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华为品牌核心价值
一、华为为什么要重新梳理和确定新的核心价值观体系?
1998年3月23日,深圳蛇口,明华会议中心,经过三年讨论修改,八易其稿的《华为公司基本法》终于讨论定稿,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体系也随之横空出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企业首个系统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在《基本法》的第一章队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做出了以下概括:
愿景与使命: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员工观: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大的财富。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和不迁就有功的员工,是我们事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
技术观: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放合作地发展领先的核心技术体系,用我们卓越的产品自立于世界通信列强之林。
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和爱生活是我们凝聚力的源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与团结合作精神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我们行为的准则。
利益观: 华为主张在顾客、员工与合作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努力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部动力机制。我们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
文化观: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精神是可以转化成物质的,物质文明有利于巩固精神文明。我们坚持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方针。
社会责任观:华为以产业报国和科教兴国为己任,以公司的发展为所在社区作出贡献。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二、华为的核心价值观的价值
经过八年的充满艰辛的发展,华为已成功地探索出自己的商业模式、内部营运模式和企业文化的内涵。可以说,《基本法》对未来的展望、描述和企盼,更多地已经变为华为的实践。换言之,公司发展的实践正在不断地验证了《基本法》的所构建的伟大蓝图。在《基本法》出台以后,无论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还是在寒冷的冬天,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体系都作为一种重要的牵引力量,起到了重要的精神力量。华为多年的发展实践也验证得其核心价值观的正确。
经过八年的发展和思考,尤其是经过寒冬的考验,具有强烈自我批判精神的公司领导对自己核心价值观体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反思,任正非总裁曾指出:“《基本法》里也有泡沫。”因为她毕竟诞生于一个以泡沫为特征的时代。新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无疑是建立在这种系统思考和自我批判基础之上的。公司推行的IPD、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干部管理和培养体系等变革,以及国际化的实践,不仅开拓了我们的思考空间,同时也呼唤着有新的核心价值体系牵引公司未来的发展。
如果说,《基本法》是华为公司发展壮大过程中,在实现世界级领先企业过程中的重要的里程碑,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重要的指引力量,牵引力量和凝聚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法》将离我们远去,成为历史,但在华为公司一步一步地迈向世界级企业的过程中,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将更清晰地凸现出来。
外界有些说法,讲华为“已经抛弃了《基本法》”,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应该讲,《基本法》从制定到实践,就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任总将其定位于“模糊、混沌中的一条光束”,并预言“《基本法》真正诞生的那一天,也许是它完成了历史使命之时,因为《基本法》已经溶入华为人的血脉”。因此,可以讲,《基本法》不是被抛弃了,而是被超越了,被华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所超越。
古人云:盛世修典。当华为进入难得的发展时期,重新思考和梳理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也是不难理解的。
可以说,《基本法》中的核心价值观体系牵引了公司的发展,八年的艰苦卓绝的发展,为思考新的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厚重的思想土壤。
㈡ 华为的企业使命和愿景
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蕴涵着华为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战略。
华为公司的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使命是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战略是四个方面:
1、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惟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2、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3、持续管理变革,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
4、与友商共同发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
下面围绕华为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战略,讲讲华为公司是怎样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以及华为是如何围绕愿景、使命和战略对内对外进行管理和服务的。
华为的愿景
在车轮发明前,人们主要靠步行进行交流,靠声音进行转播,那时候谈不上什么经济。
在车轮发明后,人们学会利用车和马进行交流,诞生了方圆五、六十公里的小区域经济,产生了小农经济的集市贸易,使封建成为可能。
在火车、轮船发明后,产生了工业经济,由于金融的载体作用以及产品的远距离运输,使资本主义成为可能。
在航空器发明后,工业经济加速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末达到了高峰。那时的经济是以核心制造为中心的工业经济,经济的附加值主要在产品的制造上。那时,日本、德国的经济达到了顶峰。
后来由于处理器(CPU)的发明,计算机开始普及,又由于光传输的发明与使用,形成了网络。
由于网络及管理软件的应用,使制造可以被剥离,并转移到低成本的国家,而且制造不再有高的利润。发达国家正在从工业化走向去工业化,从而导致核心制造时代结束。
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德国开始衰落,美国开始强盛。这时主要附加值的利润产生在销售网络的构造中,销售网络的核心就是产品的研发与IPR(专利)。
因此,未来的企业之争、国家之争就是IPR之争,没有核心IPR的国家,永远不会成为工业强国。
由于制造可以被剥离出来,销售与服务可以贴近市场,它们之间的关联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经济的全球化不可避免。华为的愿景就是不断通过自己的存在,来丰富人们的沟通、生活与经济发展,这也是华为公司作为一个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我们可以达到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也能够不断促进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华为自身也不可能回避全球化,也不可能有寻求保护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心态。
因此,华为从一开始创建就呈全开放的心态。
在与西方公司的竞争中,华为学会了竞争,学会了技术与管理的进步。因此,只有破除了狭隘的民族自尊心才是国际化,只有破除了狭隘的华为自豪感才是职业化,只有破除了狭隘的品牌意识才是成熟化。当然网络也会对国家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意识形态方面。这些破坏与影响不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主要靠法律,以及人们的自律。
例如,互联网促进了技术的交流与进步,但也可能摧毁一个国家的正确价值观。罗马俱乐部的一份报告指出,未来能够颠覆这个世界秩序的,只有互联网。美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20年有可能摧毁美国国家价值观的只有互联网。
以上是我们对愿景的理解。
我们在愿景部分最主要是讲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其实这里面也是讲未来网络对这个世界的作用。网络的存在使得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不仅对于我们华为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是世界所有国家都不可避免的。
因此,这个时候希望封闭起来不要走全球化的道路,实际上是错的。
这个时候必须勇敢地面对全球化,发挥自己国家的优势,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什么?过去的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战争;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是工业制造,是关税、许可证及配额贸易。
这个时代是什么呢?由于网络的发明,市场和制造相分离,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市场手段是IPR,没有核心IPR的公司在国际市场上,被法律排斥。
承担制造的企业是不能随意卖出产品的,这就是IPR之争。
台湾工厂靠代工,主要靠大规模地生产、大规模的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降低了制造成本,他们获得的利润大概毛利只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左右;由于高科技IPR,使产品的毛利有可能达到百分之四五十或百分之五六十。因此将来的市场竞争就是IPR之争,就是未来的企业之争。所以将来没有核心IPR的国家,永远不会成为工业强国。
我们国家提出要自主创新,要用法律保护自主知识产权,这个口号是对的。但是我们太急功近利,也会丧失我们的竞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