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脑办公 » 教师培训怎样备课PPt
扩展阅读
渔夫帽怎样织好看 2024-11-03 02:19:52
春节怎样下载视频 2024-11-03 02:11:38
卖衣服怎样摆货好看 2024-11-03 02:10:54

教师培训怎样备课PPt

发布时间: 2022-09-14 06:07:05

⑴ 如何有效开展集体备课.ppt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1 明确集体备课的目标和意义
集体备课是借教师的集体的智慧碰撞和群体的思想交流,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凸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使课堂教学在更高的层次中进行。其目标是多元的:从学的层面讲,它的目标是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获得习惯与方法,同时也获得学习的体验,使每一个学生在这堂课里有所收获; 从教的层面讲,它是通过对教材的把握、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集体备课是研训合一的重要载体,有效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 确定集体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2.1 备学生。为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设计教学,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同时还要进行对于本节知识的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已具备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还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自己就可以学会?哪些需要教师引导?最后还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获得学生的最大发展。
2.2 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师应当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情感的培养上下功夫,确立三维目标。目标应具有操作性和检测性,体现创造性和发展性。另外,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应体现以学生为主。
2.3 备教学重点、难点和注意点。详备突出重点的方法、突破难点的策略和归纳注意点的方式方法,以便设计合理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活动方案。
2.4 备教学深广度的把握。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知道、了解、理解、应用、初步学会、学会等认知层次。这些认知层次是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和该知识点在本学科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考虑,而提出的不同教学要求。在备课中,不仅要备出各知识点,而且要分别用A、B、C等注明教学认知要求,以便把握教学和练习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2.5 备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充分开发资源的今天,备课本身也成了一个有待开掘的金矿。教师要将教材资源和其他课程资源有效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在备课中更多地考虑学法的指导,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因此,备课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生成与发展。
2.6 备习题的选择。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注意点、深广度,设计有梯度的习题,并在体现梯度中让学生有所选择,做到因材施教。
3 确立集体备课的策略和程序
首先,应固定集体备课的各次备课内容与要求。其次,为了避免盲目性,开学初,应由备课组长组织一次全科性的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究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问题,再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本科集体备课计划,安排好各次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并打印出表单遵照执行,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1 个人自备形成初案。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钻研、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与研讨。如果没有个人的教学研究、没有个人的思想,盲目地利用他人提供的教学资源、套用他人的经验操作,则教师完全失去了自我,仅依靠集体备课,其生命将是没有阳光的。因此,在组织集体备课前,教师个人首先按照备课内容和要求,思考并形成较高质量的初案,这样才能保证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
3.2 集体交流形成共案。在有融注思想的初案保障下,集体备课有了生命的根基。在集体交流时,先由主讲教师说课:即说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突破、深广度处理、情境创设、习题选择、困惑、反思等,然后组员根据自己的初案发表不同的意见。通过说课,组员相互比较,在组内开始有针对性讨论。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辩论和思考,对一些具体的知识点、习题设计等进行研究研讨,也可以对一些形成性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建议和意见。同时,组员提出自己在备课时产生的困惑,供大家商榷。集体交流后,主讲人综合集体的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初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共案。
3.3 个人修改形成个案。集体共案形成后,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对已研究好的教学思路加以反思修改,把握精髓,灵活应用。形成积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的个案,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
3.4 教后反思形成精案。教学需要反思。在个案的课堂实践中,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各环节的操作性进行验证,对其成败加以追记,做到每课必反思,记录成教学后记。同组交流、归纳、订正,由主讲教师将共案进一步整理成精案,为提高下一轮集体备课质量打下基础。
总之,集体备课永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提高过程,尚需广大教师们去积极探讨和论证,笔者希望有更多热心于教法研究的教师们,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根本上更新观念、改变方法。

⑵ 新教师怎么用ppt备课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这话说得有点夸张,但作为幼儿教师,要想在教学舞台上获得小朋友的认可,仍需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以下为幼儿教师介绍一些实用的备课技巧。
1、备幼儿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幼儿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备课前要对全体幼儿做充分的了解,注意他们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一般来说,幼儿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幼儿:
1.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气质。
2.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认知过程和学习需要。
3.幼儿的已有经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温馨贴士:在备课时要避免教师本位主义的影响,把幼儿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关注他们的兴趣与需要,以促进其主动学习为宗旨。
2、备教师

