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孩子肛门痒、肚子疼可能是患了蛲虫病!
“福州7岁的女童小昕(化名)半个月来经常肛门痒、肚子痛。家长半夜掀开裤子查看,竟发现她肛周有十几条白色的小虫子在蠕动。前日,在就诊后,医生告诉小昕家长,其肛门上爬出的小虫子为蛲虫,可能是小昕平常喜欢咬手指和指甲不小心感染的。”
蛲虫病在儿童群体中是不容忽视的疾病之一,若不引起重视,则会引起孩子各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各位家长了解蛲虫病吗?跟着童童一起阅读这篇文章,带你快速认识蛲虫病。
什么是蛲虫
蛲虫,学名蠕形住肠线虫,别名屁股虫、线虫。蛲虫形体很小,长度大约2厘米。样子很像白线头,所以一般又叫做线头虫。
人是蛲虫唯一宿主。蛲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及回肠下段。雌虫产卵时要移行至肛门处,之后自然死亡。
一只蛲虫会产1.5万只卵,虫卵在肛周发育为感染期卵,通过肛门—手—口、空气、间接接触等方式感染宿主,虫卵进入肠道重新发育为成虫。从食入感染期卵至虫体发育成熟产卵,约需2~4周。
哪些人会感染蛲虫
蛲虫病在世界各地普遍流行,不论寒带、温带或热带均有发生,一般是城市高于农村,各个年龄人群均可感染,但以儿童发病率较高。
为什么儿童容易患蛲虫病呢?这是因为很多儿童还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蛲虫常在夜间爬到肛门外,在肛门周围皮肤产卵,引起肛门及会阴部奇痒,孩子用手抓痒,虫卵黏附在手上,如果不洗手吃东西,虫卵即可被吞入肚子里,重新感染,导致连续不断地循环,这就是蛲虫病。
虫卵排出后,可附着在患者衣裤、被褥、用具、玩具上,或落到地面上,飞扬在空气里,儿童多喜欢玩土、吮手指,在集体机构的儿童常互相一起玩耍,因此相互感染的机会多,发病率也较高。
蛲虫感染的症状与危害
01 皮肤受损
蛲虫感染的主要症状是肛门口周围很痒。因雌虫常在夜晚到肛门口产卵,刺激肛门和会阴周围,造成感染蛲虫的小朋友在夜间出现肛门搔痒,可引起继发性抓痕、血痂,甚至引发感染,病久者局部可能出现湿疹样变化。
02 生活质量降低
由于奇痒难忍,熟睡时常不自觉地搔抓,儿童患者常有睡眠障碍、夜惊、反复哭闹、磨牙等表现,有些患儿会出现遗尿症(高达53%)。睡眠质量受到影响后,孩子在白天会出现嗜睡、易疲惫、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差的症状,导致无法专注于学习。
03 肠胃道疾病
蛲虫在肠内寄生的机械性刺激及过多的虫体增生,可反射性引起神经和胃肠功能失调,使患者出现食欲缺乏、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导致患童营养不良、体重莫名下降、面黄肌瘦。一项包含619名儿童的研究指出,重度蛲虫感染的儿童身高、体重、胸围均明显小于一般儿童。
04 各类炎症
如果蛲虫从肛门转移到阴道、输卵管、尿道,可引起阴道炎、输卵管炎、腹膜炎、外阴瘙痒、尿急、尿频、尿痛等刺激症状。
05 心理疾病
蛲虫反复感染可引起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和心理行为异常,还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社会心理压力。
蛲虫感染的传播方式
人群对蛲虫普遍易感,但以儿童间相互传染居多。一名儿童感染后,将会在短时间内,传染给所有同范围的儿童。感染途径多样:
● 直接感染:由于肛门瘙痒,患儿用手搔痒时,感染期卵污染手指,经肛门——手——口方式感染蛲虫
● 间接感染:虫卵可散落在衣裤、被褥、玩具、食物上,经口感染
● 空气感染:蛲虫虫卵漂浮于空气尘埃中,从口鼻吸入然后咽下感染
● 逆行感染:虫卵在肛门周围孵化,幼虫从肛门逆行进入肠道而引起感染
中国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不容忽视!!
