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做好人事管理
导语: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下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团队的绩效,也直接决定了企业是否可以持续健康发展。
怎样做好人事管理
一、树立全员HR意识
正如人力资源管理不能与企业其他管理割裂开来一样,人力资源管理也从来就不是人力资源部门一个部门能够做好的事情。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管理范围一般为6-12人,管理的人数太多则会导致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直接面对公司的全体员工是不现实的,即便是勉强做到效果也会很差。另一方面,由于分工有不同,术业有专攻,人力资源管理对各个岗位员工的专业了解程度毕竟不会很深,而且对他们在岗位上的表现也肯定不如他们的直接主管详细周到,因此,要想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依靠一线主管和各部门经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自上而下地深深根植于企业内部,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
除了发挥各部门经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作用外,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非常重要。人力资源中员工发展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员工的自我发展,让员工学习和了解人力资源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对于帮助员工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的政策意图,自我规划职业生涯和学习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我们不应为搞培训而搞培训,那样必然导致形式主义,而应当借助培训打造学习型企业,多为员工提供培训的资源与条件,不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安排培训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上。
另外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公司内部局域网的有利资源,导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具,一但某一位员工有了好的人事管理建议或看到了优秀的人事管理文章,就及时的放在公司的内部局域网上,让员工运用信息化平台自我管理,这样可以大大解放人力资源管理的生产力。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应当提倡行销HR,即企业员工(包括上下级)视为客户而不是被管理者,通过授权、鼓励、信任、参与而非独裁、控制、强迫、防范的途径来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方式。
二、明确岗位职责,进行职责管理
职责是企业管理中经常谈到的话题,员工尽职尽责是企业职责管理的理想目标。部门间的互相扯皮、上下级对职责期望不一致、职责不清晰和员工推卸责任等问题都是由于职责管理不当而出现的。解决这些职责管理问题的最好方法是进行组织设计和工作分析,在进行组织设计和工作分析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组织设计和工作分析要科学合理
公司应当组织相关人员对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部门之间的业务分工进行分析,采取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组织设计和工作分析,制定出合理的部门职责规范和岗位工作规范,使得组织架构趋于合理,职责划分得科学。这样,各岗位的任职人就能按照清晰的职责要求,在自己的岗位上符合职责要求地进行工作。如果组织设计和工作分析不合理,那么得出的管理规范必然是行不通的.,其结果可能导致更多问题的发生。
2.要努力避免形式主义
在进行组织设计和工作分析过程中我们不能因企业费用、时间或精力等各种原因,而对组织设计和工作分析采取凑合的态度,组织设计和工作分析相当粗糙,充其量也不过仅仅有一个大致的轮廓。
这种形式主义的组织设计和工作分析的效果是很微弱的。组织设计和工作分析由于要求科学、合理和完整等各种特性,必然需要处理相当多的具体问题。只有组织设计的轮廓,而不考虑具体问题,必然是没有多少效果的。
3.要尽量克服归罪于外的心理
职责管理中的另一突出问题就是归罪于外。岗位间、部门间的彼此扯皮最终常常以公司没有明确界定职责为借口而收场。持有这种心理的人以为,只要公司将职责划分清楚,大家就不会扯皮,就能在各自的领域内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寄希望于公司能将所有的职责都划分得清清楚楚,实际上是希望公司进行组织设计和工作分析时能够完全解决所有问题,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解决职责管理过程的问题,不仅仅只是公司的事情,还是各位经理人的共同职责,需要各位经理人勇于承担对员工和部门职责进行管理的职责,防止冲突和矛盾的发生。
4、避免轻描述、重使用
轻描述、重使用,指的是进行职责界定和职责描述时,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
