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羊肚菌出菇后就开始发黄腐烂!应该怎么处理!
摘要 由于杂菌感染,或者水份太大土壤通透性不强,都会出现此现象
2. 羊肚菌冷棚年后出菇现在营养包吃满怎样管理
摘要 1、湿度:真菌一般需要的生长环境均为湿润潮湿的松软土地,在出菇之前我们经常通过喷洒清水的方法进行促进,次数比较频繁这样的后果就是土壤比较湿润,一定要保证不能过分湿润,不然在这样潮湿的环境下容易造成可食用部分的腐坏,保持在50%的湿润度即可。
3. 羊肚菌种植技术栽培之后如何管理
羊肚菌别名羊肚菜、美味羊肚菌。羊肚菌科,羊肚菌属。主要分布我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羊肚菌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1.配制栽培料。栽培料配方:
①农作物秸秆粉74.5%、麸皮20%、过磷酸钙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
②木屑75%、麸皮20%、过磷酸钙1%、石膏1%、腐殖土3%;
③棉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以上3种配方,任选1种即可。
料水比为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天,含水量调至60%。采用17cm~33cm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500~600g,然后在100℃条件下灭菌8小时,灭菌后即可接入菌种。采用两头接种法,封好袋口,置于22~25℃下培养3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袋。菌丝满袋后5~6天,即可进行栽培。
2.室内脱袋栽培。菇房消毒后即可进行栽培。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然后再铺3cm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一般每平方米床面可排放塑料菌袋?40个。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然后覆土3~5cm,覆土后表面再盖2cm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一般南方地区3月10日至4月20日之间出菇最佳。羊肚菌出土后7~10天就能成熟,一般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时就可采收。
3.室外脱袋栽培。选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m,深15~20cm,长度不限。整好畦后喷水或轻浇水1次,并用10%石灰水杀灭畦内害虫和杂菌。脱袋排菌棒方法和出菇管理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不可铺塑料薄膜,要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4.病虫害防治。菌丝生长与子实体生长期都会发生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注意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播种前进行场地杀菌、杀虫处理。后期若发生虫害,在出子实体之前可喷除虫菊或10%石灰水。
5.加工。加工方法主要是晒干或烘干。在进行干燥时注意不要弄破菌帽,保持其完整。可用烤烟房烘干或在阳光下晒干,不能用柴火烟熏,以免影响质量。分等级在塑料袋内防潮保存。
4. 羊肚菌易管理吗有病虫害吗
羊肚菌虫害的防治
1、羊肚菌常见虫害之——白蚁
预防:播种前暴晒羊肚菌的种植场地,并投放适量生石灰(每亩50kg左右即可)
治理:用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喷淋。
2、羊肚菌常见虫害之——老鼠
预防:在羊肚菌快要长出幼菇的时候投放老鼠夹。
治理:可以再头发光老鼠夹的基础上适当采用生物手段诱杀。
3、羊肚菌常见虫害之——蜗牛
预防:没有什么很好的预防方法,只能发现一个捉一个。
治理:人工捕杀
4、羊肚菌常见虫害之——蛞蝓
预防治理:制作毒饵诱杀,比如豆饼+敌百虫按(10:1).
5、羊肚菌常见虫害之——跳虫
预防:播种前将土地全部深翻一遍,撒生石灰后进行暴晒。同时一定要清理掉秸秆等物品。
治理:喷水诱杀。
6、羊肚菌常见虫害之——螨虫
预防治理:用杀螨剂处理畦面。
7、羊肚菌真菌病害
包括霉菌、镰刀菌等,在播种前要一定要对菌田进行暴晒,并且在天气较为湿热的时候通风和降温,必要时可撒一层生石灰也可用针对性的药物进行防治。
5. 幼苗阶段的羊肚菌为什么死亡率那么高
羊肚菌作为一个新的食用菌品种进入市场,它的市场价值发展前景是十分好的,可是不少朋友在种植羊肚菌的时候遇到过羊肚菌幼菇死亡的情况 导致羊肚菌幼菇发黄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湿度过大或过小,一般湿度过大会造成通气不良,幼菇容易被水渍死以及诱发细菌病害,湿度过小则容易干枯而死,同时菇房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就会导致菇蕾受刺激死亡,以及发生病虫害也会出现死亡,或者在防治过程中喷洒药物,也会导致羊肚菌死亡。发生病虫害也会出现死亡。