我国蛲虫感染率总体较低,但地域间差异较大。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地区为蛲虫病主要流行区。这些地区温度、湿度及土壤构成较适合蛲虫生长发育;并且留守儿童较多,多由老人抚养,比较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同年龄组儿童感染率差异较大,4~7 岁组感染率较高。
蛲虫病分布具有儿童集体机构(如幼儿园等)及家庭聚集性特点。蛲虫卵生命力顽强,一般可存活约2至3周,这个期间小朋友一起玩耍,或者自己家人共同生活,共同接触很多,因此相互感染的机会更多。
而蛲虫病易治难防,蛲虫容易反复感染,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
蛲虫病的筛查
如患者出现明显的(肛周)瘙痒等症状,若能查到蛲虫的虫体、虫卵即可确诊:
01 虫卵检测
● 在衣物、被褥等患者常接触的物品及室内地面和家具上检出虫卵
● 患者指甲内取样镜检发现虫卵
● 肛周虫卵检测:
1. 棉拭子擦拭法:用棉拭子擦拭肛门周围,然后涂片镜检
2. 透明胶纸肛拭法:早晨排便前用透明胶纸粘拭肛门周围皮肤,在显微镜低倍镜下检查
以上两种方法,需要在不同的三天进行重复检测,以提高敏感性(单次50%,三次90%)。考虑到样本保存和处理的方便,以及减少不必要的传播,更加推荐透明胶纸肛拭法。
02 虫体检测
● 在内衣、床单或肛门边缘看到活的蠕虫样寄生虫
● 偶尔会在成人直肠镜或结肠镜下检出蛲虫
● 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虫体可随粪便排出体外
蛲虫病的治疗和预防
对于肛周瘙痒,在肛门周围涂抹止痒霜或止痒油膏(如浸有石碳酸的凡士林)可缓解瘙痒。
驱虫常用的药物为甲苯达唑、阿苯达唑或者噻酚嘧啶,这些药物的蛲虫根除率均在90%以上,但不能杀灭虫卵。蛲虫病患者驱虫治疗后预后良好,主要挑战是预防再感染或自身感染。
但需要注意的是,驱虫药存在一定副作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发布其药物不良反应通报,驱虫药可能会引起脑炎综合征,还可能有肝肾功能受损、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出现问题。
童童提醒,发现孩子疑似感染蛲虫后,切不可自行服用驱虫药,以免驱虫药的副作用对孩子造成伤害。建议及时就医或进行专业检测,确诊蛲虫感染后再遵医嘱进行驱虫治疗,并定期,如半年,进行蛲虫检测。
蛲虫病儿童发病率高,家长们要一起重视。
注意孩子卫生,守护宝贝健康的童年吧!
‘贰’ 蛲虫病的症状 蛲虫病有什么症状
蛲虫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儿童感染率远高于成人,而且大多是集体感染。感染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那么蛲虫病到底有什么具体症状?我们又该怎样预防呢?
蛲虫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儿童感染率远高于成人,而且大多是集体感染。感染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那么蛲虫病到底有什么具体症状?我们又该怎样预防呢?
蛲虫病是什么
蛲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微小生物。它们通常通过直接接触、食物或水源等途径传播。感染蛲虫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蛲虫病的症状
1.肛门瘙痒:这是蛲虫病最常见的症状,患者会感到肛门周围有强烈的瘙痒感,尤其是在夜间更为明显。
2.消化系统不适: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营养吸收。
3.睡眠质量下降:由于夜间肛门瘙痒的困扰,患者可能会出现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
蛲虫病的防治
1.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是预防蛲虫病的关键。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小便,勤洗澡,勤换内衣裤,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干燥。
2.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不喝生水,瓜果蔬菜要洗净后再食用。
3.环境清洁: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定期清理卫生死角,减少蛲虫的滋生地。
4.增加营养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助于抵抗蛲虫感染。
5.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道功能,有助于预防蛲虫病的发生。
6.心理调适: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焦虑和压力,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
一旦出现蛲虫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按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同时,要告知家人和朋友,避免疾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