也可能照抄其它公司的文件,很粗糙和随意地制订职位或岗位的说明书。岗位说明书中规定的职责根本不合理,或与另一个岗位的职责是相冲突的,结果实际上是各个岗位凭空描述各自的职责,没有考虑到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和彼此间的协调和配合,这样一来相应的为将来的岗位间、部门间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企业和员工都需要对职责的具体内涵作出科学的界定和正确的理解,寻找出达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最佳尺度,以有效保证交易过程的顺利完成。但是,组织设计和工作分析并不能完全解决职责管理中出现的所有问题,还需要各位经理人勇于承担对员工和部门职责管理的职责,以有效防止冲突和矛盾的发生。
三、进行目标管理,明确公司、部门、班组和个人的工作目标
“目标管理”强调个人目标、团体目标和企业目标的统一,个人和团体的利益同企业的利益融合在一起。采用员工自我管理的方式,让员工自己当老板,自己管理自己,变“要我干”为“我要干”。通过上级分权和授权来实施例外控制。
“目标管理”中的“目标”应由上下级共同制定的,进行目标管理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制定目标
制定目标包括制定企业的总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同时要制定完成目标的标准,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和完成这些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等多方面的内容。
2.目标分解
建立企业的目标网络,形成目标体系统,通过目标体系统把各个部门的目标信息显示出来,就像看地图一样,任何人一看目标网络图就知道工作目标是什么,遇到问题时需要哪个部门来支持。
3.目标实施
要经常检查和控制目标的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看看在实施过程中有没有出现偏差。
4.检查实施结果及奖惩
对目标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考核,目标完成的质量可以与个人的升迁挂钩。
5.信息反馈及处理
在考核之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在进行目标实施控制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如:目标是年初制定的,年尾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那么年初制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因此在实行考核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调整和反馈。
为了使PE理论更具可行性,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除了建立完善的培训、学习机制外,还要建立“人才仓库”,实施“种子计划”。具体说来就是在PE理论的指导下,由公司宏观调控,各部门分别建立自己的精英档案。对所列入精英档案的员工要重点培养,全面提高其各项素质。
此外,还要对进入精英档案的人员给予奖励,这样能够激励其他员工的积极性,争取进入精英档案。对于精英们要高标准、严要求,除了加强培训教育外,还要由公司领导及相关专家人员对其进行频繁的考核,以促进其不断的提高和进步。
这批精英人才就是公司的“种子资源”,他们不仅能够保证公司的人才供给,同时也起到榜样的模范作用和带动作用。对于一个追求发展、渴望进步的公司来说,优秀人员何拒其多。但这种数量基本固定的均衡是一种动态的,有上有下,今天是精英,明天可能被比之更优秀的人员取代。严格执行劣汰制,就会激励所有有上进心的员工持续地努力,所有人都看到希望,也受到威胁。长此以往,将保证所有员工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② 如何做好一位人力资源的管理者
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总趋势是以人为本,本着认识人、尊重人、开发人、激励人的观念,把人看成是一种重要资源来管理,当作一种资本来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主管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是人力资源决策信息的提供者,人力资源管理的这种变化与角色的扮演对人力资源主管的基本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人力资源主管必须有过硬的人格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基本的工作能力,健全的心理素质与一定的人事工作经验。
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是选人、育人、用人、留人,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是调动各类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必须运用劳动法规和劳动合同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协调处理企业的劳资纠纷,从而求得人与事相适应,达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人尽其才,事竟其功的目的。
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许多公司逐渐走出了人事管理的误区,把人力资源管理看成是一种战略性的管理,并把人力资源经理或主管称为战略合伙人。
人力资源主管的角色
助手和参谋角色
