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脑办公 »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ppt
扩展阅读
怎样打开隐私密码相册 2024-09-23 07:32:55
油铜鱼怎样烧好吃 2024-09-23 06:58:51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ppt

发布时间: 2022-01-17 17:18:03

Ⅰ 运动起来会怎样 教学设计

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2、能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做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尊重事实、以证据求结论的科学态度。
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
【教学重点】
用体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呼吸前后气体中氧气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证明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一定的氧气,通过对实验的分析能发现“吸进的空气中氧气较多,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较少”这一事实,从而懂得新鲜空气对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呼吸汇总表、集气瓶,毛玻璃片,自制的插有3根蜡烛的金属架,打火机、水槽等。
学生:记录表(长纸条),塑料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是一堂竞赛课,后面做着的老师就是今天的评委,这些评委时时刻刻都在关注我们每个同学的一言一行,你会觉得紧张吗?
2、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深呼吸,来放松一下自己好吗?
刚才你是怎么呼吸的?(一吸一呼就是一次呼吸)(配合手势)
3、你又是用什么部位来呼吸的呢?
咱们用鼻子自由地再做几次深呼吸,同时数一数,当老师叫停的时候你做了几次,好吗?
你做了几次?(看来有的时候呼吸是可以控制的。)
4、但接下来我们要测量的是自然的呼吸,不能认为的去控制它。
二、测量“平静状态”和“运动一分钟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1、测量“平静状态”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2、测量“运动一分钟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3、各组反馈,随机抽取6组数据记录在呼吸汇总表上。
4、引导学生分析呼吸汇总表的数据,据此提出研究的问题:“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5、试着分析“运动后呼吸加快”的原因。
三、研究“呼吸为什么加快”
(一)、认识和呼吸有关的器官
1、呼吸时,相应的哪些地方有明显的感觉?这些地方有很多与我们的呼吸相关的器官。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2、空气经过了哪些地方到达肺部?呼出的气体又经过了哪些地方?最后去了哪里?
(二)、寻找气体发生变化的证据
1、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一样吗?能否用实验证明?
2、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
3、交流自己的感受,试着解释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4、教师做演示实验:
①比较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区别。
②比较新鲜空气与呼吸过一次的气体、反复呼吸过的气体的区别。
③讨论: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④小结。
(三)出示: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表

气体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吸进人体的空气(100克)

78克

21克

0.03克

0.97克

呼出体外的气体(100克)