(1)组织语言:幼儿教师要善于选择最中肯、最精确、最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所要讲授的内容,才能让幼儿透彻地理解、明确地操作,达成最高的活动效益。
(2)设计教态:幼儿教师上课时的姿态、表情、手势是表达语言时的重要辅助形式。教态生动活泼、大方自然,就能高度集中幼儿的注意,使幼儿深刻领会所学的知识。
(3)进行试讲:活动前试讲主要是看看自己在一节活动的流程与备课是否合拍,看看一节活动的时间掌握得怎么样,以备在正式的活动中获得更佳的效果。可以利用早晨散步时间边走边讲,或者在临睡前默讲一遍。
(4)调节心情: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轻松的教学气氛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幼儿才会乐学、易学、好学。因此,幼儿教师不管有什么烦恼,在上课之前都要抛到脑后,用最佳的仪表和精神状态去备课,教学效果才会更佳。
3、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实施的基本载体。幼儿教师要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所教年龄班各领域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特点;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了解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了解各领域之间的联系。
4、备活动
(1)制定目标:幼儿教师要充分挖掘活动的教育价值,确定好本次活动的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并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个别幼儿的需要。完整的目标内容应包括认知、技能、情意三个领域。
举例:语言活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目标:①理解故事中词语:××、××。②通过看图片,能够说出老虎没有了牙齿的原因。③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2)确定重点:对于有教材的活动内容,那么应分析出教材重点,教材重点一般指教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而教学重点则需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根据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以这样说:教材重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指教材重点。
(3)确定难点:凡为大部分幼儿所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复杂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就是难点。难点一方面是由于教材的抽象,幼儿难以理解,宜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多举实例,多做演示,给幼儿以丰富的感性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另一方面难点来自于幼儿,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幼儿,由于以往知识基础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难点也会各自不同。
(4)准备教具:教具是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吸引幼儿动手操作,动脑研究,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需要以各类教具为依托,引导幼儿在看看听听、摸摸玩玩中交流和操作,感受知识,学习技能。因此,教具在幼儿园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5)设计教学法:在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基础上,要落实“怎么教”、“怎么学”,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幼儿实际进行教学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和“学法”,并达到最佳的组合状态,以促使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教学方法应包括:
1、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2、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
3、采用哪些教学手段,教学具的操作和使用等。
4、如何导入新授,复习巩固;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启迪思考,鼓励创新;
(6)备时间:对教学活动所需的时间做一个大概的估计,并设计出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比如在7的加法中第一个环节是用2分钟,学习7的加法导入环节1分钟,小组讨论5分钟,分析算式、发现规律是5分钟等等,避免拖堂。

⑶ 新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ppt

一、开展观摩课研究
学习模仿的目的是为了扎实基础,开阔视野,最终目标是能够学为所用,有所创新。
1、模仿老教师的课。我们有很多老教师、骨干教师在教坛上任教多年,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随时随地都可以请教。
2、模仿开课、观摩课。主要是了解上级教育业务部门推介的新教学理念,实践他们倡导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是要先学好一定之规。
3、模仿名师的课。观看诸多名师精彩的录像课,仔细拜读名师经典的课堂实录,认真研读他们的教学反思和众多的评论文章,做到博采众长,集思广益。
二、开展精讲课研究
1、一学期深入研究一课。
采取集体备课——一人讲课——主讲人说课——众人评课——主讲人到另一班再上课,从而收到了一人讲课、众人评课、共同提高的效果。如我校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精研精讲一节所教学科课,在教师正式讲课之前,要求他们做好充足的准备,可以是个人备课,也可是集体备课,也可在同年组其他班级试讲,这样在教师准备过程中,他的各项教学基本功就会逐渐得到夯实,每学期都如此,那么他的课堂教学水平就会得到极大提高,我校已连续4年开展这样的教学研究活动,目前,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已具备了“推门即听课,课课高质量。”的较高水平。
2、连续深入研究一课
通过分教研组定教材——新教师上课——多次集体听课——多次人人“对话”——总结评价等过程,使老师们所要上的“课”更能符合教学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原则等。在磨课(即人人对话的过程)过程中,每个参与者在陈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时,不仅要对某一教学环节、存在问题等加以肯定或否定,而且还要努力从理论视角或从实践层面表明自己的思考依据。授课教师在此基础上写好“再教设计”。即: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3、多人深入研究一课
就是在教研组内,指定同一内容教材,发挥教研组成员个人教学风格,独自钻研教材进行个人特色备课,然后进行集中展示。在观摩后的研讨中,淡化教师观摩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将教师的关注点集中在对教育行为的分析、研究上,引导教师分析不同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的不同影响,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通过研讨,引发教师各种观念的碰撞,让教师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个人教学特色,而且充分发挥了教研组成员的群体智慧,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开展课堂教学反思活动。
1、反思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师生共鸣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更高层次。
2、反思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反思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所以,教学机智的积累就是教师自己教学智慧的积累,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反思教学机智”加以足够的重视。