人力资源主管在与上级的关系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关系是你的老板,因为你要随时与他联系,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人事关系与问题的处理与他交换意见。可以说,你在和他的关系上,扮演着助手和参谋的角色。通常,为了公司的利益,在处理各种问题上,你完全可以做一名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人力资源主管,而不必有是否会得罪老板的顾虑,更不应去做一个惟命是从、唯唯喏喏、不敢坚持正确观点和立场的“录音机”和“传声筒”。需要注意的是,你应把握住提问题的方法和口气,以及找准提出不同意见的时机,让他感到你们针对这个问题的动机是一致的,只不过是看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手段不同罢了。
每一位老板都有自己独特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习惯,这些你应善于在日常的工作交往中观察和掌握,这将有助于培养你和老板在工作中的默契与和谐。
服务者和监督者角色
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人力资源部所管理的内容要通过各种职能部门贯彻下去,并通过各职能部门进行信息反馈,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服务功能决定了其他职能部门都是你的服务对象,你和你的部门同仁应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为公司的发展向公司的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作为权力部门,还担负着各职能部门劳动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检查和监督的任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与人的利益联系极为密切的工作,群众性和敏感性极强。所以,要帮助各职能部门主管正确理解公司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并最终达成共识,避免出现政策与制度无法顺利贯彻下去的局面。如果一旦产生意见分歧,应从大处着眼,力争“求同存异”,把矛盾冲突带来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同是公司管理层的管理人员,齐心协力地为公司的发展作出贡献,不搞小圈子,是至关重要的。记住:有损于公司形象的话不说,有损于他人形象的话不说,需要为员工保密的个人信息与资料不说。
自律者和示范者角色
人力资源主管在管理直接下属的过程中,应该在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同时把律己的影响力辐射到周围,在本部门的所有成员中产生反响。要让公司员工们感到,公司中每一位人力资源管理者既是一个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的制定者,同时又是模范的执行者。为了在部门中真正起到鼓舞作用、吸引作用、导向作用和榜样作用,你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了解你的下属关心什么,干些什么,需要什么,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要想赢得下属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下属,要懂得你的权威不在于手中的权利,而在于你的下属的信服与支持。
•要学会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使下属清楚:你知道他们干得好坏。
•做到从内心深处喜欢本部门所有的人。切记:“信赖导致信赖,怀疑导致怀疑。”
运动员与教练员角色
人力资源主管对组织内部的全体成员而言,是组织利益的代表,其职责范围覆盖至对所有员工的管理。这是与其他部门主管在职能范围方面的重要区别。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既要像运动员那样,和全体员工一起向着共同目标努力冲刺,又要像教练员一样,随时对员工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向终点冲击。对此,成功的人力资源主管有如下八项体会:
•要注意依靠大家办事,经常提醒自己:“我们”比“我”更重要。
•要知道被领导者总是以领导者的言行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首先不是去管理员工的行为,而是要争取他们的心。
•要让公司中每一位成员都对公司有所了解,逐步增加透明度,培养员工的群体意识。
•要设法不断强化所有员工的敬业精神,使其知道:没有工作热情,学历、知识和才能都等于零。
•如果下级都对你敬而远之,你将成为“孤家寡人”,因此要平易近人,和员工打成一片。
•要多和员工谈心,但最好以对关心和喜欢的事为话题,千万不要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
•要严格做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并努力把人们“导向”目标,因为员工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就没有干劲。
辅助决策角色
以上的各种角色归纳为一种角色那就是辅助决策角色,人力资源主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决策服务的。
辅助决策的特点
辅助决策的特点主要有从属性、实用性、超前性、协调性。
从属性
辅助决策的从属性表现在人事主管要围绕领导的需要进行辅助参谋。领导要对什么问题决策,人力资源主管就只能在该问题上提出建议,进行参谋,不能超越范围,更不能背着领导另搞一套。
从属性要求,凡是领导已决策的事情,首先是要服从,坚决执行。为什么领导已经决策的事,首先必须服从?因为一个乐队只能有一个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到胜利。深圳一家企业的总经理说过这样一句话,很能代表大多数决策者的心声,对执行者也是—个很好警句。他说:“指挥最烦的是那些叫他干,他还没去就说不行的人。你不干怎么知道不行!你去干了,行不通了,错了,责任是我的。”人们往往难以接受这种思维:“明明觉得错了,还去干,这不是不负责任吗?”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是忽视了自己的视觉盲点的存在。同是一支笔,领导人上头往下看,是一个圆点,下属从旁边看是一支圆杆。下属认为领导错了,往往不是领导偏差,而是下属因视角、高度、宽度、信息量等原因自己产生了偏差。