78克

16克

4克

2克

1、吸进的和呼出来的气体都有哪几种成分?
2、哪些气体没变化?哪些气体有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3、从这些变化中可以发现: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吸收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4、运动后,我们对什么的需求量更大了?小结。
四、拓展与延伸
1、医学上,规定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为肺活量。出示测肺活量的装置。
2、两位同学分别上台测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3、小结。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人体需要的氧气又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3、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到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难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准备】
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兔子、鸽子从小就关进笼子里喂养。这些小动物长大以后看起来发育很正常。但是,把它们放出笼子后,兔子跑不了多远,就会倒地,鸽子在空中飞了几圈便栽下来。解剖分析发现,兔子死于心脏破裂,鸽子则死于动脉撕裂。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小结:说的真好,所以说我们的生命在于运动。今天我们来研究运动起来会怎样(二)(课件出示课题)
二、激活已有经验,提出探究问题:
1、你参加过哪些运动?
2、那运动起来人体会有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顾: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3、师:心跳加快这只是我们的感受,为了更好的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三、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
1、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
(1)为了更好的对比我们先测平静时自己每分钟心跳几次?
(2)交流:你有什么方法能测试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动几次。(摸脉搏)
(3)强调测试时注意事项。
(4)学生测平静时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
(5)汇报并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
2、测试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1)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
(2)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3)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4)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5)对比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6)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心跳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运动 心跳加快)
(7)提出问题:心跳为什么会加快呢?
四、探究剧烈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为了更好的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心脏。
1、认识心脏和心跳
(1)(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心跳。
(2)看书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
(3)(播放视频)讲解: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板书:血液循环)
2、模拟心脏的工作
(1)师述:现在我们来做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师介绍实验器材、实验要领(先慢慢挤压五次,再较快速度挤压五次)
(2)学生分组实验。
(3)师问:这个实验与心脏输送血液有什么相同?相同的地方各代表什么? (洗耳球相当于心脏的心房,心室,塑料管相当于血管,输送的水相当于血液,手的捏力相当于心机收缩功能;)
(4)师问:实验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水流动加快、感觉手很酸……)
(5)师生共同小结:人运动所需要的氧气是靠血液的运送,而血液必须靠心脏的跳动来推动它前进,心脏好象一个泵,它把从肺部来含氧丰富的新鲜血液送到全身,同时它也把陈旧的血液送入肺部。那么,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发生了什么变化?(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
(6)感受心脏一天的工作量:
师述:人每时每刻都要有氧气,并且必须依靠心脏的输送,那么心脏必须每时每刻进行跳动,我们现在估算一下,一天心脏要跳多少次呢?
(60次×60分×24小时﹦86400次)
(90次×60分×24小时﹦129600次)
师问:心脏的工作量怎样?(繁重)
五、保护我们的心脏
1、合理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
师问:心脏无时无刻的进行这样繁重的工作它会不会疲劳?齐读课本73页黑体字,再回答上面的问题(在正常情况下不会疲劳,如果不合理休息和良好的睡眠也会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2、运动可以增强我们心肺功能,使我们身体更健康。
(1)出示情境:在登上高楼时有的同学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呼吸却没多大的变化?讨论:这种差别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
(2)各组同学分别跳动一分钟,然后搭着脉搏休息1分钟,感受脉搏跳动有什么变化,休息一分钟后再测心跳数。
(3)交流汇报:四位同学休息一分钟后都基本恢复到平静时正常心跳数。如果有一位心跳数字还很大,说明这位同学运动后要恢复到正常心跳还需要一段时间。那么这位同学与其他三位同学相比,谁得心脏功能更强呢?
(4)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的心脏更有力、更持久的工作?
(5)讨论并交流。
(6)谈话: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心肺功能,身体更健康。(板书:增强心肺功能 有利健康)
(7)讨论交流:在日常,我们可以进行哪些体育运动项目锻炼我们的身体?
六、回顾与反思
1、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氧气和血液必须依靠心脏来推动,心脏工作繁重)
2、我们应该怎样做?同学们,身体健康是第一,增强体质靠运动。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让我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 让我们的心肺功能更强,实现健康工作50年,幸福快乐一辈子。希望你们成为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新一代接班人。(经常参加锻炼,把心机锻炼得更强键)

Ⅱ 《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教学中我从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处理,变同时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为只测量呼吸的次数。教材中的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同时测量平静时和运动后呼吸及心跳的次数,我在设计时只采用了呼吸次数的测量,理由是:根据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的要求,学生同时测量呼吸和心跳两种数据困难较大,即使两人一组共同完成呼吸和心跳的测量,每人也只能各测一项,这就容易在后面的学习中遇到困难;其次,本课研究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相关知识,呼吸的测量已经足以说明运动和呼吸的关系,目标指向非常明确,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出本课的重点和核心,而心跳测量的目标指向是认识人体的循环系统,因此可以放到下一节课,恰好成为《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有效的起始探究活动。

Ⅲ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

天气 溶解 1、我们关心的天气 1、水能溶解的一些物质 2、天气日历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温度与气温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风向和风速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降水量的测量 5、溶解的快与慢 6、云的观测 6、100毫升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7、分离食盐与水的办法 声音 我们的身体 1、听听声音 1、身体的结构 2、声音怎样产生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声音的变化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5、声音的传播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7、保护我们的听力 7、互相协作的人体器官

