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脑办公 » 怎样解读儿童画ppt
扩展阅读
华为a1怎样配网 2025-04-29 01:08:48
怎样快速拉人进微信群 2025-04-29 01:07:14
信息安全企业怎样管理 2025-04-29 01:05:04

怎样解读儿童画ppt

发布时间: 2022-07-10 13:22:42

A. 怎么从儿童画的画看出她的内心世界

绘画是儿童表达自我的一种特殊“语言”,它有着自己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幼儿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呈现内心世界。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的幼儿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各不相同,因此他们的绘画作品呈现出来的风格和内容也是大相径庭——有的充满着童趣,色彩鲜艳亮丽,有的则截然相反。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儿童的绘画作品是了解幼儿的一种良好手段,特别是那些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的儿童,学会倾听他们用绘画这种无声的“语言”表达的内心感受,有助于教师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用积极的方式去引导他们,从而帮助幼儿解决在情感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和问题。
文文是个有点内向的男孩子,进入中班后的他依旧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波动很大,常常哭着来幼儿园。不论是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中,还是日常的区角活动中,当你想用语言、眼神与他拉近距离时,他总是回避,你很难猜透他的心思,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于是,我想到了利用绘画这一手段,包括观察文文的绘画过程,解读他的绘画作品。我希望能通过“绘画”这把钥匙打开通往文文内心世界的大门,从而试图让文文愿意接纳我,乐意让我成为他的朋友。
实录一 寒假虽然很短,但正逢春节.孩子们不仅能收到压岁钱和很多礼物,还会和父母去亲戚家拜年,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放烟花……回到幼儿园后,他们很想与同伴分享这些开心的事,于是我请孩子们用手中的笔画下他们在春节里经历的那些快乐的事。
话音刚落,孩子们便急忙动笔开始画起来,只有文文很犹豫,拿着笔四处张望,似乎这个假期并没有什么开心的事值得他画下来。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开始画了,可是眼神却没有停留在纸上,而是偷偷地瞟向我所站的位置,神情看起来很紧张。
我看得出文文是在打量我有没有注视他,只要我站在他的视野范围内关注他,他就会显得不自在,甚至出现害怕和焦虑的表情。我只好换了个方向,背对着他,站到离他远一点的地方,悄悄地关注他。
当看不到我注视他的身影后,文文终于开始画了起来,但是很不专心,动作很缓慢,还不时地抬起头看看我是否在关注他。最后,文文在纸上画了一个孩子坐在凳子上看电视,整个画面他只用了画纸的一个角落。 可见,文文对当前的绘画环境感到很不舒适,不愿被别人关注。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其他孩子都迫不及待地拉我去看他们画的作品,想与我分享他们开心的事,文文却恰恰相反,他不愿让我走近他。这表明了他对教师有着较强的“防御心理”,在他心中教师是“权威人物”,是规则的制订者,而不是帮助他、关心他、与他分享喜怒哀乐的人。

B. 说说儿童画画作品的特点结合实际分析如何解读和评价儿童画画作品

1、看看孩子的颜色的构成。

2、孩子的画画整体的画面感,看看孩子的想象力。

3、孩子画画的认真程度。

孩子的画作主要是能够提升孩子的兴趣,能够充分的利用孩子的想象力,并且能够提升孩子对色彩的认知。

(2)怎样解读儿童画ppt扩展阅读:

画画作为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在20世纪以前,绘画模仿得越真实技术越高超,但是进入20世纪后,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绘画开始转向表现画家主观自我的方向。

绘画是一个捕捉、记录及表现不同创意目的的形式,它及其参与者的数量同样地为数众多。绘画的性质可以是自然及具像派的(如静物画(still life)或风景画)、影像绘画(photographic painting)、抽象画、有叙事性质的、象征主义、情感的或政治性质的。