在执行的过程中,人力资源主管需要提供决策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让领导掌握情况。切记不能在任何场合对领导的决策加以非议。在市场经济中,能坐在决策位置上的领导,绝大多数是有水平有能力、想把工作做好的,只要能及时把执行情况反馈给他们,他们自有分寸。辅助决策者要做到及时、准确,恰到好处反馈情况也是十分不容易的,需要很高的水平和涵养。
实用性
辅助决策,参谋意见不能停留在思想、观点、理论上,而要实用。要从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及本部门实际出发,提出某一问题具体的实施方案、解决办法等,使领导能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对决策起实际的辅助作用。人力资源主管建议应该是有关键事例、有数据、有做法。这叫“老总出思路,你出办法”。
超前性
决策是着眼于未来的,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辅助决策,同样需要有超前性。人力资源主管要主动了解信息,包括系统信息和环境信息。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要洞察、预测趋势,提出有关预测供领导决策时参考。既然是预测,观念、思维就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性。
协调性
人力资源主管在发挥自身参谋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协调内部各部门的关系。决策前后,都需要积极协助领导开发单位内各系统的人力资源,形成整体效应,达到“人心齐,泰山移”的境界。
辅助决策角色的要求
既然是辅助决策,人力资源主管就只能当参谋,不能越权作决断。谋断,要在“谋”字上下功夫,为领导“断”提供充分准备。
参谋辅助时,人力资源主管绝不能越权去左右领导,要地位,但不能越位,也不能谋而不善,给领导出“馊主意”、帮倒忙。
“善谋多谋,谋准谋深”就是对人事主管的高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人力资源主管就不能只做事务性工作,只是工具、办事员,而要努力挖掘自身潜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素质,注重研究实际问题,积极肯干,恰到好处地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成为领导的高参。需要强调的是,辅助决策时,心术要正,方法要巧。在领导意图与客观情况无法改变时,作为参谋助手要等待时机;在领导不听意见、建议时,切记不要多讲,明白自己仅仅是辅助的角色,没有多讲的必要;在领导已经决策的情况下,即使自己有充足的理由、更好的主意也不要讲,不要想着动摇领导以促其改变决定。否则,就会有企图左右领导之嫌。自我检验自己心术、动机是否纯正的有效办法是,看自己与上司是同忧同愁还是幸灾乐祸。
人力资源主管的素质要求
人力资源主管的素质要求是由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职能以及人力资源主管的角色所决定的。
现代企业中,需要人力资源主管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在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拥有过硬专业素质,具体应包括如下修养素质、知识与能力。
过硬的人格品质
人力资源主管的人格品质不应成为一个空洞的口号,它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政治修养与职业道德。
政治修养
人事主管的政治修养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具有坚定的人生观和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的精神,时刻以企业的利益为重,不为个人或小团队谋私利。
(2) 有先进的理论水平和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3) 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自觉地同国家保持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敢于同危害国家及企业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4) 事业心强,有朝气、有干劲、有胆识,为企业建设勇于探索,锐意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5) 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6) 有优良的思想作风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谦虚谨慎,公道正派,作风民主,平易近人。
职业道德
人力资源主管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
(1) 爱心:爱职业。爱员工、敬重领导。
(2) 责任心:认真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事无巨细,事事重要,事事都是责任。
(3) 业务精益求精:时时、事事寻求合理化,精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知人善任,用人有方,追求人与事结合的最佳点。
(4) 具有探索、创新、团结、协调、服从、自律、健康等现代意识。
(5) 树立诚信观念。诚信乃做人做事之本。
合理的知识结构
人力资源主管必须具备合理的、广博的知识,其知识结构应是“金字塔”式的,基础知识是塔基,相关知识是塔身,而塔尖则是专业知识。人力资源主管的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人事管理是需要经验积累的,而以上书本知识则是经验的总结,是间接经验。
