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常人血小板是多少毫升
正常人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在10万至30万/mL之间。如果血小板数量低于10万/mL,则被称为血小板减少;而高于40万/mL则为血小板数量增多。血小板在人体中扮演着止血的重要角色,因此,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可能导致出血性疾病。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时,人体的止血功能会受到障碍,容易引发皮肤黏膜的出血点、瘀斑,以及鼻腔、牙龈的出血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内脏出血的情况。面对血小板减少,我们需要积极查找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例如,由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可以通过服用环孢素和康力龙进行治疗;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则可以服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另一方面,血小板数量增高在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这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异常导致的疾病,由于造血干细胞的无序增值,导致血小板数量异常增高。为了治疗这种疾病,通常使用羟基脲来减少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同时也可以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
2. 血小板正常值
血常规里显示(100-300)×10^9/L,这是血小板的正常值。血小板正常值的范围其实较宽,只要在正常值范围之内,问题就不大。如果超出正常值范围,就要看医生。比如血小板高有血小板增多病,血小板低有血小板减少病。血小板增多容易长血栓,如果血小板减低容易出血。所以看血常规指标时,先看其是否超出正常值范围,如果超出,到血液科就诊,让医生判断原因。
一般认为血小板到20000/mm^3以下就较低,看到的值是20×10^9/L,即20000/mm^3,该值就较低,出血风险就大。血小板高到600×10^9/L,即600000/mm^3,这时血栓风险会增加较多,这时较严重。如果达到较高值一定要看医生,比较低的值也要去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