C. 如何解读儿童的画

在心理学课程中,专门有一门儿童绘画心理学,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以儿童绘画的认知缺陷观为代表,将儿童画视为儿童不成熟的世界概念的展现,认为儿童画是一种图形表达,可以给研究者提供儿童心理的“输出资料”。
另一个方向则强调儿童绘画的投射意义,认为儿童画是儿童情绪的镜子。
不管哪个方向,都认为绘画反映了儿童的情感,从儿童画中可以看出一些儿童的自我特征,不过千万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也不要单纯从画就做出判断,要结合实际情况。
投射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人类心理防御机制中的一种,是指人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反映到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也许无法言说,但通过绘画等方式就不自觉表露出来。
比如儿童自画像,画的自己张牙舞爪,可能代表了儿童内心比较脆弱,想用可怕的外表来保护自己。
有趣的是,有学者认为一见钟情其实也是投射,在未了解对方的时候就爱上对方,其实更多的是将我们内心的幻想和需要加诸于对方身上,很大程度是自己的心理作用。
在研究儿童的绘画过程中,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些问题儿童绘画中的共同特点,并将其进行了总结。比如自闭症的儿童,他们的绘画往往刻板重复,色彩浓烈,有些孩子的画有很高的艺术性,就是因为他们所采用的颜色是常人无法轻易使用的。
比如自闭症儿童画作,画作色彩缤纷丰满,其中有很多重复的元素。

D. 怎样辅导儿童画.ppt

https://wenku..com/search?lm=3&word=%D4%F5%D1%F9%B8%A8%B5%BC%B6%F9%CD%AF%BB%AD&org=0