间接经验来自于书本中总结的规律、准则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这些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训获得的。这些知识的获得,使人事主管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成为可能。
那么,作为人力资源主管,起码应掌握哪些领域的知识呢?专家们认为,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益的主要的知识领域大体如下:
•哲学,探索人类特性和人类行为的本质。
•伦理学,处理和解决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问题。
•逻辑学,讨论推理规律和原则。
•数学,描述数量、体积、系统之间的精确关系。
•心理学,研究个人意识和个人行动的现象。
•社会学,研究人类群体的形式和功能。
•人类学,研究自然、环境同人类社会和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
•医学,所有分支都旨在保障人类的健康。
•历史学,以记载和解释以往事件为主旨。
•劳动法学,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其密切相关的一些社会关系。
•经济学,旨在对有限资源的各种竞争的用途作出最佳选择。
•管理学,研究对有组织的人员的灵活领导。
•组织行为学,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促使管理者达成近期和远期目标,并使他们所管理的人的目标也同时得以实现。
一位人力资源主管对上述知识掌握多少才合适呢?早期,追溯到一二个世纪以前,不掌握多种知识,就不算受过教育。一般来说,企业管理者都堪称是具有多种技能和广博知识的人。后来,逐渐进入专业化的时代,人们若想在每一个内容浩瀚的知识领域变成专家,就不得不花费全部的精力和时间。然而,哲学家仅仅有时间从事哲学,医学仅仅有时间研究医学,管理者的精力则局限在企业,等等。
但是近几年来,似乎又有一个复归的趋势,即向着专业化的研究之间必须加强协作的方向发展。管理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数学家等等,开始携起手来合作,以解决人的问题了。
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主要是“管理观念”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强调提高员工的素质与能力,具体包括下述管理观念的转变。
(1) 指导思想的转变:由“对工作负责”,“对上级负责”到“对工作的人负责”。
(2) 管理方法的转变:由“教你如何”,到“叫你如何”,再到“引导你如何”。
(3) 管理手段的转变:由管理者的“中心指挥”变为“中心导向”。
(4) 管理组织的转变:由下属的“参与管理”到“共同肩负责任”。
(5) 管理职能的转变:由“组织、控制、指挥、协调”到“育才为中心,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
(6) 管理环境的转变:由“简单”、“缓慢”到“复杂”、“多变”。
(7) 管理者自我意识的转变:由“上级比下级高明”到“下级的具体专长和具体能力应高于上级”。
(8) 管理内容的转变:由“简单的任务完成”到“建设高情感的管理场所”。
(9) 管理目标的转变:由追求“一般”到追求“卓越”。
(10) 管理效果的转变:由“差强人意”到“主动精神”。
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是现代的价值观的核心,为了确立起这一个新的价值观念,必须丢掉以“长(官)者为尊”的核心的旧的传统价值观念。切实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处事准则。
人才使用原则
(1) 用其所长:用人所长,容其所短,把人才放在最能充分显示其才能的岗位上,智者尽其谋,勇者尽其力。
(2) 用其所愿:在服从工作需要和服从分配的前提下,尽可能与个人的意愿、兴趣、特长结合,力求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统一。
(3) 用当其时:珍惜人才的使用年限和最佳年龄。打破论资排辈、求全、平衡、照顾的束缚,大胆破格破例录用辈分小、资质好的青年人才。对业绩卓越、时代感强、身体健康的人才,即使到了退休年限,经审批仍可延期任用。
做领导的要保护积极做事的人,保护那些有干劲、有棱角、锋芒毕露的人。成功的人往往是个性很强的人。个性强的人,干得多,说得多,错得自然也多。只要能保住他,要尽量保住他。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道德问题,而是个性特征问题,如冒失、自认第一、易得罪人等,只要不影响大局,就应给予保护。
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应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必须摒弃那些凭经验的随意性的管理方法。人力资源主管应掌握以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方法。
任务管理法
通过时间运作研究确定标准作业任务,并将任务落实到人,这样一个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明确的责任,按职责要求完成了任务,就付给一定的报酬。
任务管理法的基本要求是规定组织中每一岗位人员在一定时限内完成任务的数额。也就是平常说的全额工作量。科学管理和经验管理的区别,不在于是否给组织的成员分配任务,而在于所分配的任务的质和量是否过了科学方法计算得来的,用科学方法去计算任务的质量要求,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任务管理法的最明显的作用在于提高组织的效率,而提高效率的关键又在于科学地作时间、动作的研究。
权变管理法