Ⅳ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及教学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2、能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做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尊重事实、以证据求结论的科学态度。
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
【教学重点】
用体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呼吸前后气体中氧气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证明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一定的氧气,通过对实验的分析能发现“吸进的空气中氧气较多,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较少”这一事实,从而懂得新鲜空气对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呼吸汇总表、集气瓶,毛玻璃片,自制的插有3根蜡烛的金属架,打火机、水槽等。
学生:记录表(长纸条),塑料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是一堂竞赛课,后面做着的老师就是今天的评委,这些评委时时刻刻都在关注我们每个同学的一言一行,你会觉得紧张吗?
2、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深呼吸,来放松一下自己好吗?
刚才你是怎么呼吸的?(一吸一呼就是一次呼吸)(配合手势)
3、你又是用什么部位来呼吸的呢?
咱们用鼻子自由地再做几次深呼吸,同时数一数,当老师叫停的时候你做了几次,好吗?
你做了几次?(看来有的时候呼吸是可以控制的。)
4、但接下来我们要测量的是自然的呼吸,不能认为的去控制它。
二、测量“平静状态”和“运动一分钟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1、测量“平静状态”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2、测量“运动一分钟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3、各组反馈,随机抽取6组数据记录在呼吸汇总表上。
4、引导学生分析呼吸汇总表的数据,据此提出研究的问题:“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5、试着分析“运动后呼吸加快”的原因。
三、研究“呼吸为什么加快”
(一)、认识和呼吸有关的器官
1、呼吸时,相应的哪些地方有明显的感觉?这些地方有很多与我们的呼吸相关的器官。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2、空气经过了哪些地方到达肺部?呼出的气体又经过了哪些地方?最后去了哪里?
(二)、寻找气体发生变化的证据
1、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一样吗?能否用实验证明?
2、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
3、交流自己的感受,试着解释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4、教师做演示实验:
①比较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区别。
②比较新鲜空气与呼吸过一次的气体、反复呼吸过的气体的区别。
③讨论: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④小结。
(三)出示: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表
气体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吸进人体的空气(100克)
78克
21克
0.03克
0.97克
呼出体外的气体(100克)
78克
16克
4克
2克
1、吸进的和呼出来的气体都有哪几种成分?
2、哪些气体没变化?哪些气体有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3、从这些变化中可以发现: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吸收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4、运动后,我们对什么的需求量更大了?小结。
四、拓展与延伸
1、医学上,规定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为肺活量。出示测肺活量的装置。
2、两位同学分别上台测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3、小结。

Ⅳ 小学四年级科学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反思

《运动起来会怎样》是本单元的第三节,学生已经学习了身体结构并知道了骨骼肌肉关节之间相互协作完成动作。所以通过前面知识的铺垫及日常生活经验,学生知道运动后身体势必会有相应的变化,通过这一环节的问答导入本课教学。然后通过两个活动:活动一 测平静时和运动后一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次数——用数据说明运动能使人呼吸和心跳加快,并让学生想想为什么呼吸会加快。活动二 反复呼吸塑料袋内的空气谈感受,活动二反复呼吸袋内空气前可以让学生先用那个肺活量袋测下肺活量,然后强调实验安全要点后再让学生进行活动,活动后让学生谈感受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有导向的引入呼吸循环及空气内气体成分含量的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对书上的步骤做了一些改动,如书上制作听诊器测心跳改为根据脉搏测心跳。但是学生虽然知道可以用测脉搏的方法来测心跳次数,但是不知道如何寻找脉搏,所以要进行指导。同时要强调完整的一次呼吸是呼一次吸一次。

