房门窗关闭,记录登记完整;每月开展一次资料管理负责人牵头的内部安全检查,对检查表上的各项内容都要细致察看,检查无误,整改到位;对上级领导或部门的安全检查结果,认真对待,按期整改。
4.1.4 严格消防演练
每月开展一次消防演练,制订好消防预案,不走形式,评价演练效果,使每位员工都学会应急处置、突发状况下使用消防设施、迅速自救。
只有实现地质资料管理的零事故,才能维护华东石油多少代人的经营成果,才能从资料上保障着油气勘探开发事业的持续拓展。
4.2 严格地质资料保密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化的发展和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应用,以及
保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保密工作是保障和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既要确保国家秘密和企业秘密的安全,又要便于开展各项工作,便于信息资源合理利用;不能为保密而保密,也不能借口便于信息资源的利用而泄密。要在保密的前提下,使国家秘密企业发挥应有的效益和作用,又要在利用信息资源中做好保密工作。
4.2.1 厘清保密环节
地质资料的保密环节包括:各种生产、收集、整理、移交、归档、入库、着录、查询、借阅、利用等。综合起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产生阶段,二是保管阶段,三是利用阶段。不同的阶段要求相关涉密人员具备相应的地质知识、业务能力、保密意识。
领导要充分重视保密工作,各级保密委员会成员、涉密资料形成人员、涉密资料管理人员、涉密资料使用人员应各尽其责,形成严密的保密体系。涉密资料从源头开始,根据相关文件从形成、定密、审定、管理、流通、销毁每个环节落实到人,形成完整保密管理流程。加强对涉密人员进行保密知识培训,做到保密制度、规定心中有数,知道何为密、如何保。
4.2.2 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的培养,加强技术人员和档案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觉悟,增强档案保密意识。
二是加强业务技能的培养,档案工作专业性强,地质档案资料安全管理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需要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安全管理业务技能,因此,要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和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下资料保密工作的工作特点。
只有完善制度,建立完整、符合现实和发展需要的安全工作规范;严格库房管理,实现有序、符合规范和档案利用的安全工作环境;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具有安全意识的资料安全守护者,才能营造好安全的地质资料管理环境。
5 结语
事实充分证明: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和成果,最基本的是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健全一套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一贯坚持全方位实行严格管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也不例外。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和造就一支训练过硬、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资料管理队伍。从严管理能使管理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有序运转,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让制度落地,责任生根”。
从严管理应形式服务于内容,不走过场,常抓不懈,切实提升执行力,资料管理工作才能“踏石有印,抓铁留痕”。
C.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初步思路与构想
颜世强王黔驹庞振山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全国地质资料馆北京100037)
地质资料信息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是广大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具有可被重复利用、不断开发、能够长期提供服务的重要功能。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我国形成了海量的地质资料信息,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在地质资料管理方面长期存在资料信息分散、综合研究程度不高、数字化信息化程度较低、服务及产品体系有待完善、服务渠道不畅、服务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资源保障、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等工作的需求,急需快速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以下简称“两化”),充分发挥地质资料信息的巨大潜在价值,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1 “两化”建设的含义
“两化”是通过充分运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加工、整理,提高地质资料信息的集中度和关联度,形成满足不同需求的地质资料信息产品,依托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分布式、多元异构的地质资料信息多部门、多层次服务,以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促进产业化发展,逐步构建和扩大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其核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地质资料服务;基础——促进多单位、多部门、多专业、多领域、多层次分布的地质资料信息的集群,开展公共服务;重点——解决体制不畅、机制不顺、信息服务分散、服务与需求脱节等问题;长期目标——以集群化为手段,促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方式,研发服务产品,提供增值服务。
2 “两化”建设的基础
2.1 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信息资源
据统计,我国已累计投入地勘费近6000亿元,形成各类成果地质资料百万余种、原始地质资料数亿件、重要钻孔岩心数亿米以及数千TB的数字化资源,为“两化”建设奠定了资源基础。
2.2 建立了较完善的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制度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全国地质勘查规划》等一系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两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3 建立了较齐全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机构
全国形成了国家和省两级汇交管理体制,设立了各级政府所属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开展社会化服务工作。全国地质资料馆及各省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相关服务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两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2.4 具备了较成熟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技术能力
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技术、目录查询及电子阅览服务系统、基于SIG的网络共享服务技术等一批成熟的技术方法,为地质资料信息集聚、挖掘与共享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此外,地理信息服务产业形成与发展、上海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等经验,以及全国地质资料馆等单位近年来地质资料开发利用成果、多元化服务方式与手段探索经验等,为探索“两化”建设提供了借鉴。
3 “两化”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3.1 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体制不顺
全国汇交管理监督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业务指导和行政管理两条线脱节,严重影响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3.2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政策法规不配套
有关地质资料保密、保护的政策法规不配套,制约了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开展。我国地质资料数据客户服务政策和机制存在不足:地质产品及用户分级分类管理不完善,产品价格机制不健全,服务收费不统一。
3.3 地质资料信息汇聚、整合、开发程度不够