⑷ 怎样撰写教育教学案例.ppt

四个特点:
客观性. 教学案例是写实的,是教学实践中具体事例的真实再现,有相对完整的教学情节.对事情发生的背景,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要客观地描述,如实地介绍.不能对教学活动作笼统的,概括的叙述,更不能歪曲事实真相.评析要实事求是,就事论理,从事实中引出道理,不能脱离事实而空发议论.
典型性.教学案例包含的一个或几个疑难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思考,是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体现教学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有揭示教学内在规律的典型性,能从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创新性.基础教育正处在转变教学思想,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改革的新时代.教学案例应具有反映课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理念,新方法,新变化,新成果,揭示教学改革的新特点,新走向,从而启示人们开拓新思路,新策略,推动课改健康, 深入地发展.
实用性. 教学案例要叙述清楚而有情节,语言朴实而又生动,内容平实而又耐人寻味,可读性强.要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探讨价值,能激起教师效仿,学习遇到类似事情如何应对的策略,能启发教师思考,从中吸取有益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教训,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具有故事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典型而又独一无二,在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原理上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
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
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四.教学案例的作用
(一)促进课改深入发展.
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理念.能否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推动课改走向深入的关键."转化"的方法有二:一是用新理念寻找我们不端正的教学行为,并探求解决的途径;二是借助新理念来评价和发展我们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学行为的创新.
教学案例的撰写,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转化"的功效,是促使理论与实践相沟通,相融合的最优方式.其"转化"的过程表现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用新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选择茫然困惑的问题,蕴含有新理念闪光的事例撰写成教学案例,以个案分析法重新审视教师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将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
(二)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学习运用理论。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理论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不如学一些具体方法来得实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也影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产生这种现象有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学习方式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那种单纯为理论而学理论的学习方式的不足,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经过书本学习,我们对许多理论观点耳熟能详,但这并不一定表明已经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理论,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
总结教改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教师专业的成长,如过分偏重教育原理,难免空泛;如过分依赖经验,易致盲从.只有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路子,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那么,具体操作的策略是什么呢 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写作,恰好可 以弥补上述"两者"的缺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形式. 正如有关课改专家所指出的"走向叙事研究——改变教师的写作方式"."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作者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可见,教学案例的撰写正是"叙事研究"的一种类型.它需要有目的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理性的观察和分析,并将教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分析现象到认识本质的研究思路.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可以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个教学理念,解读一个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利于教师深刻,生动地掌握教学理论.因而,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学习,提高的过程.经常进行这种"叙事研究",实现教学与研究,教学与学习的一体化,必将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写作能力与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快速成长.
(三)促进科研成果交流共享.
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与撰写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改实际情况,确定一定阶段内的讨论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教学中开展叙事研究,对教学中的亮点或困惑进行理性反思,使之成为教学案例.它以书面形式反映教师的教学经历,以叙事展示理念,不仅是教师成就与成长的记录,而且是教师叙事行动研究的产物——科研成果.由于它主题鲜明,内容具体,形式活泼,以事论理,焕发出耐人寻味的魅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许多学校组织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交流,讨论与共享,已成为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一种新形式.它围绕交流的载体——某一教学案例,相互切磋,合作互动,不仅有利于启迪教师以批判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日常的教学,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教学案例中的闪光点,转化为自身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引发教学创新;而且有利于培育教师的团队精神,形成相互探讨,彼此学习的教研之风,使新见解不断涌现,新思路不断形成.总之,科研成果的交流与共享,定能促进广大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
五.教学案例的写作
(一)步骤:
立主题.写作教学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一种理念,明白一个道理,理解一个概念,学到一些策略.因而,教学案例也要有主题.所谓主题,就是教学事例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案例的成败与价值.一般而言,主题是教学事例本身所具有的丰富信息.主题的确立,是作者对教学事例中蕴含的新理念与新策略提炼的结果.由此可见,教学事例本身的价值,决定教学案例的生命,事例的选取极其重要.为此,我们要从众多的反思日记中,筛选采用那些大家关注的热点与焦点的问题,蕴含有新理念与新策略的,耐人寻味的事例,提炼出正确,集中,鲜明,深刻的主题.
择类型.确立了主题后,就要进行定型的思考.定型,即在写作前,依据事例的数量与性质,确定选用哪种类型的教学案例.余文森教授说:"关于某一节课或某一教学片段的具体反思,使之成为一份具体的教学案例(可称之为教学叙事)."从目前刊物上发表的教学案例看,大致有四种类型:
①单一片段型.
一般是一个具体生动的教学片段与评析,反映一个新的教学理念这类案例内容单一,短小深刻.
②对比片段型.一般是同一个教学内容,两种不同教法的教学片段与评析组成,在比较中倡导新理念,新策略.这类案例对比鲜明,发人深省.
③课时综合型.一般是由一节课中各具特点的几个教学亮点与评析组成,反映了一节课教学进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策略.这类案例内容丰富,综合性强.
④专题解读型.一般是围绕一个专题,由三四个不同的教学策略的案例与评析组成,对某一新理念较为全面的解读.这类案例主题突出,策略多样.随着教学案例写作的兴起与发展,必将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案例类型.
注意:
1.广义的教学案例包括这里所说的教学案例,还包括教学叙事及教学课例(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狭义的教学案例仅指该文中所说的教学案例.
2.教学叙事与狭义教学案例的区别:教学叙事偏重于故事或事件的描述;教学案例偏重于理性的升华.
定形式.教学案例的内容是多样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其形式也应是多样的.然而,形式的多样化,也有其共同的表现形式,可以说"形式无定规,大体有常规".教学案例的基本表现形式有以下四个要素:标题,背景,事例,反思与评析.从发表的教学案例看,普遍都有醒目的标题.正文,有的用黑体字标出背景,事例或片段,反思与评析三个部分;有的直接分段行文,只用黑体字标出反思与评析;有的用黑体字标出案例(或片段),反思与评析,背景放在叙事前交待.先看以下结构要素:
标题.标题是教学案例的眼睛,是对教学案例内容或主题的揭示.一个好的标题,常常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并对教学案例内容或主题有个基本的了解.标题有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类.单一式标题.只有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表达一种理念,做出一个判断,体现一种策略,说明一个道理,概括一种情景,提出一个问题,点明一个内容.如《在读中感悟》.复合式标题,除主标题外,还有副标题——对正标题的内容加以说明,补充或限制.如《尊重个性 自主探究——教学片段及评析》。