Ⅵ 小学科学 运动起来会怎样2 教学课件 百度文库

教学目标:
在科学概念方面:
1.人体需要的氧气又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到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2.通过图片、视频及教师的讲解简单了解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学习,能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重点: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难点:简单了解了解在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之间相互合作的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听筒、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图片、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参与
创设一个需要运动的情境,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师:课前老师请某某同学到办公室拿一本科学书,他是跑着去的。注意观察该同学现在的状态和之前的状态有什么变化?
师:在经过了一番运动后,为什么会气喘吁吁?为什么气喘吁吁的同时心跳又加快了?呼吸加快和心跳加快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身体的秘密。
?设计意图:将课前这位同学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拍摄成视频,素材来源于学生身边的真实生活。这样的处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认真地投入到观察中去。通过谈话,进一步了解学生关于运动前后身体变化的科学前概念及其经验。?
二、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的秘密
活动(一):记录运动前后跳动次数。
1. 记录心跳次数。
师:运动前后呼吸是有明显的变化的,同时心跳也会有明显的变化,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让我们来分组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
出示活动要求:
分工合作,小组一名成员运动一分钟,作为被观察对象。一人用听筒听心跳,一人记录。
2.交流:运动前后心跳次数有什么变化?
3.学生汇报:运动后人体的心跳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运动 心跳加快)
活动(二):探究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1.引导学生对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进行猜测。
师:我们知道运动时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我们要加快呼吸。那心跳为什么也会加快呢?心跳加快的作用是什么呢?
师:为了更好的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心脏。
2.认识心脏和心跳
(1)出示人体及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的形状、大小、位置、大小。
(2)了解心脏不停跳动的作用。
(3)播放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视频,了解以下科学概念: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板书:血液循环)
3.了解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通过阅读了解运动前后身体需要的氧气量的变化情况。明白平静时人体各部分的细胞所需的氧气量是一定的。
?设计意图:对于心脏,这方面的概念是很抽象的,是属于身体内部的结构,是一个个的暗箱。但学生又很感兴趣,如果老师采用听或读的方式,学生的感受是很浅的。这里我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中的图片、视频等丰富的资源,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这些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感受是丰富的、多元的、深刻的。?
三、模拟心脏的跳动,体验心脏的辛劳
活动(一): 凸显心脏的重要性
师: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心脏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能正常的跳动,后果会这怎样?
活动(二):模拟心脏的工作,体验心脏的辛劳
师:心脏那么重要,是我们人体的发动机,下面我们就通过模拟实验来体验一下心脏是怎样工作的。
出示实验要求:
介绍并示范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小组分工,两人操作,一人记录。
对比实验:实验一,每分钟挤压洗耳球20次,记录输送的水量和操作者的感受;
实验二,每分钟挤压洗耳球40次,记录输送的水量和操作者的感受。
交流实验现象及结果。
师:这个实验与心脏输送血液有哪些相同之处? 实验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师生共同小结。
?设计意图:心脏的工作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具体的细节在初中还将要学习。这里,我让孩子们通过模拟实验的手段来感受心脏的跳动,其形式简单易懂,效果直观形象。孩子们在动手实验过程中真实地感受到了心脏在运动前后跳动次数变化带来的身体上的感受,在心里产生了要保护自己的心脏的迫切需要。?
活动三:感受心脏一天的工作量
师:人每时每刻都要有氧气,并且必须依靠心脏的输送,那么心脏必须每时每刻进行跳动,我们现在估算一下,一天心脏要跳多少次呢?
(60次×60分×24小时�86400次)
(90次×60分×24小时�129600次)
师:看了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通过一组数据的计算及其呈现,孩子们被这些数据惊呆了,深刻感受到心脏工作的不易。?
四、知识迁移,保护我们的心脏
1.学生在保护心脏方面的看法。
师: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我们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心脏?
2. 对比一组现象,明确适当运动对心脏的好处。
视频:在登上高楼时有的同学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呼吸却没多大的变化?
讨论:这种差别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
师:请两位同学分别谈谈自己的生活方式,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到此为止,在孩子们的心中已经有了保护好自己心脏的迫切需要,但如何不好,也许孩子们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不一定是全面的看、科学的。这里通过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再通过一组视频材料的对比,加之医生较为权威的建议,孩子们对于保护心脏一定有了比较丰富的了解。?
五、总结与延伸
1.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和本领?
2.我们应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心脏?
在《健康歌》的音乐声中结束全课。