全国没有实现成果、原始、实物地质资料的集群统一管理;没有形成完整的地质资料信息产品体系,把地质数据转化为服务产品的意识不强;对资料信息挖掘不够,限制了服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3.4 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滞后,数字化、网络化推进较慢
全国地质资料服务统一平台建设滞后,分散在不同专业、不同单位的地质资料不能有效提供服务。数据信息分散管理,形成信息孤岛,标准化程度低。地质资料数字化积累仍显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更新、维护及积累机制,全国地质资料数字化程度为40%,制约地质资料现代化服务水平的提高。
3.5 资料馆藏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差,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资料馆藏机构的日常业务工作经费严重不足。资料库房、装具、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等基础设施水平较差。受资料馆工作人员数量、素质等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深入开展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资料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
3.6 适应市场经济的地质服务市场有待建立
我国地质资料专题服务市场缺失,产品体系不全,市场主体缺失,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弱,需要建立健全地质服务市场,开发专题地质资料产品,以延长地质工作产业链,推进产业化,传播地质资料信息,提高地质工作服务能力。
4 “两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4.1 基本思路
以提高地质资料管理水平和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能力为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积聚资源、开发产品、构建平台、集群服务,建设国家和省级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集群服务体系,以地质资料服务集群化促进产业化发展,以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为基础,以地质资料增值服务为扩展,延长产业链,逐步形成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简单说就是:积聚资源、开发产品、构建平台、集群服务、产业发展。
4.2 主要任务
4.2.1 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与服务集群体系
地质资料信息集群服务体系由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产品体系及基础保障体系几方面组成(图1)。其核心是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建设的目标:树立最终成果信息服务与阶段成果信息服务并重、馆藏机构常规服务与专业机构专题服务结合的服务理念,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建立以全国地质资料馆为核心,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国土资源部委托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31个省级地质资料信息机构为骨干,紧密联系中国地质调查局属有关单位,及各省地调院、环境监测院、地矿局等专业服务单位,依托网络共享服务平台,重要和综合信息适度集中、地区和专业信息多级分布的,全国地质资料信息资料服务集群体系(图2,图3,图4,图5)。
图1 地质资料信息集群服务体系示意图
图2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行政管理体系示意图
图3 地质资料信息保管与馆藏公共服务集群组织体系图
4.2.2 加强地质资料信息积聚
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实现成果、实物、原始地质资料的全面汇交和集群保管;强化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开发服务类、信息挖掘类、专题综合研究类和数据库类地质资料产品;构建多专业、多领域、适应不同需求的地质资料产品体系;加强已建数据库、重大项目数据的集成整合,建立数据更新、维护和运行体系。
图4 地质资料信息专业公共服务集群组织体系图
图5 地质资料信息产业化服务机构体系示意图
4.2.3 加快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
依托全国地质资料馆,加快推进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形成地质资料数据资源的积累存储、加工处理、研发服务一体化,在统一的相关技术标准指导下,研发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信息系统,构建国家地质资料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以国家级、省级和专业地质资料数据中心为主体的网络服务与信息共享体系。
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主要积累存储全国成果地质资料及数据,全国成果、实物、原始地质资料全部目录数据库,重要原始地质资料数据和实物地质资料数据。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搭建网络平台,与地区分中心(省级)、专业分中心和行业分中心实现资料数据的统一、协调和规范化管理;通过网上在线服务与地质图书、档案和文献进行开放式数据交换,逐步建立与国际地学资料数据中心之间的开放式数据交换机制。
4.2.4 完善支撑体系
形成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制定地质资料信息汇交、共享交换、服务绩效考评等一系列政策与技术标准,研究制定信息服务产品分级体系和价格体系。建立地质资料信息更新与服务机制,建立服务全面、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稳定、覆盖全局的地质工作信息化支撑体系,实现地质工作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4.2.5 探索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
以产业化思维推动地质资料信息开发利用与服务加大成果服务宣传力度,开展用户和产品的分类分级,建立客户服务计划和服务反馈机制。积极探索地质资料数据公共产品的多元化供给方式和途径,建立现代营销模式。在做好传统服务的同时,利用网络等现代服务方式开展服务,开展资料网络检索、浏览、下载、订购等,实现集群、分布相结合的服务。扩大服务范围,为政府机构、地质科研机构、矿山企业和个人提供丰富多样产品服务。
5 保障措施
5.1 理顺全国地质资料的管理体制
完善行政管理组织体系,将地质资料行政管理职责向省以下国土资源部门延伸,赋予其监督管理本辖区地质资料汇交的权利与义务。全国地质资料馆履行地质资料业务技术指导职责,直接联系国土资源部委托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全国31个省级地质资料信息机构。国土资源部委托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全国31个省级地质资料信息机构,做好资料接收、验收、保管和服务工作,依法向全国地质资料馆转交地质资料或地质资料目录,参与地质资料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5.2 研究制定地质信息资料服务中长期规划
研究制定地质信息资料服务集群化产业化专题规划,纳入“十二五”地质调查规划,并通过年度项目计划予以实施。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工程立项实施。
5.3 努力探索产业化实现方式和途径
广泛征求有关用户和专家意见,系统总结归纳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部署开展相关试点工作,通过建立地质资料商务合作、政府采购公共需要产品、政府采购补贴(类似于家电下乡)等形式,逐步培育建立地质资料加工服务中介组织,推进地质资料专题增值服务,积极探索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实现方式和途径,适时引导、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
5.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建强国家、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充实地学、信息技术专业力量,积极培养综合服务型人才,提高资料数据加工处理、综合编研和专题服务能力,提升为政府管理部门的决策支持能力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推进成果、实物和原始地质资料服务管理一体化。
5.5 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制定地质资料信息汇交、共享交换等一系列政策与技术标准,建立地质资料汇交与借阅服务、项目立项挂钩机制,研究制定信息服务产品分级体系和价格体系;建立地质资料信息更新与服务机制;研究修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强化基层对重要实物资料、原始资料、工程勘查资料汇交管理与服务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