背景.教学案例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学案例的主题,要简洁,准确地向读者介绍教材版本,学制,学科,册数及课题,交代,说明教学案例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发生的.
案例.这是教学案例的主体部分,主要是描述事例发生,发展的过程.核心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重点要把学生在教师引领下,怎样在对话互动中,发现,提出问题,思考,交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写具体,尤其是与主题有关的细节——学生的情绪反应与教师内心的感受,要进行实实在在的描述,成为教学实践的真实再现.要注意的是,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围绕主题,恰当取舍,不搞有闻必录.同时,要求叙事的语言力求朴实,简练,篇幅力求简短.
评析或反思.评析的主要任务,是对案例反映的主题内容进行理性的解读,评论其利弊得失,分析其价值意义,以揭示案例的内在规律,给人以启示.评析要实在,从事实本身出发,实事求是,说清道理,不脱离实际地空发议论.评析要中肯,透过现象看本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做到这两点要求,评析的操作要坚持以事论理,以理析事,事理交融,总结规律.其思路是: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审视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发展脉络,捕捉师生具有创造性的典型行为,评析何处成功,哪儿闪亮,体现了怎样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目标观,资源观,为什么它是成功的,闪亮的,把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到"说清其理论依据"的层面上,进而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理念,新策略.评析一般在案例的叙事之后评析.也有的边叙事边评说,语言朴实,文字简练,用括号或其它字体显示.也有的既有边叙边评,又有总评.
积素材.掌握了教学案例撰写的技巧,但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案例.正如叶澜所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巧妇也需要有"好米",才能做出香喷喷的米饭.因此,我们不仅要懂得案例撰写的方法,更要注重创造,积累事例素材,善于找"米"下锅,才能写出优秀的教学案例.
从现实的情况看,在教学案例的撰写中,其所以选择典型的事例很难,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有些教帅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也确实创造了许多的教学亮点,但没有养成写反思日记的习惯.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过后忘了;写作时想不起来;二是有些教师在公开课或有人听课时,注意应用新理念进行教学,可平时教学仍是"老一套",无法创造出典型的教学事例,写作时没有素材,难以成文;三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话互动,但考虑完成教案要紧,或者不善点拨,只要学生答对了,就满足了,马上予以肯定,继续照教案执教,学生发散思维得不到培养与发展,亮点无法在动态中生成. 那么,怎样积累教学案例的素材呢
营造生成环境.优秀的教学案例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因此,我们要坚持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过程与行为,为学生创设自由对话的平台:学生讲错了,没关系,允许出错,欢迎重答重做;提出异议,倡导争辩,允许保留;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成功时,会得到热情的祝贺;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同时,要求教师扮演"主持人","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善于点拨引导,做学生思维的向导.当学生不知从何着手,久思不解,思维卡壳,浅思辄止时,要灵活地启发点拨,调整思维方向,或延缓评价,推动教学过程的深入发展.在这样的对话环境中,学生具有自由的,安全的心态,他们的对话热情就会不断高涨,个性思维就会不断活跃,教学亮点就会生成.
常写反思日记.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常写反思日记,积累实验的第一手材料,便于保存,翻阅,研究.写作追求"短,平,快".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见奇;快:快捷及时.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养成反思习惯,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引导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日积月累,反思日记就能为撰写案例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把那些典型的,情节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含有一定新理念的教学反思,及时写成教学案例.
善于搜寻事例.一是从反思日记中搜寻.平日养成反思习惯,有意地积累.翻翻反思日记,看看哪节课学生闪现出了智慧
的火花,独特的见解,哪节课有什么亮点,特别是教得顺利,舒畅的地方值得回忆,思考.二是从同伴评课中搜寻.翻翻评课记录,看看他人对自己公开课的评价,深入领会主要的优点,亮点是什么,对具体细节尽力回想,想想有什么好的生动事例可写.三是从借鉴迁移中搜寻.大量阅读有关刊物上的案例或经验文章,多看多思,边读边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尽可能产生联想,即见到甲能想到乙.可以有意识地再实验,再创造,进行联想,迁移,重组,翻新等.
(二)案例撰写的规范
案例是一种独特的文体,有着自身一些独到的风格和规范要求.在西方的案例写作中,大致形成了这样一些公认的规范: 形式上的规范:
使用过去时态 案例用过去时编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护提供资料的有关学校或教师,这样做可以防止今后某一天出现同样事实所造成的任何影响.同时,用过去时写的案例也可以在教学上使用更长一些时间.
尽量用表格来表示有关材料 将所有可用表格形式表示的资料均制表列出,这一来是为了行文活泼,二来是为了便于读者明确把握有关事实.
事实反映要充分 得到的全部有关事实都应该包括进去.要注意的是,在案例中不应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如果要写其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应当在案例中注明其为某某人的观点,而不得作为事实来加以报告.
必要时列出实际采取的决策 案例反映的是一个个的问题情境,在案例中列入当事人实际作出的决策常常可以增加案例的趣味,并帮助学生澄清有关思想.
注明所引用材料的出处
核对有关数据 案例中列举出的所有数据都应该经过仔细核对,保持准确.为了便于核对,可以在案例底稿和初稿上频繁标明资料出处,它应该比正式出版或发表的文本中标明的资料出处更为详细.
附表和附录
表格,图表,其他格式化的制表或地图都可以作为案例中的附表.这些附表应按其在案例中出现的顺序依次编号.在每一附表的下面都应标明材料的出处.不属于案例有机组成部分的材料,或因篇幅过长不宜列入正文的材料,可载于附录之中.附录通常以字母或数字标示,如附录1或附录A.
内容上的规范
第一是时间结构. 案例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背景的,案例作者必须要对案例中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相当明确的认识,可以依据时间先后来组织材料.虽然有的时候出于某种考虑,要打破时间顺序,例如,为了提高读者的兴趣,有时会在案例
开头先讲一件实际上是后来才发生的事情,但你必须对事件发生顺序和案例的时间结构非常清楚.
第二是叙述结构.对于所发生的事情,必须要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来叙述,事件从哪开始,它的前因后果等,换句话说,案例的故事要娓娓道来.
第三是说明结构.案例的写作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把有关情景向学生讲清楚.叙述结构和说明结构有时并不是同一回事情,满足了叙述结构的要求,并不见得也能满足说明结构的要求.相对于身临其境的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来说,对学生进行的交待就要尽可能地具体一些,以便于他们掌握事实.
第四是情节结构.为了使案例变得活灵活现,让学生忘掉它是人为的,就必须加强戏剧性,设置悬念.曾有研究者就此谈到:"许多年来,我们习惯于使用这样一个简单的说法,即案例必须有一个争论焦点.案例里必须有某某人应该做什么,某某已经做了什么,谁应该对目前的局势负责,就具体情况而言什么是最佳决策等内容.但是,案例不应是没有矛盾的白开水.案例总是涉及某种类型的一个问题,你越是能够强化这一点,越是能够激发人们的兴趣或增加思想冲突乃至人的冲突的戏剧性,你就越能使学生投身于案例之中,搞好课堂讨论."
(三)案例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为案例的初写者,常常易犯的错误有:不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想,语言的陈述缺乏一定的序列,提供的细节太多,混淆了读者的视线和思维,背景信息太多或太少等.此外,还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案例写作时,每一位教师要注意正视自己所具有的一些偏见.由于成长经历与生活阅历的不同,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时难免会形成对一定事物或人的固定认识,这种认识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在案例写作中,注意到这些态度,价值观的存在,既有助于澄清问题所产生的根源,也有助于读者把握问题涉及到的多种不同因素.
第二,案例虽然要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情感,但不能陷于感情的宣泄.案例围绕一定的事件展开,写作者往往是事件的当事人,这样,他一方面选择对自己情感有触动的事件作为素材,另一方面有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大肆渲染这种感情,使案例的问题重心转移到个人情感的层面上去.
为了维护案例的权威性,案例写作者的客观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如欲尽可能地避免写作者的偏见及陷入感情的宣泄,可使用下列技巧:
●使用从有关论着,文件或自己所作的采访中得到的直接引语;
●注明资料来源:
●避免任何偏见和同情情绪;
●所使用的语言,既不是单调乏味的叙述,又不致激起强烈的感情;
●尽可能使用事实性材料;
●按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报道,保持前后一致;
●不仅列入所发生的事件,而且写进当事人对这些事件的看法;
●可以在案例的开头或结尾写下案例作者的评论,这样可以指明案例的基本论点或问题以便于学生分析.
第三,在案例写作中,要理清案例问题的性质.案例问题的性质是什么 是关于教学策略,还是学生行为,或是教育政策方面的,如此等等.这个问题看上去容易,实际做起来并不轻松.也许你自己的出发点是围绕教学方法写一个案例,但在写作当中,纷至沓来的信息可能让你意识到原有的出发点正悄然发生着变化,问题的性质渐渐转变为"教育管理"或"师生关系"之类了.
(四)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个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你认为复杂,他认为不复杂;以前觉得复杂,现在觉得不复杂.因此教育情境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 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⑸ 幼儿教师怎样备课上课.ppt