Ⅶ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课件1.ppt

https://wenku..com/view/7f1db7d1a76e58fafbb003b1.html

Ⅷ 《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 人体运动需要氧气,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吸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

(二)过程与方法:1.进行数据合理的分析。

2.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做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2.认识到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体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记号笔或水彩笔、铅笔盒;

2. 教师准备

课前发放:记录呼吸次数用的纸。

中途发放1:认识呼吸器官的资料

中途发放2:保鲜袋。

中途发放3:(1)水槽、吸管、打火机。每桌一份;(2)集气瓶、毛玻片、竹签。每桌2份;

教师材料:课件、一瓶“二氧化碳”(贴好标签)、时钟(备用)

五、课前谈话:

教师演示在水槽内用习惯吹气。问:水面上看见了什么?(气泡),你有没有办法在水中吹气时,水面不看见气泡?(或问:你有没有办法把这些气泡装起来?) →教师演示“排水取气”的具体操作。

【意图:活跃气氛、拉近师生距离,为“排水取气”法作铺垫】

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了解排水集气法

教学过程

一、测量运动前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

师:小朋友们喜欢运动吗?

师:喜欢什么运动项目呢?

师:那你们运动过后有什么感受呢?(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

(出示课题:运动起来会怎样?)

师:今天天气也比较冷,老师决定让大家一起动起来。但在运动以前老师要布置一下任务:

先看一下书本第69页的记录表,看的懂吗?这个表格让我们干什么?

2.测量

(1)指导

师:我们该怎么测量呢? 我们不停的呼吸怎么才算一次呢?

预设生:吸入到呼出(请学生演示)

师:我们在测量时还要注意不要故意控制呼吸、测量时间要一样多,并要及时的记录下来。

师:心跳的次数怎么测?

生预设:摸手上的脉搏,摸心跳

师:大家一起来感觉一下自己的心跳。

(生各自摸自己的心跳和脉搏)

师:说说你感觉到的心跳是怎么样的?

师: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方法我们已经学会了,可在一分钟内呼吸和心跳要同时记录下来,为了使我们的测量数据更准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2)测量

师:老师有一种更好的办法,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觉得两个同学为一组先请走边的同学自己测自己的呼吸,右边的同学测左边同学的心跳,一分钟后请左边的同学做蹲起动作一分钟,一分钟后按照原来的方法测心跳和呼吸!你们觉得怎么样?

师:开始行动!学生看着大屏幕上的钟自由测量运动前后的呼吸次数并记录。教师一起参与其中。

课件提示:(用小时钟计时)

先测量平静时一分钟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注意不要故意控制,记录下来)

在原地运动一分钟请注意安全!(请同学们做顿蹲起运动)

运动后站着测量一分钟后的呼吸及心跳及时记录。(时间到后拿上测量并记录)

最后比较这两个数据,发现了什么?

(儿童心跳每分钟80--90次,成年人平 均每分钟70--80次。8~14岁每分钟20~16次,接近成人呼吸次数。)

(3)讨论

(教师随即抽取3张记录纸依次展示)

师:比较这两个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运动后呼吸会加快,心跳也会加速

师:和他们小组意见一样的小组请举手!(板书:运动后呼吸会加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及数据对比得出运动后呼吸和心跳会加快,并产生为什么会加快的疑问。

二、实验探究为什么呼吸会加快

1.讨论

师: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伴随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运动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小组之间轻轻讨论一下

生 讨论师巡视指导

生汇报

目标:关注学生的想法,引发学生的相互间质疑,最好引导学生想到呼吸让我们从空气中获取对我们身体有利的物质

2.学生体验:反复呼吸同一袋空气

师:这种物质是什么呢?我们呼入与呼出的气体是不是一样呢?