E. 如何看待儿童绘画的随意性

下面是心理学家给出的解读儿童画的一些原则,供大家参考
1,画中人---孩子爱你的独特方式。
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她)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等)越多,表明他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人物与心理
?1)画谁:
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越多,表明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
2)手臂和手:
孩子三、四岁以前,不画手的居多,其原因是此时期的幼儿还未完全确立自我。
逐渐长大之后,开始画手。
?如果手臂向上举开,表示快活、得意,对自己所要求的
都能获得满足。
?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伸得越开支配力越强。若手臂部分画的比较大,是属于
好打架、占有欲强的孩子。
?把手放下,贴近身体是比较温顺的孩子,另外也有可能是受欺负、胆小畏缩的孩子,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注意。
3)耳朵:孩子不画耳朵,可能有逆反心理,不喜欢听家长罗嗦。画大耳朵,如果不是卡通形象,那么可能孩子比较敏感;
4)牙齿:愤怒的孩子,经常会在画中画出夸张的牙齿,说明有情绪、言语攻击性
5)眼睛:眼睛画得太大的人,比较敏感、多疑、偏执;画睫毛的人,对美比较关注;
画瞳孔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有回避倾向。
6)腿和脚:腿画的长长的,说明孩子渴望独立。脚,代表人的活动力,分得越开活动力越强;反之则比较拘谨,不善与人交往。
如果画出非常大的脚,说明孩子感觉有压力,有安全的需求。
2,通过画画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孩子如果要求什么东西遭到拒绝,他们会把那个东西画在画里,自己给自己一个礼物。
3,为什么孩子爱画小人?
孩子用稚嫩的线条画小人,为小人画上辫子,四肢,甚至肚脐,这说明孩子的身心发育不错,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并努力想表现这种感受。
4,线条的强度。
不自信和过于谨慎的孩子,线条比较细,甚至细到看不清楚。相反,快乐的孩子画画的笔触、线条往往是粗而有力的。
5,画的大小和位置。
身心平衡的孩子会把画画在纸张的正中,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喜欢画满纸,心理有障碍的孩子,通常会画得太高或者太低。
6,颜色。
如果一个一岁半的孩子,自发地用不同的颜色在纸上画出活跃的线条,这是孩子身心健康的表征之一,当然晚一点也没关系。小孩运用颜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模仿大自然,比如天空是蓝的,云是白的。另一种方式是自己为画里的东西赋予他们的“心灵色彩”。
通常意义上,明快温暖的暖色调是孩子身心平衡健康的提示。如果孩子6岁以后,画画只选择棕灰黑等颜色的话,家长要引起警觉,这通常提示孩子有心理障碍,或者是色盲症患者。
7,在儿童画的世界里,花朵是敏感和温柔的指示物。?
一个孩子喜欢画五颜六色的花,通常说明孩子比较敏感,和妈妈有着温柔的感情关系。
8,张开的双臂是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孩子乐观开朗。?
如果画里的人物总是垂着双臂,那么孩子很可能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注意。
9,对儿童画作心理分析的前提:不能教条?
首先要多看几张孩子的画,并根据孩子的生活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孩子的画虽然是心情的反映,但是也有很强的随机性,也会受到偶然的生活经验的影响。比如说,如果孩子在窗户上画了很多栅栏,那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感觉“被困在室内”,
那也可能是因为前一天孩子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些监狱的场景。所以,孩子的画和他们的“话”,即他们的叙述,同样重要。下面是心理学家给出的解读儿童画的一些原则,供大家参考
1,画中人---孩子爱你的独特方式。
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她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等)越多,表明他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人物与心理
?1)画谁:
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越多,表明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
2)手臂和手:
孩子三、四岁以前,不画手的居多,其原因是此时期的幼儿还未完全确立自我。
逐渐长大之后,开始画手。
?如果手臂向上举开,表示快活、得意,对自己所要求的
都能获得满足。
?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伸得越开支配力越强。若手臂部分画的比较大,是属于
好打架、占有欲强的孩子。
?把手放下,贴近身体是比较温顺的孩子,另外也有可能是受欺负、
胆小畏缩的孩子,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注意。
3)耳朵:孩子不画耳朵,可能有逆反心理,不喜欢听家长罗嗦。画大耳朵,如果不是卡通形象,那么可能孩子比较敏感;
4)牙齿:愤怒的孩子,经常会在画中画出夸张的牙齿,说明有情绪、言语攻击性
5)眼睛:眼睛画得太大的人,比较敏感、多疑、偏执;画睫毛的人,对美比较关注;
画瞳孔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有回避倾向。
6)腿和脚:腿画的长长的,说明孩子渴望独立。脚,代表人的活动力,分得越开活动力越强;反之则比较拘谨,不善与人交往。
如果画出非常大的脚,说明孩子感觉有压力,有安全的需求。
2,通过画画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孩子如果要求什么东西遭到拒他们会把那个东西画在画里,自己给自己一个礼物。
3,为什么孩子爱画小人?
孩子用稚嫩的线条画小人,为小人画上辫子,四肢,甚至肚脐,这说明孩子的身心发育不错,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并努力想表现这种感受。
4,线条的强度。
不自信和过于谨慎的孩子,线条比较细,甚至细到看不清楚。相反,快乐的孩子画画的笔触、线条往往是粗而有力的。
5,画的大小和位置。
身心平衡的孩子会把画画在纸张的正中,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喜欢画满纸,心理有障碍的孩子,通常会画得太高或者太低。
6,颜色。
如果一个一岁半的孩子,自发地用不同的颜色在纸上画出活跃的线条,这是孩子身心健康的表征之一,当然晚一点也没关系。
小孩运用颜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模仿大自然,比如天空是蓝的,
云是白的。另一种方式是自己为画里的东西赋予他们的“心灵色彩”。
通常意义上,明快温暖的暖色调是孩子身心平衡健康的提示。如果孩子6岁以后,画画只选择棕灰黑等颜色的话,家长要引起警觉,这通常提示孩子有心理障碍,或者是色盲症患者。
7,在儿童画的世界里,花朵是敏感和温柔的指示物。?
一个孩子喜欢画五颜六色的花,通常说明孩子比较敏感,和妈妈有着温柔的感情关系。
8,张开的双臂是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孩子乐观开朗。?
如果画里的人物总是垂着双臂,
那么孩子很可能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注意。
9,对儿童画作心理分析的前提:不能教条?
首先要多看几张孩子的画,并根据孩子的生活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孩子的画虽然是心情的反映,
但是也有很强的随机性,也会受到偶然的生活经验的影响。比如说,如果孩子在窗户上画了很多栅栏,那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感觉“被困在室内”,那也可能是因为前一天孩子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些监狱的场景。所以,孩子的画和他们的“话”,即他们的叙述,同样重要。
大家想要进一步了解可以关注“四个爸爸儿童美术”