备课是每个教师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它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时的重要准备,是一项需要用心、用脑,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精力的劳动,是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 在我10多年来的教育工作中,也曾遇到过因为备课准备不充分而造成教育活动失败的案例,我真切地体会到备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和奠基作用。如何备课,如何最好地为即将实施的教育活动作好准备.如何让备课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我愿以我的亲身经历与大家一起讨论。 备儿童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把握儿童现有实际水平,设计适合儿童的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以达成目标。因为我们这个中班幼儿年龄偏小,在进行一般的教育活动时,幼儿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在活动中我把“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作为一个情感目标提出,在活动内容安排上,特别在开始的时候,引入了一个很容易完成的小活动,使得幼儿一下子就对自己增强了信心。为了避免同一类型活动反复开展可能引起幼儿倦怠,我在活动中又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儿歌,以此来活跃活动的气氛;同时把一些操作常规的内容融进儿歌,以进一步巩固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备教材 通过粗浏览、细分析、精研究教材来把握整个教育计划的完整性.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过程,因为它不但从现有的教材上分析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涉及提出教育目标和完成活动计划两个重要的方面。 备教具 由于思维课程为每套游戏都配备了大教具,这和我们以往自己制作教具有很大不同,因为这些大教具必须要配合幼儿的操作材料对应使用。我将本次活动所需的教具一一拿出来,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在《谁藏起来了》的活动中,我大胆地将椭圆、弧线、折线和纺锤形四种比较难理解的图形,与胡萝卜、弓箭、树叶、番茄等实物对应,以使幼儿更为直观地认知,更有兴趣地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 备学具 学具的准备其实也是备课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哪怕只是孩子需要的一张纸、一支笔,我们都应该为孩子们做好充分准备,否则,活动的教育效果或许就会因为缺一张纸或少一支笔而受到影响。备学具是一个找到教学切入点的机会,当你把自己当作孩子.真正融入到那些学具当中去时,你就会知道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具.原来学具也可以如此有趣而具有吸引力。我发现学具准备得越贴近孩子的心.就越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孩子获得的发展就越理想。 备导法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应是师幼共同研究、共同创新、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教师只是儿童在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上课前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孩子,分析孩子是如何学习的,知道了幼儿是如何学的,才能思考用什么方法引导孩子进行有效的创造性活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激发学习兴趣,而不单纯是通过“教书”去传授知识。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前要思考“如何导”而不再是“如何教”。 备导法其实就是要我们为幼儿准备最吸引他们进入活动的方法,只要我们和孩子做朋友,深入了解他们学习的需要和特点,就能够设计出最能促进儿童达成目标的引导方法,比如我班幼儿比较好奇,我就常常在活动开始的时候,以问题来引入。幼儿还特别喜欢歌谣,我就常采用歌谣式的鼓励方式。如,在对幼儿操作活动的结果的评估中,我常常采用自编的歌谣《表扬歌》,由于歌词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很强.幼儿听得非常认真,再对照自己的操作进行自我检查和改善,这使得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真正感受到完成游戏操作的乐趣。 除此之外,我认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更多注重教学对象的可接受程度,也就是要有针对性。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要努力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分解,以适应幼儿的发展水平。因为任何好的教学方法一旦脱离了与其适应的教学对象,都可能变得无能为力。 2.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即要有可行性。备好课,不一定能上好课,因此教师备课必须依据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每个教师的知识结构、操作活动的能力、个性品质和思维方式都不同,因此盲目效仿他人或生搬硬套教学法必将出现事与愿违的结局。每位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应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应该充分发扬自己的优势,积累教学经验,促进自己专业化的发展。 3.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的全面性。教学不单纯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是要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到如何使儿童掌握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在教学活动中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个性品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教书育人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渗透,这一点已经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在备课时研究和设计课堂渗透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课堂渗透决不能是生硬的、穿靴戴帽式的,而必须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只有深挖渗透素材、钻研渗透艺术,才能真正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 因为备课充分,在我们每次的现场活动中,孩子们都思维活跃,轻松自如.教师和孩子们的互动积极而和谐。