羊肚菌在我国的分布比较广泛,北至东北三省,南至福建、广东、台湾,东至山东,西至西藏、新疆、宁夏、贵州共28个省、市、自治区,但各个地区的羊肚菌种类资源丰富度不同,而且还有非常大的差异。
6. 栽培后的羊肚菌,有哪些管理要求
之所以说羊肚菌非常的珍贵,主要是因为羊肚菌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非常的丰富,羊肚菌当中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脂肪、多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8中维生素、胡萝卜素、烟酸、叶酸。羊肚菌是一种低温高湿型真菌,需要较低气温和温差刺激菌丝体分化出菌,所以栽培季节主要在11月份未端。需微弱的散光,所以种植前需搭阴网。
如果种植面积小的话,我们一般用人工浇水,找一个管子,然后再上面弄成小孔,然后把水通上,就不需要再揭开地膜,就可以直接喷洒到菌地里面。把好温湿度关,菌丝阶段和子实体要求温湿度不尽相同,要求尽可能达到标准。保护好幼菇,幼菇成活率低是种植过程中较为普遍的问题。要给它提供散射光。并注意通风,但是,不能被猛风直吹,当长杂草后,要及时清除。
7. 羊肚菌浇水技术是什么
1、羊肚菌的土壤湿度应当保持在50%左右,空气湿度保持在65%-85%之间。浇水设施应当使用微喷设施,保证水分分散浇下,能够防止土壤板结,又能保证空气的湿度。能够减少畸形菇的出现。
2、出菇阶段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50%-70%,这样羊肚菌才能顺利生长。除了土壤湿℃外,菇棚内也要保持湿润的环境,空气相对湿℃在85%-90%时对出菇最有利。
3、羊肚菌虽然不耐干旱,但也不可让土壤湿度过大,尤其在春天温差较大,有冷又热,冷热不匀,甚至还会零下,干一点的羊肚菌幼菇还能抗冻,如果羊肚菌幼菇水分过大的话冻一下就会死掉。直接影响产量。
(7)羊肚菌幼菇期怎样管理扩展阅读:
羊肚菌种植技术
1、种植前需要先要先调制好适合的栽培料,通常是以秸秆、木屑、麸皮为主的,也可以加一些磷肥、腐殖土等配料进行调制。
2、调制好栽培料之后要加水进行搅拌,发酵20天左右装进塑料袋中,接着放到高温下进行灭菌。接下来就能接种菌丝了,采用的两头接种法,在接种后放到培养室中一个月的时间,等它长满袋之后进行栽培。
3、给它搭建好适合的生长环境,消毒后铺一层薄膜,再盖上一层土壤并压平,将菌棒的塑料袋去除,平整的放在床面上。最后,给它喷洒一些水并覆上土,一个月左右子实体就长出来啦。
8. 羊肚菌幼菇发黄死亡,这是为什么呢
羊肚菌小蘑菇变黄的死亡原因是什么?羊肚菌油松发黄的原因主要是湿度太大或太小。一般湿度过大会导致通气不良,油蘑菇容易被水渍打死,诱发细菌病,湿度太小容易枯萎死亡,蘑菇房温度太高,湿度太高,蘑菇雷会受到刺激而死亡,发生病虫害也会死亡。或者,如果在预防过程中喷洒药物,羊肚菌可能会死亡。羊肚菌小蘑菇变黄的原因是什么?羊肚菌小蘑菇能喷水吗?
蘑菇仓(室)温度超过20时不能喷水。每次喷水都要注意通风,不要喷闷水。蘑菇或童年不能直接在蘑菇和蘑菇床上洒水,要在地板和空间洒水,保持蘑菇仓库(房间)的适当湿度。菌痛或全土水分不足时,及时补充水分,调节湿度。蘑菇出库期间,可以不采用化学方法放置,而是采用诱杀和人工喷洒的方法放置。需要使用农药的话,只能在采蘑菇后使用低毒性、低残留药物,使用浓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密切注意气温变化,根据天气预报调整蘑菇仓(室)温度,使蘑菇仓(室)温度保持在20以下,严防蘑菇仓(室)温度突然升高。
9. 羊肚菌产量低、品质差,如何提高产量
羊肚菌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香味浓郁,在民间更有“闻得此菌香,三日不思肉滋味”之说。因此,在国内、国际市场备受欢迎,早在我国明朝时期,医药学家李时珍就将羊肚菌收录进《本草纲目》,称其:
甘寒无毒,益肠胃,化痰理气
很多菇农也是看到了羊肚菌的潜力,开始种植羊肚菌。但是在羊肚菌的种植过程中,产量低、品质差总是困扰着菇农,尤其是小规模的种植户,这种现象更为突出。由于羊肚菌价格较高,产量高、品质好的羊肚菌一亩地一天可以收入1600元左右,而出菇少、品质差的一亩地一天仅有200元左右的收入。因此,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就成为每个菇农的共同愿望。
营养袋里充足的养分为出菇多提供了养分基础
羊肚菌属于低温喜湿型真菌。因此,在种植管理过程中,除了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外,温湿度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其生长发育打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出菇量和品质,进而获的不错的经济效益。
10. 羊肚菌幼菇出现白霉病如何防治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