权变管理法的基本点可概括如下:“组织及其管理的权变观认为,组织是一个由分系统所组成并可由可识别的界线与其环境系统分开来的系统。权变观不仅探索了解组织与组织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了解分系统之内和各分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变化因素的关系模式或构图。它强调组织的多变特性,并力图研究组织在变化的条件下和在特殊的情况中如何进行经营管理。各种权变的最终目标是提出最适用于具体情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活动,”这就说明,权变方法是以组织的系统理沦为基础,是组织系统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权变理论指出了管理人员作选择时至关重要的四个因素:① 组织中人员的性格;② 任务和技术的类型;③ 组织的经营活动所在的环境;④ 组织面临的变化和不确定程度。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后三个因素进行的。
运用组织管理的权变方法,首先要求我们要善于“诊断”组织和环境的特点。根据组织和环境的特点来确定组织的目标,并调整组织结构,协调组织活动,使组织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存在和得到发展。
法律管理法
组织管理的法律化只有通过法律制度才能贯彻和落实,因为组织管理的显着特点之一是法律管理。《企业法》对于从法律保护企业改革的成果;为推进企业深化改革提供法律依据;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方面关系;从法律上确定企业的法人地位和厂长(经理)的法人代表地位,以及加强企业组织管理,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具有重大意义。
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管理,重点的是按《企业法》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企业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经济手段法
经济手段是指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各方面的经济关系,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经济手段有税收、价格、利息、工资、奖金、罚款、经济责任和经济合同等。运用这些经济手段,调节各方面的经济关系,有利于调动各级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经济手段法的实质是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使各级组织和个人从经济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工作成果,积极主动地开展有各项经济活动,实现管理目标。各种经济手段的使用,都有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要对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进行分析,不能硬性规定,不能机械搬用。
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方法已越来越普遍地被运用到企业的组织管理中。定量技术最重要的作用是,迫使管理人员以明确的形式表述一个问题。
基本的工作能力
仅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一个人力资源主管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是否能胜任此工作,还必须具备大量的直接经验,这些直接经验体现于基本的工作能力之中。人事主管的基本工作能力有写作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
写作能力
写作是人力资源主管的基本任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规章制度、文书通告等大多出自人力资源主管之手。所以写作能力是人力资源主管的基本功。符合人力资源工作要求的文字写作本身就是人力资源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主管写作任务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可能有制度、通告、新闻稿件、公共关系简报、信函、致词、演讲稿、有关公告、祝贺卡上的祝贺语等。
人力资源主管应是一名写作高手,在写作的文字中不仅要能够准确表达意思,而且也要能准确地表达态度和情感。简单来说,人力资源公里的文字写作不仅要符合一般的写作要求,而且也要符合人力资源工作的要求。
(1) 内容要真实准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真实”。人力资源主管在进行文字写作时,一定要反映真实的情况,让事实说话。
(2) 立场要公正。既不能偏袒组织的利益,也不能迎合公众不正当的要求和情趣,人事主管要客观公正地反映情况。
(3) 形式要多样。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文书,大多是干巴巴的公文,但也有洋溢着善意,向员工传递友好的情感慰问信等。涉外单位如宾馆等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还应有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
以下为提高写作能力的轻松方法:
在进行写作前得作一番仔细的检查。这一步无须花费你的脑力,但必须给予关注。
•在检查写作之前先把它暂时放一边。
•校对写作时要一边阅读,一边圈出错误。
校好一份人事文字至少要重复一次这两步。有些人则需要重复三到四次。
•删去无关紧要的文字。
•不要写错人名。
•使用规范的书写语。