F. 怎样用ppt辅助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

南康市幼儿园 伍玉华 绘本教学是当今幼儿园较为新颖的一种课程。在经历了几次 “绘本教学”的专题培训,让我多少对“绘本”、“绘本教学”、“早期阅读”等相关概念有了较粗浅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它的意义,绘本教学属于语言教学范畴,是儿童读物教学的一种。它的应用可以让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绘本作为教材,完成提升幼儿阅读能力的全过程,使师生共同进步的活动。借用课堂,培养儿童观察图示来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好奇好问的学习行为,让孩子懂得什么是互动学习。让幼儿找寻和老师共同去解读对画面的乐趣,让他们在脑海中建构一个完整的故事。绘本书的语言简单幽默富有童趣如:在绘本阅读《狐狸爸爸鸭儿子》活动中,通过了解狐狸爸爸不辞辛苦孵小鸭的故事让小朋友们自然说出“爸爸我爱你”,既促进了语言发展又感受到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爱吃水果的牛》是一本适合小班年龄段幼儿阅读的画册,画面的动物形象可爱,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从中,幼儿了解了许多水果的名称,幼儿通过“请喝……味的牛奶”的句型,和同伴说说的过程中学会了和同伴使用礼貌用语并通过延伸活动,让孩子更知道了多吃水果的好处。 那么,真正有效地绘本教学到底该怎么上?绘本教学中我们更应关注什么? 1.教师的教育理念 执教的教师在上课前应对教学活动有一个清晰地定位,今天我上的是“绘本教学”,开展的是早期阅读。早期阅读的大宗旨在于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以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在这里“兴趣”、“习惯”是关键词。因此,在课堂上提供充裕的时间,创设幼儿人手一本小书、自主阅读的机会,积极营造阅读的氛围,并对幼儿的阅读习惯提供正确的示范,作出相应的要求。 2.提问的设计 绘本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设计应是引导幼儿去关注画面,通过仔细观察每一张画面,从而去理解绘本所要表达的那个故事内容。简单一点地说,就是这个故事是孩子自己看出来的,而不是老师直接讲述给幼儿听的。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一开始应是开放式的,不应有太强的指向性,不然就会束缚孩子的思维。如:你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画面里的哪个部分?你觉得这张画面上讲了什么意思?你从这张画面上看懂了什么?……然后根据幼儿的现场回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地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说?从哪里看出他很不高兴?……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细节,深入理解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有效的绘本学习活动不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究成了孩子学习绘本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能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被激发的状态。 3.教学的模式 学前期的孩子年龄小,自主能力差,需要教师恰时、恰当的正确引领。因此,我觉得“绘本教学”中的阅读方式应是集体阅读与自主阅读相结合,逐页阅读、多页阅读、完整阅读相融合的,这样才能使孩子在老师的半推半放的教学策略中,逐渐学习自主阅读。 绘本教学是教师运用绘本进行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延伸教学。绘本教学进入幼儿园,让我们的教师进行传播,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G. 求问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读

第一部分 孩子们和他们的画
1 如果仙鹤长了两只耳朵——儿童表达意思的角度
动作——孩子们的第一次表达
是孩子的艺术还是被隐藏的事实
奇妙的现象
2 天使看起来像刺猬——儿童绘画发展的基本特点
涂鸦的意义
无造型阶段绘画的发展步骤
造型阶段的开始
4岁以后绘画造型的总体特点
3 狼穴、尖牙和肚子里的石头——形象的图案对解决冲突的作用
“现在我要画一个狐狸的故事”
意图解释
成熟时期和克服困难的方法第二部分 关于儿童画的理解

H. 3-6岁儿童发展指南解读(美术)

一、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以辅导儿童绘画。小学阶段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二、6、7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已达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却仍保留着幼儿期的状态,想象力十分发达。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
可以参考参考,现在好像是可以免费试上M/http://www.dfq.com/
三、由于儿童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观察能力的提高,判断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同于前一个阶段,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并进行探索,对幼儿时期深信不疑的童话、梦幻开始发生怀疑。对以前自己常采用“古怪”的、“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持否定态度,对过去画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实的画表示否定。他们对儿童画表现的天真、幼稚并不喜欢,更羡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绘画,对绘画的空间知觉有了较大进步,开始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过渡,故称为写实倾向期。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画开始追求真实,致使他们那些感人的童趣创作逐渐消失,对绘画的兴趣趋于淡漠,个别甚至视画画为额外负担。这个时期要使儿童的绘画兴趣如同图式期时那样浓郁,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意识,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他们画出的作品能抒情达意,这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才会有增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