⑹ 怎样做一个好的培训PPT

PPT真是个好东西。
因为ppt,我们的培训变得容易起来,不用背大段的台词,不必谢写大量的板书,只要我们做出几页PPT,一个培训就成型了。要做的,就是接上投影仪,然后把PPT念下去。
但问题好像又没有这么简单。你可能会发现,面对你精心制作的PPT培训,好像受训者更容易走神了,他们似乎不是在听讲,而是帮你倒计时,还有5页,还有3页,哦,就剩1页了。最后培训结束的时候,他们会问你,是否能走PPT,以便课下学习。但你懂的,这个PPT,没有谁真的会在打开看。

这种让你沮丧的情景,原因是很多的。包括培训主题设置不当、培训时间不合适等等,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你的PPT其实不吸引人,或者直接说,很乏味。
那一个吸引人的PPT应该是什么样子呢?简单的说,它应该像一副连环画 。
一个好的连环画是什么样的呢?应该说至少有点很重要。第一,它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第二,他从形式上很生动。而我们的PPT,也就是要实现这样的效果。
从内容上,你应该像讲故事一样,去组织PPT的思路,故事有开端、有经过、有高潮、有结尾。对应到PPT,故事的开端就是培训的背景,这个背景可以以一个案例故事点开。让培训者明白,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就能激发培训者的思考,带着问题去听。故事的经过,就是你培训内容的展开,在这阶段,你可以用你擅长的方式,将培训的内容一步步的展示给受训者。而故事的高潮,就是你整个培训的主要观点、结论或者要点总结。这部分你必须很清晰的向受众强调出来。最后是故事的结尾,也就是培训的收尾,可以用抛出一个案例,请大家讨论。这样一轮下来,你就牢牢的抓住的受训者的注意力。

而形式上的生动,首先不是你用了多少图片或者视频,当然这些很有用,但首先要确保你是在做PPT,而不是PDF。很多人喜欢将培训内容全文罗列在ppt上,整个PPT堆砌了大量的内容。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第一个,受训者更关注PPT,而不是你的讲解;第二个,受训者会产生PPT依赖,他们更希望下课拿走你的PPT,而不是上课听你讲。
关于形式的生动,以下供大家参考:
永远保持你页面的清爽,文字部分不要超过页面的1/3。
采用词语、短语、短句的表现方式,而不是大段的文字(除非你在展示一个案例或材料)。
将你的内容平均的分布到各页PPT上,避免在一个页面停留过久。
不要使用无异议的图片。
可以适当使用动画效果,比如点击-出现这样的效果,它会增强你内容的悬念。但切忌不能滥用,别妄图将你的ppt做成动画片。
制作完PPT,要在投影仪上播放,以检验最终效果。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经验,相信你经过尝试,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做出引人入胜的培训PPT来。祝你好运。