生:不一样

师:真的不一样吗?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将袋子装满空气,用一根吸管插进袋中并用橡皮筋扎紧袋口,用最反复呼吸袋中的空气,体验有什么感觉?想一想说明了什么?注意:只要有明显感觉了就停止实验。(大屏幕提示)

学生体验活动后汇报

师: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生预设:闷、热,呼吸气体不一样

师(小结):看来,气体从吸进到呼出的过程中真的发生了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是不一样的

关注:学生是否感受到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空气成分有差别

3. 实验:观察火焰在两种气体中的燃烧情况

师:为什么会有闷,喘气困难

生预设:氧气不够了

师:可惜那些都只是大家的感觉,能用眼睛看到种气体的不同特点就好了!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吗?(我们还能用其他实验来证明吗?)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老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用点燃的火柴去试试看

师:要去检验他们就的先收集,怎么收集呢?

(学生回答,教师提示:吸入的空气就是我们周围的空气可以直接收集,呼出的气体可以用我们课前的排水法收集,并作示范)

师:收集好后,分别用两根点燃的火柴深入瓶中,注意同时。观察发生的现象(教师指导并做示范,尤其是如何点燃、熄灭火柴)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师:说明了什么?

目标:让学生明白吸进去的气体支持燃烧,呼出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4.学习资料:《呼吸前后气体成分比较表》(呼吸时氧气变少了,二氧化碳变多了)(课件展示)

师: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们呼出的气体与呼入的气体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的研究资料吧!

师:依次看图,有哪几种气体?哪种气体有变化?哪种气体没变化?怎样变化的?

师: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知道“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把氧气吸收了,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课件展示:呼吸实际就是气体交换的过程)那这个气体进入身体内会经过那些器官呢?(气体在人体的哪个器官进行交换的呢?)

师:其实外面的空气通过鼻腔进入气管在经过气管到达支气管到肺进行气体交换。然后经过交换后的气体在通过支气管、气管、鼻腔到空气中(让学生一起做深呼吸感受一下并指一指)!(课件展示呼吸器官图)

师:同学们在图上也看到了还有横膈膜这个结构,这个结构在呼吸时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他可以让胸腔扩张和收缩一边更好的完成呼吸运动!

师:如果我们把肺泡放大我们还会神奇的发现还有肺泡,(课件展示)其实肺泡才是真正的气体交换场所。也就是说外面的空气通过鼻腔进入气管在经过气管到达支气管到肺在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然后经过交换后的气体在通过支气管、气管、鼻腔到空气中完成一次气体交换!

三、总结与延伸

1.总结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运动和呼吸,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师:运动后呼吸会加快;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会加快了;经常运动,我们的呼吸器官就会得到锻炼,我们的呼吸能力就会提高,我们就能得到更多的氧气了。所以经常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2延伸

师:想不想知道你呼吸能力是强还是弱?我们可以测试每个人的“肺活量”(肺活量就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的多少反映了我们的呼吸能力)

课外活动建议:(1)自制测肺活量装置,测量一下自己现在的肺活量,和一个学校网球队的同学比较一下肺活量有什么不同?(或自己坚持煅炼一个月后,再测一下肺活量,有什么不同?)(2)比较一名爱运动的同学和一名不爱运动的同学,测量它们在跳动1分钟后,恢复到平静状态下原来的呼吸次数需要多少时间?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看能不能解释这样现象。

Ⅸ 运动起来会怎样

运动起来会累 会热 会饿 会出汗 会心跳加速 等等等等 你不说清楚我们也回答不清楚

Ⅹ 教学设计:运动起来会怎样

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2、能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做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尊重事实、以证据求结论的科学态度。
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
【教学重点】
用体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呼吸前后气体中氧气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