•不要生造句子。
•使用俚语和缩写应视情形而定。
•写作之前要明确思想。
•写主动语态句子,不写被动语态句子。
组织能力
人力资源主管的组织能力是指人力资源主管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过程中计划、组织、安排、协调等方面的活动能力。
人力资源主管的组织能力包括以下内容:
(1) 计划性。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要有计划的,不仅要明确为什么进行,进行什么和怎样进行,而且还要知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只有明确了这些,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才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否则将陷入杂乱无章的境地。
(2) 周密性。要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成功,就要对方方面面的问题考虑周全。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重视大的方面如活动的内容、形式,而且对一些细小的方面如员工的接待、环境的布置、仪表、仪容、穿着服装等均应引起足够的注意,不要因为细节方面的失误而破坏总体效应。
(3)协调性。一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并不是少数几个人力资源职员的事,而是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所以组织能力强的人力资源主管也应是一个协调关系的专家,调动积极性的高手。争取各方面的帮助,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好。
表达能力
作为经常要和各方联系的人力资源主管,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是很必要的。你可能要借助报告、信件、演讲和谈话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你可能会用微笑、点头、拍肩膀来激励手下的员工,通过各种方式向他表明你已经看到了他所取得的成绩;你也可能需要不失时机地安慰失望者和悲伤者,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你言行中所表达出的支持和关怀。善于与人交流永远都是人事主管必备的素质。
请注意,在进行交流表达时,必须学会用积极的说话方式,这样有助于改善态度,更有力地影响周围的人。为了改善日常用语,专家们建议,你不妨说话时做如下改变:
观察能力
人力资源主管的观察能力是人力资源主管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对周围的人和事从人力资源主管角度予以审视、分析、判断的能力。
人力资源主管观察能力的强弱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果和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状态来说至关重要。
人力资源主管的观察能力可以从三方面表现出来:
(1) 对周围的事从人事管理的角度予以审视。人力资源主管的头脑中应有一根人力资源主管意识的弦,把周围发生的事与维持良好的人事关系结合起来。
(2) 对周围的事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予以分析,人力资源主管应能准确地分析周围所发生的事件的前因后果,能够从此预测出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
(3) 对周围的事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予以判断。人力资源主管应能对周围的事或现象给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状态所带来的影响作出正确的判断。
人力资源主管若是能做到上述几方面,那么他的观察能力便是强的,便会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应变能力
人力资源主管的应变能力是指人力资源主管在遇到一些突发性的事件或问题时的协调和处理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有时是多变,因而对于人力资源主管来说,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也成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应变能力强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化险为夷,保证员工不受伤害,而是指人力资源主管在遇到突发性的问题并着手解决时,使自己的工作对象——员工也不受到伤害,始终与员工处在良好的关系状态上。
人力资源主管的应变能力应包括这样的内容:
(1) 遇事不慌张,从容镇定。应变能力首先要求的是遇到突如其来的事或问题,不可惊慌失措,而要保持镇静,迅速地寻找对策。
③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具备这些条件我们就可以认定或称之为优秀的管理者或管理专家。
(1)优秀的管理者重视目标和绩效,是能影响单位经营成果的人。
(2)既然工作的目标是在于提高整体绩效,自己能作哪些贡献,又如何激励他人作出自己的贡献,决策者本人应做到心中有数。
(3)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人无完人,知人善任,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一般人则正好相反。
(4)本身具有较高的情商,他的无情他的有情在他的身上和谐统一。
(5)集体利益永远大于个人利益。个人为全局可以忍辱负重,敢于承担责任,不管其过程是如何坎坷,曲折险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