⑺ 怎样运用信息技术做好ppt课件

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社会一系列的变革,催生了教育的信息化促进的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但是我县的教育信息化因多种原因严重滞后。然而,在以唐局长为核心的新一届教育局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正以崭新的改革创新精神开创我县教育新局面,高度重视我县教育的信息化,又恰逢逗班班通地工程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标志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在我县真正实现。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县实际,如何让逗班班通地能逗有效用地,如何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服务,开展本次调研。
调研方法: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电话采访等形式
基本情况:
现状:
(1)硬件设备严重溃泛
我县基础教育网络建设历程中有两项工程,分别是逗校校通地工程、逗农远工程地。逗2005年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中,许多学校配置了卫星接收系统,但是,电脑配置十分低下、安装调试十分复杂且不稳定、资源十分有限、使用十分复杂等因素,其效果不佳。
2007年校校通工程中,全县现有15所农村初中,有13所配备了一间多媒体教室,其中高坪初中和龙坪初中因没有专用教室没有配置。
全县69所完小中只有9所乡镇直小学和实验小学有一个多媒体教室。68所(个)村小或教学点没有条件用上多媒体。
只有乡镇直学校和城区学校通过有线宽带上网,其他乡下学校都只能通过无线上网,主要用于传送上级部门的文件和数据。无线上网网速慢、费用高,学校的财力根本不允许其服务于课堂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大堰中学和官店民族中学、三里初中三所学校领导思想观念先进,挤出资金另外添置了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即这三所学校有两间多媒体教室。但就学校无论班级数的多少,有一二间多媒体教室,依然是逗远水近渴地。
(2)教师技术水平普遍落后:
全县学校35岁以上教师占87.2%,教师年龄普遍偏高,大部分教师的成长过程没有经历过对电脑的专业学习,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固守于老一套的粉笔加黑板的方式,对计算机这样的先进技术还存在着某种恐惧感。
基于上述原因,试想一个教学内容,多年来都是用粉笔加黑板模式完成,任课教师去请别人制作课件、去找教务处批准使用多媒体教室、去找管理员准备,非常麻烦,而且其他同事还认为这样上课是在逗作秀地。因而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仅是稍年轻点的教师在公开课、表演课上的点缀。
欣喜:
(1)局领导高度重视。今年暑期的教师培训,李争局长、李克主任创新培训模式和内容,借用建始一中的网络教室,开展了一期课件制作培训,我担任班主任,培训过程中看到许多教师看上去还年轻,但电脑基础还停留在启蒙阶段,他们对培训的热情十分高涨,可惜培训时间只有两天,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2)今年秋季逗班班通地工程在我县全面铺开,现在正在安装调试阶段,标志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能够在我县真正实现,软硬件设施为全面实现我县教育的信息化迈出坚实的一步。
(3)也是今年秋天,我县新招聘了200余名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他们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素质,而且分布在全县的每一个角落,将成为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的生力军。
(4)建始县民族实验中学2007年开始使用班班通,有一套完美的使用和管理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调研情况,如何真正让逗班班通地能逗有效用地,如何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服务,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即宏观方面上级主管部门的加强管理和创造条件让老师们能用、会用;从微观上即教师个人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走出误区,用活用精。
一、宏观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创造条件,让老师们 逗能用、会用、想用地 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
(一)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是确保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关键
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形成氛围,让全体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来认识,把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时代每个人生活、工作、生存的基本素质来认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与学的基本能力来抓落实。
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决策者和指挥者,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学校的日常工作,始终处于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的核心地位、决策地位和主导地位,因而校长的观念和意识更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决定因素。
(二)加强硬件建设,是利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根本
(1)教师办公室需装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
有效将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是教师,学校要形成教师逗学习、研究、运用地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进行电子备课、互相交流及资源共享等工作都需要教师在办公室完成。所以除了在教室安装逗班班通地外,还要在教师办公室安装足够数量的电脑和网络。
(2)鼓励教师在家中安装必要的软硬件设施。
由于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备课等活动不仅局限于学校,在家中有更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环境进行学习和备课,因而教师家庭必备上网设备。建议学校和主管部门从资金和制度上鼓励教师家庭配置网络、数码相机等硬件设施,(如与电信部门协调上网费、边远学校教师家庭装备电脑给与少量的奖金等)。(把电脑和电视都放到客厅,让我白天在学校完成教学任务,晚上与家人一起,家人看电视我上网,安静祥和,轻松高效的完成电子备课、试卷命制、查找资料、上网学习,既完成了工作任务,又提高了自己素养。我就是这么做的,让我真正享受到了无穷的成功的快乐)
(三)加强管理,建立合理教师评价机制,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保证
规范管理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
为保证软、硬件高效服务于课堂,⑴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规范设备财产、技术维护的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2)规范信息技术应用的量化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3)制定一些相关激励政策来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促进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4)完善教师电子备课管理办法,教师使用电子备课,让教师从繁重的书写教案的无效劳动中解脱出来;(5)建议仪供站与教研室经常联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形成教学研究的氛围,在教研活动中用逗以帮带教地的手段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加强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核心
(1)怎么培训看
说到全员计算机培训,在这里我引用着名教育记者,高效课堂首倡者李炳亭先生在第七届中国名校长峰会上的一段讲话:逗让学习发生在学习身上,就是课改。形象地说,如果一个不认识字的老太太想学麻将,需要语文老师补拼音,而且补习繁体字,数学老师教一加一,校长还要开设财会课,请专家讲座麻将技法20讲看如果这样做,一搞就是四年,本科,没学完,老太死了。简单的办法,只需要一个下午,给老太太找三个老头嘛,陪着她打,其实学习原本很简单,简单到让打麻将发生在老太太身上地。这里讲的是高效课堂学习,这个道理也可以应用到高效教师培训上来,创新培训模式。
逗首先是让老师想学地,讲三点理由:
①依托逗班班通地建设的新奇感并认识逗班班通地这一现代教学工具的高效性、实用性,认识互联网的娱乐功能和学习功能,激起老师的学习热情;
②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于2012年8月13日共同发布了新版逗24孝地行动标准,其中包含逗教父母学会上网地、逗每周给父母打电话地……由此看出教师逗学会上网地是当前的教育工作的需要,是赡养父母的需要、也是未来年老退休打发余生的需要,同是也说明学习电脑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年龄偏大不能成为不学习电脑的理由。
③教学点上的老师,更应该学习信息技术, 逗班班通地是借互联网均衡教育资源的形式,通过互联网的学习功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养,提升自己的品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才能活出自己的尊严。
让老师怎样高效学
①在学校教师中营造互学、互帮、互比的学习氛围,开展多形式的校本培训学习交流,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②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骨干教师的作用搞好教师培训,以点带面力求全体教师能认识并掌握这一新型教学工具,是提高培训效率的最佳途径;
③电脑既是学习的目的,更是学习的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针对性地向老师推荐和下载学习材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④电脑培训,是一个需较长时间的学习摸索、练习巩固,形成技能的过程,通过短期培训绝对是不能达到效果。我认为可以通过给受训教师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提供学习资料,给出足够长的自学时间,然后通过考试达标的形式,达到培训目的。利用这种方式,对教学点及其他师资紧张的学校,才有可操作性。
⑤通过展示课、研讨课、送课下乡等形式,让老师们开阔眼界、模仿学习,达到培训目的。
我参加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假期培训都是在气候极端的寒暑假进行,给受训教师带来诸多不便,且假期培训内容都是空洞的说教,无法激起教师的学习兴趣。前面几位作报告的老师在报告中也提到展示课、研讨课、送课下乡等活动是针对教师急需解决的和教师感兴趣的问题而进行,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最有效形式,其效果永远大于假期的教师集中培训。但是过多的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差旅经费又困扰着学校,让学校领导处于两难的境地。所以我建议能否把假期培训的专用资金也灵活处理,拔出一部分给教研室用于平时的教研活动,减少暑期的集中培训。
(2)培训什么看
1、打字
中文打字是学习电脑和使用电脑最基础的技能。不会打字或打字的速度慢了都觉得运用电脑是件痛苦的事,无法满足课堂教学需要。所以培训打字是让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教学的最重要的技能。(磨刀不误砍柴工)
2、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许多老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老师对电脑有恐惧感,主要是因为怕自己或因为技术原因误操作将电脑这一逗高科技地产品弄坏。让老师会使用逗一键还原地等操作,知道逗电脑弄坏了也不要紧地,从而会大大减少其对电脑的惧感,也能真正意义上提高电脑的使用效率。
3、懂得几种安装、卸载软件的方法。
4、学会使用。腾讯能十分方便的进行文字、语音、视频对话功能,十分方便的传送文件、课件、发送文件功能,更有远程协助功能,这一功能是新接触计算计的人十分有用的一个功能,能让不在身边的逗电脑师傅地控制你的电脑,为你安装、卸载或演示操作等。
5、学会使用影音等播放软件
我对几款常视频播放软件进行对比使用,影音是最适合课堂教学的。①支持的文件格式多,②能十分方便的控制全屏与退出全屏;③能十分方便的控制播放与暂停;④能十分方便的调整音量的大小;⑤还能十分简单的对原来的视频进行截取、合并、配音等;⑥能十分方便的将播放进度调整到任何需要的时间。
6、学会网络搜索和下载
网络是一本巨大的网络群书,有丰富的教学学课件、学习文字和视频,要运用网络的学习资源,就必须学会网络资源的搜索与下载。
7、学会powerpoint课件制作与使用,懂得制作简单课件,懂得如何修改网上下载的课件,懂得让自己的课件在其他机器上准确运行
8、学会word 及学科专业软件。如数学的几何画板、化学的化学金排、物理金排等,能大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
(五)建设资源库,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保障
⑴建设教学资源库,提高教师备课效率。自建与购买并重,有针对性的征集、开发适合教与学的网络资源,是使信息技术有效服务于课堂的有力保障。教师通过该系统丰富的同步资源和拓展资源,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利用ppt等常用教学软件,对备课系统中已经下载的资源进行修改、整合、制作个性化的资源,提高了备课效率,搭建一个校本资源、均衡资源共享平台。
⑵对口支援、联片资源共享,提高教师备课效率。完小对口支援点小、乡镇直学校对口支援薄弱学校。
二、微观上,教师加强学习,提高个人信息素养,
逗活用、精用地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
(1)正确定位逗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地的含义。
逗现代信息技术地含义广泛,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运用计算机命制试卷、编写导学案、运用计算机分析和诊断学生成绩及成长状况、运用网络资源教师学习提高个人素养、运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运用网络实现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开放、利用网络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都是逗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地 的形式。
(2)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越功能,逗用好地班班通
①利用多媒体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爱学。
②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模拟功能,突破教材重难点,使学生易学。
多媒体能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模拟,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有趣。那些逻辑思维性强、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想象、难以建立起概念的知识,运用多媒体是比较容易突破的。
③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能扩大教学容量,拓展教材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会学。
④利用多媒体能将声、光、色、形等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持久记忆,使学生乐学。
(3)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逗用精地班班通。
①误区之一:计算机逗代替地教师的逗教地。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核心特征应是辅助,逗有效教学的精彩靠教师而非机器地,课堂中所有的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未根据学情去设计课件,导致教师不能驾驭课堂,从上课开始时的逗欢迎光临地到下课时的逗再见地都是课件预设的程序进行,限制了课堂的逗生成性地,偏离教学主体,教师成了逗播放员地。还有一些教师从导入到讲课,从练习到作业,从复习到评价,都由电脑包揽。教学由原来的逗人灌地变成了逗机灌地,传统的逗填鸭式地演变为现代高科技的逗填鸭式地。
②误区之二:课件替代传统的板书
课件替代传统的板书,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化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板书的内容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具有与实物不同的直观作用,具有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作用,具有不能用转瞬即逝的课件替代的效果。另外,板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记录课堂突发的现象或结论,这是课件无法替代的功能。
③误区之三:盲目扩大信息量,忽视学生吸收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教师板书、画图时间,增大了一节课的信息容量。但是,稍不注意会过快的更换屏幕内容,就造成学生因滞留时间短,来不及理解和记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④误区之四:课件制作片面追求课堂逗热闹地的效果,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弱化了知识点的落实。
有的老师喜欢把课件做得很逗花俏地,每一页幻灯片都有不同的背景,作为背景的图片又过于复杂,色彩太浓烈,使得重点内容无法突现。幻灯片之间的过渡过于强调过渡效果,什么百叶窗式、盘式、盒状式、梳理式、插入式等等,这些都容易使学生眼花缭乱,结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个别老师还在每一个过渡中使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如爆炸声、抽气声、针打声、喷气机的声等等、每一个变化都引来学生的惊叹声。过渡追求这种效果的结果,是反而把原来应该突出的重点弱化了,剩下的是图、形、声、色、像的狂轰烂炸,最后反而让学生厌倦了这种逗花俏地的表演
总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逗班班通地工程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标志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能够在我县真正实现。在以唐局长为核心的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高瞻远瞩,激发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激情和学习需求,最终将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开创我县基础教育的新局面。